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护理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岗位需求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护理实践、护理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
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够正确运用护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护理实践;2.具备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并能够倡导和实施健康教育;3.具备护理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组织协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4.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有效合作。
二、课程设置基于培养目标,本科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1.护理学理论课程:包括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病理学、护理方法和技术等;2.医学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3.临床实践课程:包括基础护理实践、内科护理实践、外科护理实践、妇产科护理实践等;4.护理管理课程:包括护理管理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护理信息管理等;5.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如老年护理、儿童护理、急救护理等;6.计算机应用: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护理信息化应用等。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本科护理学专业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院实习:每年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实习,通过实践参与各类病例的护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2.社区实践:安排学生到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践,了解社区健康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3.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4.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育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科护理学专业需要有一定的教育资源支持,包括以下几方面:1.教学设施:建立一流的实验室和模拟实训中心,配备先进的护理设备和模拟人体;2.师资队伍: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包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临床护士和具有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授;3.实践基地:与医院和社区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机会;4.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引言: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护理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下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达到培养优秀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目标。
一、培养目标:(一)知识基础与专业能力:学生应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了解常见病症的护理措施。
同时,培养学生具备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等相关专业能力。
(二)职业道德与伦理素养: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素养,能够正确对待患者的权益,并始终坚持执业规范和行业标准。
(三)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医生、护士等其他医疗人员有效沟通和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四)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一)公共课程:学生需修习相关的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需修习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以打好专业基础。
(三)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需修习相关的护理学原理、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等核心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和案例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护理专业能力。
(四)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护理实习,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际操作和担任实习生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实习实践:(一)临床实习:学生需参与医院的临床实习,跟随注册护士工作,熟悉护理流程和操作技能。
实习期间,学生需完成一定的实际操作任务,并参与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的制定。
(二)社区实践:学生需参与社区护理实践,了解基层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并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提高护理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师资队伍建设:(一)学术背景:学院需加大招聘力度,引入具有优秀学术背景的教师,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医学、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具备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具备科学研究与创新精神,掌握护理研究方法论,能够开展科学研究;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信息获取、处理能力;6.具备应急处置能力和心理服务能力。
二、培养要求: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本科护理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如下:1.培养学生扎实的医学和护理学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2.培养学生基本的临床技能,包括护理操作、护理技术、病情观察等;3.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包括实习、实训、临床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对护理实践的适应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科研方法、科研课题选题与撰写等培训,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5.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6.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患者的需求,提高学生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能力。
三、培养内容: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和要求,本科护理学专业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包括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等相关科目的理论学习;2.临床技能培训,包括护理技术的操作演练、能力训练等;3.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和临床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4.科研培训,包括科研方法、科研课题选题与撰写等训练,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5.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加强学生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的培养;6.社会服务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患者的需求,提高学生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能力;7.其他相关课程,如心理学、社会学、沟通技巧等,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信息获取、处理能力。
四、培养方法和手段:为了更好地培养护理学专业人才,本科护理学专业采用以下培养方法和手段:1.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2.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临床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3.培养师生互动,通过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能力;4.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验、实训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5.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监督,确保学生的实践教学达到要求,提高教学质量;6.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学术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7.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职业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护理学本科培养方案
护理学本科培养方案护理学本科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护理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的护理人才。
•培养具备临床技能和健康管理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
•培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及职业道德的护理专业人员。
2. 培养内容护理学理论与基础知识•生物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护理学基础知识:包括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法规等。
•护理学理论:包括护理过程论、护理模式等。
临床技能与操作实践•护理操作技能:包括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特殊护理技术等。
•临床实践:包括实习课程和临床实习,培养学生在真实临床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健康评估与干预:包括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策略等。
•慢性病管理:包括长期护理、康复护理等。
•健康教育与宣传:培养学生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宣传和教育能力。
护理管理与研究•护理领导与管理:培养学生的护理管理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护理研究:培养学生具备护理科研能力,包括科研设计、数据分析等。
3. 培养模式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设计理论学习课程,并配套实验教学和案例研讨。
•安排实习环节,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与实践环节•安排临床实习,将学生送入医疗机构进行实践操作和临床工作。
•设计具有实际案例的实践课程,加强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项目研究与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护理管理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提供创新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
4. 师资力量•结合学科特点,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职教授和研究员队伍。
•配备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临床教师,以及专业护理管理人员。
5. 职业发展方向•护理临床岗位: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部门、科室护士长等。
•护理教育与培训岗位:包括高校、培训机构的护理教师、培训师等。
•护理管理岗位:包括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岗位、护理质量管理等。
以上是针对护理学本科培养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一、培养目标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全面护理技能、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护理学人才,能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科学、人文、综合护理服务的开展与提供。
二、培养要求1.具备较全面的护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了解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护理技能,包括基础护理、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
3.具备健康教育、卫生检查等公共卫生知识和基本技能。
4.能够参与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和健康管理等工作。
5.具备合理运用诊断、治疗技术、药物和设备的能力。
6.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7.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等。
2.基础护理技能课程:包括体格检查、注射、导尿、护理操作等。
3.临床护理技能课程:包括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及难治性疾病的护理。
4.专科技能课程:包括妇产科护理、儿童保健护理、老年护理、手术护理等。
5.社区护理实践: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家庭护理等。
6.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课程。
7.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
8.临床实习:包括医院实习和社区实习。
四、培养过程1.前期基础课程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
2.中期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3.后期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培养方法1.课堂教学。
2.案例教学。
3.实验室实训。
4.临床实习。
5.科研实践。
6.社区实践。
六、培养评价1.学分制培养评价。
2.教学活动考核。
3.实习考核。
4.毕业论文。
七、培养成果1.培养出具备较全面护理技能、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护理学人才。
2.培养出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学人才。
3.培养出具备较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处理能力的护理学人才。
4.培养出具备一定领导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护理学人才。
以上为《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的内容概要,旨在培养具备全面护理技能、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护理学人才。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理论基础、熟练技能操作、较强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关爱生命,守护健康。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这些都是护理学的基础,让学生对人体的构造、功能、疾病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专业课程:如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4.实践课程:包括临床实习、社区实习、康复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
2.实践教学:通过临床实习、社区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3.自我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评价体系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结果评价:通过期末考试、临床实习考核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就业前景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养老院等领域从事护理工作。
还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从事护理教育、科研等工作。
注意事项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解决办法:把临床实习和理论学习紧密结合,比如,每当学到某个疾病的理论知识时,就安排相应的临床观察或模拟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
注意事项二: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哪怕是最小的创新点,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护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护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种类增多,护理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护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也在不断完善。
本文主要介绍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学习内容、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
学习内容护理本科专业主要学习护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学、基础医学、社会医学、精神病学等课程。
在护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如临床护理、护理技能、护理伦理等方面的培养。
培养目标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高度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的护理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熟悉医疗卫生体系和护理工作机构的运作;3.熟悉护理管理和协调工作;4.具备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经验。
教学方法护理本科专业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加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结构的建立,实验教学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则强调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
培养方案护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先在护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上下功夫,重视护理专业能力的训练。
具体地,应该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和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要求的护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其中,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学等基础医学课程、社会医学、精神病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应该是必修课程,同时加强了解医学中护理的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的教学。
此外,可以加强专业英语、医学统计分析、护理伦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教学,以增强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包括临床实践、护理技能等基本实践技能,还包括实地考察和社区实践等社会实践。
仅仅学习理论不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必须加强实践。
教育部要求将学生实践的时间拉长至2000以上。
在学生的实践中,以病人为中心,以团队为核心,提高野外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结论通过本文对护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和介绍,可以看出护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本科护生的培训计划
本科护生的培训计划第一部分:培养护理专业基本素质1. 护理基础知识培训在护理专业入学阶段,护生们需要学习护理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等。
这些知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可以帮助护生们建立起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护理技能培训护生们需要学习和掌握一系列的护理技能,包括注射、换药、输液、伤口护理等。
这些技能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模拟实验,护生们可以逐步掌握这些技能,并为将来的实际操作做好准备。
3. 护理伦理、法律培训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性质,护生们需要充分了解护理伦理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和界限,确保在工作中做到合法、合规、合理,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第二部分:临床实践训练1. 临床实践基础培训在护理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护生们需要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训练。
通过参与临床实践,护生们可以接触到实际的病患和护理工作,学会如何有效地与病患沟通、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制定护理计划等。
这些实践训练将会为护生们日后的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专科护理实践培训在护理专业学习的后期阶段,护生们可以选择在各个专科科室进行实践培训,例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
这样的实践训练可以帮助护生们进一步了解不同科室的护理特点和工作内容,为将来选择专业方向和病患群体提供参考。
3. 护理团队协作培训在临床实践中,护生们需要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共同合作,共同完成病患的护理工作。
这种团队协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生们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协调工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护理质量。
第三部分:提升护理专业素养1. 继续教育培训护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行业,护生们需要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水平,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2. 护理管理培训一些护士将来可能会选择走向护理管理的领域,因此护生们需要学习护理管理知识和技能,了解医院管理的基本原则、流程和方法,了解领导、协调、沟通等管理技能,以做好将来的护理管理工作。
护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符合未来高等护理学教育要求,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
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6.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护理学、临床医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间见习、临床实习(医疗及护理)。
主要专业实验:护士形体与礼仪训练实验、基础护理技能实验与临床护理技能实验(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等。
四、修业年限一般为五年。
五、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六、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每学年获得计划规定学分,完成课外培养计划8学分。
护理学专业(五年制)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二)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课内学时、学分分配表。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四年制本科)一、培养目标护理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研究、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创新精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热爱卫生事业,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团结协作;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为医学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
(二)知识能力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基本掌握急、难重症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具有从事护理教学、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具有日常的听说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人文素质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较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行为端庄、举止文明;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
(四)身心素质要求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有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学时数毕业总学分:221.5分,课内总学时3386学时,其中:必修课:121.5学分,占总学分的54.9%,课内总学时数为2477学时。
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们培养的护理学本科人才啊,那可都是未来的护理小能手!目标就是让大家成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充满爱心、耐心和细心的专业护理人员。
能够在各种医疗环境下,像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啥的,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培养要求。
# (一)知识要求。
1. 基础医学知识。
得把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摸得透透的,就像熟悉自己家一样。
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这些知识,都是以后护理工作的基石。
要是连人体器官都搞不清楚,咋给病人治病呀?2. 护理学专业知识。
这是核心啦。
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得掌握。
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到护理计划、实施和评价,一条龙都得会。
还要了解不同科室的护理特点,比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等。
3.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咱护理的对象是人,可不是机器。
所以呢,得懂点心理学,知道病人心里在想啥;还要了解伦理学,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社会学知识也不能少,这样才能更好地和患者及其家属打交道。
# (二)能力要求。
1. 临床护理能力。
这是看家本领。
能熟练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像打针、输液、导尿这些基本操作得做得又快又准,还得保证安全。
而且要能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 沟通能力。
沟通可太重要了!要能和患者、家属还有医生、护士同事们好好交流。
得用通俗易懂的话给患者解释病情,安慰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关心。
和同事之间也要沟通顺畅,这样才能配合好,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3. 团队协作能力。
在医院里,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行的。
得和医生、药师、营养师等各种医疗人员组成一个超级团队。
知道自己的角色,也能理解别人的工作,大家齐心协力,为患者的健康努力。
4. 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
医学知识不断更新,护理技术也在发展。
所以要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而且要有创新思维,说不定能想出一些新的护理方法或者改进现有的护理流程呢。
护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
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
三、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165学分
四、短学期安排
序号
课程名称
1 军训 2 人文素质训练 3 专业创新思维训练
合计
各短学期学时分配 学分
短学期1 短学期2 短学期3
1.5 3周
1.0
2周 已实习
0.5
1周
3.0
备注
护理学专业教学进程表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学 分
总 学 时 数
讲
实上 实 一二三四五
六
七
八
课程 考试 学期
开 课 学 院
备 注
课 验机践
2.0 40 24
16
4
2.0 32 32
4
1.5 32 16
16
4
4.0 64 64
4
1.5 32 16
16
4
1.5 32 16
16
4
1.5 24 24
6
1.5 24 24
6
1.5 24 24
护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年级:2014级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和良好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4
1.5 24 24
3
31 社区护理学
2.0 40 24
16
4
32 精神病护理学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研机构等各类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护理研究工作的护理学本科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2.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其他医护人员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合作;3.具备较强的临床判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护理操作和护理管理工作;4.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及时了解并应用新的护理研究成果。
三、培养内容和学分要求1.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护理学原理、护理实践、护理管理和护理研究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护理管理能力。
3.技能实训:包括模拟患者操作训练、实际患者实习等,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4.实习实训:学生将在医疗机构进行实习实训,根据不同学年和学科要求,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实习,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5.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关选修课程,如老年护理、妇幼护理、急救护理等。
四、实践教学1.进行模拟患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熟悉不同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
2.安排学生参与实际患者实习,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护理实践,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护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3.安排学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和社区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社区护理能力。
五、评价方式1.考试评价: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通过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考核,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2.实习评价:通过对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表现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估,评价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六、培养成果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规护理操作和护理管理工作。
护理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素质要求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
②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③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④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
⑤尊重他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
⑥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
⑦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⑧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善于修正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观念。
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救死护伤的职责。
2.知识要求①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②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③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知识。
④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相关护理知识。
⑤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
3.能力要求①具有较熟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技术,具备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②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③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医用化学(一)
专业基 础必修
课程
医用化学(二) 人体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要求 2 TP
√ √ ★ √ ★ √
要求 3 TP
要求 4 TP
要求 5 TP
向,创建特色鲜明、服务社会的示范专业。培养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
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尤其是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能力,
德要求;
要求 7: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求 8: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体系
(一)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必修课(应修 50 学分) 7241006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 7233006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 7237012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0) 7250004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 72451021 形势与政策(2.0) 76021-4# 大学英语(12.0) 76211-4# 英语口语(8.0) 40171-2#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B程序设计(5.0) 99011-4# 体育(4.0) 99021-6# 课外体育锻炼(3.0) 99510041 军事理论(2.0) 通识课程选修课(应修 6.0 学分) 7243004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 必选) 公共选修课(任选 4.0 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应修 64 学分) 19370063 医用化学(一)(3.0) 19380061 医用化学(二)(3.0)
19470025 儿科护理技能训练(1.0) 专业基础选修课(应选修 10.5 学分) 19190031 护理学导论(1.5) 19510033 护理人际学(1.5) 19200031 护理伦理学(1.5) 19230031 护理管理学(1.5) 19070041 急危重症护理学(2.0) 19480015 急 危 重 症 护 理 技 能 训 练 (0.5) 19310041 临床营养学(2.0) 19530041 成人护理学(2.0) 19540041 母婴护理学(2.0) 19550041 儿童护理学(2.0) (三)专业课 专业必修课(应修 14.0 学分) 19320041 预防医学(2.0) 19210043 护理心理学(2.0) 19360043 护理研究(2.0)
(五)课程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达成情况关系矩阵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要求 1 TP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通识教 形势与政策
√
育必修 大学英语
√
课程 英语口语
√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 VB 程序
√
设计
体育
√√
课外体育锻炼
√
军事理论
19430041 护理专业英语(2.0) 19290043 老年护理学(2.0) 19280033 康复护理学(1.5) 19370031 护理教育学(1.5) 19490025 临床综合技能训练(1.0) 专业选修课(应选修 6.0 学分) 19390041 中医护理学(2.0) 19340043 精神病护理学(2.0) 19400043 社区护理(2.0) 19240041 五官科护理学(2.0) 19330031 皮肤病护理学(1.5) 17180021 科技论文写作(1.0) (四)实践环节(应修 29.5 学分) 军训(2.5) 毕业实习(8.0) 毕业论文(8.0) 毕业前期实训(8.0) 创新与社会实践(3.0)
护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101101)
简介:本专业由常州大学、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开办,培养具有医学、人文社会科
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能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
高级护理人才。
办学定位: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市场需求为导
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要求 4:具备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
要求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
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求 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能遵守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伦理道
19010073 人体解剖学(3.5) 19020053 组织胚胎学(2.5) 19030071 生理学(3.5) 12510063 生物化学(3.0) 1904007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5) 12070061 药理学(3.0) 19060063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3.0) 12620041 免疫学(2.0) 19080025 机能学实验(1.0) 19090071 护理学基础(3.5) 19101-2# 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2.5) 19110061 健康评估(3.0) 19500025 健康评估技能训练(1.0) 19130121 内科护理学(6.0) 19440035 内科护理技能训练(1.5) 19140111 外科护理学(5.5) 19450035 外科护理技能训练(1.5) 19160071 妇产科护理学(3.5) 19460025 妇产科护理技能训练(1.0) 19170061 儿科护理学(3.0)
且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能适应 21 世纪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要求的高级专业人才。
2.毕业要求
要求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
作意识;
要求 2:掌握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预防保健的基本
理论和知识;
要求 3: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护理急慢性和急重症病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