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5.1光合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好习惯
探究
10分钟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小组讨论:
1、应选择什么作为该实验的变量?
2、除这个变量外,其他条件应怎样?
3、如何设计对照组?提示: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可使用少许25%氢氧化钠溶液,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
2、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有无关系?
自主学习
实际应用
7分钟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的方法,被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思考
培养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谈收获
4分钟
引导学生对整节课进行回顾,梳理思路。
回忆整节课的内容。
让完整的知识体系留在学生脑海中。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我所期望的效果,我觉得很满意。
4、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把这节课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组织讲授这节课,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感受,可能效果会更好。
5、我要感谢同科的老师们参与到我的备课当中,智慧地指导了整节课的设计理念;感谢我校的领导,多次亲临我的课堂,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指导,不厌其烦的听课、磨课、改课,推敲每一个细节。
课堂小结
2分钟
1、光合作用的原料
2、光合作用的应用
布置作业
1分钟
查资料并实践:制作一个生态瓶
板书设计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条件:光
光
合场所:叶绿体
作
用
产物: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安排我觉得非常合理,先播放视频和图片,导入新课,使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一个认识。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1节《光合作用》【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一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之一,而“光合作用”是它其中一个二级主题。
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是第一个复杂而抽像的概念,它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书写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公式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2、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设计思路】关于光合作用,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抽象而复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通过学生熟悉的做饭,并写出做饭公式,反映出原料、场所、条件的重要性,归纳做饭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相应公式,化抽象为具体。
之后整节课以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主线来推导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的应用”,在前6个课时,通过对光合作用发展史的学习和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定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因此,本节应当对前6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升。
本节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用一个公式贯穿全节课。
【教学过程】【教学板书】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二氧化碳+水——>淀粉等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叶绿体2种原料 2个必要(条件和场所) 2种产物2、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要(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光合作用过程(包含两种变化):物质转变:无机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4、光合作用的意义:1)食物来源2)能量来源 3)氧气来源5、光合作用原理应用:1、合理密植、2、间作套种3、提高光照强度4、延长光照时间5、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等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今天上的这节课是关于光合作用的,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们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验中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参与度。
我注意到,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学生们对光合作用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部分学生可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影响对光合作用的学习;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合作精神,不愿意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限制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知识层次较低的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对于能力层次较低的学生,应设计实验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素质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光合作用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光合作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光合作用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光合作用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显微镜、植物叶片和光源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生物学课程网站、在线学习平台。
3.信息化资源:PPT课件、教学视频、光合作用相关的电子书籍和文章、网络资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 教案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案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阐明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3.说明根毛的结构,列举植物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的实验证据。
4.列举茎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实验证据。
5.描述植物通过气孔蒸腾水分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学习本章希望你能认识到:尝试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运用给定的材料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推测叶片的结构与功能之间联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1.教材地位:《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中的一部分知识。
2.教材内容: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生活的最大特点;所以本章首先讲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一节中,先介绍光合作用有发现史,让学生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学生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利用制作模型讲解叶片的结构,最后,总结归纳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有一定兴趣。
2、知识现状: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已经有2月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合作用现象虽熟悉,但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尤其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课 题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二)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6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探索光合作用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
探索光合作用,
难点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关键
探索光合作用
2.遮光处理实验材料的目的
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淀粉
还可以产生什么物质?让我们实验来验证。
演示实验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演示实验2: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英格豪斯的实验表明,在光照下植物只有绿色部分进行光合作用,这实际上涉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等问题
活动: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注意
(1)不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用酒精灯加热时要小心,以免被沸水、蒸汽烫伤。
合成淀粉的作用。如果只是在光下做
实验中,没有对照实验,就不能说明
阳光对合成淀粉是必需的。
活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讨论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反 思
教法
实验法。
教具
植物等等。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二次备课
引入新课:
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什么是对照实验法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2)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探索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通过探讨柳苗的生长之谜,了解了幼苗的生长需要二氧化碳、水、光,还要是绿色植物;同时在生长过程中还会产生淀粉和氧气(产物)。
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四个典型的实验,进一步探索光合作用,弄清楚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分别是什么,板书:一、探索光合作用的实验这些实验由于没有实验器材,无法在实验室里做,我们只能通过看实验、讲实验、讨论相关问题,来分析实验结果。
第一步是看实验,就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1-75页的四个实验。
板书四个实验标题:1、实验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详见课文71-72页的内容)。
2、实验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详见课文72-73页的内容)。
3、实验三: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详见课文73-74页的内容)。
4、实验四: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详见课文74-75页的内容)。
学生看完实验后,教师逐个讲解实验过程,然后讨论相关间题,得出以下结论。
1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结论:氧气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结论:光合作用产物的产生必须要叶内的叶绿素,而叶绿素又在叶绿体内,所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水。
通过以上结论,师生共同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总结:光合作用: (1)、产物:氧气、淀粉(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2)、原料: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物)(3)、条件:光能、叶绿素(4)、场所:叶绿体二、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 + 水 淀粉(储存能量)+ 氧气板书设计:一、探索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 结论 总结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二氧化碳、水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氧气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光、叶绿素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产物:淀粉、氧气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课前一个星期布置学生进行课外生物科技活动,观察植物的叶子结构,植物的向阳部位的生长状况。
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问题中得出结论。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对比实验,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提高,使学生从接受式学习逐步向自主学习过渡。
本节课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同时通过增加猜想、模拟、探究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因为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并且安排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学生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以及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讲述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一、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研究光合作用这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艰苦历程,同时介绍了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几个著名实验,介绍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本节的重点,实验是本节的难点。
学生必须在搞清楚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吸收光谱,基粒片层结构的垛叠形式、色素在片层上的分布、基粒和基质的关系基础上,才有可能深刻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BS北师版 初一七年级生物 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第3单元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全章)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与探索一、教学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2.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国有句谚语是“万物生长靠太阳”。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植物靠太阳干什么?( 进行光合作用 )。
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二)新授: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
讲解法:实验一: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这一结论产生置疑,作出了挑战,他设计了课本上第一个实验----柳苗生长之谜。
跨出了光合作用发现历程的第一步。
要提出的问题有:(1)哪位同学能描述该实验的过程?(2)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74.5千克。
而土减少的质量是多少?0.057千克分析讨论:(1)柳苗增加的74、5千克从哪儿来的呢?首先,不可能来自泥土,因为减少的0、057千克干泥变不出来74、5千克柳苗来。
而整个实验中施加的只有水。
(2)海尔蒙特的这个实验设计很巧妙:是最早通过实验来解释植物生命现象的学者,而且结论来源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3)通过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使柳苗增重的物质来水。
(4)海尔蒙特在实验设计中,考虑到土壤要已知“干”重、要“加桶盖”,有何意义?防灰尘落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体现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们也要学习科学家的认真严谨的态度。
(5)我们来看看海尔蒙特的结论。
(课件6)(6)柳树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你认为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不完全正确,他只考虑土壤中物质对植物生长和影响,没有考虑空气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那时他们并没有想到植物能从空气中获得什么。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分析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生活的最大特点。
作为第5章的第1节,本节首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不同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分别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接着对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进行深入学习,通过观察和制作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光合作用的全部过程;最后通过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通过小学科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信息的获取,学生对于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教材中大量的文字使得学生能够正面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其中科学探究精神和过程的领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必要通过教师引导加以深化。
教材中的几个重要验证性实验,涉及了物理和化学知识,能否理解方法、提升实验设计能力,是对学生的一个考验。
三、核心素养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光合作用的重要概念,明确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和场所,以及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然界的生命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形成关爱生命的理念,意识到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光合作用作为绿色植物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项生理活动,在教材中以大量片幅呈现,而且多以实验或活动展示,有必要进行分类学习,循序渐进,让学生对光合作用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光合作用发现简史作为第1课时,按科学家们的实验顺序展开,让学生对光合作用形成一个初步认识,感受科学探究过程;光合作用验证的第一个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复杂实验,作为单独的第2课时,注重实验的整体设计、变量设置、干扰排除,及实验现象的描述,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两个实验放在一起作为第3课时,符合学生日常的生活感知,同时两个实验的相似性及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目的;第4课时主要学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验证实验,同时将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的内容前移,让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场所和条件有一个整体认识;第5课时和第6课时分别从形态和结构两个方面对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进行深度分析,形成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并对光合作用的整体过程产生进一步的感知,有利于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第7课时,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用公式概括光合作用,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并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理解农业生产原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 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同步训练
9. 关于用天竺葵“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
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 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
B. 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低温下进行
C. 实验结果应该是茎叶遮光的部分呈蓝色
D. 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氧气
同步训练
三、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0. 右图的水草在台灯的照射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关于
3.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 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学习目标
4. 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 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 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 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学意识。
课前预习
二、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2.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1)黑暗处理:将盆栽天竺葵置于__暗__处___2~3d。 (2)选叶遮光:选1~2片叶片,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 盖住___叶__片__的__一__部__分_。 (3)照光:将上述实验材料置于__光__下___2~3h。 (4)酒精脱色: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 纸,放入___酒__精__隔____水___加热。 (5)漂洗:用__清__水___漂洗叶片。 (6)染色:滴加__碘__液___,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观察叶 色的变化。
同步训练
20. 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蓝蓝设计 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甲、乙两装置(如下图)暗处理两天; ②将两装置移至光下两小时;
③摘取叶片A、B进行水浴加热; ④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同步训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学习动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课题研究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反思与改进:
(1)教师应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科普短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能够向他人普及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2.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光合作用现象,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4)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构想本节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内容。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之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教材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列在整个章节之首,通过海尔蒙特的柳树种植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及萨克斯等人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从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中汲取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对接下来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等知识的吸收、理解、运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激发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强烈的研究兴趣,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对照实验,并用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以及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2.运用实验法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并依次进行土豆,天竺葵新鲜叶片,脱色天竺葵叶片,以及按萨克斯实验过程处理并脱色的天竺葵叶片滴加碘液的实验,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好奇心,乐于探研,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2.设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不是来自于土壤”,“光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关键”,“光是绿色植物合成淀粉必须的条件”等实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课前一个星期布置学生进行课外生物科技活动,观察植物的叶子结构,植物的向阳部位的生长状况。
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问题中得出结论。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对比实验,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提高,使学生从接受式学习逐步向自主学习过渡。
本节课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同时通过增加猜想、模拟、探究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因为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并且安排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学生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以及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本节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讲述叶绿体和其中的色素、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一、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研究光合作用这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艰苦历程,同时介绍了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几个著名实验,介绍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本节的重点,实验是本节的难点。
学生必须在搞清楚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吸收光谱,基粒片层结构的垛叠形式、色素在片层上的分布、基粒和基质的关系基础上,才有可能深刻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在介绍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即《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使学生易于对叶绿体色素有一个感性认识。
本实验可以在讲授完叶绿体色素后作为验证实验处理,也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探究实验;另外教材中叶绿体中各色素的吸收光谱也可作为课上学生讨论叶绿体色素生理作用的探究课题处理。
三、教材中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难点。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学习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绿叶的生长需要阳光,这一常识是知晓的,但是,具体的生物学原理并非懂得,因此,光合作用中的光暗反应是一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实验,需要学生去做,这其中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也应指导,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教具模拟和图解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3、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4、应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1、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2、通过探讨光合作用的氧来源,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注。
教学手段: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引言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①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②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③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④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⑤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著名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教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2、叶绿体及其光合色素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教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1)学生做《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作为探究实验,也可作为验证实验,但实验过程都应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①“想要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个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实验难度较大的一个,涉及的药品多,实验原理复杂,实验操作也较烦琐,而且实验现象也不是很明显。
如何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实验呢?下面就这个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说明。
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关键是速度。
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因为光合色素都是脂溶性的,因此用丙酮这种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液,因为丙酮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因此提取过程要速度要快,同时提取液要用胶塞塞好,以防止其挥发;利用二氧化硅硬度极大的特点,其粉末可增加研磨时磨擦力,加快研磨的速度;又因为叶绿素容易破坏,因此需要保护,而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把绿叶剪碎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快研磨速度。
划滤液细线是本实验的结果明显清晰的关键。
滤液细线必须待第一次完全干燥后才能划第二遍,重复次数可多一些,滤液细线要齐、细、颜色深,其中齐更重要一些。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特别要注意滤液细线一定要处于层析液的上面,否则光合色素会溶解于层析液中,而不会沿层析液向上扩散、分离,这会使实验效果极差,甚至不发生分离,导致实验无效;另外,层析液是石油醚、丙酮、苯等有机溶剂的混合液,具有挥发性且有毒,要注意密闭。
正常的实验现象从上到下应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叶绿素(b),一般可看到下面三种色素,最上面的胡萝卜素如果操作不适当效果可能不很明显。
还有这个实验过程用了有毒的有机药品,因此实验后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光合色素的种类、色素颜色、色素的吸收光谱及在滤纸条分布。
②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给学生演示叶绿体的色素吸收光谱的现象。
方法是:用红、橙黄、绿、蓝紫色的薄膜,分别遮住同一光源。
把盛有叶绿体的色素提取液的试管,分别放在红、橙黄、绿、蓝紫色光前、让学生观察这些光透过色素提取液的情况。
可明显地看到红和蓝紫色光透过的较少(暗),橙黄和绿色光透过的较多(亮)。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得出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在此基础上,出示教材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谱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曲线含义,总结光合色素吸收光波的不同特点。
③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叶绿体结构特点与其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例如: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各种酶集中分布于叶绿体中,有利于光合反应高效地进行;再如,叶绿体内的片层薄膜,垛叠成基粒,每个基粒由10~100个片层结构组成,这样的结构可增大叶绿体内的膜表面,扩大色素的附着面,有利于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2)有条件的学校或班级还可引导学生对色素、光合色素有关的问题做较为深入的讨论,比如可讨论下面几个问题:①学生知道我们平常吃的韭黄和蒜黄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吗?②如果土壤短期缺镁,植物的叶片会出现什么现象呢?③浅海中自上而下为什么会出现绿藻、褐藻、红藻等藻类植物的分层分布现象?第二课时1、引言教学时可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或从与初中阶段的光合作用总反应式的比较入手,可采用老师讲授,或学生讨论,或学生根据总反应式提出光合作用氧来源假设,即水中的氧是来源于水还是二氧化碳,还是共同来源于二者,条件好的班还可让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些假设,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搞清楚光合作用中的全部氧气来自于水中的氧后,让学生回忆初中生物学课本中的光合总反应式,并让学生对该反应式配平,要求尤其要求反应式左右氧原子的配平,通过这个工作,可使学生深切认识到,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与产物中都需要水这一重要生物学事实。
2、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可用板图、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尽量把微观的物质变化形象化。
在讲清楚光合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后,应把重点放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上,可利用表解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讨论:之后,还可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例如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当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被人为阻断,你认为暗反应会停止吗?反过来,当暗反应过程被人为阻断,你认为光反应会怎样变化?”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是相互联系的,而它们之间的联系纽带是还原力,即ATP和还原性氢。
当光反应停止时(如植物在黑暗条件下),暗反应的ATP和还原性氢的来源被阻断,暗反应会停止;而反过来,当暗反应停止时(如植物在气孔完全关闭,或无二氧化碳),光反应是不是也受到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暗反应停止,光反应也会随之停止,因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性氢没有被暗反应消耗,根据化学平衡的原理,相当于光反应的产物浓度升高,化学平衡会向反向进行,从而光反应就停止了。
时间允许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进而讨论“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径”,“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农业产量?”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理论的实际价值,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