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3单元《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北师大版

2020/9/20
三、诗歌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浅层诗意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
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
损失,百姓很难做到安居乐业。当时河西节度使
和陇右节度使防区有个非常重要的边防重任,就
是“防秋”。因为秋天,游牧民族的战马膘肥体壮
,而农耕民族种道东部地区地处非季风区, 属于降水稀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春风 不度玉门关”所指的“春风”,首先可以理解 为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然后才是朝廷关 怀体恤的“春风”。特别是河西走廊中的很 多地方都是戈壁沙漠。土地贫瘠,无法支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唐朝时候的凉
州,隶属于陇右道 ,大致相当于今天 的甘肃省武威市。
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 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
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
• 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的关内道; • 2、北御突厥和回纥,西抗吐蕃; • 3、扼守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河西走
• 同到牵牛织女家。
弯弯曲曲的黄河从遥 远的地方奔腾而来,一路 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 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 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 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 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 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 到牵牛织女家。”
•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 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 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 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 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 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 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 直白的美。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凉州词》《浪淘沙》(精选13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凉州词》《浪淘沙》(精选13篇)《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篇1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母亲河”为主题,《古诗二首》是第三篇课文。
其中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还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刘禹锡的《浪淘沙》,用浪漫主义手法,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
学生分析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以黄河为主题的诗,学生已接触过多首,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韵律美。
教学设想根据课标“诵读古代,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反复诵读上,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凉州词》虽然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壮,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浪淘沙》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师可就两首诗让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展开讨论,交流心得。
在教学中,可以画画,可以配乐,牵引学生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作者的有关资料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丰富想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从古到今,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诗词词语解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古诗词诗文解释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
晚年出任文安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
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
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中”。
《全唐诗》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古诗词诗文赏析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唐诗之旅)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
首句“黄河直上”,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
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
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
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
在水天相接处突起“万仞山”,山天相连,这是竖向描写。
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PPT课件最新北师大版

《凉州词》描写了黄河上游辽阔、雄壮、 苍凉的边疆风光,是一首对戍边将士满怀 同情的怨歌;《浪淘沙》以生动形象的笔 调描绘了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体现了诗
人豪迈的气概和奋发有为的精神。
9 古诗二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课时
凉州词
[唐]王之涣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凉州词
一句更是妇孺皆知。
唐 朝诗人________ 刘禹锡 所写,因为他的 (2)《浪淘沙》一诗为______ 诗豪 诗“诗气豪迈”,故被后人称为“________”。像这样被赋予 杜甫 被称为“诗圣”,________ 李白 被称 雅称的诗人还有:________ 王维 被称为“诗佛”。 为“诗仙”,________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黄河雄 浑辽远、大浪淘沙的景象。(重点)
走进作者
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的诗人, 山西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边塞 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现仅存绝句六首。
3.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九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词语。
táo
古诗二首(凉州词和浪淘沙)

古诗的解读
• 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写作对象
唐朝疆域变迁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唐朝时候的凉 州,隶属于陇右道,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 甘肃省武威市。
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 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 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
• 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重要的河西走 廊,连接西域地区的安西大都护府和 北庭大都护府辖区; • 4、唐朝放牧战马的重要地区。
•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先看字面意思,此 句用字好在“淘”与“簸”,既可是名词“涛”、“波” 二字(古人惯用通假,“簸”或可通“波”),又可为动 词,“淘”、“簸”,动名四意,两两相对,到底是唐诗。 既然是这样重重叠叠的二字来自天涯,那么这个天涯的表 面意思就一定不是天涯海角的意思,联系首联“九曲黄河 万里沙”,“九曲黄河”之“淘”、“簸”来自何处—— ——天尽头。所以,“天涯”直译为“天尽头”比较妥当。 再看刘禹锡其人,晚唐诗人,参与永贞革新,变革失败被 贬朗州司马。不知楼主是否知道华夏文人之志,以儒家立 功为始,以道家清静无为而终。通常的文人都是希望报效 国家,功成之后,还做隆亩之民,所以诸葛丞相才说,天 下既定,当复归隆亩。刘禹锡亦然。锐意变革,立志报效, 功成之日,也会还归山林。所以,才有颈联的“如今直上 银河去”(尾联就不必再提了,呵呵),“银河”在九天 之上,“黄河”来自“天尽头”,这一“直上”是又回到 了“天尽头”,这或许才是刘禹锡之所求,始由田亩而来, 报效国家,功成身退,终又复归来处(田亩)。这恐怕也 是很多文人追求的最理想的境界了。
诗歌分类
• 1、诗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怀古诗(咏 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讽喻诗等。 • 2、按形式诗歌可分为 :五言律诗,七言律 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藏头诗,藏尾诗等. • 3、按表达方式:叙事诗、抒情诗……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
《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
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关键处处理: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教学反思: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
古诗《浪淘沙》PPT课件

《将进酒》【唐】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 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中心思想
• 描写了诗人在黄河边看到波涛的汹涌气势 ,由此联想到了天上的银河以及牛郎织女 的相聚,表达了诗人浪漫的情怀和展现了 他大胆的想象。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 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浪淘风簸自天涯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
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来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 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 夜晚相会一次。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

浪淘沙浪淘沙篇1古诗词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文学修养、综合素质的提高。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浪淘沙左辅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
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
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注释: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
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
③者是:这是。
④春山魂:指桃花。
《浪淘沙》诗词阅读题目小题1:“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4分)小题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浪淘沙》诗词阅读答案小题1:清新幽静,色彩鲜明。
②水流缓缓,桨声轻轻,春草染绿小洲。
几树碧桃掩映在红楼之间。
(4分,每点2分) 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2分,画线处各1分)词人羁旅巴山蜀水,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1分)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带着自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
(1分)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能力。
本题有词前小序,为我们提供了鉴赏背景。
解答此题,需要将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再现出来,点出景象(画面)的特征。
水软,指水流缓慢,与“桨声柔”和谐搭配。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古诗作者表达情感的能力。
此题要从诗歌选取的意象、描写的景物和一些直接透露作者情感的词语着手。
词人羁旅巴山蜀水,在水软桨声柔,芳草萋萋的春天里,折得红楼掩映中的一枝桃花,数日零落后投入涪江,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别于一般伤春悲秋的诗歌。
《浪淘沙》诗词作者简介左辅,字仲甫,江苏阳湖人。
浪淘沙凉州词

一片孤城万仞山
• 这句该如何理 解? • 自然山川地理 的壮美;
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在国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 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 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
• 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的关内道; • 2、北御突厥和回纥,西抗吐蕃; • 3、扼守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河西走廊, 连接西域地区的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 府辖区; • 4、唐朝放牧战马的重要地区。
唐朝时候的凉 州,隶属于陇右道,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 甘肃省武威市。
黄河远上白云间
•
唐朝的凉州,也 就是今天的甘肃省武 威市距离黄河还是比 较远的。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西 汉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朝时候,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 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唐朝重兵把守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依然 处于军事上极为不利的局面 • 1、陇右道东部,特别是河西诸州, 是有战略上的缺点的。河西诸州东 西绵延数千里,南北最狭窄处却短 促到只有一百多里,又夹处南北两 大强邻之间,万一中间被截断,不 仅陇右道东部不能首尾兼顾,就是 安西北庭四镇,也将和中原难以联 系。
• 2、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州地区, 分布着很多象黄河这样的大大小小的、由西向 东流向的河流。这些河流流经的狭长的河谷地 带,水草肥美,是吐蕃、突厥和回纥等游牧民 族向唐朝侵略的极佳通道。唐朝虽然在这些地 区部署了很多军事要塞,但是依然很难有效阻 挡游牧民族大军的突然性袭击。
感受一下,这首民间传唱的曲子,反映了 唐朝各族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的一种什么样的 感情?
安史之乱以前,唐朝牢牢地 控制着河西地区,当地经济繁荣, 人口密集,各族和睦相处。岑参 在诗中说:“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一派盛唐气 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母亲河13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古诗二首》【教材分析】《凉州词》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古诗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
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
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
《浪淘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
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凉州词》教学流程:首先,谈话导入用赛诗会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让学生走进文本。
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古诗《浪淘沙》PPT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自天涯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 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来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 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 夜晚相会一次。
刘 禹 锡 的 诗
1《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2《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浪淘沙(其一)
qū 九曲黄河万里沙, bǒ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 刘禹锡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浪淘沙(其一)
浪淘沙
浪淘:波浪淘洗。
刘禹锡 唐朝著名诗人,文学 家,哲学家。他的诗风颇 具独特性。无论短章长篇, 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 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 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 术张力和雄直气势。白居 易称他为“诗豪”。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凉州词》。
二、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三、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四、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五、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第二课时一、复习:背诵《凉州词》 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 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四、小结。
教学后记。
浪淘沙 课件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其
八)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但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建席上见赠》
九曲 万里 , 淘 簸 自 天 涯。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了解诗人 感悟情感
刘禹锡博学多才,一心想着救国救民,改变当时黑 暗的政治,34岁便参加了“永贞革新”。但是改革得 罪了权贵们,只持续了100多天就失败了。刘禹锡受到 牵连,被一贬再贬。
805年(34岁),被贬到荒凉偏远的朗州(今湖南) 当司马,官职低微,也没有实权,连官府都不能住, 在这样的境遇下度过了十年。
816年(45岁),刘禹锡因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再 次得罪了权贵们,二次被贬到荒无人烟的连州(今广 东)当刺史。
821年(50岁),刘禹锡再次被权贵陷害,被贬到荒凉 的夔州(今重庆)当刺史,那里山高路远、环境恶劣 。据说这首《浪淘沙》就是在当时写下的。
刘禹锡出生于书香世 家,从小就有远大的政治 抱负,希望能重现唐朝繁 荣,他性格刚毅,主张并 实践革新,不幸失败后的 23年里,一直遭遇贬官, 但他却始终坚守理想,从 未妥协,他的诗作也有豪 猛之气,世称“诗豪”。
入情入境 懂得志向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画面,为本 首诗配上一幅图画,或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2.请你当一回诗人刘禹锡,把《浪淘沙九首》 吟诵给家长听,要有诗的节奏和韵味,还可以 邀请家庭成员和你一起诵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
河的诗歌《凉州词》。
二、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三、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四、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
边塞、玉门关的荒凉,
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五、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凉州词》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 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四、小结。
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