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33考研教育学框架图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第一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①教育心理实验②观察法③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的概念(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3)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二因素论(4)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三节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发展观第二编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第一节学习概述(1)什么是学习(2)学习的类别第二节学习理论及其基本派别(1)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2)学习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与不同的规范(3)学习机能获得理论的基本派别(4)学习理论的基本派别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1)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2)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①桑代克前期关于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a.三条主要的学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b.五条从属的学习律: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结变化类比反应②桑代克后期对学习律的修正a.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放弃练习律、修正效果律b.对从属的学习律的修正:增加了效果扩散与相属性第二节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建立过程与基本观点(2)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①消退律②泛化与分化律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及其基本观点(2)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②行为塑造技术与强化a.连续接近技术;b.强化原理与技术(强化的类型与安排)(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理论第四节观察学习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影响因素的基本观点①三元交互作用②榜样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③强化对学习过程的影响(3)班杜拉的教学观及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4)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五节联结派学习理论小结第五章认知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1)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①位置学习实验②潜伏学习实验(2)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观点(3)对托尔曼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布鲁纳学习理论与格式塔学习理论的渊源①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②关于学习过程的观点a.学习过程是类目化过程b.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c.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③关于促进学习的条件a.知识的呈现方式b.学习的内在动机(3)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①结构教学观②发现法教学模式(4)对布鲁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四节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定义②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与机制③有意义学习的结果④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⑤有意义学习的类型(2)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讲授教学法和“先行组织者”策略①教学基本原则②教学内容的安排③“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3)对奥苏贝尔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根源①哲学根源②心理学根源③技术根源①关于学习过程②关于学习结果(3)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①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路a.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b.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c.注重协作学习d.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②建构主义提倡的主要教学设计a.随机通达教学设计b.支架式教学设计c.抛锚式教学设计d.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4)对建构主义的评价第六节认知派学习理论小结第六章其他派别学习理论第一节加涅的积累学习理论(1)加涅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①关于学习的实质②关于学习的过程③关于学习的结果(2)学习的条件①不同类型学习的条件②学习的结果与条件(3)对加涅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二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①学习与教学的目的②学习的类型与过程③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2)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①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②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③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3)对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学习理论研究的新进展(1)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于学习的研究①陈述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②程序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2)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①结构—定向教学理论②示例演练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③学习双机制理论第三编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第一节知识与知识学习(1)知识的概念(2)知识的分类(3)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①知识的理解a.什么是知识的理解b.知识理解的水平c.知识理解的过程d.促进知识理解的方法②知识的巩固③知识的运用第二节知识分类与学习的传统观点(1)概念的学习①概念的界定②概念的心理构成③概念的分类④概念的功能a.称谓功能b.简化认识过程c.系统化功能⑤概念的获得a.概念的形成b.概念的同化⑥概念的运用水平⑦概念的教学(2)原理的学习与教学①什么是原理②原理学习的意义③原理学习的过程④原理学习的方式⑤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a.对原理所涉计的概念的掌握b.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c.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d.教师的言语组织⑥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的注意事项a.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水平b.言语指令的设置c.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d.强调原理的运用e.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f.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3)问题解决的学习与教学①问题解决的性质②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③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模式a.关于问题解决的各种理论模式b.问题解决得一般过程④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a.问题情境b.定势c.功能固着d.知识经验⑤教学实际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三节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①陈述性知识及其表征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a.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和贮存b.陈述性知识的巩固c.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③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④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①程序性知识及其表征②程序性知识的学习a.模式识别学习b.动作步骤学习③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④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3)学科知识结构的表征方式①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表征方式②学科知识结构的个别差异第八章学习策略与培养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①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活动或程序②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③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2)学习策略的特点①主动性与操作性的统一②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统一③变通性与通用性的统一(3)学习策略的分类①二分法a.基本策略与辅助策略b.一般策略与调节策略c.微观策略与宏观策略d.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②三分法a.一般策略、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b.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c.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③多分法(4)学习策略的发展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培养(1)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①复述策略a.什么是复述策略b.复述策略的培养(时间、次数、方法)②精加工策略a.什么叫精加工策略b.精加工策略的类型c.精加工策略的作用③组织策略a.什么叫组织策略b.组织策略的类型(2)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①表征问题阶段的思维策略②解答问题阶段的策略③思路总结阶段的策略(3)培养学生成为良好的学习策略使用者①学习策略是可以教会的②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a.要能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并能对其进行结构分析b.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c.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d.注重元知识策略的训练,使学习策略的运用更加有效而灵活第三节元认知策略及其培养(1)元认知概述①元认知的定义②元认知的结构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c.元认知监控(2)元认知策略①计划策略②目标策略③策略监控④注意监控(3)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①元认知培养的可能性②国外元认知培养的主要方式a.自由放任式b.直接传授式c.元记忆获得程序模式d.波利亚的启发式自我提问式e.计算机程序教学模式(4)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具体途径(5)元认知训练的典型实验研究①金的实验②德克勒斯的实验第四节资源管理策略及其培养(1)学习计划与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2)学习环境的自我管理(3)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九章动作技能的获得第一节动作技能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第十章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1)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2)迁移的种类①正迁移与负迁移②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③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④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⑤近迁移与远迁移(3)研究与测量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4)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第二节关于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及研究(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原理说(4)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5)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6)学习定势说第三节学习迁移研究的新进展(1)当前关于学习迁移的重要理论与研究①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②迁移的产生式理论③迁移的结构匹配学说④迁移的图式理论⑤关于样例迁移与样例三维迁移模式的研究(2)当代学习迁移研究的特点①迁移研究的系统分化②对共同因素研究的拓展③对迁移过程主体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化④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争论仍然存在第四节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①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b.学习情景的相似性c.教师的指导②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a.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b.学习者的迁移心向c.认知策略与元认知(2)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①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a.选取合适的变式材料b.选择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c.教材体系的合理安排d.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②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a.促进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水平b.应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扰c.强调迁移的特征,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③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④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1)智力及其结构①智力的定义②智力的结构(2)智力的测量(3)智力培养的原则①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②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的智力③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多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④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3)国内外智力开发的主要模式①对智力整体的训练②针对思维能力的训练③对元认知进行的训练第二节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1)创造力概述①创造力的定义②关于创造力的理论③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④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⑤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2)创造力的测量与鉴别①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②以创造性个性为指标的调查问卷③以创造成果为指标的产品评定(3)创造力的发展与影响因素①创造力的发展特点②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4)创造力的培养①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a.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b.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c.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d.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e.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f.培养创造性的个性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a.创造力训练的一般技巧创设适宜的条件;采用发散式提问模式;摆脱习惯性思维;通过自我知晓增进创造力;b.创造力训练的具体技巧举例缺点举例训练;希望点列举训练;图形想像训练;联想训练;展开性思维训练c.奥斯本—帕内斯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案第十二章品德的形成第一节品德概述第二节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和研究第三节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第四节品德不良的矫正第十三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二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第三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四编第十四章学习动机与学习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的一般概念(2)学习动机的分类(3)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影响①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a.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b.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c.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②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4)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①认知的内驱力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③附属的内驱力第二节国外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1)本能论(2)驱力论(3)强化论(4)需要层次论(5)认知失调论(6)自我效能论(7)成就动机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技法的方法与技术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②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④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⑤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景发生迁移(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①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②合理运用外部奖赏③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④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第十五章认知因素与学习第一节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二节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第十六章人格因素与学习第一节自我概念与学习第二节归因、控制点与学习第三节焦虑与学习第五编第十七章教学设计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教学目标第三节教学形式第四节教学模式第十八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第二节课堂中的人际互动第三节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第四节建立有效的课堂秩序第十九章教学评价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标准化测验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第四节真实性评价第二十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职业角色第二节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三节教师的学生观与教师期望第四节专家型教师。
教育学考研_各科树形图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身心发展的含义
的理论
认识发展理论
智力
道德
需求层次
的一般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素质
定义、作用
环境
定义、作用
学校教育
定义、作用、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个体因素
定义、作用
五、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
概念
定义、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作用
类型
社会本位论、个人、教育无目的论
确立依据
容
职业教育发展
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教育改革法
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
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
课程宪章
备注
德国近代
概况
E
康德
费希特
第斯多惠
现代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玛国时期
帝国
国
纳粹德国时期
教育方针倒退
教育倒退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高等学校总纲法
备注
俄国近
概况
E
乌申斯基
三义教育宗旨
战时须作平时看方针
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与大学区制
戊辰学制
学校教育发展
初等、中等、高等教育
抗战时期学校西迁
加强学校教育控制
中小学校童子军训练
高中以下学生军训
新主
义教育实
践
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①早期马义者的教育思想
②论教育本质
③全人生指导
④青年教育
新注意教育方针的形成
维埃文教总方针
抗战时期中共的教育方针
①五育并举
②改革北大
③教育独立
徐影教育综合考研333框架笔记
内容摘要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方面,帮助考生掌 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在教育史部分,本书从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个角度出发,梳理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教 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考生通过学习本书,可以全面了解中外教育的历史 演变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考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本书还附带了近几年的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为考生提供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徐影教育综合考研333框架笔记》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籍,对于参加教育综合考研的考生 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本书的复习,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提高应试能力,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包括身体、 心理、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密切相 关。因此,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
这些摘录展示了《徐影教育综合考研333框架笔记》一书的精炼和概括性,为 考生提供了清晰的教育学概念和理论框架,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 学知识。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具体材料。 教育内容应该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又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认 知规律。”
“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包括教学、实习、实践等多种形式。 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教育的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检验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的 重要手段。教育的评价应该全面、客观、科学,同时又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实 际情况。”
天津大学2018年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333教育综合
333教育综合
一、考试性质与目的
《教育综合(编号 333)》是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
本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并为以后的研究生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二、考试要求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
1. 教育学,约 60 分
2. 中国教育史,约 30 分
3. 外国教育史,约 30 分
4. 教育心理学,约 3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 名词解释题:共 30 分,6 小题,每小题 5 分
2. 简答题:共 40 分,4 小题,每小题 10 分
3. 分析论述题:共 80 分,4 小题,每小题 20 分
三、考试范围
(一)教育学
参考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六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年 6 月。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第一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考研教育综合333lucky笔记高清版
333教育综合笔记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笔记使用说明【1】教育学原理相对于其他三科目来说,理论性较强,但与教育现状联系紧密。
教育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部分都有相通之处。
建议复习要把握整体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诵。
考试中很多大学会结合生活中教育实际(现状)出分析题,或扩展性的自我发挥类题目。
这类提高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新闻与教育发展。
笔记中有复习框架,复习注意小贴士,以及知识点记忆表格等,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2】蓝色荧光橙色字代表重点,是很多学校333教育综合常考的知识点,重点内容下面主干的语句、关键词、关键句用橙色加黑字体突出,这是必须背熟练的内容。
【3】树形图中打V代表历年各校考过的真题,知识点后用红色详细标注了各个学校考过的真题,例如:17北京名,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名词解释;17北京简,代表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简答等,17北京论,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论述题。
以此类推。
【4】有超纲内容补充,这要结合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教育综合的真题来看,如果你报考的学校真题中有超纲内容,补充的超纲内容最好要看看或者相应的内容要记忆背诵。
从总结2010到2017年各校333教育综合200多套的真题来看,大多数学校出题很循规蹈矩,不出超纲内容,那么,对于自己报考学校不出超纲内容的,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就可以,超纲的内容可以不看。
笔记中,超纲内容已用斜体来标注,便于分辨。
【5】建议前5遍复习,不管重点、非重点,大纲内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看,以防学校出偏题,之后几遍复习,可以重点内容重点背(后面标注考过的真题越多说明越重要),历年各校333真题从未考过的就不要看了。
另外,注意自己报考学校每年333的真题,每题都要背得非常熟练,很多学校都会有考过的真题再次出现!!!【6】对于有的学校喜欢出选择题(如华中师大、南师大),辨析题(山东师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小的知识点,例如:出现“第一”、“最早”、“标志”等知识点要注意一下。
2018年333考研教育学框架图
遗传
环境
主观能动性
教育对人的
发展的作用
有目的地培养
文化知识传递
作用越来越大
教育与
社会发
展
教育的社会
制约性
生产力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文化
教育的社会
社会变迁:经济、政治、文化、生态
社会流动:含义、时代意义
功能
社会功能与相对独立
教育与我国
社会主义建
设
地位与作用
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教育目
的
概述
概念
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基本要素和
规律
促进发展的
基本策略
综合实
践活动
(略)
概述
设计与实施
班主任
概述:意义和任务、素质要求
班集体的培养
教育功能
学生群体
发展阶段
培养方法
工作内容与方
法
学生:了解研究、教导学习、评定操行
班级:组织班会、课文校外课余、组织劳动
家校:家访联系、协调要求、做好计划和总结
教师
劳动特点
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专业性
2018
教育的
概念
研究对象和任务:揭示、探讨、指导
产生和发展:萌芽T独立T多样化T理论深化(主要教育家、作品
及理论)
什么是教育
质的规定性:有目的地培养人
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中介系统
普通教育学理论建设 的原则和要求
历史发展(古代、现代)
概念的界定(广义、狭义)
教育与
人的发
展
概述
含义、特点、规律性
概述:概念(方式、方法、手段、模式、策略)、选择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含义和要求: 讲谈读练演、实 习作讨研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33教育学(统考)》真题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资料2018年教育学333(统考)考研真题答案解析选择题:1.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担心会影响孩子创造力和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决定亲自给孩子上课。
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A.正面显性功能B.负面显性功能C.正面隐性功能D.负面隐性功能【参考答案】D2.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主要依据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是()A.差异性和阶段性B.差异性和顺序性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D.阶段性和顺序性【参考答案】D3.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同人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A.冲突论B.文凭理论C.结构理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参考答案】B4.农耕时代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统治者,工业时代兼顾脑力劳动者和体力者的培养。
信息时代更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说明教育的目的受限制于()A.文化传统B.生产方式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参考答案】B17.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超越政治的教育为()A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B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C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D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参考答案】C18.20世纪20年代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潮有一派认为,工读就是用自己的劳动延续求学经费而已,不必去理会什么主义,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A周予同B胡适C李大钊D王光圻【参考答案】B19.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戊辰学制"的指导原则,对1922年新学制标准进行了调整,特别提出()A"多留各地伸缩余地"B"使教育利于普及"C"根据本国国情"D"谋个性之发展"【参考答案】C20.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规定大学的办学目标是()A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B教授应用科学,培养专门人才C教授应用科学,培养技术人才D研究高深学问,培养技术人才【参考答案】A21.下列选项符合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的()A直接的知识要优于书本知识,故书本知识应予以摒弃B打破学科组织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C儿童经验固然是重要的,但学科课程体系也不可破坏D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按照儿童的兴趣组织课程内容【参考答案】B22.20世纪30年代初期,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设立乡农学校,开展乡村教育实验,这种乡农学校性质上属于()A农业职校B农民夜校C教育与行政合一的机构D教育与军事合一的机构【参考答案】C2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教育以成人教育为核心,其最广泛、最普遍的教育形式是()A工读校B半日校C列宁学校D冬学【参考答案】D24.创设文法、修辞、辩证法科目,为后来七艺成型奠定基础的是()A智者派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德哥拉斯学派【参考答案】A25.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在雄辩家培养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A高尚品质的培养B雄辩技巧的练习C优雅举止的训练D文雅风度的练习【参考答案】A26.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实践中,以"骑士七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阶段是()A家庭教育B礼文教育C侍从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暂无27.17世纪,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苏格兰大学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相比,更重视()(教育学必胜习题库--中世纪大学)A大学自治B教授治校C科学教育D古典教育【参考答案】C28.为十八世纪后期德国泛爱主义教育运动兴起提供直接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指导的是()A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C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D裴斯泰洛奇要素教育理论【参考答案】A29.依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科目设置和教学内容组织的两项基本原理是()A相关与集中B平行与分配C均衡与差异D连续与顺序【参考答案】A30.20世纪30年代联共(布)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确定该时期苏联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实施综合教学大纲B恢复班级授课制度C建立统一劳动学校制度D加强教学与生产劳动的联系【参考答案】B31.运用心理胚胎期和敏感期概念表述儿童发展过程阶段性特征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蒙台梭利【参考答案】D32.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是()A返回基础B普及科学C天才教育D大众教育【参考答案】A33.确立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办学原则的教育法案是()A《大学令》B《帝国大学令》C《高等教育法》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参考答案】D34.在小莉眼里所有物体都有生命,她常常会对玩具、小草说话,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莉处于()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B35.根据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经过4次复述刚好可记住某个英语单词,那么他学习该词最适宜的复述次数应该是()A.5次B.6次C.7次D.8次【参考答案】B学术必胜习题库第七章36.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而面对不喜欢的老师则不愿意努力学习。
教育基础知识框架导图(全套)
规范: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20世纪多元化阶段:实验、文化、实用主义:杜威、克伯屈;马克思主义:克鲁普斯卡娅、加里宁、马卡连柯凯洛夫、杨贤江当代理论:三大流派—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其他—皮亚杰、朗格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文化:学校文化—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自身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平行性教育与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核心--人的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身体和心理内发论(遗传):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发展动因:外铄论(环境):荀子、洛克、华生多因素决定论教育与遗传:不决定,发展前提,可能性;个体差异;成熟机制制约发展水平人的发展影响身心环境:不决定,多种可能,变为现实;发展动力;能动的反应发展因素教育:不决定,主导作用:原因、表现、条件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内在动力;三层次:生理—心理—实践顺序性阶段性发展规律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教育学第三章1、概念2、教育方针意义:教育活动的核心、主体、灵魂、最高理想,出发点和归属;评价的根本依据意义与作用作用:导向、激励(调控)、评价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确立依据:政治经济文化、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理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目的理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统一;内在目的论与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基本精神: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实践、教育与生产、民族素质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构成:德—灵魂、动力、方向;智—认识基础;体—物质基础;美、劳—运用实施教育制度重点培养素质:创新、实践、思维、理想、立德树人教育目的落实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素质教育:特点、内涵、意义、措施、七误区内涵:广义—国民教育制度;狭义—学校教育制度(核心)学制:学校类型、等级、结构建立学制依据:政治经济、身心发展规律、人口、本国学制历史和国外学制影响教育制度现代学制类型:双轨—欧洲;单轨—美国;分支—苏联、中国前制度化、制度化、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发展发展趋势:学前、初等、中等、高等、终身、社会化、国际交流、学历教育制度演变: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壬戌教育制度结构结构:基础、职业技术、高等、成人、特殊改革: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长期发展计划》教育学第四章概念: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性质:专业人员,促进个体社会化职业概述作用:传播文化、塑造品格、开发潜能发展历史: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特点(职业角色):一般角色教师及新角色——学习促进者、教学研究者、课程开发者、社区开放型教师职业素养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劳动特点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方式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群体性劳动价值:社会、个人教师与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学生职业素养知识:专业、科学文化、教育科学、实践能力:语言、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反思心理健康:师德、情感、人际关系、人格发展内容:理想、人格、知识、能力、态度动机、自我形成发展阶段:非关注、虚拟、生存、任务、自我更新专业发展发展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专业化的实现:国家政府、教师个人教育的客体特点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学生发展中的人现代学生观: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权利和义务概述:最重要、最基本;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教师中心论VS 儿童中心论作用:保障教育教学、构建和谐校园、教学相长、满足学生需要师生关系内容:授受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促进关系类型:专制、放任、民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学生、环境新型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育学第五章几种界说:课程即学科、即学习经验、即预期学习结果、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即活动或进程内涵及意义意义:培养人才、教育教学依据、学生知识主要来源、全面发展、评估教学质量课程概述课程类型:属性—学科和活动、组织方式—分科和综合、学习要求—必修和选修、任务—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制约因素:社会需求、学科知识水平、身心发展需求理论流派:学科中心、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内涵:课程编制最关键;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可操作性课程目标依据:学生、社会、学科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学年、学周课程计划国家制定—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课程内容作用: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依据课程标准设计原则教材教科书—主体编写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基础性和适用性、逻辑和教法、理论实践、有利于学习、与其他学科联系横向—各门各类比例;纵向—直线型、螺旋式课程九年一贯义务教育新课程结构内容高中分科为主必修综合实践活动课农村中学为经济服务理念条件三级管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程序途径与教师专业发展设计模式:目标模式--泰勒;过程模式--斯腾豪斯设计与实施实施条件:课程计划特点、学区、学校、校外环境课程评价:目标模式、目标游离、CIPP、CSE教材—核心、主要类型:课内与课外;素材性与条件性;显性与隐性;课程资源筛选:优先性和适应性开发途径特别资源:课程标注与教科书、教师—最重要、学生、教学过程教育学第六章概念:教+学;根本目的:全面发展的人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关系教学概述意义:传播知识、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全面发展、培养目标、个性发展;学校中心工作,教学为主,全面安排一般任务:双基—首要任务、智育、体育、美育、德育和个性内涵、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本质:认识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各种理解:孔子、孟子、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凯洛夫、加涅、布鲁纳、赞科夫、巴班斯基、斯基本规律(基本特点):间接性、双边性、发展性、教育性结构:激发动机、领会、巩固、运用、检查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因材施教;量力性概念: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对立思想:注入式VS 启发式(标准—不能只看形式,看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语言传递: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教学方法直观感知:演示法、参观法实际训练: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教学引导探究:发现法依据:课程性质、重点难点、学生年龄、时间设备条件、教师水平经验运用: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基本:班级授课制辅助:个别教学、现场教学组织形式组织形式特殊:复式教学其他:分组教学、道尔顿制、特朗普制、改革重点:小规模、改进班级授课制、座位、个别化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成绩检查与评定功能:诊断问题、反馈信息、调控方向、检验效果教学评价作用: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类型标准:相对性、绝对性、个体内差异主体:内部、外部理念—发展性+激励性现代教育评价发展趋势:基本内涵:目的、作用、功能、观念、内容、方式、主体、过程教学模式:国外—探究式、抛锚式;国内—自主-指导式、目标-导控式、传递-接受式、问题-探究式教育学第七章广义、狭义概念性质: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功能:社会、个体、教育概述意义:现代化建设、儿童健康成长、教育目的德育工作出发点,制约德育的基本过程德育目标依据:个体、社会中小学德育目标—小学:政治方向、行为习惯、道德思维和评价、自我教育概念、依据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具体阐述: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劳动、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自觉纪律、民主法制、世界观人生观、生态、生命内涵:知、情、意、行;与品德形成的区别;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基本矛盾:德育要求VS 受教育者德育过程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基本规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德育导向性疏导性德育原则因材施教知行统一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认识模式:最广泛、主导;皮亚杰、科尔伯格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社会模仿:班杜拉价值澄清:拉斯、哈明、西蒙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学科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途径与方法方法说服教育、榜样示范、陶冶教育、实际锻炼、品德修养、品德评价、角色扮演、合作学习依据:德育目标、内容、学生特点问题、趋势德育存在问题和改革改革思路:约束—发展;单向—双向;单一—多样、个性;封闭—开放新形式:社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基地、业余党校教育学第八章概念;发展: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导生制、我国—1862 京师同文堂,废科举、兴学堂基本素质:心理、道德、知识、能力意义与作用教育学第九章概念:课外;校外概述与课堂教学:联系、区别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内容:社会实践、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体育、公益、阅读主要内容组织形式形式:群体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特点: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广泛性课外、校外教育特点与要求目的性、计划性丰富多彩有吸引力、发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并与教师指导结合要求学生兴趣爱好,年龄特点与课堂教学配合促进因地、因校制宜特点:内容生活化、方式情感化、方法多样化家庭教育要求社会教育:社区、校外机构、大众传媒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学校教育为主导教育合力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加强学校家庭联系加强学校社会联系教育学第十章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性质:文化性、价值型、主体性对象:教育问题研究概述目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类型方法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干预性研究教师研究的地位、作用、优势教育研究及方法基本过程:选择课题—文献检索—制定计划—整理资料—论文、报告常用方法: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比较法研究方法新兴方法:行动研究、质性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念: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性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与内容对象:教育情景中的人的心理基本内涵内容: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媒体、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评价/反思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前):裴斯泰洛奇、赫尔巴特、乌申斯基、卡普捷列夫、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述发展时期(20—50年代):弗洛伊德发展成熟时期(60—70年代):布鲁纳、罗杰斯、奥苏贝尔、加涅完善时期(80年代后):布鲁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合作性、社会化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教育经验总结、产品分析研究方法与原则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个体心理发展;人生全程发展:8个阶段,观点:若干阶段、多维度、可塑性一般规律(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个体的心理发展童年期中小学生特征:少年期青年初期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心理发展概述以发展特点为依据:个体差异、学习准备、抓关键期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教育的主导作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心理发展的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知能力差异:类型差异、发展水平、表现早晚、群体差异认知差异认知方式差异:场依赖-场独立;冲动型-沉思型;具体型-抽象型;辐合型-发散型学生的个别差异教育意义特征差异:态度、理智、情绪、意志性格差异类型差异:内向-外向;独立-顺从教育意义教育心理学第三章概念: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内涵理解学习水平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原理、解决问题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学习概述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他分类:主体—动物、人类、机器;意识水平—内隐、外显(阿瑟雷伯);我国—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学生学习特点:形式—接受学习为主;过程—自主性、策略性、风格性,师生互动;内容—间接性;目标—全面性;被动性无条件反射、有条件反射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规律:泛化与分化、消退、恢复学习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替代-联结):学习的实质是习惯的形成—频因律和近因律学习的实质:S-R;过程:尝试错误桑代克—联结-失误学习理论学习要遵循三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行为主义教育意义:做中学评价基本规律:强化(正、负);逃避条件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斯金纳—强化理论对学习的意义:强化、消退、惩罚程序教学:连续接近法;原则:小步子、积极反应、自定步调、反馈、低错误一般学习理论行为塑造:在学生能力所及范围内小步强化学习实质—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复现、动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化:直接强化、替代、自我评价苛勒—格式塔学派完形-顿悟:学习实质:形成新的完形;学习过程:顿悟与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实质:期望的获得;期望—核心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学习过程:认知地图的形成学习观:实质—形成认知结构;过程—获得、转化、评价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教学观:目的—理解学科基本结构: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认知派发现学习: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最好的方法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条件:客观、主观原则:逐渐分化、整合协调、先行组织者与布鲁纳发现学习比较学习过程:信息加工流程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第一部分--操作记忆、信息流;第二部分—预期事项、执行控制贡献:九五矩阵、课堂教学阶段的划分一般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有意义学习:四要素—自我参与、自我发起、渗透性、自我评价;人本主义学习无意义学习与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比较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教师:助产士、催化剂学生中心教学观五阶段:确定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心理氛围:真实、尊重、移情对新课改的启示: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知识观: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学生观: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经验结构;教师观:帮助者、合作者对教育实践的启示:知识、教学、学习者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分类:学习需要—内驱力、学习期待—诱因内部VS 外部高尚VS 低级分类近景直接VS 远景间接主导VS 辅助学习动机奥苏贝尔—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学习过程:启动、定向、维持对学习影响动机最佳水平随任务变化学校效果: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强度倒U型主观:需要与目标、成熟与年龄、性格与差异、志向与价值观、焦虑影响因素客观:家庭与社会、学校教育强化理论:行为理论;强化原则—奖励、惩罚缺失性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需要层次:马斯洛--七种需要学习动机成长性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力求成功动机:50%学习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避免失败:极难/极易六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部环境成败归因理论:韦纳三维度:稳定性、因素来源、可控性教育启示:内部、稳定、可控归因作用:活动选择、坚持性、态度、习得行为、情绪自我效能感:班杜拉影响因素: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习得性无力:塞利格曼:体验—认知—期待—损害激发:创设情境、合适目标、控制作用难度和动机水平、明确期望、反馈、外部奖赏、表扬、竞争教育内部动机激发与培养:兴趣、好奇心;合适目标;自我效能感;训练归因动机激发与培养原则:方法:特征:操作性、监控性与自我调节学习:条件;作用复述认知策略精加工组织种类(迈克卡)计划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控调节时间管理资源管理策略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学业求助训练原则: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监控、个人效能感学习策略的训练与教学一般要求:重视元认知、有效反馈、足够时间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完形训练、交互式教学、合作学习种类:性质结果—正迁移、负迁移;方向—顺向、逆向;抽象概括—水平、垂直;内容—一般、具体;程度—自迁移、近迁移、远迁移;路径—低路、高路;心理机制—同化、顺应、重组形式训练说:最早,官能心理学早期理论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学习迁移迁移理论概括化理论:贾德,水下击靶关系理论:苛勒,小鸡觅食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关键—认知结构当代理论产生式理论:安德森,重叠情境性理论:格林诺影响迁移因素:材料特点、原有认知结构、学习情境、心理准备、学习策略、智力与能力、教师指导迁移与教学促进有效迁移:改革教材、合理编排教学方式、教授学习策略、改进评价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安德森知识分类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概述表征:陈述性—命题、命题网络;程序性—产生式、产生式系统形式复杂程度—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类型与原认知结构的关系—上位、下位、并列结合-------奥苏贝尔感知:感知与观察;直观:实物、模像、言语;-----提高直观效果知识的学习获得理解:思维过程;概括;-----有效进行概括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知识学习过程保持遗忘:-----利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应用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模仿、整合、熟练操作技能形成标志:熟练操作培训要求:示范讲解、适当练习(高原)、有效反馈、清晰动觉技能形成形成阶段:原型定向、操作、内化心智技能形成特征:脱离支持物、进程压缩、高效培养要求:确立合理原型、示范讲解和分阶段学习、知识基础、思考能力分类:有结构的和无结构的问题基本成分: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存在限制和障碍三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解决过程:发现问题、理解、假设、检验假设策略:算法、启发法、爬山法问题解决影响解决因素: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经验、情绪与动机创造性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知识储备、教授方法策略、练习、思考、逻辑思维特征:发散思维、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创造性产物特点:首创性、社会意义创造性结构:认知品质、人格品质、适应品质影响因素:环境、智力、个性创造性的培养:认知能力、个性塑造、社会环境、创造型教师队伍态度结构:认知、情感(核心)、行为认知:道德观念—道德信念品德结构情感—核心(道德动机):知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伦理意志行为—最终环节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他律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律—自律可逆性阶段—自律(对偶故事)公正阶段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态度与品德前习俗水平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两难故事习俗水平(海因茨偷药)后习俗水平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占显著地位:模仿—依从—遵从—服从—习惯基本特征形象性、过渡性、协调性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过程:依从、认同、内化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与条件条件:外部—家庭、社会、同伴群体;内部—认识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有效说服、树立榜样、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和惩罚过错行为与不良行为不良行为的矫正过程:醒悟—转变—自新策略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最重要作用: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引导学习教学目标设计分类布卢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陈述:行为目标陈述、心理与行为相结合陈述教学设计教师为中心:直接教学;接受学习(奥苏贝尔)策略设计学生为中心:发现学习(布鲁纳);情境教学;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普莱西、斯金纳);掌握学习(布卢姆);计算机辅助学习媒体设计处理方式—常模参照、标准参照类型测验来源—标准变化学业成就测验、教师自编测验(信度、效度、区分度)评价设计目的—最佳行为评价、典型行为评价量化:方法质化:观察评价、档案袋评价教学心理功能:维持(基本功能)、促进、发展概述目标影响因素:教师领导风格—参与式、监督式;班级规模;班级性质;对教师的期望概念、特征对个体的作用: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去个性化;群体决策行为;从众与服从;模仿与暗示;流行课堂管理群体管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凝聚力群体动力规范课堂气氛人际关系四类:教师促成、集体促成、自我促成、任务促成结构:情境、教学纪律管理维持纪律策略:建立规则、合理组织教学、课堂监控、培养自律性质:普遍性、消极性、教育性类型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学生、教师、环境处置:正确对待矫正:预防、暗示、表扬、提醒、有意忽视、转移注意力、暂时隔离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健康:生理、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内涵理解:两层次—心理无疾病、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三等级—一般常态、轻度失调、严重病态标准心理健康概述正确理解标准参考架构:疾病模式、健康模式心理评估评估方式:心理测验、评估行会谈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具体目标、主要任务、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含义、内容、途径内涵;目标:学会调适、寻求发展行为改变:强化法、代币奖励、行为塑造、示范、处罚、自我控制。
教育学考研各个知识点系统框架图
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任务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定义的类型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教育的结构教育的功能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古代教育的特征近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 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学概述教育心理学(9章)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9章)约30分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 30分,共75分试卷结构教育学综合结构图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学教育学产生与发展教育学原理(10章)约100分中国教育史(12章)外国教育史(11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学原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结构与功能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教育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教育目的的概念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培养目标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教育制度的概念学制的概念与要素学制确立的依据各级学校系统各类学校系统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课程的概念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泰勒原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课程目标课程的范围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的概念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教学理论概述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概述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学原理教学教学概述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课程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类型课程改革课程编制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片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学业成就评价教学评价的改革德育概念德育任务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德育过程的要素德育过程的规律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道德认识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教师的概念与类别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及学生观学生群体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育的起源学校的起源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教学组织原则教学评价及其改革教育学原理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学校萌芽的传说西周的教育制度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德育概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模式德育教师与学生教师教学学生师生关系齐国的稷下学宫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墨家的教育思想道家的教育思想法家的教育思想《大学》《中庸》《学记》《乐记》《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中国教育史——古代教育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魏晋南北朝官学变革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察举制度荀况的教育思想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孟轲的教育思想。
311、740教育学框架图上
311、740教育学框架图上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在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研究散落在政治或哲学著作中,缺乏理论体系,以经验描述和论文形式为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形态的产生。
现在,教育学已经多元化,包括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和制度教育学等学派。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它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教育学使用专门的教育概念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有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
此外,教育学也拥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如XXX等。
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的XXX、XXX、XXX,以及中国和苏联的教育专家等。
这些人物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观点,如实验研究量化、精神或文化科学方法、思辨陶冶唤醒等。
教育学的内涵包括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主要专门组织的教育。
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等要素。
教育系统的结构是指有一定的教育目标,有一定的要素构成的组织形式,实现一定的教育功能的整体。
最后,教育学被认为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教育可以被视为上层建筑,也可以被视为生产力。
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力。
教育的起源可以归结于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无系统性和无理论性,而近代教育则呈现出世俗化、国家化、义务化、法制化、丰富化和教育与生产开始有机结合的特点。
在现代,教育的功能包括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提高社会素质和培养劳动者,其精神实质包括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才要达到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则是各级各类学校依据国家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性质任务,对受教育者身心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考研教育学框架图
教学方法
概述:概念(方式、方法、手段、模式、策略)、选择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含义和要求:讲谈读练演、实习作讨研
教学组织形式
概述:个别教学法、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
基本组织形式
辅助组织形式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备上辅改评
教学评价
概述:概念、意义、种类
原则与方法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概述
含义、特点、规律性
影响因素
遗传
环境
主观能动性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有目的地培养
文化知识传递
作用越来越大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文化
教育的社会功能
社会变迁:经济、政治、文化、生态
社会流动:含义、时代意义
社会功能与相对独立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地位与作用
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教育目的
价值
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权利和义务
权利:
义务:
角色扮演
“角色丛”
冲突及解决
社会变迁中的发展趋势
素养
高尚的师德
宽厚的文化素养
专门的教育素养
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和提高
紧迫性
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
培养和提高途径
学校管理
概述:概念、构成要素、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
基本环节
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
课程标准
教科书
理论的发展
主要论争
课程设计
目标的设计
内容的设计
课程学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课件.doc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333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 分中国教育史约30 分外国教育史约30 分教育心理学约30 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30 分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分析论述题: 4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80 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 333 真题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 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六艺
2、七艺
3、元认知
4、学校教育制度
5、皮格马利翁效应
6、学校德育
7、五段教学法
8、普雷马克原则
9、综合实践活动
二、简答
1、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2、王阳明“致良知”的教育目的及其意义
3、乌申斯基的教育民族性原则及其对中国意义
4、支架范式与最近发展区的关系
5、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
三、案例分析
王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但王老师有时候会在班上乱扔烟头等,学生们也就乱扔垃圾等,虽然王老师要求很严格,但是这种现象仍然存在,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1)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2)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如何教育学生。
2018教育综合333大纲
2018教育综合333大纲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的特征2.近代教育的特征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5.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教育学333考研大纲
教育学333考研大纲如下:一、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其目的是总结和阐明教育规律,以使教育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三、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活动:是按一定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教育者:指承担一定的教育任务,能运用教育影响,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3. 受教育者: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学习者,他们从教师和他人处获取知识或技能,身心得以发展。
4. 教育内容:指经过选择和编排传递给学习者的文化知识、社会生活规范、价值标准等。
5. 教育环境:影响学习者成长发展的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因素的总和。
环境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四、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规律,主要研究的是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基本原理以及教育历史等。
其任务是揭示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阐明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各种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
五、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实施等基本问题,同时也包括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研究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学的研究特点是以事实为根据,概括和总结人类教育活动历史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等。
六、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
其中,教育的最基本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同时也有促进社会流动和社会平等等方面的功能。
七、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教育的终身化;二是教育的多元化;三是教育的信息化;四是教育的民主化;五是教育的产业化等。
以上就是教育学333考研大纲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教育学的意义和基本概念,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特点,理解教育的功能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考研333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学概论
第一章 教育学概论1.教育的概念定性:目的 培养人3个途径:一文两生广义+狭义3个功能:人类延续+两个发展2.教育学的概念总述:对实践的抽象概括,是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对象:教育现象和问题(有价值的,引人注意的)任务总结经验揭示规律:内内 内外 趋势价值理念和艺术指导实践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萌芽阶段国内:孔子 孟子 大学 中庸 学记(最早)国外:柏拉图 理想国/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特点:客观规律 政治和哲学巨著中 但只有经验独立形态内容1623 培根 首次提出1632 夸美纽斯 第一部 近代18c 康德 讲学1806 赫尔巴特 近代 教育学之父特点:研究对象/方法/结果/机构 都专门多样化实证教育思想代表人:斯宾塞观点教人生活:直接保全/间接/子女/社交/享受按照↑划分了知识重视实用学科,反对古代语言和文学评价:19c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 功利主义思想实验教育学代表人:德 梅伊曼观点反赫尔巴特思辨教育学实验心理学运用进去教育实验分为 提出假设、实验计划和验证结论no实验室 √教学实践活动实验 统计 比较 改革评价好:推动发展 科学不好:太夸大文化教育学代表:狄尔泰观点人和历史都是文化教育对象是人,在历史中发生目的:培养完整人格方法:精神科学和文化科学解释途径:陶冶和唤醒 师生和谐评价好: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c的教育 启发不好:太哲学,思辨 夸大文化忽视规律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杜威观点:教育即生活、经验、社会、生长+学生中心 (老师帮助而不是领导)评价好:美国精神+批判传统推动发展不好:忽视系统知识/教师主导/教育独立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①马恩②衍生观点教育是历史现象,阶级性起源于生产劳动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怎么办:将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受制+影响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很好,但后世用的不好(刻板教条)批判教育学代表:鲍尔斯和金蒂斯观点资本主义学校教育 社会不公平不公正 拉大差距 歧视 对立没有人发现要让人发现背后利益关系,师生启蒙评价好:战斗性 批判性 解放 反霸权 培养自主意识不好:说大话,无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利:
义务:
角色扮演
“角色丛”
冲突及解决
社会变迁中的发展趋势
素养
高尚的师德
宽厚的文化素养
专门的教育素养
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和提高
紧迫性
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
培养和提高途径
学校管理
概述:概念、构成要素、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
基本环节
相互关系
内容和要求
教学
教师
学生
总务
发展趋势
法治化
2018
教育的概念
研究对象和任务:揭示、探讨、指导
产生和发展:萌芽→独立→多样化→理论深化 (主要教育家、作品及理论)
什么是教育
质的规定性:有目的地培养人
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中介系统
普通教育学理论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历史发展(古代、现代)
概念的界定(广义、狭义)
教育与人的发展
概述
含义、特点、规律性
概述:概念(方式、方法、手段、模式、策略)、选择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含义和要求:讲谈读练演、实习作讨研
教学组织形式
概述:个别教学法、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
基本组织形式
辅助组织形式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备上辅改评
教学评价
概述:概念、意义、种类
原则与方法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德育
概述:概念、特点、功能、任务与内容
德育目标
依据
要求
德育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能动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德育原则
理疏长严、因集一连
途径与方法
途径:品德劳动、课外校外、团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
方法: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含义和要求)
美育
(略)
概念
价值
任务和内容
实施
体育
(略)
概述
意义、任务、内容
基本要素和规律
促进发展的基本策略
教科书
理论的发展
主要论争
课程设计
目标的设计
内容的设计
课程改革
各国课改趋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学
概述
概念、意义、任务
教学过程
性质:特殊、交往、促进、实现
特点
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传授/接受、问题/探究
需处理好的关系:直接&间接、知识&智力、 智力&非智力、主导&主动
教学原则
含义和要求
科理直启、循巩发因
教学方法
理论基础
社会制约性
价值取向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的教育目的
基本精神:劳动者、全面发展、独立个性
实现:普通中小学性质和任务、义务教育组成、德智体美和实践关系
教育制度
概述
含义
特点
历史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概念
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
教学制度的改革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演变
形态
改革
课程
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
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
(略)
概述
设计与实施
班主任
概述:意义和任务、素质要求
班集体的培养
教育功能
学生群体
发展阶段
培养方法
工作内容与方法
学生:了解研究、教导学习、评定操行
班级:组织班会、课文校外课余、组织劳动
家校:家访联系、协调要求、做好计划和总结
教师
劳动特点
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专业性
价值
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影响因素
遗传
环境
主观能动性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有目的地培养
文化知识传递
作用越来越大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文化
教育的社会功能
社会变迁:经济、政治、文化、生态
社会流动:含义、时代意义
社会功能与相对独立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地位与作用
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教育目的
概述
概念
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人性化
校本化
信息化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