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环境管理讲义
第一章环境管理1.1 环境管理学的发展1.1.1 环境问题1. 温室效应及气候变化2. 臭氧层破坏3. 酸雨(pH < 5.6)4. 自然资源耗竭5. 海洋污染:赤潮,原油泄漏6. 生态环境恶化: 森林减少,土地、草场退化7. 生物多样性减少1.1.2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1. 人类进程古代文明:生产力低下,不足以改变自然,被动适应自然。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2. 经济根源:环境外部性产品成本中没有将环境成本包括在内,而是转嫁给政府和社会,使成本外在化。
3. 观念发展观: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科学观:1.1.3 环境管理学的发展1. 把环境问题作为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50s~70s,“谁污染,谁治理”。
2. 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
70s末期~90s初期。
自然价值。
环境成本内在化;收费、税收、贷款、补贴。
3. 把环境问题作为发展问题,协调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1992年里《约宣言》:可持续发展。
1.2 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1.2.1 对象、目的、任务1. 对象:人类的社会行为及行为主体:政府、企业、个人。
2. 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
3. 目的: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和谐地共同发展下去。
1.2.2 内容1. 环境质量管理要素: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声。
区域:城市,农村,旅游区行业: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2. 生态环境管理:对资源要素进行管理水:土地:矿产:生物:1.2.3 环境管理的手段1. 行政手段:环境标准,环境政策2. 法律手段:宪法,基本法,单行法,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3. 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减免税,补贴,贷款优惠4. 科学技术:决策,管理水平,新技术5. 宣传手段:意识,观念,知识1.3 环境管理学的理论1.3.1 三种生产理论1. 三种生产物质生产:效率,水平人口生产: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消费方式环境生产:消纳污染,产生资源2. 三种生产系统的演变古代文明时代: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包含在环境生产中农业文明时代:物质生产独立,人口生产规模扩大工业文明时代:三个独立的子系统3. 三种生产理论的作用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生产是物质和人口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物业环境管理 08教案(2-3)[2页]
物业管理小专家监测植物
小结
10
15
15
5
课后作业
课后
记录
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年 月 日
1.什么叫大气污染?2.大气污染来源有哪些?
3.大气污染危害有哪些?4.大气污染标准?
5.大气污染如何防治?
一、物业大气污染概述
(一)物业大气污染概念
(二)物业大气污染来源
1.室内污染(1)吸烟引起的污染(2)居室装修及新家具引起的污染(3)使用日用化学品(4)住宅厨房污染(5)建筑物自身的污染
2.室外污染物的污染
二、物业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1.物业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1)装饰材料对人类的危害。(2)烟气对人类的危害。(3)CO对人类的危害。
2.物业室外污染物对人类的危害小链接“红颜杀手”
5
25
15
教 学 过 程
时间分配
(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1.高浓度污染物影响2.低浓度污染物影响
(三)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1)使全球气候变暖。(2)产生“温室效应”。(3)造成城市“热岛效应”。(4)破坏大气臭氧层。(5)形成酸雨。2.大气污染对地形降雨呈负面作用3.大气污染对“能见度”的影响
三、大气污染控制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四、物业室外大气污染的防治
教案
课程物业环境管理编号8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星期第节
01_第一章_环境管理概论20101207
“……对剧毒性农药DDT的滥用,已经让 春天变得寂静无声。 ……”
第一章 环境管理学概论
HOME
环境管理概述
•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 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 (The Limits to Growth)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使人类与
自然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并将会继续不断 受到自然的报复……”
权威
行政手段 特征
强制
规范
第一章 环境管理学概论
HOME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 环境管理的手段 • 法律手段 • 包括条件、行为规则和法律责任
第一章 环境管理学概论
HOME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 环境管理的手段
• 法律最显著的特征是强制性,即通过国家机 器的保障,强制执行,是环境管理的一种强 制性措施。
第一章 环境管理学概论
HOME
环境管理概述
• 环境管理的概念 • 统筹规划职能 • 综合决策(Decision Making),协调环境经济-社会因素。 • 组织协调职能
组织 协调
战略
政策
部门
技术
第一章 环境管理学概论
HOME
环境管理概述
• 环境管理的概念 • 监督检查职能
环境标准 环境监测
环境监察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 观;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的召开再 次提升我国环境保护战略高度。
第一章 环境管理学概论
HOME
环境管理概述
• 环境管理的概念 • 宏观指导职能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 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 落实整改措施,严格监督执法,坚决完成 中央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行为科学)
二、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
(一)个体行为理论
个体行为 个体对当前情境和其他 先行原因作出的反应, 是所有人类行为的基础 行为。
公平 理论
双因素 理论
需求 理论
激励需 求理论
研究个体行为的理论
X-Y 理论
……
1.梅奥的“社会人”:霍桑实验
行为科学理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高效率 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这些研究,起源于以 梅奥(G.E.Mayo)为首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西 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的霍桑实验(1924-1932)。 该实验的结论是:职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 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 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霍桑效应引起了管 理学者对人的行为的兴趣。该理论主要研究个体行 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从而促进了行为科学理 论的发展。
(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 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 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 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①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 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②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 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 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 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 无助感。 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 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然,尊重的需 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
(二)群体行为理论
是 否 群体: 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 明 体组成的集合体。 确 的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本资料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环境管理学讲义
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1)(一)定义 (1)(二)环境问题的类型 (1)(三)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1)(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二、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2)(一)定义 (2)(二)目的 (2)(三)任务 (3)三、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阶段 (3)四、环境管理学的特点 (3)五、环境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3)一、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二)作用 (3)二、界面活动控制论 (4)(一)界面的定义 (4)(二)界面活动的特征 (4)(三)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 (4)三、冲突协同理论 (5)(一)基本概念 (5)(二)冲突协同理论 (5)四、系统论 (5)(一)基本概念 (5)(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三)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5)(四)系统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6)五、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6)第三章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 (6)一、环境管理的对象 (6)(一)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6)(二)环境问题的实质 (7)(三)环境管理的对象 (7)二、环境管理的内容 (7)(一)环境质量管理 (7)(二)生态环境管理 (7)三、环境管理手段 (8)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与保证 (8)一、环境监测 (8)二、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8)三、环境预测 (9)四、环境标准 (9)五、环境审计 (10)六、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10)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 (10)一、城市环境管理 (10)(一)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10)(二)城市主要环境问题 (10)(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2)二、农村环境管理 (13)(一)特征: (13)(二)农业生产活动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13)(三)乡镇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13)三、流域环境管理 (14)(一)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特点 (14)(二)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14)(三)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14)四、开发区环境管理 (14)(一)开发区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 (14)(二)编制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14)(三)开发区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15)第六章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15)一、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15)(一)概念 (15)(二)内容: (15)(三)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体制 (15)二、作为管理主体的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 (16)(一)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16)(二)防治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与废弃物 (17)(三)推行清洁生产 (17)三、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18)(一)工业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18)(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 (19)(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 (20)(四)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环境管理 (20)第七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20)一、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0)(一)基本概念与特点 (20)(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1)(三)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 (21)(四)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方法 (21)二、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1)(一)水资源的特点 (21)(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21)(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1)(四)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2)(五)水资源环境管理的方法 (22)三、海洋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2)(一)概念 (22)(二)海洋资源的特点 (22)(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2)(四)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2)(五)海洋资源管理的方法 (23)四、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3)(一)概念 (23)(二)特点 (23)(三)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23)(四)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3)(五)森林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3)(六)森林资源的管理办法 (24)五、草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4)(一)概念 (24)(二)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4)(三)草原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4)(四)草原资源的管理办法 (24)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24)(一)概念 (24)(二)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24)(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25)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25)(一)定义 (25)(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意义 (25)(三)自然保护区的分区管理 (25)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 (25)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类型与特点 (25)(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25)(二)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 (26)(三)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 (26)(四)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 (26)二、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26)(一)全球环境管理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6)(二)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机构 (27)(三)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重要国际行动 (27)三、中国关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立场与态度 (27)第一章绪论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一)定义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1
系统学方向的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可持续发 展战略研究报告》(1999-2007)为代表。另外一个 代表理论是“三种生产”理论 。
(三)三种生产理论对人类发展过程及其 环境问题的解释
人类文明历程 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文明发展阶段中,人类与自然环 境组成的世界系统的模式经历了漫长的演 变过程,人类对世界系统的认识也经历了 复杂而曲折的历程。
世界系统演变过程示意图
原始文明时代
环人 物物
世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 境生产,此时人口数量非常少, 物资生产能力非常微弱,基本 上都包含在环境生产中。
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共同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保证。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是指世界各国按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利 用自然资源活动,不应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给世 界各国以公平的发展权和资源使用权,在可持续发展的进 程中消除贫困、消除人类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状况。 代际公平是指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存量有限的前提 下,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当代人不能 因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 环境条件。
该方向的研究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 告》,其衡量指标以“人文发展指数(HDI)”、 Cobb的“真实进步指标(GPI)”、Allen的“可持续 性晴雨表”等为代表。
《环境管理学》参考讲义
2011级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管理学》参考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管理的概念、内容和特点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选取不当。
二、环境管理的概念及任务(一)环境管理的概念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
如: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就是实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管理的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指导和培育环境文化,使人与自然和谐——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第二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见作业题的点评)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基本原则为外部性成本内在化,及设法将环境的成本内在化到产品的成本中去。
1987年至今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二、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1.内涵: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也可以称为是人类行为的组织学。
2.特点:(1)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2)复杂性、综合性的科学(3)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本章重点➢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理解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掌握环境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了解,考试不要求)第三章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第一节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一、环境管理的主体:广义地说是指环境管理活动中的参与者和相关方。
环境问题的形成源自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政府、企业、公众,因此环境管理的主体也是这三者。
教案(环境管理概论)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2005~20XX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
中,煤炭的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3)。
图2 2005~20XX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3 2005~20XX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的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的危机。
如果以
图4 20XX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图5 20XX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
储产比=20XX年已探明储量/20XX年的生产量;储消比=20XX年已探明储量/20XX年的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XX年6月
常规能源的消费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的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的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158%和19%。
温室气体增加带来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课件 精品
第一章 环境管理概述
人们通过研究环境问题,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学 科和工作领域。例如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 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经济 学、环境法学和环境管理等 。环境科学是人类关于环 境与发展关系以及运动规律的科学,是在对传统的发 展观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重新选择人类社会发展模 式和发展战略的必然产物。环境科学的出现标志着人 类环境时代的到来。环境管理学的产生也就成为客观 必然 。
第二章 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内涵:(1)环境是一个相对概念 ;(2)环
境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概念 ;(3)环境本身是一个 系统 ;(4)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 系。 3)环境因素: 4)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 分 ,环境质量具有可度量性、区域性和反馈性三大特 征。
己的研究对象 。 1)系统构成:它由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
统所组成 :其中,生态子系统在整体系统中 处于基础地位 ;经济子系统是生态与社会子 系统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纽带 ;社会子系统在 整体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
第一章 环境管理概述
2)、系统的特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是 一个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诸 多要素在内的多目标决策系统。表现出一般系 统所具有的层次性、协同性和整体性三大特 征。 2、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环境管理的理论研究, 环境管理的方法研究,环境管理的体制研究, 环境管理的战略研究,环境保护的政策研究, 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等六个方面。
第一章 环境管理概述
一、环境管理学的产生 1. 环境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
进程中继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最快、最 辉煌的一个世纪 。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发展到十一类, 它们是哲学、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 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即生命科学)、行为科学、 军事科学、文艺理论和环境科学 。其中,环境科学产 生于20世纪60年代。
环保教员培训教案 (2)
环境保护管理教员培训教案一、环境及环境管理(一)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的环境定义是: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二)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一项范围广、综合性强,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又有自己独特对象的工作。
概括起来说,环境保护就是利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环境问题,是保护、改善和创建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国家或地区,有各种不同的环境问题,因而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内容、任务和重点,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是不同的。
(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指由国家制定的有关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法规所组成的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以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基础,并由环境保护基本法及有关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一系列单行法律规范及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性规范及环境标准所组成的完整体系。
我国目前建立了由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组成的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概括的讲,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由下列个部分构成:1、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4、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环境保护部门规章;6、环境标准;7、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
环境保护基本法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除宪法外占有核心地位,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实体法。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包括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
综合法是指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共有六章四十七条,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3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一)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努 力,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进展
•
国 际 组 织 层 次 上
•1992年
PPT文档演模板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27条基本原则, 成为开展全球环境与发展合作的框架性文件。
状况。 代际公平是指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存量有限的前提
下,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当代人不能 因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 环境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全人类的发展,必须全球共同 联合行动,这是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人类 社会的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探索 •形成
• 生态学方向 • 经济学方向 •社会学方向 •系统学方向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阅读材料: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 究的4个方向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生态学方向
• 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
•《21世纪议程》
•旨在建立21世纪世界各国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 •影响的各个方面的行动规则,为保障人类共同的 •未来提供一个全球性措施的战略框架,是世界范 •围内可持续发展在各个方面的行动计划。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国 家 层 次 上
PPT文档演模板
•
•《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的美国和新的共识 》
• 该方向的研究以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 莱斯特·布朗、Macneill和Pearce等的“绿色经济”有 关研究为代表,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是世界银行 的“国民财富”评价指标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社会学方向
•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 它以人口增长与控制、消除贫困、社会发展、分配 公正、利益均衡等社会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和内容, 其焦点是力图把“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取得合理的平衡”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和基本手段,这也是可持续 发展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和伦理规则。
•第五个环境行动计划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实施
•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等
•1994年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 •及其“优先行动”,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
•发展的基本战略。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四个主要方 向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经济学方向
•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与核心问题。
• 它以区域开发、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优化、物资供 需平衡等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学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内 容,其焦点是力图把“科技进步贡献率抵消或克服投资的 边际效益递减率”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 手段,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 系统学方向的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可持续发 展战略研究报告》(1999-2007)为代表。另外一个 代表理论是“三种生产”理论 。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牛中文国元科研学究院员及可《持中续国发可展持研续发究展组战组略长报告牛》文元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
•1999年主题: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 •2000年主题:中国可持续能力的资产负债分析 •2001年主题:中国现代化研究报告 •2002年主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国10年 •2003年主题: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评价 •2004年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5年主题: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06年主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主题:水:治理与创新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 •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
•
对未来发展的明确定义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
•特点
•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共同性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 该方向的研究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 报告》,其衡量指标以“人文发展指数(HDI)”、 Cobb的“真实进步指标(GPI)”、Allen的“可持续 性晴雨表”等为代表。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系统学方向
•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经济-社会”这个复 杂系统,只有应用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的表达 可持续发展理论博大精深的内涵。
• 该方向以生态平衡、自然保护、环境污染防治、资 源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等作为其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内 容,其焦点是力图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合 理的平衡”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
• 该方向的研究以挪威原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和巴信 尔等人的研究报告和演讲为代表,其最具有代表性的 指标体系是Constanza和lubchenco等人提出的生态服 务(Eco-service)指标体系。
• 该方向是以综合协同的观点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本 源和演化规律,将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本质特征的“发展 度”、“协调度”、“持续度”三者内部的逻辑自洽和动 态均衡作为中心,有序地演绎了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与 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建立了人与自然关系、 人与人关系的统一解释基础和定量的评判规则。
•持续性原则
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 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保证。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2章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是指世界各国按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利 用自然资源活动,不应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给世 界各国以公平的发展权和资源使用权,在可持续发展的进 程中消除贫困、消除人类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