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精品】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精品】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部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的巨著。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为主线,展示了一个豪门贵族家族的衰落和社会黑暗面的揭示。
本文就从小说的情节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探讨其悲剧意义。
一、从情节角度探讨悲剧意义小说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这段悲剧爱情的发生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由文化和社会的因素所导致的。
贾宝玉自小被人们看作是一个异类,他继承了家族中的文化基因,喜爱诗词、音乐和戏曲等艺术形式。
然而,这与其所处的封建社会文化环境不符,他渴望现代思想的冲击,却又无处寻求。
林黛玉则是身世悲惨的宝贵之女,清高、明理而又内心敏感、脆弱。
她对纯真爱情的渴望,与其所处的贵族家族固有的婚姻制度互相抵触。
两人的相爱相杀,正是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反映。
此外,在小说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悲剧情节,如荣府贾母娘娘的病逝,黛玉的身世揭示和遭受贾宝玉、王熙凤的欺骗等。
这些情节揭示了豪门贵族家族的凋敝,也反映了社会黑暗面的存在,无不折射出小说的悲剧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命运”这个概念,人们多认为命运是由天数决定的,如同《易经》所说的“天人合一”,人的命运是天数合适的结果。
这种思想形成了中国悲剧的根源。
在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注定了无法在世俗的礼教中得到认可,他们的命运也注定了失败和悲剧。
以宝玉为例,他是红楼贾家的瑰宝,却同时又受到家族内部的排挤和在封建道德上的囚禁。
他的命运不仅在他自己手中,还与他的家族和整个封建文化密切相关。
从文化背景来看,小说也是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恰恰是中国封建文化束缚人类天性、破坏人性自由与幸福的反映。
总之,《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不仅体现在情节和人物形象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封建文化所带来的社会难题和思想体制下的命运掌控。
它的存在和价值,不仅在于对封建社会情感丰富的呈现,更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对人类自由精神的探索。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巨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作品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命运不可掌控
在《红楼梦》中,作家对命运的描写几乎贯穿始终。
小说中的人物都承担着使命和责任,然而,他们的命运都是不可预知的、充满了变数的。
比如薛宝钗曾经是高雅、睿智的女子,但是由于父亲的一场丑闻而被强嫁给曹雪芹,最终沦为了病弱、消沉的妇人;贾宝玉虽然是贵族之后,却承受了家族的衰败和贫困,而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也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实现。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作家深刻的命运观。
二、虚幻与现实交错
小说中的世界既是美丽、华丽的虚幻世界,又是严酷、残酷的现实世界。
作品通过虚幻与现实的交错,表现出人生中无法抵御命运巨轮带来的挫折和苦痛。
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曾经经历过美好的童年和青春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开始面对社会艰苦的现实和自己身体和心灵的痛苦。
三、生死与离别
小说中频繁地出现生死和离别的情节,这也是作品深刻的悲剧意识的体现之一。
作家通过人物的死亡和离别,展现出失去和
绝望的悲哀。
例如,贾母、贾琏、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的死亡,以及园内园外许多亲情友情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综上所述,悲剧意识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不仅使小说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矛盾和无奈的思考。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世界论文摘要:《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创作的,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史上一朵耀眼的奇葩,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存在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的看法的现象。
《红楼梦》中的悲剧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人们谈到红楼梦,都会不自觉的谈到《红楼梦》的悲剧。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恋爱和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
自古以来人们对宝、黛、钗三人形象问题及其悲剧的原因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本文试图从命运、性格和社会的客观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
宝、黛、钗三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透过这一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无论的像宝、黛一样叛逆还是像宝钗一样顺从都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不仅是命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更是当时的社会悲剧。
关键字:红楼梦悲剧一、命运的悲剧大约人人都不否认,红楼梦是一出震撼人心的悲剧。
但是,红楼梦故事的悲剧是怎样形成的呢?或者说,红楼是怎样的一出悲剧呢?王国维将《红楼梦》定位为“彻头彻尾之悲剧”,在当时中国“红学”界乃至整个文化界无疑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论点和发现,因为《红楼梦》面世一百多年间中国学人虽然予以了充分关注,但全部都陷入了乾嘉以来极为昌盛的考证之窠臼,没有一人是从纯文学或者说哲学角度加以解析,更没有人像王国维这样勇敢地以人生体验来套解其中滋味,并得出其为“悲剧中之悲剧”的结论。
于是,王国维对《红楼梦》这一惊世骇俗的定位,从此便奠定了中国乃至世界“红学”研究的基调,也就是说所有评论都毫不犹豫地将《红楼梦》纳入到悲剧之列。
对于这个问题,王国维似乎给了我们颇为中肯的解释,他说:“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
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
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
红楼梦的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展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然而,尽管其中充满了幽默、浪漫和温情,但整个故事却被普遍认为是一场悲剧。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红楼梦的悲剧性质。
一、故事情节的悲剧性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悲剧元素渗透于始终。
首先,整个故事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描述了荣府的兴衰沉浮。
尤其是贾府的命运起伏,从繁华到衰落,再到最终的毁灭,表现了一种无可逆转的悲剧命运。
而荣府所代表的豪门家族的衰败,也是整个社会变迁的缩影,具有更深层次的悲剧意味。
其次,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命运也充满了悲剧性。
例如林黛玉,作为故事的女主角之一,她天真烂漫、聪明伶俐,却命运多舛,最终以病逝的悲剧结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贾宝玉,作为林黛玉的表亲兼情人,也饱受悲剧命运的煎熬。
他身陷情爱纠葛,并最终被逼远离家园,丧失了原本的纯真和快乐。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如贾母、贾政、王熙凤等,也都有自己的悲剧命运。
他们或为了家族利益牺牲自己的幸福,或在争斗中失去了爱人的守护,或被权谋之争所吞噬。
无论是贾府内部的人物,还是外部的其他角色,他们的命运都投射出悲剧的阴影,给整个故事增添了沉重的氛围。
二、人物命运的悲剧性红楼梦的人物命运彰显了悲剧性。
首先,主要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是红楼梦悲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三角恋,展现了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无法抗拒的命运安排。
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既是他们主动追求幸福的动力,又是最终导致悲剧结局的原因。
其次,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为悲剧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例如林黛玉的敏感多疑、贾母的顽固传统以及贾宝玉的放纵自我,这些性格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悲剧发生埋下了伏笔。
这些人物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他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使得整个故事呈现出一种无法逆转的悲剧命运的感觉。
三、文化背景的悲剧性红楼梦在描述家族兴衰的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悲剧性。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关键字:红楼梦,结局之悲,家族之悲,人物之悲摘要:红楼梦的结局历来备受人们的亲睐,其结局的悲剧也是争论不休的,由于《红楼梦》的章节失传,古本和高鹗续本的一些差异,也是越发的引人进行深入的研究。
《红楼梦》里面写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悲剧色彩浓厚。
写作手法精妙。
让人爱不释手。
《红楼梦》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倾注毕生心血浇灌和培育而成的一朵奇葩,它是曹雪芹在自己的家族经历了兴盛衰败后的对人生、社会的一种独到感受、体会和理解。
这也是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不满的抨击。
二百多年来,人们对这部千古杰作的思想主旨的探讨,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如“爱情说”、“色空说”、“情场忏悔说”、“掩盖说”、“正反说”、“政治历史小说说”、“封建家族衰亡说”、“反封建说”、“青年女子悲剧说”、“双重悲剧说”、“后继无人说”以及“多重主题说”等等,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大家知道,一般比较著名的作品,它所包含的内涵就越是丰富。
读者的见解也是非常多的,不同的人的见解的差距也很大。
对此,鲁迅先生就曾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讨论虽然众多,但大多围绕着一个字:悲。
《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悲剧世界,其悲有三:故事结局悲、家族结局悲、人物结局悲。
一,故事结局之悲《红楼梦》从整体看描写的是一个大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囊括了家族的结局和人物的结局。
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大家族因为社会元素由兴到衰,人物因为家族原因有喜道悲的过程。
《红楼梦》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悲剧,而各个悲剧又构成《红楼梦》整个的大悲剧,因而《红楼梦》整部书都充满悲剧气氛。
从第一回甄家的衰败,就预示了后来贾府的衰败。
这种悲剧气氛在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全书最早出场的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并且,这两个人物本身都是悲剧性的。
比如,第一回在甄士隐家还很富足的时候就笼罩着一层悲剧气氛,书中说士隐“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这从当时“人丁兴旺”的角度来看,甄家已显出后继无人的荒凉景象来了,几偏又遇上一僧一道说了些“疯话”,就更觉不祥。
红楼梦中悲剧色彩的社会原因
红楼梦中悲剧色彩的社会原因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在红楼梦这个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悲剧色彩无处不在。
这种悲剧色彩的存在是有其社会原因的。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的特点、权力斗争和女性地位的限制三个方面来探讨红楼梦中悲剧色彩的社会原因。
一、封建社会的特点红楼梦发生在封建社会,这个社会有诸多的封建特点,比如等级森严、权力威严等。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命运往往被生于庙堂、死于庙堂的封建制度所束缚。
这种制度无情地将人们的命运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使得个人的选择余地非常有限。
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物们正是在这种束缚下,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权力斗争权力斗争也是红楼梦中悲剧色彩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他们身处一个封建家族内部,争夺家族的权力和利益。
这种争斗不仅仅发生在男性之间,女性之间同样存在。
权力的争夺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和猜忌,进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比如,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最终导致了林黛玉的悲剧结局,表达了作者对于权力斗争的深刻触动。
三、女性地位的限制红楼梦中女性地位的限制也是悲剧色彩的重要原因。
在封建社会中,男权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地位低下。
红楼梦中的女性们尽管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命运,却都无法迈出自身身份所限制的一步。
她们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幸福和未来。
这种局限和束缚使得她们陷入了无可奈何的悲剧之中。
比如,林黛玉因为身份不同和个性矛盾,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悲剧色彩的社会原因主要有封建社会的特点、权力斗争和女性地位的限制三个方面。
这些原因使得红楼梦中的人物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通过对这些社会原因的揭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价值。
悲剧命运红楼梦
悲剧命运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也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豪门大族的荣辱兴衰,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悲剧命运。
本文将从角色命运的悲剧性、家族命运的变迁以及命运的种种考验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角色命运的悲剧性红楼梦中的角色命运饱受悲剧的折磨,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还是一众配角,都在封建社会的命运中承受着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少爷,本应享受荣华富贵。
然而,他却遭遇了诸多的困惑和痛苦。
他深爱着林黛玉,却因为家族利益被迫与薛宝钗成婚,这让他在感情上备受挣扎。
而林黛玉则因为命运的安排,成为了红楼梦中最悲剧的人物之一。
她聪明、才智过人,却饱受宿命的压迫,最终因为心力憔悴而英年早逝。
薛宝钗的命运同样不容乐观。
她虽然貌美才华出众,却被迫与贾宝玉成婚。
她对贾宝玉付出了真挚的感情,但却无法得到他真心的回应。
她的命运就像是被无形的绳索缠绕,无法摆脱。
尤其是贾府的婢女们,她们的命运更是悲惨而无奈。
黛玉的奶娘湘云、柳湘莲,以及宝玉的婢女智能、麝月等,她们在这个封建家庭中被视为工具,毫无人权可言。
她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残酷的现实中默默承受痛苦。
二、家族命运的变迁红楼梦中的家族命运起伏不定,从贾府的荣华富贵到衰落没落,再到最终的破败消亡,展现了家族命运的无常和无奈。
贾府原本是一个显赫的世家,世世代代享受尊荣和财富。
然而,由于家族内部的腐败和外来势力的侵扰,贾府逐渐荣华不再,最终走向了衰落。
家族的命运也在其中承受了巨大的打击。
家族成员之间的勾心斗角、争斗利益,以及封建礼教的束缚,都加剧了家族的衰败。
与此同时,宝玉所在的贾府与薛家、王家、史家等四大家族的命运也是命途多舛。
各家族的兴衰荣辱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家族财富的流失与家族荣誉的凋零交织成一幅悲剧的画卷。
三、命运的考验红楼梦中的命运不仅给予了角色悲剧般的遭遇和家族衰败,还以各种考验来试探角色的心性和人生观。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成绩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论文(2011学年春季学期)论文题目: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课程名称:大学语文任课教师:**班级:动医103学号:**********姓名:刘×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创作的,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史上一朵耀眼的奇葩,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存在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的看法的现象。
《红楼梦》中的悲剧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人们谈到红楼梦,都会不自觉的谈到《红楼梦》的悲剧。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恋爱和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
自古以来人们对宝、黛、钗三人形象问题及其悲剧的原因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本文试图从命运、性格和社会的客观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
宝、黛、钗三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透过这一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无论的像宝、黛一样叛逆还是像宝钗一样顺从都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不仅是命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更是当时的社会悲剧。
关键字红楼梦悲剧一、命运的悲剧大约人人都不否认,红楼梦是一出震撼人心的悲剧。
但是,红楼梦故事的悲剧是怎样形成的呢?或者说,红楼是怎样的一出悲剧呢?王国维将《红楼梦》定位为“彻头彻尾之悲剧”,在当时中国“红学”界乃至整个文化界无疑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论点和发现,因为《红楼梦》面世一百多年间中国学人虽然予以了充分关注,但全部都陷入了乾嘉以来极为昌盛的考证之窠臼,没有一人是从纯文学或者说哲学角度加以解析,更没有人像王国维这样勇敢地以人生体验来套解其中滋味,并得出其为“悲剧中之悲剧”的结论。
于是,王国维对《红楼梦》这一惊世骇俗的定位,从此便奠定了中国乃至世界“红学”研究的基调,也就是说所有评论都毫不犹豫地将《红楼梦》纳入到悲剧之列。
对于这个问题,王国维似乎给了我们颇为中肯的解释,他说:“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
《红楼梦》中的悲剧命运论
红楼梦中的悲剧命运论《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它描绘了一个豪华富贵的贾府在满城风雨中逐渐衰落的故事。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的悲剧命运论,并给出相关的观点和例证。
1. 悲剧命运论的定义和特点悲剧命运论是指一种文学理论,认为人类的命运受到超越个人能力和选择之外的因素所影响,最终导致不幸和灾难。
其特点包括:•命运的决定性:人类无法改变或逃避命运注定的结局;•受到强大力量的压迫:无论英勇拼搏还是智谋周全,主人公都无法抵抗逆境;•高尚与荒诞并存:主人公具备崇高品质,却在面对命运时显得苍白无力;•宿命与自由意志之间的斗争:主人公被宿命束缚,但有时也进行不屈的斗争。
2. 红楼梦中的悲剧命运论2.1 官场沉浮与家族衰落贾府是《红楼梦》的主要舞台,它是一个豪华富贵的大家族。
然而,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官场上的腐败和内外困难对贾府造成了巨大压力。
无论贾王府内部如何奋力抵抗,最终还是无法挽回命运的颓势。
这表明了即使有智谋和勇气,主人公也无力改变自身所处时代政治环境带来的冲击。
2.2 婚姻失败与爱情悲剧《红楼梦》中展现了多个婚姻故事,许多婚姻都以不幸告终。
例如,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深爱着贾宝玉,但最终都不能与他走到一起,而是饱受痛苦和失望。
这表明了即使有真诚与坚持,爱情也可能在命运面前成为一种无奈。
2.3 堂堂正正却遭遇命运反转贾宝玉作为男主角,身世高贵,才华出众,但最终却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他被迫和自己并不爱的人结婚,经历了心理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挣扎。
这展示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力与无奈。
2.4 宿命与道德败坏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物因为个人品德或行为而遭受不幸。
例如,林黛玉因病过劳而去世,贾琏因享乐堕落而最终受到报应。
这表明了作者通过宿命安排来惩罚那些背离道德标准的角色。
结论从《红楼梦》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曹雪芹对于悲剧命运论的关注和表达。
作品中诠释了社会、家族、政治等各个层面对于主人公命运所带来的压迫和束缚。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红楼梦》虽然写的是家庭琐事、闺阁闲情,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巨著,内容丰富,意蕴深厚。
读者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剖析,都会为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浓厚的悲剧意蕴所震撼。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认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大体上说,《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生悲剧。
这主要指主人公贾宝玉无材可去补苍天以及探春生逢末世无力补天的人生悲剧。
《红楼梦》开卷从女娲炼石补天神话引申而来,写青埂峰下一块顽石因未能入选补天而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被一僧一道幻形为通灵宝玉,携至尘寰,亲历了人间的离合悲欢与炎凉世态。
这是《红楼梦》最基本的情节模式。
主人公贾宝玉,其实就是这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石头。
小说第三回有后人的两首《西江月》词,批宝玉极洽。
词中称他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还称他于国于家无望。
这幅形象确是顽石的翻版。
然而,宝玉和顽石不同,他决不因自己无材补天而自怨自叹、悲号惭愧,相反,他根本就不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块有裨于天的石料,从而走上了一条叛逆道路。
宝玉平生喜爱杂学旁收,却最怕读书,最厌恶八股文。
他认为除明明德外无书,儒家经典都是前人无故生事,而杜撰出来的。
他对科举考试深恶痛绝,斥之为饵名钓禄之阶,嘲笑读书上进的人皆为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
他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
因此,当他会见贾雨村之类的官僚时,便是一副萎靡不振、心不在焉的神态,一点儿也没有与姐妹们相处时的风流洒脱。
尤其是宝玉否定了统治者所提倡的最高道德标准,指斥文死谏、武死战皆非正死,竟何如不死的好。
他从精神上背叛了封建礼教,他所动摇的是支撑苍天的四极。
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在异端的路上越走越远,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脂评认为,宝玉有三大病,一是恶劝,二是重情不重礼,三是有情极之毒。
所谓重情不重礼就是以情抗礼,这是他叛逆精神的核心内容。
红楼梦一个封建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一个封建社会的悲剧红楼梦:一个封建社会的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关于封建社会的悲剧。
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揭示和人物命运的折射,红楼梦深刻地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种种不合理和不公,以及这些不合理和不公所带来的痛苦和悲剧。
一、家族压迫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在封建社会中,家族观念十分重视,家族的利益常常凌驾于个人命运之上。
红楼梦中,贾、王、薛、史等大家族通过政治联姻和权谋手段操纵着家族成员的婚姻和命运。
个人的幸福和追求往往成为家族和社会利益的牺牲品。
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由于身世和家族势力等原因,被迫嫁给不爱的人,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二、封建礼教与个人情感的磨灭封建社会的礼教崇尚道德规范和传统习俗,但却常常剥夺了人的个性和情感。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尽管贾宝玉对黛玉一往情深,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他们无法在一起,最终只能以悲剧告终。
正是封建礼教的约束,使得人们的爱情遭遇了无数的阻碍和考验,使得他们的个人情感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三、等级制度与社会不公的痛苦封建社会以等级制度为基础,强调上下级之间的祖孙、父子关系。
这种等级制度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地位严重不平等,导致社会不公和个人痛苦。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史湘云等人都是贵为世家子弟,享有高贵的地位。
然而,他们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常常遭受着排挤和歧视,无法得到真正的人情待遇。
这种社会不公使得封建社会成为一个虚伪和残酷的社会,造成了人们心灵上的巨大伤害。
四、女性地位与封建婚姻的困局红楼梦中,女性的地位受到封建婚姻的制约和压迫。
贾母、王夫人等人物虽然地位崇高,但却受制于封建婚姻的框架,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婚姻对象。
贾迎春、平儿等女性角色则是在封建婚姻安排下被迫嫁给了不爱的人,使得她们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使得她们无法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最终演变成了悲剧的源泉。
总结:封建社会中的红楼梦是一个悲剧,通过对家族压迫、封建礼教、等级制度和婚姻制度等方面的揭示,描绘了封建社会的丑陋和不公,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悲剧。
论红楼梦里的悲剧世界
论《红楼梦》里的悲剧世界内容摘要:《红楼梦》本就是一部描写悲剧的作品,红楼里的人物都不可避免的遇上了悲剧结局。
而在这些悲剧里,我只想重声一下宝黛的旷世爱情悲剧以及书中事物萧条的不可避免、无可奈何。
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宝黛爱情悲剧对世事发展的无可奈何论起《红楼梦》的悲剧性还得先说起我与《红楼梦》的结缘史。
自小我便很喜欢临摹古典韵致的美人,因着父亲收藏的印有金陵十二钗图案的《红楼梦》,因着这十二钗都是独一无二、个显特色的美人,在一般孩子都还不知道《红楼梦》为何物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尝试着走进红楼了。
对《红楼梦》品解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红楼里的哀凉悲伤气氛却像爷爷每日都要播放的老黄梅那样浓郁冗长,一开始便漫入我的脑海,沁入我的心脾。
品读《红楼梦》品读的就是这种悲剧气氛,而这种悲剧气氛在红楼里却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体现在可悲事物的描写里,即使是作者笔下的红楼的欢歌笑语也透着一种骨子里的悲凉。
无形的悲凉,作者没有直接写出,却由着我们观者读者感受到了,并且是在欢乐的背后渗透出来的。
《红楼梦》里的红楼世界是一个悲剧的世界,宗教信仰造成的悲剧,政治时局造成的悲剧,文化观念造成的悲剧,都叫着这红楼里生活或者说是生存的一大群人一大堆子生生的受着,谁也逃不了,谁也躲不掉。
跟着这万丈红楼的坍塌,一起隐没,最终而消亡的就是红楼里的各色人儿的心酸悲剧的过往。
曹雪芹如是描述他自己的著作“满纸荒唐言,一把幸酸泪”。
《红楼梦》者满纸皆荒唐之言,一把辛酸眼泪炼铸而成。
《红楼梦》里盖满了悲剧,悲剧也造就了《红楼梦》。
在这些悲剧里,宝黛的爱情悲剧是所有悲剧的集中体现,也是红楼世界里最大的悲剧所在。
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也是全书的主线。
前世,宝玉是颗补天无用的顽石,下界前曾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绎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论《红楼梦》悲剧的彻底性
生 活 在 痛 苦 和 无 聊 中 。 如 独 守 着 有 婚 无 爱 婚 姻 的 薛 宝
钗, “ 独卧青灯古佛旁 ” 的惜春 , 享 受着“ 镜里恩情 , 梦 里 功名” 、 心 如 槁 木 死 灰 的 李 纨 … … “ 金 陵十二钗 ” 的悲惨 命运让 人扼 腕 叹息 , 除 此 而 外, 其余 的各异女子也没 有逃脱悲剧 的命运 , 如 晴 雯 终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4 1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7 2 5 7 ( 2 0 1 5 ) 0 3 — 0 0 1 5 — 0 2
《 红楼 梦》 是 中国四大名著之 一 , 自其 出世 以 来 , 文
人 学 者 对 它 的 鉴 赏 和评 论 不 可 胜 计 。如 今 的 “ 红学” 已 成 为 一 门专 门学 问 。 “ 红学” 研 究 形 成 了 较 大 的规 模 : 包 括 曹学 、 版本学 、 探 轶学 、 脂 学 等 。“ 红学” 现 象 足 以 证 明
让 读 者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时 常 融 入 自己 的 人 生 经 验 和 切 身
对《红楼梦》悲剧意识的解读
对《红楼梦》悲剧意识的解读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悲剧意识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家族的悲剧沉沦,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从宏观上看,《红楼梦》描绘的是一个家族的悲剧沉沦,它揭示了家族的悲剧命运,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从微观上看,《红楼梦》描绘的是一个家族的悲剧沉沦,它揭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
比如,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恨情仇,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都是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此外,《红楼梦》还揭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比如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社会关系。
这些社会关系也是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它们也是家族悲剧沉沦的重要原因。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悲剧意识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家族的悲剧沉沦,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来自家族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社会关系等,它们也是家族悲剧沉沦的重要原因。
红楼梦封建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封建社会的悲剧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广大读者视为一部千古绝世的小说。
它以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示了封建社会中的悲剧性。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的背景、人物命运和情感纠葛三个方面,来探讨红楼梦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悲剧。
一、封建社会的背景红楼梦所描绘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变迁。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阶级和等级分明,人们的命运被严重束缚。
贫富悬殊,贵族和奴才的差距巨大,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结构使得人们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变得非常有限。
二、人物命运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多被家族和权力所限制,他们几乎没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主人公,自幼被定下了婚姻,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
贾宝玉内心深爱着林黛玉,却只能娶了薛宝钗。
林黛玉被迫与贾宝玉产生矛盾,最终因病而亡。
这种命运的安排使得人们的人生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三、情感纠葛红楼梦以情感纠葛为线索,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悲剧。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三角关系。
贾宝玉爱林黛玉,但却与袭人有了私情;冷血无情的王熙凤爱着贾宝玉,他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这些情感纠葛使得人们无法自拔,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将个体的命运与封建社会的特点相结合,将人物的悲剧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从中反思封建社会的不公平和束缚,进一步认识到封建社会所带来的悲剧。
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悲剧,但它同时也给予了人们一些启示。
尽管命运的安排不是完全可以选择的,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努力和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争取自己的幸福。
在现代社会,虽然封建社会已经远去,但我们仍然要思考封建社会的悲剧对我们的启示。
我们应该进一步努力创造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总之,红楼梦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悲剧,在情感纠葛、人物命运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对这一悲剧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理解人性,进而指导我们在当代社会的行为和选择。
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摘要:《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白话小说,主要以贾府的种种变迁为主线,贾府内的各种家常琐事穿插其中。
其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本来是一块女娲没有用于补天的顽石,但他不甘长处“山青埂峰下”的寂寞,空空道人相携来到尘世。
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
关键字:封建社会命运悲剧一、悲剧的社会背景故事发生在清代,一个封建的朝代里。
在人们封建的思想里,一撮超越世俗的人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女子的地位是极其低微的,而在家父中的宝二爷去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这种观念是对传统的一个巨大的颠覆,但是一个人毕竟颠。
但是一个人终究是颠覆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
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贾宝玉避免不了主子与奴婢之间的等级差别;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贾宝玉逃不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贾宝玉逃不掉科举考试的枳楛。
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本生就是一个悲剧中国封建的封建的观念中,一直是以男尊女卑,大多的男性,甚至一些上层的女性,都将女子作为一种附庸,可任凭处置。
在《红楼梦》中,香菱便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从小被拐子骗走,十二三岁又被卖给薛蟠为妾。
在这里,女孩是一种商品,是可以买卖的。
毕竟书中所写,不能完全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即使书中出现了见宝玉这样视女孩为清水的一位公子,但是社会始终是不会承认这样一个观点的。
书中没有出现救世主似的人物,当然就没有就女孩于水火的英雄,于是所有人都被封建的社会所愚弄。
三、男多女少造成的悲剧《红楼梦》将女性作为书中的人物主体,所谓男多女少,并不是指男女比例不均衡,而是真正尊重女性的人太少了。
书中虽有众多的男性角色,只有宝玉一人将女孩定义为“水作的骨肉”,当然能够女孩打成一片的就只有宝玉了。
这便造成了所谓男多女少的尴尬局面。
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性zlm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红楼梦》爱情悲剧性——宝玉、黛玉、宝钗命运悲剧 (3)(一)“木石前盟”对“金玉良缘”——命定的爱情悲剧 (3)(二)独特的人物个性——形成爱情悲剧的原因 (4)(三)宝黛反世间之道而行的结局——理想的幻灭 (5)二、《红楼梦》女性人物之悲剧人生 (5)(一)贾氏四春的命运悲剧 (5)(二)贾府丫鬟们的命运悲剧 (6)三、《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之必然性及社会根源 (7)(一)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7)(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生成人物悲剧的根源,作品的本身也影射出作者内心的悲剧意识 (7)参考文献 (9)浅论《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摘要《红楼梦》一部洋洋古典巨著蕴含了无尽的悲剧性,一曲《好了歌》写尽了人们对功名、金钱、权势、情色的追求都是枉费心力的,这所有的一切在时间的面前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红楼梦》涉及人物三百多个,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曹雪芹以自己独到的视角来描写每个人物,通过人物来反映自己对家族和社会的态度。
本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思想意蕴做了简要论述,通过文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部分女性的悲剧性人生和这些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和社会根源来浅显的分析《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
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人物爱情女性悲剧必然性“别人笑我太痴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武林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红楼梦》的故事开始于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本是一块孤独而宁静的石头,有着悠长永远的生活,无生命,无欲无求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可它偏偏有了“灵性”,“有了感觉,有了情意,有了灵魂……成了人以后便脱离了物,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疏离和孤独。
这是一种灵性的孤独,情感的孤独,灵魂的孤独。
”于是,这块石头再也不能忍受神界的凄清和寂寞,它要用它的灵性去感知这个世界,主动要求下凡红尘,而经历了一切生命所具有的种种欲望和痛苦,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预示了故事的悲剧性。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如下是有关《红楼梦》的悲剧意识: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即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
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1)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①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贾府是封建特权阶级,是靠剥夺和奴役维持其生存的。
特权维护贾府,也制造罪恶。
依附贾府的官僚贾雨村故意葫芦判案,开脱薛蟠的人命官司;为贾赦谋夺石呆子的古扇,逼得人家破人亡。
连贾府的少妇王熙凤也可以随意操纵官府,制造冤案。
②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
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③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
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
这个贵族之家即使不发生被抄家的厄运,也难以维持下去了。
(2)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
主奴名分是天经地义的,奴仆只是主子的活器物,不管是“家生的”或买来的,也不管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都只能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在贾府里,不准女孩子有私情,不容许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纯洁爱情,但却将男主子们的淫乱视为正常的现象。
(3)人生悲剧人生悲剧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封建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封建社会的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它以细腻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部封建社会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展现了这个时代的众多问题和矛盾。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的角度探讨红楼梦所展现的悲剧。
第一部分:权力与地位的悲剧红楼梦中,权力与地位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事中的贾府是一个富有且有着高贵血统的家族,贾府的人物逐渐展现出权力争夺的复杂关系。
贾母是贾府的家族掌权者,她的权威几乎无人能敌。
然而,贾母对贾府的掌控欲望导致了家族内部的不和与争斗。
贾府的继承权问题以及凤姐与宝姐对权力的争夺都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源。
第二部分:家族的束缚与悲剧红楼梦中的家族观念在封建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种家族观念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
贾府的家族观念过于看重血统和地位,各个家族成员的行为往往受到家族利益的束缚。
这导致了很多不幸的事件的发生,如贾宝玉不能娶回春因为位置不够高,贾迎春成为了牺牲品等等。
家族的束缚限制了人们的自由,给他们带来了痛苦和悲伤。
第三部分:婚姻与个人情感的悲剧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也是红楼梦中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个时代,婚姻往往是由父母代为安排,个人的真实感情往往被忽视。
贾宝玉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尽管他与林黛玉深爱着彼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无法在一起。
父母的压力和婚姻制度的限制让他们最终错过了对方,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第四部分:封建伦理观念的悲剧红楼梦的悲剧还反映了封建伦理观念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痛苦。
封建社会注重礼仪与道德,但同时也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与追求。
譬如黛玉明明具有才情却不能展现,宝玉也时常为个人情感与传统道德发生冲突。
这样的冲突既是源泉也是悲剧的产物。
总结:红楼梦作为一部封建社会的小说,对于封建社会的众多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揭示。
权力与地位的悲剧,家族观念的束缚,婚姻与个人情感的悲剧以及封建伦理观念的悲剧,这些问题构成了整个作品的核心。
虽然这些问题发生在封建社会,但它们也带有普遍的人性和人类社会的特征,因此也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原创版权归上传者所有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众所周知,《红楼梦》就是一个悲剧的故事,那些悲剧的人们生活在悲剧的世界里。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但是,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又是没有价值的呢?我觉得,狭义的有价值就是对人对事有利的,代表着真善美的部分,而广义的有价值还包括无利的,甚至包含假丑恶的部分(这一部分的价值在于警示和告诫)。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红楼梦》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悲剧。
让一切全部毁灭,这就是《红楼梦》悲剧的精炼概括。
《红楼梦》的悲剧不同于一般的悲剧,一般的悲剧是恶者得逞,善者受伤,而在《红楼梦》中,善者悲,恶者亦悲,顺者悲,逆者亦悲。
书中出现了数百个人物,这些人中,有数主角,像敏感细腻的林黛玉,生性豁达的史湘云,偏僻乖张的贾宝玉,精明强干的王熙凤等,还有诸多的配角。
这些人物中,有善良的,有阴险的,有浑浑噩噩的,有性情开阔的,等等,但却无一例外的,没有得到什么好结局。
其实,结局如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一、四种悲剧类型的论述悲剧的世界是由一个个悲剧的人物构成的,下面,就几种类型的人物的悲剧做一下论述。
1、善者之悲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善恶并不一定是界限明显的区分,只是用一般的大众看法去区分。
而且,很少有彻彻底底的坏人,也很少有彻彻底底的好人,很有可能恶人也有好的一面,好人也有做错事的时候。
善者之悲是最典型的,也是最能引起的大家同情的,因为按照因果报应的思想,善者是应该有善报的,如若没有得到善报,必会引起人们的无限同情和愤懑。
在《红楼梦》里,善者之悲也是很多的。
平儿是王熙凤的陪房丫头,贾琏之妾。
她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女孩儿,是东方女性传统美德的典范,有金子般的善良平和之心,有宽柔的处事待人之法。
虽是凤姐的心腹,要帮着凤姐料理事务,但她为人很好,心地善良,常背着王熙凤做些好事。
王熙凤死后,王仁和贾环等要把巧姐卖给藩王作使女,是平儿陪伴巧姐逃出大观园。
但是如此善良的人也奈何不了命运的作弄,最终也随着大观园的衰败而流离失所。
紫鹃懂黛玉、懂宝玉,默默地为他们的爱情担忧、牵肠挂肚,如啼血之鹃;最后却被王夫人迫害致死。
宝玉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不侵略、不报复、不摆主子威风;却终痛失爱人,出家避世。
黛玉内心仁厚、天真晶莹、纯如璞玉,却也只能怀着对宝玉的痴恋,含恨而终。
鸳鸯瞒过了司棋的“丑事”,又帮贾琏凤姐渡过一次经济危机,宅心仁厚;红玉、贾芸、茜雪,都在贾家败后不忘旧主,去狱神庙探望宝玉和凤姐;贾母怜贫惜弱,出自内心,毫无做作;秦可卿是善良的羔羊,她“被”淫荡、“被”风流,只为天生一段风情;他们都是心善之人,却都一一免不了悲剧的命运。
2、恶者之悲恶者之悲可能常常被人们忽略,似乎恶者悲剧才能大快人心,但是,大快人心的就不是悲剧了。
《红楼梦》的高超之处就在于,写恶人的悲剧还能让人内心惆怅,感慨万千。
红楼梦中恶人不少,其中有三恶者最为典型,王熙凤是毒恶之人,赵姨娘是险恶之人,薛蟠是丑恶之人。
王熙凤身负三条人命,可算是恶人之首。
第一个死于王熙凤之手的是贾瑞,贾瑞觊觎熙凤美色,好色者不免,正人君子本应劝之,避之,退之,警示之,熙凤却不那样,而是诱之,导之,骗之,害之。
这分明不是善良的人的所为。
第二个死于王熙凤之手的是鲍二媳妇,贾琏与鲍二媳妇家中偷情,被熙凤撞见,熙凤打闹一场,还闹到贾母处,扎丫头,打平儿,哭哭闹闹,所作所为如同泼妇,人谓家丑不外扬,熙凤惟恐不扬,熙凤此举,置贾琏脸面于何地,置贾家名誉于何处?第三个死于王熙凤之手的是尤二姐,贾琏娶尤氏,本很寻常,但熙凤阳奉阴为,笑脸相迎,背地使坏,其所作所为令人不齿,其阴险狠毒坏令人发指。
对于尤氏的惨死,熙凤是主谋。
第二个恶人即赵姨娘,赵姨娘买通马道婆,魔咒贾宝玉,阴险之极,险恶之极。
又数次恶言恶语,暗中算计,赵姨娘行险招害宝玉,其险恶之心,显而易见,所以说云赵姨娘是险恶之人。
第三个恶人,是薛蟠,他抢强丫头致死人命,酒席宴间吟龌龊诗句,有好色断背的癖好。
种种丑行不用一一说明都够多了。
然而当看到熙凤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赵姨娘不被探春接纳,儿子不学好,薛蟠被流放时心中还是免不了的惆怅,感慨万千。
这些恶者,初看起来是十恶不赦,但是细究起来,又觉得他们也是各有各的苦楚,各有各的无奈和悲凉。
身处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之中,为了生存,为了有一点点的权利,为了遗忘那些不如意的人事,狭缝之中求生存,却也只好那样了。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3、逆者之悲叛逆者似乎就是注定悲剧的,在红楼梦中,黛玉和宝玉就是叛逆者最典型的代表。
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但是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
在《五美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竞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
对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给予他支持。
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那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在不允许爱情的时代追求爱情,坚守着对宝玉的痴恋。
林黛玉身上闪烁着区别于历代才女的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
这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
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
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最终怀着对宝玉的痴恋含恨而终。
似乎她叛逆者的性格就意味着她不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很好的生存下去,其悲惨结局还是让人十分同情悲切,难以纾解。
和黛玉性格相投而相爱的宝玉也是一个叛逆者,宝玉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
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
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宝玉出场前,作者就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
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
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
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端厮混”。
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
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锐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
贾宝玉这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偏僻”、“乖张”、“大逆不道”的言行,正是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
但他毕竟是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
他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剥削阶级生活。
所以,一旦富贵云散,家道败落,也就必然“贫穷难耐凄凉”了。
4、顺者之悲按理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应时事的发展,就能得到较好的成就利益。
但在《红楼梦》里,那些对封建礼教顺从甚至加以利用的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其中典型的有明哲保身的薛宝钗和精明强干的王熙凤。
宝钗是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
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
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
”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宝钗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
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
这些都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禁锢比较深重的一个。
薛宝钗还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
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
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虽然薛宝钗顺应这当时的社会的大形势,但是仍然免不了悲催的结局。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王熙凤是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