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朝花夕拾导读

朝花夕拾导读
3、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 “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4、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 是: 一位长辈的赠品。 5、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高兴的是:①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 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 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 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 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6、 《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 为,试举一例: 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 在一窠中者”等。 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 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 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 叫住要求他背书。
《五猖会》
【父亲人物评价】 刻板、严格、权威 【主题思想】 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
【主题思想】 ①具有人情味的鬼。作者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 些虚伪的知识分子。 ②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 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格”不如“鬼格”的 丑恶现象。 ③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 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1.选文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中的《狗•猫• 鼠》。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将“正人君子们”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 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 的愤慨之情。
《范爱农》
【范爱农人物评价】外表冷漠,对事物有自己的 认识;内心热情,对师友,对知己有极深的感 情,对革命极大热情;但也有失利后的苦闷; 【内容理解▪两次摇头】第一次:因为关吏从范 爱农一行人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 第二次: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 显得封建。 【主要情节】同乡会争执、故乡重逢、学校共事、 惊闻噩耗

中考语文《朝花夕拾》内容简介及习题

中考语文《朝花夕拾》内容简介及习题

《朝花夕拾》【小说的时代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是“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集书,改为《朝花夕拾》。

鲁迅写作这些作品时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

1925年他因支持学生运动,受到“正人君子”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到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

在这样的处境中鲁迅曾说:“这时我又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

”这10篇作品,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

虽然是回忆文章,但都反映着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

朝花夕拾,运用比喻,将早年旧事比作“朝花”,晚年回忆比作“夕拾”,生动形象,且又含蓄,富有文采。

【主要内容】《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情节梗概及相关练习】《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阅读《狗•猫•鼠》,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答:①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慢慢地折磨弱者,尽情玩弄对手;②有一副媚态,常常闹得别人心烦(在“我”的耳朵边尽嚷);③吃了“我”饲养的可爱的隐鼠,尽管后来发现是错怪了它。

④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老鼠成亲》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朝花夕拾·猫鼠狗》中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答:一次,动物们要开会议事,让狗去请大象。

结果狗将猫当成了大象请来了,受到动物们的嗤笑。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解析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解析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练习题一、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是温馨的回忆和理想的批判。

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一九二七年,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订,添写《小引》《后记》,并改名为《朝花夕拾》,是了解与研究鲁迅早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艺术文献。

十篇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为回忆童年生活,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当时人心世道。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念文字。

《朝花夕拾》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既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真实的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

朝花夕拾复习提纲

朝花夕拾复习提纲
1926 年 9 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 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 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 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 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 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 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 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 与理性的批判 【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 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 年“三一八”惨 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 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 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 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 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 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 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 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 花夕拾》。
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 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 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 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 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 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 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 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 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 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 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 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 草菅人命的实质。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 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 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 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 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 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等。

二、作品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等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三、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四、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狗•猫•鼠》——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了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与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有关《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

有关《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

有关《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
《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是他的代表作
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对中国现代文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有关《朝花夕拾》的一些文学常识:
1. 鲁迅的写作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在上海时期创作的,
当时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鲁迅深受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关怀。

2. 文学风格,《朝花夕拾》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朴实直白,但又充满了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

鲁迅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批判,展现了他对人性的关注
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3. 主题内容,《朝花夕拾》的主题内容涉及了鲁迅对于中国传
统文化的反思和对现代文明的探索,对于人性的剖析和对社会现实
的关注。

作品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赞美,也有对现代社会的
批判和反思,体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眼光和思想深度。

4. 影响力,《朝花夕拾》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也成为了后来中国现代散文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观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总之,《朝花夕拾》作为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鲁迅写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鲁迅写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鲁迅写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鲁迅写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

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2月再版。

9月第三版改由上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共收入十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怀念又,的《阿长与<>》;批判封建的虚伪和残酷的《》;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描绘迷信传说中的《无常》;写童年之事的《》;揭露误人的《》;描写一个,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其中不少作品被纳入初中课本如《》等,可见它对教育事业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啊。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的作家。

“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的生活。

他曾经先后避居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和《》《》《无常》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在北京寓所的东壁下创作的《》《阿长与<>》一起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写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鲁迅写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鲁迅写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1929年2月再版。

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其中不少作品被纳入初中课本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可见它对教育事业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啊。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经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在北京寓所的东壁下创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知识点及习题

朝花夕拾知识点及习题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之《朝花夕拾》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二、写作背景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三、故事梗概《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知识点重点考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知识点重点考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朝花夕拾导读材料

朝花夕拾导读材料
4.《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5.《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6.《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19.“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答:“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叫她“阿长”是在“憎恶她的时候”,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大的祖母才这样叫她。
“实在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

人教统编七上语文《朝花夕拾》课堂笔记

人教统编七上语文《朝花夕拾》课堂笔记

朝花夕拾(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尽管生活艰苦,仍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三)作品分类1.童年、青年经历意趣类这类文章通过描述作者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在夹叙夹议中,表达了对往日时光的眷恋或反感,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童年、青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1)《五猖会》①内容介绍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②人物父亲:严肃、对孩子严厉教育的封建人物。

③主题思想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灵上的隔膜,控诉和批评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①内容介绍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读(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读(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朝花夕拾》导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朝花夕拾》名师导读

《朝花夕拾》名师导读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写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1929年2月再版。

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其中不少作品被纳入初中课本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可见它对教育事业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啊。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经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在北京寓所的东壁下创作的《狗·猫·鼠》《阿长
与<山海经>》一起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外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