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流程
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典型材料
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典型材料1.引言1.1 概述概述: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解决北方地区沙化土地扩散、水土保持不力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所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
该项目的实施范围主要涵盖了我国北方三个重要林区:北疆防护林、西北干旱区防护林和东北抗风固沙林。
整个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建设一道“生态屏障”,以保护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工程,旨在通过生态恢复和植被覆盖的增加来减缓北方地区的沙化趋势、改善水土保持能力,以及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该项目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植树造林工程,更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恢复,包括修复荒漠化土地、恢复湿地、改善水土保持等。
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了项目规划、资源调查、土地治理、植树造林、生态监测等多个环节。
通过科学规划与管理,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项目初衷。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注重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该项目的认知和参与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措施,并展望项目的成果和前景。
通过对该项目的深入研究和总结,进一步认识到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的重要性,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整体安排和组织进行介绍,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要和主要论点的提炼。
在这篇长文中,文章结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组织:首先,在引言部分,文章会概述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并提出文章的目的。
接着,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2.1 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介绍,这一小节将详细介绍该项目的目标、背景和重要性。
包括对北方三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介绍三北防护林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还可以探讨该项目对于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作用,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2.2 项目实施过程,这一小节将详细描述三北防护林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立项、规划、设计、建设和监管等各个环节。
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
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实效,保证合理使用工程建设资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改善生态与民生为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为重点,以提高防护林生产力为前提,通过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封山(沙)育林和更新改造等措施,增加和恢复建设区森林植被,提高现有防护林林分质量和多种功能,逐步建成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努力实现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确保国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构筑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第三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二)坚持保护先行原则,保护、建设、提高相结合;(三)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数量与质量并重相结合;(四)坚持科学造林原则,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五)坚持深化改革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六)坚持改善民生原则,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结合。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经国家批准列入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中的各级政府和林业行政部门、各行业林业管理部门,即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对规划期内的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即省政府与各市政府、市政府与各有关县(市、区)政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建设任务、责任人。
第六条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工程规划、年度计划、作业设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指导、审批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工作。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三北防护林是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在上世纪70年代起为抵御沙漠化蔓延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造林工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北防护林存在林分退化的问题。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加强监测和评估退化林分的程度。
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获取退化林分的空间分布和面积变化的数据,以及土壤质量和水分状况等相关信息。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退化林分优先修复的区域和种类,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要采取合理的修复措施。
根据退化林分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植被恢复、土壤修复和水资源管理等手段,进行综合修复。
在植被恢复方面,要选择适合区域的植物物种,进行适量的间伐和修剪,以促进退化林分的更新和生长。
在土壤修复方面,要采取保水保肥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要合理利用和配置水资源,确保修复区域的水源供应,并合理排水。
要加强对退化林分的管理和保护。
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加强对修复后的林分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修复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加强对退化林分的保护,加强防火、防虫和防病等措施,避免退化林分再度受损。
要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通过社会化参与的方式,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到退化林分的修复工作中,共同推动修复工作的进展。
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以及对于三北防护林的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对于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的共识和合力。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需要综合运用监测评估、修复措施、管理保护和社会参与等手段,以实现林分的健康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这不仅对于三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全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为了加强三北防护林的修复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实施。
首先需要对退化林分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退化的程度和原因。
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方案,包括栽植适宜的树种、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等。
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对于防护林修复的重视和支持。
退化林分的现状:首先需要对三北防护林区域内的各类林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各地的退化林分面积、程度和原因。
退化林分的原因可能包括过度砍伐、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
只有明确了退化的原因,才能制定出有效的修复方案。
制定修复方案:根据对退化林分现状的调查和评估,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修复方案。
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栽植,同时加强生态保护措施,比如加强对栽植树木的管理和保护,确保树木的成活率。
同时可以采取梯级治理、种植效益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方法,以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针对退化的林分,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确保树木的成活和生长。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和护理,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同时要加强对林地的保护,禁止滥砍滥伐和乱砍乱伐行为,保护林地的生态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修复三北防护林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防护林修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防护林的重要性和修复工作的意义,激发社会各界的热情和参与度。
地理信息系统在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倒伏 , 同时抑制膜 下杂草 的生 长。 54 2 浇水 : .. 培土后根据土壤墒 情进 行浇 水 , 每次 浇水量 不 宜过大 , 漫垄 , 勿 保持土壤干湿 。 54 3 根外追肥 : .. 在花盛开 时进 行根 外追 肥 , 喷施 时间 以下 午 6时以后 为好 , 67 2喷施尿素 3g磷 酸二氢钾 3g 每 6m 0, 0。 54 4 病虫 害防治 : .. 万寿菊病虫害较少 , 主要是病毒病 、 枯萎 病、 红蜘蛛 。对病毒 病用 病毒威 、 毒 清进行 防 治对 枯萎病 菌 用 7 %百菌清 、 5 多菌灵 、 乙磷铝 、 甲基 托 布津进 行 防治 ; 红 对 蜘蛛在初期进 行 防治 , 4 %氧 化乐 果 10 用 0 00—10 液 或 50倍 5 %马拉硫磷乳油 10 0 00倍液 , 7 隔 d喷 1 , 次 连喷 2次 。 来稿 日期 :06 2—1 20 —0 0
t re— n r rtcin fr s t a c lr t te a o s t n vr s e c a a e n a sesf m u h e s t i tn ii h  ̄ - o t p e t e t o c e ae h f r t i i e n e m n g me t rn fr o r g n s ne s s h o o o e fe a o e t r o o v m
为适应林业建设 的发展 , 强对退耕 还林 、 加 三北 防护林 的管理工作 , 建立退 耕还林 及三 北防护林 地理信 息 系统 , 完 善管理机制 , 实现空间信 息的查 询管理 、 动态监 测及 数据更
分析 、 图形再现和数据交换等 , 数据库分 基础数据库 ( 即基础 地形 图)专题 ( 数据库 等。每个数 据库 由若 干数 据层构 、 图) 成 。各库 主要信 息如下 : 112 1 基 础数 据 库 : 界 层 ; ... 境 点状 层—— 各 种 界 线 的 注 记; 线状层—— 国界 、 省界 、 地区界 、 市界 、 县 林业 局界 、 乡镇 界 、 场界 、 图界 、 班界 、 林 成 林 小班 界 、 村屯 界 ; 面状层一 一 各
防护林建设方案
防护林建设内容提要:一、防护林的组成二、防护林的防护效益三、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四、防护林的规划设计一、防护林体系的组成防护林体系的建设跨有由荒漠生态系统到农田生态系统的不同生态类型。
处于绿洲外围的荒漠与其内部的农田,两者间以大气的运行为媒介,不断地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从而使绿洲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大气活动的空间和范围特别巨大,不能设想一条林带就会使大片的绿洲得到有效的保护。
因此,防护林建设应该从绿洲外围直到绿洲内部,采取层层设防,多种生物措施相配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体系,以维护绿洲的稳定。
作为农田防护林体系,基本上应该由三个部分构成。
这三个组成部分,既有外貌及结构上的差异,又有内在作用机制的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它们之间在防风固沙,巩固绿洲总的效果上,合为一个整体。
(一)风沙前沿灌木(草类)防蚀固沙带在绿洲外围或边缘用旱生植物组成灌(草)带,其作用在于增加近地层活动面的粗糙度,削弱气流动能,使气流速度降低,流沙沉落堆积,覆盖地面,免遭风蚀。
从而力求最大限度地将侵袭前来的流沙,绝大部分拦阻在这一地带,成为绿洲的天然屏障。
(二)乔、灌木防护林带乔、灌木防风阻沙林带,是继前沿灌木(草类)防蚀固沙带后面的第二道防线。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继续削弱近地面气流的速度,拦截气流中作悬浮移动的粉粒细沙,对气流加以“过滤”。
乔、灌木防风阻沙林带是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带,所以,它的组成应选择高大的乔木,配置适当比例的灌木,形成稀疏结构林带,最大限度的削弱侵入农田的风沙流。
(三)“窄林带、小网格”护田林网护田林网,是农田防护林体系的中心环节。
它对于防风阻沙,改善农田气候,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效果显著。
在多年的农田防护林建设中,总结了干旱荒漠地区灌溉林业的生产规律,肯定了“窄林带、小网格”这种防护林类型,有许多优点,适宜在全疆各地推广。
其优点是:一能形成良好的生物小气候;二能做到林渠结合,林路结合,少占耕地,少用水;三是投资少,成林快,木材生产量大;四是林带网格面积适宜,能确实起到防护农田的作用,同时田间管理、机耕方便;五是林带中树木生长稳定。
三北防护林建设回顾与总结
三北防护林建设回顾与总结唐山市三北防护林建设回顾与总结一、简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中国最早实施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当前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
1977年,风沙紧逼北京城,京津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到了首都的国际形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国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规划建设期限是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实施。
1986年,为改善京津地区生态环境、为京津阻挡风沙、涵养水源,河北省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单独立项,启动实施,建设起止期限为1986---2000年(属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第一阶段第二、三期工程)。
唐山市作为环京、津地区,开始列入三北工程区实施范围。
2001年首都周围绿化工程任务结束,2002年唐山市列入三北防护林四期(2001--2010)工程任务区。
2002---2008年间,造林投资方式开始实行国债造林,工程任务指标减少,国家单位投资标准开始提高,由首都周围绿化工程的10元/亩造林投入提高到100元/亩,封山育林投资由5元/亩提高到35元/亩,同时在国家投资基础上要求地方进行资金配套,虽无正式文件进行配套比例规定,但从历年下达资金投资计划表中,看出地方配套比例要求为20%,同时工程管理费用由“首绿”期间的上级拨付转为从地方配套资金中解决,但仍未规定工程管理费占工程投入的比例或金额。
2009年,三北防护林造林投资再次提高标准,其中人工造林为200元/亩、人造灌木120元/亩,封山育林70元/亩。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摘要】三北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受到退化林分影响,生态功能逐渐下降。
本文旨在分析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的重要性和方法,探讨如何加强其保护。
首先介绍了三北防护林的重要性,指出退化林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然后分析了目前加强三北防护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键措施和技术方法,包括生态恢复、树种更新和土壤改良等。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的必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三北防护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关键措施、技术方法、必要性、研究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
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三北防护林中存在着大量的退化林分,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退化林分不仅会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还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研究背景下,对于三北防护林及其中的退化林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可以为今后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通过对退化林分修复的关键措施和技术方法进行探讨,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个人在实践中提供有效的指导,推动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对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环境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退化林分修复的关键措施和技术方法,提出政策建议,为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制定更加有效和可行的政策措施,促进三北地区防护林的健康发展,增强其生态保护功能,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是当前林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加速了三北地区防护林的土地沙漠化、土壤贫瘠、树木凋落等问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工作至关重要。
一、问题分析三北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涉及国家生态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
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加速了防护林的退化,表现为植被丧失、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剧。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给生态系统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威胁。
二、退化林分的影响1.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三北地区的防护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防护林的退化,不仅使当地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变得更加严重,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
2. 生态功能降低防护林的退化导致了生态功能的降低,例如水土保持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土壤肥力减弱等。
这对于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3. 资源可持续利用受到限制退化的防护林面积增加,直接导致了当地可利用的森林资源减少,造成了森林资源的浪费和不可持续开发。
三、修复方法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加防护林的覆盖面积,恢复植被,从而减缓土地沙漠化的速度,恢复水土保持功能,促进生态平衡。
2. 种草封沙在草原土地上适当的进行种草封沙,可以有效的减缓土地沙漠化的速度,恢复土地的肥力,也可以提高当地牧草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土壤改良通过土壤改良,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肥力,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从而促进防护林的生态修复工作。
4. 生态扶贫将退化的防护林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种植林木、种植草地等方式,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从而帮助加强防护林的修复工作。
四、加强管理1. 强化法律法规加强对三北地区防护林退化问题的法律法规的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退化林地修复政策体系,从而规范林地开发和利用,减缓退化的速度。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三北防护林是指中国北方的三大荒漠化区域,即黄土高原、西北干旱区和东北防护林区。
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三北防护林逐渐退化,呈现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象。
为了加强三北防护林的修复工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要加强退化林分的植被修复。
退化林分主要包括退化地区、无林农田、幼龄、低山灌丛等,这些区域的植被覆盖度较低、植物多样性贫乏。
要通过人工种植、人工造林、植被恢复等手段,加强林分的植被恢复。
在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时,要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水资源状况来科学配置植物,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率。
还要进行生态护山工程,增加防护林的密度和面积,加强生态防护作用。
要加强水源地保护,恢复林分的水源功能。
三北防护林的退化主要是由于水资源的丧失和破坏所引起的,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恢复水源功能。
具体措施包括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提高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退耕地的植被和水源功能;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小型水库、雨水收集池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还要加强三北防护林的生态环境修复。
退化林分的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土壤贫瘠、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要通过采取土壤改良措施,改善土壤质量;进行植被修复,增加植被覆盖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开展生态保护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要加强管理和监测,保障三北防护林的长期稳定发展。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提高林分的管理水平。
加强对退化林分的定期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合作,进行科研攻关,积累经验和技术,提高修复效果。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需要从植被修复、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和管理和监测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工作。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三北防护林是指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系列林区,包括三个带状林区,即北疆防护林,陕甘宁防护林和河南防护林。
这些防护林保护了洞庭湖流域、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流域的母源地,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修复生态等重要作用。
在长期的过度利用和不当管理下,三北防护林退化现象严重,面临着很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究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的措施和方法。
应该加强退化林分的治理。
通过采取合理的疏伐措施,消除病虫害,清理病死枯木和秸秆等可燃材料,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植被的恢复能力。
加强土壤修复活动,补充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等,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应该加强退化林分的补植和造林。
通过选择适应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大面积的补植和造林,恢复退化的林分。
在选择树种时,应该优先选择抗旱、抗风、抗寒的树种,如油松、柠条等,以提高林地的生态恢复能力。
应该加强科技支撑,推进三北防护林的生态修复工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监测和评估退化林分的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加强科研力量,开展相关研究,推动林业科技创新,提高林地的生态恢复效果。
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三北防护林的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普及环保知识等,增强公众对三北防护林的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林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来。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加强治理、补植和造林、科技支撑和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促进三北防护林的生态修复,提高林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保护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试析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三北防护林是指贯穿中国北部的一条带状林带,由林带分别贯穿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河北、山西和辽宁七个省份,面积约为408万公顷,是我国北方防沙治沙的主要生态工程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三北防护林区域的植被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因此,修复和保护三北防护林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试图对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三北防护林地区的退化林分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失调等问题。
因此,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防沙治沙工作防沙治沙是三北防护林地区的重点工作,有效的治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遏制退化林分的发展,还可以恢复现有退化林地的植被生态系统。
具体而言,防沙治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通过对土地进行保持和护理,以防止土地侵蚀和沙漠化。
2、加强沙漠化土地的绿化治理,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化。
(二)建立生态保护地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保护地和生态补偿制度是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地和生态补偿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护植被,减少土壤沙化,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生态补偿制度可以引导农村居民、企业和政府参与生态保护,倡导绿色经济。
(三)加强技术支持和科学研究加强技术支持和科学研究可以提高修复效果,降低修复成本,从而更好地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科学研究可以从多方面发掘现有的生态修复技术和经验,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开发新的种植材料。
作为技术和研究支持的一部分,社区员工可以通过制定科学修复计划和实施监控,正确检测和管理修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四)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在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方面,可以从教育和宣传、生态旅游、强化监管等方面入手,实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进而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气候干旱和沙尘暴频繁发生,三北地区退化林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加强对三北地区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本文将从退化林分的现状分析、修复方法选择和实施效果评估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对三北地区退化林分的现状进行分析。
三北地区是我国北方沿边地区,其地理环境特点决定了该地区林业资源的特殊性。
由于长期以来的大规模砍伐、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三北地区退化林分面临着严重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问题。
据统计,三北地区的退化林分面积已超过2亿亩,且每年还在以100万亩的速度增长。
这些退化林分的存在不仅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针对三北地区退化林分问题,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林建植、天然更新和生物灌溉等。
人工林建植是指通过人工种植树木来修复退化林分,这种方法能够快速恢复地上植被,但对于土壤改良和保持水土的功能相对较弱。
天然更新是指依靠自然条件的力量来修复退化林分,它具有资源消耗少、成本低等优点,但恢复速度较慢。
生物灌溉是指通过引入生物群落,促进水源的增加,从而修复退化林分,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采用综合的修复方法来加强三北地区退化林分的修复。
在退化林分面积较大的地区,可以选择人工林建植,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在退化林分面积较小的地区,可以选择天然更新,通过保护天然种子储备和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促进地上植物的再生。
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引入生物灌溉,通过修复水源来改善土壤质量和水土流失问题。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退化林分的修复效果。
我们需要对三北地区退化林分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是修复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修复工作的成效,及时调整和改进修复方法。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
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生态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多年来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变化等原因,三北地区的防护林存在一定的退化现象,特别是林分的退化。
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究:加强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
明确退化林分的特点,包括树木稀疏、物种单一、土壤贫瘠等问题。
总结了目前已经开展的修复措施,如人工补植、自然更新、氮素施肥等。
然后,分析了这些措施存在的问题,如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环境影响等。
提出了加强修复探究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退化林分的修复。
采用适宜的树种进行补植。
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注重引进抗旱、耐寒、抗病虫害的树种,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控制退化林分的人为干扰,加强保护工作。
一方面,加强对退化林分的科学管理,减少乱砍滥伐、非法放牧等行为;加强对退化林分周边区域的管理,防止扩大退化范围。
注重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力。
可以通过有机肥、矿质肥等方式,补充土壤中缺失的养分,提高土壤质量。
可以采用沙固地工程、植被覆盖等措施,保护林地的水土资源,减少退化现象的发生。
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修复方法。
可以通过试验田、科学实验等方式,研究不同修复措施的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加强退化林分的修复探究,可以提高三北防护林的整体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安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干扰自然环境、减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个长期、系统的保护机制,加强对林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工作,实现林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流程
浅谈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流程【摘要】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完善管理机制,实现空间信息的查询管理、动态监测及数据更新、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统计分析、制图制表等功能,提高劳动效率,将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里程。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数据采集地理信息系统(Ge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
它可以迅速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
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结构与流程:1.技术标准标准化的作用是为了获得在硬件、软件和系统上的综合投资效益,首先具备可移植和互操作性。
信息往往是一个由多种计算机平台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有了标准,可以促进用户从网络的不同节点上获取数据,即从不同硬件环境中获取数据和实现各种应用;其次是可伸缩性,为了适应不同的项目和应用阶段,必须以相同的用户界面在不同大小级别的计算机上运行;第三是通用环境,标准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系统应用环境,如提供通用的用户界面和查询方法等,利用这个通用环境形成与国家数字地球并轨。
1.1数据组织为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应用,如存储、检索、分析、图形再现和数据交换等,数据库分基础数据库(即基础地形图)、专题(图)数据库等,每个数据库由若干数据层构成。
各库主要信息如下:基础数据库,图层点状层线状层面状层境界层各种界线的注记国界、省界、地区界、县市界、林业局界、乡镇界、林场界、成图界、林班界、小班界、村屯界各种界线的彩色边水系层河流、渠道等注记河流、渠道、堤岸、水涯线湖泊、水库等。
图层点状层线状层面状层林业区划层林业区划注记特种用途林、防护林种区、作业区界林班层(村)林班号、面积等注记林班线林班面小班层小班号、面积等注记小班线小班面地类符号层省址、市址、县址、林业局址、乡址、林场址、国营农场、林业站、检查站、防火站、农田、沼泽地。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第三期于1996年启动,总投资78.57亿元,是 前十五年总投资的2倍多,奋斗目标是在造林4万 平方公里。到20世纪末,从东北西部和内蒙东部 京津与河北东北部、黄土高原、新疆绿洲等地区 建成了一批不同等级的区域性防护体系,使三北 地区环境质量有很大改善。
成 果 展 示
整片防护林
防护林带
三北防护林第四期工程从2001年开始实施,到 2010年结束,10年创下了年均造林面积、年均中央 投资、年均增长森林覆盖率“三个第一”。10年完 成造林面积790.9万公顷,完成中央投资84亿元,森 林覆盖率净增近4个百分点。通过前4期工程的持续 建设,生态效应累积发挥,综合效益逐步凸显,工 程区生态状况出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态势。
防沙固沙的人工草甸
2012年8月,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正式启动…………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期限10年,规划确定, 到2020年,完成造林1647.3万公顷,三北地区新增森 林面积9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2.27个百分点, 规划投入逾900亿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生态保 护与建设的形势变化,许多困难和新的问题浮出水面, 三北五期工程建设进入了啃“硬骨头”阶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GXU—STX12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1,我们的现状 2,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由来 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大事记 4,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成果 5,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不足
至今为止环境问题仍然是我国的根本问 题,然而在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是环境的一大杀 手!
三北防护林规划区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大事记
1978年,我国政府作出了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一工程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先河。 1979年,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成立,地址设在宁夏银川。 国务院批准成立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 1986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启动。 198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全球500佳”称号。 1988年,林业部组织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题词——“绿色长城”。 1996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启动。 2001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启动。 2003年,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工程颁发“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纪录证书。 200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 2012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启动。
微专题三北防护林工程
微专题三北防护林工程北方春季干燥多风沙,为防风治沙,国家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最为人熟知。
然而,很多人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西北、华北、东北的人工林”这个表面,具体内容不甚知晓。
那么,今天就来给大家梳理下与“三北防护林”相关的知识。
01三北防护林的位置“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1978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出发,作出了在我国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以下简称三北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总体规划,三北工程建设范围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孜别里山口,东至黑龙江省宾县,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560~1460千米。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三北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建设期限为73年,分3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主要目标是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15%;平原、绿洲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大部分水土流失侵蚀模数降低到轻度以下;沙地和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面积不再扩大;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注意:在13个省级单位中,内蒙古是唯一一个横跨三北的省份。
三北防护林面积超过我国领土的四成。
三北防护林区涵盖我国的八大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心,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巴丹吉林沙漠(内蒙古高原的西南边缘)、腾格里沙漠(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东南部)、柴达木盆地沙漠(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新疆南部东端,罗泊湖以南、以东)、库布齐沙漠(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乌兰布和沙漠(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东北部,河套平原的西南部)三北防护林区涵盖我国的四大沙地是:科尔沁沙地(西辽河中下游,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毛乌素沙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浑善达克沙地(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中部)呼伦贝尔沙地(呼伦贝尔高原)02三北防护林的造林方法及意义防护林建设要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体、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等,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X围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X围东起XX的宾县,西至XX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XX、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
包括XX、XX、XX、XX、XX、XX、XX、、XX、XX、XX、XX、XX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
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流程
【摘要】建立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完善管理机制,实现空间信息的查询管理、动态监测及数据更新、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统计分析、制图制表等功能,提高劳动效率,将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里程。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数据采集
地理信息系统(Ge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
它可以迅速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
退耕还林及三北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结构与流程:
1.技术标准
标准化的作用是为了获得在硬件、软件和系统上的综合投资效益,首先具备可移植和互操作性。
信息往往是一个由多种计算机平台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有了标准,可以促进用户从网络的不同节点上获取数据,即从不同硬件环境中获取数据和实现各种应用;其次是可伸缩性,为了适应不同的项目和应用阶段,必须以相同的用户界面在不同大小级别的计算机上运行;第三是通用环境,标准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系统应用环境,如提供通用的用户界面和查询方法等,利用这个通用环境形成与国家数字地球并轨。
1.1数据组织
为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应用,如存储、检索、分析、图形再现和数据交换等,数据库分基础数据库(即基础地形图)、专题(图)数据库等,每个数据库由若干数据层构成。
各库主要信息如下:基础数据库,图层点状层线状层面状层境界层各种界线的注记国界、省界、地区界、县市界、林业局界、乡镇界、林场界、成图界、林班界、小班界、村屯界各种界线的彩色边水系层河流、渠道等注记河流、渠道、堤岸、水涯线湖泊、水库等。
图层点状层线状层面状层林业区划层林业区划注记特种用途林、防护林种区、作业区界林班层(村)林班号、面积等注记林班线林班面小班层小班号、面积等注记小班线小班面地类符号层省址、市址、县址、林业局址、乡址、林场址、国营农场、林业站、检查站、防火站、农田、沼泽地。
1.2采用统一的分类编码
保证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实现数据共享。
运用山海经纬软件,结合手工绘制图的经验及林业图示标准,规范数字图标准,制定出点、线、面符号库。
1.3质量控制
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指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制定质量目标。
空间数据的数学基础:图廓点、公里网、经纬网交点、控制点等坐标值正确,根据地形图测绘的规范要求,在回放图上,上述各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0.1mm,图廓线边长误差不超过±0.2mm,图廓对角线误差不超过±0.3mm。
空间数据的平面精度:数字化(扫描矢量化)采集数据的数字产品其误差以偏离中心位置为衡量标准,主要地物的误差不得超过±0.2mm,次要地物的误差不得超过±0.3mm,线状目标位移中误差不得大于±0.35mm。
空间数据的高程精度:内业数字化采集的数字地图其高程点的高程值正确。
等高线的高程不应与相邻高程点的高程或地物产生地理适应性矛盾,并能显示该地区的地貌形态特征。
属性数据的描述空间数据的属性项定义(包括名称、类型、长度等)必须正确,属性表中各数据项的属性取值及其单位不得有异常。
2.数据采集
2.1空间数据采集
本工艺采用软件的原则是:效率优先、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出图美观。
空间数据采集绘制基本图,通过扫描仪进入计算机或野外GPS数据直接传入计算机成图。
基本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制图的关键,一旦扫描进入计算机矢量化后,再修改就非常困难,所以基本图成图的要求和传统的基本图成图要求相似,主要强调了空间信息的准确性,对空间特征的描述性信息要求较高。
一般是下列要求:
界线清晰是基本图最起码的要求,场界、林班界、小班界清楚;起始点、终止点必须明确,不能产生异议;邻接的地区必须标注清楚。
作为林班界、小班界的单线河流、道路的要求:在计算机中对基本图矢量化时,图像都转化为灰度图像,单线河、道路与小班线相似,易混淆,必须标出。
线条要均匀:保持基本图上的线条均匀流畅很重要,它影响扫描图像的大小;最主要的是影响矢量化的效率和成果图美观。
扫描时,线条不均匀,必须加大分辨率,使颜色最浅的线条体现出来,这样就使图像占的硬盘空间加大。
矢量化时,线条不均匀,不能设置最有效的阈值,自动跟踪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控制点注记: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图通常是按照实际的地球坐标存储的,地图上地理特征的坐标与真正的地理位置相对应,这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真正意义所在。
在基本图扫描进入计算机之前,必须标记好控制点,用以图像配准和矢量文件坐标变换。
布设控制点的原则是:布设在公里网交叉处,分布均匀覆盖整个图幅,至少布设四个,在实践中布设九个控制点基本满足要求。
控制点以十字表示,并注上地理坐标。
做好必要的注记:虽然对地理特征的描述性信息要求不高,但是必要的注记会给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基本图应该注记林班、小班、河流名、居民点名、河流流向、道路通向等。
2.2属性数据采集
属性数据库建立:每个小班卡片为数据库中的一个记录,经输入、检查、修改,建成小班调查因子数据库。
在数据库中每项调查因子为实现属性库与图形库的联结及对应于图形库中的关键字,在小班数据库中增加了一个数据项ID;文件以乡(镇)或林场名称命名。
3.应用软件开发
3.1图的界面管理
图的界面管理为点击式多级管理:省林业厅地/市(其他行业)县乡农户地块的机制。
3.2属性数据程序设计
属性数据从总体设计上分库结构设计,编码表设计,程序设计三部分。
库结构主要有小班计算因子库、档案管理因子库和其它辅助库组成。
主要介绍程序设计部分。
本结构主要由主控模块和小班数据管理、档案管理、统计计算和打印输出统计表四大功能模块组成。
这四大功能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通过小班信息库相互联接。
3.3主控模块
主控模块包括软件初始化和主菜单设计两部分。
主菜单设计:主菜单采用Windows xp统一窗体形式。
可以移动、缩、放、关闭、打开。
顶级菜单采用下拉式菜单。
以下均采用级联式菜单。
采用这种菜单设计方式主要有两个优点。
首先,使用方便,在需要访问某种功能时,只需双击或单击鼠标或按特定键就可以启动和运行这种功能。
其次,菜单占用的空间小。
如果不再需要使用菜单,就可以把它收缩起来,这样几乎可以不占用屏幕空间。
3.4小班数据管理模块
此模块由数据输入、数据检查、数据修改、数据查询和信息保存五个子模块组成。
数据输入:采用双轨作业,即同一数据由两人分别按A、B两种方式输入。
A、B都采用卡片式输入,只是存储方式不同。
A为正常编码存储。
B为密码方式存储。
这样可以确保双轨作业的可靠性。
3.5档案管理模块
建档:把要存档的信息文件,按存档要求加载到档案参数库中。
删除:分逻辑删除和物理删除。
逻辑删除是把已在档案的信息库文件参数从档案库删除,如想恢复,还可以通过建档子模块重新加载到档案中来;物理删除是把要删除信息除掉,信息将全部丢失不能恢复。
检索:具有强大的档案查询功能。
可按时间查询、按地点查询、按存档号查询关键字查询等等。
并可按要求打印出所需信息。
3.6打印输出模块
此模块包括各种统计表的打印输出程序。
如各年度退耕还林工程上报核实情况统计表;各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计划执行情况统计表;各年度退耕还林工程核实面积按林种统计;各年度退耕还林工程核实面积按树种比重、合格率统计表等。
4.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的连接
自动着色和注记程序其功能是把小班因子库转换成图中小班的属性库,从而我们可以按小班的不同属性进行自动着色,自动注记。
本程序包括小班着色、小班地类符号注记、小班注记和林班注记四部分。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