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角关怀下小学科学教育
教育实践中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辩证关系
教育实践中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辩证关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涵不仅涉及知识的传递,还包含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作为教育的两大核心要素,彼此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科学性强调知识的客观性、系统性和探索性,而人文性则关注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两者的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还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基础。
科学性在教育实践中主要体现在对教育内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研究。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教育评价中,教师与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以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实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还能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性的设计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鼓励他们用逻辑和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保护科学性不仅关乎知识的准确传递,更关系到教育的公正性。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教育的公平性与透明度就会受到质疑。
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根据实证数据来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教学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教师能够对教学策略进行及时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
人文性在教育中则体现了对学生个体情感与社会关系的关注。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引导与人际交往的训练。
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经历,引导他们理解和接受多元文化,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通过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情感世界,降低人际交往中的孤立感。
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是教育实践中实现知识与人格双重发展的重要路径。
单一强调科学性可能导致教育的冷漠与刻板,而过于着重人文性则可能使知识的传授缺乏严谨性。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1. 引言1.1 概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一直被视为两种互相独立的教育体系,分别强调个体的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然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仅仅依靠传统的科学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因此,有必要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进行融合,以培养具备全面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首先,我们将定义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概念;其次,我们将分析这两种教育形式各自的重要性;然后,我们将讨论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所带来的优势;接着,我们将提出实践推动这种融合发展的方法和措施;最后,我们将总结全文并得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更全面发展的个体。
通过分析两者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讨论融合所带来的优势和实践推动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并推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发展。
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泛知识储备、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领导者,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挑战。
2.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定义:2.1 人文教育定义:人文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人类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方式。
它强调对于人类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和了解,并鼓励个体在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以及与人沟通合作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人文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和价值观念的探索,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能力。
2.2 科学教育定义:科学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原理和方法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教育方式。
它注重发展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技巧。
科学教育通过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的方式,鼓励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探索和理解世界。
在这两者之间,人文教育强调了对个体内心世界以及社会认同感的培养;而科学教育则注重了客观事实、实证研究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虽然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在方法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可以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读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心得体会
读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心得体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婴幼儿研究越来越重视一些认知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和研究进展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婴儿复杂性的了解,为婴儿发育中遇到的现象提供更精细的图景,但这些实证研究往往忽视对其理论基础和教育背景的更明确的探索。
这可能会把儿童看作一个封闭的系统,割裂儿童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而这本书所描述的生活体验研究恰好能提供另外一种研究思路,弥补上述研究方法的一些缺陷。
本书描写了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展现了对现象学(描述一个人如何指向生活体验)和解释学方法(描述一个人如何解释生活中“文本”)的符号(写作或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方法;并且能使读者进行教育学的反思:如何与孩子相处。
本书的新奇之处在于将研究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与实际教育活动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将本书看作是一本方法论著作,也可以看作是对从事人文科学研究和写作的一系列方法论的建议。
因此,这篇读书笔记更多地是对书中方法论做出梳理和总结,并记下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反思。
人文科学是本书的核心概念,它的目标在于从反思中探寻依据,以便为我们对儿童的教育学关怀提供可能性。
本文所说的人文科学又主要是指解释现象学研究在这本书里算是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现象学呢?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他的见解:现象学研究是对生活体验的研究,是对引起人们注意的现象的解释,是对本质的研究,是对我们生活经验的意义的描述,是对现象的人文科学研究,是一种周全反思的积极实验,是一种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探寻,是一种诗化的活动。
在第一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文科学研究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作者简要介绍了六个方法论主题,但为了更详尽地回答这个问题,作者在接下来的六章里对每个主题进行更为详细的探究。
现将作者提出的六个方法论主题列在下方以供参考:1、生活经验的调查研究;2、对根本主题的反思;3、写作和改写艺术;4、保持与这一现象强烈而有目的的教育学关系;5、通过考虑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协调整个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小学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空前繁荣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给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然而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现象、人的精神文化危机、由克隆人引发的科学伦理等现实情况又使人们在赞美科学的同时对科学产生了质疑。
现代科学危机的实质是科学与技术所取得的惊人的物质成就,遮蔽了科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
我们不仅要正确看待科学与技术给予人类进步的巨大福利,也要认识与把握科学与技术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化解负面影响的关键在于认识到科学本身具有人文性,科学教育蕴含人文价值。
具体到小学科学教育而言,就是使教师意识到科学具有人文性,并且关注科学课程的人文性,在教学实践中彰显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科学的人文性及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虽说科学所面对的是客观世界,所研究的是自然事物及其运行规律,所发现的是自然界的原貌,所反映的是物质的本质。
但科学研究过程的主体是人,科学的规律、结构及表达,不仅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科学的研究目的看,科学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人类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科学的研究过程看,科学凝聚了人类的认识、意志、情感与信念,是洋溢着人性的活动,它需要研究者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正如乔治・萨顿所说:“无论科学可能会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本质都是人性的。
每一个科学的结果都是人性的果实,都是对它的价值的一次证实。
”对于科学教育(指自然科学教育)的功能,有些教师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没有人文价值的体现,而人文价值只能从人文学科中获取。
但当我们真正带着研究的眼光解读科学教育时,就会意识到科学教育本身是具有人文价值的。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应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应让学生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性质与价值,理解科学研究的初衷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饱含着人类艰难的探索,理性与质疑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关系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关系二○一一年四月内容提要:人文教育是指通过传授受教育者人文学科知识,使其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科学教育就是以科学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使人们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成果,获得一定的社会生产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两种教育”由对立走向融合;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两种教育”整合的基石。
关键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以人为本科技教育人文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一种以“自由学科”为内容,以通过发展理性、提升智慧及道德水平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并排斥任何实用目的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工业、商业文明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建立起来一种教育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两种教育”正由对立走向融合。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及源起人文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所谓自由教育者,即适于自由人之教育也。
一加深究,则又可见所谓自由人者,其意义乃谓人之不因实用目的之顾被迫而取得任何特定的技能者,自由人必能使用其时间于其所认为具有特定的修养价值之任何科目之上。
”①自由教育思想最初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
亚里士多德首先将教育分为自由人的教育和非自由人的教育两类。
他认为自由教育是一种以“自由学科”为内容,以通过发展理性、提升智慧及道德水平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并排斥任何实用目的的教育。
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自由教育思想。
他认为“就受教育者而言,大学教育就是自由教育”,而“自由教育就其本身而言,是理性的开发”,是一种通过“正确的推理来培养人的理性,使之接近真理”的“心智的、推理的、思考的活动。
”纽曼认为自由教育胜过任何专业教育,它是一种“真正完全有用的教育”,它使科学的、方法的、有序的、原理的和系统的观念进入受教育者的心灵,使他们学会思考、推理比较和辨析,尽管他们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教育,但在接受自由教育以后,他们的理智水平已足以使其胜任上述任何一个职业。
小学科学课程的人文价值及实现的策略
4 课 程 内容的人 文性 。《 学 . 科 值” ,才 能 让 儿童 经 历真 正 意义 上 的科 学 与科 学 教育 , 从而 让 儿童 对 科 学有 真正 的理 解 , 真正 实 现科 学 ( 年 级 ) 程 标 准 》中 , 于 情 3 课 关 感、 态度 与价 值 观 给 出 了具体 的规
文性 。 2 课 程 理 念 的 人 文 性 。 “ 向 . 面
全体 学 生 ” “ 生是 科 学学 习的 主 、学 体 ”“ 、 亲身 经 历 以探 究 为 主的学 习 活 动是 学生 学 习科 学 的主 要途 径 ” 等 理 念 的 提 出 ,着 眼 于 改 变 过 去 “ 知识 本 位 ” 、过分 注 重 知识 输 导 ,
里 , 怎 样 ? 果 污 染 水 流 人 我 们 会 如
的饮用 水 水 源 ,结 果 又会 是 怎 样 ? 如 果所 有 的水 都 被 污染 了 , 果 会 后
、
小学 科学课 程 的人文 取 向
力 、 学 行 为 方 式 等 要 素 , 隐 含 科 还
着 科 学 主 义 与人 文 主义 的 一 种 和 谐 , 包括 科 学 情 感 、 度 、 态 价值 观 。 因此 , 只有 充分 认识 科 学 的人 文 特 性 与小学 科 学课 程 的人 文 价值 , 并 在科 学教 学 中探讨 “ 何 充分 显 现 如 小学 科学 课 程 的人 文资 源 , 如何 真
环 节 , 用 比 较 的 方 法 进 一 步 观 察 应
程技 能 “ 。其 教 育 意义 远 不 限 于知 识 和技 能 方 面 , 具有 态 度 和价 值 还 观层 面上 的教 育意 义 。例 如 ,相 互 “ 作 用 ” 念 体 系告 诉 我 们 , 情 总 概 事 是 相 互 联 系 、 互 作 用 的 ; 识 到 相 认 人 类 是 地 球 这 个 大 系 统 的一 个 子 之上 ,否则 要受 到 大 自然 的惩 罚 ; 认 识 到 个 人 都 是 集 体 的 一 个 组 成 部分 ,个 人 的行 为 会影 响他 人 、 影
科学知识与人文素质并重——小学综合领域教学实践案例分享
科学知识与人文素质并重——小学综合领域教学实践案例分享一、综合领域教学目标和意义综合领域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包含各种学科的知识及技能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综合领域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学科的综合认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科学知识与人文素质在综合领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科学知识与人文素质的融合1、探究科学知识在小学综合领域教学中,科学知识的探究是重要的一环。
探究科学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长的规律。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中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
2、培养人文素质在小学综合领域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同样重要。
人文素质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综合领域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关注人文价值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地理的同时,可以通过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足球比赛和纪念性建筑物,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拓展视野带来帮助。
三、实践案例分享在小学综合领域教学中,科学知识和人文素质的糅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
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分享。
1、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邀请学生自己种植花草等植物,并通过观察、记录和统计数据等方式,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
同时,可以辅之以图书、电子教育读物和影像资料等方式,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科学思维。
2、探究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可以通过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音乐和建筑等信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通过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性,增强学生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学习物理实验和天文知识在学习物理和天文知识时,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和天文观测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
哎呀呀,要说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呀,这可真是像一对好兄弟呢!就拿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儿来说吧。
记得那时候我特别喜欢看星星,晚上总爱跑到院子里仰头看那满天的繁星,心里充满了好奇。
我会缠着爸爸妈妈问各种问题,比如“那颗星星叫什么呀”“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呀”。
这时候呢,爸爸就会给我讲一些科学知识,告诉我星星的名称、距离我们有多远、发光的原理等等,这就是科学教育啦,让我了解到了宇宙的奥秘,觉得特别神奇。
而妈妈呢,她会给我讲一些关于星星的传说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呀,北斗七星的故事呀,这就是人文教育啦,让我感受到了故事中的情感和美好。
在学校里也是一样呀,科学课上我们学习各种定理、公式,做实验去验证,这让我们变得严谨、理性。
而语文课上呢,我们读那些优美的文章,感受文字里的喜怒哀乐,培养我们的情感和审美。
科学教育让我们知道怎么去探索世界,人文教育让我们懂得如何去感受世界,它们相互补充,让我们成为一个既聪明又有温度的人。
你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就像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两条腿,少了哪一条都走不稳呢!它们一路陪伴着我们,让我们既能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又能拥有人文的关怀去理解他人。
所以呀,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两者的关系,它们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伙伴,一起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哟!嘿嘿,就像我小时候既了解了星星的科学知识,又沉醉在星星的美好传说中一样,这感觉可太棒啦!。
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探索研究
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探索研究摘要:人文性是小学科学教育的特征之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时代的要求。
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背景,揭示了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做出了具体探究。
关键词:科学教育;小学;人文精神前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两种外延。
科学教育传递给学生智慧,人文精神点燃学生良知。
从科学教育的角度来看,科学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美、自然美与人格美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美感,获得知识,激发情趣。
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过于死板,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只有把教育工作做的活一些,才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依靠强制灌输,而是需要通过主体的自主体验与感悟来实现,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背景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
人类无论是在生产方式还是在生活方式上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动力。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
人类对科技的滥用导致了包括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道德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这些问题也反映出了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长期以来忽视人文教育,偏重科学教育,使人的精神文化出现危机。
如今,人们开始对科技发展问题作出反思,逐渐认识到了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文理性的指导,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科学教育同样重要,只有二者平衡发展,才能避免社会问题的出现。
在这个现代技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人文精神也引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孩子是祖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同时还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人的发展的紧迫性,而要想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首先就要全面发展精神文明。
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育。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处于奠基地位,是具有开端价值的教育。
所以,精神文明的贯彻在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而在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人文社会科学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否能得到完整的学习更是小学教育不能忽视的。
所以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是有很大的社会意义的。
首先,小学教师通过对小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授可以影响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需要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学好人文社会科学。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可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
它培养出的学生是直接面向的是祖国的下一代的小学教师。
不容置疑,小学生是需要学习人文科学知识的。
梁小民教授对人文社会科学作用的认识,十分精辟。
他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是取决于他的知识,而是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与专业教育不同,素质教育着重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认识、观察世界,分析各种问题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科学家必须具备很高的人文素质。
人文社会科学不是给受教育者一个专长,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某件事情该怎样做,而是告诉你思考问题的方法。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好人文社会科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更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小学生时,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人文知识一点一滴的告诉他们,也许小学生本身只能理解浅显的概念,但通过持久的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将人文知识渗透到他们的潜意识中,这样,正确的人文知识对将来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在无形中会起到正确的引导和匡扶作用,有利于祖国下一代的将健康成长。
人文社会科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人文社会科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与重要性概述:人文社会科学是指研究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学科群体。
在小学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人文社会科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与重要性,并分析其对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首先,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社会、人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认知欠缺,因此,社会科学的应用可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通过社会科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存在,增强他们对社会多元性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包容性和多元文化意识。
其次,人文社会科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社会科学研究中涉及许多观点和理论,学生需要通过比较、分析和判断来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小学教育中引入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让他们学会质疑并思考问题,不因一时主观而轻易接受或拒绝某种观点。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可以加强小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的知识,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现象和规律,加深对社会的认知,提高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
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文化,进而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此外,社会科学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变化,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使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此外,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与小学其他学科的学习相互融合,可以促进综合素质教育的实现。
社会科学的学习与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对综合问题的综合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人文教育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人文教育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 学科教学渗透人文教育是学校加强和改进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根据科学课的学科特征,阐述了科学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几点做法:①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课堂人文氛围,是课堂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②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利用具体案例说明科学实践活动课在学科渗透人文教育中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科学人文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一、初中科学的教学现状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教育。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子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学校希望提高升学率。
科学教师为了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双基的训练,却忽视了科学教育的人文性,对教育对象的评价标准不断细化、量化、标准化,最后演变成毫无生机的考分,人的尊严、德性、情感、价值观被忽视,活生生的人被“物化”,学校被“工场化”。
从表面上看,虽然学校教学质量在大幅度提高,但是学生人文精神却在缺失,导致整体教育质量的滑坡。
人类的脚步已迈进二十一世纪,全球教育正从以书为本(或以文为本)的学历知识教育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教育转变。
科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对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完成“授业”“解惑”外,如何“传道”,如何融人文教育于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完善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使学生“既有本事,又靠得住”,是我们科学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科学课程呼唤人文教育1.“学科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符合党的教育方针。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承认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就像咖啡和奶泡的搭配,少了哪个都不行。
嘿,想想看,科学给我们的是那些冰冷的数字和严谨的实验,而人文则像一股暖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咱们生活在这个充满科学技术的时代,手机、电脑、各种高科技玩意儿都离不开科学的支撑。
但是,光有这些可不行,生活可不仅仅是公式和数据,得有情感、有故事啊!人文教育就像给我们的生活加了调味料,让我们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说到科学,很多人就想到那些实验室里的白大褂,嗨,那可真是个枯燥的地方。
不过,科学并不是无趣的。
科学里有探险,有发现,甚至有惊喜。
试想一下,咱们的小朋友们在课堂上做实验,看到气球爆炸、液体变色,那种兴奋劲儿,真是无与伦比。
科学教育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勇气。
这种勇气,就像让他们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可是,光靠这些可不够,缺少人文的滋养,孩子们的心灵就像缺水的花朵,迟早会枯萎。
人文教育教给我们的是理解、包容和感恩。
它让我们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培养了同理心。
这种能力,在当今社会尤其重要。
没有人文的关怀,科学再先进也显得冷冰冰的。
就拿现代医学来说,医生不仅要会治疗疾病,更要懂得怎样去安慰患者,给予他们支持和关心。
要不然,病人就像失去方向的小船,孤独无助,哪里还谈得上康复?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科学和人文好像是两条平行线,没什么交集。
其实不然,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关系就像阴阳互补,缺一不可。
比如,科学技术的进步也需要人文的引导,特别是在伦理和道德层面。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科学可以做到,就去做。
比如基因编辑技术,虽然很先进,但如果没有人文的约束,那可是大问题。
这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随便一个错,就可能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再想想我们的教育体系,科学和人文的结合,恰恰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
孩子们在学习数学时,能从历史故事中学到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才会更加深入理解那些公式背后的意义。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来说,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理解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
小学阶段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小学科学是人的一种社会性的理解和实践活动,其与道德之间存有共性。
要使学生从小懂得民主平等、集体合作、团队精神、遵守规则等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准则,就应增强人文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是现代人文精神形成的资源宝库,我们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
科学教育要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弘扬科学精神,崇尚理性,促动人文素质教育。
以下,作者就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谈谈看法。
一、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促动教学有效性所谓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指教师培养学生时“个体”所必需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化教育力有机统一的综合素养。
高度地融合这三个要素,教师的人文素质才能产生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人文知识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材料支持,人文精神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动力支持,人文化教育力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持。
[1] 要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就要增强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
要以充满“尊严、责任、敬业、自觉、和谐”的人类精神和“严师、爱国、进取、诚实”的人文理念促动在职教师知性意行的和谐发展,实现“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为首要内容”的教师教育目标,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克服传统教育中的“重理轻文,重课本轻实践、重功利轻素质,要害是轻人文素质”的倾向,主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采用探究式、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
二、挖掘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主要采取渗透模式,即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程之中,通过各门课程的实施,化整为零地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与目标。
[2]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对世界产生完整的认知观点,具有观察和理解科学的水平,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一直以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前者更注重理性思维和技能培养,后者则更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发展。
然而,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也逐渐突显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如何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以满足当代学生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的需求。
首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学习。
在实际应用中,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就医、环境保护等领域需要科学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人文关怀和考虑。
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进行整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把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跨领域的思维方式,更加综合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其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文素养。
人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文化群体,学习科学知识是探究客观世界,而学习人文知识则是认识和理解人和人的生命价值。
将科学和人文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可以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让他们更加关注道德、伦理、人道主义等方面,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方向和价值。
此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和人道问题,如人类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这也需要借助人文思维和价值观来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应对。
最后,如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教育者需要潜心研究、探索发展。
一方面,需要在科学教育中注入人文元素,比如将科学研究与生态文明、文化保护、人文历史等方面相联系;另一方面,需要在人文教育中注重科学思维培养,比如在文学、哲学等课程中体现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去看待、理解和解决人文问题。
教育者应该需要在教育方法、教学策略上进行创新,采用跨课程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是符合当今教育需求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科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既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又蕴含着深厚的人类生活精神。
当我们把人文教育渗透进了科学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地呈现给孩子一个客观、全面的科学世界。
一、创设情境,加强科学文化的渗透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科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而渗透人文教育也需要教师在情境创设上下功夫。
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科学结论的来之不易,能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美妙之处,情感体验恰恰是人文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为了创设好的情境,《科学》教材中已经有了很多体现。
如在《科学》教材的每一单元,都设置了“引导页” ,在引导页中往往以诗歌或图画突出该单元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每一课题,又设置了“驱动页”,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的简明对话,引出该课题任务,不光激发了学习兴趣,更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单元渗透了科学文化教育,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
科学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科学技能技巧训练,还应体现它的人文教育价值。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反复斟酌。
除了考虑对教学是否有帮助外,还应考虑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有无负面影响。
对类似种种不符合生活情理或误导学生的,应坚决割舍。
《科学》课中还应注意创设渗透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的情境教育。
例如,介绍中国人将圆飞天梦以及一些著名的中外物理学家、发明家等。
随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教师应越来越多地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
科学教育如果缺少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在学生身上直接体现的就是对知识结构体系的片面理解,从而造成性格的某方面缺失。
二、了解过程,加强科学史的介绍1 选择求真务实的科学史实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
科学史教育,能让学生在了解科学现象的同时,进一步体会科学家成功的艰辛,能很好地诠释科学真正的意义。
2 选择科学家敬业献身的史实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
在《探索宇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先讲太阳系、再讲银河系的传统教学方式,依次展示宇宙探索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例,也就是人类探索宇宙科学史的介绍,层层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发现宇宙的组成及特点。
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目的的人文取向——基于理解教育研究视角
论 中小 学 教 育研 究 目Βιβλιοθήκη 的 人 文 取 向 — —
基 于理 解教 育研 究视 角
江 玲 石 宜君
206) 00 2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上海
摘
要 :中小学教育研究 目的的人 文取 向是指 中小学的教育研究活动所追求的尊重、同情和
悦 纳 师 生 的 需要 、感 情 和 行 为 诉 求 ,从 而使 师 生 获得 幸福 的伦 理 境 界 。其 表 现 形 式 可 以概 括 为 师
象②。将其 寓居 管 理学 的疆 域 ,它便 具有 了特殊 的含 义 ,即指人 的反 映需 要 、感 情 、态度 和
行 为诉 求 的文 化现 象 。 取 向之义 大约 有 三 :一 是趋 而 所 向。 “ ” 的原初 意 义 为 “ ” ,即 疾走 ;快 步而行 , 取 趋 也指 小步 而行 ,表 示恭 敬@。 “ 向” 为 “ 向” 朝 着 ” 方 、“ 。因此 ,取 向一 词 的基本 意 义是 主 体恭 敬地 朝着 某 对 象 。二 是 趣 而所 向。在 古 汉语 中 , “ ” 通 “ ” 取 趣 ,含快 走 之 意 。人 之 所 以快 走 ,一 方面是 其 快走 所 至之 “ 的” 非 常重 要 ;另一 方 面 是 其 对快 走 所 至 之 “ ” 非 的 常 向往 。而 向往 的基 础 是 主体 与对 象 的 “ 共情 ” 。故此 ,取 向一 词 又可 引 申为 主体 对某 对 象 的 “ 同情 ” 。三是行 而所 向 。 “ ” 从 本 质 上来 说 ,含有 选 择 之意 。 比如 ,人 们 在 日常 生活 取 中常用 “ 舍 ”来 表达 自己的选 择 与定 向 。但 单独 用 一 个 “ ” 字 ,则 还 表 示 主 体在 选 择 取 取 判 断的基 础上 进而 “ 到 ” 的意思 。故 此 ,“ ” 还是 一种基 于选 择 的正 在 进行 的行 为 。这 得 取
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中人文精神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9年第26期(总第350期)课程教学▲【摘要】开设小学科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可以在科学课上学习科学探究,了解适合认知水平的基础科学知识。
而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更多地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科学态度目标和新增加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的落实,承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关键词】低年级科学;融合;人文精神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中人文精神融合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 何军华习能够根据对论述文的立意构思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学生逐渐懂得,要阐发出自己内心感悟出的不同于别人的独到的见解和感情,能够促使自己在学习时思想的个性化。
经过相关的训练之后,各小组学生在交流讨论时,会出现很多的新意。
论述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拥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有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的空间,教师能够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潜力,促使学生个体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
3.将结论限制在证据的保护伞下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以促进批判思维能力为基本,进一步优化论述文教学的教学过程,尽可能地去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新课改到来之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思维,改变方法,要从过去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从过去的满堂灌转变为引导式、启发式教学。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整体把握自己对文本的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具体情况。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发现问题并且试着解决问题。
所以,论述文教学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促进教学相长。
这不光对学生有益,对教师更是一个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机会。
一个有效的论述文批判性阅读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做到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进行理性的判断,从而得到知识的方法和构成,实现真正的“学术性”,提升初中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细致分析、明慎判断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视角关怀下小学科学教育摘要: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文从小学科学教育形态谈起,阐述了小学科学教育中彰显人文价值的必要性,并结合科学教材,分析其中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提出将生命教育、科学史、STEAM教育等颇具人文内涵的教育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中,以促进科学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科学教育;人文素养;教材
20世纪以来,科技迅速发展,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它给环境、自然带来的困扰和危害。
科学技术不应该仅仅被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手段,而应通过技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科学教育应体现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科学教育内涵,从精神层面上提升其内在的人文价值,这对于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科学教育者而言,需要在教学中发掘科学教育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并进行外化,实现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一、人文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育形态
科学课堂中的人文素养,从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即科学态度的培养;从教学内容上看,是根植于教学活动中人文情怀的具体关注和体现,是在科学教育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文价值是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根本价值,是学习活动过程中内在的灵魂。
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和归属,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
科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既是体现了学生对自身、对他人的充分尊
重,还体现在对社会、科技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具备真情实感。
科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是科学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之人文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活动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对科学的不断认识和探索。
二、小学科学教育中彰显人文价值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类对科学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里的科学素养除了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以外,更为关注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的发展,确切地说,关注的是人的文化内涵和素养。
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让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形成为人的终身发展而思考的教育是形势所趋。
科学教育中让学生经历思考和探索,建构科学的世界观,了解人类与社会、科技与环境等的相互作用,追求真善美,形成健康、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小学科学教育的追求与发展目标。
三、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的人文价值追求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是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一到六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从观察周围的未知世界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感官、借助工具和一定的观察方法,对未知世界展开探索。
三上《植物的叶》一课,孩子问道: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通过两个启发性的问题: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从孩子的角度,用亲切的儿童语言,让孩子去思
考和探索,体现了科学教育中丰富的人文价值追求。
在研究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家类似的研究过程,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环节,既认识了科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又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失败,收获成功的体验,对学生来说,既是成长,又是磨练。
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代代科学家坚持不懈地奋斗和努力,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锲而不舍地进行探索。
四、融入凸显人文价值的小学科学教育内容
1.生命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生命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积极的情感体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科学课程中有关观察大树、观察小动物、种植凤仙花、养蚕等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活动中希望渗透对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热爱和感恩。
生命教育作为体现科学教育人文内涵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情感渗透明显而强烈。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从身边常见的植物、动物,到浩瀚的生物界,从动植物的一生到人类的一生,再从用电安全、保护环境到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等方面处处渗透着生命教育的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价值。
2.科学史教育
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在探索科学,发现科学奥秘过程中体现出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影响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科
学教育中,根据教学内容整合部分科学史的教育,既能帮助孩子了解工具和历史的发展历程,重演过去科学家走过的路,让孩子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不断做出尝试。
如在《指南针》一课的教学中,通过介绍指南针的发展历史,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指南针的各个部分和使用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体会到古代科学家的智慧结晶;又如《点亮小灯泡》一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何尝不是一个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动手实践,并体验失败和成功的例子。
在科学教育中融入科学史的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态度的培养及人文领域情感的激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方式。
3.STEAM教育STEAM
活动中,学生会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自主、合作学习,通过颇有创造性的活动设计、制作和完善作品,并在活动中不断修改想法,如开展“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制作纸火箭”、“自制弹力球”、“让小车运动起来”等活动,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制作,与同伴交流想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活动,学生真正理解了科学原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制作相关作品,学生参与着,快乐着,享受着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这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将促使他们不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科学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科学知识或是能力层面,更应该关注人文素养乃至核心素养的发展。
失去人文内涵的科学教育是平淡无味的,只有将科学教育和人文内涵有机融合,让学生用理性和感性探索身边的科学世界,用心、用爱、用行动汲取力量,尊重生命,热爱自然,才能最终达到科学教
育的目标。
作者:高雯雯单位: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