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c87f602b160b4e767fcfc0.png)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9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68)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导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教育经济学;2.教育管理学;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为2—3年。
总学分为35—3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外国语)11学分:专业学位课程11学分;选修课11—14学分,教学实践(考试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硕士研究生为考试实践)2学分。
本专业系统学习时间约占总课时的60%,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约占40%,教学实践和社会调查各占4周。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3学分)(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程五、教学实践本专业教学实践安排在第四学期,时间为4周。
办法:1.协助主讲教师主持课堂讨论(1次以上);2.辅导与答疑(3次以上);3.批改作业及讲评(1次以上);4.讲授专业课程(8学时)。
成绩合格者,获2学分。
六、调查研究1.协助导师进行专题性资料调研;2.进行有关教育现状调查,写出调查报告:3.围绕硕士学位论文,调查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专家,时间3周;4.在经费等许可的情况下,撰写论文,随导师参加学术会议。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6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最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教育经济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0983254fe4733687e21aaa6.png)
10
教育研究方法
袁振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 考查
11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单中惠、杨 汉麟
江西人民出版社
考查 2004 年版
12
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科 学研究院 教 育 研 究 杂 志 社
历年
考查
13
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市教育 科学研究院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社
历年
考查
14
教育与经济
华中师范大
学
教育与经济杂志社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坚实的教育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教育经 济学和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教 育行政管理和教育决策与管理的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科研能力及创 新培养等要求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在第四学期末提出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审议并批准后,从第五学期开 始撰写论文,至少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在提交硕士论文前,每名硕士生须在相关学术 刊物上至少发表 1 篇学术论文,至少主持或参加一项课题研究工作,至少参加一次学术会议。
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在教学组织上,强调以自学为主,引导研究生深入思考和正确判断, 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把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研究生自学结 合起来。结合系统理论学习,通过提供“助研、助教、助管”等形式鼓励并组织研究生参加社会实 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等。
覆盖专业简介
研究方向名称
覆盖专业简介 及研究方向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
教育经济与管理
是隶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授 予管理学硕士学位,是教育学与管理学、经 济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本专业于 2007年开 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 济和教育管理研究。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56e63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4.png)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培养高素质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人才制定的一系列课程计划。
该方案主要强调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培养目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教育背景的高级人才,具备教育经济和管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政府、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高端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课程设置该专业课程涵盖了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是专业核心课程。
另外,多数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项目还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课程。
三、实践环节在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为研究生的第一手实践提供条件。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习、论文报告和实践项目等。
四、培养方式该方案采用“人才培养计划+导师制”双重方式进行研究生的培养。
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明确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包括必修课程培养、选修课程培养、实践环节培养等。
导师制是指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有一个导师来指导其日常学习和科研活动。
导师负责制定研究生的学习计划并根据研究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研究方向。
五、选学方向这个专业的研究生除了必修课程外,还要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修一些课程,以满足个人的兴趣和业务需求。
选修课程主要针对教育经济和管理学科的相关领域,为研究生的个人选择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六、综合考核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还包括综合考核。
该考核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学习期间的各种考核和评估,包括研究生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考核、作业考核、实验室考核等。
另一部分是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七、实际应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中小学、高等教育机构、教育部门、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业等部门就职。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c073e733d4b14e8524687b.png)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的现代教育理论或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教育管理时间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一2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教育管理学60学时 3 学分教育统计与测量60学时 3 学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60学时 3 学分管理心理学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教育法学40学时 2 学分教育评价40学时 2 学分教育经济学40学时 2 学分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青少年心理学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e1081e4afe04a1b171dea5.png)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专业〕〔二〕学习年限 2-3 年〔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的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7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学科专业要求不少于19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至少选1门,≥3学分)•自然辩证法(文科类) (6061.0053) 3学分 (考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 (7061.0483) 3学分 (考试)(2)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 (6064.0012) 2学分(考试〕2、学科专业课〔不少于19学分〕1) 基础理论课〔10学分〕•教育研究基础 (*********) 2学分 (考试)•组织理论与教育管理 (7061.0373) 2学分 (考试) •教育研究方法(7061.0352) 2学分 (考试)•心理学专题研究 (7061.0342) 2学分(考试)•比较教育研究 (7061.0362) 2学分 (考试)2) 专业课〔≥9学分〕•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7061.0622) 2学分 (考试) •高等教育学 (7061.0323) 2学分 (考试)•公共经济学 (8059.0373) 3学分 (考试)•公共政策分析(7059.0193) 3学分 (考试)•社会心理学 (8061.0402) 2学分 (考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题研究(8061.0602) 2学分 (考试)•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能(8061.0612) 2学分 (考试) •第一外国语〔专业部分〕 (6999.0011) 1学分 (考试)•中外教育史研究(7061.0332) 2学分(考试)•比较德育专题研究(7061.0602) 2学分 (考试〕•教育统计学(8061.0622) 2学分 (考试)•管理经济学(7051.0133) 3学分(考试)•管理信息系统 (8051.0283) 2学分 (考试)•教育社会学 (8061.1322 )2学分 (考试)•心理咨询学 (8061.0442) 2学分 (考试〕•成功心理训练 (8061.1603) 3学分(考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8051.0082) 2学分 (考试) •运筹学〔A〕 (6051.0024) 2学分 (考试)•导师指定的其他相关课程3. 必修环节〔3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8075.0011) 1学分(考试) •学术活动〔69990031〕 1学分〔考查〕•社会实践〔69990041〕 1学分〔考查〕〔四〕论文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1471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3.png)
研究方向课程
教育经济学
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问题,如 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成本效
益等。
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
市场营销管理
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价、促销等 。
实践环节与能力培养
社会实践
通过实习、社会调查等形式,了 解社会现状和问题,提高实践能
力。
学术研究
参与教师或自己的学术研究项目 ,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团队合作
通过课程项目、竞赛等形式,培 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03
学位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
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
论文选题
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和学术方向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 值的论文题目。
文献综述
学生需广泛阅读和理解相关文献,对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 ,能够准确把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流能力。
实践项目合作
02
与海外企业或机构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
海外志愿者活动
03
鼓励学生参加海外志愿者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跨
文化交流能力。
05
学生管理与职业发展
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
1 2 3
学生会
学生会作为学生的自治组织,参与学校治理,举 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创业支持
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 业梦想。
06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师资队伍介绍
教授团队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学 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团队,其中包括多名国家级杰出人才和 优秀学者。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db28d82af90242a995e5ce.png)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教育经济与管理主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其他公共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献身教育事业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以及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科研和教学人员。
该专业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及各种技术,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管理、科研和教学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科研团队,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本专业现设以下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管理;教育与边疆地区社会发展。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领域的理论基础,能够把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领域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能够研究和初步解决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从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家及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四、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计划。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f01d2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a.png)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育方案一、培育目标、基本学制、培育方式与应修学分培育目标:本专业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拥有较扎实的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科学基础,较为宽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线,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具备现代教育经济与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材。
本专业着重培育硕士生的创新意识、解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从事科研与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娴熟运用电脑和掌握一门外国语。
基本学制:2.5 年。
研究生能够依据自己的详细状况适合延伸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育方式:以导师为主、导师与硕士点梯队成员集体培育相联合。
对研究生的培育,应该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联合、讲解与自学谈论相联合和事例解析相联合。
课程应修学分:总学分要求为不低于73 学分,此中课程学习不低于为32 学分(必修课不低于18 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学位论文33 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研究方向名主要研究内容、特点与意义指导教师号称研究内容:教育投资与效益、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1教育经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黄新建(博导)特点:从经济学视角解析和解读教育问题。
罗良针意义:教育的经济功能和家产属性,拥有适用性和实证性。
高等教育管研究内容:高等教育管理与效益、高等教育管理方法、高陈东有等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向。
徐求真2理 ( 含终生教特点:从管理学的角度解析高等教育问题。
洪恩强育管理 )意义:高等教育的科学管理方法,拥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谭虎杜侦大学生心理研究内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与健全人品、心理学与高等学校管理的关系。
陈建华素质培育与3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高等学校的管理,特别是对大杨琳教育管理科学生的管理和培育。
苗元江学化意义:培育心理素质更高的大学生,拥有适用性。
研究内容: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教育4现代教育技管理科学化、教育技术改革对教育创建的时机与挑战。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bde04126fff705cd170a2a.png)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年月修订)一、专业概况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创建于年。
本专业遵循高校人才培养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行政机构的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财政管理和绩效评估,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基础教育机构的内部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以及企业人力资源和培训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的学科群体优势、学术研究氛围,融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培养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有冒荣教授、操太圣教授、孙俊华副教授、宗晓华博士和江莹研究员(兼职)、徐希元教授(兼职)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硕士学位。
往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大中型国企的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国家公务员,企业的人才管培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
二、培养目标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或教育政策的领导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的专家型通才。
具体要求包括:()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和勇于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
()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领域的专门知识。
()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能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问题的实际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公共管理需要。
三、研究方向.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政策研究.教育经济、财政与规划四、招生对象招收具有本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的同等学力人员。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ddcd9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8.png)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基础和经济管理知识,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相关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工作,或者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研究生入学前期,将组织学生学习教育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基础课程,为深入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做好铺垫。
2.专业课程(1)教育经济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财务与会计、教育市场与竞争、教育统筹与决策等。
(2)管理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战略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等。
3.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4.科研实践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科研实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实践项目,例如参与校内外教育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此外,学院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与研究方向的引导。
5.毕业论文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导师的指导,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三、培养方式1.讲授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导师制度学校将为每位学生分配一位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指导和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指导。
3.实践教学学生将参与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考核评价方式1.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作业质量、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教育经济管理硕士)科目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教育经济管理硕士)科目表](https://img.taocdn.com/s3/m/cf32160a844769eae009eded.png)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攻读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年6月修订稿)123(经2009年6月25 日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自2009年8月起执行)一、适用学科: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学科代码:120400·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专业)本方案适用于以下研究方向:1、教育政策与管理2、教育发展与评价3、教育经济与财政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三、培养目标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盈利机构等部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分析方法及技术,能够从事教育相关事务管理与研究的高级专业人才。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的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专业课不少于24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至少选1门,≥3学分)·自然辩证法(文科类) (60610053) 3学分 (考试)·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 (考试)(2)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 (60640012) 2学分 (考试)2、学科专业课(不少于24学分)1) 基础理论课类(8学分)·组织理论与教育管理 (70610373) 2学分 (考试)·高等教育学 (70610323) 2学分 (考试)·教育发展与政策分析 (80613562) 2学分 (考试)·领导科学与艺术 (80614312) 2学分 (考试)·教育经济学()2学分(考试)2)教育研究方法与技术类(不少于6学分)·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 ) 2学分 (考试)·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 ( ) 2学分 (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 ( ) 2学分 (考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70730002)2学分(考试)·网络教育原理、技术与应用(80730062)2学分(考试)3) 专业课(不少于10学分)·国情与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理论与实践 ( ) 3学分 (考试)·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70610622) 2学分 (考试)·大学文化研究 ( ) 2学分 (考试)·教育社会学(80611322) 2学分 (考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80610602) 2学分 (考试)·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 ( ) 2学分 (考试)·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80613553) 2学分 (考试)·工程教育研究(seminar) ( ) 2学分 (考试)·大学战略管理 ( ) 2学分 (考试)·薪酬与绩效管理 ( ) 2学分 (考试)·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 ( ) 2学分 (考试)·中外教育史 (70610332) 2学分 (考试)·学校心理学 ( ) 2学分 (考试)·公共政策分析 (70590193) 3学分 (考试)·公共经济学 (80590373) 3学分 (考试)·管理经济学 (70510133) 3学分 (考试)·导师指定的其他相关课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80511882) 2学分 (考试)3. 必修环节(3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69990021) 1学分 (考试)·学术活动 (69990031) 1学分 (考查)·社会实践 (69990041) 1学分(考查)五、论文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8e9df6ba0d4a7302763a67.png)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部教研《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山西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意见》等文件规定,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制定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够研究和解决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开拓精神以及体魄健康的教育经济与管理高层次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服务。
2.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理论研究、业务管理和高校教学的能力。
3.在掌握教育经济与管理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硕士学位论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国家经济建设有一定价值,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根据培养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与相关成果,本着学术梯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并体现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优势与培养特点以及当前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的实际需要,现设置三个研究方向:1.教育管理2.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3.教育经济三、学制与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3年,其中理论学习两年(4个学期),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1年(2个学期)。
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可限定在2-4年之间,其中理论学习不少于3个学期,实践环节及毕业论文写作不少于1个学期。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4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9学分,选修课程7学分,其他培养环节9学分。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fc5ad2a1c7aa00b52acba5.png)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3 )一、培养目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致力于研究教育发展变化规律、教育领域中投入和产出规律以及教育发展中的管理规律的学科。
专业依托学校公共管理专业优势,结合经济学、教育学和法学学科特色,着眼于研究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热点问题,以高等教育改革与治理、高等教育法治化、高校危机管理作为核心研究方向,探索高教依法管理、高效管理的合理化道路,为高校管理输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为教育行政部门等公共管理领域提供智力支持。
二、学习年限学制一般为三年,如确有必要,经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报研究生教育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一至两年。
三、课程设置课程采取学分制。
总课程学分不低于4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1学分、必修课14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
(一)学位课(21学分)1、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课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课时1学分);2、外语:基础外语(72课时,2学分)、专业外语(72课时,2学分);3、公共基础课:公共管理学专题研究(54课时,3学分)与Public Management(54课时,3学分),二选一;管理学与行政学名著选读(54课时,3学分)与Contemporary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54课时,3学分),二选一;4、专业课:教育政治学专题研究(54课时,3学分)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前沿讲座(72课时,4学分)。
(二)必修课(共计14学分)1、教育政策与法规(54课时,3学分)2、当代教育热点思潮(54课时,3学分)3、行政法学专题(54课时,3学分)4、教育经济学专题(54课时,3学分)与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 in Contemparary China(54课时,3学分),二选一。
5、行政学方法论(36课时,2学分)(三)选修课(共计10学分)1、限制性选修课(任选2门,共计4学分)(1)高等教育领导力专题(36课时,2学分)(2)教育组织行为学(36课时,2学分)(3)领导科学(36课时,2学分)(4)公民教育专题(36课时,2学分)(5)院校治理专题(36课时,2学分)2、任意性选修课(任选3门,其中必须包含一门非本一级学科课程,计6学分)⑴公民教育专题(36课时,2学分)⑵高校危机管理专题(36课时,2学分)⑶教育领导力专题(36课时,2学分)⑷Political Science (54课时,3学分)⑸Internatianal Relations (LEEDS)(54课时3学分)(6)Comparative Public Administrations》(LEEDS)(54课时3学分)四、培养方式与方法(一)培养方式以导师个人指导为主、导师组集体培养为辅。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005660336c1eb91a375d90.png)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具有较深的现代教育理论或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教育管理时间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一2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1.学位课(12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基础外国语课90学时3学分教育学原理60学时3学分教育心理学60学时3学分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60学时3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1.专业基础课(12学分)教育管理学60学时 3 学分教育统计与测量60学时 3 学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60学时 3 学分管理心理学60学时 3 学分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教育法学40学时 2 学分教育评价40学时 2 学分教育经济学40学时 2 学分德育理论与实践40学时 2 学分青少年心理学40学时 2 学分(三)必修环节(2学分)1.开题报告20学时 1 学分2.文献阅读20学时 1 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论文选题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开题报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教育经济与管理 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 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77063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b.png)
教育经济与管理培养方案1. 引言教育经济与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领域,它结合了教育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研究旨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管理效能的优化。
本文档旨在介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学习要求以及培养目标。
2. 课程设置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修习以下主要课程:2.1 教育学基础课程•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统计学2.2 经济学基础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2.3 管理学基础课程•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2.4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教育政策•教育法律3. 学习要求为了顺利完成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业,学生需要满足一定的学习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3.1 基础知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相关理论、概念和方法论。
3.2 学术能力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能力,包括文献查阅与综述能力、研究设计与方法运用能力以及学术写作与表达能力。
3.3 创新思维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出新的理论或方法。
3.4 团队合作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和任务,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3.5 实践经验学生需要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目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4.1 理论素养培养学生具备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素养,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经济和管理的实际问题。
4.2 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教育数据并据此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4.3 决策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教育经济与管理决策的能力,能够评估各种决策方案的效果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大众化、国际化、回归学术本位和向现代大学制度转型的艰巨任务,急需大批具备教育学和经济管理基础理论训练并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专门人才。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获得基本训练,并把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熟练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经济和高等教育公共政策分析诸领域,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度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需要,胜任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教育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第三部门教育与人力资源相关组织的厚基础、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三个研究方向:
1、高等教育管理
2、教师发展与促进
3、教育经济
在培养方法上强调基本理论训练、田野调查能力、规范和实证综合分析能力。
组织实施上要求研究生在完成培养方案必修课程的同时,强化基本理论训练。
待研究兴趣和方向明确以后由指导教师通过引导参与课题研究的方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
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即获得毕业资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8学分,
选修课为14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4门课程。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
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
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
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
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加导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记录册。
3.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答辩前在公开刊物(正刊)上独立发表至少一篇5000字以上本专业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
鼓励研究生在首都经济贸大学科研处规定的核心A、B类期刊上发表文献综述、学术论文、调查报告。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
合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具体程序见相关规定。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
论文选题、开题、写作均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见相关规定。
本专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院系: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科门类:管理学一级学科:公共管理
附录: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著作和论文
1、梅贻琦、潘光旦.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1941年13卷第1期。
2、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三卷、第四卷)[M].中华书局,1984年。
3、查尔斯.哈默.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M].上海三联,2007
4、亚拉伯罕.弗兰克斯纳. 现代大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三联书店,2008
6、纽曼. 大学的理念[M].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6
7、韦伯. 学术与政治[M]. 三联书店, 2005
8、科尔. 大学的功用[M].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
9、凡勃仑. 论美国高等教育[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1、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12、伯顿·克拉克. 高等教育系统[M].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13、加塞特. 大学的使命[M].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14、阿尔特巴赫. 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5、阿什比. 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6、鲍尔生. 德国的大学与大学学习.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7、罗杰·盖格. 增进知识[M].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18、布尔迪厄. 国家精英[M]. 商务印书馆,2004
19、迈克尔·科恩. 大学校长及其领导艺术[M].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20、朱莉·鲁本. 现代大学的形成[M]. 贵州教育出版社,2006
21、Martin Trow.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New Jersey: General Learning Press. 1972
22、J. Victor Baldridge. Power and Conflict in the University: Research in the
23、Sociology of Complex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1
24、W. H. Cowley. Presidents, Professors, and Trustees: The Evolution of 25、American Academic Governance. Jossey-Bass, 1980.
25、John W. Nason. The Nature of Trusteeship: The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Boards. Washington D.C. : Association of Governing Board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1982.
26、Kenneth P. Mortimer. Sharing authority effectively. Proquest Info & Learning, 1978.
27、Richard Hofstadter. Academic Freedom in the Age of the College. New Jerse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6
28、Walter·P Metzger. Academic Freedom in the Age of Universi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55
29、Laurence R. Veysey. The Emergence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5.
Henry P Tappan. University Education New York: George P. Putnan 1850.
30、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商务印书馆,2004
31、以赛亚.柏林.扭曲的人性之材[M].译林出版社,凤凰传媒集团,2009(以及柏林的系列著作)
32、休谟.人性论[M].商务印书馆,2010
33、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商务印书馆.1992.8第一版
34、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
35、迈克尔.波兰尼.自由的逻辑[M]吉林人民出版社
36、K.R.波谱尔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8
37、F.A.哈耶克.自由宪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
38、西蒙.人工科学:复杂性面面观[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9、罗卫东主编.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二、期刊
《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学报》、《比较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季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比较》、《新政治经济学评论》、《制度经济学研究》、《管理世界》、《读书》
三、网站和数据库
1、人大经济论坛
2、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3、中国知网
4、Jstor数据库
5、Springer数据库
6、EBSCO(eric)数据库
7、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