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法律问题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普及度高的经济行为,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民间借贷活动的日益频繁,相关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研究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间借贷案件审理的背景与现状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进行的资金借贷活动。
近年来,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和市场监管的不足,民间借贷市场乱象频生,引发了大量法律纠纷。
在审理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借贷合同效力、借贷利率、担保方式、债务追偿等法律问题。
三、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问题(一)借贷合同效力问题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借贷合同效力是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由于部分借贷合同缺乏书面形式或未遵循法定程序,导致合同效力存在争议。
对此,应依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合同效力。
(二)借贷利率问题借贷利率是民间借贷案件中另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部分借款人以高息为诱饵进行非法集资,导致利率超过法定上限。
在审理过程中,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合理确定利率标准,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
(三)担保方式问题担保方式是保障债权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民间借贷中,常见的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等。
然而,部分借贷合同中担保方式约定不明确或存在瑕疵,导致担保无效。
在审理过程中,应依据《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担保方式及效力。
(四)债务追偿问题债务追偿是民间借贷案件的最终目的。
在借款人违约时,出借人应通过合法途径进行追偿。
然而,部分出借人采用非法手段进行追债,导致法律纠纷。
在审理过程中,应依据《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债务追偿的合法性。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秩序,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司法实践提供有力依据。
民间借贷纠纷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民间借贷纠纷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资金融通方式。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不完善等原因,民间借贷纠纷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就民间借贷纠纷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常见问题1. 借贷合同缺失或不完善在民间借贷中,很多借贷双方并未正式签订借贷合同或者合同内容不完善。
这给后续纠纷的解决带来了困难,因为没有明确的借贷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关键条款,双方很难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分歧。
2. 利率过高或过于复杂部分借贷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等,导致放贷人设置过高的利率或者利率计算方式过于复杂。
借款人在未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往往接受了不合理的高利息,造成重负。
3. 不同还款意愿和能力在借贷过程中,借款人和放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借款人由于财务困难,无力按时还款;而一些放款人则一味追求高额利息,不体谅借款人的实际困境。
这种情况容易引发纠纷,也给解决带来一定难度。
4. 资金流转渠道不透明民间借贷通常以现金形式进行,资金流转渠道较为隐蔽,难以监管。
这给部分放款人提供了行骗或逃避法律监管的机会,也使得借款人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解决方法1. 健全法规制度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减少纠纷的发生,应加速立法进程并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加强对利率定价、借贷合同的内容规定等方面的监管,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合同的法律效力。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民间借贷法律法规和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借贷双方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引导借款人了解合法的借贷渠道,并且教育放款人合理设定利率,并避免过度借贷。
3. 建立民间借贷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民间借贷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互通,实现对借贷主体的信用评估和违约预警。
这样一来,借贷双方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借贷对象,减少风险。
4. 推动第三方纠纷解决机构发展鼓励发展第三方专业纠纷解决机构,提供高效、便捷、公正的解决纠纷服务。
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民间借贷概 民间借贷的 民间借贷的 民间借贷的 民间借贷的
述
法律关系 风险防范 纠纷解决 监管和立法
建议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民间借贷概述
02
民间借贷的定义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民间借贷是一种合法、有效的融资方式,具有灵活、便捷、高效等特点。 民间借贷的利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民间借贷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借贷合同的规范性
合同条款:明确约定借款金 额、利率、还款方式等
合同主体:确保合同双方具 备合法资格
合同履行:确保合同约定得 到有效执行
违约责任:明确约定违约情 形及相应的违约责任
借贷后的风险控制
定期检查借款人 的还款能力,及
时发现风险
建立风险预警机 制,提前采取措
施
制定风险处置预 案,应对可能出
民间借贷的合法性
合法性:民间借 贷在法律上被承 认和保护
法律依据:《合 同法》和《民法 通则》等相关法 律法规
合法形式:口头 协议、书面合同 等形式
合法利息:民间 借贷利息不得超 过银行同类贷款 利率的4倍
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
03
借贷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借款人有权要求 借款人按照约定 用途使用借款, 并按时还款。
约金等
担保法律责任: 担保人需承担连 带责任或一般保
证责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为满足生产经营、生活需要,以金钱或者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约定的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发生的借贷关系。
第三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依法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案件的管辖。
第二章民间借贷合同的成立与效力第六条民间借贷合同依法成立,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七条民间借贷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能够证明合同成立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第八条当事人以口头形式订立民间借贷合同,一方当事人主张合同成立,对方当事人予以否认的,由主张合同成立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第九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民间借贷合同,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支持,但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利率。
第十条民间借贷合同中约定了利息,但未约定还款期限的,视为不定期借贷。
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借款,出借人可以随时要求还款。
第十一条民间借贷合同中约定了还款期限,但未约定利息的,视为无息借贷。
第十二条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章民间借贷合同的履行与变更第十三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
第十四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一)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出借人可以解除合同,要求借款人返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二)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部分履行的,出借人可以请求借款人支付未履行部分的利息;(三)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全部履行的,出借人可以请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
民间借贷案件法律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民间借贷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增多,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复杂。
本文将从民间借贷的定义、法律关系、主要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民间借贷的定义及法律关系1. 定义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在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下,出借人将一定数额的货币或其他财产权益出借给借款人,借款人按照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归还本金及利息的行为。
2. 法律关系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债权债务关系: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出借人为债权人,借款人为债务人。
(2)担保关系:在民间借贷中,为保证债权实现,借款人可能会提供抵押、质押、保证等担保方式,形成担保法律关系。
(3)合同关系:民间借贷行为是基于借贷合同而产生的,借贷合同是借贷法律关系的基础。
三、民间借贷案件的主要法律问题1. 合同效力问题(1)合同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民间借贷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若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2)合同内容:合同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利率、还款期限、担保条款等。
若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2. 利率问题(1)高利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上限。
超过部分,借款人可以拒绝支付。
(2)复利计算:在民间借贷中,部分借款人可能会要求借款人支付复利。
若合同约定复利计算方式,需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3. 还款期限问题(1)还款期限的约定:借贷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还款期限,包括到期还款日和宽限期。
(2)逾期还款:若借款人未按约定还款,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
4. 担保问题(1)担保合同效力:担保合同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担保合同无效。
(2)担保物权的实现:在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出借人可以依法实现担保物权。
我国现行民间借贷法律规范主要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现行民间借贷法律规范主要问题及完善建议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由于历史因素、法律不健全等原因,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存在着各种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现行民间借贷法律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规范;问题;建议一、背景介绍民间借贷是指在没有金融机构的情况下,由个人或组织之间相互借贷的一种非正式的信用交易。
在我国,民间借贷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市场需求,是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中小微企业融资等领域,民间借贷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因素、法律不健全等原因,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一些借贷主体缺乏基本的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导致借贷交易发生纠纷的概率较高;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市场中存在着一些非法的高利贷、套路贷等行为,侵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规范。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将围绕我国现行民间借贷法律规范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我国现行民间借贷法律规范的主要问题1、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对于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合同法》、《民法总则》、《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的规定仍然不够具体,存在诸如无约束力、盲目引用和空洞规定等问题。
这一点在实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许多民间借贷交易并没有签订正式的合同,协议文本也没有经过法律专业人士的审阅,导致合同的不合法性无法得出判断。
2、信息透明度不足在我国,无论是正规金融机构还是民间借贷机构,公开透明度都不够。
很多民间借贷交易缺乏真实、全面、有效的信息,难以对借款人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同时,借贷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也不够充分,很多交易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等方式进行的。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借款人难以获得客观真实的市场利率。
民间借贷法律适用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甲乙双方于2019年3月1日签订了一份民间借贷合同,约定甲方向乙方借款人民币100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为10%。
合同签订后,甲方向乙方支付了借款本金。
借款到期后,甲方未能按时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乙方多次催讨无果,遂将甲方诉至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1. 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2. 借款利息的计算;3. 逾期利息的承担。
三、法院审理过程1. 法院查明事实法院审理过程中,经调查取证,查明以下事实:(1)甲乙双方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合法有效;(2)借款到期后,甲方未能按时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3)甲方未对乙方主张的逾期利息提出异议。
2. 法院审理意见(1)关于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的规定,民间借贷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成立。
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合法有效。
(2)关于借款利息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借款的利息按照约定计算。
本案中,甲乙双方约定年利率为10%,故借款利息应按照10%计算。
(3)关于逾期利息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归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或者国家规定的逾期利息支付逾期利息。
本案中,甲方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归还借款,应承担逾期利息。
四、法院判决结果法院认为,甲乙双方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合法有效,借款利息应按照10%计算。
甲方未按时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应承担逾期利息。
据此,法院判决:1. 甲方向乙方支付借款本金人民币100万元;2. 甲方向乙方支付借款利息人民币10万元;3. 甲方向乙方支付逾期利息人民币5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以下是对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1. 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合法有效。
这表明,在民间借贷活动中,当事人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
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金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包括但不限于借款合同纠纷、担保合同纠纷、抵押合同纠纷、质押合同纠纷等。
第三条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借款合同的效力第四条民间借贷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依法成立的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
第五条当事人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主体适格,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没有欺诈、胁迫等情形;(三)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四)形式合法,符合法律规定。
第六条当事人之间订立口头民间借贷合同,有其他证据足以证明该合同成立和生效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第七条当事人之间订立书面民间借贷合同,但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登记的,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三、借款合同的履行第八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
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还款。
第九条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提前还款。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方式提前还款的,应当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条借款人逾期还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逾期利率支付逾期利息。
约定的逾期利率超过年利率百分之三十的,超过部分不予支持。
第十一条借款人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原因不能履行还款义务的,可以根据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的影响程度,部分或者全部免除其责任。
四、借款合同的解除第十二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第十三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第十四条借款人逾期还款,债权人要求提前收回借款,借款人同意的,可以提前收回借款。
法律规定民间借贷(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在满足社会资金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民间借贷缺乏规范,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风险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围绕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民间借贷的定义及特征(一)定义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不通过金融机构,以资金借贷为目的,进行的一种融资活动。
(二)特征1. 自愿性:民间借贷的双方在借贷关系中地位平等,借贷行为完全基于双方自愿。
2. 便捷性:民间借贷手续简单,操作灵活,可以快速满足借款人的资金需求。
3. 风险性:由于缺乏监管,民间借贷存在较高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
4. 利率浮动性:民间借贷的利率通常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具有较强的浮动性。
二、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一)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民间借贷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成立。
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民间借贷合同依法成立的,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民间借贷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超过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民间借贷担保的规定1. 担保方式:民间借贷的担保方式包括抵押、质押、保证等。
2. 担保合同:民间借贷担保合同依法成立,对担保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3. 担保责任:担保人应当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履行担保义务。
(四)民间借贷纠纷的处理1. 诉讼途径: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民间借贷纠纷。
2. 调解途径: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或者调解机构解决民间借贷纠纷。
3. 民间调解:民间借贷纠纷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民间调解机构进行调解。
三、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问题(一)现状1. 民间借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融资需求旺盛。
2. 民间借贷利率普遍较高,存在一定的风险。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对民间借贷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介绍了民间借贷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民间借贷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如利息计算、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债权保障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
1. 引言自古以来,民间借贷一直是人们财产交换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间借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日益复杂。
因此,深入研究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必要性愈发凸显。
2. 民间借贷背景及发展现状2.1 民间借贷的定义和特点民间借贷是指非金融机构与个人之间进行的财产借贷活动。
与传统的银行借贷相比,民间借贷更加便捷、灵活,并且能够满足一些小额或短期的借贷需求。
2.2 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的民间借贷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尽管国家对于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高利息、合同纠纷等。
3. 民间借贷中的法律问题3.1 利息计算问题在民间借贷中,利息的计算方式存在多样性,缺乏统一的标准。
这给借款人和出借人带来了困惑,并且容易产生争议。
3.2 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对于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存在一些争议。
在一些情况下,出借人难以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可能因此遭受损失。
3.3 债权保障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借款人违约或无法履约,债权人难以得到相应的保障。
现有的民间借贷法律框架对于债权保障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
4. 解决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建议4.1 完善利息计算的规定建议国家制定统一的利息计算标准,明确计息方式和利率水平。
同时,加强对借贷双方利息计算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
4.2 加强对借款合同的监管建议国家加大对借款合同的监管力度,明确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维权渠道。
同时,借助科技手段,提供便捷的合同签署和存档服务,为借贷双方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
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思考(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活动日益频繁,民间借贷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本文从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成因、法律适用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相互借贷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市场迅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民间借贷案件的数量不断增加,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挑战。
本文将从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成因、法律适用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1. 案件数量逐年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活动日益频繁,民间借贷案件的数量逐年上升。
据统计,我国法院审理的民间借贷案件数量已占民事案件总数的很大比例。
2. 案件类型多样化民间借贷案件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借款、企业借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等。
案件类型多样化,使得司法实践中需要面对各种复杂情况。
3. 案件标的额较大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扩大,案件标的额也呈上升趋势。
一些案件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给当事人和社会带来较大影响。
4. 证据收集困难民间借贷案件往往涉及现金交易,当事人之间缺乏书面证据,导致证据收集困难。
部分当事人为了证明借贷关系,不得不提供虚假证据,增加了案件审理的难度。
5. 案件处理周期较长由于民间借贷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证据收集困难,导致案件处理周期较长。
一些案件可能经过多次审理,甚至长达数年。
三、民间借贷案件成因分析1. 监管政策不完善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缺乏完善的监管政策,导致部分借款人利用民间借贷进行非法集资、欺诈等违法行为。
同时,监管机构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力度不足,使得一些违法借贷行为得以滋生。
2. 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的规范相对较少,部分法律条款存在模糊地带,给司法实践带来困扰。
此外,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也使得民间借贷案件难以得到妥善解决。
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解释(3篇)
第1篇一、引言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不断扩大,纠纷也随之增多。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案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对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解释及实务分析进行探讨。
二、民间借贷的定义及法律特征1. 定义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基于自愿原则,出借人将资金出借给借款人,借款人按照约定的期限、利率等条件偿还本金及利息的行为。
2. 法律特征(1)主体资格:民间借贷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其中自然人是最主要的借贷主体。
(2)合同性质:民间借贷属于合同行为,借贷双方应当签订书面或口头形式的借贷合同。
(3)自愿原则:民间借贷遵循自愿原则,借贷双方应当基于真实意愿进行借贷。
(4)利率限制: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的四倍。
三、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解释1. 借贷合同的效力(1)合法有效:借贷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借贷双方真实意愿,合同内容明确,借贷合同合法有效。
(2)无效合同:借贷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高利转贷、非法集资等,借贷合同无效。
2. 借贷合同的履行(1)还款期限:借贷合同中约定的还款期限,借款人应当按时还款。
(2)还款方式:借贷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方式还款。
(3)利息支付:借贷合同约定的利息,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
3. 违约责任(1)借款人违约:借款人未按照约定还款,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出借人违约:出借人未按照约定出借资金,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4. 案件诉讼时效(1)诉讼时效期间:民间借贷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中断与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一方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或当事人一方催告对方履行义务,诉讼时效中断。
四、民间借贷案件实务分析1. 案例一: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出借人起诉追讨债务分析:本案中,出借人与借款人签订的借贷合同合法有效,借款人未按照约定还款,构成违约。
法律微课堂民间借贷案件(3篇)
第1篇一、引言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不断扩大,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也日益增多。
本文将针对民间借贷案件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此类案件。
二、民间借贷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资金为标的物,以合同为依据,进行资金借贷的行为。
2. 特点(1)主体广泛:民间借贷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受地域、行业限制。
(2)形式灵活:民间借贷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书面合同、口头协议等。
(3)利率自由:民间借贷的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不受国家规定利率的限制。
(4)担保方式多样:民间借贷的担保方式包括抵押、质押、保证等。
三、民间借贷案件的常见问题1. 合同效力问题(1)合同形式:民间借贷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一方当事人主张合同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成立。
(2)合同内容: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借款本金、借款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条款等。
2. 借款本金问题(1)借款金额:民间借贷的借款金额应当明确,避免发生争议。
(2)利息计算:民间借贷的利息计算方式应当明确,避免产生纠纷。
3. 借款期限问题(1)借款期限:民间借贷的借款期限应当明确,避免产生争议。
(2)逾期利息: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4. 担保问题(1)担保方式:民间借贷的担保方式应当明确,避免产生争议。
(2)担保责任:担保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担保责任,未履行担保责任的,债权人有权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
5. 违约责任问题(1)违约行为:民间借贷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违约金数额应当合理。
四、民间借贷案件的诉讼程序1. 起诉条件(1)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民间借贷审理中的问题和建议
民间借贷在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公平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建议:1. 证据收集和认定难:由于民间借贷多发生在熟人之间,往往没有签订规范的借款合同或借条,导致证据不足或证据效力低。
法院在审理时难以认定借款事实和借款金额,增加了审理难度。
建议:在借款时,尽量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等事项,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转账记录、收据等。
2. 利率标准不统一:由于民间借贷的利率标准不统一,导致利息计算存在争议。
一些出借人可能会以高利贷的形式向借款人收取高额利息,导致借款人负担沉重。
建议:在借款时,双方应明确约定利率标准,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高利贷行为。
3. 担保和抵押问题多:在民间借贷中,担保和抵押是常见的保障措施。
但在实际操作中,担保人和抵押物的资格、能力和合法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担保和抵押的有效性难以保证。
建议:在采取担保和抵押措施时,应充分了解担保人和抵押物的资格和实力,确保担保和抵押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4. 诉讼程序复杂:由于民间借贷的复杂性,导致诉讼程序较为复杂,当事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在一些情况下,法院可能因为证据不足或法律适用不当等原因驳回起诉或判决败诉,导致当事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建议:当事人应充分了解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诉讼程序,在起诉时应尽可能提供充分的证据,并选择合适的法律适用。
5. 监管不足:目前对于民间借贷的监管还存在不足,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民间借贷进行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教育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2. 完善监管机制。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活动也日益增多。
然而,民间借贷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亟待加强法律规制,以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并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首先,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范不完善。
当前,我国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民法总则》、《合同法》等,面对新兴模式和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法律规范显得滞后。
比如,一些新型金融科技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借贷服务,却没有明确的监管标准和制度。
因此,加强法律规范建设,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有助于维护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相关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执法力度。
当前,监管机构在民间借贷市场中的角色尚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够。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监管缺失,进行高利贷、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给社会带来一定风险。
因此,应当明确相关监管机构的职责,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切实保护民众的利益。
再次,民间借贷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在民间借贷市场中,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出借人难以获取借款人真实的信用信息,而借款人则面临高利贷和欺诈风险。
因此,建立并完善借款人和出借人的信用评估体系,提升市场透明度,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
此外,民间借贷市场还面临合同纠纷难处理等问题。
由于法律规定的滞后性和执行难度,一些合同纠纷得不到有效解决,陷入僵局。
为此,应加强对借贷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机构的建设,提高借贷合同纠纷的解决效率,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加强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
首先,应着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特别是针对新兴金融科技企业的监管。
其次,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提高整个市场的规范化程度。
同时,还应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金融素养,增强风险意识。
此外,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估机制,提供透明的信用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最后,加强合同纠纷的解决机构的建设,提高解决效率。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而普遍的金融交易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复杂化,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法律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间借贷的基本法律框架首先,我们要明确民间借贷的基本法律框架。
在我国,民间借贷受到《合同法》、《民法总则》等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护。
这些法律为民间借贷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和原则,如合同自由、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
三、审理中的法律问题1. 合同效力问题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合同效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由于民间借贷往往缺乏规范的合同形式和内容,因此,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需要依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合同的效力进行审查和认定。
这包括对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合同内容的合法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2. 利率问题的认定和处理利率是民间借贷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需要对约定的利率是否合法、是否超过了法定利率上限等问题进行认定和处理。
此外,对于逾期利息、罚息等问题的处理也需要法院进行公正的裁决。
3. 证据的收集和认定在民间借贷案件中,证据的收集和认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于民间借贷往往缺乏规范的书面证据,因此,法院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进行审查和认定。
这包括对借据、收据、转账记录等证据的收集和认定。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法律问题在审理中的具体应用,本文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民间借贷案件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法律问题的具体应用和解决方法。
五、解决策略和建议针对上述法律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和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民间借贷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2. 规范民间借贷的合同形式和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公正、公平地处理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非法人组织之间以及法人之间、法人与非法人组织之间,以货币或者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民间借贷的灵活性,也容易出现各种纠纷。
因此,了解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对于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我国关于合同的基本法律,其中对民间借贷合同的相关规定如下:(1)合同形式:民间借贷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2)合同内容:民间借贷合同应当包括借款本金、利息、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
(3)借款用途: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
未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4)借款利率: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未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应当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没有约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对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借款合同的效力:当事人双方依法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一般应当认定为有效。
(2)借款合同的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可以解除借款合同:①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③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④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3)借款合同的履行: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
对还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4)借款合同的违约责任: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民间借贷发展现状趋势及常见法律问题分析完整
民间借贷发展现状趋势及常见法律问题分析完整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一、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民间借贷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选择民间借贷来满足资金需求。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银行贷款门槛较高的情况下,民间借贷成为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
借贷形式呈现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个人之间直接借款,还出现了通过网络平台、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进行的借贷。
同时,一些民间借贷还与股权、债权等相结合,形式更加复杂。
利率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民间借贷缺乏统一的监管和规范,利率水平往往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
在一些情况下,利率可能远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甚至出现高利贷现象。
二、民间借贷的发展趋势规范化和合法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加强,民间借贷将逐渐纳入法律监管的轨道,违规和非法的借贷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
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将更加紧密。
借助互联网技术,民间借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交易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专业化和机构化趋势明显。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专业的民间借贷机构出现,提供更加规范、透明和高效的借贷服务。
三、民间借贷常见的法律问题借贷合同的效力问题。
如果借贷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利率过高、存在欺诈等,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利息的计算和支付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有一定的限制。
超过法定利率上限的利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担保问题。
在民间借贷中,担保是常见的增信措施。
但如果担保方式不合法、担保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担保无效,影响债权人的权益实现。
借款用途的合法性问题。
如果借款人将借款用于非法活动,借贷合同可能无效,出借人不仅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四、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出借人在签订借贷合同前,应仔细审查对方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
民间借贷纠纷总结范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便捷的融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民间借贷的特殊性,纠纷也随之增多。
本文将对民间借贷纠纷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以期为民间借贷活动提供一定的法律参考。
一、民间借贷纠纷的概念及成因1. 民间借贷纠纷的概念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因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达成的借贷协议,由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而产生的纠纷。
民间借贷纠纷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事法律调整。
2. 民间借贷纠纷的成因(1)借贷双方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不足,导致借贷合同不规范,存在纠纷隐患。
(2)借款人诚信度不高,故意拖延还款或恶意逃避债务。
(3)民间借贷市场不规范,中介机构、担保机构等参与其中,增加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二、民间借贷纠纷的常见问题1. 借贷合同不合法(1)借贷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如高利贷、非法集资等。
(2)借贷合同内容不完整,缺乏必要的条款。
2. 借款人逾期还款或拒绝还款(1)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
(2)借款人恶意逃避债务。
3. 借款利息问题(1)借款利息过高,超出法律规定的标准。
(2)借贷双方对利息的计算方式存在争议。
4. 借款用途不明(1)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
(2)借款人将借款用于非法活动。
5. 借款担保问题(1)担保人无力履行担保责任。
(2)担保合同存在瑕疵。
三、解决民间借贷纠纷的建议1. 完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规范借贷行为。
2. 提高借贷双方的法律意识,签订规范的借贷合同。
3. 加强借贷双方的诚信建设,降低纠纷发生率。
4. 建立健全民间借贷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纠纷。
5. 加强对中介机构、担保机构的监管,防止其参与非法借贷活动。
总之,民间借贷纠纷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事纠纷之一。
了解民间借贷纠纷的常见问题,有助于预防和妥善处理此类纠纷,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民间借贷环境。
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
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民间借贷是指不依赖于银行、金融机构等专业机构,而是个人、家庭或小型组织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
在中国,民间借贷通过民间借贷法律规定进行管理。
首先,民间借贷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
这些法律文件明确了民间借贷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范。
一是自由意思原则。
根据合同法,借贷双方参与借贷活动应当自愿,并遵循自由的意愿达成协议。
借贷双方能够自主确定借贷合同的内容、利率、期限等重要条款。
二是诚实信用原则。
民间借贷要求各方必须诚实守信,不得采取欺诈、隐藏事实等手段。
同时,民间借贷双方也要履行借贷合同约定的义务,如按时归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等。
三是公平合理原则。
民间借贷要求各方在协商借贷条件时进行公平、合理的交流与协商。
双方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进行借贷利率和期限的协商,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限制。
此外,民间借贷法律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办法,例如,合同法规定了对于无力履约的情况下,迟延履约方应当支付违约金,赔偿因迟延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同时赔偿债权人为挽回债权的合理费用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有相关法律对民间借贷进行了一定的规定,但由于民间借贷活动往往在小范围内进行,一些具体的操作细节和争议案件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总之,民间借贷在法律上有一定的规定与保障,但也需要借贷双方遵守法律法规,注重诚信合作。
对于借款人来说,要确保借款用途合法,并按时还款;对于出借人来说,要合法合规地参与借贷活动,并保证合同交易合法合规。
如若遇到争议,可以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民间借贷是重要的融资手段,通过民间借贷可以有效地缓解企业或者个人的资金压力。
我国现阶段民间借贷非常普遍,在民间借贷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
本文首先阐述了民间借贷的一般理论问题,然后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民间借贷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措施。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问题建议
民间借贷是相对于官方正规的金融体系而言的,民间借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国内外的金融体系中都存在着民间借贷的问题。
民间借贷在帮助企业融资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正规的官方借贷手续非常繁琐,不能有效及时地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民间借贷在企业或者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民间借贷的基本理论问题
民间借贷主要是指独立于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借贷系统,对于民间借贷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观点。
我国民间借贷问题起步比较晚,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民间借贷的主要认识可以归纳为:民间借贷是指,独立于正规的金融体系之外的,借款相对方通过签订合同或者以口头的形式约定一定的借款期限以及利息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这一观点认为民间借贷的主要主体是公民,把其他的主体排除与民间借贷之外,但是现实的生活中企业以及非法人组织在民间借贷中非常活跃,这种观点不足以概括出民间借贷的全貌。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民间借贷主要是农村地
区的个人、企业以及非法人组织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合同形式约定借款金额、还款计划、利息等问题,这种观点认为民间借贷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地区,使城市的民间借贷问题游离于民间借贷的体系之外,因此这种观点也不够成熟。
民间借贷是指独立于官方的的借款体系之外,个人、企业、其他组织进行的资金往来行为,借款相对人通过签订借款合同或者口头的借款约定,约定借款相关的基本事宜,借款主体的法律行为要严格受到借款合同的约束。
二、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
民间借贷具有特殊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民间借贷的参与主体具有广泛性,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个人合伙、私营企业主都可以成为民间借贷的主体。
民间借贷游离余正规的借款体系之外,法律对其的规定比较薄弱,对于民间借贷问题的规定存在缺陷,在民间借贷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主要表现为《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上述法律对于民间借贷的规定相对比较原则,在民间借贷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足。
合同法对于民间借贷的规定主要采取的是借款主体以及利息的推定,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合同法的规定不足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借款的形式以及借款合同的内容缺乏法律的明确化指引,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备,在民间借贷的实际过程中,出现
了很多法律不能解决的问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法律对民间借贷的主体规定不明确
现行的法律以及司法解释认为企业之间的借款行为是非法的,这一立法举措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银行的利益,使企业之间的借款行为违法化,能够保证银行在企业借款上的优势地位。
现实中企业之间以及公民与企业之间发生的借贷关系非常普遍,如果简单的把这种借贷关系归结为无效,在借贷关系发生纠纷时不利于纠纷的解决。
现实生活中对于上述的借款行为,司法实践上普遍认为是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非法集资。
这一处理方式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往往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三)现行法律对于民间借贷的利率规定不够合理
民间借贷的立法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关于借贷利率的规定上,法律认为超过同期银行利率四倍的部分就认定为无效,这一规定缺乏具体的考虑,一刀切的做法在现实的生活中存在的一定弊端,如果当事人在自愿真实的意识表示下做出的超过同期银行利率四倍的利息约定,法律对这一行为的评价如果简单的认为超过的部分无效的话,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尊重。
法律的严格管制依然没能阻止利率的持续上涨,民间借贷的高利率是其存在的关键。
对于民间借贷的约束应该从关于利率的规定着手,立法实践对于民间借贷利率的立法显然不足以应对社会的发展变化。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正确的定位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
对于民间借贷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承认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上开始。
只有承认了民间借贷问题的合法地位,才能在立法实践上对于民间借贷问题采取正确的规定。
政府不应该单纯的从保护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立场出发,对于民间借贷的态度应该从经济发展的全局考虑,正视民间借贷的现实问题承认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是解决民间借贷问题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出民间借贷系统的法律法规
在正视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制定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民间借贷法律问题解决的关键。
系统完备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使民间借贷问题扬长避短,按照健康的发展轨道,使民间借贷发挥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制定系统完备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体系首先要明确民间借贷法律法规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确定民间借贷的主体、客体、内容以及适用范围。
在确定民间借贷的基本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借贷利息的规定,只有健全了关于借贷利率的规定,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了调整民间借贷行为的关键。
在民间借贷的利率确定上要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对于不合理的利率要坚决调整。
参考文献:
[1]王利明著:《合同和合同法概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苏士儒,段成东:《从非正规金融发展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金融研究》2005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刘军,女,鞍山人,辽宁欣合律师事务所,研究方向: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