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检测
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常用的实验方法
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常用的实验方法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和患者对手术安全性的要求日益增加,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成为了衡量手术风险和选择合适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准确的凝血功能筛查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或术前准备药物,同时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而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的实验方法则是应用在临床上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常用的实验方法,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该领域的知识。
一、凝血时间凝血时间是评价患者凝血功能的一项基本指标,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凝血时间测定。
凝血时间是指患者血液中加入合适的凝血激活剂后,从开始凝固到形成不可拉丝块状所需的时间。
正常人的凝血时间为3~9分钟,而凝血时间延长则意味着凝血功能发生异常。
常用的凝血时间测定方法有:局部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在适当的条件下测定患者血液的凝血时间,以评估其凝血功能的正常性。
在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中,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助于及时采取必要的手术准备措施。
二、凝血酶原活性测定凝血酶原活性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它通过测定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的活性来评估其凝血功能的状态。
凝血酶原是激活的凝血因子Ⅱ,是凝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常情况下,凝血酶原活性正常,凝血功能也就正常。
而在某些情况下,凝血酶原活性可能受到影响,比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等。
因此,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活性,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
凝血酶原活性测定方法简单、准确,通常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结果,因此在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血小板功能分析在凝血功能筛查中,血小板功能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血小板是维持血液凝固功能的重要细胞,它的数量和功能对于凝血功能来说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血小板数量在150-400 x 10^9/L之间,而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出血风险增加。
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凝血功能是维持血液在血管内保持液态同时在出血时能迅速形成凝块以止血的重要生理过程。
凝血功能检测主要用于评估体内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可以帮助医生对出血疾病和血栓相关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本文将对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评估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的指标,主要用于检测凝血因子Ⅶ、Ⅴ、Ⅹ和凝血酶原这些依赖维生素K的因子的活性。
PT延长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缩短可能提示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评估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的指标,主要用于检测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Ⅶ和凝血因子Ⅴ等的活性。
APTT的延长可能提示存在一些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的疾病。
3.凝血酶时间(TT):TT用来评估凝血酶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TT延长可能与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功能异常有关。
4.纤维蛋白原定量(FIB):FIB是评估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指标,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会被凝血酶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凝块。
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异常可能提示凝血系统功能障碍。
5. 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可以作为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高水平的D-二聚体可能暗示存在血栓,而低水平则排除了血栓的可能性。
1.出血疾病的诊断: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一些与出血相关的疾病,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血栓相关疾病的诊断:一些血栓相关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会导致凝血功能的改变。
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血栓,并指导相应的治疗。
3.手术和治疗前的评估:在拟进行一些手术或特定治疗前,特别是涉及出血风险的手术,如心脑血管手术、外科手术等,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以便医生做出风险评估和相应的处理。
4.监测抗凝药物治疗: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抗凝药物的疗效,如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物,以确保其在治疗安全范围内。
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解读
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解读
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血栓凝结时间(C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
1.凝血酶原时间(PT):由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Ⅲ、Ⅶ、Ⅸ三种组成,反映凝血系统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FIB和凝血酶)的综合作用,是检测凝血功能中最重要的指标。
正常值为9.5-11.5s。
2.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血浆内凝血活酶(XII、XI、IX、VIII及其他因子)整体活性,是检测凝血功能比较常用的一项指标,正常值为23-33s。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由凝血酶Ⅱ(FII)及Ⅴ、Ⅶ、因子Ⅷ和X四种组成,是血浆内细胞凝血因子活性的衡量指标,正常值为120-150s。
4.血栓凝结时间(CT):主要由血凝素决定,是反映抗凝血因子活性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正常值为240-300s。
5.纤维蛋白原(FIB):是检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因为FIB是凝血酶原活性的必需组件,其正常值为2.0-4.0mg/L。
血凝检测标准
血凝检测标准:理解、实施与意义一、引言血凝检测,也称为凝血功能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固能力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凝血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一系列酶促反应和血小板的激活,其最终目的是在受伤时止血。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因此,血凝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详细讨论血凝检测的标准,包括其理解、实施以及意义。
二、血凝检测的理解血凝检测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实验,以评估凝血过程的不同阶段。
主要的凝血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和凝血酶时间(TT)。
这些检测可以提供关于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功能的信息。
1. 凝血酶原时间(PT):主要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特别是因子VII、X和V。
PT延长可能表示这些因子的缺乏或功能障碍,常见于肝病、维生素K缺乏或使用某些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活性,包括因子VIII、IX、XI和XII。
APTT延长可能表示这些因子的缺乏或功能障碍,常见于血友病、肝病或使用某些抗凝药物(如肝素)。
3. 纤维蛋白原(Fib)浓度: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对于血凝块的形成至关重要。
Fib浓度降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常见于肝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纤维蛋白溶解过度。
4. 凝血酶时间(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TT延长可能表示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功能障碍,或存在纤维蛋白溶解过度。
三、血凝检测的实施实施血凝检测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步骤和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正确的样本采集、处理、储存和运输,以及使用标准化的试剂和设备进行检测。
此外,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经验也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实施血凝检测的实验室需要满足一定的认证和质量标准,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相关标准。
四、血凝检测的意义血凝检测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信息,有助于诊断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以及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凝血功能的检测和解读
凝血功能的检测和解读凝血功能是人体在遭受创伤或出现病变时所表现的一种本能反应。
凝血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疾病。
因此,对于凝血功能的检测和解读非常重要。
凝血功能的检测方法一、心理测验法这是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需要对患者静脉采血,提取血浆,将检测物质加入到血浆中,观测凝血情况并记录数据。
主要是通过该法进行常规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
二、激光散射法激光散射法是利用激光器产生的单色激光通过血细胞测定,或是通过检测生物体“光学窗口”区域的反光和散射光强度来评估患者凝血功能。
三、脉冲电波法这也是一种测定凝血功能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检测活动量大、受伤多的患者。
需要将被检测者按照一定的节律进行肢体运动,这样软组织的收缩和舒张状态可以影响血液流动的大小及流速,进而测定患者凝血功能的指标。
凝血功能常用指标一、凝血酶原时间(PT)这是最常用的检测凝血功能指标,能够反映血液凝固的速度和脆弱性。
正常情况下,PT的参考值通常是12-14秒。
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这个检测指标和PT相似,能够反映凝血功能的好坏程度。
正常情况下,APTT 的参考值通常是25-35秒。
三、血小板计数与函数测定血小板是体内最小的形态元素,用来评估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以及是否存在血小板相关疾病。
其中,血小板计数指标正常值范围在100~300×10的9次方/L,而血小板功能则主要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
四、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纤维蛋白原是人体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FIB参考值通常是1.5-4.5g/L。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解读一、异常凝血如果PT、APTT和血小板计数、函数等指标出现异常降低,那么通常就会导致异常凝血的症状,比如血栓形成和栓子等。
二、出血如果PT、APTT和血小板等指标值为异常升高,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包括普通的皮下出血、鼻出血、月经失调等。
三、低凝状态如果纤维蛋白原测定值过高,或是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增加,则可能意味着患者处于一种低凝状态,这种状态下患者伤口无法愈合,容易出现内出血症状,需要进行及时的检测治疗。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解读要点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解读要点在临床诊断中,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通过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对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评估,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下面就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解读要点进行介绍。
一、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PT和APTT是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主要用于评估凝血过程中外源凝血途径和内源凝血途径的功能。
PT延长提示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Ⅶ、Ⅴ、Ⅹ、Ⅱ等,常见于肝功能异常、维生素K缺乏等情况。
APTT 延长可能提示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Ⅸ、XI、XII等,常见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药物使用等。
二、凝血纤维蛋白原测定(FIB)
凝血纤维蛋白原指的是凝血过程中形成纤维蛋白的前体物质,它的测定可以反映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
FIB水平过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而FIB水平过低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三、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时间是指血浆中凝血蛋白形成凝血酶的时间,它主要用于评估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的速度。
TT延长可能提示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Ⅰ、Ⅱ、Ⅴ、Ⅹ等,常见于维生素K缺乏、肝功能异常等情况。
四、 D-二聚体(D-Dimer)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它的升高可能提示体内存在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溶解的情况。
D-Dimer检测在急性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解读要点包括PT、APTT、FIB、TT、D-Dimer等指标的异常变化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医生在解读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时,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准确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PPT
VS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凝血功能检测可 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和治 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 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 凝血功能检测还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 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如出血、血小板 减少等,以便及时处理。
03
凝血功能检测的局限性
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检测方法不统一
目前凝血功能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方法之间的标准 化和可比性有待提高,这给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带来了困 扰。
全自动血凝仪
血凝仪的校准与质控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血 凝仪进行定期校准和质控检测。
通过连续流动分析技术,自动化完成 凝血因子的筛选和定量分析。
特殊凝析血小板聚集、释放等功能,评估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
用。
血栓弹力图
02
通过检测血液在凝固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变化,评估血液凝固状
过度治疗的风险
由于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解读需 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可能 存在过度治疗的风险,如过度使 用抗凝药物等。
缺乏个性化治疗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只能提供一般 性的参考,对于个体患者的特异 性治疗仍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 临床情况。
患者因素的局限性
1 2
患者依从性差
凝血功能检测需要患者遵守一定的饮食和药物限 制,有些患者可能无法严格遵守,导致检测结果 不准确。
态和血栓形成风险。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筛查
03
通过对特定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诊断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相
关疾病。
02
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血液凝固机制异常,导致皮肤、黏膜或内脏器官出血的疾病。凝血功能检测对于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评估患者的止血功能,帮助医生判断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关于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 -回复
关于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回复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是用来评估人体血液的凝血能力的指标。
凝血是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和止血的重要过程,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凝血功能的异常可能会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相关疾病。
本文将从凝血功能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和其临床应用等方面依次进行介绍。
一、凝血功能的基本原理凝血功能是一种精密而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种物质和酶系统的相互作用。
当血管受损时,由于出血,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被激活,形成血栓,从而封堵血管口,停止出血。
凝血功能的正常调节是由内因子和外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内因子主要是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外因子主要是血小板和血管壁。
二、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1. 凝血酶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PT是一项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它反映的是凝血因子在体外条件下形成凝血酶作用的时间。
INR是通过将PT值与国际标准物质进行比较得出的指标,用于比较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
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主要用于监测血液内在凝血通路的功能,可以评估肝功能、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等情况。
3.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为150-450 ×10^9/L。
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通过测量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释放反应来评估血小板的活性和功能。
4.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来判断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
5. 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纤维蛋白原是人体内主要的凝血蛋白原,它是形成纤维蛋白的前体。
通过测量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可以判断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
三、凝血功能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1. 凝血功能监测在手术前的预测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来判断手术的安全性和预测术后出血的风险。
2. 凝血功能监测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广泛。
凝血四项体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凝血四项体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凝血四项体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凝血功能状态。
通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化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水平(FIB)等指标,可以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凝血系统的运作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凝血四项体检被广泛用于术前评估、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等方面。
通过凝血四项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避免出现出血或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什么是凝血四项体检、为什么需要进行凝血四项体检以及如何进行凝血四项体检,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旨在向读者介绍本文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会概述凝血四项体检的基本概念,为读者提供对主题的初步了解。
接着介绍文章的结构,包括各个部分的内容和分工,让读者了解本文的整体布局。
最后阐明文章的目的,明确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和解决的疑问。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什么是凝血四项体检,为什么需要进行这项体检以及如何进行。
通过科学的解释和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凝血四项体检的重要性和价值,并指导读者如何正确进行这项体检。
在结论部分,总结凝血四项体检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向。
通过结论部分,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凝血四项体检在医学领域的意义和潜力,并对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出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凝血四项体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项目,其主要目的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者凝血异常的情况。
通过凝血四项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此外,凝血四项体检还可以用于评估手术前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同时,对于患有凝血疾病和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的患者,凝血四项体检也具有重要的监测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凝血功能检测课件
3
检测方法
采用自动化凝血分析仪,通过凝固法、发色底物 法等方法测定血液中相关成分的活性或浓度。
02
凝血功能检测的方法
Chapter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01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凝血功能检测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评估肝脏合成功能 和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
02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通过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来评估凝血功能。正常值参考范围为11-15秒,超过正常值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 。该检测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对于判断出血倾向和血 栓形成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4
凝血功能检测的注意事项
Chapter
检测前注意事项
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应在检测 前一周停用,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
凝血功能检测时应确保身体处于 正常生理状态,避免过度疲劳、 剧烈运动等。
饮食要求 药物影响 避免创伤 生理状态
凝血功能检测前应保持正常饮食 ,避免过度进食高脂、高糖食物 ,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预防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 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 成等严重后果,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 及早发现并预防。
凝血功能检测的原理
1 2
血液凝固机制
凝血功能检测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与凝血相关的 各种成分和酶活性,了解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
常用凝血功能检测项目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
01
凝血功能检测可以用于监测血栓 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 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 梗死等。
02
在这些疾病中,凝血系统的异常 激活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通过凝 血功能检测可以评估血栓形成的 风险和治疗效果。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凝血功能检测方法。
你说凝血功能检测重要不?那可太重要啦!就好像咱家里的水管,要是出了问题,那可不得水漫金山呀!凝血功能要是不正常,那身体也会乱套的呢。
先来说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吧。
这就好比是给凝血系统来个小测试,看看它反应快不快。
医生会取点咱的血样,然后放在那里观察,就像看着一场比赛,看凝血酶原啥时候能完成它的“任务”。
如果时间太长或太短,那可都不行哦,就像跑步比赛,跑太快或太慢都不正常呀!
再讲讲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这个呀,就像是给凝血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做个特写,看看它能不能顺利进行。
如果这个时间不对劲,那凝血的链条可能就有问题啦,就跟自行车链子掉了似的,得赶紧修好。
还有凝血酶时间测定呢!这就像是在观察凝血的最后一步,看看凝血酶干活儿麻不麻利。
要是它偷懒,那可不行哦!
血小板计数也是很关键的哟!血小板就像是凝血队伍里的小士兵,数量不够可打不了胜仗呀!想象一下,要是战场上士兵太少,那能守住阵地吗?
纤维蛋白原测定也不能少呀!纤维蛋白原就像是凝血的“胶水”,没有足够的胶水,怎么能把伤口粘好呢?
那咱做这些检测的时候要注意啥呢?首先得配合医生呀,该抽血就抽血,可别害怕那一点点疼。
然后呢,检测前该注意的事项可得听医生的,比如要不要空腹之类的。
总之呢,凝血功能检测就像是给我们身体的凝血系统做一次全面“体检”,能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检测呀,它们可是守护我们健康的重要手段呢!这凝血功能检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大家可得重视起来哦!。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自动化凝血分析仪不仅用于临床实验室,还可应 用于血栓和止血实验室以及药物研发等领域。
凝血因子替代疗法的应用
凝血因子替代疗法的必要性
对于某些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常规治疗手段可 能无法满足其治疗需求,需要采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
凝血因子替代疗法的种类
常见的凝血因子替代疗法包括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物、凝血 酶原复合物等。
保持平静
在检测过程中应保持平静,不要过度紧张或激动 ,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检测后注意事项
及时获取报告
在凝血功能检测后,应及时获取 报告,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凝血 功能情况。
遵循医生建议
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应及时咨询 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 疗或调整生活习惯。
定期复查
对于有凝血功能异常的人,应定 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 疗潜在的疾病。
03
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
血友病
总结词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液中缺乏必要的凝血因子,导致凝血障碍。
详细描述
血友病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其中血友病A是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Ⅷ所致,而血友病B则是由缺乏凝 血因子Ⅸ所致。患者常常出现关节、肌肉和内脏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出血。
仪器检测方法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通过光电比色法或磁珠法等原理 ,实现凝血指标的自动化检测。
血凝仪
通过光电比色法或磁珠法等原理 ,检测血浆在不同条件下的凝固 时间,以评估凝血功能。
快速凝血检测试纸
快速凝血试纸
通过干化学法或免疫层析法等原理, 快速检测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活性或抗 原含量,便于现场或床旁使用。
05
凝血功能检测的发展趋势
凝血功能怎么检查
凝血功能怎么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是指对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的一系列检验。
凝血系统是维持机体正常止血和避免异常出血的重要系统,包括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等多个组成部分,其平衡状态对于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对凝血功能的检查对于评估机体出血和血栓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主要检测凝血因子Ⅶ、Ⅹ、Ⅴ、Ⅱ和纤维蛋白原等的活性,APTT则检测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Ⅶ、Ⅹ、Ⅴ、Ⅳ和纤维蛋白原等的活性。
通过对PT和APTT的测定可以初步判断机体在发生出血时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2. 凝血酶原活动度: 通过测定凝血酶原的活性来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通常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表示。
INR可以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3. D-二聚体: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浓度的升高提示机体发生了血栓形成,因此可以作为评估出血和血栓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4. 纤维蛋白原: 通过测定人体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来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纤维蛋白原是凝血因子Ⅰ的前体蛋白,其浓度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反映凝血功能的异常。
5.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 通过测定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状态来判断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血小板计数可以通过血液常规检查获得,而血小板功能可以通过测定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等方面进行评估。
6. 凝血酶原活化时间(TCT): TCT是一种直接测定凝血过程中凝血酶的形成时间的方法。
TCT的延长可能与凝血因子活性异常相关。
以上只是凝血功能检查中的一些常见项目,根据不同的临床需要,还可以进行更加详细和专业的检测项目。
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时,医生会综合分析各个项目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评估凝血功能的异常程度和对应的疾病诊断。
凝血检测指标
凝血检测指标
1.什么是凝血检测指标
凝血检测指标是指用于检测血液凝血功能的生化指标。
常见的凝血检测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钙素原时间(TT)和凝血因子等。
2.凝血检测指标的意义
凝血检测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血液病、肝病、心血管疾病、血栓症等疾病。
此外,凝血检测指标还可以指导肝移植和手术等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评估。
3.常见的凝血检测指标
(1)PT(Prothrombin Time,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是外在凝血途径活化后的凝血酶原结合IX、X、VII、II凝聚成凝血酶所需时间。
临床上常用于监测未达到治疗水平的华法林、制止止血等操作,还可以作为疑似肝病的病人检测肝功能。
(2)AP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是内在凝血途径活化后的凝血酶原结合XII、XI、X、IX、VIII、VII、II凝聚成凝血酶所需时间。
临床上常用于监测治疗肝病和血栓症的药物疗效。
(3)TT(Thrombin Time,降钙素原时间):TT测定的是血浆或血清中加入适量的降钙素原后的凝固时间。
降钙素原在血症病人血浆中降低,血清中则稳定,临床上常用于判断抗凝药物过量。
4.总结
凝血检测指标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医生制定和评估治疗方案,对于一些急性和慢性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凝血检测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怎么检查凝血功能和心脏功能
怎么检查凝血功能和心脏功能一、凝血功能检查和治疗凝血功能是人体内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依赖多种成分的调节和作用,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都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并造成各种疾病。
凝血功能的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凝血酶原时间(PT):用于评价凝血因子外路的凝血功能,主要用于监测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物的疗效。
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于检测凝血因子内路的凝血功能,主要用于监测肝病、血液病等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3. 凝血酶时间(TT):用于检测凝血酶的形成和功能,可用于评估血小板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4. 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Fib):用于评价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是否达到正常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凝血功能指标,如D-二聚体、凝血因子活性等。
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的凝血功能检查指标,以便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凝血功能异常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凝血因素缺陷和疾病类型,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止血药物、促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2. 输血治疗: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特别是急性失血、手术后、产后出血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原因导致凝血异常的病患,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消除病因。
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避免术后出现凝血异常并发症。
二、心脏功能检查和治疗心脏是人体内的泵,它不断地把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检查心脏功能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常见的检查方法:1. 心电图(ECG):通过电极在身体表面测量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脏节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传导障碍等情况。
2.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采用超声波探头对心脏进行评估,可以检测到心脏大小、心室收缩功能、心瓣膜功能、血流速度等情况。
凝血七项检测原理
凝血七项检测原理
凝血七项检测是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的常规检查。
它包括七个指标,分别是: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
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抑
制剂(AT)、血小板计数(PLT)。
这些指标可以全面评估一个人的凝血
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PT指标反映体内的凝血因子活性,是评价外源性凝血因子通路功能
的指标。
APTT指标反映体内的凝血酶和凝血因子的活性,是评价内源性
凝血因子通路功能的指标。
FIB指标是指纤维蛋白原含量,也可以作为评
价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之一。
TT指标是测定凝血酶形成的时间,通常用
于评估凝血因子活性。
D-Dimer指标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它是血
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一种,并且可以用于判断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的风险。
AT指标是血液中凝血酶抑制剂的含量,它可以减少血块的形成。
PLT指标是血小板计数,是衡量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是否正常的指标。
通过检查这些指标的数值,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凝血功能状况,并对
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检验科凝血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凝血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在检验科中,凝血学是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
凝血功能的正常机制是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重要条件之一。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等指标。
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些常见的凝血学检测项目。
一、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凝血系统外在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
它通过测量凝血酶原与血浆中Ca2+、磷脂质以及凝血酶原活化因子III(组织因子)复合体相互作用形成凝血酶的时间来评估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参考范围为11-13.5秒,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则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例如,肝功能受损或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可能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此外,凝血因子FV或FVIII等因子的缺乏也可能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是评估内在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
它通过测量凝血因子XII(Hageman因子)激活后,与磷脂质、因子XI和因子IX等一系列凝血因子形成凝血酶的时间来评估凝血功能。
正常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一般为25-35秒。
如果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可能暗示存在凝血因子VIII、IX、XI或XII的缺乏,或者存在抗凝物质(如肝素)的影响。
三、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一个评估血浆中纤维蛋白形成能力的指标。
它反映了机体在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时纤维蛋白形成的调节机制。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为2-4 g/L。
纤维蛋白原浓度过低可能表明慢性肝病、营养不良或凝血功能异常。
而纤维蛋白原浓度过高则可能意味着急性炎症或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存在。
四、D-二聚体(D-D)D-二聚体是一种评估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化程度的指标,其正常参考范围一般为0-500 ng/ml。
D-二聚体浓度的升高可能暗示体内纤维蛋白形成和溶解失衡,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其他血栓相关疾病的存在。
凝血七项检测原理
凝血七项检测原理凝血七项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凝血是机体为止血目的而使血液内的液态成分变为凝固态的复杂过程,涉及多种血液成分和生物反应。
这些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和血小板计数(PLT)。
1.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衡量凝血外路的主要指标,涉及到凝血因子Ⅶ、Ⅴ、Ⅹ、Ⅱ和纤维蛋白原。
这个测试测量血液凝结所需的时间。
检测时,血液与钙离子、磷脂和凝血因子组成的复合物反应,形成凝血酶,令凝血原转变为凝血酶,然后计时凝血时长。
PT延长可能表明凝血因子活性减低或功能异常。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衡量凝血内路的主要指标,涉及到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Ⅱ和纤维蛋白原。
这个测试测量血小板和凝血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需的时间。
在检测过程中,血浆与特殊试剂混合后,启动凝血反应,然后计时凝血时长。
APTT延长可能表明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功能异常。
3.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是一个计算值,用于比较不同实验室之间使用不同试剂和设备进行凝血测试的结果。
它通过将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与一个国际标准物质的凝血酶原时间相比较,计算得出的比值。
INR常用于监测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的患者的凝血状况。
4.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凝血因子之一,其浓度反映了机体内凝血系统的活性。
这个测试测量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通常通过免疫测定或免疫电泳来进行。
纤维蛋白原浓度变低可能表示凝血活性降低。
5.凝血酶时间(TT):TT是测量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这个测试通过给血浆中添加活性纤维蛋白元,然后计时发生凝固所需的时间。
TT延长可能表示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功能异常。
6. D-二聚体(D-Dimer):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一种。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①高FIB血症; ②钙离子存在时或标本有微小凝结块及PH呈酸性 监控:可用于粗略检测肝素抗凝治疗。
五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正常参考值:2-4g/L
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 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 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 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 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 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 肝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四 、凝血酶时间(TT) 正常参考值:11-18秒
临床应用:TT是反映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 浆中肝素样物质的多少。前者增多和后者减少时 TT缩短,否则延长。可用于肝素用量的检测。
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①纤维增多或肝素、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SLE、 肝素、肾病)以及AT-Ⅲ显著提高; ②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增加(如DIC纤 溶期); ③纤维蛋白原减少; ④纤维蛋白原机能障碍; ⑤纤维蛋白原分子异常; ⑥尿毒症。
七、血浆D-二聚体
正常参考值:0-0.8mg/L
临床应用: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针对的重 要依据,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 是筛查与诊断血栓性疾病最常用指标,也用于监 测溶栓治疗。
增加:
①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
②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DIC时血浆D-D显著升 高;
③溶栓治疗后。
八 、标本的采集、制备、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注意事项
PT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 及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 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 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 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是一种用来评估人体凝血系统功能的检测方法。
凝血是人体应对出血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它可确保血液在受伤的地方迅速凝结并形成血块,从而停止出血。
凝血功能检测通过测量凝血因子的活性、测定血小板数量和功能、评估纤维蛋白的形成和降解等指标,可以发现凝血系统功能的异常,以及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与凝血功能有关的疾病。
凝血功能检测的常见方法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检测、凝血酶时间(TT)等。
其中,PT是衡量机体外凝血系统活性的指标,通常用来检测肝功能、维生素K缺乏和凝血因子缺乏等情况。
APTT则是通过测量血浆中各种凝血酶和凝血酶原之间的反应时间,用来评估机体内在凝血系统的功能。
血小板计数和功能检测可以了解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异常情况,如血小板减少、异常血小板聚集等。
而TT是测定凝血酶酶解纤维蛋白的时间,用于评估纤维蛋白形成与降解的平衡。
凝血功能检测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凝血功能检测可用于诊断和监测凝血系统相关疾病,如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等。
其次,凝血功能检测也是手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通过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可以评估手术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术后出血。
此外,凝血功能检测还可用于监测抗凝血治疗的效果,如华法林治疗。
然而,凝血功能检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对于某些凝血异常的诊断,单一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可能并不足够,常常需要多种指标的综合考虑。
其次,仅依靠凝血功能检测往往无法确定凝血系统功能异常的具体原因,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可能是必要的。
最后,凝血功能检测的结果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干预、妊娠、疾病状态等,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因素进行解读。
总之,凝血功能检测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系统功能,并辅助诊断和治疗凝血功能相关的疾病。
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和解读,以指导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减少: • ①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萎缩、。 ②砷、氯仿、四氯化碳中毒均可使纤维蛋白原减少。 ③DIC:因纤维蛋白原消耗及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纤 维蛋白原呈进行性下降 ④原发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⑤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⑥恶性贫血及肺、甲状腺、子宫、前列腺手术。 ⑦天门冬酰胺酶治疗白血病。 • 监控:溶栓治疗的监控范围:1.2g/L-1.5g/L,1.2g/L 时引起病人出血。
• 缩短: • ①凝血因子Ⅷ、Ⅹ活性增高 ②血小板增多症 ③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 况;DIC高凝期、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 病变、脑梗塞、 ④妊趁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炎综合症,静脉穿刺不顺利混入组织 液。 ⑤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 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 监控:肝素抗凝治疗中APTT的预算期为正常值的1.5-2.5倍。
•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正常参考值:0.9-1.1。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 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 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 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 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 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监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凝血四项
一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1-13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 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 白原、 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 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 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 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 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 缩短: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 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 增高及血管损伤等) ③口服避孕药 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 考植的2倍。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 有出血倾向 PTR参考值:1+0.0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 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 监控: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当 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 常,则提示抗凝过度,应减少或停止用药。当 INR>4.5时,如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数减 低,则可能是DIC或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 停止口服抗凝剂。
• 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正常参考值:24-40秒。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 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 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 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 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 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 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 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前后之比1.5-2.5为佳。
• 延长:>3秒 •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 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 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 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 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 缩短:①高FIB血症 ②钙离子存在时或标本有微小凝结块及PH呈酸性 监控:可用于粗略检测肝素抗凝治疗
五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正常参考值:2—4g/L。
• 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 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 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 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 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 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肝 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四 凝血酶时间(TT) 正常参考值:11-18秒。
• 临床应用:TT是反映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中肝素样 物质的多少。前者增多和后者减少时TT缩短,否则延长。可 用于肝素用量的检测。 • 延长:>3秒 ①纤维增多或肝素、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SLE、肝素、肾病) 以及AT-Ⅲ显著提高 ②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增加(如DIC纤溶期) ③纤维蛋白原减少 ④纤维蛋白原机能障碍 ⑤纤维蛋白原分子异常 ⑥尿毒症
• 延长:>10秒
①凝血因子Ⅷ、Ⅺ、Ⅻ缺乏症 ②血友病甲、血友病乙(Ⅸ)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③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及凝血因子V 、X 减少和纤维蛋 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 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 症等;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药物存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 ⑤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 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 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①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②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④治疗肺梗塞 2.0—4.0 ⑤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⑥人工瓣膜手术 3.0—4.0
• 增加: • ①机体感染;毒血症、肝炎、轻度肝炎、胆囊炎及长 期局部炎症 ②无菌性炎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风湿 热、恶性肿瘤、风湿关节炎 ③糖尿病酸中毒 ④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血栓静脉炎、 心肌梗塞、放射治疗 ⑤妇女经期、妊趁晚期、妊高症及剧烈运动后。 ⑥放疗后,灼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
谢 谢
六 标本的采集、制备、保存等注意事项(分析 前质量控制)
• 1、采血:防止组织损伤,避免外源因子进入、尽快送 检、避免从输液管取血,以防稀释,用药、抽血时的压 力、时间长短会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可影响血小板 释放和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 2、收集管要求:塑料管或聚乙烯试管。 3、抗凝剂选择:推荐用3.8%的枸橼酸钠,能有效阻止 Ⅴ和Ⅷ降解、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 4、血浆的保存:取血后应立即做或血浆放冰箱(28℃),塑料试管影响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