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_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片天
地,让他
们有自
己的空
间
通过生
动的图
片讲解,有利于
引起学
生的无
意注意
知识
迁移
3.认识空气的
污染,强调保护空
气、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
性。
【板书】三、保护空气:
[讲解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多媒体】观看(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视频)
思考、讨论
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
归纳
小结
积极思考、讨论
理解
理顺 思维
布置
作业
阅读P32绿色化学
课本P33页2④5,6题
知识的
拓展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氮气(N2)78%(约4/5)
氧气(O2)21%(约1/5)
空气的成分 稀有气体0.94%
(按体积计算)(氦、氖、氩、氙、氪等)
二氧化碳(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空气_教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空气目的: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准备:1. 搜集资料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
例如: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漫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剪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录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2. 课外预习和调查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1. 引言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 观看录像《空气》3. 课堂展示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 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5. 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6.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社中学赵丽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
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2.学法指导:主要体现了三个字“探”、“疑”、“用”。
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实验,提出问题或疑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空气初中化学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开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
然而学生刚开始学化学,虽在绪言和实验根本操作课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操作,但相应的知识储藏也是相当缺乏的,比方C、S、p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和状态他们都还没有学到,要引导他们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空气和O2的性质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了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主线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并于课前安排并鼓励学生查阅教材、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既是为探究课做好的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是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探究者应具备的一项能力。
二、教案课题1 空气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具备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讨论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开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重点空气的成分。
难点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仪器、药品集气瓶、胶塞、燃烧匙、玻璃导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红磷、硫粉、镁带、蜡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请同学们猜谜语唐代诗人李峤有一首绝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中揭示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具体说风是什么?一个人多长时间不呼吸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课题背景在化学学科中,空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了解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与空气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 2. 空气的性质: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 3. 空气的变化:湿度、温度、气压等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空气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并分析环境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1.空气中各组分的比例和变化;2.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实验室用品和实验操作指导。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如书籍、笔记本等;–实验课上需要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报告纸。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引入空气的概念:请学生描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及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复习前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运动等。
•提问学生空气的组成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2. 知识讲解与探究(约15分钟)•分析空气组成:讲解空气中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的含量和作用。
•探究空气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的变化。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约30分钟)•实验1:测定空气的体积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实验2:观察空气的质量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4.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约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空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空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这二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空气中O2含量的测定和空气的成分.(2)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3)能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教学目标(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地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表述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
自然现象和小学的常识已使学生知道了人类,动植物离开空气无法生存,他们也知道空气有体积、质量,学生学习能主要成分是N2和O2,但从化学知识的角度来看,仅仅力分析知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空气的组成。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正确得出科学教学策略选结论的方法。
择与设计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教室里以多媒体为载体,给学生创造丰富而轻松的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深呼吸”,引入空气课题;播放视频“空气的存在”【设计意图】使学生放松心情,顺利引入教学。
二、讲授新课1、展示课题、学习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事半功倍。
2、我能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7—29页,思考以下问题1)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空气的成分有哪些?3)如何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4)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有哪些?【设计意图】培养学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过度)拉瓦锡及其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简介。
测得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史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提出问题,选择什么物质才能比较准确的测出2)列举4种存在于空气中的纯净物。
【引入】空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8.师生互动:根据作用指出气体的名称N2用途.wmv液N2冷鱼.wmvO2供呼吸1.wmvO2炼铁,wmvHe填气球.wmv 稀气电光源,wmv【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感受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空气》教学课件及反思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高效课堂教课方案课题名称:空气姓名工作单位年级学科九年级化学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课难点内容解析(简要说明课题本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课为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课内容。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最重要的化学物质,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道其重要,却不十分清楚空气究竟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详尽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但是小学自然课曾对空气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保持生态均衡的重要条件,还是人类须臾离不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开朗的元素,经过对它们的认识和认识,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研究物质的神秘。
二、教课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详尽要求,目标要清楚、详尽、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知识与技术(1).认识身旁最常有的物质──空气,并认识空气的构成(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供给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研究。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研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守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研究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的趣;(2).初步立科学的物,科学的对待科学家的程及;要点空气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定。
点通研究空气的成。
三、学者特色解析(学生知的掌握认识状况,学生在新的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如何)“空气”个名学生来其实不陌生,学生曾玩气球、拍皮球,也曾看到水中的气泡⋯⋯“空气”有浅陋的。
但学生并未有意地去察、研究空气。
考到三年学生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思活,所以本的教课力使研究活生、风趣、有念,以此来引学生烈的好奇心和极的研究欲。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简案反思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简案反思课程名称:空气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3.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来源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空气的了解和感受。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3. 教师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并进行板书。
三、讨论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空气污染的了解和看法。
3. 教师总结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并进行板书。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的组成、性质和污染防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空气保护的短文,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空气质量。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展示图片、实验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使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在讨论空气污染及防治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记忆不牢固。
今后,我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其次,在讨论空气污染及防治环节,部分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认识不够清晰。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玉溪市易门县龙泉中学朱绍仙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
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利用丰富的史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初步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原理,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教学重点,通过补充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以突破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认识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空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幅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中有哪些元素?人是否需要这些
元素?为什么?引出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2. 学习空气的组成(15分钟)
A. 进行实验,将空气通过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分析管分别放入氢气,观察气体发生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3. 学习空气的性质(15分钟)
A. 进行实验,用空气和火柴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火柴燃烧和灭火的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
引出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
B. 教师讲解空气的性质,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4. 空气的应用和重要性(10分钟)
教师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5. 拓展练习(5分钟)
课后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的观念,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大自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空气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重要性。
2.提问:“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各占多少比例?”引发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空气成分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7.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其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责任感。
8.课后作业,巩固提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以空气污染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探讨空气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小论文,探讨空气保护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空气的基础知识,如大气层、气压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学习。
1.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空气污染等方面,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撰写小论文:以“空气保护,从我做起”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措施以及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责任。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5.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学习方法,提高知识整理和总结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5篇积极探索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范文1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内容及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空气的组成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及保护空气,指的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和空气受到哪些方面的污染以及应该怎样防治,其核心是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分析该实验的设计原理、药品的选择及量的要求、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以及常见仪器的使用,本节课的内容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有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铺垫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空气成分的探究,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研究,引出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实验应考虑到的综合因素,由综合因素的确定得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案。
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2).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3).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分析:(1)了解空气的组成就是指了解组成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掌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2)了解空气污染和防止措施,就是指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并能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实验应考虑到哪些综合因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懂实验原理,不会设计实验,对物质的性质不是非常了解,不会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在做演示实验时边做边讲解、分析。
其中关键是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理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活动:(1)、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2)、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3)、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补充知识: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反思
课题:化学空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掌握空气成分的比例和氧气的性质;
3. 知道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空气的成分及性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难点:氧气的性质及存在方式。
教学准备:
1. 课件、实验器材;
2. 相关化学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问答的方式引入空气的概念,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10分钟)
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和微量气体等成分,以及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实验展示(15分钟)
展示实验,让学生感受氧气的存在和重要性,同时讲解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四、讲解氧气的性质(10分钟)
详细讲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存在方式,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物呼吸和燃烧中的作用。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对空气的重要性和气体污染有一定的认识和反思。
【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对空气的成分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验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不够专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注意事项的遵守。
同时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有些抽象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需要多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讲解,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案例的运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反思首先,我认识到空气作为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大类物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但由于其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学生对其认知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了解空气的成分、性质和作用,以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采取了简洁明了的方式,将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主要用途、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等知识点进行梳理,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讲解空气成分时,我强调了体积分数而非质量分数,使学生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同时,我引导学生分析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例,使之深入了解空气的组成。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进行解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我引导学生观察铜丝的颜色变化和注射器的体积变化,从而使学生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验仪器不足,导致部分学生无法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体验。
其次,在实验分析环节,我未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得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在课堂互动环节,我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氛围相对较为沉闷。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应尽量增加实验仪器,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动手进行实验。
其次,在实验分析环节,我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学生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课堂互动环节,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总之,在《空气》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内容、方法和互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空气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空气课后反思本次化学课后的学习内容是关于空气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空气的构成、性质和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对本次课后学习的反思总结。
首先,我了解到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组成。
氮气占据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约占78%,而氧气则约占21%。
这些气体的存在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气中的氧气是生物呼吸和燃烧的重要物质,没有氧气,生物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而二氧化碳则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必要物质。
通过学习,我对这些气体的含量和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了解到空气的性质具有压力、可压缩性、扩散性和稳定性。
其中,空气压力是空气分子互相碰撞产生的力量的结果。
空气的可压缩性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空气可以被压缩或膨胀。
而扩散性则是指气体分子能够自由地在空气中互相混合。
最后,空气的稳定性指的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能够长期存在和保持稳定。
通过了解这些性质,我对空气的特点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另外,我还了解到了一些与空气污染和保护相关的知识。
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超过一定标准的情况。
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例如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大气层破坏和气候变化等。
因此,保护空气环境至关重要。
保护空气环境的方法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广清洁能源等。
通过学习,我对保护空气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保护空气环境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对于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比例,我一开始有些迷惑。
经过反复阅读教材和参考其他资料,我终于弄清楚了氮气和氧气的比例。
其次,在学习空气的性质时,我觉得有些抽象难以理解。
通过和同学们的讨论和请教老师,我逐渐理解了空气性质的概念和特点。
最后,在学习关于空气污染和保护的知识时,我发现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
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调研,我深入了解了空气污染和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主要成分的特性和用途,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比例;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3. 实验操作流程和观察分析。
难点内容:1. 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作用、相关实验等内容;2. 实验器材:集气瓶、导管、烧杯、酒精灯等;3. 安全防护用品:实验服、护目镜等;4. 相关知识资料: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等资料。
通过安全培训。
该培训将详细介绍这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将详细解释实验服的设计原理和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穿戴和保养。
同时,也会讲解护目镜的防护原理和在不同实验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镜片。
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资料,将进行全面的阐述。
将会指出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如呼吸道疾病、生态破坏等。
同时,也会详细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各种措施,如工业排放控制、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这些知识的普及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行动。
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参与者将更加了解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空气。
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随后通过PPT展示空气的图片或短视频,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本节课的主题,同时引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理(红磷是否能过量) 初中初三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徐锦花单位名称霍城县初级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20日学科化学年级/册九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难点名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理(红磷是否能过量)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从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最后引出的红磷是否能过量,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逻辑方式。
难点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实验现象,能更深刻的理解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相关内容。
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学会总结与归纳。
进一步树立尊重客观事实的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唐朝诗人李峤写过一首小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自然现象—风,风是无形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它是由什么组成的?知识讲解(难点突破)【讲述】空气的发现史1.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物质.2.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得了氧气。
3.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 气和氮气.观看拉瓦锡实验视频【过渡】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证实了空气的成分并不是单一的,并且利用压强差的原理,证实了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那么,今天同学们想不想用类似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呢?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下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讲解】介绍实验原理,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少,压强 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便进入到集气瓶中,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多少,进入瓶内的水就有多少。
因此,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提示学生实验步骤要点【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的
设
计
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
出示空杯子,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酝酿化学思维
描述空气的什么样子
用语言进行精炼的描述,对学生进行概括思维的能力训练。
操作探究环节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观察现象
及时记录
讨论交流环节
出示问题 引导分析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化学设计者周醒民单位(学校)高庄镇三中授课班级九一班
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空气》
学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空气的组成。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培养学生能够善于观察和分析化学实验的能力。
道具
ppt
ppt
演示实验视频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展示概念
出示例题
B
C
C
E
D
E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观察实验
分析研讨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
得出结论
3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原创
网络
原创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1空气教案
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新课讲解[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分析]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图片展示]研究空气成分的装置[分析]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
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
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开篇课题,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多样性和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基本性质。
-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如空气的收集、性质的观察等。
-学生能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成分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空气污染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自然风光,特别是一些空气清新的地方,如山川、森林等,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美景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空气”。
2. 展示实验:教师预先准备一个装有空气的透明塑料瓶,简单演示“燃烧的蜡烛在密闭的空气瓶中逐渐熄灭”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好奇心。
(二)、新知探究1. 空气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科学知识,定义什么是空气,包括其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成分:通过PPT或实验,详细解释和展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如通过电解水实验介绍氧气,通过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介绍二氧化碳。
3. 空气的重要性:讨论空气对生物生存、气候、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空气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实践操作1. 空气质量检测:分组进行简单的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如观察放置在不同环境(如教室、操场、花园)的空气质量指示卡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质量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学设计
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叶丽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2)空气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三、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
四、【教学过程】
【总结】本课题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由发挥、自行探究、自我表现,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常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是完全适宜的。
当然,本课还可以搞得更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