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女士的日记简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菲女士的日记》简评

15现当代文学吴慧理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上世纪20年代有感于五四新文化之风气而勇敢的挣脱封建旧家庭的桎梏,走上追求个性解放道路的天真女儿,却在充斥着物欲的资本主义都市商品市场下不堪内心重负和孤独而走入精神上的绝境。

莎菲的苦闷是时代低气压下弥漫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中的悲观情绪的聚焦,大革命的失败,已使他们不再具有“五四”一代人敢于冲破一切的自信与历史乐观主义,而不得不以怀疑的目光来审视外在的一切,这使他们在急需向前的历史车轮面前显得犹疑、迟钝,而也正显示了个人的内心世界在历史的搅动之下正逐渐趋于丰富与升华。与其说莎菲是大革命失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理想破灭后毫无出路的苦闷代表,丁玲对这一形象的刻画,更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少女丰富而又敏感多思的内心世界,这种女性因对自身的发掘与探索而产生的内心矛盾与内在张力,使莎菲这一形象已超越了当时而成为历史典型,将会在今后所有时代与那些有着敏感丰富内心的女性心有灵犀。

丁玲以莎菲这一形象为基底,把初涉世事还没有脱掉那层如孩童般懵懂外衣的女性的内心刻画的淋漓尽致,莎菲对真、善、美的憧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爱情的理解与渴望,动人心魄,那一个灵魂仿佛也如蝉翼般脆弱易碎,这不禁让人心生怜悯,仿佛读者心中也住着一个莎菲。以史的观点来说,莎菲是当时时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理想破灭的悲剧,然而谁又能说莎菲在现如今乃至今后的时代里就过时了呢?假如把莎菲看作是一个易感体质来作为检测标准,那么在当今以及今后漫长的时代长河中也依然会在这一严格检测下暴露出很多细菌吧,大概以一个脆弱敏感的女性心理为坐标才能勘探出更多世事的不堪与无聊。每日里听着那些住客们喊伙计的声音:“伙计,开壶!”或是“脸水,伙计!”,莎菲便会头痛。对于一个初涉世事以无限的希冀去憧憬生命中的美好的单纯女儿来说,这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却足以烦乱那颗用理想和美好裹挟的脆弱内心,让莎菲敏感地捕捉到人生和世事粗俗和丑陋的真相,那种莫名的头痛和烦躁便可以想见。然而女性以牺牲自己作为检测标准的这一大无畏行为的后果却只能是一个弱女子的不堪重负。“别人看到我哭,便以为我在想家,想到病。看见我笑呢,又以为我快乐了,还欣庆着这健康的光芒……但所谓朋友皆如是,我能告谁以我的不屑流泪,而又无力笑出的痴呆心境?并且因我看清了自己在人间的种种不愿舍弃的热望以及每次追求而得来的懊丧,所以连自己也不愿再同情这未能悟彻所引起的伤心。”莎菲似乎永远处于不被理解的孤独寂寞中,并且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将不会被理解的处境而长久地选择缄默不语,或许沉默是保有莎菲内心真正的想法不被灼伤的最好的武器。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前,个人的价值观、追求和理想也只能破灭而后屈服于社会大环境之下的整体价值观,不仅是莎菲,也许每一个“新青年”都要经历这样一场痛彻心扉的“悟彻”。然而莎菲却又是不同于一般青年的始终“未能悟彻”,既未能“悟彻”,便不免伤心,而这“伤心”,在强大的社会压势下似乎也不值得同情了,连莎菲自己也有些“不耐烦”,这是真的离理想破灭只有一刹那了吧。丁玲对莎菲心理深入细致的描写,更让我们看到一个敏感的女性其理想的坍塌与毁灭的骇人心魄的过程,自我的无可奈何的消亡与对社会因袭势力的在抵抗中逐渐趋于认同。然而莎菲又是倔强的,倔强的莎菲遭遇了毫无逆转可能的这个时代,便处在了无论怎样都毫无意义的孤独之中,正如丁玲在文中写道的:“无论怎样,莎菲只能‘悄悄地活下来’或是‘悄悄地死去’”。

在现在社会中,莎菲也或多或少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我的一个同学很振振有词地对我说了工作以后的感受,意思是懂得了社会险恶以后人就变得成熟多了,不再像在学校里那时那样傻气,并很得意于她所懂得的一些社会“道理”和自己走入社会后所做的改变,我听了心里颇不认同。在我看来,学校和社会并不是一个人的心态和想法产生较大变化的分水岭,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是要在人生长河中不断锻造自己的品质,使自身逐渐趋于完善,在认同社

会前提下坚持自己,而并不是要在社会中去随意改变自己,社会中确有很多可以让人在短期内获利的机会,这些机会中同时也夹带着不美好与不道德因素,故而现如今很多青年把“获得利益”与“牺牲理想”错误地划上等号,并沾沾自喜地自认为这样就是懂得社会,就是“成熟”,就是适应社会,可殊不知,在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丢失了使自己的灵魂走入更高一境界的宝贵机会。

莎菲以一颗充满童稚和天真的心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不免在可怜的现实中处处碰壁,现实的苍白与无聊使莎菲那颗满盛着情感与色彩的内心始终处于压抑状态,对现实中环境所接触到的两个男性皆不能使她满意。对于苇弟这忠实而又善良的男子,尽管莎菲试图尽最大的努力去回报他的热情,可仍免不了因了他的笨拙和与自己心灵的不相通而时时悲苦,因他的胆小怯懦而心生嫌恶。这种内心里嫌恶与同情的双重情感也不免让莎菲时时陷入对自己的道德拷问之中,“我看见安安闲闲坐在我房里的凌吉士,不禁又可怜到苇弟,我祝祷世人不要像我一样,忽略了蔑视了那可贵的真诚,而把自己陷到那不可拔的渺茫的悲境里”。

而对凌吉士,这漂亮的高个儿,“他那欣长的身躯,白嫩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况且漂亮人儿自有漂亮人的高贵与骄傲,当莎菲请问他的名字时,他会用那种莎菲想不到的不急遽的态度来给予回应,会时时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来煽动着莎菲的心。然而仅凭这些虚浮的表面,是依然不能使莎菲感到满意的。在与凌吉士深入的交谈与相处中,莎菲觉察出他思想上的浅陋与贫乏,意识到在他那高贵的美型里不过安置着一个卑劣的灵魂,他只不过是一个喜欢金钱和女人,又时常以不耐烦的态度向自己的父亲伸手要钱的纨绔子弟。这种清醒的认识使莎菲陷入了情感的困惑之中。莎菲的这一痛苦,正是解放了的一代新女性在现代都市商业社会中所面临的共同的爱情困惑的聚焦,而凌吉士恰代表了现代都市里男人对女人的所有定义与规范,“他所需要的不过是金钱,是在客厅中能应酬他买卖中朋友们的年青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致的白胖儿子。”从这一角度上讲,莎菲对凌吉士那两瓣红唇的迷恋,也只不过是陷入了都市男权社会里男人对女性的规范定义的自我无意识之中。好在莎菲又有足够的倔强,于是在一度吻了凌吉士那富于诱惑性的红唇以后,她就决绝的一脚踢开了那卑锁的青年。这并不能说是都市欲望社会里男女爱情角逐中一方的胜利,而是女性终于从男性都市社会所赋予的女性意义的枷锁中挣脱出来,从爱慕“一副好丰仪”的浅薄需要中解放出来,最终战胜了自我,赢得了自我精神上的胜利。然而这份尊严的获取与“胜利”却也使莎菲陷入了更深的孤寂与绝境之中,莎菲所拒绝的不是凌吉士,而是整个都市社会对女性的规范与定义,拒绝了这种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以肉欲和色相为标准的两性关系,也就意味着莎菲拒绝了整个都市社会。作为“五四”时代解放了思想的勇于冲出封建旧家庭和旧礼教的一代青年,把自己抛入了一个都市与乡村两不入的如“零余者”般的绝境地位,因此无论怎样,莎菲只能“悄悄地活下来”或是“悄悄地死去”,在日记结束处的一句感叹“呵,我可怜你,莎菲”便也不再只是一个小女子的自哀自怜,而是一个不甘屈服的孤寂的灵魂真正走入绝境的哀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