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虚词解释
虚词的名词解释
虚词的名词解释
虚词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基本词汇,指在句子中不能被作为句子成分的语音形式,通常用于表示语气、强调、转折、条件等。
虚词可以分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不同类型。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是表达语言中语气的变化和意义的丰富性。
例如,在汉语中,一些动词的后面可以加上“了”字来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变化,如“吃饭了”、“睡觉了吗”、“去了”等。
同样,形容词和副词也可以加上“了”来表示程度的变化和语气的加强。
除了表达语气和意义的变化,虚词还可以在句子中起到结构的作用。
例如,连词“啊”、“呢”、“吧”、“了”等可以连接不同的词语或短语,形成句子的不同部分,起到调节句子节奏、加强语气、表达感情等作用。
虚词在汉语的语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汉语表达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
学习虚词对于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拓展:
除了汉语,虚词也在其他东亚语言中使用,如日语、韩语等。
在这些语言中,虚词的形式和用法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承担着表达语气和意义的作用。
同时,虚词的使用也是语言发展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可以影响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语言风格。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常考的共有18个,分别是之、乎、者、也、因、其、所、与、而、且、乃、于、若、为,则、何、以、焉!它们的意义及用法如下:一、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例:(1)太后盛气而揖之。
(《触龙说赵太后》)(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与妻书》)2.指示代词:这,此。
例:(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3)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例: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5.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三)动词,到……去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二、乎(一)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例:(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例: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离骚》)(二)介词,相当于“于”“在”等,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汉语虚词知识点总结
汉语虚词知识点总结一、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事物关系的虚词,通常位于名词、代词或动词短语前面,用来说明名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介词有"在、从、向、跟、和、到"等。
例如:"在家、从操场、向南、跟我、和你、到北京"。
介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是连接名词短语与其他成分,表示空间位置、方向、时间等关系。
二、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句子成分或短语的虚词,通常位于句子中的关键位置,起到连接句子成分、承接上下文、衔接逻辑关系的作用。
常见的连词有"和、而、因为、所以、然而、但是"等。
例如:"和朋友一起、而且很快乐、因为天气好、所以出去玩、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依然坚持"。
连词在句子中起着连接并列成分或引导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作用。
三、助词助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虚词,它是用来表示词性、语法关系、句法功能等的词,通常位于实词之前,与实词一起构成词组或短语。
常见的助词有"的、地、得、着、了、过"等。
例如:"这篇文章的内容、漂亮的花园、快乐地玩耍、跑得很快、吃了早饭、过生日"。
助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是表示修饰、补充、连接等语法关系,使句子更加丰富多变。
四、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一种用于标志语句成分之间关系和句子结构的虚词,它通常用于句子的末尾或成分之间的分隔。
常见的标点符号有"。
、,?!:;"等。
例如:"今天天气很好。
我们一起去公园吧!"。
标点符号在句子中的作用是标志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语气等,使句子更加清晰流畅。
总的来说,虚词是汉语中一类重要的语法成分,它包括介词、连词、助词、标点符号等,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
掌握虚词的用法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者应该加强对虚词的学习和应用,以提高汉语语言的运用水平。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九(于)
(4)文倦于是,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冯谖 客孟尝君》)
2.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地点、时间等。可译为”在”、”从”、”至”、”到” 等。
例如: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
(4)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取于 人:被他人学习效仿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寡人之于国也》)――于: 可译为”到”、”至”.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 孙支于晋。(《谏逐客书》)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五代史伶官传序》)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郑伯克段于鄢》)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
4.用于被动句中的动词或结构之后,引入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意 义。
例如: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 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例如: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许远)与(张)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张中丞传后叙》)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胜于人: 超过他人。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九(于)
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
1.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事物、内容等,可译为”对”、”向”、”到”等, 有时也可不译。
18个文言虚词,有详细的解释
18个文言虚词(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一)以(1)介词①表示工具、手段,可译为:拿,用,凭借,按照a.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②表示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用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在,于,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苏武传》)④表示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情表》)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率领,带领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魏公子列传》)(2)连词①表示并列、递进关系,可译为:又,而,而且,并且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②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来,或不译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③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便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⑤表示修饰,可译为:地,而,或不译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3)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可不译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4)同“已”,已经前以.降及物故。
(《苏武传》)(5)复音虚词“以是”“是以”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可译为:因此见放。
(《屈原列传》)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二)之(1)代词①代人、物、事,可译为:他(他们),它(它们),我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②指示代词,表示近指,可译为:这,这种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2)助词①表示修饰,限制,可译为:的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③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④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⑤音节助词,可不译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虚词实词知识点总结
虚词实词知识点总结一、虚词的概念虚词是指在句法功能上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在语法结构上具有一定的作用的词类。
在句子中,虚词起着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起到衔接句子成分、构成句子语法等作用。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在中文中,虚词是非常重要的,要正确使用虚词,对于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意思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介词介词是一类虚词,它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词,比如方位、时间、原因等。
在中文中,例如“在、上、下、前、后、中、外”等都是介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语、词组、分句、句子等成分的词,是句子成分的连接词。
在中文中,比如“和、与、而、或、但、然、乃”等都是连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连接、横线、衔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助词助词是指在语法上辅助实词或虚词,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的词类,例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中文中,助词的种类非常多,例如“的、地、得、了、着”等。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衔接、修饰、连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话语者的语气或情感的词,例如表示感叹、疑问、肯定等。
在中文中,例如“呀、啊、吗、吧、嘛”等都是语气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修饰、调整语气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实词的概念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代表具体事物的词语,是语言交流中最基本的词语,是非常重要的词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实词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承载句子的意义和信息。
七、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事物的词语,是实词中最常见的一类。
在中文中,名词的种类非常多,包括“人名、地名、时间名、动物名、植物名、物品名”等。
名词在句子中通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是句子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八、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词语,是实词中最重要的一类。
以课文为例讲解18个虚词
以课文为例讲解18个虚词【所】1、结构助词。
⑴用于动词之前,跟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人、事物、处所等,相当于“……的人(事物、地方)”。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跟前边的“为”合用,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名词。
地方;处所。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为】1、介词。
用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组成介词结构,一起修饰后面的动词(谓语)。
⑴引进动作行为的受益者,相当于“替;给”。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⑵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对象,相当于“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⑶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或原因,相当于“为了;因为”。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⑷wéi,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常与“所”合用,相当于“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wéi,助词。
常用于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wéi,动词。
⑴当作;作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⑵变成;成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⑶表示某些动作行为,相当于“给予;治理;演奏;创作”等动词。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焉】1、代词。
⑴用于及物动词后边,相当于“之”,代人、事物、处所等,相当于“他;它;那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⑵用于不及物动词后边,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疑问代词。
用于动词或介词前,表示询问事物、原因、处所等,或表示反问,相当于“什么;哪里;怎么”。
高考必须掌握的18个虚词
语文高考必须掌握的18个虚词文言虚词总结:1、而一、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滕王阁序》)(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因人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五)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二、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2、何⑴什么。
例:①何陋之有②夫晋,何厌之有?⑵怎么样。
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⑶哪里。
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⑷多么。
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⑸为什么。
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②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⑤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⑹怎么。
例: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②徐公何能及君也?⑺何:通“呵”,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何如」怎么样,怎样。
例: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今日之事何如?⑤求,尔何如?「何消」哪用得着。
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何尝」并非。
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
(一)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六(焉)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 也。(《论毅力》)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如:
(1)君何患焉?(《郑伯克段于鄢》)
(2)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报刘一丈书》)
(3)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等。
例如:
(1)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论毅力》)――尝焉:试着做这件 事。
(2)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怜焉:爱护百姓。
(三)疑问代词
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之前表示疑问,可译为”哪里”、”怎幺”等。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六(焉)
(一)兼词
兼有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是(此)”的意思,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后, 介绍关涉到的人、事、物、处所等。
例如:
(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2)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
(二)指示代词
例如: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2)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3)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四)语气词
作为语气词,”焉”可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不同的语气。
表陈述语气,可译为”了”,或不译。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乃”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乃”
《大学语文》大纲在“汉语基本知识”中提出的第二项要求为:“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此项要求侧重于对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的掌握,下面分别作些介绍。
“乃”
(一)副词
1、作为副词,“乃”可以表示多种接续关系或情态,有时用法近于连词。
表示顺承接续关系,可译为“于是”、“就”等。
例如:
(1)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庄子。
秋水》)
(2)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李将军列传》)。
14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14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一、之1、用作代词(1)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桃花源记》)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例句:肉食者谋之。
(代这件事。
)(《曹刿论战》)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小石潭记》)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2)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例句: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2、用作助词(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
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例句: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3)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例句:宋何罪之有?(《公输》)(4)在句中表示定语置后,即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例句:马之千里者。
《马说》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5)音节助词,在句中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例句:公将鼓之《曹刿论战》例句: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3、用作动词译作“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例句: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例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而主要作连词用,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递进、修饰等关系。
可以表示以下关系: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例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之职分也。
《出师表》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
高考25个常用虚词详解
高考25个常用虚词详解“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欤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矣”文言虚词用法(超详细版)而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以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察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18个虚词120个实词详解
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假设、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假设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设\'。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实词和虚词详解
语气助词:啊 吗 呢 啦 吧
助词运用特点:只附着在词或短语前后,不能独立运用,除“所”外,一律读轻声。
5.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
例如: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叹词运用特点:独立成句。(这是与助词的明显差异,如:“啊,天啊!”前者独立为叹词,后者附着为助词。)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数量词。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6.代词
2.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例如: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表示处所、方向:从 向 朝 顺着
表示时间:在 趋 与
表示对象:对 为 给 关于
表示目的:为 由于 为着
表示起止:自 从 至于
二、练习的相关答案
1.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名词。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不重复划线,下同)
6.拟声词
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虚词知识点总结
虚词知识点总结虚词,是指在句子中用来构成语法结构、句子成份、句子成分及句法功能,但是没有实际词义的词。
虚词在句子中不具备独立的概念意义,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助词、介词、助动词等作用。
虚词的一部分出现频繁,有许多虚词在句子中经常出现,它们是构成语法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虚词的分类1. 连词连词是由且、而、若等词组成的词类,其作用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分句与分句等。
例如:“她和你一起去”中的“和”就是连词。
2. 助词助词是表示人称、数、时态、语气等语法关系的一种虚词。
例如:“我在等你”中的“在”就是助词。
3. 介词介词是用于表示事物和事物,事物和人之间的方位、时间、原因、目的、原料、手段等关系词。
例如:“在桌子上”中的“在”就是介词。
4. 动词助动词是一种具有特定语法功能的词,用来辅助说明行为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和否定等。
例如:“他会来”中的“会”就是助动词。
5. 叹词叹词是表示感叹、赞叹、疑问等情感或语气的词。
例如:“哎呀!”中的“哎”就是叹词。
6. 语气词语气词是表示说话者的语气、情感等意义的词。
例如:“吧、呢、啊”等就是语气词。
7. 结构助词结构助词是构成句子成分的虚词,包括“的、得、地”等。
例如:“漂亮的花朵”中的“的”就是结构助词。
8. 感叹词感叹词是表示感情的词语,如“哇、好啊”。
例如:“哇,好漂亮啊!”中的“哇”就是感叹词。
二、虚词的特点1. 没有实际词义虚词在句子中不具备独立的词义,它们没有具体的实际意义。
2. 起到连接作用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助词、介词、助动词等作用,用来构成语法结构、句子成份及句法功能。
3. 不可或缺虚词在句子中不可或缺,是构成语法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 语法功能明显虚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语法功能,能够表达人称、数、时态、语气等语法关系。
三、虚词的使用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助词、介词、助动词等作用,用来构成语法结构、句子成份及句法功能。
在句子中,虚词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和语法规则来正确使用,以确保句子表达的准确和通顺。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虚词解释 则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虚词解释那么导语: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的简称成人,是我国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毕业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属于国民教育系列教育,已经列入国家招生方案。
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虚词解释:那么
可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不同的逻辑关系。
主要有:
表示顺承接继关系,可酌情译为"就"、"于是"、"那么"等。
例如:
(1)既来之,那么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2)王如知此,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於国也》
(3)假设弗与,那么请除之,无生民心。
(《郑伯克段于鄢》)
(4)抵暮,那么前所受赠金者出。
(《报刘一丈书》)
(1)人死,那么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於国也》
(2)今取人那么不然。
(《谏逐客书》)
(3)臣欲奉诏奔驰,那么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那么告诉不许。
(《陈情表》)
(4)我那么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此岸终不可达也。
(《论毅力》)
(5)他植者那么不然。
(《种树郭橐驼传》)
(1)美那么美矣,抑臣亦有惧矣。
(《国语。
晋语九》)
(2)善那么善矣,未可以战也。
(《国语。
吴语》)
(3)巧那么巧矣,未尽善也。
(《傅子。
附录》)。
现代汉语6大虚词-PPT课件
介词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8源自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如: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 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 如果句子中有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 句子中没有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 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5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
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
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
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
“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
于是,我和小张商量了一下。 注意:如果是连词,X和Y的位置互换而意义不 变;否则即不是连词。(大部分为介词)
11
说出下列句子中“和”“跟”“同”的 词性。 1.解放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学校和医院。 2.他的母亲和他的老师是对他影响最大 的人。 3.小张没跟小李一起来。 4.王经理同小张谈过一次话。 5.中国与埃及都有悠久的文化。 6.等我跟朋友协商一下再告诉你吧。
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
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
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6
二、介词: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 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词。
虚词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并举例说明
虚词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并举例说明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的词语,其本身意义不具体,但在句法上起到重要的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虚词种类繁多,包括了介词、连词、助词、副词等。
下面将对虚词的各类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
1. 介词:介词是一类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虚词。
它通常出现在名词、代词或动词的前面,用来说明其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例如,'在'、'对于'、'通过'等都是常见的介词。
比如:- 我在家里等你。
-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些疑惑。
- 通过努力,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2. 连词:连词是一类用来连接各种成分的虚词。
它可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等。
例如,'和'、'或'、'但是'等都是常见的连词。
比如:- 我喜欢读书和写作。
- 他可以去旅游,或者在家休息。
- 她很聪明,但是有点内向。
3. 助词:助词是一类用来表示语法关系或起到修饰作用的虚词。
它通常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句子的后面,与前面的词或短语搭配使用。
例如,'了'、'的'、'地'等都是常见的助词。
比如:- 我吃完了饭。
- 这是一个漂亮的花园。
- 他快速地跑了过来。
4. 副词:副词是一类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虚词。
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概念。
例如,'很'、'非常'、'随便'等都是常见的副词。
比如:- 这个电影很有趣。
- 她非常漂亮。
- 请随便坐。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了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使句子更加完整和准确。
它们在句法结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了解和正确使用虚词是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要求。
《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讲析
《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讲析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常用文言文虚词:而《说文》:“而,须也。
”本义为胡须,在先秦时期已经不常用,秦汉以后完全消失。
虚词“而”是假借字。
可作代词、连词、语气词。
作代词和语气词的“而”中古以后逐渐少用乃至消失了;作连词的“而”从古到今一直沿用,变化不大。
(一)代词“而”既可作人称代词,也可作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而”作第二人称,既可指单数,也可指复数。
可以作主语或定语,一般不作宾语。
⑴“而”作主语。
根据上下文义,可译为“你”“你们”等。
例: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勾践灭吴》)⑵“而”作定语,根据上下文义,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例:旦暮吏来而呼曰:“……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种树郭橐驼传》)2、指示代词“而”作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样”“这”。
例: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二)连词“而”可以连接词、词组、分句和句子,表示彼此之间的各种关系。
1、连接词、词组或分句,表示并列关系。
⑴连接词与词。
主要连接动词或形容词,较少连接名词。
可译为“且”“和”“与”。
例: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⑵连接词组与词组。
可译为“和”“与”“并且”。
例:①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⑶连接分句与分句。
可译为“和”“而且”。
例: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种树郭橐驼传》)2、连接单句中的词或词组,表示顺承关系。
⑴“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动作行为在时间上先后相承。
可译为“就”“便”“然后”。
例: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勾践灭吴》)⑵“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动作行为在事理上前后相承,前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原因,后一个动作行为是前一个动作行为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一:之“之”(一)代词可指代人、事、物等,通常充当句中的宾语。
例如:(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之:指代所行之事,可译作"这样做",分别充当"欲"和"为"的宾语)(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於国也》之:提到动词"有"之前的宾语,指代前面所说的情况。
)(3)野语有之曰。
(《庄子。
秋水》之:指代"野语"的内容,可译为"这样的话",充当"有"的宾语。
)(4)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冯谖客孟尝君》之:指代冯谖,充当"见"的宾语)(5)公赐之食,食舍肉。
(《郑伯克段于鄢》之:指代颍考叔,充当"赐"的近宾语。
)用于宾语前置的结构中,复指提到动词之前的宾语。
此时原有的代词词汇意义消隐,只起提宾的语法作用。
例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
秋水》我之谓:谓我。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其李将军之谓乎?(《李将军列传》其李将军之谓乎:也许说的就是李将军这类人吧。
)惟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陈言之务去:务去陈言。
)(二)连词(结构助词)1.置于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结构)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多种修饰关系,通常可译为"的"。
例如:(1)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代为?(《季氏将伐颛臾》)(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
(《寡人之於国也》)(3)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谏逐客书》)2.置于主谓短句的主语后、谓语前,取消原有的句子独立性,使之变成名词性偏正结构,在更复杂的句式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等。
此时根据上下文,通常可译作"的"、"……的时候"、"……的样子"、"……的情况(条件)下"等,也可不译出。
例如:(1)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於国也》寡人之於国也:寡人对于国家的治理。
充当全句的主语。
)(2)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
(《马伶传》李伶之为严相国:李伶扮演的严相国。
充当句中主语。
)(3)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庄子。
秋水》尔向之自多于水:你以往因为河水满溢而自我炫耀的样子。
充当"似"的宾语。
)(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东方之既白:东方已亮。
充当"知"的宾语。
)(5)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李将军列传》广之将兵:李广带兵的时候。
充当状语。
)(6)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张中丞传后叙》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
在全句中充当状语。
)(7)此吾之所为师也。
(《马伶传》吾之所为:我师从的,充当"师"的定语。
)(三)动词表示"去"、"往"、"到……去"、"到达"等意思。
如:驱而之薛,使吏民如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
(《冯谖客孟尝君》之薛:到达薛地)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李将军列传》所之:去的地方、去处)2008年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二:其“其”(一)代词可指代人、事、物等。
与"之"不同的是,上古汉语中"其"时常隐含结构助词"之"的意思,与后续词语组成名词性结构,因此通常只用作定语。
魏晋以后,"其"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也可用作主语。
例如:(1)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
(《寡人之於国也》前一"其"指河内,可译为"那里的";后一"其"指河东,可译为"河东的")(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庄子。
秋水》其:指代河伯,可译为"他的")(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指代前事,可译为"此"、"这".)(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张中丞传后叙》其:指代当地百姓,充当主谓结构中的主语。
)(5)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
(《马伶传》其:指代马伶,可译为"他",充当句中主语。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古汉语中"其"的指代对象可以灵活多样,作为指示代词,可用作特指、远指、近指;指代人物时,不仅可指代第三人称,也可指代第一、第二人称,这都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
例如:(1)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报刘一丈书》其:此为作者自指,可译为"我")(2)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答李翊书》其:指李生,这里可译为"你")(二)语气词作为语气词,"其"通常置于句首或句中,可表示多种语气。
1.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恐怕"、"也许"、"可能"等。
例如:(1)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答李翊书》)(2)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
(《冯谖客孟尝君》)(3)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种树郭橐驼传》)2.表叮嘱、劝勉、期望、命令等语气,通常用于祈使句中,可译为"一定"、"千万"等。
例如:(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无忘:可译作"千万不要忘记")3.表反问语气。
可译作"岂"、"难道"、"哪里"等。
例如: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答李翊书》)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4.强调语气,可译为"究竟".例如:(1)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张中丞传后叙》)(三)连词连结并列的句式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作"是……还是"或"……还是……"等。
例如: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答李翊书》)2008年大学语文虚词解释三:者“者”起辅助作用的代词。
与一般代词不同的是,"者"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附着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后,共同构成名词性结构,以指代一定的人、事、物,可在句中充当主语、定语、宾语、中心语等。
可以与"者"组合的词类较多,意义或作用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与名词组合:主要可分两类:复指名词或名词性主语,引出谓语。
此时"者"通常可以不译,也可视需要译为"……此人"、"……这个人"、"……的情况"等。
例如: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李将军列传》)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
(《马伶传》)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答李翊书》)2.复指名词或名词结构,充当动词宾语。
此时"者"通常可以不译,也可视需要译为"……此人"、"……的人(情况)"等。
例如:(1)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冯谖客孟尝君》)与数量词组合:表示数量的种类。
可译为"种"、"样"、"类"、"方面"等,也可不译。
例如:(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2)此三者,吾遗恨也。
(《五代史伶官传序》)(3)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谏逐客书》)(4)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
(《谏逐客书》)与时间词组合:表示一定的时间范围,可译为"……的时候"等。
例如:(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季氏将伐颛臾》)(2)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答李翊书》)与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组合:将原有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变成名词性结构,可酌情译为"……的"、"……的人(或情况、东西、事情等)".例如:(1)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谏逐客书》)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将原有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变为名词性结构,也可酌情译为"……的"、"……的人(或情况、东西、事情等)".例如:(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庄子。
秋水》)(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谏逐客书》)(4)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李将军列传》)(5)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张中丞传后叙》)(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前赤壁赋》)此外,"者"字结构有一类是提示或强调结果,以引出对缘由的解释,此时可译为"……的原因"等。
例如: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庄子。
秋水》)若是者何也?(《谏逐客书》)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冯谖客孟尝君》)2008年大学语文虚词解释四:所“所”(一)代词"所"也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辅助性代词,所组成的结构也是名词性结构。
与"者"不同的是:(1)"所"置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前,而不是其后;(2)"所"的后面只能接动词,而且通常是及物动词。
因此,如果不及物动词、形容词等与"所"字组合,它们自身一般也都变得具有及物动词的性质;(3)"所"字之所以通常与及物动词组合,是因为此时的"所"具有动词宾语的性质。
因此,"所"字结构说明的是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物,而"者"字结构则是说明发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实施者(如"所见"指看到的东西;"见者"则指看东西的主体),二者的意义差别是明显的,决不可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