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OK!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大气共分为哪几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 用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高度增,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50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层;现代飞机多在 B层

飞行,因为该层 天气晴;朗 12
大气平稳。

B层中有人类生存的天然 屏障; C层中的电离层 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 -50 0 50 100温度(℃) 100
气温的垂直分布图
想一想:
位于非洲中部的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 “赤道上的白雪公主”,即地处热带,山顶 却终年积雪,这是什么原因?
当地震发生时,坐在轮船上的人能否 感觉到横波的到达?
地壳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1.海拔高低与地壳厚薄的关系;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
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平均厚度 约33km;大洋地壳只有硅镁层,平均厚度约 6km
地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莫霍界面 33千米处(大陆 部分 )
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处
波速变化
该面下,P、S波速都 明显增加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 降,S波完全消失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1)假设地球是均质的, 地震波速还会变化吗? 为什么?
波速不会变化。因为均 质,即通过的介质一样。 (2)地震波速的变化特点 反映了什么?
纵波(P波)
横波(S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 (P波)
当地震发生时,先感觉 是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左 右前后摇晃。
横波 (S波)
分类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状态
纵波 横波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 固体
共同点: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2、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 面
虽地处热带,但由于该山体海拔很高,相对高度 大,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 米,这种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所 以山顶上出现终年白雪皑皑的赤道奇观。
大气圈各种成分的作用
2、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其作用进 行正确的搭配: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
E、氧
地幔
软流层 上地幔
地幔物质组成
莫霍面
说出软软流流层层的:上位地置幔上部, 岩石圈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
地之一
地幔
试比较岩岩石石圈圈—和—地壳的
古登堡面
范围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
流层以上),由坚硬
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
分。
地核
地核:组成物质可能是地高壳温高压状 态下的铁和镍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 地壳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 主要原因.
2.人类生活的空间与哪些圈层直接相关? 四大圈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就你的认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这些圈层 (尤其是四大圈层)是什么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大气圈

物 圈A 水圈B
岩石C圈
3.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 成的示意图,回答:
图中的A、B、C分别 代表哪个圈层?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底部、 岩石圈上部、水圈全部。
外部圈 层
概念
组成
特征或重要性
大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 气体和悬浮物质,是地球自然环境
气 成的包围地球的复 主要成分是氮和 的重要组成部分
圈 杂系统

水 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 地表水、地下水、水圈里的水处于
成的连续但不规 大气水、生物水 不间断的循环运
则的圈层 等
动之中
生物圈与大气圈、

地球表层生物 生物及其 水圈和岩石圈相








层 结


气 气
圈 大


部 圈
球层


层内 结部 构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壳 地幔 莫霍界面
地核 古登堡界面
岩石圈
水圈
地核
岩石圈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
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内核:呈固态 外核


内核
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 厚度约3400千米。 分为:内核和 外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自然 地理 环境
与地 地球 理外 环部 境圈

生物圈
岩石圈
1.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划分界限有什么差异?
内部圈层的界限相对明显,外部圈层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更为密切,并无明显的界限。
反映了地球内部的物质 状态不同。
(3)地震波速的最大变化在哪 个深度?如何变化?反映了什 么? 深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 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反映了物质组成为液态。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 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F、尘埃
构成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D
水汽凝结时,可作凝结核
F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A
吸收长波辐射,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B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以平流运 动为主
晴朗
臭氧层- “地球保护 伞”
利于飞行
高层
高度↑
存在电离
大气
氮、氧 密度小
50-3000 气温先 ↓后↑
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
1、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气层的名称
A 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⑵A层 下部热,上 部
冷,气流以对流运动为主。

⑶在A、B、C三层中:
大气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名 主要 范围 称 成分 (千米)
气温
主要特点 运动 天气 与人类关系
对 ¾的大气 0-12

质量及几 乎全部的

水汽和杂 随季节和

纬度变化
高度↑ 对流运 气温↓ 动显著
100m↑ 0.6℃↓
天气复 杂多变
最密切, 生活在其 底部
平 流 层
氮、氧 有臭氧 层
12-50
高度↑ 气温↑
物 圈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生存环境
互渗透、相互影 响
大气圈的特点
低层大气的组成(三部分)
组成
作用(对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
主要
干 成分 洁 空 气 微量
成分
水 杂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CO2 光合作用基本原料,对地面保温 O3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汽 成云致雨的物质基础 质 水汽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