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
鲍鹏山
无生无死,老子何人?
谁是老子?我们看司马迁怎么讲的,《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前面司马迁讲到了老子,可是后来又讲到他姓李氏,名耳,字聃,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叫他李耳或者李聃?关于姓名问题,司马迁没有再做说明,倒是后来给史记做注释的人提出了一些观点。
●年长说——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老子长寿,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老子可能活到160岁,甚至有可能活到了200多岁。所以,人们把他称之为老子,跟长寿有关。
●生而白头说——学者葛玄,在《道德经序》里写道:“生而皓首”,故称老子。说老子这个人很神奇,从娘胎一下来,他的头发就是白的。这个说法后来变成了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很多人也接受了。
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一个隐喻,它隐喻中华民族的心灵在很早的时候已经成熟了。马克思曾经把早期人类分成三种:正常的儿童,像古希腊;早熟儿童,就是中国。所以老子生而皓首,是关于中华民族早熟的深刻隐喻。在中华民族的童年时期,老子就写下了五千言饱经风霜意味深刻的人生哲学。
●怀胎81载说——张守节在《史记正义》里说,老子母亲怀胎81载,也就是老子在母亲肚子里藏了81年才出来;也有说法,老子的母亲有天梦见一颗流星飞到自己的口中去了,于是,她开始怀孕,72年后生下老子。
那些怪诞说法当然不可信,但老子确实太神秘了,怎么来的不知道,怎么死的也不知道。
孔子30岁时,老子曾告诫他勿太聪明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和老子是见过面的。在《史记》的《孔子世家》以及《老子韩非列传》里都记到了孔子见过老子。孔子是鲁国人,大概在他30岁左右的时候,鲁国的一个贵族陪同他从鲁国出发到洛阳,到东周见老子。孔子向老子学周礼。当时孔子和老子的身份,用个现代的比喻,假如孔子在鲁国,相当于地区的社科院院长,那么老子就是国家社科院的院长。两人在一起呆了很长的时间,共同主持过一个人的丧礼。
最后孔子要离开老子的时候,老子送了孔子几句话,见《史记·孔子世家》,“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当时是三十而立,是孔子一生最自得、自信甚至有一些自负的时候。老子给他的告诫是什么?一个人很聪明,明察秋毫这是优点,但是这样的优点往往能够让你丧命。为什么?明察秋毫的人往往一眼就看出别人的缺点,喜欢议论这些。就容易得罪人,遭人报复。一个人知识很广博,很善辩,很好,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受到危害,因为他们喜欢揭发别人的不
足。做儿子的在父亲面前不要太有主见,做臣子的在国君面前也一样不能太显锋芒。孔子在30岁的时候,得到老子给他的告诫,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很多年前我看到这副对联就体现了老子的思想:声不可压当世,才不可逾同列。
老子出身史官,人生哲学特别冷酷。
《史记》上说,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那时的守藏室其实就是国家档案馆,老子就是档案馆的馆长,又名史官。
培根讲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老子的哲学特别冷静,甚至冷酷,明智就是少了一点浪漫,多一点理性,少了一点幻想,多了一点现实。我曾经给老子的文化思想作了个比喻,叫“文化罂粟”。老子有智慧,但是这个智慧有毒。因为历史本身是不纯洁的,它很残忍。而老子思想不仅仅源于他个人的经历,而是来自于整个人类历史。他在这个档案馆里读了整部人类历史,他在漫长的历史里发现太多太多的悲剧、黑暗、阴谋、人世沧桑,历史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血淋淋的现实,今天成了明天败了,今天存了明天亡了,今天得福了明天招祸了,今天你还在,明天消失了。
这么多的成败、存亡,看这么多的福祸,看到最后怎么能不把心看冷了呢,怎么不把心看冷酷了呢,怎么能够不悲观呢?我们说真正的人类历史学家一定是比较悲观的,老子就是悲观主义者。《道德经》五千言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是老子对整个历史的总结,而不是他个人经验的总结。
富贵把握不住,成功把握不住,荣华把握不住,因为成功会失败,荣华富贵会像过眼云烟样过去,所有的成功都会失败,所有的鼎盛都会消亡,所以人要谦虚,老子反对走向极强,当你走向极度强盛的时候就会衰败。既然盛极必然衰,保持不衰的办法是什么?不要盛极,要卑弱,要谦虚。
老子主要思想:无为而治
●正言若反
老子是叛徒。为什么这么讲?有一个统计数字,《道德经》全文有235个“不”字,100(或98)个“无”字,21个“莫”字和4个“弗”字。这些都是否定词。
可见老子善用否定性思维方式,倾向于对这个现实世界包括对人类的文明历史、人生的意义、价值,做否定性的评价,而不是做肯定性评价。
这和儒家很不一样。孔子试图给一个民族建立一个道德信仰,让我们在这一辈子里有所遵循,有所坚守。而老子呢,就是试图极力地要破坏一种价值,让我们学会放弃。坚持可以让人变得很崇高,放弃可以让自己变得自由。
●反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去义,民复孝慈;绝巧去利,盗贼无有。(《道德经》)
老子思想很重要一点就是反智:把圣和智放弃了,把仁和义隔绝了,把生活中的巧和利,也就是一些科学技术都抛开,民众才会恢复慈孝,社
会上才没有盗贼。老子认为,世界很多的矛盾是因为技术造成的。有个词叫机心,是一个贬义词,指人心不纯朴,心计太深。这就来自于道家哲学,所以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人心的堕落,为了人心的不堕落就不要技术的进步,这就是老子反智思想的来源。
●反文明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道德经》) 因为文明的历史就是一个技术的历史,既然反智肯定要反文明。在老子看来,文化不是人类社会积极的成果,文化是人类社会对于人类堕落一个消极的应对。因为大道废了,所以仁义出来了,由于有慧智了所以有大伪了,因为六亲不和了,所以有孝慈了。因此文化不是积极的创作,而是治病的药,就是因为人类有病了才需要文化来治,人类最好是回归原始,回到大道的年代去。在老子看来,人类不是走向未来,而是走向过去。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道德经》) 老庄为什么反智、不尚贤?这里面包含着道家对人性悲观的判断,他们认为世界上好人少,坏人多。这跟儒家讲尚贤,认为人性都是好的相反。老子认为,要让百姓都傻乎乎的,不知道争。老子说圣人之治,是心宽体安、丰衣足食。大家都身强体壮(可以劳动打仗),又胸无大志,安分干活,然后智者不敢为也。
●人生三宝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我有人生的三宝,我一直把握着它。“慈”,不能简单地翻译成慈爱、仁慈,当然包括这层意思,但是内容更丰富,就是对万物都抱有一种善意,对万物包括对自己都不苛刻。
“俭”是指什么?做事情有分寸感。老子还讲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不知足就是没有分寸感,够了,不要什么都想要满足,留一点余地,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最后一宝,不敢为天下先。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我们常常讲勇敢,这个词是来自于这里,而老子是否定勇敢的。老子告诉我们,做懦夫也要有勇气,叫勇于不敢。天下莫柔弱于水。你把水装在一个圆形的器皿里就是圆的,装在一个方的器皿里就是方的,你让它往东流就是就往东流,你给它什么形状就是什么形状,但正因为这样,水恰恰是最不能被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