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简介和祝福写作背景

合集下载

鲁迅小说《祝福》赏析

鲁迅小说《祝福》赏析

鲁迅小说《祝福》赏析[摘要]鲁迅既是文坛巨匠,又是一面民族旗帜。

鲁迅先生短暂的一生,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近千万字的文化遗产。

他的作品,他的为人,他的思想,影响并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祝福》是鲁迅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犀利批判,同时表现了对他们的深沉的爱,代表了迄今为止文化启蒙的最高成就。

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毁灭的悲剧形象,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当祥林嫂带着对死的困惑,象草芥一样离开那个不平的世界时,她不仅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一个句号,同时也为那个世界划了个巨大的问号。

[关键词]祝福,鲁迅,批判主义,封建社会,祥林嫂一、作家及作品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

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

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祝福鲁迅

祝福鲁迅
渐或一轮
精神 状态
白 乌 较好 蓝白
与第一 不精神 次一样
竹篮 破 碗 消尽悲哀 竹竿
麻木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
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
找眼睛
• 初到鲁镇—— 顺着眼 顺着眼, • 再到鲁镇—— 眼角带泪痕 • 讲阿毛故事—— 直着眼
• 捐 门 槛—— 分外有神 • 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 • 行 • 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2.造成祥林嫂悲剧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政 权
族 权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神 权 封建思想!!
夫权
•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共性——勤劳、善良、安分、蒙昧 个性——顽强、倔强
总结:人物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 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 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 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 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 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 被旧社会所吞噬。
典型环境
• 群众的反应
• 祝福景象的描写
• 鲁四老爷的书房Fra bibliotek暗 示
社 会 环 境 自 然 环 境
封建迷信的毒害 封建礼教的束缚 封闭的农村社会 群众的淡薄、冷漠 鲁镇 旧历的年底 雪天
人物与环境(人)的相互作用
人物 逃婚姻 撞破头 捐门槛 问生死 环境 抓抢 嘲笑 否认 “说不清”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 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讨论: 人物形象——鲁四 老爷、柳妈、我
研读:人物形象——鲁四老爷
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 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 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 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 重要人物。

鲁迅《祝福》课件

鲁迅《祝福》课件
鲁镇是一个保留了许多传 统习俗的地方,如春节、 端午节、中秋节等。
鲁镇的民间信仰
当地人信仰各种神灵,如 土地公、灶王爷等,这些 信仰在祥林嫂的故事中也 有所体现。
鲁镇的婚丧嫁娶
当地人的婚丧嫁娶习俗也 十分独特,这些习俗在祥 林嫂的故事中也有所体现 。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祥林嫂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勤 劳善良、命运多舛的女
鲁迅通过《祝福》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祥林嫂的善良、坚韧和无奈,鲁四老爷的冷漠 、自私和虚伪,都揭示了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作品引导读者思考人性的本质,以及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人性的扭曲 和异化。
04
艺术特色
叙事手法和语言风格
叙事手法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通过“我” 的所见所闻,展现了祥林嫂的悲惨命 运。这种叙事手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 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鲁迅《祝福》课件
• 作品背景 • 故事梗概 • 主题分析 • 艺术特色 • 作品影响 • 课堂活动设计
01
作品背景
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鲁迅(1881-1936),原名周 树人,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 文学家之一。
他的小说、散文、随笔、翻译 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 察、对人性的独到剖析以及对 传统文化的批判而著称。
总结词
通过分组讨论,深入探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及其背后的社会和心理原因,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详细描述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祥林嫂的悲 剧命运展开讨论,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制度和 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心理因素。鼓励学生在 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并整 理出小组的讨论成果。
角色扮演:再现《祝福》中的经典场景

祝福(鲁迅)

祝福(鲁迅)

导 致 祥 林 嫂 悲 剧 的 根 源 是 什 么
政 权
族 权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神 权
夫权
• 祥林嫂是旧社会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 质朴、坚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 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曾进行过 不间断地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出卖、被迫再嫁时,她 挣扎;对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 魂上的迷信枷锁,她更是拼命地抗争;直至怀疑灵魂的有无, 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不容易被压垮、被吞噬的人,但终 究还是被旧社会压垮、吞噬了。不但平平安安地做人的权利 没有争得,就是完完整整地保全自身的希望也已破灭。祥林 嫂的挣扎与抗争,从她一系列的行为可以看出,完全是出于 自发的,她对自身的抗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在很 大程度上还带有浓重的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迷信色彩。她 不但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是摧残她的主要 敌人,而且还常常把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 思想。为了逃避在婆家的难堪虐待,她到地主家帮工;为了 反对婆家的捆卖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挣扎,以保持自 己的“贞节”,为了摆脱她灵魂上的迷信枷锁,她倾其所有 到土地庙里捐门槛……

总结:主题
•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 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 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 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 建的必要性。 •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 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祝福》环境描写浅析:
• 1、四次对隆冬雪景的描写(自然环境) • 2.社会环境(鲁镇、祝福景象等)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
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

《祝福》简介

《祝福》简介

《祝福》简介《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文章简介作者:鲁迅,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

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

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

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

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

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

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

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写作背景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祝福》

《祝福》

环境描写——“祝福”的描写
1、“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 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这句话点出了辛 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这 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 剧的社会基础。 2、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 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 和贬抑,渲染了压抑忙碌的氛围。

寒暄 xuān 渣滓 zǐ
唾弃 tuò

送灶 zào
陈抟 tuán 朱拓 tà 呜咽 yè
炮烙 páo luò 蹒跚 pán shān 窈陷 yǎo
一瞥 piē
驯熟 xùn
俨然 yǎn
草窠 kē
歆享 xīn
荸荠 bíqÍ 蹙缩 cù 咀嚼 jǔ jué 牲醴 lǐ
醉醺醺 xūn
不更事 gēng
听课文录音,完成下列注音 祝
鲁镇众生相—柳妈
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 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
柳 妈
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 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 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 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 办法,就她跳出苦海,结果 适得其反。
受压迫 的劳动 妇女 受封建 礼教和 封建迷 信思想 的毒害
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
被封建 思想支 配,不 觉悟。 群众之 间隔膜、 冷漠。
政 权 封建礼教
族 权
封建迷信
夫权
神 权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 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
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
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丁玲
总结:主题
•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 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 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祝福

祝福


B.祥林嫂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社会秩序,她一 点反抗意识也没有。她是遵守封建道德的, 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再嫁后心里一直 有极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 没有一点不平和抗 争,而是去捐门槛, 以求获得宽恕。她 从未对压迫她的封 建思想提出什么疑 问,更不用说进行 反抗,而是顺从地 承认自己的“罪过”, 希望得到饶恕。
祝 福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原本学医的 鲁迅,因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而弃医从文。 初中时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 野先生》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散文集; 而《孔乙己》《故乡》《社戏》是小说,选自 小说集《呐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祝福》 也是一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彷徨》。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侧重于内心活 动,区别于“徘徊”之行状)。

③四婶: 鲁四婶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头一次留祥林嫂 是看她能干,祥林嫂被婆家绑架走以后,她只担 心给自家惹麻烦,之后惦念祥林嫂也不是因为关 心她的命运,而是后来的佣人都不如祥林嫂。以 后祥林嫂再来,她“起初还踌躇”,后来倒是真 心怜悯祥林嫂,留下她。但是祥林嫂不像过去那 样灵活能干了,就开始“不满”进而“敬告”, 最后赶走了她。可以说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工具 罢了,并没有把她当人来看。
1、各方面人物的态度

①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 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 一切变化。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 张变法,但是他维护帝制。当时已经是共和时 代了,他还停留在封建时代。对于祥林嫂,他 开始只是讨厌她是寡妇,认为不吉利,但还能 容忍;后来祥林嫂再寡后,就不能容忍了。怕 玷污了祖先,正因为他的歧视才彻底毁了祥林 嫂生存的信心;最后将祥林嫂扫地出门,穷困 而死,他还要骂“谬种”。

《祝福》题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祝福》题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祝福》题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解题1924年的中国正处于“五四”运动的低潮期,当时政府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鲁迅忧虑中国的前途和未来,但也寻找不到出路,思想是苦闷和彷徨的,《祝福》正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

这篇小说通过描述旧中国劳动妇女祥林嫂走向灭亡的过程,揭露了封建礼教、迷信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下层妇女的精神摧残,揭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鲁迅对封建文化的有力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1.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1936年):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省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接触了“科学”与“民主”,受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影响。

1920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弃医从文,希图以文字改变国民精神。

1906年,遇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进行激烈的论战,他站在革命派一边,先后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批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

1912年2月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同年5月随部迁往北京,任佥事等职。

1918年1月和李大钊一起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编委会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年5月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此后,写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性很强的小说和杂文,包括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阿Q正传》,以及收录在《热风》等杂文集中的许多思想犀利深刻、艺术瑰丽完美的杂文,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1920年秋起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课,除创作外,还编著了《中国小说史略》等。

“五四”运动落潮期,曾苦闷彷徨、艰苦探索,但仍以韧战精神同“学衡派”、“甲寅派”、“现代评论派”斗争。

这一时期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

祝福 鲁迅

祝福 鲁迅

祝福2: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景象。
一句“你放着吧,祥林嫂!”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 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 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 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化了对旧社 会杀人本质的揭露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祝福3: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的描写。
以“祝福”为题:
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
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 切相关;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 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 化了小说的主题。
自然环境:四场飞雪
1、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
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得一团糟。
作用:为祥林嫂悲惨的死做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
2、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
到沉寂。
作用:表现我雪样的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
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有何变化?
衣着打扮
初到鲁镇
脸色
眼睛
顺着眼
精神状态
头上扎着白头绳,脸色青黄,但两 乌裙,蓝夹袄, 颊还是红的 月白背心
做工毫不懈怠, 反满足,口角边 渐渐的有了笑影, 脸上也白胖了 手脚已没有先前 那样灵活,记性 坏的多,死尸似 的脸
再到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 头绳,乌裙,蓝 夹袄,月白背心
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 行
乞—— 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 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讨论:造 成祥林嫂悲剧 的原因是什么?
政 权
族 权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神 权
夫权
政权 : 政治上的统治权力,是阶级专政的统治工具。

《祝 福》鲁迅

《祝 福》鲁迅

鲁迅先生的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 提》,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原到 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范爱农》等回忆性散文。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 《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 等。
关于《彷徨》及《祝福》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到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
衣着打扮
脸色
白头绳,乌裙,蓝 脸色青黄,但 夹袄,月白背心 两颊还是红的
眼睛
顺着眼
精神状态
年轻耐劳 生机还旺
再到 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 头绳,乌裙,蓝 夹袄,月白背心
顺着眼,眼角
脸色青黄,只 上带些泪痕, 形容憔悴 是两颊上已经 眼光也没有先 极端痛苦
消失了血色。 前那样精神了
死前 相遇
头发全白,全不像 四十上下的人提着 竹篮,······下端开 了裂;她分明已经 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
找眼睛
论特点
▪ 初到鲁镇—— 顺着眼
安分
▪ 再到鲁镇 ——
顺着眼,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眼角带着泪痕
▪ 讲阿毛故事—— 直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 捐 门 槛—— 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
▪ 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 再受打击
▪ 行 乞—— 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
▪ 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3)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4)总结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作用:
表现人物的质朴、善良、温顺与勤劳, 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 了人物一步一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 总起 来看,几次描写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 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表明祥林嫂 的悲惨遭遇并不是固有的,而是因为外 在的客观因素(封建专制、迷信落后的 客观环境)造成的,揭露了封建思想对 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通过前后对比, 使人物形象的悲惨命运更为突出更为逼 真,主题思想更为鲜明。

《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

《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

《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祝福》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了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约束和制约,导致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出现。

那么大家知道《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吗?下面去看看吧!《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叙事结构是一部小说布局的纲领,叙事结构的形式对于小说情节的思想主题与展开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代表之一,在这一作品里,鲁迅应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为读者深刻的展示了当时农村的真实面貌,下面就针对《祝福》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艺术进行深刻的分析。

“归乡”模式是鲁迅作品中最为常用的一个叙事模式,在《祝福》中,以主人公回到鲁镇的角度来描写小说的主体时间。

在文章的开篇中,写到了“我”回到了鲁镇,这次回来并非是为了《故乡》中提到的“寻梦”,而是“早已决计要走”,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故乡对于“我”而言,是如此的陌生,“我”无法融入其中。

在鲁四老爷的眼神里,“我”看得到了自己的不合时宜,因此,不会在这里久留,在决心要走的时候,却意外的遇到了祥林嫂。

在接下来,作品通过两条主线来为读者呈现出旧社会的农村,一方面,祥林嫂的发问激起了“我”精神世界的波澜,另一方面,文章通过“我”旧时的回忆串联起了祥林嫂的一生。

最后,“我”开始对祥林嫂的一生进行回顾,虽然文章的主线是以顺序的模式来进行展开,但是却穿插了倒叙的模式,这并不会影响文章的主体,反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为读者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祝福》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一直以来,鲁迅小说与传统小说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叙述方式的区别,他的小说主要使用的限制性的叙述,从而将叙述人与作者明显的剥离。

在这种叙述模式中,叙述者为小说中的“我”,“我”并不是与故事脱离的作者,而是实实在在经历这些事物的人。

鲁迅小说《祝福》课件

鲁迅小说《祝福》课件

《祝福》的创作背景
《祝福》创作于1924年,是鲁迅短篇 小说集《彷徨》中的一篇。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 中,传统的封建礼教和伦理观念仍在束 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西方文明和 思想的传入也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价值观念。
鲁迅通过《祝福》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妇 女的压迫和束缚,以及社会对于人性的
四婶
四婶是鲁四老爷的妻子,她善良、仁慈,对祥林嫂等下人有一定的同情心。然 而,在封建家庭中,她也受到许多束缚和限制,无法彻底改变祥林嫂的命运。
04
艺术手法
《祝福》的叙事风格
01
02
03
叙事角度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通过“我”的视角展开情 节,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 人物和故事。
叙事结构
采用倒叙手法,先呈现祥 林嫂的死亡,再逐步回溯 她的生平,使故事更具悬 念和吸引力。
鲁迅在《祝福》中运用的独特叙事手 法和语言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促进了中国现 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小说《祝福》ppt课件
目录
• 作品背景 • 故事梗概 • 人物分析 • 艺术手法 • 作品评价
01
作品背景
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是20 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 学家之一。
鲁迅的作品以其对社 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 对人性的深入剖析而 著称。
他的小说、散文、随 笔、翻译及长篇小说 都有深远的影响。
鲁四老爷和鲁镇的其他人物
鲁四老爷
鲁镇的地主,对祥林嫂的悲惨遭 遇冷漠无情。
鲁镇的其他人物
镇上的居民对祥林嫂的遭遇持冷 漠态度,甚至歧视她。
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主题
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歧 视。

《祝福》题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祝福》题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祝福》题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解题1924年的中国正处于“五四”运动的低潮期,当时政府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鲁迅忧虑中国的前途和未来,但也寻找不到出路,思想是苦闷和彷徨的,《祝福》正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

这篇小说通过描述旧中国劳动妇女祥林嫂走向灭亡的过程,揭露了封建礼教、迷信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下层妇女的精神摧残,揭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鲁迅对封建文化的有力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1.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1936年):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省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接触了“科学”与“民主”,受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影响。

1920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弃医从文,希图以文字改变国民精神。

1906年,遇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进行激烈的论战,他站在革命派一边,先后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批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

1912年2月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同年5月随部迁往北京,任佥事等职。

1918年1月和李大钊一起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编委会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年5月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此后,写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性很强的小说和杂文,包括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阿Q正传》,以及收录在《热风》等杂文集中的许多思想犀利深刻、艺术瑰丽完美的杂文,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1920年秋起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课,除创作外,还编著了《中国小说史略》等。

“五四”运动落潮期,曾苦闷彷徨、艰苦探索,但仍以韧战精神同“学衡派”、“甲寅派”、“现代评论派”斗争。

《祝福》写作背景

《祝福》写作背景

《祝福》写作背景导读: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

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

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

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

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

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

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生活时代背景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中文名:周树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别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辛巳年)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职业: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毕业院校: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主要成就:深刻影响“五四”后的中国文学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身高:161厘米血型:O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

鲁迅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鲁迅为了唤醒民众精神的觉醒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由此被中国人民誉为“民族魂”。

祝福鲁迅

祝福鲁迅

思考:本文的环境描写几乎都同雪有关, 本文的“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 第一处:天色愈阴暗了……将鲁镇乱成 一团糟。 为祥林嫂悲惨的死做环境烘托和气氛渲 染。 第二处: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 面……感到沉寂。 表现我在祥林嫂死后无可奈何和无法言 说的愤懑。
第三处: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
祝 福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 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 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16 部,主要有《坟》《热风》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二心集》等。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 之一,也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 《彷徨》中的第一篇。
间接描写:
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
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 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 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 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 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 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鲁四老爷
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 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 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 冷酷。 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 重要人物。
小说的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情节的作用: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段
语言、肖像、行为、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正面、 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小说的环境
1、自然环境:交代人物活动时间、地点、景 起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2、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物,
(4)总结肖像描写的作用:
表现人物的质朴、善良、温顺与 勤劳,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命运 的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一步被逼 向灭亡的过程。

鲁迅小说《祝福》

鲁迅小说《祝福》
1、地主:鲁四老爷鄙视她,斥之为“谬种”; 鲁四婶嫌弃她,不准其祭祀;
2、资产阶级:“我”虽同情她,但不能帮助她; 3、无产阶级:短工鄙弃她;
柳妈嘲笑她,吓唬她; 鲁镇人把她的痛苦当成“看戏”……
祥林嫂生不能感受到丝毫温暖和同情,反而如置身于 冰窖之中,所以只有走向死亡了……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 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 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 烘托“我”孤寂沉闷的心情
环境描写(三)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 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 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 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 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 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 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乎是一个乞丐了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死前相遇
作者如此细致地多 次描绘祥林嫂不同 时期的肖像,用意 何在?
目的:展现人物性格、遭遇、内心
初到鲁镇:展现其勤劳,朴实,善良,温顺, 要求低,易满足的个性
再到鲁镇: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 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死前相遇: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 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 于死亡。
——丁玲
三、根本原因(幕后黑手)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1、贞节 从一而终
“吃人” 的 封建 礼教
2、秩序 3、三从
男尊女卑 三纲五常 妇女,服也
三从四德
4、祭祀 清白、圣洁

祝福

祝福

《祝福》因为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 建迷信吃人的本质,而成为传世不朽之作 。鲁迅先生把祥林嫂这个无依无靠、无牵 无挂、无家无业的孤独的弱女子放在礼教 森严、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鲁镇”, 同时又是在这一思想和观念显示最充分、 最集中的旧历年底,而生活贫苦、地位底 下的祥林嫂在这本是人人都应享受幸福与 快乐的时刻凄然死去,就更能“揭露封建 礼教吃人的本质”。
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 切相关;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 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 化了小说的主题。
总结:主题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 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 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 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 封建的必要性。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 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去
开端
发展 高潮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思考:作者为了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 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找 出并详细分析。
经历
肖像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 初到鲁镇 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 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年轻,有生机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 《热风》等十 五部
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祝福》创作于1924年,后收 入作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2 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 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 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 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 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 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 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妇女的三从四德:

鲁科版-语文-高一-《祝福》文章背景

鲁科版-语文-高一-《祝福》文章背景

《祝福》相关素材1.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写于1924年。

当时,正是“五四”运动以后的低潮期,社会现实黑暗、压抑,由于对社会时局和民族命运的极度担忧,鲁迅的思想一度处于苦闷和彷徨之中,这个时期收入这个集子中的11篇小说,大部分以揭露社会现实黑暗、封建礼教吃人的实质,批判中国民众愚昧不争为主题,而《祝福》是集子中的第一篇,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篇。

2.关于鲁迅的故事(1)“豫才”和“预才”鲁迅刚到北京大学任教时,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周先生”或“豫才先生”,但鲁迅通常总喜欢把“豫才”写成“预才”。

有一天,一个好奇的教员问鲁迅先生:“周先生,你这‘预’和‘豫’字究竟有没有不同?旁边另一位教员随口应道:“这两个字是一样的,可以换着写。

”但鲁迅却很郑重地解释说:“这两个字原是一样的,但在我却是两样的。

——我家里的人为我取名的意思,是希望我成为‘豫章之才’。

可我呢?总感到自己还在‘预备’。

而且,我在杭州教书时,教的也是预科,所以,我总是写这个‘预’,而不写那个‘豫’。

”此话传出,大家都为鲁迅的博学与谦虚所感动称道。

(2)吃面包皮鲁迅在东京弘文学院留学时,常与挚友许寿裳同桌吃面包。

许寿裳有一洁癖,吃面包时总要撕去边缘的皮,鲁迅却舍不得,总是拣起来吃掉。

许寿裳很感诧异,于是问:“何以如此?”鲁迅随问答道:“我喜欢吃的。

”许寿裳信以为真,此后,每次同吃面包,都特意把面包皮送给鲁迅。

多年之后,鲁迅与人笑谈这件往事时说:“由此可看出许先生的老实厚道。

”(3)工人求字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经常亲自到印刷厂去校对讲义稿,他衣着简朴,态度谦和,深受印刷工人的尊敬。

一天,有一个工人问鲁迅“就”字怎样写,鲁迅马上抽出一张纸来,提起笔,一点一横地写给他看。

几天后,鲁迅又来到印刷厂,这个工人又来问“是”字怎样写,鲁迅又立即拿起笔来,写给他看。

就这样,每当鲁迅来到印刷厂里,这位印刷工人总要向鲁迅请教,鲁迅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孜孜不倦地一笔一划写给他看,教他怎样运笔。

《祝福》的时代背景

《祝福》的时代背景

《祝福》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之一《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号。

鲁迅曾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

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也很注意。

1918年鲁迅曾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编造的谎言:如果女子不愿守节,那么她再嫁以后,便被前夫的鬼捉去,落了地狱;或者世人个个唾骂,做了乞丐,也求乞无门,终于惨苦不堪而死去。

鲁迅塑造的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并不只是一般地写出一个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而是揭露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揭露了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现实,对封建宗法制度作了十分有力的控诉。

时代背景之二《祝福》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发表在同年三月的《东方杂志》上。

当时,北京文化界自“五四”退潮以后,景象荒凉。

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加紧投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大刮“整理国故”、“尊孔读经”的妖风,妄图继续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来毒害人民。

揣摩鲁迅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背景下写作《祝福》,其用意在于揭露“整理国故”、“尊孔读经”的妖风所宣扬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究竟是些什么货色。

时代背景之三据欧阳山同志回忆,鲁迅曾经说过:“在那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里,祥林嫂是没有办法摆脱她那悲惨的命运的;问题不在于她自己凭自己的力量能否冲破黑暗的环境,问题倒是在于中国人民能否了解这个社会的黑暗。

”这段话,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祝福》的悲剧是个社会悲剧。

在这张其大无比的悲剧之网中,鲁四老爷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一节,但是,如果把他看成是整个悲剧之网的提纲人,即如有的同志所说的“总根源”,那不仅不符合作品的实际,而且也大大缩小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树人
简单的文学常识
•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 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 为豫才。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 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野草》
鲁迅作品选入教材成鸡肋?
倒是鲁迅自己说,自己的文章有很多毒素,不愿意青年人 来学习,自己的任务是肩住沉重的闸门,放孩子们到光明的 地方去。的确,鲁迅的文章是给人力量的,但是这个力量并 不见得适合每个阶段的青少年,但是他的文章有的也是能给 人以温暖,譬如《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使 《药》是悲凉,即使阿Q是可悲的,但也是温暖的。
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
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
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
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言论
•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 温饱,三要发展。
•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
• 重要事件 : 新文化运动
其他著作
•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 论文集:《门外文谈》 •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 《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 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 《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 杂文集
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
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
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
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
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
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
生平经历
【12岁】 比目鱼 【13岁】
【18岁】 江南水师学堂
独角兽 家道中落
【24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岁】 仙台入医学学校肄业
公派日本留学
【38岁】
【40岁】
《狂人日记》 北大讲师
【43岁】 《呐喊》
【46岁】
1936年 五十六岁 逝世
《彷徨》
《祝福》的相关背景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
饰的地面。 •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 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
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鲁迅自诩为历史的中间物, 迟早是要被过渡掉的。但只要国 民劣根性、做戏的虚无党们继续 存在,鲁迅是永不过时的。
“鲁迅”这两个字亦可以成为 不屈服的勇于斗争的精神的代 表。
那些认为鲁迅的文章太深奥的人,显然是低估了高中生的 思维素质。如果一个高中生承载不了那么一点历史感,那未 免也太脆弱了。至于说鲁迅的文章,半文半白,不规范,这 也很片面。鲁迅奠定了白话文的基本规范且不说,毕竟他是 位个性分明的作家,有着自己的语言风格,供学生参考学习, 没有什么不好的。
历史总是现实的写照。
《药》一文中讽刺中国人麻木、没血性、只为一己私利,难 道不是当今很多中国人的写照吗?
鲁迅先生给了我们太多思考,而 这种思考,将一直进行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