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钗黛合一论【浅析《红楼梦》诗词中钗黛的性格差异】

合集下载

浅论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差异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浅论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差异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浅论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差异内容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名著中最耀眼的明珠,它留下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让后人研究,学习。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书中二位至关重要的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

早在《红楼梦》流传初期,就有所谓朋友因为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褒贬不同而“几挥老拳”的说法。

俞平伯则认为薛林为一,作者对薛林一视同仁,无所谓褒贬,对这两个人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是因为读者自己的眼光不同,“麻油拌韭菜,各人心里爱”。

与此相对的看法则认为薛宝钗是封建阶级卫道者,林黛玉是封建阶级叛逆者,从而扬黛抑薛。

新时期以来,则多有抑黛扬薛之论盛行,甚至网上有调查显示,认同薛宝钗者在80%以上,认同史湘云者10%以上,只有不到10%的人认同林黛玉。

我们姑且不论选择婚配对象不是选民意代表,没有必要取得多数人的认同;我们要探讨的是林薛二人究竟谁遵守封建礼法,谁更宽容,谁更顺应环境。

作者正是从这个角度同情她们,“无所爱憎”,“无所褒贬”,“一视同仁”,“悲金悼玉”。

在以后各回的描写中,角度不尽相同,对她们各自处世的态度也就不是“无所爱憎,无所褒贬”,“一视同仁”了,而是有褒有贬,有爱有憎,并非一视同仁。

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细心体味。

曹雪芹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而其中最精华的水精灵,是两个最具特色的女性,那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女人,同样的阶级,不同的形容外貌,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文笔才华,却同样的吸引人,而这两个人集中体现了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心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红学研究者,对时下女性也具有了启蒙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林黛玉,薛宝钗,封建,女儿,社会意义浅论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差异引言:《红楼梦》本身即是一首优美悲哀的诗。

它不仅记载着我们民族历史生活的风貌,更是人类心灵情感的艺术结晶。

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红楼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不仅溶入了作者“半世亲闻亲见”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痛苦思考和执着追求。

红楼梦钗黛论文

红楼梦钗黛论文

《红楼梦》诗词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例【摘要】《红楼梦》一书中有很多涉及诗词的地方。

这些诗词在刻画出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曹雪芹就是用诗词这种艺术形象。

用诗宣泄痛苦和悲愤、抒发欢乐与爱情、表示抗议和叛逆,从中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以林黛玉和薛宝钗所作的诗词为例,分析她们之间性格的异同。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人物性格异同林黛玉薛宝钗《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人生社会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部集传统文化大成的宝典。

在这部煌煌巨著中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尤其在描写十二钗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作者曹雪芹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

在《红楼梦》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正是众多女性悲剧命运都真实写照,随着家族的败落,众多美好无辜的女性被残酷地抛入命运的深渊,被无情的命运毁灭。

从开篇到结尾,可以说诗词贯穿《红楼梦》始终,诗词深蕴着文化的内涵,也增强了美的意境,形成真实感很强的人物塑造。

从而使得《红楼梦》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一、钗黛性格的共同交集点宝钗也曾有过黛玉的叛逆时期。

那个是才华横溢的贵族少女,钗黛二人个性迥然不同,但并不意味着二人的思想没有交集。

在《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馀音》一回中,宝钗劝黛玉别看杂书时说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儿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

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

先时人品多,姐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

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他们背着我们偷看,我们也背着他们偷看。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其实宝钗也曾有过黛玉的叛逆时期。

只是黛玉孤身一人,寄人篱下,性格逐渐定型,而宝钗则不同,“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丢开了。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塑造了众多深具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其中两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两者在性格、家庭背景、才艺特长以及命运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的演变提供了剧烈的冲突和变化。

下面将通过对两位主要人物的分析,来探讨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差异和共性。

首先,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性格上有着显著的对比。

林黛玉性格奔放多情,自由散漫,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她情绪起伏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常陷入忧郁和消沉之中。

相比之下,薛宝钗则是一个沉稳冷静的女孩,性格温和,胸怀宽广。

她善于理性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周全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两者性格的不同也导致了她们在与他人交往时的不同表现,林黛玉对待珍贵的人际关系敏感多疑,在爱情上非常专注和执着,而薛宝钗则更为理智和圆融,对待友情和爱情都能够持平常心。

其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家庭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

林黛玉出生于荣府,是贾母的外孙女,与宝玉是亲兄妹关系。

她在家族里地位特殊,家财万贯,但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出家,而她的身世伤感复杂,常常感到孤独和无望。

薛宝钗则出生于贵妃府,娇嫩玲珑,温文尔雅,家庭富裕,地位显赫。

她虽然在家族里与其他女性一样有限制和约束,但是她的出身和家底让她享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性格也因此更为沉着淡定。

再次,两位女子在才艺特长上也有所异同。

林黛玉具有超凡的文才和诗艺,擅长写作和表达情感,她的才能给她的人生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情趣。

而薛宝钗则以聪明才智、机智敏锐而闻名,她的精明和灵活的头脑帮助她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族纷争。

尽管两者的才艺特长不同,但都展现了她们卓越的智慧和个人魅力。

最后,在命运的安排和结局上,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有截然不同的走向。

林黛玉是小说中最为伤感和悲剧性的人物,她的一生注定是悲情的,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和满足。

而薛宝钗则是最为幸运的人物之一,她以她的美丽和贞短,成功地嫁给了贾家名门正派的人物,过上了幸福而体面的生活。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

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一)林黛玉:林黛玉因为自身得生活经历与教育环境得原因造就了她奇高得天分,极强得自尊心,特别敏感(甚至过度敏感),特别孤傲,如春花般得嫩弱特质,使她有强烈得自我保护意识,表现为某种讽刺性甚至幼稚得攻击性。

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挚友极少、知音难遇、婚姻无人做主、爱情未有保障得处境,又强化了她得以上性格特征与个性表现。

但她得这种性格,就是多向得、动态得、发展变化得。

黛玉得尖刻,既有姐妹之间、姑嫂之间得喜谑,如她与湘云之间得口角之争。

而这类刁钻,令人只觉其伶俐可爱。

同时又有针对脾性不合、品性相左得人,才显现出得真正得孤傲与讥锋。

譬如对于“阴微鄙贱”、搞“魇魔法”害人,向贾政告密挑唆得赵姨娘,“林丫头把我们娘俩儿正眼也不瞧”。

这恰恰包含着她纯正明朗、洁身自好、不歪不斜、不被不阿得为人品格。

而对宝钗、宝玉,则就是大量得、主要得,但属于爱情纠葛。

前34回中黛玉三天两头得跟宝玉呕气吵闹,跟宝钗斗心眼儿,作者描写了黛玉得大小十几次争吵斗嘴:因宝玉在宝钗处“比通灵”,“喝冷酒”而“半含酸”;为夜访怡红院叫门不开而大吵;为不放心湘云得金麒麟而最后一次吵,等等。

而这些主要就是宝黛爱情正处在磨合期,正所谓“情因相爱及相伤”。

同时也就是出于对金玉之说得戒备。

这种争吵得最根本原因,还就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得对立与争斗!而另一方面,这位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得少女,对于意趣相投、情性相合得姐妹、诗友乃至丫头、婆子,又就是那样地谦与、尊重、友好、宽厚。

妙玉嘲笑她“竟就是大俗人,连水都尝不出来”,她也不反唇相讥,反而尊称妙玉为“诗仙”,虚心真诚地请教她改正自己得诗作。

尤其就是紫鹃,她就是黛玉得贴身丫头,却可以批评她跟宝玉吵架“太浮躁了些”,“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宝玉”;也可以直面建议她“趁早坐定了大事要紧”,不要“耽误了时光”。

晴雯这位俏丫头在宝黛之间,实际不自觉得充当了红娘,宝玉得那两条定情手帕,就就是专让晴雯递送得。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之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宝钗宁和黛玉自强不息的形象。

林黛玉是贾府中的贵女,才情出众,而薛宝钗则是贾府中的另一位贵女,深受贾母的宠爱。

两位女主角的性格截然不同,也因此在人物性格、才情和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

首先,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感性、敏感而多愁善感的女子。

她天生有一种艺术家般的敏感和眼光,对于美的追求异常执着。

她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对于爱情和友情都有着很深的执着。

然而,她的敏感和多愁善感也让她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和打击。

与此相反,薛宝钗则是一个理性、坚强的女性。

她对待事物和情感都较为淡漠,总能保持冷静的思考和明确的目标。

她的性格使她能够在遭遇困境时坚定地面对和应对,不会被外界的情绪所左右。

其次,从才情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文艺才女。

她擅长诗词,且有艺术家般的眼光和创造力。

她的诗作和才华常常给人以启迪和震撼,可见她的才气之高。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女子。

她是书香门第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琴棋书画,而且还擅长经管家务,深得贾母的喜爱。

她的才情使得她在贾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示了她的聪明才智。

最后,从人生观上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有着截然不同的追求。

林黛玉对于人生有着一种浪漫而矛盾的看法,她深信世间万象皆苦,对于名利权势等传统的价值观持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她渴望自由和真实的爱情,却又被现实的桎梏所束缚。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传统和务实的女子,她将家族利益和个人利益视作重要的生活追求。

她谨守礼仪和传统,努力维持家族的声誉和地位。

她的人生观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要顺应社会和家族的规范。

总结起来,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鲜明的女主角。

林黛玉感性、敏感,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爱情,而薛宝钗理性、坚强,追求家族和个人的荣耀。

两位女主角在性格、才情和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彰显出不同性格女性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也展示了世俗和理想的冲突。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异同及形象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异同及形象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异同及形象对比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而其中的两位女主角宝钗和黛玉也是广为人知的角色。

这篇文档将探讨宝钗与黛玉在红楼梦中的异同,并进行形象对比分析。

1. 宝钗与黛玉的背景差异首先,宝钗和黛玉在背景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宝钗作为贾府的外戚女儿,出身高贵,家境富裕。

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情出众,礼貌得体。

相比之下,黛玉则是贾府中普通媳妇之女,在家族地位和经济条件上与宝钗存在差距。

2. 宝钗与黛玉对待感情的不同方式其次,宝钗和黛玉在处理感情方面有着不同的方式。

宝钗注重理智和稳定,在遇到感情问题时能够冷静思考并做出合理抉择。

她对待感情较为理智,不轻易陷入情感的漩涡中。

相对而言,黛玉则更加情绪化和多愁善感。

她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爱恨情仇表现得更加激烈。

3. 宝钗与黛玉的性格特点此外,宝钗和黛玉在性格上也有明显区别。

宝钗是一个聪明、睿智而机敏的女子,她善于社交,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一定的圆滑与机巧。

宝钗通常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情解决许多问题。

相反,黛玉则是一个内向、敏感且极具创造力的人物。

她天生具有文艺才华,对于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创造力。

4. 宝钗与黛玉对命运的不同态度最后,宝钗和黛玉在面对命运挫折时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宝钗往往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且在逆境中做出正确选择。

她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主动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反,黛玉常常因为对于命运的无奈而陷入沉思与忧愁之中,经常表现出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

结论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宝钗和黛玉在背景、处理感情、性格特点以及对待命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但同时,她们也有共同之处:都是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度内涵的角色,都承载了作者对于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思考。

这种异同与对比关系为红楼梦增添了丰富性,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其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修改稿)从钗黛诗词作品看钗黛性格差异

(修改稿)从钗黛诗词作品看钗黛性格差异

从钗黛诗词作品看钗黛性格异同摘要:本篇论文致力于探讨红楼梦中两位女性人物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异同,从钗黛所著诗词中分析出钗黛性格的相同点是:富有才华,善诗弄文,都有着贵族小姐的自尊,但最终都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钗黛性格的不同之处是:宝钗的性格是理智内向型、矜持自重、端庄贤淑、心思缜密。

黛玉的性格是情感外向型、高洁潇洒、孤高亮洁。

通过钗黛诗词的比较,把人物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诗词;性格差异;红楼梦。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先生呕心沥血写下了不朽的著作,创造了古典文学的高峰,这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仅是曹雪芹先生独特的艺术手法的描写,书中描写的上百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独特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展现了人物性格,使形象更加的丰满、立体,也是此部小说成功的关键所在。

书中两位贵族小姐的描写更具特色,曹雪芹先生通过书中他们的诗词的描写展现了钗黛的性格差异,这将是我们研究的主题。

一、我们先看她们的相同点作为封建社会的贵族小姐,封建时代造就了薛宝钗和林黛玉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出生名门有着自己的骄傲与尊严,她们都非常的有才华,能够善诗弄文,薛宝钗也曾有过像林黛玉一样的叛逆时期,爱看奇闻异书。

另一方面她们都是时代的牺牲品,都无法摆脱时代的束缚。

最终都走上了悲剧的道路。

二、钗黛性格的不同之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我们首先通过诗词来看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基本性格。

第十八回贾元春回乡省亲,贾家众姐妹在大观园内题诗,这是钗黛诗词在书中首次出现,最能展现她们最初的性格特征。

我们先来看宝钗的诗:凝晖钟瑞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这是一首歌颂帝王之诗,从诗名上看并无创新之意,前四句描写了大观园的风景,歌颂圣恩,完全符合当时的环境,在后四句我们可以看出宝钗作为一个贵族小姐的一面,虽然宝钗也是饱读诗书,但她却认为女子应以贤良淑德为主,诗词只是用于打发时间而已,所以元妃让他们写诗,她并无心思,只是随便写一首前来应付,从诗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宝钗一直在猜测元妃心思,这样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过多的顾虑没有能够展现她的才华,与她后面的诗词风格大相径庭。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女性角色,她们的性格具有鲜明的对比。

林黛玉是一个自由奔放、情感丰沛、多愁善感的女子,而薛宝钗则是一个理性、淡然、温婉的女子。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她们的性格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性格上的最大对比是她们对待感情的态度。

林黛玉是一个极富情感的人,她对待感情非常真挚,常常表露出对生活和世事的痛苦感。

她对情感的深沉和痛苦往往让她沉浸在悲伤之中,甚至有时候过度敏感。

相反,薛宝钗是一个相对理性的人,她对待感情冷静、淡漠,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变故。

她对情感的控制力往往能够使她在逆境中保持镇静和淡定,这也是她被称为“宝钗”的原因之一其次,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才情和性格优劣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林黛玉具有出众的才情和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

她是一个极富创造力和艺术天赋的人,常常以诗词和古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她也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对于社交斗争和人情世故有一定的敏锐度。

然而,她的敏感和多愁善感却限制了她的发展和幸福。

相比之下,薛宝钗则是一个相对平淡而温婉的人。

她虽然没有林黛玉的才情和艺术气质,但是她的体贴和温柔往往能感染和安慰身边的人。

她善于平和和解决问题,在家族中起到调和争端的作用。

综上所述,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对比。

林黛玉是一个情感丰沛、自由奔放的人,常常陷入痛苦之中;而薛宝钗则是一个冷静、理性、温婉的人,善于处理问题和调和矛盾。

林黛玉的敏感和多愁善感限制了她的发展和幸福,而薛宝钗的温柔和体贴则是她的优势。

无论是其性格的差别还是对待命运挫折的态度,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而独特的女性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首先,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敏感脆弱的女子。

她忧郁敏感,在感情上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忍受伤害。

她对自己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得非常直接,常常用泪水和诗词来宣泄内心的郁闷。

她独立自主,拒绝受制于人,对爱情也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

与之相比,薛宝钗则是一个温柔善良、乐观豁达的女子。

她对待生活和人际关系都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

她性格开朗,圆滑巧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人人喜欢她。

其次,从才华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有着出色才华的女子。

她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擅长诗词和曲艺,并精通琴棋书画。

她的声音婉转动听,琴棋书画无一不是出类拔萃。

凭借着她的才华,她赢得了众人的赞赏与喜欢。

薛宝钗则是一个才情平平的女子。

她没有林黛玉那种高超的才华,但她却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坚韧与智慧。

她勤学好问,做事勤勉踏实,对待琐碎的事情也能做得很好,因此,在整个贾府中她的地位也非常高。

最后,从人际关系上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林黛玉与人相处时,常常表现出一种敏感脆弱的一面。

她容易受到伤害,不懂得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与他人陷入矛盾甚至冲突。

她是一个比较孤独的存在,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她,因此她常常流露出对世事的无奈和悲伤。

而薛宝钗则与人相处时,总是保持一种和蔼可亲的态度。

她稳重文雅、性格平和,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与众人和睦相处。

她的真诚与善良也使得她与众人关系非常融洽。

综上所述,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形象特点的女性角色。

她们在性格、才华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分别代表了敏感脆弱和温柔豁达的两种性格特点。

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和个性,丰富了整部作品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钗黛合一论【浅析《红楼梦》诗词中钗黛的性格差异】

红楼梦钗黛合一论【浅析《红楼梦》诗词中钗黛的性格差异】

红楼梦钗黛合一论【浅析《红楼梦》诗词中钗黛的性格差异】说到《红楼梦》中的诗词作品,人们很自然地联想起林黛玉和薛宝钗。

她们是小说所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光彩照人的两个。

同时她们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也是小说的故事主体。

二人同生活在贾府的红墙绿瓦之中,却走着不同的生命轨迹,最终也走向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然而,两个人纵然有着万般的不同,但在曹雪芹的笔下,却都是聪慧过人的才女,这点从二人的共同爱好――作诗之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通过比较二者的诗歌,我们便可以了解两个形象个体的差异。

本文就《红楼梦》中较有代表性的诗词分析一下钗黛性格的异同。

一、从《大观园题咏》看钗黛不同的志趣和追求薛宝钗所作的是《凝晖钟瑞》:“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前四句是通过赞美大观园来颂扬元妃,诗的一开头便用了元妃刚刚写完的题诗《大观园绝句》中末句“芳园应赐大观名”的前两字。

而“修篁时待凤来仪”则是语意双关的承上启下,把元妃归省比做凤凰降临栖息,既赞美了大观园,又不失颂扬元妃之意。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直接的颂圣,说明由于元妃的归省使得大观园内赋诗的风气更加浓郁,孝悌的教化也更加的隆盛了。

最后则是用自贬的方法,间接说明元妃的文笔非凡,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在诗歌中,薛宝钗堆砌了大量的歌功颂德的辞藻,有意粉饰庄严肃穆的气氛,以及诚惶诚恐的心情。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更是她浸透了封建正统思想,一心待选“才人”的自我表白。

可以看出她的诗从遣词用典到构章立意都是以盛唐时代那些有名的应制诗为楷模的,对她来说,歌功颂德、宣扬孝化之风,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而林黛玉的《世外仙源》和她代宝玉所作的《杏帘在望》表面上虽然也是应景颂扬之辞,但诗中对景物的描绘,语言淡雅脱俗,格调清新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先看《世外仙源》:“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位重要角色,他们在性格上有着鲜明的对比。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聪明敏感,多愁善感,而薛宝钗则是表妹林黛玉最好的朋友之一,温婉贤淑,聪慧睿智。

首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情绪波动较大。

她天生敏感,对外界的变化反应敏锐,情绪容易波动。

她爱憎分明,对于爱她的人感激不尽,对于伤害她的人抱有怨恨之情。

她缺乏安全感和自我保护意识,常常自怨自艾。

而薛宝钗则相对稳定,情绪较为平衡。

她理智冷静,对待生活和周围的人事物都能保持客观的判断和处理方式。

她懂得隐藏情感,不会轻易流露伤感和愤怒,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其次,林黛玉和薛宝钗在人际关系上也有不同的表现。

林黛玉心直口快,不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

她善于与人交流,富有同情心,对待朋友真诚并愿意帮助他们。

她的朋友们则对她充满爱护和关心。

薛宝钗相对内敛,不轻易展示自己的情感。

她与人相处时,宁愿做一个倾听者,有耐心倾听他人倾诉,而不是频繁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种沉默内敛的性格特点,使得她能维持较好的人际关系,广受家人和朋友的喜欢。

再次,林黛玉追求真理和真实感情,对虚伪和假装很敏感。

她厌恶世俗的礼教规矩,拒绝做作,并常常把自己感受的真实呈现给他人。

她对爱情有无限的向往,追求纯真和真挚的感情。

而薛宝钗则更加注重传统礼教和社会地位,她深知守规矩、懂得应对社交场合的礼仪,甚至能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

她追求的是理性和冷静,很少陷入情感的纠缠和痛苦之中。

最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也有着不同的轨迹。

林黛玉是命运的牺牲品,她身患“尊荣颠倒之症”,注定了她的短暂而悲剧的一生。

她过早地面对生老病死,痛苦和无奈将她推向早逝的命运。

而薛宝钗则是命运的幸运儿,她一直活在曹雪芹笔下的“一梦千年”。

她不仅得到宝钗的美名,还成功地嫁给了贾宝玉,最终成为贾府后人的主母,享受着富贵和荣耀。

综上所述,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对比充分展现了她们各自的特点和命运。

红楼梦浅析宝钗与黛玉的性格区别

红楼梦浅析宝钗与黛玉的性格区别
另一方面,“入世”的宝钗在性格上比黛玉成熟得 多。她稳重、随和、会替人着想,尤其那份宽容大度 ,更非林黛玉所能相比的。
林黛玉是好的,薛宝钗是坏的?
一、宝玉与黛玉是真心相爱,薛宝钗客观上做了“ 第三者”,而林黛玉赢得了读者的同情。
二、黛玉的性格中颇有几分中国知识分子的气 质,而薛宝钗是“入世”的,难免会显得世故 ,不如的林黛玉的“真”,率性而为,因此黛 玉能受到文学界的普遍赞誉。
黛玉和宝钗两人活在现代,她们的性格会有哪些 变化呢?
改变:清高和小心眼会有所减弱 黛 不变:细心、多虑、敏感、多愁善感 玉 适合的工作: 女诗人
宝 钗
改变: “世故”将减少大半, 不变:“社交能力强”
适合的工作:作家、记者、企业家、导演
黛玉根本未曾融入周围的环境中且不通世 务,所以显得目下无尘,清高而具叛逆性, 使她避免受社会的污染,她从不劝宝玉追求 功名,也不会得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显得 “真”。
但也由于她的“出世”,使她局限于“自我” 的小圈子里,视野过于狭窄,导致她过多地关注自 己而忽略了外界,所以陷入自怜自伤里不能自拔。 表现在外面便是:多虑、敏感、多愁善感,过分的 自尊以及所谓的“小家子气”了。
黛玉与宝钗的性格区别
• 我所知的较普通的看法是尊黛抑钗:认为林黛玉 是闪闪发光的伟大形象,性格本质是自持己见; 而薛宝钗是善于虚与奉迎,八面玲珑,属于奸诈 虚伪一类。
• 我在阅读《红楼梦》原著的过程中,我注意比较 了一下黛玉和宝钗的性格,觉得两人最大的不同 点是:黛玉是“出世”的,而宝钗是“入避免要遵守社会规则,适应环境,但若说 她是“虚与奉迎、八面玲珑、奸诈虚伪” 则未免太过。宝钗来得“世故”并不是她 的错,只是她适应环境的结果。此外她屡 劝宝玉追求学问功名。在今天看来是错误 的,但在当时,这种想法却是天经地义, 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她,若要谴 责,也应是谴责那里的社会制度和思想体 系,而非其本人。

黛玉与宝钗的性格比较

黛玉与宝钗的性格比较

黛玉与宝钗的性格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可以说是仲异非常。

一个多愁善感、多疑任性,一个稳重平稳、城府甚深。

很多人都会拿她们作比较,到底谁比较适合宝玉,谁才是真正的女主角,于是支持她们的人就分成两派,一派褒林贬薛,一派扬钗抑黛。

但她们的性格各有优点,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多面性!林黛玉:性格就是个矛盾和偏执的混合体。

1、自卑又自傲。

自她父亲去世,来过着类似寄居似的生活时,就让自卑的情结埋藏在心底,虽然老祖宗比较疼爱,可是这疼爱不是唯一的,所以感怀身世的她总有浮萍飘零之感。

而作为一个小姐,身份和自身的才学都让她变得有些孤傲,但这也正是她在竭力掩盖自卑的一种手段。

2、多情又无情。

她对于宝玉及自己的贴身丫鬟都是赤心一颗,处处体己,葬花魂一段也看出她情感丰富的一面。

可是因为自身身世和看透家族利益的从属,让她对于其他人是无情的,甚至是有些苛刻挑剔的眼光去毫不留情面的指责他人。

3、细心多疑又直来直去。

她总是以冷眼旁观的姿态去看着一些人一些事,想得很多,因为内心的脆弱总是一怀疑的态度去反方向思考。

可是事情和宝玉有关了,她就往往会失态,难以平衡一些事情和周全一些问题。

薛宝钗:总体来讲就是变通又固执的小资本思想。

其实最初她的目标是皇宫的,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她没有选秀成功,于是有点退而求其次的才会打了宝玉的念头,而她上上下下处处逢源的打通贾府人脉,也和她善于变通的性格有关,不是她真有多宽广的胸怀,而是她能权衡出其中的利益得失。

但是她固执的还是坚持封建礼制,做事的处处圆滑也是在典制礼教之中的,她坚守着自己家庭的利益,自己的利益,小资本思想在那个唯利是图的年代还是将她的角色扮演的游刃有余的。

虽然说黛玉和宝钗都有让人不喜欢的地方,就像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功利世俗,但她们并不是两派所说的如此极端,黛玉也会懂世故,只是没有宝钗明显,而宝钗也有叛逆精神,可是家庭的影响下被隐藏起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蒙先生提出了“薛宝钗精神”与“林黛玉气质”两个概念,把世人关于钗黛两极对立的迷信,发挥到了极致。

红楼梦中钗黛思想性格对比

红楼梦中钗黛思想性格对比

红楼梦中钗黛思想性格对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钗、黛思想性格对比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是一组颇具艺术上所谓“对称之美”的人物形象。

早有人指出:“作者自始至终总是对称地、均衡地描写和和刻画钗黛这两个人物……总之,就像是绘画上表现同一个物体的两个不同侧面。

在一种均衡、对称的布局中显出不同的明暗和色调对比。

这比起单独描绘物体的来,自然会更具立体感与厚质感。

”(见邓遂夫《红学论稿·红楼梦主线管窥》)前面,我们花了十四章的篇幅推倒了历史上以拥林派观点为核心的传统红学所强加于宝钗的种种诬蔑不实之词,从根本上还原了曹雪芹笔下一个骨子里愤世嫉俗,喜爱“讽刺时事”,且敢于以个性得罪家长权威,并深受佛、道等“出世”精神影响,具有大慈悲情怀的薛宝钗形象。

那么,行文至此,可能有的感观敏锐的读者已经忍不住想要发问了:跟薛宝钗同为《红楼梦》两大女主角之一的林黛玉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她是否也像历史上那些“反封建”论的“红论”、“红评”所描绘的那样,是什么“清高”、“孤傲”、“反礼教”的“叛逆者”呢?我们所能给出的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

因为书中大量的事实都在表明,其实黛玉自己才是一个看重世俗的名位和势利,且一心要夺“宝二奶奶”之位的人!鉴于钗、黛两个人物形象在艺术上的对称性,我们若不对真实的黛玉形象作一深入的剖析,显然也不能更好地理解原著中的宝钗的形象。

因此,现在我们专门辟出一章的篇幅,特意从钗、黛思想性格对比的角度,来谈一谈原著中黛玉的名位思想,以及她这种思想在她行为习惯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表现。

同时考虑到本书中主题是《论宝钗》,而非《论黛玉》。

故此,本章亦不打算全面铺开。

只重点从四个方面来谈谈黛玉的言行举止跟宝钗的不同:一是钗、黛对待贾母、元春等权势人物的态度,二是钗、黛对待贾府中各色弱势人物的态度,三是钗、黛在耿直孤介和心机世故上的不同偏好和抉择,四是钗、黛这些举止差异背后的价值观上的分殊。

浅析《红楼梦》诗词中钗黛的性格差异

浅析《红楼梦》诗词中钗黛的性格差异
21 年第2 02 期
移 探 索 ・ 鸣 谚 争
浅析《 红楼 梦》 诗诃 中钗 黛的性格差异
王 小艳 ( 河北 省青龙 满族 自治县龙 山 中学
说到 《 红楼 梦》 中的诗 词作 品 , 们很 自 人 然地联想 起林 黛玉和薛 宝钗 她们是小说 所 塑造 的众 多女性形 象 中最 光彩 照人 的两个 春韭 . 十里清 纯醉人的稻香 . 无饥馁冻累之 人
试看 第三 十七 回中二人的同题之 作 : 咏 《 白海棠》 。薛宝钗写 的是 :珍重芳 姿昼掩 门, “
薛宝钗所作 的是《 凝晖钟瑞 》“ 园筑 向 :芳
帝城西 . 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 出谷 , 华
修篁时待风来仪 文风 已著宸游夕 . 孝化应隆 归省时 睿藻仙 才盈彩笔 . 自惭何敢再为辞。 ”
前 四句 是通过赞美大观 园来 颂扬元妃 .诗 的

阿的性格 “ 依今 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依 知是 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 便是红颜老死时 ; 一朝春 尽红颜老 . 花落人亡两不知 !预示黛玉花落人 , . 亡的悲惨命运。葬花 吟》 《 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 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 的代表作 . 也是表现 其性格 特性 的重要作 品。通 过《 葬花吟》 的创 作 .林黛玉淋漓尽致地抒发 了自己的感情 . 使
《 红楼梦》 中较 有代表性的诗词分 析一下钗黛 性格 的异 同

如诉 “ 柳丝榆英 自芳菲 . 不管桃飘 与李飞 ”体 ,
现了对世态炎凉 、 人情冷暖的愤 懑 “ 一年 i百 六十 日. 刀霜剑 严相逼” 风 是对长期 迫害着她 的冷酷无情 的现实的控诉 质本洁来还洁去 . “
力集 中在描绘大观园的景致上 . 巧妙地避开 了
般 . 风刀霜剑 ” 在“ 的威 逼之下 不屈 不挠 的精 神 而后几句更是她鄙视庸俗而又寂寞孤独的 心境的真实流露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分析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分析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分析林黛玉和薛宝钗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角色,也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她们之间的性格差异使得她们成为文学中的经典对比,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究人性的机会。

下面将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进行分析。

首先,林黛玉是一个情感丰富、敏感多情的人。

她自小善于表达情感,对美的崇拜可以说是极度的。

她对待爱情非常执着,同时也很容易受伤。

她有一个宛如天仙般的容貌和一颗敏感的心,对世俗的喧嚣和压力感到非常厌倦。

她更喜欢逍遥自在地生活,玩弄艺术和诗词,对待人际关系也很直率。

尽管她有时表现出幸福的外表,但内心对自己的虚荣和自卑感到非常痛苦。

对于生活中的不公和繁琐,她总是抱着一种反叛的态度,对权威和约束持有质疑和批判的眼光。

相比之下,薛宝钗则是一个理性、成熟和淡定的人。

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非常出色的才智和人格魅力。

她善于权衡利益和选择,对待事物较为冷静和理性。

她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易受到旁人的影响或困扰。

她对于嫉妒和争斗的情感更加平和和宽容。

她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小事而焦虑或易怒,反而更加坚强和谦虚。

她更注重实际利益和家族名誉,对世俗评价也比较看重。

总的来说,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首先,她们对待情感的态度截然不同。

林黛玉是一个感性和浪漫的人,她对美和爱情抱有追求和信仰。

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使她更容易受伤和沮丧。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相对理性和坚强的人,她对待爱情较为冷静和理性,更加注重家庭和社会价值观。

其次,她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同。

林黛玉更加逍遥自在,热爱艺术和自由时光,对世俗的生活压力和束缚感到厌倦。

她更容易陷入自我消沉和痛苦的情绪中。

而薛宝钗则更注重实际和现实,她更多地关心家族的利益和名誉,对于社交和人际关系也更加圆滑和灵活。

最后,她们的性格差异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林黛玉追求自由和个性,她对权威持有质疑和批判的态度,更加关注自我表达和情感的追寻。

浅析《红楼梦》诗词中钗黛的性格差异

浅析《红楼梦》诗词中钗黛的性格差异

作者: 王小艳
作者机构: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龙山中学,066508
出版物刊名: 学周刊:上旬
页码: 208-20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红楼梦》 诗词作品 性格差异 女性形象 人生结局 生命轨迹 薛宝钗 林黛玉
摘要:说到《红楼梦》中的诗词作品,人们很自然地联想起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是小说所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光彩照人的两个,同时她们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也是小说的故事主体.二人同生活在贾府的红墙绿瓦之中.却走着不同的生命轨迹.最终也走向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然而.两个人纵然有着万般的不同.但在曹雪芹的笔下.却都是聪慧过人的才女.这点从二人的共同爱好——作诗之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品品钗黛两种极端的性格,唯有合一,才能存世吧

品品钗黛两种极端的性格,唯有合一,才能存世吧

品品钗黛两种极端的性格,唯有合一,才能存世吧最初听到“钗黛合一”的话,是在十数年前了!那时是颇不以为然的!明明白白是两个人,怎么就成一个了?但十年后再读,却愈发觉得这话是对的了!钗黛两人的性格,一个是对内—就是自己与心的互恋互赏,一个是对外—就是自己与外界集体的付出索取!人是群居的,所以必须与周遭交流;但人也是独立的,必须满足自己心灵的要求!而钗黛二人,几乎就是两个极端!黛玉几乎全是为心灵而活,与外界的互动,大多是为心灵服务!她参加诗社,是因为心里喜欢诗,她通过在诗社作诗来抚慰心灵,与姐妹们交流诗作,也是因为心有所喜心有所需!在所有与外界的活动中,黛玉几乎都是依从心灵的感受!追求爱情,是心灵的指引;葬花伤秋,是心灵的指引;友爱紫鹃,是心灵的指引;亲近薛家,是心灵的指引……虽然言行处处依从本心,但内里对世故人情又是极其通透,水平并不在宝钗之下!(这个前文已经分析过,这里不重复说了)但她选择了看透却不理睬,她只活在自己心灵的世界里!作诗遣怀,葬花慰心,闲了挑逗鹦鹉做耍,闷了便一个人流泪发呆……跟宝玉谈心,跟众姐妹玩耍作诗,跟贾母等坐席看戏……必要的这些社交,她也只是任心灵享受,周遭的事态如何,也只是看破却任尔去,从不肯为屈就环境,而委屈了心灵!这是黛玉的高洁,却也注定过洁难容世吧‖宝钗呢,恰恰相反,她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为了外界,为外界贡献,向外界索取!但不管是贡献还是索取,都是为了外界!没有一件是为了自己的心!她参加诗社,并不是因为多爱诗,“作诗写字之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作诗于她,只是一种社交的手段!自己的生辰宴,也不会随性点菜点戏,却要揣度老年人的喜爱,同时还要兼顾同辈的喜怒,宝玉一句抱怨出口,便要立马抚慰引导……所有的交际,她都像在工作一样,留心着交际里的每一个细节,说话做事照应到每一个人的心灵,除了她自己的!就像探春说的“宝姐姐有心,什么她都记得……”而贾母所说的“我原是带你们取乐的”,这些“取乐”于宝钗来说,却是顾不上的,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她全部给了外界,自然要忽略了自己的心,任它委屈去,她顾不上理它!感觉到了,也只会狠狠的压制委屈它!没办法,社会就是这样要求的,社会就喜欢这样的封建淑女,礼教要求她们处处为别人,不能有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思……她每天都在忙!“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还要留心指导莺儿去搞关系,认了茗烟的娘做“干娘”,这两家的关系,宝钗都要了然于心……还要引导薛蟠不时的跟宝玉聚聚,否则以薛蟠的性子,如何肯跟宝玉去弄那“湿的干的”,没的“难为他去”!要乐,也是找贾珍贾蓉这些言谈玩闹都契合的酒肉之交去吧!在同辈的姐妹们面前,她是个最老成的,在家里也是个顶梁柱,平日哄着母亲开心,遇到事给母亲拿主意,还要替自己哥哥收拾烂摊子,时时规劝哥哥“别到外边闹去”……一家人的日子和未来,都压在她身上,就像她自己说的“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只能是略强些,慈姨妈的怀抱温暖却是脆弱的,事事都要这个女儿全力扶着,才能不倒……母兄不得靠,宝钗不得不独自为一家悉心谋划,但她终究才十几岁,在姐妹们面前最老成,但在成人堆里却是远远不够看的!(那些低情商的事,前文已述,这里不再多写!)那些成长路上的挫折、失落、苦涩、茫然……她没有一个人可以倾诉,全都得自己吞下去消化!她处处留心,不时会替别人排忧解难,但她自己的忧难,却是没人可以倾诉没人体会没人心疼!自己的委屈失败失落痛苦纠结……就算在母亲面前也是要忍着的,“怕她母亲不安”!她是她母亲的支柱,再难也不能倒“你要有个好歹,我指望哪一个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悉心营造一股好风,是为了谁?无论是选秀进宫,还是争取“金玉姻缘”,亦或别的高门大户,为的都是薛家,是为了替薛家保住现在,开创未来!她辛苦筹谋,只知高乐的薛蟠却毫不体谅,口不择言,她伤了心,却也只能“回到自己住处整哭一夜”,若是黛玉委屈了,少不得宝玉紫鹃等人贴心的劝解一番,知她懂她的恋人知己,自能句句入她心里!但宝钗,也只能自己偷着哭一夜,而且,也就这一次!以前和以后的委屈烦恼,估计她连偷着哭一哭都没有吧!……宝钗的性格,书里书外多少人都赞声“好”,她在周围营造出了好名好风!但好不好,恐怕也得问问她自己的心,对她的心来说呢“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她的心,每日被虐待委屈多少次?她的心要多坚强,才能立着不倒?她的心,渴望青春的烂漫热情,但她只给了它一次扑蝶的享受;她的心,需要释放十几年的压力,但她只给了它几句似真似假的酸话作缓解;她的心,爱着精致漂亮,她却只给了它一件大红袄子,还要穿在旧衣里面……宝钗和黛玉都是苦命的孩子,只是黛玉苦在外边,人人都看得见!而宝钗是苦却在心里,没人知道!这两种极端的性格,也只能写在小说里吧!现实生活中,哪里能有只为自己、或者只为外界存在的人呢?钗黛是一样的啊,黛玉无视身外世情,这些世情势必给她致命的打击,贾母一旦逝去,定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宝钗无视自己心灵的需要,她的心也肯定给她同等强度的反力,“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总有一天,她要么与自己的心和解,要么“灯尽油枯”!所以脂批所说,便极易理解了: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宝钗和黛玉,她们两人有着相同的“根”——因看杂书“移了的性情”,长成了两株等高的茎——两人的思想高度和心理成熟度是一样的,开出了两朵不同的花——黛玉追求心灵的爱情,宝钗追求实际的婚姻!在追求的过程中,两人各历挫折各经烦恼,在这些经历中,两人各自艰难的成长!在这段成长中,黛玉孤身奋斗,宝钗又何曾有人助?或许在曹公的生命中,就有过这样一个叫做钗黛的普通女子,她年幼时淘气叛逆,是个“难缠”的,偷着读了众多的杂书,从而一级级登上了“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礼教却批判她“移了性情”!于是,她综合了礼教的苛求,和杂书的引导!在恋人面前,她痛快的释放着自己的本性:穿最美的衣服,把卧房收拾的精致美丽,与恋人描眉画唇,制胭做膏,使小性子说酸话……出了房门,她又是个最老成的,穿着半新不旧,处处周到体贴,对长辈孝顺,与平辈和睦!她一边与恋人吟诗作对,对仕途黑暗极度嘲讽,一边又鼓励恋人去求取功名,撑起家族!一边管理好家族的事务,一边又抽出空闲挑逗鹦鹉,赏花听雨……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吧!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和日常……。

谈钗黛性格的异同

谈钗黛性格的异同

谈钗黛性格的异同《红楼梦》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巨著,它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塑造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他们以不同的性格类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

林黛玉和薛宝钗就是具有不同性格特质的类型,代表了两种文化价值取向。

林黛玉,是作者把封建文人所擅长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艺术经验,加以调动,完成的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

她的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种种富有魅力的特征,以及历代优秀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薛宝钗,是一个历久不衰、光景常新、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不断唤起人们的审美经验,仿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后,她才是最经得起历史风雨,永远焕发艳丽光彩的人物。

钗黛两人性格迥异。

一个钟灵毓秀,冷傲清高、光芒毕露,是悲剧时代的叛逆女性;一个知书达礼、随分从时、抱拙守愚,是铜臭花香间的封建淑女。

林黛玉是作者融传统文化中诗与画的笔意创造出来的,是真善美的化身。

诗,是一片奇妙的天地,投入其怀抱,黛玉会忘记一切宠辱烦忧。

优秀的古诗,将她塑造得发散出“美人香草”的韵味。

她是大观园里真正的诗人,敏锐、智慧、有性灵,把诗当作正经事去做,努力向内发展,成为性格中一部分至要素质,生活中赖以寄情的唯一安慰。

薛宝钗形象端丽、华贵,出身于书香世家,且拥有巨万之富,诗词歌赋,博收广才,做学问扎实有功底。

她受传统文化熏陶颇深,最终目的是想以“贤孝才德”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慈善之职。

这是封建时代女子最高级的出路之一。

与林黛玉的钟灵毓秀形成鲜明对比,奠定了她在园子里受人尊敬肯赞的地位。

林黛玉寄人篱下,但又试图冲破命运束缚的思想意识造成了她忧郁、多疑、孤傲的性格。

私有社会在人与人之间造成的种种界线及其他许多精神上的障碍,并未在她心里清除。

其多疑、小性是那个罪恶社会造成的,透过此表象,我们窥知到隐藏在人物内心的巨大伤痛。

她固守秉性,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不怕得罪任何人,不经任何修饰。

其灵心慧舌,造成了尖酸刻薄的普遍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钗黛合一论【浅析《红楼梦》诗词中钗黛的性格差异】说到《红楼梦》中的诗词作品,人们很自然地联想起林黛玉和薛宝钗。

她们是小说所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光彩照人的两个。

同时她们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也是小说的故事主体。

二人同生活在贾府的红墙绿瓦之中,却走着不同的生命轨迹,最终也走向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然而,两个人纵然有着万般的不同,但在曹雪芹的笔下,却都是聪慧过人的才女,这点从二人的共同爱好――作诗之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通过比较二者的诗歌,我们便可以了解两个形象个体的差异。

本文就《红楼梦》中较有代表性的诗词分析一下钗黛性格的异同。

一、从《大观园题咏》看钗黛不同的志趣和追求
薛宝钗所作的是《凝晖钟瑞》:“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前四句是通过赞美大观园来颂扬元妃,诗的一开头便用了元妃刚刚写完的题诗《大观园绝句》中末句“芳园应赐大观名”的前两字。

而“修篁时待凤来仪”则是语意双关的承上启下,把元妃归省比做凤凰降临栖息,既赞美了大观园,又不失颂扬元妃之意。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直接的颂圣,说明由于元妃的归省使得大观园内赋诗的风气更加浓郁,孝悌的教化也更加的隆盛了。

最后则是用自贬的方法,间接说明元妃的文笔非凡,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在诗歌中,薛宝钗堆砌了大量的歌功颂德的辞
藻,有意粉饰庄严肃穆的气氛,以及诚惶诚恐的心情。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更是她浸透了封建正统思想,一心待选“才人”的自我表白。

可以看出她的诗从遣词用典到构章立意都是以盛唐时代那些有名的应制诗为楷模的,对她来说,歌功颂德、宣扬孝化之风,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而林黛玉的《世外仙源》和她代宝玉所作的《杏帘在望》表面上虽然也是应景颂扬之辞,但诗中对景物的描绘,语言淡雅脱俗,格调清新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先看《世外仙源》:“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诗作表面上是说大观园是建筑在仙境之中,而实则是说大观园如仙境一样纯净,没有世上那些纷争。

再看《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招客的杏帘,在望的山庄,自由自在穿行在菱荇中的鹅儿,相亲相近偎依在桑榆中的燕子,一畦嫩绿悦目的春?,十里清纯醉人的稻香,人无饥馁冻累之苦,却有温饱闲逸之乐。

这确实是封建时代中的一个圣世,红尘中的一个理想的仙境。

这显然是“夜雨剪春?,新炊间黄梁”的杜诗境界。

它比王孟笔下的田园亲切,比陶潜笔下的桃源实在。

这是她在大观园中产生的一个奇思,也是她的理想的爱的世界的傍依。

林黛玉把笔力集中在描绘大观园的景致上,巧妙地避开了庸腐的颂圣。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憎恶黑暗、蔑视媚俗的心理状态。

从这两首诗作不难看出,薛宝钗与林黛玉,一为注重端庄典雅
的封建卫道士,一为追求奇远脱俗的封建叛逆者。

二、从咏物诗看钗黛不同的性情
在《红楼梦》中,经常会写到大观园中众多的姐姐妹妹的论诗、作诗的情景,其中描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场景应该是最为浓墨重彩且又生动传神的。

大量的咏物诗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二者不同的思想性格。

试看第三十七回中二人的同题之作:《咏白海棠》。

薛宝钗写
的是:“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再看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薛宝钗的那首,就是她自身的写照。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一个受了宗法礼教熏染,举止端庄的封建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说白海棠的芳姿特别惹人喜爱,因而白天还在掩门亲自浇灌。

这就通过主人珍爱之情烘
托了白海棠之美。

接下来的两句是比喻的手法。

含蓄委婉地描写白海棠在浇水后的美态,犹如方才洗去胭脂的美女,在秋日的台阶上投下淡雅姣美的身影,那洁白的花朵,又像是在露珠累累的台阶边,招来
冰雪做它的灵魂。

这句一写外表,一写内里,互相映称。

接下来的两句则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歌颂其娇美的丰姿,只有清淡到了极点才知道洁白的海棠花十分美丽;挂着露珠的花朵,就像一位多愁的美女,脸上挂着泪珠。

最后两句继续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点出白海棠的品性,为了酬答主持秋事的白帝神,“宜清洁”。

这正是宝钗性格的真实写照,写出了她安分随时、洁身自好的思想品格。

相比之下,林黛玉的诗则是另一番情致。

诗的开篇,以坚冰白玉为全诗的基本立意,不拘束于“温柔敦厚”的封建格调,恰好与薛宝钗的故作姿态形成鲜明的对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又表现了她像梨花那样,不被礼教所沾染的纯洁品质;同时也像梅花一般,在“风刀霜剑”的威逼之下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后几句更是她鄙视庸俗而又寂寞孤独的心境的真实流露。

三、从《葬花吟》看黛玉不同于宝钗的悲惨命运
一首《葬花吟》,林黛玉以血泪作墨,如泣如诉。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体现了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坚贞不阿的情志。

“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充满了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
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则是幻想自由幸福不可得时,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预示黛玉花落人亡的悲惨命运。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也是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通过《葬花吟》的创作,林黛玉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使我们看到了她那充满痛苦、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

这首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这与黛玉的另两篇作品《桃花行》和《秋窗风雨夕》的基本格调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诗谶”的成分。

其中《葬花吟》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总的象征;《秋窗风雨夕》暗喻宝黛诀别后,黛玉“枉自嗟呀”的情景诗中情调更加哀伤、凄惨、悲凉,二十句诗连用十五个秋字,别出一格,生动地表达了黛玉预感命途前景渺茫的悲哀。

(责编张敬亚)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