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四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溶解》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溶解》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溶解》及教学反思《小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设计意图:幼儿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溶解现象:果珍、牛奶、糖水、盐水等,幼儿对这种现象非常好奇,经常会说“果珍不见了”“牛奶化掉了”,从而发出疑问“果珍哪里去了,糖到拿里去了”。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我设计了本活动。
在设计活动前,我仔细研究了以前的小班溶解教案,发现活动很有效地帮助幼儿认识到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但活动过于简单(分两步走:感知果珍、牛奶、糖、盐会溶解;尝一尝溶解后的果珍、牛奶、糖、盐)。
由此我设计的活动分三步走:感知、区分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什么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了解溶解的过程;尝一尝果珍在水里溶解后的水的味道。
以感性的认知逐步向生活实际过渡,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操作材料,激发兴趣(出示一杯白开水和奶粉、细盐、苹果、各种豆豆)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认识苹果、奶粉、细盐、各种豆豆)这里还有一杯白开水。
如果我把这些东西都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请幼儿回答)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试一试,好吗!二、动手试一试1)观察教师实验: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出自:快思老.师!(还能看见、不溶化)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溶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溶解》教学主题本次科学课的主题是“溶解”。
在本节课中,孩子们将了解到固体物质和液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学习如何将固体物质加入液体中溶解。
教学目标通过讲解、实践以及亲身体验,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1.了解什么是溶解;2.了解固体物质和液体之间的溶解关系;3.学会将固体物质加入液体中溶解;4.通过观测现象,探究固体物质在液体中的变化;5.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为了使本节课的教学更顺利、更生动有趣,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准备好一些清洁无异味的透明杯子,用于装水和溶解试验;2.准备数盒晶体状的食盐,以及一些用于进行溶解试验的糖、豆粉、胶粉等固体物质;3.准备一些饮用水。
4.准备好标签纸,以及笔和颜料等物品。
教学流程导入教师向孩子们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溶解”。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们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了解溶解概念先让孩子们想想,他们平时喜欢喝的糖水和咖啡,为什么能够溶解在水中呢?教师对此进行解答,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什么是溶解。
举例说明溶解通过引导孩子们进行实践操作,来说明溶解的概念。
具体流程如下:1.教师先将盛有一些水的透明杯子分发给每个孩子。
2.学生们根据需求,取出不同种类的固体物质,如食盐、糖、豆粉、胶粉等,添加到自己杯子中。
3.学生们在添加好固体物质后,轻轻地搅动,观察物体颜色的变化、液体变浓的程度,以及固体物质是否完全溶解的情况。
4.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过程中的表面现象,如有气泡冒出等事件,并进行一定的解释和讨论。
探究固体物质在液体中的变化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接着在黑板上画出一些水溶液的图样,或让孩子们用纸和笔来划分。
总结课程的总结可以分作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复习,将学习到的概念进行简单回顾;第二个部分是给孩子们发放标签纸和颜料等物品,并让孩子们将自己的学习笔记和感想默记在标签纸上。
结束语在本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是溶解,以及固体物质在液体中的变化。
大班科学了解溶解现象教案
大班科学了解溶解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现象的概念及特点;2.掌握溶解的条件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3.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了解重要溶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溶解现象的概念和特点;2.溶解的条件;3.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4.常见物质的溶解性;5.重要的溶解实验。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用一勺盐搅拌在一杯水中,结果盐完全消失了,水也变咸了,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了解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初步认识。
2.概念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的展示,向学生解释溶解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例如,“溶解是指固体物质在液体中逐渐消失形成溶液的过程,固体物质称为溶质,液体称为溶剂。
溶解是一个可逆过程,溶解后的溶液可以再次结晶出溶质。
”并向学生介绍溶解的条件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3.实验操作(30分钟)选择一些常见的溶解实验,如盐溶解实验、糖溶解实验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强调实验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学习拓展(2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其他物质的溶解性,并让学生预测一些物质的溶解性。
例如,“你们认为石油、铁、石墨等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吗?为什么?”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5.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从学习的内容中总结溶解现象的概念、特点、条件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等,并向学生提问,再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评价学生对溶解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分析和总结能力;3.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杯子、勺子等;2.实验药品:盐、糖等;3.讲解用的教学工具。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的溶解》科目:科学教材版本:根据教师提供的教材版本进行教学年级:大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溶解过程。
2.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砂糖-盐-淀粉-搅拌棒-透明杯子-水2.教具:-投影仪-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对话:-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有趣的科学活动,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学生:(回答自己的理解)-教师:非常好,溶解是指把固体物质溶解到液体中,让它们混合在一起。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一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引入:-教师通过投影仪将“溶解”一词的定义显示在黑板上。
二、实验操作(10分钟):1.实验引导:-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并分发给学生。
-教师向学生解释每个实验材料的作用,并让学生按照指示将它们放在桌子上。
2.实验执行:-教师示范实验过程:将砂糖、盐和淀粉分别倒入透明杯子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棒搅拌几次,观察结果。
-学生按照示范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结果观察(10分钟):1.学生观察和记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让学生用语言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可以记录固体是否完全溶解,溶液的颜色变化等实验结果。
2.学生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学生可以站起来,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记录,并解释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实验结论(10分钟):1.教师总结:-教师向学生解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出不同物质的溶解程度,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2.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简单描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或者用绘画的方式表示出来。
四、拓展练习(5分钟):1.课堂练习:-教师向学生提问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奇妙的溶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2. 观察并描述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能够动手操作溶解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基本特点。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面粉、沙子等)、教学PPT。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食盐的杯子,倒入热水,让幼儿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
b. 教师演示如何进行溶解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分小组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a. 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溶解现象。
5. 拓展延伸(5分钟)a. 让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b.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溶解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溶解》2. 内容:a. 溶解的概念b. 溶解的特点c. 溶解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家中厨房里的物品,找出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b. 描述一个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2. 答案:a. 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糖、盐、味精等。
b. 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将脏衣服放入洗衣机,加入洗衣粉,洗衣粉溶解在水中,起到清洁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溶解现象,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致,避免操作失误。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及教学反思5篇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及教学反思5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含反思!活动目标:1、感知、发现溶解和沉淀现象。
2、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感受探索科学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1套塑料容器和托盘(油、洗衣粉、积木、泥土、果汁精、洗洁精、水彩颜料、石头等)2、搅拌器(一次性筷子代替)、塑料杯子、小鱼网3、大实验记录卡、记号笔4、课前分好组(分配好组长)活动过程:一、实验活动:感知溶解和沉淀现象1、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材料。
提问:请你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哪些东西?(.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回答)启发幼儿想一想:把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把猜想的结果标记在记录卡上。
(幼儿观察与自己编号对应的材料,组长记录)老师也想听听大家是怎么猜想的?(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出示记录卡记录)2、幼儿分组实验,请幼儿将与自己编号对应的材料放入装有水的塑料容器里,用搅拌器(筷子)充分搅拌后(1号幼儿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大家发现现在的水和原来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如:颜色变了,水变得浑浊了,有了泡沫了,上面还浮着一层油等)请大家在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引导幼儿说出:因为有的材料溶解了。
)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容器里还剩下什么材料了?请小组长帮忙吧容器中剩下的材料捞到盆里,然后找一找,什么材料不见了?(捞出来后,请幼儿观察、回答什么材料不见了)教师小结:就像大家刚才看到的,当有些材料放入水中就不见了,这种现象就叫“溶解”。
(同时出示字卡“溶解”)那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看看哪些材料溶解了?哪些材料没有溶解?我们用标记来给它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运用小实验了解溶解的过程
【教案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深刻,而科学实验作为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幼儿园的重视。
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帮助孩子们掌握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教案面向大班幼儿,旨在引导孩子们通过小实验了解溶解的过程,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感受科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过程;2. 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溶质和溶剂;3. 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参与小实验,探究溶解的过程;4. 发挥幼儿探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其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热水和糖的溶解小实验:教师事先准备好热水和糖。
给孩子们观察糖的外观和形态,并让孩子们猜测糖是否可以溶解在水中。
如果有孩子回答说可以,就让孩子们尝试将糖放在热水中。
学生可以现场观察糖的变化,并描述糖的变化过程。
在小实验结束时,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探究一些糖分解或糖化的知识,这样既能使孩子们对小实验更加感兴趣,也能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科学知识。
2. 盐和水的溶解小实验:教师将盐和水放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并让孩子们观察盐和水的外观和形态。
教师可以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盐可以溶解在水中吗?”此时,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回答,比如说“盐和水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盐分子进入水分子之中,与水分子结合在了一起”。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将盐和水混合,观察溶解的过程,并描述它的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在班级墙上贴上一些有趣的图片或事物,并引导孩子们谈论和分享他们对这些图片或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从而引导幼儿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介绍溶解的概念和过程教师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对溶解的概念和过程进行介绍,让学生对溶解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幼儿探究的好奇心。
3. 热水和糖的溶解小实验教师应该将热水煮沸,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确保水温正确(通常在80-100℃之间),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溶解》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溶解》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和掌握“溶解”概念;
2.能够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体验“溶解”的过程;
3.发展幼儿探究和实验的兴趣,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烧杯、饮用水、食盐、糖等;
2.教具:图片或视频、实物模型、幼儿绘本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了一些有关“溶解”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们发表对此的看法和猜测,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
(1)铺设实验器材
老师将实验器材放置在桌子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
(2)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老师叫幼儿们进行实验,将一些盐或糖依次加入烧杯中,并用手搅拌观察,让幼儿们看到盐和糖的不同反应,引导幼儿们理解“溶解”的基本情况与概念。
(3)讨论解释现象
针对实验中的具体现象,老师与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针对该实验的看法、疑问或者意见,激发幼儿的探险精神和创造力。
3.巩固与延伸
(1)集体总结
老师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让幼儿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故事与绘本
老师可以选用有关“溶解”的故事与绘本,强化幼儿的学习成果。
(3)家庭学习任务
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家长与孩子一起回家进行课后学习或者实践。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行动实践,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丰富了幼儿的实践创造力。
但是教学中,幼儿体验的探究机会不够充分,需要针对实验进行更多的引导和互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体验效果。
在下节课中,可以适当增加其他实验项目,旨在增强幼儿探究与实验的兴趣,让幼儿在互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二、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溶解的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可溶性物质(如糖、盐、面粉等)和不可溶性物质(如沙子、铁粉等)。
2. 准备一些容器和工具(如杯子、勺子、滤网等)。
3. 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展示溶解的现象。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溶解现象引起幼儿的兴趣,例如将糖放入水中,观察糖的溶解过程。
2. 观察和实验:让幼儿观察和操作不同的溶解实验,如将盐放入水中,观察盐的溶解过程;将面粉放入水中,观察面粉的溶解情况等。
3. 讨论和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总结溶解的特点和条件。
4. 延伸活动: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溶解实验,使用不同的物质和工具,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评价他们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幼儿的实验记录和分享内容,评价他们对溶解特点和条件的理解。
六、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溶解实验,使用不同的物质和工具,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继续探索和体验溶解的现象。
2. 环境探索:带幼儿去户外,观察自然界中的溶解现象,如雨水溶解土壤中的盐分等。
3. 艺术创作:让幼儿利用溶解现象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在画纸上撒上盐或糖,喷上水,观察溶解后的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一个包含溶解现象图片、实验步骤和问题讨论的教学PPT,方便教师在进行活动时展示和引导。
2. 实验材料包: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实验材料包,包含适量的糖、盐、面粉、沙子、铁粉、容器、勺子、滤网等实验工具。
3. 溶解现象图片:收集一些展示溶解现象的图片,如糖溶解、盐溶解等,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八、安全注意: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避免受伤。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溶解》
食盐在水中逐渐消失,水变得咸了,说明食盐溶解在水中。
2. 糖的溶解现象
糖在水中慢慢溶解,水变甜了,说明糖也溶解在水中。
3. 沙子的溶解现象
沙子在水中没有消失,而是沉到水底,记录实验现象,引导他们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 解性质不同。同时,可以进一步探讨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和 意义。
建议
针对部分学生在理解溶解度概念方面存在的困难, 建议在后续课程中增加相关练习和实验,帮助学生 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 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与溶解相关的现象,加深对溶解 的理解。
下一步教学计划
复习巩固
回顾本次课程的关键知识点,通过练习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溶解的理 解。
拓展延伸
引入更多与溶解相关的实验和现象,如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比 较、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溶解的各个方面。
04
数据分析与结论
Chapter
实验数据整理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每一次实验的操 作过程,包括使用的物质、 溶解的时间、温度、搅拌 速度等。
数据表格化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 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 较。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实验 数据,更加直观地呈现溶 解过程的变化和趋势。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05
知识拓展与应用
Chapter
溶解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洗涤衣物
化学实验
洗衣粉、洗衣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 溶解在水中,帮助去除衣物上的污渍。
在化学实验中,溶解是一种常见的操 作,用于制备溶液、分析物质等。
烹饪过程
食盐、糖等调味品在烹饪过程中溶解 于水,为食物增添味道。
相关科学知识点补充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瓶子中的溶解实验引导科学探究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瓶子中的溶解实验引导科学探究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溶解,了解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3. 增加幼儿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和好奇心,促进幼儿对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瓶子,水,盐,糖,纸,笔,小勺子,幼儿园大班教师,幼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在班里找一两个孩子来,拿出纸和笔问孩子们:“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融化吗?能举个例子吗?”较为笃定地回答:“老师,我知道,就是冰块被放进水里,慢慢就化了啊。
”2. 引入:“教育挂钩课程”老师深情地看了看孩子,把目光转向有准备的小小储物瓶:“孩子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科学知识点-‘溶解’。
老师把一些糖和盐放进了这个瓶子里。
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孩子们兴奋地叫了起来:“是盐!是糖!”老师点头后,继续说道:“好,看这些东西在水里会发生什么。
还不快来看看呢?”3. 正文1:孩子们观察实验发生了什么在孩子头顶顺手拿出了瓶子和水,说道:“我把这些东西放进这个瓶子里,现在把瓶子里的水倒进这个玻璃杯里。
你们觉得里面是什么味道?”孩子们鼓捣了一下后,踌躇满志地回答道:“是咸味的,甜的,还有没有味道的。
”“非常好!现在我要往里面加入一些糖,让糖融化”,老师说着,拿出花勺,加入了一些糖。
孩子们惊奇地看着洁白的糖粒儿,耐心观察着糖的融化。
“糖融化了,溶在水里了!”“水变红了!”...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叹声,眼睛里满是好奇和热爱,这热爱是没几个东西可以代替的。
那场面真是太好看了。
4. 思考:孩子们思考实验结果孩子们看着瓶子里剩下的盐,询问老师道:“那盐呢?加盐的水会变成什么味道?”老师目不转睛地看着孩子们,频繁地点头,“很棒!当我们放入盐时,它还能在水中溶解吗?”孩子们摇头说:“不可以!不能溶解!”老师继续沉稳地说:“的确,当我们把盐放进水里时,我们会发现它会溶解到一定的程度,但是,如果我们再放一些,我们就会看到在水底留下了一堆盐。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通用7篇)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通用7篇)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1、实验用具、用品。
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动过程: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样本(四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样本活动目标:1. 研究物品溶解速度与颗粒大小及水温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技巧,感受探索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1. 透明杯子、塑料瓶、小勺、筷子、记录表和笔等工具。
2. 绵白糖、白砂糖、方糖等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1. 通过回顾过去的溶解实验,激发幼儿对新探究主题的兴趣。
教师展示一盆水,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知道的可溶解于水的物品。
2. 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研究物体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1) 展示绵白糖、白砂糖和方糖,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差异,并猜测溶解速度的快慢。
(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
每组三人,使用小勺取相同量的白糖、砂糖和方糖,同时放入三个杯子中搅拌,观察哪个糖最先溶解完。
(3) 分享并记录实验结果。
总结:物体的溶解速度与其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的溶解速度越快。
3. 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探索物体溶解速度与水温的联系。
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冷水杯,一组使用温水杯。
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时放入方糖并轻轻搅拌,比较哪组的方糖溶解得更快。
小结:水温越高,物体溶解的速度越快。
4. 鼓励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品,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从而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不同物体的溶解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样本(二)(三原色)分析:导入方式自然,提问方式轻巧,能有效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二)、活动流程1、展示彩色城堡的图像,说明进入城堡需要开启城门。
今天,三种颜色的小朋友想要进入“彩色城”玩耍,但必须开启城门才能进去。
如何开启呢?让我们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欢迎你们来到彩色城,如果要打开这扇门,必须用___种颜色填充锁上的___个扇形才行。
红娃娃说:‘我有红色,我先来’,‘看我的,我有黄色’,‘还有我,我有蓝色’。
”分析:通过PPT课件展示了“彩色城主人”与三种颜色小人的对话,生动地阐述了活动目标:找到___种颜色填充锁上的___个扇形。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溶解》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溶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奇妙的溶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知道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品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溶解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发现、体验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糖、盐、水、沙子、搅拌棒)、投影仪、白板、PPT。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糖、盐、水、沙子、搅拌棒)、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糖,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糖是如何消失在水中吗?”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溶解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糖、盐、沙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溶解现象。
3. 例题讲解(5分钟)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实验器材,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溶解》2. 内容:(1)溶解的概念(2)溶解的条件(3)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面的物品,找出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并记录下来。
2. 答案: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有糖、盐、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体验溶解现象,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溶解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溶解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为了使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水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提高温度、改变形状、搅拌)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掌握几种常用的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初步学习多人合作3、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观察过物体的溶解,对物体的溶解感兴趣。
物质准备:幼儿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绿豆、冰糖、醋、盐适量,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开始部分: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请你们走到你们小组的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偿一偿、摸一摸,看看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它们分别是:绿豆、醋、冰糖和盐。
(自评: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
)基本部分: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溶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并理解溶解的概念,了解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有颜色的砂糖、有颜色的盐、发酵粉、急速胶水、植物蓝,透明杯子、滴管、拌匀棒。
2.素材准备:制作溶解实验的材料。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察引入新知)教师将一些有颜色的砂糖、盐、发酵粉、急速胶水、植物蓝分别放入透明杯子中,然后向杯子里加水,观察和提问:(1)实验前,观察上述物质的特点;(2)实验中,观察物质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3)实验后,观察水中是否还能看到物质。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否都能在水中溶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学习篇:溶解的概念和溶解性质(1)教师简要介绍溶解的概念: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某种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是物质的一种常见性质。
(2)教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质。
通过观察、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质,如:砂糖、盐、发酵粉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教师进行简单实验,可选取其中一种物质,如砂糖溶解实验。
教师将一定量的砂糖加入透明杯子中,并加入适量的水,通过搅拌,观察砂糖是否溶解,并观察水中是否还能看到砂糖颗粒。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探究得出砂糖在水中是可以溶解的结论。
3.实践篇:探究其他物质的溶解实验(1)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其他物质进行溶解实验,如盐、发酵粉等。
每次实验前,教师和学生们要提出研究问题,如“盐在水中是否能溶解?”,然后设计实验步骤。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物质是否溶解,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结果。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案五篇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案五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职场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教案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
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
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
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冰糖和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
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溶剂(水、酒精)、溶质(盐、糖、沙子)、实验器材(杯子、勺子、筷子、放大镜)。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实验室环境。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入溶解的概念,让幼儿初步了解溶解。
2. 实验一:盐的溶解(1)教师向幼儿展示盐,让幼儿观察盐的特性。
(2)教师将盐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盐在水中的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和特点。
3. 实验二:糖的溶解(1)教师向幼儿展示糖,让幼儿观察糖的特性。
(2)教师将糖放入酒精中,让幼儿观察糖在酒精中的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糖在酒精中的溶解过程和特点。
四、活动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巩固溶解的概念和特点。
2.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3.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1. 家庭延伸:教师发放实验材料,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溶解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环境延伸: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溶解主题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作品。
3. 教学延伸: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调整后续教学计划,深入探究溶解相关知识。
六、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工作:教师提前布置实验室,确保实验器材和材料的准备充足。
2. 活动引导: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溶解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溶解实验。
4. 观察记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5. 分享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毒或刺激性强的物质。
2. 教师应全程关注幼儿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验,但要注意不强迫幼儿进行实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溶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科学教案: 溶解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学会区分溶解和非溶解物质,并了解溶解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溶解和非溶解物质,并了解溶解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准备:幻灯片、实验器材(水杯、水、盐、糖、沙子、纸屑等)、彩色纸、贴纸、洗面奶、油漆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 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孩子们常见的物体,询问孩子们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哪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 引导孩子们思考溶解和非溶解物质的特点,可以使用图片和肢体语言进行引导。
第二步:实验(20分钟)1. 引导孩子们围绕溶解和非溶解物质进行实验。
首先给每个孩子一杯水,并注明是干净的水。
2. 将一些盐和糖分别放入两个干净的杯子中,并向孩子们解释这是溶解物质。
3. 让孩子们观察和比较水、盐、糖,引导他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为什么?4. 引导孩子们尝试将沙子、纸屑等形状不规则的物质放入杯子中,让他们观察和比较这些物质与水的关系。
5. 给孩子们一些彩色纸和贴纸,让他们自己选择并制作溶解和非溶解物质的标志牌。
第三步: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 回顾实验的结果,引导孩子们总结出溶解和非溶解物质的特点。
2. 利用幻灯片或手绘图示,向孩子们介绍溶解的原理和过程,包括溶质、溶剂和溶液的概念。
3.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溶解的原理和过程,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第四步:拓展活动(15分钟)1. 给孩子们一些洗面奶和水,引导他们思考洗面奶为什么能够溶解在水中。
2. 提问并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遇到了哪些需要溶解的例子?第五步:巩固与评估(10分钟)1. 教师提问和孩子们进行小结: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都观察到了什么?引导他们回答。
2. 让孩子们自己判断一些物质是溶解还是非溶解物质,并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溶解和非溶解物质有了基本的认识,理解了溶解的原理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四篇)目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溶解一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在水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石头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火箭发射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溶解一
大班科学:溶解
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
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 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
配制的饮料喝完。
(3) 请每组幼儿
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 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 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 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
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
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
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 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
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