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认识三角形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22-23页的例题,第24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四根小棒(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感知三角形。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师:照片中有一座什么继续看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发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2揭题: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三角形。

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一)进一步感知三角形!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三角形生……2、生活中三角形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张老师也找了一些,请看屏幕,你看到三角形了吗3、在你的心目中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办法自己做一个三角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做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2、展示学生做出的各种三角形,并让学生说说做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是用小棒围,用在钉子板上围,沿着三角尺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用小棒围得时候注意小棒的端点要连在一起。

、师找一个用小棒摆的到前面摆一下。

我们用三根小棒来摆一个三角形的时候,三根小棒要注意什么3、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三角形,你们能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在课本第23页的点子图上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画,我们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4、小结: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5、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

6、师:我们已经做了三角形,又画了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是怎样组成的呢自学课本第22页下面的图。

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特性。

教学难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四根小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信封(内装4组小棒和表格)。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一套。

设计理念: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学习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一、生活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呈现一组图片。

师: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正在进行着城市建设,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图形?生:三角形。

2.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的确,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生:红领巾、流动红旗、屋顶、自行车。

师:课件展示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塔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3.导入新课。

师: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那么三角形是怎样形成的呢?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征和特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教师予以板书)【评析:从学生熟悉的框架、吊车的图片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欣赏含有三角形的物体的图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三角形,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苏教版四下数学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四下数学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三角形的分类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了解各种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提问:我们学过哪几种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钝角?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锐角:大于且小于9 ;直角:等于9 ;钝角:大于9 且小于1 。

2.课件出示下面三个角。

提问:怎样把这三个角转化成三个三角形?学生回答:只要将角两边分别上一个端点,再将这两个端点连接起来就转化成三角形了。

3.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那么三角形又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 2页例题5。

2.组织学生观察课件中的6个三角形,指名说出每个三角形的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学生观察后得出:(1)②号和④号这两个三角形的3个角都是锐角。

(2)①号和⑥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直角,2个锐角。

(3)③号和⑤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钝角,2个锐角。

3.小组合作交流,尝试分类。

提问:你能根据角的特点把这些三角形分类吗?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分类。

小组内再互相分别说说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4.组织全班交流。

(1)通过学生交流得出: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启发思考。

提问:一个三角形中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吗?为什么?引导交流得出: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因为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等于1 。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主要包括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具体操作和理解三角形分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能正确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能正确识别各类三角形。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分类的依据,会灵活运用分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三角形分类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总结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定义。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辨别给定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巩固所学知识。

3.实践应用:(1)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三角形分类的应用于生活场景的题目。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和应用。

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导学案

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导学案

第五单元 三角形第一课时 三角形的认识及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内容:书本59-60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 1、说说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三角形?2、自学课本60页例1,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三个点(这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用线段把每两个点连接起来便形成一个三角形。

3、填空1、写出下面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2、以BC 边为底,高是( )。

二、合作探究1. 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 、B 、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 )。

2、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3、请你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想想怎样以AC 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4、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三、随堂练习1. 填空: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

3. 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说他画的对吗?为什么?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反思:三角形的特性导学案学习内容:教材61页例2学习目标:1、通知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2、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学体验,温故而知新1、三角形定义是什么?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61页例2三、小组合作交流1、小组合作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要一样长)2、小组交流回报,我发现:由相同的小棒摆三角形,只能摆出()种形状的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及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三角形的特征。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三角形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物品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认识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各种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教师提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分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三角形卡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三角形进行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折纸、拼图等方式,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能够分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用于巩固练习。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构成和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讨论。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性质进行解决。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作业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和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测量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底边上的高。

教学难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正确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认识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性,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能测量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懂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能判断一种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认识等腰梯形。

能运用所学解释某些生活现象、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经历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基本特性的过程,培养观测、操作、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确定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认识三角形基础性作业三角形有()个角,()条边。

三角形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最多有()个钝角。

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钝角。

第三单元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

第三单元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

第三单元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三单元:三角形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上课时间:3/10 累计课时:12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有趣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产生对生活的理性思维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认识三角形的特征1、〔由课前“考眼力〞游戏中,不见了三角形导入〕三角形躲到哪儿去了?哦!它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你找到了吗?〔斜拉索和桥面形成三角形,桥柱和桥面形成三角形。

〕2、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举例〕3、请同学们自己想方法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

4、展示作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在汇报摆三角形时,说明每条线段都必须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5、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来,教学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下面的同学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呢?请你们结合刚刚做的三角形,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6、我们知道了这些三角形的特征,那么我们就用这些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二、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用三根小棒围三角形。

2、汇报。

3、实践操作,探索发现。

〔1〕〔出示4种小棒〕老师准备了这样4根小棒,请你任选3根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2〕边操作边由小组长负责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中。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导学案

第五单元三角形导学案单元教学总述单元内容导引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多边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平面图形”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5种平面图形,并能够在众多的平面图形中辨认出三角形。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直观层面把握三角形向关系层面把握三角形,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做好铺垫。

单元学习目标1. 经历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2.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够辨别。

4.知道四边形内角和是360°,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与多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单元重难剖析重点:1.掌握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并能根据特征正确辨别各类三角形。

难点:1.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2.能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结构导图课时教学设计课时1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课题三角形的特性(P60例1、P61例2)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 1教学内容分析例1是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教材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认承前启后认识平面图形→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其他知识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例2利用学具进行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边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如每组用小棒代表三角形的三边,通过调整小棒的长度,尝试组成不同的三角形。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进行解答。

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是三角形?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苏教版4下第7单元《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4下第7单元《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5-76页例1、例2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第80页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巧板;小棒。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流: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小组合作要求:1.找一找:在图中找出三角形。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

3.想一想:画一个三角形,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明确: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二)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明确: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三)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题2“人字梁”图。

学生独立观察图。

师提问: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学生动手在教材上的人字梁图上量一量。

2.组织交流。

提问: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结合投影图说一说。

明确: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垂直;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2厘米。

3.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师结合图进行介绍: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区级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区级公开课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P75例1和试一试,P76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材分析】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角、垂线和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一些表面有三角形的物体,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认识了线段,能从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在此基础上,本课安排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定义、特点、高和底等知识教学,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和各种图形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中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引出课题;接着通过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认识的抽象过程,正确建立图形的表象;通过概念的变式,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促进对图形的认识;在重要的学习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回顾反思。

以此帮助学生感悟并理解概念,为后面多边形的认识积累相关的思考与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底与高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的高)。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概念的抽象过程,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和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正确画出三角形已知边上的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课前猜一猜)准备一个大的长方形信封袋,里面依次放有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

活动1:老师摸出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什么图形,并说出判断依据。

请根据提示猜猜它是什么图形,并说说理由。

追问:你怎么不猜是圆形呢?活动2:老师出示用活动角围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的一个角,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什么图形?并说出判断依据。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几何图形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来培养他们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操作活动,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组三角形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学会如何辨认三角形;2.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3.学会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学会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学习三角形知识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

今天我们将学习小学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认识三角形,学会如何辨认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以及学会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

2.概念讲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

将三条线段的端点分别用大写字母A、B、C表示,如下图所示:A/ \\B C3.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根据三角形的边长长度和角度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相等,三个角的大小也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度相等,两个顶角的大小也相等。

•普通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和三个角的大小都不相等。

三角形的命名方法:通常用三个字母表示,按照顶点的顺序书写字母,如下图所示:A/ \\B---C这个三角形可以用ABC表示,也可以用BAC表示。

4.三角形内角的测量三角形内角是三个角的度数总和,通过测量其中两个角度,可以很容易地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5.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即三个角的度数总和为180度。

6.练习练习1:请简单描述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的特点。

练习2:如图,三角形ABC的内角ABD和角DBC的度数分别为90度和40度,请问角ABC的度数是多少?A/ \\D B\\ /C练习3:如图,三角形ABC的内角A、B、C的度数分别为45度、70度、65度,请问它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A/ \\B---C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及命名方法,掌握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小棒直尺七巧板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里找到三角形吗?对,在这里。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三角形?指名说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二、探究1、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小棒,在桌面上摆出一个三角形。

我们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2、请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不要画的太小哦。

请你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同学们,我们像刚才一样,将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一个三角形。

(课件)齐读一遍,注意要重读红色字体。

3、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课件)认真观察,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为什么?(第3是三角形,因为只有它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其他都不是。

)说的真好,三条线段必须要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线段的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好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同桌探究交流,你找出了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完成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请你到前面来,在老师三角形上标出所有的边、角和顶点。

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孩子你真棒,谢谢你,请回座位。

四年级数学二《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二《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二《认识三角形》教案《认识三角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1和“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

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

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三角形概念、特征1.画三角形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一个吗?生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存在的错误案例。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师提问: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

指名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能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能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三角形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三角形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三角形的性质。

操练(10分钟)1.教师给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学生分组进行识别。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抢答。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

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2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2 苏教版
预习设计
1.找找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自己做一个三角形。
3.画一个三角形,说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个角,几条边。
4.准备4根小棒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学生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三角形的认识
三维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难点:组成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
挂图、钉子板、三角板、小棒等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8分钟)
1.6、5和4 12、10和3
11、7和3
2.每次算3次太麻烦,有没有简单一些的办法?小组讨论→汇报:两条短边要大于长边。
→理由:长+中>短一定
长+短>中一定
中+短>长可能
只要“两条较短边长度和大于较长边”,就成围成三角形。
3.用此法判断:6、3和5 2、4和6
4.想想做做的第1、3题
1.要想用小棒围一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
2.是否有了3根小棒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让学生从4根准备好的小棒中挑选3根围)
学生猜→各小组操作(一组在黑板上操作)→同样是蓝三根小棒,有的能围,有的不能围。
①小组合作,任选3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并记录数据,交流3根小棒间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并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认识三角形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
2.丫丫家的椅子摇晃不稳,爸爸在椅子上加了一根木条,结果椅子牢固了,这是怎么回事?
3.画三角形。

(1)三角形可以用小棒()、在钉子板上()、用三角尺的边()和在方格纸上()出来。

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

(2)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如图)
7.下面哪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8.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参考答案
1. ③⑥是三角形
2.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3.(1)摆围画画333(2)高底
4.顶点角边
5.的和
6. 3
7.后面两组可以
8.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