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较全)word版本
苏轼主题作文 例子素材
![苏轼主题作文 例子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d3e092f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8.png)
苏轼主题作文例子素材
哎呀,说起苏轼啊,真是个了不起的才子!他的诗词写得那叫
一个棒,读起来就像是一杯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他写赤壁的时候,那气势,简直就像他自己站在那儿,跟那江水、那月亮一起,把酒
言欢,抒发豪情壮志。
说到吃的,苏轼可是个美食家!那东坡肉啊,听名字就知道,
是他老人家的杰作。
他吃东西可讲究了,就算是贬到偏远地方,也
能把那儿的食材变成美味佳肴,让人直流口水。
还有啊,苏轼的字也写得特别好!他的字啊,就像是他的性格,既有那种大气磅礴的豪放,又有那种细腻入微的温柔。
你看他写的字,就像是在纸上跳舞,飘逸得让人着迷。
高考议论文作文人物素材:苏轼.doc
![高考议论文作文人物素材:苏轼.doc](https://img.taocdn.com/s3/m/938d3e91bcd126fff7050bb0.png)
高考议论文作文人物素材:苏轼1、是那个“ 尽寒枝不肯栖”的寒么 ?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且徐行”的行者么 ?是那个高唱“大江去”的人么 ? ,一个被宋神宗称“才与李白同,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来的水,遭受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
他在黄州种地酒,“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去”。
他是那的淡泊从容。
他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后,着世之美。
不然,何来“ 煮坡肉 ", 何来“日啖荔枝三百,不辞作岭南人”的达与豪 ?2、一枝一叶一世界“但愿人久,千里共娟”,一明月,放射出悲天人的光 ; “料得年年断,明月夜,短松”,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的深情。
“人生如梦,一尊酹江月”,一杯酒,凝着壮志酬的感慨 ; “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了孤苦无依的零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走了狗苟的 ; “竹杖芒鞋,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衣,就了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一句关情。
3、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惟江上之清,与山之明月,耳得之而声,目遇之而成色”,子有意气,遭官与文一来的水,但他仍意气,“ 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一斑。
4、坡披仰天大呼“大江去”,他面的那些心事刻之沉入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壮的滔滔江水坡忘,忘那些失意、悲,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笑生,而真正赤壁完美壮烈的是。
官上的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并没有掉他那向上的心。
伴着涓涓泉,聆听古,故园神游中,白与皎月光交相映。
一尊酹江月,多么豪的杯,淡逝了多少哀及生活磨——念,我懂得了在困逆境中保持有勇向前的心⋯⋯6、个以前煌的文人,因黄州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安。
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看“江上之清,山之明月”,做他那个神翩而舞的梦。
面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在山呼,旋,然后着撕身裂骨的痛穿越漆黑的棘林。
刹那,他心中郁的,的苦痛随而散。
苏轼作文素材5篇
![苏轼作文素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21bd0c7375a417866f8f3d.png)
苏轼作文素材5篇苏轼作文素材(一)有一天,苏轼看到王安石案几上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苏轼见此不由一声冷笑,他想,菊花怎可能在秋天凋落。
于是挥笔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
有一天时值重阳,苏轼出行,但见秋风瑟瑟,吹得菊花四处飘零,满地恰似黄金铺就。
苏东坡想起当年改诗之事,内心甚是羞愧。
【视点】⑴自以为是;⑵狭隘;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⑷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苏轼作文素材(二)《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而遭御史弹劾,在湖州被追赴诏狱时,面对哭送的妻儿家人言道:“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时期,这种幽默对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东坡晚年被再贬至惠州,三贬至儋耳。
然而沉重的政治迫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把东坡击倒。
此时,他更注意运用幽默的力量来帮助它超越政治的险恶和人生的痛苦。
《惠州一绝》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 反映了东坡晚年被贬岭南一带时的幽默诙谐精神和乐观旷达情怀。
他不想去岭南的蛮荒之地,亦非终日陷入能否生还故里的忧患痛苦之中,而是善于采撷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生动细节作“幽默观”,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足够的体力来航渡人生的苦海。
苏轼的性格豪迈,诙谐幽默,旷达洒脱,这是他更是后代人对待逆境人生的强有力的武器。
这种诙谐幽默其目的在于排遣、化解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失败、忧愁和痛苦,带有自我解嘲、的特征。
【视点】⑴旷达洒脱;⑵诙谐幽默;⑶笑面人生;⑷自我调整。
苏轼作文素材(三)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
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
一材多用作文素材及范文
![一材多用作文素材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cda06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f.png)
一材多用作文素材及范文一、素材:苏轼的一生。
(一)素材内容。
苏轼,北宋时期的大文豪。
他的一生可谓是波澜起伏。
苏轼年少成名,才华横溢,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文章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大家的赏识。
他初入仕途,心怀壮志,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的讨论。
但他对变法中的一些激进举措提出异议,结果遭到新党排挤,被贬到黄州。
后来,旧党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
可是他又不满旧党全盘否定新党的做法,再次被贬到岭南的惠州。
在惠州,他依然能苦中作乐,“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诗就体现了他随遇而安的心态。
他被流放到儋州(今海南),在那个偏远之地,他还致力于文化教育,培养出了不少当地的学子。
(二)适用主题及范文示例。
1. 主题:乐观豁达。
苏轼的一生就像一场跌宕起伏的戏剧。
从朝堂之上的意气风发,到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的坎坷流离。
换做一般人,可能早就被这接二连三的打击给击垮了。
但是苏轼呢?他就像一个不倒翁。
到了岭南,那地方在当时可是很偏远落后的,他却能因为有荔枝吃就说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话。
就好像他不是被流放到那里受苦的,而是去度假享受美食的。
苏轼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就能在风雨中找到彩虹。
他就像一盏明灯,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感觉自己快被黑暗吞噬的时候,只要想想他的故事,就会觉得有了希望和力量。
2. 主题:坚守自我。
苏轼就像是一棵屹立在北宋官场的松树,不管风雨如何吹打,他始终坚守自己的本心。
他刚进入仕途的时候,王安石变法搞得轰轰烈烈。
新党那是风头无两,很多人都跟着潮流走,不管变法是好是坏,先站对队伍再说。
可苏轼不一样,他有自己的思考。
他看到变法中的一些弊端,就大胆地提出来。
他才不管什么新党旧党呢,他只在乎真理,在乎老百姓的利益。
结果呢,他就被新党当成眼中钉、肉中刺,被贬到黄州去了。
后来旧党上台,按说他该高兴了吧,毕竟旧党把他召回京城了。
可是他又和旧党杠上了,因为旧党把新党的政策全盘否定,他觉得这样也不对啊。
苏轼作文(通用29篇)
![苏轼作文(通用2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c7b81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5.png)
苏轼作文苏轼作文(通用29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作文篇1翻开书籍,被一缕缕书香所沉浸,仿佛跨越了千年岁月,来与你相会,苏轼,我想握住你的手,畅谈你那波荡起伏的人生。
少年时的你,风度翩翩,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当然能够稳居第一。
但是你因为欧阳修的个人观念(当时欧阳修认为是自己的弟子写的文章,因此给了第二),一流的文章得了第二。
事后,欧阳修虽博古通今,但也不知道你所写的尧舜之典出自何方。
回家后,查三天三夜还是一无所获。
最终向你请教。
你却对他说,那是你自编的。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是不允许这样的,而你又是在科举考试中,一个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时刻,可见你的勇气之大。
苏轼,因为仰慕你的才学与勇气,我想握住你的手,对你说:“真不愧是少年天才”。
中年时的你,因与当朝宰相不和,离开中央,前往地方。
在这期间,你政绩突出,人们爱戴,但却因乌台诗案差点要了你的命。
不过神宗爱才,众人求情,最后你被贬谪到了黄州做团练副使。
从三品大员到如今的囚官,相差甚远。
不过洒脱的你,满不在乎,在黄州临江而居。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时节,建成了你的“雪堂”。
不仅如此,你还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前后《赤壁赋》等诸多名篇,流传后世。
苏轼,我想在你被贬之际,握住你的手,对你说:“人生无常,祸福相依,不要在意世俗的名与利?”而你却是微微一笑,告诉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暮年时的你,在经历了宦海沉浮之后,早已将一切看透,饱经风霜的脸庞,仿佛成了写照。
神宗仙逝,太后当权,新法废,旧法立,司马光出山,身为旧党员,你很快又被重新启用。
短短的三个月,一跃而上。
你的人生总是与政局的不同而摇摆不定,命运不在自己手中。
苏轼,我想握住你的手,告诉你:“正是你的性格,才是造成你曲折命运的根源。
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
![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9d6ead4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0.png)
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先生,汉族,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思想深邃,影响深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希望能够为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生平事迹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聪慧过人,文才出众。
他的父亲苏洵是当时的名人,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苏轼早年读书有成,而后也以文才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然而,由于他对政治事务的干预和批评,多次惹上麻烦,甚至被贬谪到边远地区。
但这并没有压垮他的斗志,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继续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
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对社会和政治状况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持有批评态度,并积极倡导自由思想和反对权贵的意见。
然而,由于他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与当时的统治者相悖,导致他多次被流放。
代表作品《赤壁赋》赤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战争描写之一。
苏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高超的文学技巧,将当时的战乱场景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赤壁赋》融合了叙述、描绘和抒情三种风格,使得整篇赋文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
这部作品不仅描绘了赤壁之战激烈的战斗情景,还抒发了苏轼对战乱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词作,以抒发自己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词中以描绘狩猎场面为开端,而后从自然景观渐渐引申出对生命的思考。
词的结构紧凑,语言简洁明快,展示了苏轼的才情和人生观。
《东篱乐府》苏轼的诗作《东篱乐府》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珍贵的乐府诗之一。
这首诗以描绘生活琐事为内容,语言平实,情感真切。
诗中塑造了一个平凡民众的形象,通过对寻常事物的写实描绘,抒发了苏轼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庸常生活的赞美。
影响与价值苏轼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与“苏轼”有关的文章集锦经典作文素材
![与“苏轼”有关的文章集锦经典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6ec203a1b0717fd5360cdc39.png)
与“苏轼”有关的文章集锦经典作文素材—一、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提到他,凡是有点文学常识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名人作文素材之苏轼.doc
![名人作文素材之苏轼.doc](https://img.taocdn.com/s3/m/4d454c198762caaedc33d468.png)
一、苏轼生平简介1、作家简介◆人物导语无法想象在两千多年的文学史册上缺少了他会是怎样一番情景:黯然失色,严重缺失,深深遗憾……中国古代文人中,受到后世喜欢的,苏东坡绝对排第一。
陶渊明太淡泊了,他的那份心境一般人难以体验;李白太飘逸了,让人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杜甫太沉重了,让人不敢和他并肩而立,生怕自己的命途也会沾染舛运;欧阳修太高贵了,连苏舜卿、梅尧臣、王安石都是他的晚辈后学,还敢有几个人忝列其中?所以我们喜欢苏东坡,他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而他又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人的才华,让我们喜欢的时候也理所当然,心甘情愿。
●作家档案苏轼:1037年——1101年字号: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籍贯: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时代:北宋仕途: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
曾任杭州通判,又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绩卓著。
作品:著作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
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放鹤亭记》、《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名望: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建立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一代诗歌新貌;在词方面和南宋词人辛弃疾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常以“苏辛”并称。
苏轼的书法、绘画皆善,在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2、成名缘由▲贡献概述苏轼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
苏轼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
写苏轼的作文(通用10篇)
![写苏轼的作文(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ce301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8.png)
写苏轼的作文写苏轼的作文(通用10篇)写苏轼的作文篇1据说,人去世后会变成一颗星,围在皎洁的月亮身边。
而你,你会不会也变作一颗闪耀的星,挂在黎明的天边?你从出世开始,便注定你的辉煌。
父亲与母亲对你精心的培养,更决定你一生的光芒四放。
二十岁便考中科举。
虽名列第二,但我们都能明白其中的玄妙。
那么豪放洒脱的你。
科举考试中随便编出个论据,足以证明你的聪慧,然而这么洒脱的你,怎可能屈服于权威之下。
你的第一任上司,是一个严厉的陈公弼。
他对你好苛刻,甚至在你精心写好的公文上涂涂改改。
不过,这又怎能难得倒你。
你为陈公弼后花园的小亭子题诗时的言论是那么好笑。
但,你始终没有发现,陈公弼这是为你着想,考验你而设下的局,以致于你的悔恨以满心的诚恳写出著名的《陈公弼传》。
你被召回京都,但与王安石起了冲突,神宗为顺利变法,将你调回地方,赶到徐州,你治理了黄河水患。
在杭州,你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
在湖州的你,不幸被王珪等人陷害,制造“乌台诗案”,好在皇帝并不昏庸,将你释放。
为保自身仕途,你远到江宁拜访王安石。
他的“骑驴渺渺入荒坡”让我们感到心酸,你与他相谈甚欢我们也真正了解到王安石的本性,此间,皇帝突驾崩,司马光上台召回你,在几个月内你升到三品大员,这是你人生的巅峰。
然而,我们都很好奇,谁如此有幸能嫁给你?便有王弗、王闰之。
王弗,一个知书达理的美丽女子,无不在时时刻刻关注你,她会悄悄躲在屏风后,观察你的亲友是否忠诚,她会在你忘记文章时稍点醒你。
但却早早逝去。
王闰之,一个温柔贤淑的贤惠妻子。
她体贴你,关心你,无时无刻不在照料你。
但,也悄然逝去。
朝云,你的红颜知己,你可与她谈吐心声,可与她畅谈不快,她陪伴你最艰难的岁月,是你精神上的支柱。
由此可见,你又是多么幸福!苏辙,你的好兄弟,在你被遭乌台诗案前,他已得知此消息,不惜冒生命危险去通知你,又向皇帝请命让自己代你受罚。
如此的好兄弟!我们都为你拥有如此的好兄弟而感到羡慕。
描写苏轼在困境被贬黄州的作文素材
![描写苏轼在困境被贬黄州的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8690faa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9.png)
描写苏轼在困境被贬黄州的作文素材《记苏轼在黄州》话说那北宋年间,有一位大才子,名叫苏轼。
这苏轼啊,那可是才华横溢,名震天下。
可这人啊,太有才了也未必是件好事,这不,就因为一些事儿,他被贬到黄州去了。
这黄州啊,可不是什么繁华之地,那简直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嘛。
苏轼刚到这儿的时候,那心里别提多郁闷了。
想着自己咋就这么倒霉,一下子从高高在上的官员变成了这穷乡僻壤的小老百姓。
不过苏轼是谁呀?那可是豁达乐观的大文豪!很快他就调整好了心态,决定好好在黄州过日子。
他没事就去黄州的大街小巷逛逛,跟那些平民百姓打交道。
嘿,你还别说,这老百姓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可热情了,可好玩儿了。
苏轼跟他们一聊啊,什么烦恼都没了。
苏轼还在黄州自己种地呢!你能想象那个画面吗?一个大才子,挽着裤腿,扛着锄头,在地里挥汗如雨。
有时候他累得直不起腰来,就干脆坐在地上,看着自己种的那些菜呀,还挺有成就感的。
他还自嘲说自己是个“东坡居士”,哈哈,这名字可太接地气了。
在黄州,苏轼也没忘了自己的老本行——写文章。
不过他现在写的文章可跟以前不一样了,少了些华丽的词藻,多了些对生活的感悟。
他把在黄州的点点滴滴都写进了文章里,什么种地呀,游山玩水呀,跟老百姓聊天呀,写得那叫一个生动有趣。
要说这黄州虽然苦了点,但是也给了苏轼很多创作灵感。
他在这儿写下了好多千古名篇,像《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
这些文章可都是传颂千古的瑰宝啊。
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苏轼没有被贬到黄州,那他还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吗?也许不会吧,人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真正地成长,才能有更深的感悟。
苏轼在黄州的这段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但是他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他用自己的乐观和豁达,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让我们知道,生活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笑着面对,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学学苏轼,遇到困难不抱怨,不放弃,而是想办法让自己过得更好。
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能像苏轼一样,在困境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来。
苏轼圆融坚守作文素材
![苏轼圆融坚守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491fd5a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6.png)
苏轼圆融坚守作文素材《苏轼的圆融与坚守》素材一《乌台诗案中的苏轼》苏轼这个人啊,真是一生波折不断。
就拿乌台诗案来说吧,那时候可真是把他整得够惨的。
他本来就在诗文中随口抒发一下自己的想法,对一些时政也有感而发地写写自己的意见,没想到就被那些人盯上了。
我想啊,就像我们现在在朋友圈发个吐槽的话,结果被揪着不放还想给我们定罪一样。
苏轼被抓进监狱的时候,估计满脑子都是懵的,心想我就写个诗咋就犯事儿了呢。
但是这个时候,苏轼也不傻,他知道该怎么在这种困境中去生存。
他没有一味地倔强抵抗,而是在能够保全自己的情况下,做出了一定的妥协。
他向皇帝写了那些辩解的书信,言辞恳切。
这不是胆小,这就是一种圆融。
他虽然知道自己可能没做错,可要是硬刚到底,脑袋可就没了,还怎么继续写诗作文呢。
就好比是在单位被人抓到小辫子,你要是直接跟领导拍桌子顶回去,工作估计就没了,你得说点软话,争取把事情解决还能保住自己的饭碗。
苏轼最后得以从轻发落,这其中他在困境中的这种该坚持的坚持,该圆融的圆融起了很大的作用。
素材二《苏轼的美食体验与随遇而安》苏轼被贬到黄州那是真的惨啊。
按说一般人到那地方早就自怨自艾了。
可苏轼不,他到了黄州看见当地的猪肉特别便宜。
有一次,他上街晃悠,瞅见有个卖猪肉的摊位,那猪肉看起来肥肥嫩嫩的。
他就动了心思,想着怎么把这便宜的猪肉变成美味。
他买了一块肉回家,在自己那破屋子里就开始捣鼓。
他自己慢慢琢磨怎么煮,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冒险。
我估计他当时会尝试各种调料的搭配,盐放多少,酒要不要加,他想着要是太咸了可咋整,要是没味道那就白折腾了。
最后他还真就做出了东坡肉。
他在黄州的这个小日子啊,看似艰苦,但他却能融入它,把当地的资源变成自己的乐子。
他不因被贬就沮丧到不行,这是他圆融的一面。
他能适应环境,但同时,他也坚守他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探索,他没有因为在艰苦的地方就随便对待自己的胃。
这就很像我们在不如意的时候,依然要把自己的小生活过出花来,想吃顿好的就自己琢磨着怎么做,这也是一种坚持嘛。
用苏轼事迹写作文素材
![用苏轼事迹写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6d9e24a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6.png)
用苏轼事迹写作文素材
苏轼的一生可波折啦。
他老是被贬官,被赶到一个又一个偏远的地方。
就像乌台诗案后,他被贬到黄州。
那黄州可穷啦,住的地方破破烂烂的。
苏轼是个超级厉害的大文学家。
他的诗词文章可多啦。
他写的诗,有的很豪迈。
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读起来就感觉有一股很大的力量。
好像能看到长江的水奔腾而去,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在脑海里不断浮现。
他的词还能写很细腻的感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家都知道这是思念亲人的。
在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又亮又圆,人们就会想起远方的亲人,苏轼就用这几句词把这种思念写得那么美。
苏轼很热爱生活。
他走到哪儿,都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在岭南的时候,那地方特别偏远,而且很炎热,很多人都觉得那是个苦地方。
可苏轼呢,他看到岭南的荔枝又大又甜,就高兴地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觉得只要有美味的荔枝吃,住在岭南也很好。
他还特别喜欢交朋友。
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他都能和人家玩到一起。
他在黄州的时候,和邻居们关系可好了。
大家一起聊天,一起喝酒,他能从这些平常的交往中感受到快乐。
而且他很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看到西湖的美景,他就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在他眼里就像美女西施一样,不管什么时候看都那么美。
苏轼就像一个好朋友一样,告诉我们要热爱生活,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东西。
苏轼作文素材5篇
![苏轼作文素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4dd29a49649b6649d74717.png)
苏轼作文素材5篇苏轼作文素材(一)有一天,苏轼看到王安石案几上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苏轼见此不由一声冷笑,他想,菊花怎可能在秋天凋落。
于是挥笔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
有一天时值重阳,苏轼出行,但见秋风瑟瑟,吹得菊花四处飘零,满地恰似黄金铺就。
苏东坡想起当年改诗之事,内心甚是羞愧。
【视点】⑴自以为是;⑵狭隘;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⑷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苏轼作文素材(二)《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而遭御史弹劾,在湖州被追赴诏狱时,面对哭送的妻儿家人言道:“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时期,这种幽默对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东坡晚年被再贬至惠州,三贬至儋耳。
然而沉重的政治迫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把东坡击倒。
此时,他更注意运用幽默的力量来帮助它超越政治的险恶和人生的痛苦。
《惠州一绝》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 反映了东坡晚年被贬岭南一带时的幽默诙谐精神和乐观旷达情怀。
他不想去岭南的蛮荒之地,亦非终日陷入能否生还故里的忧患痛苦之中,而是善于采撷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生动细节作“幽默观”,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足够的体力来航渡人生的苦海。
苏轼的性格豪迈,诙谐幽默,旷达洒脱,这是他更是后代人对待逆境人生的强有力的武器。
这种诙谐幽默其目的在于排遣、化解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失败、忧愁和痛苦,带有自我解嘲、的特征。
【视点】⑴旷达洒脱;⑵诙谐幽默;⑶笑面人生;⑷自我调整。
苏轼作文素材(三)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
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
苏轼的高中作文素材(通用7篇)
![苏轼的高中作文素材(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349e9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0.png)
苏轼的高中作文素材(通用7篇)苏轼的高中作文素材篇1历朝历代,名人品评都是文人士子们的梦想,“一经品题,便作佳士”的机遇吸引着他们趋之若鹜。
苏东坡作为文坛巨擘,这种点石成金的奇效更是灵验无比,“苏门四学士”的成名便是明证。
当时,很多青年才俊以在苏东坡面前吟诗为荣,倘若得其一二点评,则有登堂入室、无上荣耀之感。
一位叫王祈的官员,颇以才华自诩,常在苏东坡面前卖弄。
一次,他作了一首《竹诗》,对其中两句尤为得意,便在苏东坡面前吟诵道:“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
”苏东坡一听,不禁哈哈大笑道:“这两句好是好,不过,万竹千叶,无异于说十根竹子方生一片叶,天下何处有此竹?”苏东坡遂下一评语说:“世间事忍笑为易,惟读王祈大夫诗,不笑为难!”苏东坡一评天下知,王祈因此落下了愚钝之名。
苏轼的高中作文素材篇21080—1084年,苏东坡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五年余。
期间,他与隐居于黄州岐亭的名士陈慥成了至交,两人畅谈用兵之策,兴亡之道,过从甚密。
陈慥好谈养生,经常吹嘘自己的养生功效,洋洋自得。
一次,陈慥生了场大病,整整一月都不见好转,于是,苏东坡“幸灾乐祸”地写了一封信戏弄陈慥说:“公养生之效,岁有成绩,今又示病弥月,虽使皋陶听之,未易平反。
公之养生,正如小子之圆觉,可谓‘害脚法师鹦鹉禅,五通气球黄门妾’也。
”意思是你平日吹嘘养生效果如何如何,如今一病不起,整月未愈,即使狱官皋陶听了,也没法给你平反了。
你的所谓养生经验,好比小子圆觉、蹩脚法师、鹦鹉谈禅、五孔的气球、太监的小妾,不过是无用的摆设罢了!苏东坡用一连串俏皮的比喻,把陈慥有名无实的养生经大大讥笑了一番。
苏轼的高中作文素材篇3苏轼!一个震撼人们心灵的诗人,他的词或空旷,或雄放,或凝重,或空灵,可以到达人们心灵深处,一个出生于北宋时期的人,留下百篇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首咏月抒怀的词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月下有一抹清影正在独自望月的情景,只是那一抹清影可是他正念着“水调歌头”词一首?“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一首“水龙吟”仿佛已苍老了前世今生。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片段.doc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片段.doc](https://img.taocdn.com/s3/m/b0eb5a534a7302768e99397e.png)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片段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
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
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
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
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2、湖北卷话题:买镜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3、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雨渐渐小了一些,苏轼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
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风雨,唱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走着,心情渐渐轻松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起来。
晚风习习,云散天开,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回过头,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
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4、忘记和铭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较全)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较全)](https://img.taocdn.com/s3/m/44ecff5cf78a6529647d536b.png)
有关苏轼得作文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文章解读】《赤壁赋》以文赋得形式,记叙自己夜游赤壁得情景,描写了夜得美好景色与泛舟大江饮酒赋诗得舒畅心情,通过“主客问答”得形式,透露出自己思想中两个相互矛盾得侧面,探讨了宇宙人生得哲理,表现了作者对政治迫害得蔑视,对所追求理想得执著,及身处逆境却依然豁达开朗得积极得生活态度。
《赤壁赋》给人一种别样得享受:清风、明月、饮酒、赋诗、高歌,再加上洞箫相与,使得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进入美妙得神话境界。
在这样得境界中根本感受不到苏轼被贬后得苦闷不平之情,这正就是《赤壁赋》得美之所在;人生在世,要学得豁达,要活得潇洒。
个人恩怨,您把它瞧得很大,它会把您压垮;不如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因为苏子对待得失就是这样得:“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我不遗憾,对人生得失如此达观,才使得《赤壁赋》带给我们纯美得享受,在文中瞧不到不平之气,充满眼帘得只就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话题运用】可用于“乐观”“豁达"“从容"“心态”“得与失”“完美与残缺”“胸怀”“选择”“直面挫折”“执著”“穷而后工”“个性与人生”“责任"等.素材一:苏轼不同意“客"得“人生短促无常”得悲观观点,阐发了自己得人生感悟,感情变得喜悦.她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与人生都有变得一面,又有不变得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得不朽事业,保挂平静超然得心态与乐观旷达得情怀.【写作应用话题】1、胸怀2、态度决定成败3、珍惜拥有4、人要坦荡、达观5、变与不变6、乐与悲素材二:凡夫俗子对待得失,无一时不患,无一地不患,而苏轼却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无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也不遗憾,“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就就是大自然赐给我得无穷宝藏,这就就是对生命真谛得诠释。
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_高中作文素材_
![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_高中作文素材_](https://img.taocdn.com/s3/m/eff82c7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7.png)
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最喜东坡词,品苏轼之词,如品烈酒,不似清照词之婉约,亦不似后主词之凄苦。
苏轼之词,如大江东去,引人吊古伤今。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苏轼的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一在险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腾怒吼的大江边,一个人在捋着胡须,昂首挺胸,眺望着那江水与天的边际。
他在想些什么呢?每当我看见这幅名为《赤壁赋》的国画时,心中就有种想读懂苏轼的欲望。
苏轼,这位不羁的东坡居士,他的经历是很苦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他被贬黄州,来到这个叫“赤鼻矶”的地方,开始了他曲折的经历。
诚然,正是他的不平经历,才促使他写下一系列被称作“铁板铜琶”的豪放派。
读苏轼,首先要读他的胸襟。
要遣出心中的郁闷,自然要饮酒,于是有了“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酒酣胸胆尚开张”。
苏轼的饮酒是遣怀,并非消沉。
“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就是在赤壁这里写下的。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好一个“天涯何处无芳草”!我苏轼才高八斗,“厚积薄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一句一句,字里行间不都透露出他的志存高远,他的豁达胸襟吗?所以,我常常想起苏轼把酒临江的这一幕,这是一种豪迈气概,是豪放派的力量!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多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有一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脍炙人口;他思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更是感人肺腑。
文人便是多情,寄情于文,才使文学作品有生命、有活力,活到现在,活到永远!读苏轼,更要读他的爱国。
尽管他被贬,但这丝毫没有削弱他的精忠报国之心,反而激起了他的报国激情。
在他想起周瑜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飒爽英姿时,多么渴望自己能够像他那样为国家建立奇功呀。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c8bce39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1.png)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喜欢苏轼,喜欢他气定神闲的淡泊与坦然,于风波迭起的江湖中漂泊,数十载的宦海生涯进进退退,沉沉浮浮。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有关苏轼的素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一苏轼!一个震撼人们心灵的诗人,他的词或空旷,或雄放,或凝重,或空灵,可以到达人们心灵深处,一个出生于北宋时期的人,留下百篇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首咏月抒怀的词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月下有一抹清影正在独自望月的情景,只是那一抹清影可是他正念着“水调歌头”词一首?“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一首“水龙吟”仿佛已苍老了前世今生。
一朵朵鲜艳的红花已衰零坠地,却再也无法将它重坠到枝头上,三分的春容,其中两份化为尘土,一份坠入流水已无踪影,其实那是离人的眼泪啊。
一份份缠绵悱恻的情思,早已到达物语神游的境界。
又有何人能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
”他的词婉转,空灵,却也很豪放。
奔腾的大江滚滚的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风流千古的人物,他感慨: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
他说,千古风流人物即使身名惧灭,但江山在,江月长留,当举酒当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惟有泪千行。
”整整十年,唯有相思伴终生,可惜相思比梦长,望也望不到尽头……凄美的感慨,永明深处的是一份执着的感情。
满腹的凄凉,唯有对千里之外的孤坟倾诉,到生命的尽头,也只有泪千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
”披一身蓑衣任海湖中度平生,等到老的时候,再回首来程风雨潇潇时的情景,早已不管它是风雨或是晴,只要飘摇一生,长夜漫漫也不会觉晓……“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暗中流年偷换。
”流年似水,抓也抓不住,漫步在寂院中,时而可见稀疏流行度过银河,夜色已过,月波淡玉绳,星随着北斗低旋。
是的,苏轼在感慨,年华似水,岁月如此轻易的逝去。
名人作文素材之苏轼
![名人作文素材之苏轼](https://img.taocdn.com/s3/m/7bfa20e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6.png)
名人作文素材之苏轼第一篇:名人作文素材之苏轼一、苏轼生平简介1、作家简介◆人物导语无法想象在两千多年的文学史册上缺少了他会是怎样一番情景:黯然失色,严重缺失,深深遗憾……中国古代文人中,受到后世喜欢的,苏东坡绝对排第一。
陶渊明太淡泊了,他的那份心境一般人难以体验;李白太飘逸了,让人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杜甫太沉重了,让人不敢和他并肩而立,生怕自己的命途也会沾染舛运;欧阳修太高贵了,连苏舜卿、梅尧臣、王安石都是他的晚辈后学,还敢有几个人忝列其中?所以我们喜欢苏东坡,他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而他又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人的才华,让我们喜欢的时候也理所当然,心甘情愿。
● 作家档案苏轼:1037年——1101年字号: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籍贯: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时代:北宋仕途: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
曾任杭州通判,又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绩卓著。
作品:著作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
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放鹤亭记》、《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名望: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建立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一代诗歌新貌;在词方面和南宋词人辛弃疾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常以“苏辛”并称。
苏轼的书法、绘画皆善,在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2、成名缘由▲贡献概述苏轼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
苏轼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苏轼的作文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文章解读】《赤壁赋》以文赋的形式,记叙自己夜游赤壁的情景,描写了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透露出自己思想中两个相互矛盾的侧面,探讨了宇宙人生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所追求理想的执著,及身处逆境却依然豁达开朗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赤壁赋》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清风、明月、饮酒、赋诗、高歌,再加上洞箫相和,使得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进入美妙的神话境界。
在这样的境界中根本感受不到苏轼被贬后的苦闷不平之情,这正是《赤壁赋》的美之所在;人生在世,要学得豁达,要活得潇洒。
个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会把你压垮;不如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因为苏子对待得失是这样的:“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我不遗憾,对人生得失如此达观,才使得《赤壁赋》带给我们纯美的享受,在文中看不到不平之气,充满眼帘的只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话题运用】可用于“乐观”“豁达”“从容”“心态”“得与失”“完美与残缺”“胸怀”“选择”“直面挫折”“执著”“穷而后工”“个性与人生”“责任”等。
素材一:苏轼不同意“客”的“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得喜悦。
他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挂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写作应用话题】1、胸怀2、态度决定成败3、珍惜拥有4、人要坦荡、达观5、变与不变6、乐与悲素材二:凡夫俗子对待得失,无一时不患,无一地不患,而苏轼却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无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也不遗憾,“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就是大自然赐给我的无穷宝藏,这就是对生命真谛的诠释。
【写作应用话题】1、生命的真谛2、得与失3、人生的取向4、守住心灵的那一轮月亮5、过诗意的人生素材三: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苦闷孤独。
但生性旷达的他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开始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从文学上完成人生的追求。
【写作应用话题】1、挫折,改变人生2、转向3、面对逆境4、穷则独善其身5、永不言败6、人要适应现实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片断:1、全国三卷: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
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
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
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能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
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2、心灵的胜利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从容应对惊涛骇浪;在白露横江、清风徐来之际,他以旷达、疏狂的性情和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伤。
他猛然间豁然开朗,终于悟出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
霎时,他的内心已一片澄明。
于是,所有的不幸与困苦,都在这旷达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缕游丝,一缕轻尘。
那些世俗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风懂了,山间的明月懂了。
在这场与邪恶的拔河中,苏轼取得了心灵上的胜利。
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挫折,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荆棘,可他却是一只天生的荆棘鸟,越痛苦,唱出的歌声就越婉转,堪称天籁之音……犹如迎着寒风的一株寒梅,越是凛冽刺骨,他越是怒放芬芳,冷艳无比。
3、苦难成就辉煌人生遭遇乌台诗案的苏轼,从高高的象牙塔上重重地坠了下来。
不公的排挤与打击,若是换了别人,恐怕早已无法承受,可东坡先生却并未被这风刀霜剑所击倒,而是用一种更为豁达的态度来接受这一切,纵然沿途道路崎岖,却依然不忘欣赏。
在贬地扶风,他为我们留下了喜情荡漾的《喜雨亭记》。
在贬地黄州,他更是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超然姿态,为后人留下了光耀千古的《前赤壁赋》。
这才是享受生命啊!面对无情的打击,他扛起了重压,潇洒地自我调侃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直到晚年遇赦,回首这些年的颠沛生活,东坡继续自嘲:“九死南?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内心光明到如此,任外界花开花落,眼中都会自有一份美丽。
4、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名字都会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贬谪到黄州。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苏轼站在赤壁面前,眺望如画江山,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震灼古今的前后赤壁赋。
无论是诗,还是赋,都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是他内心最真诚的告白。
5、您,一人一笔,走遍天涯海角;您,壮志难酬,唯有寄托于文字。
屡次遭贬,打不倒您的信念;艰难世事,造就了您的豪放诗作。
您的杰作,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怀古伤今,只为报效国家;论史谈玄,方显男儿本色。
您把苦难研成墨,把贬谪当做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
是您,凝望庐山,道出了“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是您,遥望苍穹,唱出了“西北望,射天狼”的气概;是您,对饮明月,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公婵娟”的人间祝福。
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您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苦并没有销蚀掉您那乐观向上的心。
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
一樽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赤壁带来了完美壮烈,这是诗,更是实。
您,苏轼,让世人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应乐观,面对人生浮沉应有风度。
6、赤壁之下,多少英雄往事,多少骚客留情。
赤壁的美,赤壁的妙,在大文豪苏轼的笔下,以简极的笔墨跃然生辉,意境悠长,令我陶醉。
景中有情苏子的人生哲理,虽有佛老思想的随遇而安、唯我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但也身处逆境而不消极颓废,豁达开朗,超然物外。
在当时是难能可贵了!赋中对江山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历史英雄的倾慕向往,对理想的追求,使我们受到感染。
不愧为名作!合卷闭目,静心坐思,现代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困难与坎坷虽无穷尽,但是只要有开朗乐观的心态,辽阔旷达的胸襟,何畏之有?7、湖北卷话题:买镜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8、全国三卷:忘记和铭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躺在一叶扁舟上,任由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沉沉浮浮。
苏轼瞑目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国周郎,何等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一代名将啊!如今,还不是随着这长江滚滚东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想到这儿,苏轼笑了,好,就让我忘记这郁郁不得志的愁怀,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
就让我铭记那曾经有过的豪情壮志,凝成诗篇,然后让后人铭记。
日落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灿烂。
9、北京卷:说“安”“乌台诗案”的惨酷经历使天真的东坡一度陷入精神的困境——他从监狱走向黄州,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向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
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不得不深自闭塞,扁舟草履,垦荒种地,杂处于渔樵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一首《卜算子》,真实地记录了东坡对于人生痛苦的反思。
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他无情地剥除了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即便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利益或声名。
在对痛苦的反思和超越中,他渐渐回归于澄明、空灵、淡泊与安然。
10、浙江卷:一枝一叶一世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整篇优秀作文:1、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苏轼的赤壁》风飘飘,水潺潺,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
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
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浅廉从政。
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