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课程设计
任务书
题目: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参数:占地面积16000m2, 厂区南北长为200m,东西宽为80m,该厂职工人数300人,计划年产量6000套。
要求:给出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图
1.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技能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有:
(1)能正确运用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某工厂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是对前期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
2.课程设计任务
(1)液压转向器厂物流分析。
(2)液压转向器厂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3)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4)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5)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图三套。
(6)评价择优,选出最佳平面布置图。
(7)编写设计说明书,工作量不少于12000字。
3.集中设计地点在文科楼
4.其他要求见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日程安排:
07级的课程设计时间,教学计划规定为3周,在学习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
后进行。
具体设计时间安排在第17-19周;
1. 针对给定的工厂实例,完成产品分析、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绘制工艺过程图;进行物流分析,得到物流相关表(4天)。
2. 进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得到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求出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产生三套布置方案(4天)。
3. 布置方案的自我评价,得出最佳方案;编写布置设计说明书;完成布置方案图(4天)。
4.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不少于12000字,说明书格式,结构及要求等符合规范要求:2天(2.5天)。
5.答辩:课程设计审查通过后,由答辩小组主持答辩,由学生自述约5分钟,并回答3-4个问题,每个学生答辩时间约15分钟:0.5天。
目录
第一章基本要素分析
第二章物流分析
第三章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第四章作业单位间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合并第五章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第六章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第七章绘制工厂总平面布置可行方案图
第八章评价择优
附录
第一章基本要素分析
一、原始给定条件
当地现有一叉车修理厂,占地面积为16000m2厂区南北长为200m,东西宽为80m,该厂职工300人,计划改建成年产6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需要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1.液压转向器结构及有关参数
液压转向器的基本结构已给出,由22个零、组件组成,每个零、组件的名称材料、单件重量及年需求量均给出。
2.作业单位划分
根据液压转向器结构及工艺特点,液压转向器厂设立11个作业单位,分别承担原材料储存、备料、热处理、加工与装配、产品性能试验、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各项生产任务。
3.液压转向器生产工业过程
由于液压转向器结构比较简单,因此其生产工艺过程也很简单,总的工艺过程可分为零、组件制作与外购,半成品暂存,组装、性能试验与成品存储等阶段。
(1)零、组件制作与外购液压转向器上的标准件、异形件如塑料护盖、铝制标牌等都是采用外购、外协的方法获得,入厂后由半成品库保存。
其他零件由本厂自制,其工艺过程已给出,表中各工序加工前工件重量为:
该工序加工后工件重量/该工序材料利用率
(2)标准间、外购件与半成品暂存生产出的零组件经车间内检验合格后,送入半成品库暂存。
定期订购的标准件和外协件均存放在半成品库。
(3)组装所有零、组件在组装车间集中组装成液压转向器成品。
(4)性能试验所有组装出的液压转向器均需进行性能试验,试验合格的成品送入成品库,试验不合格的返回组装车间进行修复。
一次组装合格率估计值为80%,二次组装合格率为100%。
(5)成品储存所有合格液压转向器存放在成品库待出厂。
4.自然气象条件
自然气象条件按沈阳地区的条件进行设计。
二、产品P-产量Q分析
三、工艺过程R分析
四、作业单位的划分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多个生产车间、只能管理部门、仓储部门及其他辅助服务部门组成的,通常,把企业的各级组成部分统称为作业单位。
每一个作业单位又可细分为更小一级的作业单位(或称为作业单元),如生产车间可细分为多个工段,每个工段又是由多个加工中心或生产单元构成,那么生产单元就是更小一级的作业单位。
在进行工厂总平面布置时,作业单位是指车间、科室一级的部门。
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每个作业单位承担着明确的任务,作业单位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
1.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也称生产部门,直接承担着企业的加工、装配生产任务,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部门。
生产车间时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般,根据产品的制造工艺过程的各个阶段划分生产车间,本次设计属于机械制造业,设置的车间基本是备料车间、机加工车间和总装车间。
此外,由于生产性质,独立划分出了热处理车间和锻造车间。
采用SLP法进行工厂总平面布置时,需要估算出每个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
对于生产车间来说,明确了工艺过程后,考虑各项相关因素即可估算出占地面积。
2.仓储部门
仓储部门包括原材料仓库、标准件与外购件库,及成品库,是企业生产连续进行的保证。
由于库存不但占用企业的空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因此,现代企业生产都把减小库存作为经营管理方面追求的目标。
仓储部门的占地面积与物品储备量及存储方式有关需要考虑相关因素,估算仓储部门的占地面积。
3.辅助服务部门
辅助部门一般可分为辅助生产部门(如工具机修车间)、生活服务部门(如食堂)及其他服务部门(如车库、传达室等)。
本设计涉及到机修车间主要承担生产中的设备维修护理工作,其占地面积估算方法与一般生产车间相似。
4.职能管理部门
职能管理部门包括生产、技术、质检、人事、供销等部门,负责生产协调与控制的工作。
对于大、中型企业,职能管理机构通常是非常庞大的。
在工厂布置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各职能管理部门的办公室安排出合理的占地面积,一般考虑办公室人员多少、办公用具、如写字台、文件柜等因素,估算出办公室占地面积大小。
第二章物流分析
一.概述.
据资料统计分析,产品制造费用的20%~50%是用作物料搬运的,而物料搬运工作量直接与工厂布置情况有关,有效地布置大约能减少搬运费用的30%左右。
工厂布置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转,而且通过对物料搬运成本的影响,成为决定产品生产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也就是说,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是工厂布置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
因此,在实现工厂布置之前必须就生产系统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状态做出深入的分析。
二.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1)分析给定的工艺过程表
通过对产品加工,组装,检验等各加工阶段及各工艺过程路线的分析,计算每个工艺过程的工序加工前,加工后的工件单件重量以及产生的废料重量,并折算成年产量。
见表2—1.
表2—1 自制零件工艺过程计算表
原材料库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精密车间标准件
半成品库加工前加工后废料加工前加工后废料加工前加工后废料
连接块组件单件0.1705 0.0938 0.0767 0.0938 全年1023 562.8 460.2 562.8
前盖单件 1.9822 1.1893 0.7929 1.1893 0.9514 0.2379 0.9514 0.9038 0.0476 0.9038 全年11893.2 7135.8 4757.4 7135.8 5708.4 1427.4 5708.4 5422.8 285.6 5422.8 挡环单件0.0845 0.0338 0.0507 0.0338 全年507 202.8 304.2 202.8 滑环单件0.0845 0.0338 0.0507 0.0338 全年507 202.8 304.2 202.8 联动器单件0.6915 0.2766 0.4149 0.2766 0.2738 0.0028 0.2738 全年4149 1659.6 2489.4 1659.4 1642.8 16.8 1642.8 阀体单件18.5285 11.1171 7.4114 11.1171 7.782 3.3351 7.782 7.0038 0.7782 7.0038 全年11171 66702.6 44468.4 66702.646692 20010.6 46692 42022.8 4669.2 42022.8 阀芯单件0.9206 0.6444 0.2762 0.6444 0.638 0.0064 0.638 全年5523.6 3866.4 1657.2 3866.4 3828 38.4 3828 阀套单件0.7048 0.5638 0.1410 0.5638 全年4228.8 3382.8 846 3382.8 隔盘单件0.4048 0.3238 0.08096 0.3238 全年2428.8 1942.8 485.76 1942.8 限位柱单件0.0199 0.0139 0.006 0.0139 0.0138 0.0001 0.0138 全年119.4 83.4 36 83.4 82.8 0.6 82.8 定子单件 2.432 1.216 1.216 1.216 1.2038 0.01216 1.2038 全年14592 7296 7296 7296 7222.8 72.96 7222.8 转子单件0.8713 0.6099 0.2614 0.6099 0.6038 0.0061 0.6038 全年5227.8 3659.4 1568.4 3659.4 3622.8 36.6 3622.8 后盖单件 1.00475 0.8038 0.20095 0.8038 全年6028.5 4822.8 1205.7 4822.8
(2)分别绘制各自零、组件工艺过程。
标注各自物流强度。
①连接块组件工艺过程图 ② 前盖工艺过程图 ③挡环工艺过程图
④滑环工艺过程 ⑤联动器工艺过程图 ⑥后盖工艺过程图
460.2
废料
机加工车间
原材料库
2489.4
4149
1659.6
16.8
原材料
废料
精密车间 1427.4
精密车间 机加工车间 半成品库
1023
原材料
562.8
半成品库
2
4
5
6
原材料
原材料库
铸造车间
11893.2
7135.8
5422285.6.
1
4
6
原材料库
机加工车间
废料
4
6
5708.4
半成品库 原材料
507
202.8
304.2
1
4
6
原材料
原材料库
机加工车间
半成品库 废料
507
202.8
304.2
1
4
6
5
原材料库
机加工车间
半成品库
1
4
6
原材料
原材料库
机加工车间
半成品库
6028.5
4822.8
废料
1205.7
废料
4757.4
废料
废料
废料
1642.8
1
1
⑦阀套工艺过程图 ⑧ 隔盘工艺过程图
⑨ 定子工艺过程图 ⑩ 转子工艺过程图
4
6
原材料
原材料库
机加工车间
废料
846
原材料
1
6
4
原材料库
机加工车间 废料
半成品库
3636
3600
5196 5196
机加工 车间
原材料 原材料
72
7200 14544 14544 热处理车间
机加工 车间
1
半成品库
半成品库
半成品库 1 1 3
4 5 5 4
3 6
6
原材料库
原材料库 精密车间 废料
废料
7272 热处理车间 精密车间 36
废料 7272
废料
1560
4228.8 3382.8
2428.8
1942.8
485.76
⑪阀体工艺过程图 ⑫阀芯工艺过程图 ⑬限位柱工艺过程图
(3)汇总形成产品的工艺过程总图。
44448 机加工车间 19998 1560 精密车间 热处理车间 23.4
60
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 4668 36 精密车间 热处理车间
机加工车间
1 1 1
2 4
4 3
3
4 5 5
5
6 6
6
原材料库 原材料库
原材料库
铸造车间 机加工车间
精密车间
0.6
84
60.6
60.6
3636 3636 3600 66666 46668 42000 5196 111114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汇总形成铲平的工艺过程总图
① ⑦ ③ ④ ⑧ ⑥ ⑫ ⑤ ⑬ ② ⑪ ⑨ ⑩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废料 原材料原材料 原材料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 原材料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4
4
4
4
4
4
4
4
4
2
2
3
3
3 3 4
4
4
4
5
5 5
5
5
5
5
6 7
8
9
74460
76708
92050
15342
76708
三.物流分析
产品的P--Q 决定了所采用的初步物流分析的形式。
在采用SLP 法进行工厂布置时,不必关心各作业单位对之间具体的物流强度,而是通过划分等级的方法,来研究物流状况。
在此基础上,引入物流相关表,以简洁明了的形式表示工厂总体物流状况。
根据产品工艺过程总图,借助从—至表辅助分析表统计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强度。
见表2-2
表2-2 从至表
(1)物流强度等级
由于直接分析大量数据比较困难且没有必要,SLP 中将物流强度转换为五个等级,分别为A 、E 、I 、O 、U ,其物流强度逐渐减小,分别对应着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度,较
单位名称
原材料库
铸造车间
热处理车间
机加工车间
精密车间
标准件半成品库 组装车间
性能试验室
成品库
单位名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合计 原材料 库 1
122958 19740 23856 166554 铸造 车间 2 73770 73770 热处理 车间 3 19740 14605 34345 机加工 车间 4 14605 53988 10980 79573 精密 车间 5 63480 63480 标准件半 成品库 6
76708 76708 组装 车间 7 92050 92050 性能试 验室 8 15342 76708 92050 成品 库 9
合计
122958
34345
117366 68593 74460
92050
92050
76708 678530
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和可忽略搬运五种物流强度。
作业单位对或称为物流路线的物流强度等级应该按物流路线比例和承担的物流量比例两个因素来确定,见表2-3。
根据液压转向器厂的工艺过程图统计存在物流搬运的各作业单位对之间的物流总量,制成物流强度汇总表和物流强度分析表。
分别见表2-4和2-5.
表2-3 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
物流强度等级符号物流路线比
例
承担物流
量比例
物流强度等级符号
物流路
线比例
承担物流
量比例
超高物流等级 A 10% 40% 一般物流强度O 40% 10% 特搞物流等级 E 20% 30% 可忽略搬运U
较大物流等级I 30% 20%
表2-4 作业单位之间物流强度汇总表
序号作业单位对(物流路线)物流强度占总物流强度比例物流强度等级
1 1—
2 122958 18.12% A
2 1—
3 19740 2.90% O
3 1—
4 23856 3.52% O
4 2—4 73770 10.87% E
5 3—4 34345 5.06% I
6 3—5 14605 2.15% O
7 4—5 53988 8.00% I
8 4—6 10980 1.63% O
9 5—6 63480 9.36% I
10 6—7 76708 11.28% E
11 7—8 107392 15.83% A
12 8—9 76708 11.28% E
合计678530 100%
表2-5 物流强度分析表
序号作业单位对物流强度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物流强度等级
1 1—
2 A
2 7—8 A
3 6—7 E
4 8—9 E
5 2—4 E
6 5—6 I
7 4—5 I
8 3—4 I
9 1—4 O
10 1—3 O
11 3—5 O
12 4—6 O
U
(2)根据物流强度分布比例划分物流强度等级,填写成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
如表2-6
表2-6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
第三章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一、明确各作业单位的特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生产、仓储、管理、生产服务或生活服务等),有无震动、噪声、烟尘及异味等环境污染。
二、明确个作业单位与其他作业单位之间的重要联系,包括工艺流程,物流方面联系和工作性质相似性、生产管理、人员等方面联系。
三、明确存在环境污染的作业单位对其他作业单位的影响。
序号 作业单位名称 1 原材料库 2 铸造车间 3 热处理车间
4 机加工车间
5 精密车间
6 标准件、半成品库
7 组装车间 8 性能试验室 9 成品库 10 办公、服务楼 11
设备维修车间
A U
O
O
I
U E U
U O I
U U
U
U
U U
I
O U U
U
U
U
U
U E
U U
U
U
U
U
U U U A
U U
U
U
U
U
E
U U U
U
U
U U U U
U
四、整理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影响因素,5条。
如表3-1所示
表3-1液压转向器厂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密级理由
编码理由
1 工作流程的连续性
2 物料搬运
3 管理方便
4 生产服务
5 安全及污染
五、确定了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影响因素以后,就可以给出各作业单位的关系密切程度等级,在SLP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可以分为A、E、I、O、U、X。
见表3-2。
表3-2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
符号含义说明比例(%)
A 绝对重要2~5
E 特别重要3~10
I 重要5~15
O 一般密切程度10~25
U 不重要45~80
X 负的密切程度不希望靠近酌情而定
六、调整相互关系等级比例将最后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级填入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表的上半部分用密切程度等级符号标志密切程度,下班部分用数字表示密切关系程度等级的理由。
如图3-3所示。
表3-3 液压转向器厂作业非单位物流相关表序号作业单位名称
1 原材料库
2 铸造车间
3 热处理车间
4 机加工车间
5 精密车间
6 标准件、半成品库
7 组装车间
8 性能试验室
9 成品库
10 办公、服务楼
11 设备维修车间
U
U
O O
U
3
E
O
U
U
2
A
U
U
U
U
4
E
O
O
U
U
U
I
O
U
U
U
U
I
1
I
O
X
U
U
U
U
O
4
O
X
U
U
U
U
U
2 1
A
4
E
U
I
U
U
U
U
U
O
O
1
O
2
A
2
2
1
5
4
4
3
4
4
3
3
2
4
5
3
第四章作业单位间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合并
一、确定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
通过对产品特点分析,明确物流与非物流因素对生产影响的大小,确定出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相对重要性(加权值)。
液压转向器厂的物流关系:非物流关系=m:n=2:1,说明物流关系占主导地位。
二、量化物流强度等级和非物流的密切程度等级
取A=4,E=3,I=1,O=2,U=0,X=-1。
三、计算量化的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
利用作业单位间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表,量化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等级,计算合并后的综合相互关系分数T=mM+nN.
四、综合相互关系等级的划分
T是一个量值,需要经过等级划分,才能建立与物流相关表类似的,符号化的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划为A、E、I、O、U、X六个等级,各级别T值逐级递减,且各级别的作业单位对数应符合一定的比例。
见表4-1。
表4-1 综合相互关系等级与划分比例
关系密级序号作业单位对比例
绝对必要靠近 A 1-3%
特别重要靠近 E 2-5%
重要I 3-8%
一般O 5-15%
不重要U 20-85% 不希望靠近X 0-10%
五、建立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
液压转向器厂的总的作业对数为55对。
其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见表4-2。
表4-2 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
序号作业单位
对
综合关系物流关系(加权值:2)非物流关系(加权值:
1)
等级分值等级分值分值等级
1 1—
2 A 4 A 4 12 A
2 1—
3 O 1 O 1 3 I
3 1—
4 O 1 O 1 3 I
4 1—
5 U 0 U 0 0 U
5 1—
6 U 0 U 0 0 I
6 1—
7 U 0 U 0 0 U
7 1—8 U 0 U 0 0 U
8 1—9 U 0 U 0 0 U
9 1—10 U 0 I 2 2 O
10 1—11 U 0 U 0 0 U
11 2—3 U 0 E 3 3 I
12 2—4 E 3 A 4 10 A
13 2—5 U 0 U 0 0 U
14 2—6 U 0 U 0 0 U
15 2—7 U 0 U 0 0 U
16 2—8 U 0 U 0 0 U
17 2—9 U 0 U 0 0 U
18 2—10 U 0 X -1 -1 X
19 2—11 U 0 O 1 1 O
20 3—4 I 2 O 1 5 I
21 3—5 O 1 O 1 3 I
22 3—6 U 0 U 0 0 U
23 3—7 U 0 U 0 0 U
24 3—8 U 0 U 0 0 U
25 3—9 U 0 U 0 0 U
26 3—10 U 0 X -1 -1 X
27 3—11 U 0 O 1 1 O
28 4—5 I 2 I 2 6 E
29 4—6 O 1 I 2 4 I
30 4—7 U 0 U 0 0 U
31 4—8 U 0 U 0 0 U
32 4—9 U 0 U 0 0 U
33 4—10 U 0 U 0 0 U
34 4—11 U 0 O 1 1 O
35 5—6 I 2 I 2 6 E
36 5—7 U 0 U 0 0 U
37 5—8 U 0 U 0 0 U
38 5—9 U 0 U 0 0 U
39 5—10 U 0 O 1 1 O
序号作业单位
对
综合关系物流关系(加权值:
2)
非物流关系(加权值:1)
等级分值等级分值分值等级
40 5—11 U 0 O 1 1 O
41 6—7 E 3 E 3 9 E
42 6—8 U 0 U 0 0 U
43 6—9 U 0 U 0 0 U
44 6—10 U 0 U 0 0 U
45 6—11 U 0 U 0 0 U
46 7—8 A 4 A 4 12 A
47 7—9 U 0 U 0 0 U
48 7—10 U 0 U 0 0 U
49 7—11 U 0 O 1 1 O
50 8—9 E 3 E 3 9 E
51 8—10 U 0 U 0 0 U
52 8—11 U 0 O 1 1 O
53 9—10 U 0 O 1 1 O
54 9—11 U 0 U 0 0 U
55 10—11 U 0 U 0 0 U
六、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比例,见表4-3。
表4-3 液压转向器厂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比例
总分关系等级作业单位对数百分比
10~12 A 2 3.64%
6~9 E 4 7.30%
2~5 I 7 12.73%
1 O 10 18.10%
0 U 30 54.55%
—1 X 2 3.64%
U 七、根据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见表4-4.
表4-4 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序号 作业单位名称 1 原材料库 2 铸造车间
3 热处理车间
4 机加工车间
5 精密车间
6 标准件、半成品库
7 组装车间 8 性能试验室 9 成品库 10 办公、服务楼 11
设备维修车间
E
I
I I I
U
U A U
U U I
U
U
U U
U U
E
I U U
U
U O
U
O
E
U U
U
U X
U U
X
U A
U O O
U U O E
U U
U O O
U O O U
U
第五章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一、综合接近程度计算
利用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量化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并计算出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按综合接近程度分数由高到低排序。
见表5-1。
表5-1 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作业
单位
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E
3 I
2
I
2
U
U
U
U
U
U
U
2 E
3 I
2
A
4
O
1
U
U
U
U
X
-1
O
1
3 I
2 I
2
I
2
U
U
U
U
U
X
-1
O
1
4 I
2 A
4
I
2
I
2
I
2
U
U
U
U
O
1
5 U
0 U
U
I
2
E
3
U
U
U
U
O
1
6 U
0 U
U
I
2
E
3
E
3
U
U
U
U
7 U
0 U
U
U
U
E
3
A
4
U
U
O
1
8 U
0 U
U
U
U
U
A
4
E
3
U
O
1
9 U
0 U
U
U
U
U
U
E
3
O
1
O
1
10 O
1 X
-1
X
-1
U
O
1
U
U
U
O
1
U
11 U
0 O
1
O
1
O
1
O
1
U
O
1
O
1
U
U
综合
接近
程度
8 9 6 13 7 8 8 8 4 -1 7 排序 4 2 9 1 7 5 3 6 10 11 8
二、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求精的过程,整个过程要条理清楚,系统性强,按以下步骤进行:
(1)从作业单位中和相互关系表出发,求出各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并按其高低将作业单位排序。
(2)按图幅大小,选择单位距离长度为2cm,关系密级为A级的作业单位对之间距离为一个单位距离长度,E级为两个单位长度,以此类推。
(3)从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中,取出关系密级为A级的作业单位对,为2-4,7-8,并将这些按综合接近程度分数高低排序为4、2、7、8。
(4)将综合接近程度最高的作业单位4机加工车间布置在图的中心位置。
(5)并按4、2、7、8顺序依次把这些作业单位布置到图上去,布置时随时检查待布置作业单位与图中已布置的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密级,选择适当位置进行布置,不断修改,并用不同连线类型表示图上各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密级。
(6)按E、I、O、U、X关系密级顺序,选择要处理的关系密级。
(7)依次按之前方法将11个作业单位安排到图上去,得图,见附录1。
表5-2作业单位关系等级表示方式
元音字母系数值线条数密切程度元音字母系数值线条数密切程度
A 4 //// 绝对必要O 1 / 一般
E 3 /// 特别必要U 0 不重要
I 2 // 重要X -1 不希望
表5-3 作业单位工作性质符号
工艺过程图表符号及作用说明作业单位及区域的扩充符号颜色区别
成型或处理加工区绿
操作
装配,部件装配拆卸红
运动与运输有关的作业单位/区域桔黄
储存作业单位/区域桔黄
储存
停滞停放或暂存区域桔黄
检验检验、测试、检查区域蓝
服务及辅助作业单位/区域蓝
办公室或规划面积、建筑特征棕(灰)
第六章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将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与空间几何形状结合到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上,就得到了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首先需要确定各个作业单位建筑物的实际占地面积大小与外形(空间几何形状)。
一、根据作业单位建筑物的面积与外形,将绘图比例定位1:1000(单位:mm),作业单位的基本占地面积由设备占地面积与人员活动场地等因素决定。
二、将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放大到图纸上,各个作业单位符号之间留出尽可能大的空间,以便安排作业单位建筑物。
为了图面简洁,只需绘出重要的关系,A,E及X连线。
三、按综合接近程度分数大小顺序,由大到小依次把各作业单位布置到图上,绘图时,以作业单位符号为中心,绘制作业单位建筑物外形。
一般为矩形,可以通过外形旋转角度,获得不同的布置方案,当预留空间不足时,需要调整作业单位位置,但必须保证调整后的位置符合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要求。
四、经过数次调整与重绘,得到作业面积相关图,见附录2。
第七章绘制工厂总平面布置可行方案图
一、绘制工厂总平面布置可行方案图,需要考虑一下限制因素:
1、厂区占地面积大小
2、根据产品特点,确定物料搬运方法。
3、确定场内外运输方式,一般采用汽车。
4、根据厂区地理条件选择道路形式及其技术参数,包括主次干道宽度,弯道半径,交
叉路口转弯半径等。
5、根据厂外公路情况,设定数个长门位置,形成多种布置方案。
6、设置厂前区位置,合理改变办公、服务楼外形。
7、考虑风向特别是盛行风向对作业单位相对位置的影响,避免灰尘、异味等空气污
染影响人体健康。
8、考虑建筑物朝向、艰巨、放火、防噪声等因素。
二、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调整
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是直接从位置相关图演化而来的,只能代表一个理论的理想的布置方案,还必须通过调整修正才能得到可行的布置方案。
我们必须从前述的工厂总平面布置设
计原则出发,考虑除产品P、产量Q、工艺过程R、作业单位S和时间T等五个基本要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布置方案的影响。
按SLP法的观点,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修正因素与实际条件限制因素两类。
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物料搬运方法。
分析物料搬运方法对布置方案的影响主要应从搬运设备种类、搬运系统基本模式以及运输单元(箱、盘等)分类方面进行。
在面积相关图上,只反映了作业单位之间的直线距离,而由于道路位置建筑物的规范形式的限制,实际搬运系统并不总能按直线距离进行布置。
物料搬运系统有三种形式,即直线道路的直线型、按规定道路搬运的渠道型以及采用集中分配区的中心型系统,对于每一种搬运系统来说,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搬运方法—设备及容器的形式。
2)建筑特征。
作业单位的建筑物应保证道路的直线性与整齐性、建筑物的整齐规范以及公用管线的条理性。
3)道路。
由于道路运输机动灵活,适用于绝大多数货物品种的运输,因此,道路运输是各类工厂的基本运输方式。
另外,厂内道路除承担运输任务外,还起到划分厂区、绿化美化厂区、排除雨水、架设工程管道等作用,也具备消防、卫生、安全等环境保护功能。
厂内道路按其功能分为主干道、次干道、辅助道路、车间引道及人行道。
各类道路可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厂区占地多少及交通运输量的大小酌情设置。
厂内道路布置设计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A.满足物流人流要求。
在进行厂内道路布置时,先对全厂各部门之间的物流、人流状况进行分析,明确物流、人流的流向和流量,这是进行厂内道路布置的主要依据。
在系统布置设计过程中,经过物流分析、非物流相互关系(特别是人流)分析、位置相关图布置、面积相关图布置以后,基本了解了各部门之间的物流与人流状况,此时则可在面积相关图上进行厂内道路布置。
当物流与人流均较多时要合理分散物流和人流,避免主要物流与主要人流的合流与交叉,确保货运与人员安全;当物流与人流不多时可兼顾物流与人流。
总之,道路布置应能满足生产物流与人流运输的要求,并使物流通畅、运距短捷,人流方便、确保安全。
B.使厂区道路布置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协调一致。
由于道路起着分隔各部门、划分厂区功能分区的作用,决定着大多数建筑物的朝向、工程管线的铺设及厂区绿化模式,因此,厂区主要道路布置应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协调一致。
一般情况下,厂内主干道路应与大多数建筑物的长轴和主要出入口的位置相适应。
C.厂内道路一般应为正交和环形布置。
厂内道路应采用环状布置形式,以便各部门之间的运输。
道路交叉时应采用正交方式,同时,在道路交叉口或转弯处应满足运输视距的要求,在视野范围内不应布置有碍于瞭望的建筑物及高大树木,以确保运输行车的安全。
D.满足消防、卫生、安全等环境保护及排除雨水要求。
道路布置应能使消防车直接通向厂内各主要车间。
对于那些道路不能直接到达的车间、堆料场、仓库和其他设施,应设置消防通道并使消防通道能与厂区道路方便衔接,以使消防车能迅速到达要去地点,减少火灾损失。
应通过道路布置,合理的分隔不同生产性质的各个部门,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同时,应避免由于道路布置不合理而使危险品、易燃品、易爆品的运输穿过与其无关的生产区及生活区。
布置道路时,还应尽量缩短场外运输在厂内的运输距离,以减少机车运输的噪音、振动、尾气对厂区环境的污染,保护厂区环境。
E.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与铁路线的交叉。
F.满足艺术和美化的要求。
厂内道路布置应与绿地、广场、行道树、自然环境综合考虑,以提高道路系统和整个厂区的艺术和美化效果。
根据工厂生产工艺流程、物料搬运特点,厂内道路布置有环状式、尽端式和混合式三种。
厂内道路按《厂矿道路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不同道路宽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