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 危机感和紧迫感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 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 和技术联系
国际 化程 度
健康城市化
东部——东部应以现代化为目标,在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 升级的过程中,引导传统产业向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进一 步推动小城镇的发展,努力构建职能分工合理,发展协调,大 、中、小城镇相结合的城市群。在东部区域的城市化过程 中还应注意处理好郊区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大城市郊区是 一种特殊的地域类型,它位于大城市周边,具有明显的城乡 过渡特征,这种特殊的农村地域所发生的社会经济的深层 次变化和大城市的发展中的内部结构调整,共同构成推动 城市化发展的极有利的动力条件。每个城市都在乡村和郊 区的融合体中发展起来,并围绕中心向周围扩展,与相邻的 城市相接。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发展趋势是,通过对以大城 市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的不断完善,推进城市化进程,推进农 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协调
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差异
(第8组)
资料收集:倪蕴哲,张婷婷,刘苗苗 资料整合与PPT制作:薛楠 课堂演说:咸慧敏
目录
东、中、西地带城市化特点及现状
对比三地带城市化差异
三地带城市化差异原因分析
健康城市化???!!!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城市化
• 东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进城乡一 体化进程。 • 东部地区区位条件优越,综合经济实力雄厚,从总体 上讲,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中后期,正向成熟阶段转 变。大多数省的大中城市比较发达,有强大的乡镇 企业,小城镇发展迅速,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体 系己初步形成。 • 但是,东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特别是上海、北京、天 津、广州等特大城市已出现“城市病”的端倪。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经 发展 济 基础 因 素 产业 结构
发展基础薄弱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 较大,乡镇企业不 发达,生产力水平 较低,经济发展相 对迟缓 交通线路较少, 运输条件较差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 础较好,近代工业首先 出现在沿海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 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 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 生产力水平较高
中部地带城市化
• 中部———加快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完善城市 结构体系。 • 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城市化水平,正处于高速发展 阶段中期,部分省份大、中城市相当密集,已初步形 成城镇体系的框架 • 但部分省份城镇体系不完整,缺乏经济中心城市或 者承上启下的经济次中心城市,且城市空 间分布 过于分散。
• 西部——现阶段,应重点发展大、中城市。集中开发、集 中投资,依托中心城市,选择若干基础好的中等城市,重点对 其进行建设,增加其辐射力。目前,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前景 的城市群就是以长江中上游的重庆、成都为中心的成渝地 区和以陇海线上的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这两个地区城 市 群均位于与东部地区交通便利的区位上,并已具备相当 的经济基础。加快以它们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发展,在西部 大开发中必然可起主导和先导的作用。同时,要注重内陆 边境口岸,亚欧大陆桥沿线的城市建设。西部省区应更加 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投资比例,吸引东部传 统产业向西部转移,为此,国家也应加大对西部城市化发展 的扶植力度,进一步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交通 运输 状况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其 地理 他 区位 因 素 民族 心理
东部地带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 较封闭的状态,缺少 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 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 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件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 较保守,经济竞争 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wk.baidu.com差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 流较少,社会经济 比较封闭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 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 原有利于开发利用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 内,气候湿润,雨热同 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自然 资源
社 会 因 素 城市化 水平
科技、 教育和 文化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 显优势 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低 低 低 高 高 高
对外开 放程度
影响因素
A出口额占全国的份额
B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份额
三个地带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份额
根据上图:我国的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份额 对外开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带开放程度远高于中西 可以看出我国在对外开放的地区之间有什么差异? 部地带;东部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于中西部地带。
小结: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
The end,thank you!
西部地带城市化
• 西部———以发展大城市为核心,推进西部大开 发。 • 从总体上来说,西部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处于高速发 展阶段的初期,城镇体系发育程度较低,经济欠发达, 人口素质不高,部分省区自然条件严峻,生态脆弱。 • 很多城市为资源开发性城市,城市规划滞后,基础设 施建设缓慢。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异
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发达, 中部次之,西部 较落后
⑵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部 次之,西部较慢
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发达 中西部:农业还占较大的比重
三地带对比
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2002年)
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中部和 西部,中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相当于东部地 带的1/3,而西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相当 于东部的1/6,这说明东、中、西部地带的工业化水平存 在很大的差异。
• 中部——应以国际国内城市职能分工为视角,加快 区域内外城市密集区整合,从大区域角度构筑以中 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城市结构体系。要进一步发 挥大城市的增长极作用,武汉、长沙、合肥等作为 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必须在进一步完善其产业结 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全球及中部 经济圈的视角,对其城市功能及产业发展方向进行 定位,积极承担区域性国际城市职能。在积极发展 大城市的同时,中部地区还应把小城镇纳入城市群 的整体发展中,加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速度、 产业结构、 工业化和城市化、 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
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自 地形 然 因 素 气候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 极为不利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 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东部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