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架设计准则
机架安装要求

1、机架安装要求(1)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厂家规定。
如无厂家规定,垂直偏差应大于3mm。
(2)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
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识完整清晰。
(3)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加固。
(4)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的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5)壁挂式机架底距地面为300-800mm。
2、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1)采用下走线方式,架底位置与电缆上线空相对应。
(2)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米不大于2mm。
(3)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4)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内。
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出地面宜为500mm-1000mm。
3、各类接线模块安装要求(1)模块设备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2)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4、信息插座安装要求(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
接线盒盖应与地面齐全。
(2)安装在墙体上,应高出在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3)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
(4)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5)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6)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线缆架桥及槽道安装要求(1)桥架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2)架桥及槽道水平度每平方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垂直架桥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4)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5)吊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固定,无倾斜现象。
(6)金属架桥及槽道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固定。
6、安装机架,配线设备及金属钢管、槽道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病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完整版】集成电路塑封自动上料机机架部件设计及性能试验_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本课题结合纵向科研项目“集成电路塑封自动上料机研制”研究需要,首先进行了课题总体技术方案设计,然后进行了集成电路芯片塑料封装自动上料系统的机架部件结构设计及性能试验方案的拟定。
自动上料系统的研制实现了集成电路塑封的自动化,该系统适用于DIP、QFP、SOP、TO等系列集成电路芯片的塑封生产,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自动上料系统主要由料片传送部件、料片自动排片部件、工控机系统、传感检测系统及上料机机架部件等组成。
上料机机架部件采用钣金结构制造,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上料机机架部件作为上料机一个重要的基础结构部件,起到支撑工作台、安装和保护电子设备内部各种电路单元、电气元器件等重要元件的作用。
关键词:集成电路,塑封,上料,自动化,机架部件ABSTRACTBased on the longitudinal research topic “IC Plastic automatic feeding machine” research needs, firstly the issue of the overall technical program was designed, then the IC chip plastic packages automatic feeding system on the rack components was designed and the performance was tested. An automatic leader system was designed that realized automation for plastic package of integrated circuit. The system can be applied to the plastic package for DIP、QFP、SOP and TO series integrated circuit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product quality would be improved greatly. The system consists mainly of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materials unit automatic film parts, industrial computer systems, sensing detection system and the rack components and so on. The rack components of the automatic feeding machine was made by Sheet-metal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easy to use. The rack components as an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components of the feeding machine, it play a role in supporting workstations, installation and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in various circuit modules,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other important components.Key words: Integrated circuit, Plastic package, Load, Automation, Rack component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2)1.3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第二章集成电路封装概述 (4)2.1 集成电路 (4)2.1.1 概念 (4)2.1.2 类型 (4)2.1.3 集成电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5)2.2 集成电路封装 (5)2.2.1 封装的发展 (5)2.2.2 塑料封装 (7)2.2.3 环境因素对封装的影响 (7)2.3 封装设备 (9)2.3.1 集成电路芯片塑料封装设备 (9)2.3.2 国内外集成电路塑封设备的概况 (10)2.4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设计 (10)第三章上料机系统设计 (12)3.1 系统总体设计 (12)3.1.1集成电路塑封上料的技术要求及其指标 (12)3.1.2系统组成及工作过程 (12)3.1.3系统特点 (14)3.2上料机机架部件结构设计 (14)3.2.1机架部件设计准则 (14)3.2.2机架部件结构设计 (15)3.3性能试验方案拟定 (17)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集成电路(IC)是现代信息产业和信息社会的基础,是改造和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核心技术。
《设备机架安装规范》课件

《设备机架安装规范》(一)设备机架安装机房内机架(机柜)的平面位置、机面朝向、机架相互距离应符合机房总体布局要求:1.机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机架底部和顶部应有安装加固螺孔,高度在2.2m以上的机架宜进行上加固。
2.机架安装后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倾斜误差应不大于3mm。
3.除有特定的绝缘隔离、散热、电磁干扰等要求外,机架应相互靠拢,机架间隙不大于3mm。
4.列内机面平齐,无参差现象,机面对齐误差不大于3mm。
5.列间距离与设计的误差应不大于5mm,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
6.所有紧固件必须拧紧,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
7.机架上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
8.设备机架内部的电源分配系统应有物理上的防直接碰触措施。
机架内不宜使用多功能电源插座。
9.机架应作保护地线连接。
连接方式可采用机架保护地线连接点与架内电源分配模块相连或者直接与机房内地线排、或头柜、电源分配柜的保护地线接线装置相连。
机架保护地线不允许架间复接。
10.机架前后距离应能满足机框门的开关以及人员的施工。
对于OLT设备机架的安装,要求:(1)机架背面和墙之间不小于100 mm,如需要背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600mm;(2)机架侧面和墙之间不小于100 mm;(3)机架之上不小于300 mm;(4)机架前方不小于800 mm。
(5)设备机架需要和底座或地面进行加固连接,因此需要根据机架的实际需要用螺丝固定在底座上。
(6)机架加固底座的安装应根据设备安装设计图纸进行安装,同时在设备到货后由施工人员具体精确确定安装位置,机架加固底座采用膨胀螺栓直接加固在水泥地面上,机架加固底座必须保持水平。
1.楼道/户外综合箱1.ONU、交换机、路由器、光分路器、光纤收发器等用户接入侧设备均可放置在楼道综合箱或户外综合箱内。
视频监控场景下,室外摄像头的配套设备,如编码器及其配套设备等可放置在户外综合箱内。
2.楼道/户外综合箱的安装应远离变压器消防栓等会造成电磁干扰和安全隐患的公共设施。
实用的标准机柜结构设计的要求规范

实用标准文案Q/UTS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_UTSB_006A0_2004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The mechanical criterion of 19 inch normal cabinets designing2005-11-15 发布 2005-11-15 实施U 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发布Revision HistoryUTStarcom ProprietaryNot for use or disclosure outside UTStarcom, Inc. or any of its subsidiariesExcept under prior written agreement.Intended Audience: H/W Group, Quality Assurance Group & Internal Auditors.This document is controlled electronically and any hard copy should be considered uncontrolled. This document is owned by HZ of Mechan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Team Chairperson.前言本标准制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公司日益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增强公司机柜可互换性、提高公司机柜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公司机柜研发和生产成本的需要。
本标准主要以IEC标准为主,参照了ETSI、NEBS标准对机柜性能部分的要求及NEBS标准对机柜工程安装的要求。
标准起草:徐建华目次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术语定义 (2)3.1设备实体(equipment practice) (2)3.2机柜(cabinet) (2)3.3机架(rack) (2)3.4插箱(subrack) (2)3.5机箱(chassis) (2)3.6插件(plug-in unit/model) (2)3.7机柜高度 (cabinet height) (2)3.8机柜宽度 (cabinet width) (3)3.9机柜深度 (cabinet depth) (3)3.10协调尺寸 (co-ordination dimension) (3)4机柜设计的总原则 (3)5机柜的分类及特点 (3)5.1按照使用环境分类 (3)5.2按照拼装式方式分类 (3)6机柜的基本组成 (4)6.1顶围框、底座、外柱的设计 (4)6.2前门、后门的设计 (4)6.3左、右侧板的设计 (5)6.4安装柱的设计 (5)6.5导轨的设计 (5)6.6搁板的设计 (5)6.7铭牌的设计 (5)6.8支撑脚的设计 (6)6.9脚轮的设计 (6)6.10吊环的设计 (6)7机柜设计的基本要求 (6)7.1机柜的外形尺寸、装配尺寸及机柜并架要求 (6)7.2机柜的刚度、强度和重量 (6)7.3机柜的走线要求 (6)7.4机柜使用的热环境及散热能力 (7)7.5机柜的电磁兼容能力 (7)7.6防雷击性能要求 (7)7.7机柜的防振等级要求 (7)7.8机柜稳定平衡的最大角度要求 (7)7.9机柜的防尘要求 (7)7.10机柜的包装运输要求 (7)7.11机柜的工程安装要求 (7)7.12机柜三防设计要求 (7)7.13机柜的工业造型设计要求 (7)7.14机柜的人机工程设计要求 (7)7.15机柜的防水等级要求 (8)7.16机柜的生产成本要求 (8)8机柜设计的基本准则 (8)8.1热设计准则 (8)8.2静电防护设计准则 (8)8.3EMC设计准则 (8)8.4“三防”设计准则 (9)8.5维修性设计准则 (9)8.6互换性设计准则 (10)8.7可达性设计准则 (10)8.8模块化设计准则 (10)8.9人机工程设计准则 (10)8.10防错误设计准则 (10)8.11标识设计准则 (11)9机柜的协调尺寸及公差 (11)9.1外形协调尺寸及公差 (11)9.2内部装配协调尺寸及公差 (12)9.3工程安装尺寸协调尺寸及公差 (14)10机柜空区挡板的设计 (15)10.1空区挡板的基本尺寸及公差 (15)10.2空区挡板与机柜的装配 (17)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The mechanical criterion of 19 inch normal cabinets designing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的基本尺寸、基本性能及工程安装要求。
机械设计手册_(第五版)成大先_目录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第1卷目录第1篇一般设计材料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第2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第3章锻造和冲压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第6章热处理第7章表面技术第8章装配工艺性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第11章符合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第2篇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第1章机械制图第2章极限与配合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第4章表面结构第5章空间距偏差第3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1章黑色金属材料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第3章非金属材料第4章其他材料及制品第4篇机构第1章机构分析的常用方法第2章基本机构的设计第3章组合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第4章机构参考图例第2卷目录第5篇连接与紧固第1章螺纹与螺纹连接第2章铆钉连接第3章销、键和花键连接第4章过盈连接第5章胀紧连接和型面连接第6章锚固连接第7章粘接第6篇轴及其连接第1章轴和软轴第4章制动器第7篇轴承第1章滑动轴承第2章滚动轴承第3章直线运动滚动功能部件第8篇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第1章起重机械零部件第2章输送机械零部件第9篇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1章操作件及小五金第2章管件第3卷目录第10篇润滑与密封第1章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第2章润滑剂第3章密封第4章密封件第11篇弹簧第1章弹簧的类型、性能及应用第2章圆柱螺旋弹簧第3章截锥螺旋弹簧第4章蜗卷螺旋弹簧第5章多股螺旋弹簧第6章蝶形弹簧第7章开槽蝶形弹簧第8章膜片弹簧第9章环形弹簧第10章片弹簧第11章板弹簧第12章发条弹簧第13章游丝第14章扭杆弹簧第15章弹簧的特殊处理及热处理第16章橡胶弹簧第17章橡胶——金属螺旋复合弹簧(简称复合弹簧)第18章空气弹簧第19章膜片第20章波纹管第21章压力弹簧管第12篇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第1章螺旋传动第2章摩擦轮传动第13篇带、链传动第14篇齿轮传动第1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第2章圆弧圆柱齿轮传动第3章锥齿轮传动第4章蜗杆传动第5章渐开线圆柱齿轮形星传动第6章渐开线少齿差形星齿轮传动第7章销齿传动第8章活齿传动第9章点线啮合圆柱齿轮传动第10章塑料齿轮第4卷目录第15篇多点啮合柔性传动第1章概述第2章悬挂安装结构第3章悬挂装置的设计计算第4章柔性支承的结构形式和设计计算第5章专业技术特点第6章整体结构的技术性能、尺寸系列和选型方法第7章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力学计算第16篇减速器、变速器第1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第2章标准减速器及产品第3章机械无级变速器及产品第17篇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第1章常用电机第2章常用电器第3章电动、电液推杆与升降机第18篇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第1章概述第2章机械振动的基础资料第3章线性振动第4章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第5章振动的控制第6章机械振动的利用第7章机械振动测量技术第8章轴和轴系的临界转速第19篇机架设计第1章机架结构概论第2章机架设计的一般规定第3章梁的设计与计算第4章柱和立架的设计与计算第5章桁架的设计与计算第6章框架的设计与计算第7章其他形式的机架第20篇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1章塑料制品设计第2章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第3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4章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第5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实例第6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标准模架第7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程序与CAD第五卷第21篇液压传动第一章基础标准及液压流体力学常用公式第二章液压系统设计第三章液压基本回路第四章液压工作介质第五章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第六章液压缸第七章液压控制阀第八章液压辅助件及液压泵站第九章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第22篇液压控制第一章控制理论基础第二章液压控制概述第三章液压控制元件、液压动力元件、伺服阀第四章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计算第五章电液比例系统的设计计算第六章伺服阀、比例阀及伺服缸主要产品简介第23篇气压传动第一章基础理论第二章压缩空气站、管道网络及产品第三章压缩空气净化处理装置第四章气动执行元件及产品第五章方向控制阀、流体阀、流量控制阀及阀岛第六章电气比例、伺服系统及产品第七章真空元件第八章传感器第九章气动辅件第十章新产品、新技术第十一章气动系统第十二章气动相关技术标准及资料第十三章气动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
机械设计手册 (第五版)目录 第四卷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目录第4卷第15篇多点啮合柔性传动第1章概述第2章悬挂安装结构第3章悬挂装置的设计计算第4章柔性支撑的结构形式和设计计算第5章专业技术特点第6章整体结构的技术性能、尺寸系列和选型方法第7章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动力学计算第16篇减速器、变速器第1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P1181、常用减速器的分类、型式及其应用范围P1182、圆柱齿轮减速器标准中心距(摘自GB/T10090-1988)P1203、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与计算P1214、减速器的结构尺寸P1255、减速器轴承的选择P1336、减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P1347、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效率和散热计算P1348、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P1389、减速器技术要求P14210、减速器典型结构示例P143第2章标准减速器及产品P1541、ZDY、ZLY、ZSY型硬齿面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P1542、3、4、5、6、7、8、9、10、11、12、13、14、模块化系列斜齿轮减速电机P43014.1 SEW R系列14.214.3 SEW R系列第3章机械无极变速器及产品P475第17篇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P516第1章常用电机P5181、电动机的特性、工作状态及其发热与温升P5182、电动机的选择P5233、异步电机常见故障5434、常用电动机规格544第2章常用电器 6901、电磁铁6902、行程开关6933、接近开关7124、光电开关7255、光电编码器7316、管状电加热元件735第3章电动、电液推杆与升降机 7441、电动推杆7442、电液推杆7573、升降机776第18篇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 789主要符号 791第1章概述 7931、机械振动的分类及机械工程中的振动问题7932、油管振动的部分标准7953、机械振动等级的评定799第2章机械振动的基础资料 8031、机械振动表示方法8032、弹性构件的刚度8053、阻尼系数8084、振动系统的固有角频率8105、同向简谐振动合成8216、各种机械产生振动的扰动频率822第3章线性振动 823第4章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 837第5章振动的控制 856第6章机械振动的利用 904第7章机械振动的测量技术 949第8章轴和轴系的临界转速 964第19篇机架设计 984第1章机架结构概论 9861、机架结构类型9862、机架杆系的几何不变性9983、机架设计计算的准则和要求9914、机架结构的选择9925、几种典型机架结构形式998第2章机架设计的一般概论 1018第3章梁的设计与计算 10391、梁的设计10392、梁的计算1051第4章柱和立架的设计与计算 10631、柱和立架的形状10632、柱的连接及柱和梁的连接10693、稳定性计算10744、柱的计算用表1084第5章桁架的设计与计算 10911、静定梁式平面桁架的分类10912、桁架的结构10923、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10984、桁架的位移计算11025、超静定桁架的计算11096、空间桁架1110第6章框架的设计与计算 11161、刚架的结点设计11172、刚架内力分析方法11183、框架的位移11264、等截面刚架内力计算公式1132第7章其它形式的机架 11421、整体式机架11422、箱型机架1148第20篇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1章塑料制品的设计第2章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第3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4章热固形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第5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实例第6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标准模架第7章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程序与CAD。
机柜结构件设计规范

0.69
5.31
表2
2.3下料尺寸不大于板材规格
受板材尺寸规格的限制,下料单中不得出现冷板均大于1250mm的尺寸,2.5和3.0的镀锌板均大于1400mm的尺寸,不锈钢板均大于1220的尺寸.如冷板出现1310*1450的尺寸就无法下料.
2.4有组焊要求的钣金件沿长边下料.
为了减少组焊时间,箱体长边应该用折弯成形,短边留做拼焊.当MB,ME宽度方向尺寸大于高度方向尺寸时,应该将上下堵头改成左右堵头.其余拼焊的箱体分解方向参照此原则执行.
面积较大的零件表面冲孔较多(超过1/2)时需考虑结构件变形.缩小冲孔面积或内部加焊加强筋.
4.折弯
4.1折弯上下模的种类.
上模
H为上模的关键尺寸,特别对于四边封闭式零件的折边尺寸有影响.
下模
A和H为下模关键尺寸,我公司折弯下模A尺寸为5.5mm,7.5mm,9.5mm,14.5mm.适合折弯1-3mm不同规格的板材,H为下模高度,特别对于有小距离外翘边的折弯件尺寸有影响,我公司H=25.5mm.一般7.5mm用于折弯1.5-2mm的板料,14.5折弯3.5-3mm的板料.
L=L1+L2-2R+π/2(R-K)L-展开长度,R-折弯圆角,K-中性层位置
因为折弯圆角比较小,我公司一般将折弯件作为直角计算.
图2
L=L1+L2-2K
2.2.2板材展开的参数表格
材料厚度T
t
k
1.0
0.23
1.77
1.2
0.25
2.15
1.5
0.35
2.65
2.0
0.5
3.5
2.5
0.57
4.43
电弧焊工艺灵活,适用于碳钢,低合金钢,耐热钢,低温钢,不锈钢各种材料,各种位置的焊接.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 机械振动 机架设计(第六版)

3.1不作侧向稳定性计算的条件 3.2轴心受压稳定性计算 3.3结构构件的容许长细比与长细比计算 3.4结构件的计算长度 3.5偏心受压构件 3.6加强肋板构造尺寸的要求 3.7圆柱壳的局部稳定性
2桁架的结构
1静定梁式平面桁 架的分类
3静定平面桁架的 内力分析
5超静定桁架的计 算
4桁架的位移计算
6.1设计思想 6.2一级缓冲器设计 6.3二级缓冲器的设计
7.1结构的设计 7.2转子的平衡 7.3往复机械的平衡
01
1概述
02
2振动输送 类振动机的 运动参数
04
4双轴惯性 激振器
06
6近共振类 振动机
03
3单轴惯性 激振器设计
05
5其他各种 形式的激振 器
1
7振动机械动力 参数设计示例
5.1行星轮式激振器 5.2混激振器 5.3电动式激振器 5.4电磁式激振器 5.5电液式激振器 5.6液压射流激振器 5.7气动式激振器 5.8其他激振器
6.1惯性共振式 6.2弹性连杆式 6.3主振系统的动力平衡——多质体平衡式振动机 6.4导向杆和橡胶铰链 6.5振动输送类振动机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的计算 6.6近共振类振动机工作点的调试 6.7间隙式非线性振动机及其弹簧设计
6空间桁架
2.1桁架结点 2.2管子桁架 2.3几种桁架的结构形式和参数 2.4桁架的起拱度
3.1截面法 3.2结点法 3.3混合法 3.4代替法
4.1桁架的位移计算公式 4.2几种桁架的挠度计算公式 4.3举例
6.1平面桁架组成的空间桁架的受力分析法 6.2圆形容器支承桁架
1刚架的结点设计 2刚架内力分析方法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机械 振动·机架设计(第六版)
漳州金属综合支架规范要求

漳州金属综合支架规范要求1. 引言金属综合支架是一种用于搭建建筑物基础结构的重要组件之一。
为确保搭建出稳定、安全的建筑结构,对于金属综合支架的规范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漳州地区金属综合支架规范要求,以帮助相关建筑物施工方在搭建建筑结构时遵守相关标准并确保质量和安全。
2. 设计与材料2.1 设计要求1.金属综合支架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结构设计要求和相应的安全标准。
2.设计应考虑支架的荷载能力、变形限制、稳定性和抗震性。
3.设计应满足工作场所安全规定和相关建筑法规。
2.2 材料要求1.金属综合支架的材料应选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Q235、Q345等常用的结构钢材料。
2.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具有相应的认证和检验报告。
3.金属材料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以提高其耐久性。
4.所使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由合格的焊接工进行焊接。
3. 施工与安装3.1 施工要求1.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支架零部件清点等。
2.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做好施工安全措施,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3.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4.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保留相关施工记录和检验报告。
3.2 安装要求1.安装过程中,应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垂直度,并遵守设计要求。
2.支架的安装应紧固可靠,各组件间连接应结实无松动。
3.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检查,确保支架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4.安装后的支架应进行标识和编号,以便管理和维护。
4. 检测与验收4.1 检测要求1.对金属综合支架进行负荷试验,以验证其设计荷载能力。
2.对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检测,确保其焊缝质量和可靠性。
3.对支架的垂直度、平整度、稳定性等进行检测,确保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4.2 验收要求1.验收前应准备好相应的验收文件和检测报告。
2.进行综合验收时,应检查支架的安装质量、接头的焊接质量、支架的稳定性等。
3.验收合格后,应出具相应的验收证书。
19英寸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 .Q/UTS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_UTSB_006A0_2004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The mechanical criterion of 19 inch normal cabinets designing2005-11-15 发布 2005-11-15 实施U 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发布Revision HistoryUTStarcom ProprietaryNot for use or disclosure outside UTStarcom, Inc. or any of its subsidiariesExcept under prior written agreement.Intended Audience: H/W Group, Quality Assurance Group & Internal Auditors.This document is controlled electronically and any hard copy should be considered uncontrolled. This document is owned by HZ of Mechan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Team Chairperson.前言本标准制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公司日益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增强公司机柜可互换性、提高公司机柜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公司机柜研发和生产成本的需要。
本标准主要以IEC标准为主,参照了ETSI、NEBS标准对机柜性能部分的要求及NEBS标准对机柜工程安装的要求。
标准起草:徐建华目次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术语定义 (2)3.1设备实体(equipment practice) (2)3.2机柜(cabinet) (2)3.3机架(rack) (2)3.4插箱(subrack) (2)3.5机箱(chassis) (2)3.6插件(plug-in unit/model) (2)3.7机柜高度 (cabinet height) (2)3.8机柜宽度 (cabinet width) (3)3.9机柜深度 (cabinet depth) (3)3.10协调尺寸 (co-ordination dimension) (3)4机柜设计的总原则 (3)5机柜的分类及特点 (3)5.1按照使用环境分类 (3)5.2按照拼装式方式分类 (3)6机柜的基本组成 (4)6.1顶围框、底座、外柱的设计 (4)6.2前门、后门的设计 (4)6.3左、右侧板的设计 (5)6.4安装柱的设计 (5)6.5导轨的设计 (5)6.6搁板的设计 (5)6.7铭牌的设计 (5)6.8支撑脚的设计 (6)6.9脚轮的设计 (6)6.10吊环的设计 (6)7机柜设计的基本要求 (6)7.1机柜的外形尺寸、装配尺寸及机柜并架要求 (6)7.2机柜的刚度、强度和重量 (6)7.3机柜的走线要求 (6)7.4机柜使用的热环境及散热能力 (6)7.5机柜的电磁兼容能力 (7)7.6防雷击性能要求 (7)7.7机柜的防振等级要求 (7)7.8机柜稳定平衡的最大角度要求 (7)7.9机柜的防尘要求 (7)7.10机柜的包装运输要求 (7)7.11机柜的工程安装要求 (7)7.12机柜三防设计要求 (7)7.13机柜的工业造型设计要求 (7)7.14机柜的人机工程设计要求 (7)7.15机柜的防水等级要求 (7)7.16机柜的生产成本要求 (8)8机柜设计的基本准则 (8)8.1热设计准则 (8)8.2静电防护设计准则 (8)8.3EMC设计准则 (8)8.4“三防”设计准则 (9)8.5维修性设计准则 (9)8.6互换性设计准则 (10)8.7可达性设计准则 (10)8.8模块化设计准则 (10)8.9人机工程设计准则 (10)8.10防错误设计准则 (10)8.11标识设计准则 (11)9机柜的协调尺寸及公差 (11)9.1外形协调尺寸及公差 (11)9.2内部装配协调尺寸及公差 (12)9.3工程安装尺寸协调尺寸及公差 (14)10机柜空区挡板的设计 (15)10.1空区挡板的基本尺寸及公差 (15)10.2空区挡板与机柜的装配 (17)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The mechanical criterion of 19 inch normal cabinets designing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的基本尺寸、基本性能及工程安装要求。
机架结构设计

三.设计步骤 1.初步确定机架的形状和尺寸 2.常规计算 利用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固体力学理论和计算 公式,对机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 校核. 3.有限元静动态分析,模型试验(或实物试验) 和优化设计. 4.制造工艺性和经济性分析.
机架的常用材料
材料的选用,主要是根据机架的使用要求. 多数机架形状较复杂,故一般采用铸造. 由于铸铁的铸造性能好,价廉和吸振能力 强,所以应用最广.焊接机架具有制造周 期短,重量轻和成本低等优点,故在机器 制造业中,焊接机架日益增多.
一.铸造机架常用材料 1.铸铁 铸铁流动性好,体收缩和线收缩小,容易获得 形状复杂的铸件.铸铁的内摩擦大,阻尼作用 强,故动态刚性好.另外还有切削性能好,价 格便宜和易于大量生产等优点.铸铁主要 有灰 铸铁,球墨铸铁. 2.铸造碳钢 2. 铸钢的弹性模量大,强度也比铸铁高,故用于 受力较大的机架.由于钢水流动性差,在铸型 中凝固冷却时体收缩和线收缩都较大,故不宜 设计复杂形状的铸件. 3.铸造铝合金 铝合金密度小,重量轻,通过热处理强化,具 有足够高的强度,较好的塑性,良好的韧性.
2.强度 强度是评定重载机架工作性能的基本准则. 机架的强度应根据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发 生最大载荷或安全装置所能传递的最大载荷 来校核其静强度.此外还要校核其疲劳强度. 机架的强度和刚度都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方 面来考虑.动刚度是衡量机架抗震能力的指 标,而提高机架抗振能力应从提高机架构件 的静刚度,控制固有频率,加大阻尼等方面 着手.
3.稳定性 机架受压结构及受压弯结构பைடு நூலகம்存在失稳问 题.有些构件制成薄壁腹式也存在局部失 稳.稳定性是保证机架正常工作的基本条 件.必须加以校核.
4.对于机床,仪器等精密机械还应考虑 热变形. 热变形将直接影响机架原有精度,从而使 产品精度下降.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

《机械设计基础》一.填空题:概论:1. 机械设计课程主要讨论通用机械零件和部件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
2. 机械零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强度准则、刚度准则、耐磨性准则、震动稳定性准则。
3. 强度:零件抵抗破裂(表面疲劳、压溃、整体断裂)及塑性变形的能力。
结构组成及自由度|:1. 所谓机架是指机构中作为描述其他构件运动的参考坐标系的构件。
2. 机构是机器中的用以传递与转换运动的单元体;构件是组成机构的运动单元;零件组成机械的制造单元。
3. 两构件组成运动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两构件直接接触并保持一定的相对运动。
4. 组成转动副的两个运动副元素的基本特征是圆柱面。
5.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形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它引入2个约束,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咼副,它引入1个约束。
6. 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是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7. 在机构运动简图上必须反映与机构运动情况有关的尺寸要素。
因此,应该正确标出运动副的中心距,移动副导路的方向,高副的轮廓形状。
连杆机构:1. 铰链四杆机构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可能存在曲柄。
其中若最短杆是连架杆,则为曲柄摇杆机构:若最短杆是连杆,则为双摇杆机构:若最短杆是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不存在曲柄(任何情况下均为双摇杆机构)2. 最简单的平面连杆机构是两杆机构。
3. 为保证连杆机构传力性能良好,设计时应使最小传动角Y min > [ Y ]4. 机构在死点位置时的传动角Y =0°.5. 平面连杆机构中,从动件压力角a与机构传动角丫之间的关系是a +丫=90°.6. 曲柄摇杆机构中,必然出现死点位置的原动件是摇杆。
7. 曲柄滑块机构共有6个瞬心8. 当连杆机构无急回运动特性时行程速比系数K=1.9. 以曲柄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中,可能出现最小传动角的位置分别是曲柄与机架共线、曲柄两次垂直于滑块导路的瞬时位置,而导杆机构入始终是90°凸轮机构:1. 凸轮的基圆半径是指凸轮转动中心至理论廓线的最小半径。
机架的型号参数

机架一、机架的主要结构参数是窗口宽度、高度和立柱截面尺寸。
在闭式机架中,机架窗口宽度应稍大于轧辊最大直径,以便于换辊;而开式机架窗口宽度主要决定于轧辊轴承座的宽度。
机架窗口宽度一般为支承辊直径的1.13~1.30倍。
为换辊方便,换辊侧的机架窗口应比传动侧窗口宽5~10mm,亦可表示为+SB=BZ式中B——机架窗口宽度;——支撑轴(轧辊)轴承座宽度,mm;BZS——窗口滑板厚度,mm,一般取s=20~40mm。
机架窗口高度H主要根据轧辊最大开口度、压下螺丝最小伸出端(至少有2-3扣螺纹长度),以及换辊等要求确定。
H=H1+H2+H3+S1+S2式中H1—两个(或四个)轧辊接触时,上、下轴承座间的最大距离,mm;H2—安全臼或测压元件以及均压块的高度,mH3—下轴承座底垫板厚度,mm;S1 ——轧机换辊时最大开口度,mm;S2 ——机架窗口高度尺寸裕量,通常S2 =150~250mm。
机架立柱的断面尺寸是根据强度条件确定的。
由于作用于轧辊辊颈和机架立柱上的力相同,而轧颈强度近似地与其直径平方(d2)成正比,故机架立柱的断面积(F)与轧辊辊颈的直径平方(d2)有关。
在设计时,可根据比值(F/d2)的经验数据确定机架立柱断面积,再进行机架强度验算。
根据轧辊材料和轧钢机类型,比值(F/d2)可按表1选取。
机架立柱断面积与轧辊辊直径平方的比值机架立柱断面尺寸对机架刚度影响较大。
在现代板带轧机上,为了提高轧件的轧制精度,有逐渐加大立柱断面的趋势。
厚板轧机机架立柱断面积已增至10000cm2;热轧带钢轧机的机架立柱断面积达7000cm2。
二、机架结构类型2.1 按机架外形分类表13—1 机架外形分类2.2 按机架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分类(1)按材料可分为金属机架和非金属机架。
作机架的金属材料有钢、铸铁及铁合金 (各种不锈钢、铁合金等)、铝合金、铜合金和其他 (如钢丝绳等)。
非金属机架有钢筋混凝土机架或机座、素混凝土机座平台、花岗岩机架或机座、塑料机架、玻璃纤维机架、碳素纤维机架或其他材料机架。
机柜设计机架标准

1000mm之特殊规格,但最常用的为600mm宽之机柜.
在机柜深度方面,虽然有规定但却很少被提及,因其不像高度和宽度一般限制机箱设计, 即使短机箱卜亦可用长机柜,只要其设计规格完全符合规格设计,而机柜制造商不泛各 种不同深度规格之机柜,其中又以600mm,700mm和800mm深度的机柜最常被使用(深度系指机 柜外观不含把手的深度).
13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机柜固定孔:机箱放入机柜时必需由两侧固定,其固定孔通常在mounting flange上,其位置尺寸 如图所示,图中尺寸在宽度标示上有3个,每个尺寸又各有三个数字,其中最上层的尺寸
为19英吋机柜的标准尺寸(即450,465,483.4三个尺寸),三个尺寸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插箱面板宽度b 插箱宽度安装尺寸B0±1.6 机架宽度安装空间B1
482.6(19in)
609.6(24in)
465 450
592 577
6
上框
下框
机柜高度方向安装尺寸
7
机架与插箱面板高度方向的安装
8
插箱面板
安装立柱
机架与插箱宽度方向的安装尺寸
9
19”机箱产品的种类. 机柜的优点在于提供机箱安全保护和扩充的便利性,早期常 用于工业控制机台,近几年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通讯设备 也开始大量使用;因此其产品的种类大致可区分成办公室 用和工业用产品两大类: 办公室用产品 Server. Telcom产品 Internet/Intranet产品 其它计算机周边相关产品 工业用产品 (Industrial PC) Control Panel 其它机器辅助相关产品
何谓 19” 机箱? 19”机箱泛指装设在19”机柜(Cabinet or Rack)内的机器设备,其 中 Cabinet和Rack的差异为Cabinet四周有外壳和上下盖保 謢,而Rack则无,Rack为和Cabinet有所区别常被称为”机 架”,此二者外形均为长方体 ,19”机箱(Chassis)为了能装 在机柜内,其外形多设计成长方体,并遵守特定之高度 限制让不同制造者所生产之机箱能放入依规格设计 之机柜. 19”机箱和机柜的由来 19”机箱和机柜原本是美国军方电子控制仪器的一种规 格,其设定的目的在于统一仪器的外形尺寸和方便快 速组装抽换和维护,最后随着军方技术转移民间,此一 规格亦广泛的被企业界所采用.
机架设计概论

机架设计概论根据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第一卷:以主要百分位和年龄范围的中国成人人体尺寸数据,选取性别为男,百分位数为90%,年龄分组为26~35岁,查得身高为1755mm 。
工作台的高度的设计原则:工作场地的高度决定于作用力,操作者操作物件的尺寸,视力要求和人 的身高。
站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有关尺寸,适于身高175cm 的男性 精密工作—105~115虎钳固定在工作台上的高度—113 轻手工工作—95~100 用劲大的工作—80~95综上所述:工作台选取高度为90cm 根据中卫大河珩磨机的参数, 暂取底座的尺寸为4260×3180 机架设计准则:机架的设计主要保证刚度、强度及稳定性。
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1、在满足刚度和强度的条件下,机架的重量应要求轻、成本底。
2、抗振性好,把受迫振动振幅限制在允许范围内。
3、噪声小4、温度场分布合理,热变形对精度的影响小。
5、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性良好,便于铸造,焊接和机械加工。
6、结构力求便于安装与调整,方便修理和更换零部件。
7、有导轨的机架要求导轨面受力合理,耐磨性良好。
8、造型好,使之既使用经济,又美观大方。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二卷: 机架常用材料:材料的选用,主要是根据机架的使用要求。
多数机架形状较复杂,故一般采用铸造,由于铸铁的铸造性能好,价廉和吸振能力强,所以应用最广。
焊接机架具有制造周期短、重量轻和成本底等优点,故在机器制造业中,焊接机架日益增多。
焊接机架主要有刚板、型钢或铸钢件等焊接而成。
由于铸铁的流动性好,体收缩和线收缩小,容易或得形状复杂的铸件。
在铸铁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可提高耐磨性能。
铸铁的内摩擦大,阻尼作用强,故动态刚性好。
铸铁还具有切削性能好,价格便宜和易于大量生产等优点。
但铸件的壁厚超过临界值时,其力学性能会显著下降,故不宜设计成很厚大的铸件。
所以立柱与底座的材料选用铸铁。
灰铸铁用于承受较大弯曲应力(达7103⨯pa ),摩擦面间压强大于5105⨯pa (10t 以上大型铸件大于5105.1⨯pa )或须经表面淬火的铸件,以及要求保持气密性的铸件。
第5章 机架

I x M1
y R/2 l2
I
l1/2
第11讲
R M1 2
l1 2 0
l1 l1 dx l2 l1 l2 l xdx xdx 2 2 1 0 0 Rl1 4 I1 I2 4 I3 I1 I2 I3 l1 l1 4 l1 l2 l l2 dx 1 dx dx 2 2 2 I1 I2 2 I3 0 I1 0 I 2 0 I3
为了增加机架的稳定性,除了上盖与U形架 之间需要牢固联接外,两片U形架下部和上部 也要牢固地联接。U形架下部通过中间梁10用 螺栓联接,其上部通过两根铸造横梁6和拉紧 螺栓5联接。当机架按技术要求装在地脚板上, 两片U形架位置彼此找正后,将拉紧螺栓5加热, 同时装好横梁6,再紧固拉紧螺栓5两端的螺母。 为了换辊方便,上盖是整体铸造的。上盖上的 销轴11是按可以吊起整个工作机座来设计的。 整个机架用八个M72的螺栓固定在地脚板上。
图 5-2a 是螺栓联接的开式机架,机架上盖 ( 上 横梁)用两个螺栓与机架立柱联接。这种联接方 式结构简单,但因螺栓较长,变形较大,机架 刚度较低。此外,换辊时拆装螺母较费时。 图 5-2b 是立销和斜楔联接的开式机架,其 换辊比螺栓联接较方便。 图5-2c是套环和斜楔联接的开式机架,与上 述两种形式相比,取消了立柱和上盖上的垂直 销孔,用套环代替螺栓或圆柱销。套环的下端 用横销铰接在立柱上,套环上端用斜楔把上盖 和立柱连接起来。这种结构换辊较为方便。由 于套环的断面可大于螺栓或圆柱销,轧机刚性 有所改善。
1700冷连轧机采用了如图5-9所示的轨座, 其结构较为简单。而且,机架是直接用地脚螺 栓固定在轨座上。这就省去了机架与轨座间的 固定螺栓,也便于安装和维修。这种轨座实际 上在地基与机架之间起垫板作用。 为了拆装方便,在某些型钢轧机上,机架 底脚与轨座采用斜楔联接(图5-10)。它是通过 销子2、斜楔5和6,将机架固定在轨座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架设计准则
1、工况要求:即任何机架的设计首先必须保证机器的特定工作要求。
例如,保证机架上安装的零部件能顺利运转,机架的外形或内部结构不致有阻碍运动件通过的突起;设置执行某一工况所必需的平台;保证上下料的要求、人工操作的方
便及安全等。
2、刚度要求:在必须保证特定的外形条件下,对机架的主要要求是刚度。
如果基础部件的刚性不足,则在工作的重力、夹紧力、摩擦力、惯性力和工作载荷等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变形,振动或爬行,而影响产品定位精度、加工精度及其它性能。
例如机床的零部件中,床身的刚度则决定了机床的生产率和加工产品的精
度。
3、强度要求:对于一般设备的机架,刚度达到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强度的要求
4、稳定性要求:对于细长的或薄壁的受压结构及受弯-压结构存在失稳问题,某些板壳结构也存在失稳问题或局部失稳问题。
失稳对结构会产生很大的破坏,设
计时必须校核。
5、美观:目前对机器的要求不仅要能完成特定的工作,还要使外形美观。
6、其它:如散热的要求,防腐蚀及特定环境的要求。
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
在满足机架设计准则的前提下,必须根据机架的不同用途和所处环境,考虑下列
各项要求,并有所偏重。
1、机架的重量轻,材料选择合适,成本低。
2、结构合理,便于制造。
3、结构应使机架上的零部件安装、调整、修理和更换都方便。
4、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性好,还应使机架本身的内应力小,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变形应力小。
5、抗振性能好。
6、耐腐蚀,使机架结构在服务期限内尽量少修理。
7、有导轨的机架要求机架导轨面受力合理,耐磨性良好。
设计步骤
1、初步确定机架的形状和尺寸。
根据设计准则和一般要求,初步确定机架结构
的形状和尺寸,以保证其内外部零件能正常运转。
2、根据机架的制造数量、结构形状及尺寸大小,初定制造工艺。
例如非标准设
备单件的机架、机座、可采用焊接代替铸造。
3、分析载荷情况,载荷包括机架上的设备重量、机架本身重量、设备运转的动
载荷等。
4、确定结构的形式,例如采用桁架结构还是板结构等。
再参考有关资料,确定
结构的主要参数(即高、宽、板厚与材料等)。
5、画出结构简图。
6、参照类似设备的有关规范、规程,确定本机架结构所允许的挠度和应力。
7、进行计算,确定尺寸。
8、有必要时,进行详细计算并校核或做模型试验,对设计进行修改,确定最终
尺寸。
综上所述:注塑机机架设计要符合机架设计的准则与一般要求,并要注意以下几
点:
1、应根据锁模结构在容模量最大时及射移行程最大的状态确定机架的长度,并兼顾油箱及电机油泵的布局具体确定。
根据锁模、射台、油箱、电箱及电机油泵布局确定机架的宽度与高度,高度要考虑人机工程学,适当时候要考虑用高低机
架结构。
2、机架结构的主要构件是梁。
梁分纵梁与端梁。
注塑机中的梁可以是型材(角钢、槽钢、方通、工字钢、H型钢等),也可以的折弯板材焊接梁,也可以是型材与
折弯板组焊梁。
3、机架结构还有另一主要构件是柱。
焊接柱按外形分为实腹柱和格构柱。
实腹柱分为型钢实腹柱和钢板实腹柱两种,前者焊缝少,应优先选用。
后者适应性强,可按使用要求设计成各种大小尺寸。
当腹板的计算高度h与腹板厚度δ之比大于80时,应有横向隔板加强,间距不得大于3h;柱腹外伸自由宽度b不宜超过15t,箱形柱的两腹板间宽度b也不宜超过40t(t为板厚)。
4、梁和柱的连接有铰接和刚性连接两种。
以焊接连接为主,很少用螺钉或铆接。
焊接方法可参看有关焊接规范和手册。
5、油箱的设计
油箱在系统中的功能,主要是储油和散热,也起着分离油液中的气体及沉淀物的
作用。
根据系统的具体条件,合理选用油箱的容积、形式和附件,以使油箱充分发挥作
用。
油箱有开式和闭式两种,油箱的形状一般采用矩形、而容量大于2立方米的油箱采用圆筒形结构比较合理,设备重量轻,油箱内部压力达0.5MPa。
其中油箱的构造与设计要点:
(1)必须有足够大的容量,以保证系统工作时能够保持一定的液位高度,在油箱
容积不能够增大而又不能满足散热要求时,需要设冷却装置。
(2)设置过滤器。
油箱的回油口一般都设置系统所要求的过滤精度的回油过滤器,以保持返回油箱的油液具有允许的污染等级。
油箱的排油口(即泵的吸口)为了防止意外落入油箱中的污染物,有时也装设吸油网式过滤器。
(3)设置油箱主要油口。
油箱的排油口与回油口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远些,管口都应插入最低油面之下,以免发生吸空和回油冲溅产生气泡。
管口制成45度的斜角,以增大吸油及出油的截面,使油液流动时速度变化不致过大。
管口应面向箱壁。
吸油管离箱底距离H≥2D(D为管径),距箱边不小于3D。
回油管离箱底距
离h≥3D。
(4)设置隔板将吸、回油管隔开,使液流循环,油流中气泡与杂质分离和沉淀。
隔板结构有溢流式标准型。
回流式及溢流式等几种。
另外还可根据需要在隔板上安置滤网。
(5)在开式油箱上部的通气孔上必须配置空气滤清器。
兼作注油口用。
油箱的注油口一般不从油桶中将油液直接注入油箱,而是经过滤车从注油口注入,这样可以保证注入油箱中的油液具有一定的污染等级。
(6)放油孔要设置在油箱底部最低的位置,使换油时油液和污物能顺利地从放油
孔流出。
(7)为了能够观察向油箱注油的液位上升情况和系统过程中看见液位高度,必须
设置液位计。
(8)按GB/T3766-1983中的5、2、3a规定:“油箱底部应离地面150mm以上,
以便于搬移、放油和散热。
(9)油箱内壁应进行抛丸或喷砂处理,以清除焊渣和铁锈。
待灰砂处理干净之后,
按不同工作介质进行处理或者涂层。
6、电箱的设计要根据所安装元器件的需要设定电箱所需空间,并要注意防水、
防尘,必要时安装排气扇,加强电箱散热功能。
7、合理布局肋板和加强筋及周边封板。
肋板和加强筋的布局有纵向、横向和斜
向布局,主要起到提高抗弯、抗扭刚度作用。
封板起到美观的作用。
8、必要时对机架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以削除焊接应力,提高机架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