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OK!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
我们要明白地球内部是由多个圈层组成的,这些圈层各有特点,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详细介绍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一、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它主要由岩石组成。
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5公里。
地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如石英、长石等。
地壳还含有一定量的铁、镁、铝等元素。
地壳的特点有很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它的不稳定性。
地壳上有许多山脉、高原和盆地,这些地形的形成与地壳的运动密切相关。
地壳还有许多裂隙和断裂带,这些裂缝会不断扩大,导致地震的发生。
二、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中间层,它位于地壳之下,深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但也含有一些有机物质。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使得它呈现出一种类似于液态的状态。
地幔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流动性强,二是对地震的影响较大。
地幔中的岩石具有较高的熔点,因此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变形和流动。
这种流动会导致地震的发生和火山活动的频繁出现。
三、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的最内层,它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地核的直径约为3470公里,厚度约为3400公里。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重金属组成,它们的密度非常大,使得地核具有很高的重量。
地核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温度极高,二是对地球自转的影响较大。
地核的温度可以达到5000°C以上,这使得它成为了地球上温度最高的区域。
地核对地球自转的影响也非常大,因为它具有很大的质量,会对地球的自转产生惯性阻力。
总结一下,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这三个圈层各有特点,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于我们研究地质现象、预测地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能够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谢谢大家!。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化学方法
01
元素地球化学
研究地壳中元素的分布、迁移和富集规律,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来探
讨地壳中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02
同位素地球化学
利用同位素分馏原理和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研究地壳中物质的来源、演
化和年代学问题,包括岩石成因、地壳演化、古气候变化等。
03
有机地球化学
研究地壳中有机质的类型、分布、成因和演化规律,探讨有机质与矿产
03
海洋与大气相互作 用
海洋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水分 等方式与大气相互作用,影响气 候变化。
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大气相互作用
生物通过呼吸、光合作用等过程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影响大气 组成。
生物与水相互作用
生物通过摄取、排泄等方式与水进行物质交换,影响水体的化学 和生物特性。
生物与岩石相互作用
地质学方法
岩石学
通过观察和研究岩石的类型、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历史,进而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 成和演化过程。
地层学
研究地层的层序、厚度、岩性、化石等特征,分析地层的 形成时代和沉积环境,探讨地球表面的演化历史。
构造地质学
研究地壳上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形成机制 和演化历史,探讨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动力学的关系。
05
地球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方法
重力测量
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重 力变化,推断地下不同 密度物质的分布,进而 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震学
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传播的特性,研究地球 内部的结构和性质,包 括地震波速、震源机制 等。
地磁学
研究地球磁场及其变化 ,通过磁场异常来推断 地下岩石的磁性和分布 ,进而探讨地球内部的 结构和动力学过程。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第一章第四节 宇宙中的地球
课程标准
地球的圈层结构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根据图表,能够说出地震波的分类及波速差异,及依据地震波
划分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方法。
2.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地球内、外部圈层的范围、物质组成,
说明地球结构的特点。
情境导入:
【人类能实现地心旅游吗?】
地壳
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 由岩石组成。 平均厚度33km,大陆地壳厚, 海洋地壳薄。
青藏高原
任务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幔
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深度为地下33km-2900km,占地球总 体积的80%。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任务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幔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但没有在顶部。
A.地壳和地核
B.地壳和地幔
C.地幔和地核
D.岩石圈和地核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堂练习
2022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进行冰雪厚度测量等研究活动。读
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C 3.冰雪所属圈层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 4.图示地球圈层中( )
C.水圈
D.岩石圈
A.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思考:
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 各圈层起到哪些作用? 各圈层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 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包裹着地球,可以 调节温度,提供氧气,形成雨、雪、风、云等复 杂的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地理5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理5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地球的各个层次,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这些层次之间有着不同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和地球活动。
以下是对地球圈层结构的详细解释。
首先是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薄皮,位于地球表面以下约30千米的深度。
地壳包括坚硬的大陆地壳和较薄而密度较大的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由各种岩石构成,包括花岗岩、片麻岩等。
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其次是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半径的大约80%。
地幔由固体岩石组成,主要包括橄榄石和辉石。
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地幔在地壳和下地幔之间,下地幔则靠近地核。
接下来是外核,外核由液态铁和镍组成。
外核位于地幔之下,厚度约为2,300千米。
外核是由于其高温和高压环境导致铁和镍的熔化而形成的。
外核的运动导致地球的地磁场产生,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暴和其他宇宙射线的伤害。
最后是内核,内核是地球最内层的部分,位于地幔和外核之间,其半径约为1,200千米。
内核由固态铁和镍组成,由于高压环境和铁的晶格结构,使得内核保持固态。
内核的温度约为5,000摄氏度,比外表面的温度高得多。
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热量和物质运动所驱动的。
地球内部的热量由地核和地幔的放射性衰变产生,导致物质的对流。
地球圈层结构还会受到地震活动的影响,地震可以揭示地球内部不同圈层的物质性质和分布。
地球圈层结构的理解对于地球科学的研究和理解非常重要。
它不仅揭示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物质组成,还解释了地球的地质活动和地球表面的形成。
地球圈层结构对于理解地震、火山和板块运动等地质现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地球圈层结构也与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息息相关,例如天文学、气候学和地球化学等。
总之,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球内部的层次分布,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这些圈层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对地球的地质活动和表面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30张PPT)
① ③
蒸 腾
①
②
乙
10.B 11.B 12.C解析:10.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乙是水圈,B 项正确。1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 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 据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 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内部的圈层,D 项错误。12.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 项正确。水圈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 且不断运动的,A 项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 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包含岩石圈,D 项错误。
成5~7题。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 .① B.② C.③ D.④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 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 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7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 处 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
解析:(1)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与 地壳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 比海洋上大。答 案 : ( 1 )B (2)C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圈层构造是地球这颗行星自身构造的结果,是由不同物质构成的层状结构。
地球因受到太阳的热能、内部放射能、内部液态物质的压力和外部来自太阳风的气势所形成的圈层构造。
地球圈层构造包括地核、地幔、地壳和地表四层。
地核是地球最内层,由铁和镍及其他金属元素构成,半径约为地球总半径的17.2%,地核层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由铁和镍构成的凝固体,其密度为10~11g/cm3,温度约为4000摄氏度;内核是液态的,其密度为12~13g/cm3,温度约为5000摄氏度。
地幔是地球的中心层,由熔融的岩石构成,半径约为地球总半径的84.8%,其密度约为3.3g/cm3,温度约为2700摄氏度,地幔细分为上部地幔和下部地幔。
上部地幔是由玄武岩和辉石组成的固体岩石,其密度比下部地幔大约高1~2g/cm3;下部地幔是液态状态的岩石,其密度约为3~4g/cm3。
地壳是地球外层,由各种岩石(碱性岩石和酸性岩石)构成,其密度约为2.5g/cm3,半径约为地球总半径的0.4%,温度介于0~800摄氏度之间,地壳可分为上地壳(有机地壳)、中地壳(不存结晶地壳)和下地壳(存结晶地壳)三层。
地表是地球最外层,由不同形态、不同组成的物质构成,它包括地表植物群落、地下水、冰川、火山等,其密度约为1.2~1.7g/cm3,温度介于几十摄氏度至几百摄氏度之间。
除了上述这四层,地球还有一层极薄的电离层(紫外层)。
电离层是一种透明的气体,由氦、氖和氧等气体构成,能够阻挡太阳紫外线并赋予地球特有的空气和大气。
它位于地球最外层,由于其外形特殊细长,半径约为地球总半径的0.25%,温度介于-200~+1000摄氏度之间。
地球圈层构造是地球这颗行星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物质的结合下,圈层构造在形成地球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表内部的变形,使得地球的圈层构造发生变化,改变了大陆、海洋、山脉等地貌和地形,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为地球提供生活空间,完成了多种生物的进化。
地球的圈层结构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 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钻探得到的岩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地球的外部圈层示意图
图1.28 地球外部圈层示意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圈层
概念
大气圈
由气体和 _悬__浮__物___组成
水圈
_连__续__但不规则 的圈层
生物圈
生物及其_生__存__ _环__境__的总称
组成
其他
主要成分是氮 地球自然环境的
和氧
重要组成部分
_地__表__水__、 _地__下__水__、大 处于不断的循环 气水、生物水 运动之中
等
生物及其生存 环境
与大气、水和岩 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知识小结
【提示】 不一样。走在路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 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 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坐在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不会感 到左右晃动,因为水只有纵波才能通过。
探究:地球的内部圈层
探究内容: 1、为什么可以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呢?
纵波 横波 波速 都明 显增 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
球
的
我们的地球内部
内
可以分几层呢?
部
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层
结
பைடு நூலகம்
构
的 研 究目 来前 获, 得我 关们 于主 地要 球通 内过 部对 的地 知震 识波 。
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
概念:当地震发生时,
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_弹__性__震动,并以
高一地理地球圈层结构笔记
高一地理地球圈层结构笔记
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古登堡界面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组成
二、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外层
2、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是地球上水循环的载体
3、生物圈: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组成
5、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地球上三个最重要的圈层,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
三、重点难点讲解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及内部圈层结构是学习本节内
容的重点。
只有了解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原理及地壳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地球上三个最重要的圈层,它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这些圈层的特征和作用,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原理及地壳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同时,也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外 层
电
热 层
中 间 层
离 层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底层, 厚度随季节和纬度变 化;气温随高度递减; 各层中最薄,但集中 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 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空气对流强烈,天气 复杂多样。
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
氧
其他气体(氩、 二氧化碳、臭氧 等)
问题:低层大气中
各种成分的作用?
热层顶以上的大气 统称外层,是地球 大气向星际空间过 度的层次。 该空间的大气处于 气温随高度上升 电离状态,所以叫 很快,空气稀薄, 电离层。它能够反 气温随高度递增;大 以氧原子为主, 射无线电波,利于 气水平运动为主;大 通讯。 吸收超短波辐射 气平稳,天晴气朗。 而增温。 气温随高度递减; 气温随高度递减; 空气对流运动剧 上冷下热,空气对 烈;天气现象复 流剧烈,也称高空 杂多变。 对流层。
电 离 层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
圈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 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冰川水 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 海洋水 地 球 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淡 1 :海洋、河流和 问题 2 :一个体重 50 河流水 上 大气水 水储量的 0.3% ,约为 的 湖泊约占地球表面积 千克的学生,体内含 地表水 湖泊水 水 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 的 3/4 水 千克。 。 陆地水 分之七。 地下水 生物水
33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 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 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中,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 层。
第二讲 地球的圈层
背诵版1、地球的内部三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2、两种波: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速度较慢纵波—能通过固液气物质,速度较快3、两个界面:(1)位于约33千米深处的是莫霍面,它分开了地壳和地幔,在这里横波和纵波速度都变快;(2)位于约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它分开了地幔和地核,在这个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变慢。
4、一个圈—岩石圈--地壳和软流层以上部分的地幔部分,都由岩石组成。
(不包含...软流层)5、三圈层主要特点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陆地厚(33 km),海洋薄。
地幔--厚度约2800千米,在上地幔处有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厚度约3400千米,外核液态,内核固态,温度高,压力大。
6、地球的外部三圈层分别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其中,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默写版1、地球的内部三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和。
2、两种波:横波—只能通过态物质,速度较。
纵波—能通过态物质,速度较。
3、两个界面:(1)位于约33千米深处的是面,它分开了和,在这里横波,纵波;(2)位于约2900千米深处的界面,它分开了和,在这个面横波,纵波。
4、一个圈—岩石圈-- 部分,都由岩石组成。
5、三圈层主要特点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陆地(33 km),海洋。
地幔--厚度约2800千米,在上地幔处有层,是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厚度约3400千米,外核态,内核态,温度,压力。
6、地球的外部三圈层分别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其中,水圈是一个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圈底部、圈的全部和圈的上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约占全球面积的71%;
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表至莫霍界面之间的部分,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为地核,由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组成。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800多千米。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3400多千米。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地球由不同层次的圈层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物理特性,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结构和特征。
地球的最外层是地壳,它是地球最薄的一层,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是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等岩石组成,而海洋地壳则主要由玄武岩等火山岩组成。
地壳是地球上生命存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
地壳下面是地幔,它是地球的最厚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温度和压力较高,处于半固态状态。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部分,上地幔温度较高,物质较为流动,下地幔温度较低,物质较为固态。
地幔的物质流动是地球板块运动的重要动力源。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温度较高,内核则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温度更高。
地核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得地核物质处于高度活动状态,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地核的热对流和旋转运动是地球自转的重要原因,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地球板块在地幔流动的推动下,不断漂移、碰撞和分裂,形成了地球的地壳构造和地形地貌。
地球的圈层结构也决定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环境特征。
地壳中的岩石矿产、地幔中的岩浆和地核中的磁场等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物理特性,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结构和特征。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球板块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和资源来源。
我们应该加强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研究和保护,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的资源和环境。
1 地球的圈层结构
纵波横波 波速明显 增加
2900km
纵波波速突 然下降,横 波消失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思考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 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 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 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 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 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二、地球外部圈层
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自然环境。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概念
组成
其他
是地球自然环 境的重要组成 部分 水圈里的水处 于不间断的循 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相 互渗透、相互影 响的结果。
莫霍面 古登 堡面
地幔
地核
内 部 圈 层
地 震 波
地
球 的 结 构
外 部 圈 层
☆区别地壳和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地球内部圈层
1、地震波-划分内部圈层的依据
(1)概念: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 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 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2)分类及特点:
类型
传播速
度 较慢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横波(S
波) 纵波(P 波)
固体 固体、液体 、 气体
传播速度都随
所通过物质的
较快
性质而变化
2、不连续面—划分圈层的界面
(1)概念: 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2)分类 莫霍界面:地下平均17千米处, 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 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 失。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②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③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3)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②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③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3.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
(3)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2CO。
【初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初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均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它们又可分别再分为几个圈层,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物质运动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
一、地球外部圈层地球液态表面以上,根据物质性状可以分成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就是围困着地球的气体,厚度存有几万千米,总质量约5136108t。
由于受到地心的引力,以地球表面的大气最稀疏(约存有3/4分散在地面至100km高度范围内,1/2分散在地面至10km高度范围内),向外逐渐浑浊,过渡阶段为宇宙气体,故大气圈并无明晰的上界。
大气存有显著的可压缩性,其密度和压力与温度成反比,并与高度成反比,以海平面的密度和压力最小。
根据温度和密度等大气物理特征可以将大气圈自下而上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失层,其中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就是对流层和平流层。
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
其中绝大部分汇集在海洋里(占总水量的97%),另一部分分布在陆上河流、湖沼和表层岩石的孔隙中。
此外,地球上的水还以固态水(两极和山地的冰川)或水汽的形式存在,其中冰川约占总水量的2%。
陆上江河湖沼的水或直接、或通过水汽、地下水与海洋相通。
所以地球上的水体构成了包围地球的完整圈层水圈。
水圈既独立存在,又渗透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并在其间不断循环。
水循环是地球外部圈层物质循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生物(包含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存活和活动的范围。
现代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形成了一个适合生命存有的环境。
地球独有的天文条件,加之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本身等的调节作用,提供更多了适合生命的各种气候条件;磁层和大气层将有毒于生命的高能电磁辐射和磁铁离子抵挡或稀释;生物通过体温或光合作用在大气中展开着必不可少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互换;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提供更多着所需的水分和矿物养料等等。
这样,在岩石圈上部、大气圈下部和水圈的全部,到处都存有生命的踪迹。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中,地球的圈层结构通常分为以下四个圈层:
1.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圈层,包括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和各种气体的层。
大气圈分为几个子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外层空间。
大气圈起着保护地球、调节气候和提供生命所需氧气等重要功能。
2. 地壳圈:地壳圈是地球的外围部分,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壳圈是地球上最薄的一层,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圈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变化,它是地球上生物活动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3. 地幔圈:地幔圈位于地壳圈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
地幔圈由固态的岩石组成,包含了大部分地球的质量。
地幔圈具有高温和高压的特点,其中发生着熔融和岩浆活动,对地球内部的热量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核心圈:核心圈位于地幔圈的中心,是地球的最内层。
核心圈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被称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核心圈是地球产生磁场的地方,磁场对地球的生物和地球物理过程都有影响。
这四个圈层组成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每个圈层都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特征,相互作用着并影响着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各种地球现象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大气共分为哪几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 用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高度增,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50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层;现代飞机多在 B层
B
飞行,因为该层 天气晴;朗 12
大气平稳。
A
B层中有人类生存的天然 屏障; C层中的电离层 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 -50 0 50 100温度(℃) 100
气温的垂直分布图
想一想:
位于非洲中部的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 “赤道上的白雪公主”,即地处热带,山顶 却终年积雪,这是什么原因?
当地震发生时,坐在轮船上的人能否 感觉到横波的到达?
地壳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1.海拔高低与地壳厚薄的关系;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
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平均厚度 约33km;大洋地壳只有硅镁层,平均厚度约 6km
地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莫霍界面 33千米处(大陆 部分 )
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处
波速变化
该面下,P、S波速都 明显增加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 降,S波完全消失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1)假设地球是均质的, 地震波速还会变化吗? 为什么?
波速不会变化。因为均 质,即通过的介质一样。 (2)地震波速的变化特点 反映了什么?
纵波(P波)
横波(S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 (P波)
当地震发生时,先感觉 是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左 右前后摇晃。
横波 (S波)
分类
特
点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状态
纵波 横波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 固体
共同点: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2、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 面
虽地处热带,但由于该山体海拔很高,相对高度 大,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 米,这种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所 以山顶上出现终年白雪皑皑的赤道奇观。
大气圈各种成分的作用
2、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其作用进 行正确的搭配: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
E、氧
地幔
软流层 上地幔
地幔物质组成
莫霍面
说出软软流流层层的:上位地置幔上部, 岩石圈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
地之一
地幔
试比较岩岩石石圈圈—和—地壳的
古登堡面
范围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
流层以上),由坚硬
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
分。
地核
地核:组成物质可能是地高壳温高压状 态下的铁和镍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 地壳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 主要原因.
2.人类生活的空间与哪些圈层直接相关? 四大圈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就你的认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这些圈层 (尤其是四大圈层)是什么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大气圈
生
物 圈A 水圈B
岩石C圈
3.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 成的示意图,回答:
图中的A、B、C分别 代表哪个圈层?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底部、 岩石圈上部、水圈全部。
外部圈 层
概念
组成
特征或重要性
大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 气体和悬浮物质,是地球自然环境
气 成的包围地球的复 主要成分是氮和 的重要组成部分
圈 杂系统
氧
水 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 地表水、地下水、水圈里的水处于
成的连续但不规 大气水、生物水 不间断的循环运
则的圈层 等
动之中
生物圈与大气圈、
生
地球表层生物 生物及其 水圈和岩石圈相
第
六
课
地
大
球
的
圈
层 结
圈
构
气 气
圈 大
外
地
部 圈
球层
的
圈
层内 结部 构圈
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壳 地幔 莫霍界面
地核 古登堡界面
岩石圈
水圈
地核
岩石圈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
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内核:呈固态 外核
地
核
内核
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 厚度约3400千米。 分为:内核和 外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自然 地理 环境
与地 地球 理外 环部 境圈
层
生物圈
岩石圈
1.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划分界限有什么差异?
内部圈层的界限相对明显,外部圈层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更为密切,并无明显的界限。
反映了地球内部的物质 状态不同。
(3)地震波速的最大变化在哪 个深度?如何变化?反映了什 么? 深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 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反映了物质组成为液态。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 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F、尘埃
构成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D
水汽凝结时,可作凝结核
F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A
吸收长波辐射,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B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以平流运 动为主
晴朗
臭氧层- “地球保护 伞”
利于飞行
高层
高度↑
存在电离
大气
氮、氧 密度小
50-3000 气温先 ↓后↑
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
1、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气层的名称
A 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⑵A层 下部热,上 部
冷,气流以对流运动为主。
C
⑶在A、B、C三层中:
大气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名 主要 范围 称 成分 (千米)
气温
主要特点 运动 天气 与人类关系
对 ¾的大气 0-12
流
质量及几 乎全部的
层
水汽和杂 随季节和
质
纬度变化
高度↑ 对流运 气温↓ 动显著
100m↑ 0.6℃↓
天气复 杂多变
最密切, 生活在其 底部
平 流 层
氮、氧 有臭氧 层
12-50
高度↑ 气温↑
物 圈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生存环境
互渗透、相互影 响
大气圈的特点
低层大气的组成(三部分)
组成
作用(对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
主要
干 成分 洁 空 气 微量
成分
水 杂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CO2 光合作用基本原料,对地面保温 O3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汽 成云致雨的物质基础 质 水汽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