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8章-4

合集下载

物业环境管理 08教案(2-3)[2页]

物业环境管理   08教案(2-3)[2页]
1.污染源控制(1)选用环保型装修材料。(2)减少日常化学品的使用。(3)厨房燃料燃烧完全。(4)少吸烟。2.加强通风3.有选择地使用空气净化装置4.适当种植绿色植物
物业管理小专家监测植物
小结
10
15
15
5
课后作业
课后
记录
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年 月 日
1.什么叫大气污染?2.大气污染来源有哪些?
3.大气污染危害有哪些?4.大气污染标准?
5.大气污染如何防治?
一、物业大气污染概述
(一)物业大气污染概念
(二)物业大气污染来源
1.室内污染(1)吸烟引起的污染(2)居室装修及新家具引起的污染(3)使用日用化学品(4)住宅厨房污染(5)建筑物自身的污染
2.室外污染物的污染
二、物业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1.物业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1)装饰材料对人类的危害。(2)烟气对人类的危害。(3)CO对人类的危害。
2.物业室外污染物对人类的危害小链接“红颜杀手”
5
25
15
教 学 过 程
时间分配
(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1.高浓度污染物影响2.低浓度污染物影响
(三)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1)使全球气候变暖。(2)产生“温室效应”。(3)造成城市“热岛效应”。(4)破坏大气臭氧层。(5)形成酸雨。2.大气污染对地形降雨呈负面作用3.大气污染对“能见度”的影响
三、大气污染控制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四、物业室外大气污染的防治
教案
课程物业环境管理编号8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星期第节

第八章环境管理PPT课件

第八章环境管理PPT课件
第八章 城市环境管理
1
二 、城市环境的特征 262
(一)高度人工化 (二)开放性 (三)脆弱性
2
三、 城市环境问题(现状) 268-269
(一)大气污染 粉尘、悬浮颗粒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氟
化物、氮氧化物等等 1、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污染 (1)工厂开工以煤为主 颗粒物PM10 颗粒物PM2.5 (2)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物
权利) 3、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12
(三)监督类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13
14
2024/10/16
9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大工程建设)273 ① 由申报单位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② 某些职能部门的专项规划
10
3 、“三同时”制度 4 、排污申报与许可制度(污染源总量控制)
275
11
(二)治理类
1、排污收费制度 274 2、排污权交易制度(公开买卖排放污染物的
3
2、酸雨 3、光化学烟雾
4
(二)水污染 有毒、有害、富营养化物质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5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垃圾;建筑垃圾;电
子废物;放射性废料;医疗垃圾
6
7
2024/10/16
(四)噪音污染
8
三 、城市环境管理制度 课本273-276页 (一)预防类 1、 环境监测制度

环境管理-4环境学 精品

环境管理-4环境学 精品

§⒊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
半衰期:指施入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 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残留量:指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而残 留在土壤中的数量,单位是mg/kg土壤。
§⒊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⒊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⒊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⒋土壤污染综合防治
➢以主导成因划分 ➢以退化土地利用类型分 ➢以荒漠化程度分
§⒈土地荒漠化
三、中国土地荒漠化成因
⒈关于土地荒漠化成因的认识
➢第一种观点认为,气候干旱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人 类活动的冲击是次要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荒漠化形 成的主要动力,气候变化是次要因素之一。 ➢第三种观点认为,荒漠化是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 的结果。持此观点的学者较多,但其中大部分人认为, 自然和人为因素在荒漠化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很难区分。
②狭义理解:生物和化学降解作用
§⒉土壤环境污染
三、土壤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生物污染源
四、土壤污染发生类型 ➢水体污染型 ➢大气污染型 ➢农业污染型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⒉土壤环境污染
五、土壤污染物 ➢有机物类 ➢重金属污染物 ➢放射性物质 ➢化学肥料 ➢致病的微生物
§⒊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性质与吸附能力
荒漠化成因
§⒈土地荒漠化
⒉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 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 合理利用、乱樵采、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 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自然成因 中国荒漠化区特殊的气象气候特征(风、降水)、地表 组成物质(沙、黄土)以及局部特殊的地貌特征(地表 低洼,排水不畅)。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4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04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








况社 查
调会
查问



学 术 性 调 民查 意 调 查
阅读材料:
问卷调查在环境管理中的主要应用领域
环境管理领域应用问卷 调查方法开展的工作:
1.环境现状调查
2.环境问题调查
3.环境公众参与
4.环境民意调查
5.环境价值评估
环境管理 对策方案
另如: 环境市场调查、 环境产品调查、
及研究人员提供的丰
富的环境信息。
政府 企业 公众 研究人员
数据资料中包含的环境变化与 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环境管理的规律
人 类 社 会
实证研究

实 验
调 查 问 卷
案 例 研 究
实 地 研
无干扰本分析

……
自然环境
…… ……
实证研究

实 验
调案 查例 问研
实 地 研
无本 干分 扰析
一、一实、验实方验法方法 卷 究 究
间 和 方 法 的 确


据 处 理 和 分
结 果 报 告

环境监测的方法
化学 物理
遥感技术
生物
信息技术 数学技技术
发展 更新
人工 自动化
……
(四)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内容
采样 运送和贮存 数据处理方面
保证
监测数据
准确性 精确性 完整性 可比性 代表性
二、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本资料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文本资料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环境管理学第八章全球环境管理精品PPT课件

环境管理学第八章全球环境管理精品PPT课件
根据最新气候模式预测,21世纪全球气温将 以每10年0.2~0.5℃速率升高,到21世纪末,气 温将增加1~3.5℃ 。
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北极熊溺死
2、降水格局发生变化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暖化将提高海洋表面
蒸发量,从而提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大气成分变化已使全球降水格局发生变化,
其总体发展趋势是: ⑴中纬度地区的降雨量增大; ⑵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降雨量下降; ⑶南半球的降雨量增大。
⑸能源开发利用不符合可持久性原则; ⑹迅速而又未经良好规划的都市化,特别是沿 海地区的都市化,正在给邻近地区的生态系统 造成严重负担; ⑺周期复杂且常不为人知的全球生物化学相互 作用正在因人类干扰导致广泛的水文变化、气 候变化、酸化和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生物生 产力急剧丧失。
这些变化都与当今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 方式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其中人口增长是 导致当今全球环境问题的最主要驱动因子。
一、人口增长
从1850至1999年底短短150年,世界人口 由10亿激增到60亿,预计到21世纪末世界人 口还将增加一倍,高达120亿。
这种庞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人类将需要 更多粮食、衣物和能源,意味着人类将更快地、 更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加迅速地 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巨大人口压力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根源, 因此有效控制世界人口增长,已成为解决全球 环境问题的关键。
3、全球云量分布变化 自20世纪以来全球云量有增加趋势,例
如在印度过去50年内云量增加7﹪,欧洲80年 内增加6﹪,澳大利亚80年内增加8﹪,而北美 在过去90年内增加9﹪。云量增加对气候变化 将产生复杂的综合影响。
4、海平面上升 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
20cm,全球温暖化引起的海洋热膨胀、南极 冰盖融化、格陵兰冰盖融化、高山冰川融化是 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

环境管理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环境管理学的概念与重要性1.1 环境管理学的定义1.2 环境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3 环境管理的重要性1.4 环境管理学的应用领域第二章:环境问题的种类与影响2.1 环境问题的分类2.2 环境问题的起源与影响因素2.3 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影响2.4 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三章: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方法3.1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3.2 环境管理的方法与技术3.3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3.4 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第四章:环境监测与评估4.1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4.2 环境质量评估的方法与指标4.3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4.4 环境监测与评估在我国的应用案例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5.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5.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5.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实践案例第六章:环境政策与法规6.1 环境政策的定义与目标6.2 环境政策的设计与实施6.3 主要环境法律法规简介6.4 环境政策与法规的案例分析第七章:环境管理战略与规划7.1 环境管理战略的概念与重要性7.2 环境管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7.3 环境规划的方法与步骤7.4 环境管理战略与规划的案例分析第八章:环境经济与环境市场8.1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8.2 环境经济学的核心概念8.3 环境市场的类型与运作8.4 环境经济政策工具及其效应第九章: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9.1 环境教育的目标与方法9.2 环境教育在学校与社区的应用9.3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与机制9.4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的案例分析第十章:环境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10.1 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10.2 企业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10.3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10.4 企业环境管理与社会责任的案例分析第十一章:环境冲突与调处机制11.1 环境冲突的类型与成因11.2 环境冲突的调处方法11.3 环境法庭与环境仲裁11.4 环境冲突与调处机制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环境影响评价12.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流程12.2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指标12.3 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应用案例12.4 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经验第十三章: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13.1 生态系统的服务与功能13.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13.3 生态保护的措施与策略13.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分析第十四章:环境伦理与环境治理14.1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14.2 环境治理的结构与机制14.3 环境伦理与环境治理的实践14.4 环境伦理与环境治理的案例分析第十五章:未来环境管理的挑战与机遇15.1 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15.2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15.3 科技创新与环境管理15.4 环境管理教育的未来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环境管理学的十五个章节,从环境管理学的概念与重要性、环境问题的种类与影响、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到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再到环境政策与法规、环境管理战略与规划、环境经济与环境市场、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以及企业环境管理与社会责任,还包括环境冲突与调处机制、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环境伦理与环境治理,以及未来环境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环境管理学》教案

《环境管理学》教案

《环境管理学》教案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授课对象:大三学生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墨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以后从事环境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环境管理学概述1.1环境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环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环境管理学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2.1环境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2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3环境管理中的系统分析和决策模型三、环境管理的实施方法3.1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3.2环境规划和环境监测3.3环境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四、环境管理的案例分析4.1全球环境管理案例分析: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4.2国内环境管理案例分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4.3企业环境管理案例分析五、环境管理学实践能力培养5.1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5.2环境管理项目设计和实施5.3环境管理方案评估和效果监测六、课程评估与考核6.1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6.2期末考试成绩6.3课程设计报告的评分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讲课方式外,将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激励学生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真实环境管理问题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环境管理座谈会等,加强学生对环境管理实践的体验和认识。

教学内容详细说明:第一讲:环境管理学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环境管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认识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讲: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通过讲解环境管理的目标、任务、原则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为他们后续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第三讲:环境管理的实施方法介绍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等环境管理的实施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环境管理实践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关键技术。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课件—08区域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课件—08区域环境管理
利用污染物排放标准,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 物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等,监测对照排污的污染物浓 度,以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主要手段:EIA、三同时、排污收费
监督监测、监察、
第八章 区域环境管理
(2)浓度控制法的优点
• 直观简单,可操作性能强,管理方便。 • 易于检查和控制排污--遵守和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
减少甚至消除污染产生根源,以减少污染废物及防止污 染的策略,称污染预防(Pollution Prevention)。
第八章 区域环境管理
从科学的定义出发,可以将污染预防概念定义为: 指在人类活动各种过程中,如材料、产品的制造、使 用过程以及服务过程,采取消除或减少污染控制措施,它 包括不用或少用有害物质,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制造技术 与工艺等,以达到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各种(生产、使用) 过程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和资源,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与之相关的概念和思想:“废物最小化”、“无废技术”、 “源削减”、“零排放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等。 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 率、削减污染物以减轻对环境和公众的危害。
P178
第八章 区域环境管理
图8—1基于末端控制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示意图
第八章 区域环境管理
二、末端控制的方法
1. 污染排放的浓度控制 防止环境污染的关键是控制污染物向环境排放。以控制
污染源排放口排出污染物的浓度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 系。
通过控制污染源排放的浓度的方法,是我国70-80年代环 境管理上一直执行的管理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1)浓度控制法的手段
• 环境绩效评估是一种用于内部管理的程序和工具,被设计用来提供管理 阶层一种可靠和可验明的资讯,以决定组织环境绩效是否符合组织管理 阶层所设定的基准。

《环境管理学》教案

《环境管理学》教案

《环境管理学》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具备相关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定义和涵盖的范围;2. 掌握环境管理学的重要原理和方法;3. 了解环境管理相关法规和政策;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5. 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本部分将介绍教学内容的大致框架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1. 环境管理学的概述1.1 环境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1.2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教学方法:演示讲解,示范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

2. 环境管理学的重要内容2.1 环境评价与监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

2.2 环境规划与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授课,小组合作,设计项目展示。

2.3 环境保护与治理教学方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3. 环境管理法规与政策3.1 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教学方法:课堂授课,案例辨析,问题讨论。

3.2 环境管理政策与标准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展示,实地考察,小组研讨。

第三部分:教学流程本部分将根据教学内容和方法,给出一份详细的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堂课:环境管理学的概述1.1 开场小视频介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1.2 回顾环境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1.3 讲解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4 完成一道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练习,检查学生对于第一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第二堂课:环境评价与监测2.1 介绍环境评价的概念和步骤。

2.2 分析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2.3 阐述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2.4 班级分组进行一个环境评价与监测的案例分析,并展示结果。

3. 第三堂课:环境规划与设计3.1 解释环境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3.2 展示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案例。

3.3 指导学生分组完成一个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小项目,并展示成果。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环境管理学》参考讲义

《环境管理学》参考讲义

2011级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管理学》参考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管理的概念、内容和特点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选取不当。

二、环境管理的概念及任务(一)环境管理的概念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

如: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就是实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管理的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指导和培育环境文化,使人与自然和谐——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第二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见作业题的点评)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基本原则为外部性成本内在化,及设法将环境的成本内在化到产品的成本中去。

1987年至今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二、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1.内涵: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也可以称为是人类行为的组织学。

2.特点:(1)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2)复杂性、综合性的科学(3)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本章重点➢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理解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掌握环境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了解,考试不要求)第三章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第一节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一、环境管理的主体:广义地说是指环境管理活动中的参与者和相关方。

环境问题的形成源自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政府、企业、公众,因此环境管理的主体也是这三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全球生物多 样性评估》一书中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生物多 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 异性。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生物 多样性公约》中对生物多样性作出如下解释:生 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 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 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 种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也有学者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不同性质的 生命系统不相似的属性,认为生物多样性是每一 个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从分子到生态系统的
各个生物级水平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大家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 层次是: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 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地理环境 生态系统
的地衣从许多城市和近郊以及接近污染源的森林
中减少或消失;二氧化硫造成的酸雨和酸沉降使 湖泊、水库等水体和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鱼 类和多种无脊椎动物的生存。
二氧化硫
农药的污染对小型食肉动物、鸟类(特 别是猛禽)、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造成了巨 大的危害;毒饵灭鼠,对野生动物构成了不
小的威胁。
农药
农药 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洞 庭 湖 平 面 示 意 图
洞 庭 湖 历 史 上 开 垦 情 况
洞庭湖泊面积与容积变化
引自2002长江公报
3.其他生境的破坏
其他生境主要指草原、荒漠、湖泊水库、
海洋岛屿等。这些生境被破坏的情况和原因将
分别在有关章节中加以介绍。
(二)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在大气污染中,二氧化硫污染使对其敏感
狂捕滥杀的行动已经使如新疆虎、蒙古野马灭绝, 高鼻羚羊在中国境内消失,华南虎、穿山甲、果子 狸、雉类、大鲵、蛙类、蛇类、鲨鱼、虎、豹、熊、 麋、羚羊、鹿、黑叶猴、大壁虎等日渐濒危。 一些珍贵物种如地衣类的石耳、雪地菜,苔藓 类的泥炭属,蕨类的鹿角蕨,裸子植物中的甘草、 野人参、兰科植物等都面临灭绝。 在国际上,日本、挪威等国在南极地区大肆捕 杀鲸鱼、海豹等动物,也对南极的生物多样性造成 极大的破坏。
(一)生物生境(栖息地) 及其破坏
生境是一个生物与其他生物共同生存所利用的
空间,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等各种要素的组配,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正常生活 和繁殖的地方。生境是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基础, 人类活动导致生境的破坏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 要原因。
1.森林生境 森林生境被破坏的原因主要有过度过伐和开 荒、森林火灾、病虫害、人工林品种单一化和环
境污染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黑龙江黑河市嫩江县天然林
2.湿地生境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指沼泽地、湿原、
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
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m的海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湿地的生物 多样性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在鸟类、鱼类和两 栖类动物方面。中国有2500×104hm2的天然湿地和 一些人工湿地。
格伦峡谷大坝的故事
科罗拉多河中的8种本地鱼中,有3种 已经消失了,而另一个名叫弓背鲑 (humpback chub)的珍稀品种,在过去 20年中,数量从8000条剧减到约2000条。 科罗拉多河是弓背鲑惟一的家园,它 完全适应了这条性情多变的河流:在湍急 的流水中,弓背能够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 在泥红色的河水当中,两只眼睛基本派不 上用场,已经变成了两个小点。但是,当 科罗拉多河的性情变得温顺以后,弓背鲑 反而不习惯了。 河滩和沙洲的消失,使弓背 鲑幼鱼赖以存身的回水减少,也 是造成弓背鲑数量锐减的原因之 一。
大规模的采矿(特别是露天矿)引起的植
被破坏、土壤和水体污染,开采地下水导致的水
位下降和沿交通线的噪声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 不利影响。例如,太原西山煤矿开采导致该地区
地下水位下降,曾使著名的晋祠难老泉水源枯竭,
使泉中原有的珍贵藻类和鱼类一度趋于灭绝。
晋祠 难老泉水源枯竭
(四)过度捕杀、捕捞、偷猎等 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目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体系包括:
①宪法,第9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 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 占或破坏自然资源。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 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 树造林,保护林木。 ②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③行政法规,主要有《水资源保护条例》、《植物检疫 条例》、《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 等。 ④地方性法规,如《广东省森林管理实施办法》等。 ⑤规章,如林业部《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 理办法》等。
④发展高新生物技术;
⑤生物多样性宏观管理研究。
加强的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教育工作有:
①加强新闻报道工作; ②在影视制品中加大自然保护栏目的比重; ③利用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节日如“4.22地球日”、
“6.5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进行各种宣传活动;
在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地举办各种展览来提 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责任和参与积极性;
部门层次
①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政策; ②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政策; ③财税补助政策; ④强化管理政策。
地方层次
①林业股份政策; ②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 ③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制度; ④行业倾斜政策.
(四) 加强生物多样性的 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
加强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有:
①生物多样性的编目; ②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和理论; ③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信息系统;
建立了若干法律制度,主要有: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卫生、 旅游、市政等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建设 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制度,否则不予批准。同时也规定了相应实施 的“三同时制度”等。 ②自然保护区制度,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 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得到了加 强。
(三) 制定有利于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
国家层次
我国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主要可归纳为: ①在国土开发中,坚持开发、利用、整治、保 护并重的方针,建立了以保护自然环境为目标的自 然资源持续利用战略,并推行有利于保护和持续利用 生物资源的经济和技术政策。 ②将自然保护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适时颁布 了各种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 ③建立并加强了各级政府的自然保护机构,初 步形成了国家、地方多级管理的体系。 ④开展了自然保护的科学研究,建立生物资源 监测网络和信息网络,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⑤重视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积级开展有关的 国际合作。
湿地生境遭到破坏的原因主要有:
①农垦和城市开发,如围海造地使沿海湿地的面 积以每年2×104km2的速率在消失;
②水土流失引起的河床和湖泊泥沙淤积,如我国
洞庭湖的面积由20世纪初的4350km2萎缩到现在的 2500km2。 ③湿地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如新疆博斯腾湖湿地 面积因此就从1956年到1988年减少了300km2。
随着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扩大,大量的工 业废水、城市污水、农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海 等水体,对水生生物产生严重危害。
(三)水工建筑、采矿等经济活动 影响
大型水利设施,对一个地区的地貌、水文、气候
等自然地理条件会有较大的改变,也会对生物多样性 产生巨大影响。因为它们可能隔断了一些鱼类、虾、 蟹类的回游通道,使它们不能正常回游产卵和繁殖。
加拿大一年一度 的猎杀海豹行动
日本 捕杀、屠宰鲸鱼
宰鲸现场
(五)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破坏
在当前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交通越来越发达情
况下,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当外
来物种被引入到没有天敌的地方时,往往造成破坏 性的后果。
比如原产日本的松突圆蚧在20世纪80年代初侵 入中国广东沿海地区后,迅速扩散成灾。1983年松 林受害面积11×104多公顷,1986年达31×104hm2, 1987年增至40×104hm2,枯死面积约8×104hm2,到90 年代,发生病害面积已达73×104hm2,13×104hm2的 马尾松林枯死。
即为后代人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
对于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目前它们的
使用价值还不清楚,有侍于进一步去发现、研究和利 用。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破坏,后代人就再没有机会加
强选择和利用。为了使后代人和当代人公平享有利用
这些物种的权利和机会,首先必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 所具有的潜在价值。
阅读材料:
二、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④重视对青少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教育。
阅读材料:
生态系统管理 是一种物理、化学 和生物学过程的控 制,它们将生物体 与它们的非生命及 人为活动的调节连 接在一起,以创造 一个理想的生态系 统状态。
E.马尔特比等编著, 生态系统管理:科学与社会问题,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人为活动
物理
生物体
生物
生态系统——生命支持系统和物质基础
1.直接使用价值

第一类是实物价值

第二类是非实物价值
2.间接使用价值
指能支持和保护社会经济活动及人类生命财 产的环境调节功能,有人将其叫做生态功能。
植物 对二氧化碳固定
细 的 菌 固 对 定 营 与 养 循 物 环 质
上海市松江区黄浦江 水源涵养林
3.选择价值(或潜在价值)
广东省松突圆蚧入侵分布图
原产北美的美国白蛾,1979年侵入中国辽宁丹
东、新金等地并扩散。该虫可危害果树、林木和农 作物等100多种植物,许多果园、游览区、林荫道 上的树叶被吃得精光,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 城市绿化,造成了惊人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