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至八年级上语文综合知识:语法、修辞、阅读(答案版)

合集下载

语法修辞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中考专题】

语法修辞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中考专题】

中考语法修辞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说明:汇总了全六册的语法、修辞精品练习题,带答案,使用方便。

部编版教材语法安排:七上:实词七下:虚词、短语八上:句子成分、单句类型、修辞八下:病句九上:复句九下:复句一、汉语词性:实词、虚词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班级:姓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B.副,介,代,介,名C.名,连,名,介,动D.名,介,名,动,名2、《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3、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

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4、“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形的镜子,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绒线的小圆帽。

”划线词语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名词形容词副词B.量词形容词介词C.量词形容词动词D.代词副词动词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6、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正确的一项是:()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7、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A.春回大地群山绿B.春风又绿江南岸C.一汪绿水慰平生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8、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一上|☞二上|☞三上|☞四上|☞五上|☞六上☞一下|☞二下|☞三下|☞四下|☞五下|☞六下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活泼生动。

在阅读和写作中,也都会涉及到对修辞的赏析或应用。

修辞手法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基础知识之一。

01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

常是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令人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0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感到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03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七年级上至八年级上语文综合知识:语法、修辞、阅读(答案版)

七年级上至八年级上语文综合知识:语法、修辞、阅读(答案版)

部编本八年级上语法、修辞、阅读综合知识复习(初一以来)一、七年级语法:词性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实词:(-)名词人事名词:鲁迅、太阳、山;时间名词:春天、明年;处所名词:北京、学校;方位名词:上、下;抽象名词:品德、质量;判断技巧:1、能受数量词的修饰;2、不受副词“不”的修饰。

(二)动词一般动词:走、看;存现动词:有、死亡、消灭;情态动词:爱、恨、怕、想念;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能、能够、愿、肯、敢;趋向动词:进、出、上来、去、上去;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

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表形状、颜色的:长、短、红、绿、笔直;表性质的:好、坏、美丽、大方、软、平常;表状态的:快、慢、生动;判断技巧:1、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2、一般可以受副词“很”的修饰,(特殊情况:“雪白”除外)(四)数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

七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答案)

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选自 《素质小丛书 》 ,作者 坎斯·彼勒 , 美 国作家。
21、《论语》是记录 孔子言行 的一部书,是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春秋末期 思
想家、 政治家
、 教育家 , 儒 家的创始人。名 丘 ,字 仲尼 ,鲁国陬邑
人。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
生后不久因病致哑失明,后来耳朵也聋了。
8、《两弹元勋邓稼先》作者 顾迈南 ,“两弹”是指 原子弹和氢弹 。邓稼先,是著名的 物
理 学家。
9、《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 朱自清 ,字 佩弦 , 现代散文 家,语文教育家。
依次描写了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五幅图,表达了 作者对春天的
《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简称为“诗、
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
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 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22、《世说新语》古代 笔记 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 记述了 东汉末年 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是 刘义庆 组织一批人编写的, 他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 23、《伤仲永》选自 《王临川集》。作者 王安石 , 北宋 朝著名的思想 家、 政治 家、 文学 家。字 介甫 ,抚州临川人。伤,这里指 “为……感到惋惜”的意思 。 24、《木兰诗》是一首 乐府 (体裁)诗,选自 郭茂倩 编的 《乐府诗集》 。 它是 南北朝 时期的一首北方 民歌 。“乐府”原指 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 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 ,后来把 乐府采集的诗歌 也叫做乐府。汉乐府中的“南北双 璧”指的是《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 。 25、《杂诗》选自《王维集校注》作者 王维 , 唐 代著名诗人。字 摩诘 ,河东人。 《夜雨寄北》选自 《李义山诗集》,作者 李商隐 , 唐 代著名诗人。字 义山 ,号 玉溪生 ,怀州河内人。 《怀上与友人别》选自《云台编》,作者 郑谷 , 唐 代诗人。字 守愚 ,袁州宜春人。 淮上即 扬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 《王子安集》 ,作者 王勃 ,字 子安 , 唐 代 诗人,与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一起被称为“ 初唐四杰 ”,著名作品 《滕王 阁序》中为人传诵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 《刘梦得集》 ,作者 刘禹锡 , 唐 代著名诗人。 字 梦得 ,洛阳人。 26、《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 欧阳修 ,字 永叔 ,号 醉翁 ,晚年 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散文学家”。 27、《三峡》选自 《水经注》 ,作者是 郦道元 , 北魏 地理学家、散文家。 28、《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清稗类钞·敬信》,作者是近代人 徐柯 。字仲可,浙江杭 州人。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选择正确答案:(1)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B.副,介,代,介,名C.名,连,名,介,动D.名,介,名,动,名(2)与“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所用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长虹飞架之处,昔日的交通梗塞长蛇阵不见了。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C.我好像又回到了梦牵魂绕的故乡。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答案】(1)C(2)C【解析】【分析】(1)考查词语的分类。

“明天”是时间名词;“和”是连词;“同学”是名词;“在”句子中是表处所的介词;“去”表动作行为的动词。

故答案为C。

(2)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目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中没有修辞手法的运用,故选C。

故答案为:(1)C。

(2)C。

【点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fù。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ó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幅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fùtuó束________开________(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知识梳理】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

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常见形式。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例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

②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③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

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因此,使用借喻的句子显得精炼、含蓄。

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例如:啊!遵义,光荣的山城,我要尽情把你称赞——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的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

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人,从小到大,哪一个没挨过母亲的巴掌呢?难道做儿女的能因此记恨?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和对应例题+阅读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和对应例题+阅读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第3讲 修辞手法 讲义(含答案)-2021年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

第3讲 修辞手法 讲义(含答案)-2021年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

第3讲语法之修辞手法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复习七年级语法之句子成分+修改病句二、预习作业:一、基础知识部分:七年级语法之修辞手法【知识梳理】一、比喻:比一比,观赏这幅图,看谁说出的修辞句多!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常见修辞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例如: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如: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冰心《荷叶母亲》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本体喻词喻体例子明喻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圆盘。

暗喻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借喻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借喻:直接借助喻体来描写事物,说明事理,表达情感。

借喻不说出本体事物,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例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呐喊·故乡》“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二、比拟:就是通过联想,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把树上的果子比作人们的笑脸一般,做着点头的动作,还露出微笑的表情。

蜻蜓会赛跑,大自然景物具有了人类的喜怒哀乐,整个画面生机盎然,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

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

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jìn,使之化为尘埃。

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

有时,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沧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已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jìn________________灰________清澈谛听(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趋炎附势”中“炎”的意思是________;“百折不回”中“折”的意思是________。

(4)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烬;chè;dì(2)沧穹;苍穹(3)指权势;弯;弯曲(4)比喻;拟人【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烬”不要写成“尽”,“澈”不要读成“ zhé ”。

(2)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可知,“沧宆”应为“苍穹”。

(3)趋炎附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故“炎”在这里指权势。

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

形容意志坚强。

故“折”在这里是弯曲的意思。

(4)“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这句话把生命比作是一条小溪,“百折不回”“乐观坚强”把它拟人化,因此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烬;chè;dì⑵沧穹;苍穹⑶指权势;弯,弯曲⑷比喻;拟人【点评】⑴本题考查拼读和书写字词的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准拼音,辨明字形,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词典等工具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修辞(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修辞(含答案)

修辞-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复习范围:七年级上册一、二、三单元1.从修辞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⑴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⑵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⑶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⑷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排比对偶比喻拟人B.比喻拟人对偶排比C.拟人排比比喻对偶D.比喻排比对偶拟人3.下列句子只采用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那像是滑抡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chóu的歌手了。

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干皱 ________ 更胜一chóu ________ 篡 ________ 夺(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划线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 。

(4)“窃窃自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5)上述选段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被誉为“________”。

这部作品中,_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________凶猛如恶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答案】(1)zhòu;筹;cuàn(2)滑抡;滑轮(3)拟人(4)指蝈蝈在绿叶丛中悄声鸣叫(5)《昆虫记》;昆虫的史诗;水蛛;螳螂【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作答时注意“皱”应该读四声;“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筹”的偏旁不要写错;“篡夺”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篡”应该读cuàn。

(2)“滑轮”是简单机械的一种,是装在架子上的周缘有槽的轮子,能穿上绳子或链条,多用来提起重物。

“轮”应该是车字旁。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修辞手法(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修辞手法(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附答案)【例题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天才梦张爱玲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

世人原谅瓦格涅①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⑵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

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

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

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

遇到笔画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

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

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自溺。

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

⑶我仅有的课外读物是《西游记》与少量的童话,但我的思想并不为它们所束缚。

八岁那年,我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题名《快乐村》。

快乐村人是一好战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

所以快乐村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大家庭,自耕自织,保存着部落时代的活泼文化。

⑷我特地将半打练习簿缝在一起,预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对这伟大的题材失去了兴趣。

现在我仍旧保存着我所绘的插画多帧,介绍这种理想社会的服务,建筑,室内装修,包括图书馆,“演武厅”,巧克力店,屋顶花园。

公共餐室是荷花池里一座凉亭。

我不记得那里有没有电影院与社会主义——虽然缺少这两样文明产物,他们似乎也过得很好。

⑸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

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⑹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

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象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

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 splendour ”②,“ melancholy ”③,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

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 标点符号、修辞、语法专题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上期末专项复习  标点符号、修辞、语法专题及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标点符号、修辞、语法专题及答案解析1.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C.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

”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4.下面是同学们对名家散文中语句的修辞和表达效果的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已萌芽的情景。

“钻”字表现出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表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卧”字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将雪景比作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雪过后小村庄淡雅的景色。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盼望”,突出强调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和喜悦的心情。

期中复习之语法修辞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之语法修辞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之语法1.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A.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B.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温柔而又刚烈。

C.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D.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B.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就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C.太阳出来了,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

D.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佩服”“繁衍”“可以”“出来”“之下”都是动词。

B.“里头”“爱情”“蟋蟀”“传统”“下去”都是名词。

C.“令堂”“家严”“高朋”“贤侄”“惠顾”都是敬辞。

D.“鄙人”“小女”“寒舍”“见谅”“愚见”都是谦辞。

4.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傍晚时候,上.灯了……。

解说:这一句的第一个“上”是名词,第二个“上”是动词。

B.秋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贤弟”“赐教”“贻笑大方”都是敬辞,“家君”“拙著”“大方之家”都是谦辞。

解说:前一组归类正确;后一组中“大方之家”意为“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应归类到敬辞中。

D.“担任、担负”是近义词,在搭配上有差异,因此不能相互替换;“父亲、爸爸”是同义词,在语体色彩上有差异,因此可以互换。

解说:前者正确,如可以“担任班长”,但不能“担负班长”;后者错误,如与父亲在日常交流中一般用口语色彩较浓的“爸爸”,而“父亲”一般用于书面语。

5.下列句子解析错误的是()A.老人是患癌症死亡..的,老人的儿子在抗洪抢险中牺牲..的。

解说:“死”可以泛指一切生物的生命终结的状态,适用对象较广;“牺牲”是有价值的死,适用对象较窄。

两个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

B.面对强有力的竞争,不少同学精神上有“包袱..”,不能轻装前行。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语法知识汇总及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语法知识汇总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语法知识汇总文学常识★第一单元(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著有诗文集《足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选自《一些印象》(《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选自《散文》,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选自《全唐诗》。

③《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

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6)《散步》选自《中国青年报》,莫怀戚,重庆作家。

(7)①《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是印度(国别)作家泰戈尔,作家、诗人。

他的主要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等。

②《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

散文集《樱花赞》《寄小读者》。

(8)《世说新语》二则选自《世说新语疏》,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

大熊猫喜欢(xī)戏,憨态可(jū),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啃着竹枝,神情悠然自得;有时团作一团打滚,曼不经心;有时拖着笨拙的身躯,晃晃悠悠地在草地上玩耍。

大熊猫经过训练就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骑木马、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与欢笑声。

犬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倚________ 笨拙________ (xī)________戏憨态可(jū)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yǐ;zhuō;嬉;掬(2)曼不经心;漫不经心(3)排比;拟人【解析】【分析】(1)注意“倚”读“yǐ”,不要读成“qǐ”。

嬉戏,xī xì,意思是无忧无虑地玩耍。

憨态可掬,hān tài kě jū,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

(2)“曼不经心”正确书写为“漫不经心”。

读音为màn bù jīng xīn,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划线句子“有时……有时……有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舞蹈、神情悠然自得、在草地上玩耍”赋予大熊猫人的神态及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yǐ;zhuō;嬉;掬;⑵曼不经心;漫不经心;⑶排比;拟人。

【点评】⑴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初中修辞练习题集锦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初中修辞练习题集锦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初中修辞练习题集锦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修辞练习题集锦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修辞练习题集锦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初中语文修辞专项训练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1。

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D。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

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D。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

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C。

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

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

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B。

秦时明月汉时关C。

主人忘归客不发D。

烟笼寒水月笼沙6。

2018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法修辞汇总详解

2018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法修辞汇总详解

2018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法修辞汇总详解比喻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读到这样的句子,你一定会想:写得太生动了,给人的印象真鲜明!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前面这类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还有一种是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

例如:(1)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流沙河《理想》)(2)在此刻,长街静穆,万众伫立/一颗心——一片沸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李瑛《一月的哀思》)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比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是借喻。

例如:秋风阵阵的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叶圣陶《三棵银杏树》)比拟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

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

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

例如:(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老舍《济南的冬天》)(2)我们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鲁迅《故乡》)(3)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句(1)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

句(2)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句(3)把“公理”写成商品,值“钱”,用的是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八年级上语法、修辞、阅读综合知识复习(初一以来)一、七年级语法:词性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实词:(-)名词人事名词:鲁迅、太阳、山;时间名词:春天、明年;处所名词:北京、学校;方位名词:上、下;抽象名词:品德、质量;判断技巧:1、能受数量词的修饰;2、不受副词“不”的修饰。

(二)动词一般动词:走、看;存现动词:有、死亡、消灭;情态动词:爱、恨、怕、想念;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能、能够、愿、肯、敢;趋向动词:进、出、上来、去、上去;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

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表形状、颜色的:长、短、红、绿、笔直;表性质的:好、坏、美丽、大方、软、平常;表状态的:快、慢、生动;判断技巧:1、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2、一般可以受副词“很”的修饰,(特殊情况:“雪白”除外)(四)数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

如“一、二、三”。

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

如“第一、第二”。

(五)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可分两类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2.动量词动量词表动作的量。

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六)代词人称代词:我、咱、你、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指示代词:这、那、这儿二、虚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1、程度副词: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2、范围副词: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3、时间副词: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顿时、终于。

4、频率副词: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5、肯定副词: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6、否定副词: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7、语气副词: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

例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

(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3.“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

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

比较下边两组词:甲乙白布白跑一趟老朋友老说不完怪事怪好看净水身上净是泥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二)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例如: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表排除的:除了、除非1. 介宾短语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例如:〔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例如: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

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

例如:①他把书放在桌上。

(介词)②他在家里.(动词)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

(介词)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

(动词)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③他给了我一本书。

(动词)介词和动词的区别:1、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

2、介词后面不能跟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3、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

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

例如:①我和他都去过。

(连词)②我曾经(和他)去过。

(介词)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

(介词)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

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

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

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

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②。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他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

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

例如: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四)助词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

常见的有下面这些: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动态助词:着、了、过、来着,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啊(呀、哇、哪)(感叹语气)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

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

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

例如: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五)叹词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我猜着了。

②唉呀!这么大的西瓜!③哦,我想起来了。

④喂!现在开会了。

⑤嗯!我马上就去。

例①表喜悦,例②表惊讶,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唤,例⑤表应答。

1.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

例如:⑥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⑦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⑥。

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

(六)拟声词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

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等。

词性判断: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它的词性和意义就会不同。

如:把住质量关。

(动词)把书拿来。

(介词)拿把菜刀来。

(量词)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

(动词)大家选我当代表。

(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

(动词)买了一把锁。

(名词)把门锁上。

(动词)你要端正学习态度。

(动词)他坐得很端正。

(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

(形容词)我们要立个规矩。

(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

(形容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

(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形容词)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

(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

(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

(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

(副词)二、七年级下:短语类型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

(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