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2012文学)

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2012文学)
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专业名称:英语语言文学 类别 课程编号 0021006 0021007 0029001 0631001 公 共 学 位 课 0631002 0631003 0631004 0631005 0631006 0631007 0631008 0633006 专 业 学 位 课 0633007 0633008 0633009 0633010 0635002 0635010 0635011 0635012 0635013 0635014 拓 展 类 课 程 ( 非 学 位 课 ) 专 修 业 课 补 实 践 必 修 环 节 0635015 专 业 选 修 课 0635004 0635016 0635017 0635018 0635019 0635020 0635021 0635008 0635022 0635023 0638001 专业代码:050201 课程名称
核 心 类 课 程 (学 位 课)
选 择 1 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 思政社会实践课
总学时 36 18 18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5次 36 36 36 36
课堂讲授 于善志
考核方式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备注 文科类适用
二外(日语1) 二外(日语2) 二外(德语1) 二外(德语2) 二外(法语1) 二外(法语2) 二外(俄语1) 二外(俄语2) 普通语言学 翻译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法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英语文学选读与批评 二语习得 国际商法与国际金融 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 跨文化交际 认知语言学 西方文论 心理语言学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 英语课堂设计与技术 英语口译理论与实践 英语诗歌研究 英语文学文体学 英语小说研究 语音学与音系学 中英文学传统比较 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与实践 英语词汇学 学术交流活动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教学与管理实践 科研训练 社会实践

宁波大学化学专业(师范教育)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化学专业(师范教育)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化学专业(师范教育)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 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4. 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化学教育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5.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研究能力,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6.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1,心理学,教育学原理2.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化学专业英语、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化学教育学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

2.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为164学分,其中包含:必修课114.5学分,含思政与通识教育课程32学分,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程28.5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26.5学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27.5学分;选修课49.5学分,含通识教育课程相关板块选修课程10学分,跨学科大类选修课程5.5学分,专业教育平台选修12学分,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程1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8学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选修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化学、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技能、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改革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

2、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教学理论知识,并能熟练掌握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有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或管理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团队精神,能与同事协作开展教学工作,有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以及动员、团结群众的能力。

4、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方面的素养,在学科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工作,在教育教学和改革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1、招生对象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学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5岁,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工作经历,热爱本职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较强的在职普通中学或职业高中的专任教师或教育管理人员。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要取得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在职中等师范学校的专任教师。

2、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并经所在地(市)教委(教育局)批准,方可报名。

宁波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培育方案及教课方案一、培育目标培育拥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点,掌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教育专业的根基理论、根本知识,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术,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科学教育、科学教课研究的教师和其余教育工作者。

二、培育根本规格要求1.掌握自然科学教育专业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根本技术以及有关的科学思想和科学实验训练,经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课实践的锻炼,拥有优秀的从事自然科学教课和自然科学教课研究的根本能力,或拥有必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根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计算机根基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认识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和法例,认识自然科学的某些新展开和应用远景。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问、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有关信息的根本方法。

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优秀的心理素质。

三、核心课程学位课程大学化学1、大学物理、动物生物学主要课程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现代自然地理学、教师教课语言艺术、书写技术、教育心理学、计算机应用根基、学科教育学等及有关的实验课程。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学制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

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为164学分。

五、授与学位及要求切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与的有关规定,授与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种课程设置及学分分派要求各种课程构造的设置说明课程设置采纳"平台+模块"的构造系统。

课程按春天、秋天、短学期安排。

本专业课程包含以下几大类:通识教育类课程〔42学分〕;根基类课程〔25学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化学 1、大学物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现代自然地理学1等;物理类课程〔15学分〕:电磁学导论、光学概论、近代物理导论等;化学类课程〔11学分〕:大学化学2、绿色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等;生物类课程〔12学分〕:一般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等;地理类课程〔15学分〕:现代自然地理学2、地图学、旅行地理学、自然资源概论、自然灾祸学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12学分〕:电工电子技术根基、教课动画制作、网络课程设计与管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等教师教育类课程〔31学分〕:教育学原理、教师语言艺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课丈量与评论、教育研究方法、学科教育学、微格教课、教育实习等。

宁波大学人文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人文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人文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社会(思政、历史、地理)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综合知识以及现代师范教育技能的中学师资。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1. 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 培养基础知识宽厚、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政治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进行学习研究的基础和能力,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社会学科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人文科学通论、教育学原理、人文教育教学论、中国通史(3)2、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概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人文科学通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人文教育教学论、史学概论、伦理学、自然资源概论。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

最长学习期限为6年。

2、毕业最低要求毕业最低学分为164。

其中,必修课114.5学分(包括通识教育平台32学分,学科大类平台27学分,专业教育平台27学分,专业方向模块28.5学分);选修课49.5学分(包括通识教育平台10学分,学科大类平台6学分,专业教育平台10学分,专业方向模块11.5学分,任意选修课8学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教育学士学位。

须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根据专业的特点分为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地理教育三大模块方向,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

思政与通史课程42学分,学课大类平台33学分本专业课程、专业平台和专业模块方向课程77分。

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大类:基础类课程:中国通史系列、世界史系列、政治经济学、哲学、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人文科学通论、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人文教育教学论;历史类课程:史学概论、历史文化原典选读、中国古代史专题研究、世界史专题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近代中外关系研究等;思想政治类课程:伦理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区域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学调查理论与方法等;地理类课程:地图学、自然资源概论、园林与景观、城市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等。

宁波大学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国际商务硕士专业代码:025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及本专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宁波大学国际商务硕士(MIB)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较强的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能胜任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运营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二、学制根据学生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情况,MIB学制为2.5年。

少数硕士生因情况特殊或在规定的学制内不能完成学业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业或延期毕业。

硕士生累计在学的最长年限(含休学)为5年。

硕士生申请提前或延期毕业,均须经学校批准,具体按学校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三、培养方式MIB教学突出国际商务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现代国际商务的实践技能。

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与校外国际商务领域资深人士为兼职导师共同指导。

尤其注重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和模拟训练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创造性解决实际国际商务运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计划的制定MIB学生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人特点,与导师共同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一般在入学后第一个学期确定。

个人培养计划应对研究方向、课程学习、实践方式等作出计划或规定。

个人培养计划制定及变更须经中心办公室审核,所属学位点负责人批准,由中心存档、管理,并同时报研究生院(筹)备案。

五、培养环节MIB的培养环节分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撰写三个阶段。

(一)课程学习。

主要包括核心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必修类课程的学习。

(二)实践环节。

大量引入学术交流和实践训练,将课堂教学与商务实践相结合,专注于提高学生国际商务实践能力,尤其是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

(三)学位论文撰写。

通过学位论文开题考核、中期检查、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以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学位研究⽣培养⽅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学位研究⽣培养⽅案⼀、学科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属于教育学⼀级学科下的⼀个⼆级学科,其发展历史不长,所以也是⼀门新兴的学科。

⽬前该学科正朝着新的、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向发展。

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的课程教学改⾰。

我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借助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和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争为基础教育课程改⾰、教师教育改⾰和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教育科研机构、教育⾏政部门、⾼等院校和中⼩学所需要的从事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门⼈才。

具体培养⽬标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的⽂化素养;2.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教育教学改⾰与研究的能⼒,能独⽴地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作;3.具有⼀定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4.具有运⽤⼀门外语进⾏学习、研究和交流,能够⽐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献资料的能⼒;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理素质;6.具有较⾼的信息素养,能够利⽤信息技术进⾏学习和研究。

三、研究⽅向1.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如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与⽂化、课程与教学等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如基础教育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基础教育课程改⾰等问题。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学制年限⼀般为三年,⾄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式与⽅法硕⼠研究⽣的培养实⾏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式。

导师是硕⼠研究⽣培养的第⼀负责⼈,教育科学学院根据专业实际情况成⽴了教育科学学院硕⼠研究⽣导师组,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

宁波大学文件

宁波大学文件

宁波大学文件宁大政〔2014〕4号宁波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为了进一步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服务型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增强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竞争力,促进各专业的内涵建设,学校决定启动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成人高等教育应积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要求为指导;以立足宁波,服务浙江,面向全国,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办学行为的规范性、培养方式的成人性、培养规格的高等性、培养特色的职业性;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我校成人高等—1—教育教学质量。

二、培养目标成人高等教育充分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特色,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岗位(职业)技能,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各专业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在学校宏观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按本意见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及规格要求。

三、基本原则(一)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实行“学历+技能”模式。

坚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

(二)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引入双证制教育。

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职业素养、实训实践类课程。

以在职从业人员岗位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引入职业(执业)资格证书教育,突出岗位能力培养。

(三)规范课程设置,完善课程设置科学体系。

根据“学历+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要求,建构“三层面、四模块”课程体系,按照“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三个层面,“文化素养课、专业素养课、职业素养课、实训实践课”四个模块设置课程。

宁大研究生培养方案.理学院(完整版)

宁大研究生培养方案.理学院(完整版)

54
3
1
54
3
1
1135008 Lie Algebras
54
3
2
1135009 Homological Algebra
54
3
2
1135010 Non-classical Mathematical Logic
54
3
2
1135011 Differential Geometry
54
3
1
1135012 Computational Geometry
54 3 2 讲授讨论 考试
张小红
1135011 微分几何
54 3 1 讲授讨论 考试
李本伶
1135012 计算几何
54 3 1 讲授讨论 考试
徐晨东
学术交流活动
1
考查
必修 环节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教学与管理实践 科研训练
1
考查
1
考查
1
考查
社会实践
1
考查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of Ningbo University:Curriculum
共 0021008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学 0029001 思政社会实践课

课 0021004 第一外国语(英语)1 学
0021005 第一外国语(英语)2 位
18 1 36 2 36 2
课堂讲授 考试 1 2 课堂讲授 考试 3 实践辅导 考试 1 课堂讲授 考试 2 课堂讲授 考试

1133001 泛函分析
54
3
1
Academic Activities
1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教授风采
课程与教学论 黄伟邵光华吴黛舒陶志琼乐传永叶继奋沈丹丹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杨心德陈传锋 教育技术学 刘世清赵一鸣 应用心理学 张锋原献学王丽 教育经济与管理 刘剑虹孙玉丽胡赤弟乐传永
感谢观看
主干课程:本专业有三个方向:学校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模块、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心理学模块、公共服务 与社区管理模块。主干课程包学、社会心理 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管理心理学、经济心理学。
就业去向: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研究生,也能胜任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心理咨 询与心理治疗、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市场营销与管理、公共关系与社区服务、公安司法与军事等不同社会领域 的工作。毕业生可以到学校、医院、中外企业、政府机关、社区、群众团体、旅游饭店、新闻媒体、部队等单位 从事与心理学相关工作。
校园环境(4张)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学风建设、鼓励和引导学生报考研究生和科研创新。 已建成教育部络培训中心宁波分中心,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创作基地和宁波市教师教育实训基地,为浙江省教师 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和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宁波市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基地。
我院学生科研团队屡获佳绩。2013年获得得浙江省“挑战杯”第十四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5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一项,浙江省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2016年浙江省“创 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一项,铜奖两项、浙江省“互联+”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一项。在浙江省多媒体竞 赛中分获一等奖14项,二等奖12项,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获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 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位于全省师范院校前列。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致力于教师人才培养和教育科学、心理 科学研究的学科性学院

宁波大学化学专业(师范教育)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化学专业(师范教育)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化学专业(师范教育)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 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4. 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化学教育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5.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研究能力,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6.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1,心理学,教育学原理2.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化学专业英语、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化学教育学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

2.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为164学分,其中包含:必修课114.5学分,含思政与通识教育课程32学分,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程28.5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26.5学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27.5学分;选修课49.5学分,含通识教育课程相关板块选修课程10学分,跨学科大类选修课程5.5学分,专业教育平台选修12学分,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程1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8学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选修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化学、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技能、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改革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

2、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教学理论知识,并能熟练掌握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有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或管理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团队精神,能与同事协作开展教学工作,有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以及动员、团结群众的能力。

4、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方面的素养,在学科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工作,在教育教学和改革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1、招生对象
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学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5岁,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工作经历,热爱本职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较强的在职普通中学或职业高中的专任教师或教育管理人员。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要取得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在职中等师范学校的专任教师。

2、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并经所在地(市)教委(教育局)批准,方可报名。

3、入学考试
①入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联合)入学考试。

②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课。

政治理论由我校自行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外语、教育学、心理学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专业课考试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同全国联考同时进行。

学位论文应紧密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的科学教学的实际,研究解决中学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论文形式可以是中学学科教学的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

对论文的评价,着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中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开题、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从事中学教学工作或在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工作、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论文答辩通过者,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七、课程设置
按1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前两类为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得少于38学分。

(一)学科教学·语文方向的课程设置
1、学位课程(18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3学分
(2)外语3学分(开设2学期)
(3)教育学原理3学分
(4)教育心理学3学分
(5)现代教育技术3学分
(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学分
2、专业必修课程(14学分)
(1)阅读与写作研究3学分
(2)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3学分
(3)语文教学课例研究3学分
(4)语文教育学3学分
(5)语文课程与教学变革研究2学分
3、选修课程(至少6学分)
(1)中小学文体教学研究2学分
(2)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2学分
(3)汉语研究2学分
(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学分
(5)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学分
(6)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研究2学分
(7)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
(8)基础教育专题研究2学分
(二)学科教学·英语方向的课程设置
1、学位课程(18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3学分
(2)高级英语3学分(开设2学期)(3)教育学原理3学分
(4)教育心理学3学分
(5)现代教育技术3学分
(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学分
2、专业必修课程(14学分)
(1)英语教育学3学分
(2)英语新课程改革研究3学分
(4)英语课堂教学设计3学分
(5)语言学习理论2学分
3、选修课程(至少6学分)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2学分
(2)翻译理论与实践2学分
(3)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研究2学分
(4)高级口语2学分
(5)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2学分
(6)英美文学作品分析方法2学分
(7)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
(8)基础教育专题研究2学分
(三)学科教学·化学方向的课程设置
1、学位课程(18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3学分
(2)外语3学分(开设2学期)(3)教育学原理3学分
(4)教育心理学3学分
(5)现代教育技术3学分
(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学分
2、专业必修课程(14学分)
(1)化学教育学3学分
(3)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3学分
(4)化学课程与教学变革研究3学分
(5)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2学分
3、选修课程(至少6学分)
(1)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2学分
(2)中外化学教材比较研究2学分
(3)高等无机化学2学分
(4)高等有机化学2学分
(5)百年诺贝尔化学奖概述2学分
(6)专业外语2学分
(7)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
(8)基础教育专题研究2学分
(四)教育管理方向的课程设置
1、学位课程(18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3学分
(2)外语3学分(开设2学期)(3)教育学原理3学分
(4)教育心理学3学分
(5)现代教育技术3学分
(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学分
2、专业必修课程(14学分)
(1)教育管理原理3学分
(2)教育政策与法规3学分
(3)教育组织行为学3学分
(4)教育评价学3学分
(5)学校管理研究2学分
3、选修课程(至少6学分)
(1)教育社会学2学分
(2)教育经济学2学分
(3)西方管理思想专题 2 学分
(4)教师教育理论2学分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6)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
(7)基础教育专题研究2学分
(五)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的课程设置
1、学位课程(18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3学分
(2)外语3学分(开设2学期)(3)教育学原理3学分
(4)教育心理学3学分
(5)教育技术基本理论3学分
(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学分
2、专业必修课程(14学分)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3学分
(2)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3学分
(3)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3学分
(4)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3学分
(5)信息传播与媒体理论2学分
3、选修课程(至少6学分)
(1)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2学分
(2)数字电视技术与教学应用2学分
(3)专业外语2学分
(4)信息技术教育专题讲座2学分
(5)教育经济学2学分
(6)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
(7)基础教育专题研究2学分
本培养方案是在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课程设置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培养方案,结合浙江省基础教育的实际和宁波大学教育学科的综合优势而制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