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20484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4.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的方法。
2.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分类和整理。
2.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一些杂乱无章的物品图片,如各种颜色的气球、不同形状的积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引出分类的必要性。
2.新课教学
(1)认识分类。
1.教师讲解分类的概念:把相同或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2.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进行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
(2)分类的方法。
3.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红色和蓝色的气球、正方形和圆形的积木等,
让学生尝试进行分类。
4.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方法:可以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的标
准进行分类。
(3)整理分类结果。
5.教师展示分类后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如何整理分类结果。
6.介绍整理分类结果的方法:可以用表格、图形等方式进行整理,使
分类结果更加清晰。
3.巩固练习
(1)游戏:分类大挑战。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整理分类结果。
(2)完成教材上的练习,巩固对分类和整理的认识。
4.课堂总结
(1)回顾分类的意义、方法和整理分类结果的方法。
(2)强调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3篇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7ae8d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a.png)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6教学内容:分类、整理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四条边长度都相等)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
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2、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
(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如图:书P27风车图。
3、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三、课堂作业折一折、剪一剪。
自己做一个风车送给好朋友。
教学反思:略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一)》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一)》示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55532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0.png)
《分类与整理(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适当渗透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不同形状、颜色的气球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整理过自己的房间呢?让我们一起来参观小明和小兰的房间。
你们喜欢谁的房间?师:小兰将房间中的物品分类摆放,使房间变得更加整洁、美观、舒适。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
看,多漂亮啊!(一)感知并描述分类的标准师:你们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样分?大部分学生都能发现气球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从而得出分类标准:1.按不同的形状分类:。
2.按不同的颜色分类:。
(二)按形状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1.尝试分类,记录结果师:首先我们来按形状分类,开动脑筋,分一分,数一数。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搜集典型案例。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先分一分,再数一数先把相同形状的气球分在一起,再分别数出它们的数量。
(2)边数边画一共有这样3种形状的气球,先画在这里,然后看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就在横线上面画几个圆圈。
在学生展示这种方法时,教师要强调:按顺序分类,以保证分类过程不重、不漏。
(3)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先画出3种不同形状的气球,再确定相应形状气球的个数。
2.对比分析,比较结果课件出示:师:对照这三幅作品,回想一下自己整理的过程,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体会:都分为三类。
其中统计图能看出谁多谁少,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得清楚。
一年级数学的《分类和整理》专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的《分类和整理》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d37b1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2.png)
一年级数学的《分类和整理》专题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一年级数学的《分类和整理》专题教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b7d100a5e9856a561260aa.png)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篇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3、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体会整理与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黄花、蓝花和红花各3朵,铅笔若干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分类(总第17节)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导入:(1)播放录像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新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把同类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2)猜一猜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售货员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探究:多媒体出示例1情景图。
图上的气球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能试着将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引导学生按气球的形状分类,分完之后,数一数,看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将学生的分类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分呢?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能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类与整理》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类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5892c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a.png)
感知事物的共性和差异,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气球分类吗?可以怎样分类呢?任务二:请你按自己喜欢的标准分类。
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将结果表示出来。
任务三:对比多种分类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生2:我能按形状分类。
2.学生小组合作分类。
3.小组上讲台展示。
小组1:我们小组是按照颜色分类的,红气球有5个,黄气球有3个,绿气球有4个。
小组2:我们是按照形状分类的,有4个,有5个,有3个。
4.学生汇报:生1:我喜欢用不同颜色分类,用彩色笔画图记录。
生2:我也喜欢用不同颜色分类,我记录了各种颜色的个数。
生3:我喜欢用不同形状分类,是用画图记录的。
生4:我也喜欢用不同形状分类,记录了各种形状的个数。
……5.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统计表。
6.学生汇报:生1:我发现红气球有5个,黄气球有3个,绿气球有4个。
生2:红气球最多,黄气球最少。
生3:我发现最多,最少。
生4:我建议用气球的颜色分类排列方队更好看。
……气球分一分类吗?(颜色、形状)2.组织学生小组探究。
3.展示分类结果。
4.讨论:你喜欢哪种分类的方式?是怎么记录结果的?5.课件出示简单的统计表:你能把自己记录的结果,填到相应的表格中吗?6.对比简单统计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7.小结:如果排列方队,你能给老师提出什么建议?师:你们给出的建议很好,分类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获得的计数结果也不一样,从而得出的信息也不同。
老师一定会参考大家的宝贵意见。
并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等)记录分类结果。
通过学生分一分,让学生自选标准进行分类计数,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分类方法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
在探索活动之后,结合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和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比。
知道分类是按事物的特征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感知事物的共性与差异,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
环节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1.基本练习:把自己的书本分成两类,说说你是怎么分的?2.拓展练习:完成练习七第二题1.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分类结果。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4d29b60029bd64783e2cb6.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本课是统计的起始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接下来学习统计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从分类、整理开始,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
这样编排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类与整理”的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统计图”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统计图”产生亲切感。
一年级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但对于分类也初步具备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分类整理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2.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蕴藏于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数据整理分类并分析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每人一套用卡纸做的气球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小明凌乱的房间,找东西不方便,引导学生根据物品的不同种类整理房间。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二)揭示课题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
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与整理。
(板书)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一)出示问题,引发思考1、课件出示主题图2、提问: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形状”和“颜色”不同(二)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1、引导学生按照形状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多少个。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6d5f1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8.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动身,让学生初步明白得分类的含义,把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依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出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教学预备:多媒体,吸铁石。
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喜爱气球吗?什么缘故喜爱气球呢?出示课本情境图师:这群小朋友有这么多气球,大伙儿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吗?(二)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小朋友们的观看专门认真,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出现。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
)咱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能够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板书:分一分,数一数【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明白得分类的实际意义。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动身,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预备。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_1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505b4fd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c.png)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1《分类与整理》这单元的知识学习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这节课的优点是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下面是我的几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
是举例发生在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
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________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第二个环节。
是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然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
这个环节的活动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
迁移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中,以我们班的同学为例,想一想,怎样给我们班的同学分类?这个问题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大家踊跃发言,纷纷的说了许多自己想到的分类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虽然看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得很轻松,但总觉得学生学得不够扎实。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小学数学_《分类与整理(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分类与整理(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ea45ddbcaaedd3383c4d3d9.png)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让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卡片、投影仪。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整洁的房间还是乱七八糟的房间啊?哦,都喜欢整洁的房间。
那我们来看看喜羊羊和懒羊羊他们俩的房间,喜羊羊的看上去又干净又整洁,而懒羊羊的乱七八糟的。
那么,如何把懒羊羊的房间变成像喜羊羊这样又干净又整洁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类与整理(一)》(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师:(课件出示生日聚会的图片)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生:对,*****小朋友的!师:我们一起看看他的好朋友们都带了什么来装饰房间了?生:很多漂亮的气球!师:谁来详细说一说?刘君悦:有心形气球刘子健:圆形气球任兆泽:糖葫芦形气球师:哦,这些气球的形状不同(板书:形状)还有没有其他发现?生:还有蓝色气球,红色气球,黄色气球。
师:哦,他们的颜色也不同。
这么多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气球放在一起可真乱乱,布置起来也不方便,你能先按照不同的形状来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吗?师:请大家拿出老师课前给你们的气球卡片,4人为一组,组员进行分类,组长负责记录,先按照不同的形状来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好,活动开始。
学生分组活动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师:找一个小组到展台上来分一分。
现在请大家将你手中的气球卡片收到桌洞里,看一看这位同学的分类结果跟你一致吗?那么,你们又是如何记录的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讲台上,将老师的气球卡片贴到黑板上?请你们2位同学。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优质课教案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8fdbd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0.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体会分类的过程和方法,能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学会合作学习。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分类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和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整理书桌”,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分类的方法和过程,如比较、观察等。
3.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如对物品进行分类。
4. 交流分享:各小组展示分类成果,分享分类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分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7.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分类与整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方法和实例。
2. 实物物品:用于学生实践分类操作的物品,如玩具、书籍、文具等。
3. 分类卡片:用于学生练习分类的卡片游戏。
4. 作业练习:提供不同难度的分类练习题目。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学习基本的分类方法。
2. 第二课时:进行分类实践,小组合作进行物品分类。
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fdc61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1.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本课是在学生已具备较少的物体分类经验的基础上,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气球分类的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适时提出分类这一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分类的标准和分类计数的方法。
学好这部分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生活与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认识图形(一)》中已接触了形状的分类。
(二)认知基础: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但在生活中开始具备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思想。
(三)己有能力:大部分学生具有根据实物表面特征进行简单分类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象形统计图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象形统计图的简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
2、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分类课堂导入环节,准备好不同颜色的糖果,上课后先把不同颜色的糖果按照性别的不同,分发给班里的同学们。
然后做一个小的总结,其实分发糖果的过程就是一个简单的分类,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分类与整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 出示例题的气球,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有的说按颜色分类,有的说按形状分类)。
2. 老师让学生根据任务(先按形状分类)用实物操作并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大概七八分钟的时间,先请同学们进行观察,然后请同学们到黑板上进行操作分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他们对分类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b52a55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6.png)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1一、教学内容1.复习:前几节课学到的数学知识。
2.学习:分类整理相关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分类整理的概念。
2.能够根据规定的条件进行分类整理。
3.能够应用分类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理解分类整理的概念。
2.能够根据规定的条件进行分类整理。
四、教学难点1.运用分类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练习册。
3.教具:玩具、水果等实物用品。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复习前几节课学到的数学知识,如数字的认识、加减法等。
第二步:引入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询问他们可以如何分类整理这些物品。
2.引出分类整理的概念,并让学生猜想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三步:学习1.向学生介绍分类整理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讲解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3.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根据老师提供的物品分类整理,并向全班展示结果。
第四步:练习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练习册进行练习。
2.布置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的作业。
第五步:总结•老师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强调分类整理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与分类整理相关的练习题。
2.自己找一些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写下过程和分类标准。
八、教学反思1.学生对分类整理的理解情况。
2.学生对分类整理方法的掌握情况。
3.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以上是教案的一个简单范例,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76c507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6.png)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今天我上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材27页的内容。
2、教材简介
《标准2011》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
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过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5、教学难点: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过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教具。
《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36454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1f.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其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能对分类结果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各种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图形卡片3、学具袋(内装各种不同的物品)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那就是超市。
(播放超市的视频)2、提问引导师:在超市里,你们看到了什么?生 1:有很多的商品。
生 2:商品都摆放得很整齐。
师:为什么商品要摆放得这么整齐呢?生 3: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找到想要的东西。
师:对呀,超市里的工作人员把商品分类摆放,方便了顾客购物。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用到了分类,比如我们的书包里,把书本和文具分类放好,找起来就很方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感知分类(1)出示一堆杂乱的图形卡片(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卡片,它们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你们能想办法把它们整理一下吗?(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生 1:我把圆形放在一起,三角形放在一起,正方形放在一起,长方形放在一起。
生 2:我把红色的图形放在一起,蓝色的图形放在一起,绿色的图形放在一起。
生 3:我把大的图形放在一起,小的图形放在一起。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整理这些图形。
像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2、学习分类的标准(1)出示教材第 27 页例 1 情境图师:小朋友们,看这幅图,这里有这么多气球,你能试着分一分吗?(2)学生观察,思考分类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区一等奖)
![一年级数学教案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c4026ae4a300a6c30d229f66.png)
《分类与整理》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感知分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画图、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分钟)1,展示图形。
师:小朋友们,瞧!谁来了,还记得这些朋友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形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的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了,都是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图形,你们的方法怎么不一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不管是将这些图形按颜色分还是按形状分,我们都是在给它们分类。
【板书:分类与整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的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
二、探究新知(23分钟)1、描述感知分类标准。
师:看,有几个可爱的学生也来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他们还带来了漂亮的气球,这些气球都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了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帮老师出出主意。
生1:按形状分。
生2: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一分,初步感受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同,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这些小朋友给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份礼物,就在你们的信封里。
先别急着拆开,现在进行个人争霸赛,愿意挑战吗我们一起把比赛规则读一遍:1、取出礼物,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分。
2,先分一分,再摆一摆。
3,将分的结果记录到老师发的纸上。
明白规则了吗好,现在比赛开始。
师:完成比赛的同学把手放平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
好了,整理到这,看到老师这(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c1f81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e.png)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度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水平。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实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实行简单的统计。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学会对问题实行分类的方法,并实行简单的统计。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一些铅笔、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礼物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看看一共有多少件礼物?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的?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师:那老师有一个疑问,同样都是为理解决一共有几个礼物的问题?为什么方法都不一样啊?其实不管是按大小来分,还是颜色来分,你们都是把这些礼物实行分类?(板书:分类)二、教学互动。
1、描绘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你知道3月8日是什么节日?一年级的小朋友决定为我们亲爱的女老师举行一场联欢会。
看他们准备了什么来布置教室。
师: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气球呢?(颜色和形状)引出问题:是啊!这些各式各样的气球可真漂亮啊!可老师想知道每种气球都有几个?该怎么办呢?(分类)能够怎么分类呢?生答略(按形状,按颜色)师:真了不起!你们有这么多分类的方法。
(在黑板上板书:按形状分,按颜色分)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整理、分析数据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
接下来你们要完成三件事,请看这是老师对你们的要求。
(读要求)师:听清楚了吗,那气球呢?现在陈老师就来变个魔术,闭上眼睛,一、二、三,它们已经在你的抽屉里的1号信封里,快动手分一分吧!(多巡视)学生动手操作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整理的特别好,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都是怎么做的。
生:我先把圆形的放在一起,它有5个……师:他是按形状把气球分成3堆,你数了吗?这样摆成一堆一堆的,好数吗?(贴出作品)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变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适时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
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意义。
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学具:
课件,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磁性教具,气球,水果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
小朋友,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小朋友比一比谁的书包最整齐,愿意的举手。
同学们,你喜欢谁的书包为什么
下面我们看看这个书架,你觉得它怎么样
通过老师整理,它变得整齐有序。
如果让你到书架上找一本书,你愿意到哪个书架去找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使学生明白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意义。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整理”的情景。
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这个环节中不仅仅导入了分类,而且和解决问题有了联系,这是修订后教材改变的地方,体现了新修订课标“四基”和“四能”的思想,这是需要所有老师高度重视的。
】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
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
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
(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
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教师板书:形状。
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
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
《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桃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桃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3、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请同学们像刚才一样分一分。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
展示。
老师评价并板书:颜色。
师小结:把物品分类整理,可以按颜色和形状来分。
(二)典题精讲
出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磁性教具。
师:请你给他们分分类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呢4人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请你分一分。
三、学以致用,练习巩固。
四、全课小结,评价。
同学们,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各种物品的数量多少,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整齐有序,你会分类与整理了吗老师希望每个同学今天回家去整理好自己的衣柜,这是今天的作业,老师要请你的妈妈帮老师检查,你能完成吗给表现好的小组发奖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