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合集下载

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及盐水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

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及盐水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
国际医药 卫生导报 2 0 1 4年 第 2 0卷 第 4期
I MHG N,F e b r u a r y 2 0 1 4 ,V o 1 . 2 0 N o . 4
微柱凝胶 法 、凝 聚胺法及盐水法 在交叉 配血 中的应用探讨
容 文 潮 马碧 蓝 苏明茂 黄 秀华 徐 涛
【 摘要 】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 ( M G T)、 凝聚胺法 ( M P T ) 及盐水法交叉配血的灵敏性及
血液 科 。输 血 4 0 0 7例 次 , 自体 输 血 1 1 0例 次 ,异 查 ,而 次侧 阳性标 本 则行 抗人 球蛋 白试 验 。
1 . 1 临床资料
1 . 4 统计学分 析
D O I :1 0 . 3 7 6 0 / c ma . j . i s s n . 1 0 0 7 - 1 2 4 5 . 2 0 1 4 . 0 4 . 0 3 3
验配血 中阳性检测率较低 ,可对结果做出及时 、 正确分析及处理 ,从 而可确保 临床输 血安全 【 2 ] 。 盐水法配血 4 1 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 2 0 0 0
年颁布的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中临床输血指征
仪器包括美国强生提供 的微柱
但临床输血 时不规则抗体及假凝集 的存在可导致 要求 。 MG T配血 困难 口 】 。因此 ,2 0 1 2年 6月 至 2 0 1 3 年6 1 . 2 仪器与试剂
采用 S P S S 1 7 . 0 统计学软件对
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 资料 以 ( ± s ) 表示 ,组 间 计量资料采用 f 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
作者单位 :5 2 9 2 0 0 台 山市人 民医院
通信 作者 :容文潮 ,E - m a i l :1 5 4 2 9 1 2 6 6 @ q q . c o n r

凝聚铵介质交叉配血

凝聚铵介质交叉配血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注意事项】 1、临床输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应当首先 进行盐水介质的交叉配血试验,排除完全性 (IgM型)红细胞抗体的存在后,再进行凝聚 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2、溶血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试验; 3、当重悬液加入后,应尽快观察结果(不超 过3min),以免反应减弱或消失; 4、凝聚胺是一种抗肝素试剂,所以如果使用 含肝素的标本,要加较多的凝聚胺中和肝素。
【操作步骤】 1、取4支洁净小试管,表明主、次侧管; 2、在主侧管中加入受血者血清2滴和献血 者红细胞悬液1滴;在次侧管中加入献血者血 清2滴和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 3、每管各加入LIM溶液0.6ml,并加入2 滴凝聚胺溶液,混匀; 4、1300×g离心15s,倒去上清液;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操作步骤】 5、轻轻摇动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集, 若无凝集,必须重做; 6、加入2滴重悬液,并轻轻混合,肉眼 观察结果; 7、取载玻片一张,用滴管分别从主次侧 内各吸1滴细胞悬液均匀涂于玻片上,显微镜 观察,最后得出试验结果。
谢谢!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结果判断】 先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再进一步用显 微镜观察有无凝集。如主侧管和次侧管内红细 胞凝集散开,则为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 表示受血者和献血者两血在凝聚胺介质配血相 容,献血者血液可以输注。
【结果判断】 如果主侧管和次侧管或单一侧试管内 红细胞凝集不散开,则表示为抗原抗体 结合的特异性反应,两血不相容,献血 者血液不可输注。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标本、试剂与器材】 1、标本 ABO全血标本(2ml)患者1人 份,供者2人份(红细胞制备成2%~5%红细 胞悬液); 2、试剂 凝聚胺试剂盒(包括低离子介质、 凝聚胺试剂和重悬液); 3、器材 记号笔、试管、试管架、滴管、载 玻片、离心机、显微镜。

血库凝聚按法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及血库收发标本制度

血库凝聚按法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及血库收发标本制度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原理]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

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

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

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组成]1,洁净试管,离心机,显微镜。

2,0.85% 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氯化钠(AR)8.5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试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3,凝聚胺试剂*1 低离子介质溶液:含葡萄糖,乙二胺四醋酸-2钠及稳定剂。

*2 凝聚胺溶液:含凝聚胺,氯化钠及稳定剂。

*3 复悬液:含柠檬酸钠,葡萄糖及稳定剂。

*4 阳性对照血清:含抗D血清,氯化钠及稳定剂。

4,抗人IgG 血清。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1.凝聚胺试剂须保存在2-25℃。

2.有效期内可使用。

3.抗人IgG血清低温冰箱保存。

复溶后放2—4℃冰箱保存。

[标本收集和准备]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操作中小心防止红细胞破损),放入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血清管(也可用EDTA-K2抗凝血液),并将注射器中余下的少量血液配成2%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放入另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红细胞悬液管。

以上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2% 红细胞悬液: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2 1 2ml(40)5 1 0.8ml(16)----------------------------------------------------------------[操作步骤]1.取出3支试管分别标记主,次及对照测试:主测管:加入病人血清(浆)2滴,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次测管:加入供血者血清(浆)2滴,再加入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对照管:加入2滴*4阳性对照血清,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1例盐水凝聚胺试验交叉配血不合的解决方法的探讨

1例盐水凝聚胺试验交叉配血不合的解决方法的探讨

1例盐水凝聚胺试验交叉配血不合的解决方法的探讨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输血实验室中最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证实受血者(病人)和供血者(献血员)之间是否存在血型不合的抗原抗体反应,以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我室采用传统的盐水介质法检测完全抗体,凝聚胺法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两种方法均合的才能进行临床输血,只要其中一种方法不合则为配血失败,不能进行临床输血。

现就我院近三年来输血所遇到的1例不相符的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近三年来在我院住院申请输血的患者。

1.2试剂凝聚胺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0.9%生理盐水。

1.3方法1.3.1盐水凝聚胺交叉配血用生理盐水分别将患者和供血者的血液稀释成5%的红细胞悬液,取试管2支,标明主侧、次侧,主侧管加患者血清2滴,加供血者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病人5%红细胞悬液1滴,加供血者血清2滴,混匀,3400r/min离心15s。

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结果(如出现凝集,表明血型不相符;如不出现凝集继续以下试验)。

每管各加低离子溶液0.7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凝聚胺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

离心机3400r/min离心15s,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液体。

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作。

最后加入悬浮液2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如果在30s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配血结果相容;如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

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2 结果2.1我院三年来的输血患者,盐水凝聚胺交叉配血中,出现1例盐水配血不相合,凝聚胺配血试验中出现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的现象,此种结果不能进行临床输血。

此患者:女,年龄:75岁,血型:A型,患有上消化道出血,近年来,每2个月都在我院输血300到600ml不等,以前交叉配血均相合。

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应用比较

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应用比较

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应用比较摘要】目的对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与对比。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730人次,通过凝聚胺法与盐水介质法对这些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对患者实施交叉配血后,通过微柱凝胶法对可疑标本与阳性标本实施配血,并进行复查对比。

结果 730名交叉配血患者中,2名患者存在供血者的不完全抗体,而且盐水介质法并没有将其不规则抗体查出来,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所检测出的不完全抗体者有2名,最终属于恶性肿瘤患者与红细胞浓度过高的患者。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盐水介质法具有比较差的敏感性,凝聚胺法自动化性高,而且快速、简单,微柱凝胶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安全性以及更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盐水介质法交叉配血【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180-01输血是临床上挽救、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安全、快速、有效输血,输血前做交叉配血试验,以检查受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抗体与供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抗体相互间的配合性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目前交叉配血方法有盐水法、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

而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盐水法、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

抗人球蛋白法又有经典的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

本文选取730人次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对其实施交叉配血,总结微柱凝胶法复查资料,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730人次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其中有416名男性,314名女性,年龄12-86岁,平均年龄为(56.7±10.4)岁,以遵义市中心血站提供的成分血作为供血者。

通过凝聚胺法与盐水介质法对患者实施交叉配血后,通过微柱凝胶法对可疑标本与阳性标本实施配血复查对比。

输注冰冻血浆前做盐水法加凝聚胺法次侧交叉配血试验的意义

输注冰冻血浆前做盐水法加凝聚胺法次侧交叉配血试验的意义
[ 1 】 邹继红 ,谢 玉兰 ,李 洁. 通心 络对 2型糖 尿病伴 高黏黏滞血
症血 小板 活化 和细胞 因子 的影 响『 J ] .江苏 中医药 ,2 0 0 5,2 6
( 1 0 ) :l 5 .
小板 的年龄 , 血小板分 布宽度( P D W) 反映的是血小板 容积大 小 的离散度 , 血小板大小 的异质性和分布 的中心趋向。 从表 1
滞性增加 , 血流减慢 , 是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



结果表 明糖尿病患者凝血机制的激活 , 导致体 内存在高
凝状态 , 易并发微血管病变 。 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 中除有效控制血糖 、血脂积 极冶疗 原发病外 , 更应重视抗凝 , 改 善微 循环的治疗 , 提高患者 的生 活质量 ,因此血小 板计数参数及凝血 4项的联合检测应作 为 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查项 目。 参 考 文 献
珠海 贝索 生物 技 术 有 限公 司产 品 。0 . 9 %进行 次侧配血试验 , 现将有 关
结果报告如下。
1 材 料 与 方 法
自备 。 1 . 3 方法 : 输血 流程严格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 。试验
1 . 1 标本来 源 : 2 0 1 3年 1 月至 1 1 月 在 我 院住 院 需 要 进 行 冰
可知糖尿病组较健康对 照组血 小板 降低 、 MP V、 P D W升高, 一 般认为 , 由于机体 的免疫作用下 , 衰老的体积小 的血小板破坏
性 多, 血小板减少 , 年轻的体积大 的血小板相对增多 , MP V增 大, 血小 板聚集功 能活跃 , 易诱 发高凝状 态。糖尿病患者易发 生微血管并发症 , 血小板 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 良, 引起 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 , 激 活内、 外 源性凝 血途径后 导致凝 血功能 显著增 强 , 凝血 酶加 剧 了 高凝 状 态 的发 展 。从 表 2可知 糖 尿 病组 凝 血 酶原 时 间( P T ) 、 活化部 分凝 血酶 时间 ( A P Tr ) 时 间显 著缩 短表 明血 栓形成倾 向明显 。纤维蛋 白原 ( F i b ) 是一种急性反应性蛋 白 , 在凝血酶作用下可形成纤维蛋 白参 与凝血 。糖尿 病组 F i b升 高证 明糖尿病 患者体 内存在 高凝状 态 , F i b升 高可使血 液黏

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分析

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分析

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分析【摘要】对405名受血者标本与其同型献血员标本做交叉配血,谱细胞反应分别用抗人球蛋法和凝聚胺法测定。

结果分析得出凝聚胺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强和结果清晰等优点,是目前基层医院急诊配血时交叉配血试验比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凝聚胺检测技术交叉配血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44-01交叉配血试验是临床上确保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盐水配血法虽然简便快捷,但只能检出不现相配合的完全抗体,而不能发现不完全抗体。

抗人球蛋白法虽然能检出不完全抗体,但实验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易耽误危重病人的抢救时间。

微柱凝胶技术融合了分子筛技术、离心技术和免疫反应技术,具有标本用量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可长期保持优点。

凝聚胺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强和结果清晰等优点,是目前基层医院交叉配血理想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配血不合的标本最好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联合应用。

现将凝聚胺检测技术在本血站应用的结果作一阐述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polybrene试剂(包括低离子介质缓冲液、凝聚胺溶液和重新悬浮液) 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抗人球蛋白试剂、谱细胞由广州市血液中心提供。

1.2 标本2005年至2010年大连市中心血站由各医院提供送检的标本共405例受血者标本与其同型献血员标本做交叉配血。

1.3 方法凝聚胺检测技术:在主侧管内加受检血清2滴和献血员2%红细胞悬液2滴,次侧管加入献血员血清2滴和受检者2%红细胞悬液2滴;各管分别加入低离子介质0.6 ml,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 min;各管加入凝聚胺2滴,混匀,3 500 r/min离心15 s,移去上清液,观察管底红细胞有无凝块(如无凝块必须重做);加重新悬浮液2滴,轻轻摇动观察凝块是否散开,若为凝聚胺引起的非免疫性凝集在1 min内即自然散开,若是特异性抗原抗体引起的凝集即不会散开,必要时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常规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操作。

3种交叉配血方法在输血安全中的应用评价

3种交叉配血方法在输血安全中的应用评价

3种交叉配血方法在输血安全中的应用评价目的对3种交叉配血方法在输血安全中的应用进行评价。

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患者,采取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 3 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

结果所有交叉配血中,配血不合的阳性结果为43例,7例由盐水法检查出,20例由凝聚胺法检查出,38例为微柱凝胶法检查。

结论三种方法各有优劣,联合使用,能够更为准确的确定凝集的性质、不配合的原因,有效避免漏检抗体现象的出现,保证及时、安全、有效的临床输血。

标签:交叉配血;输血;比较输血在血容量的提高、血液循环的改善、血浆蛋白的提高和凝血功能增强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能够及时挽救生命,在外科临床各领域应用广泛。

交叉配血主要是对受血者血清中有没有会对供者红细胞造成损害的抗体进行检查,让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间不存在不相配的抗体[1]。

目前,交叉配血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常用的方法有:抗人球蛋白发、聚乙二醇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各种酶法和聚凝胺法等。

交叉配血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然而有些情况下,会产生同型血配血不相配合的情况。

所以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实验,以便保证输血安全。

近些年,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微柱凝胶法(MGT)已经作为常规血型和交叉配血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微柱凝胶法是交叉配血试验的常用方法,这一方法是以分子筛过滤作用为基础的,以离心分离来进行红细胞和凝集的红细胞的游离。

MG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特异性,便于操作,结果准确,因此务必进行标准化的MGT操作[2]。

本文将进行盐水法、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应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库检查的输血患者1263例。

盘县中心血库供血袋中所余留的血样为供血者。

利用微柱凝胶法对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阳性标本和凝聚胺法阴性但自身可能患有免疫性疾病等有抗体存在的可能的标本,进行配血复查对比。

1.2仪器与试剂台式离心机,Olympus CX-21普通光学显微镜,BYL 型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和免疫微柱孵育器。

盐水法交叉配血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效果比较

盐水法交叉配血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效果比较

盐水法交叉配血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盐水法交叉配血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效果。

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5例。

规范采集静脉血液5ml,将每份血液标本分为A、B两份,其中标本A采用盐水法交叉配血,标本B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

观察主侧和次侧的阳性检出结果,比较凝聚胺法中特异性凝集和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

结果:两种方法在主侧阳性检出率上相近(P>0.05);凝聚胺法在次侧的阳性检出率(16.92%)高于盐水法(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时,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交叉配血时采用凝聚胺法能提高次侧阳性检出率,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短,可保证输血安全。

关键词:交叉配血;盐水法;凝聚胺法;检出率;特异性凝集输血是临床治疗时的一种常用方法,能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稳定生命体征,降低死亡风险。

输血检验是输血前的必要环节,交叉配血就是一项重要内容,是受血者的血清加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液,以及供血者的血清加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液,同时进行凝集试验。

交叉配血的目的,是验证供血者和受血者的ABO血型鉴定是否正确,防止出现溶血等输血反应,从而提高输血安全性[1]。

目前用于交叉配血的方法较多,如何选择成为检验人员的关注重点。

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65例患者作为对象,对比了盐水法交叉配血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效果,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5例。

其中有34例是男性,有31例是女性,构成比为52.31%、47.69%;最小的患者有19岁、最大的患者有70岁,计算平均值为(43.15±12.09)岁;输血原因:车祸伤27例、手术失血18例、产后出血9例、贫血6例、其他5例。

盐水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盐水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一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1. 原理盐水介质配血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配血方法,可以发现临床上最重要的ABO 不配合性。

本试验主要用以检测受血者(献血者)血清(浆)中有无破坏献血者(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如存在相应的抗体,则交叉管中将发生凝集或溶血现象,此即为交叉不合,反之则交叉相合。

2. 操作(单位:滴)混匀,1000~2000rpm×1~2分钟离心,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主、次、混合管均无凝集,无溶血现象,示无配血禁忌,继续下一步进行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

主、次、混合管均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核查,寻找原因。

主、混合管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次、混合管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部分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4.注意事项结果观察时,除肉眼观察外,均需显微镜观察。

要注意真、假凝集的鉴别。

二凝聚胺试验1.原理:凝聚胺(Polybrene)是一种多价阳离子溴化己二甲胺多聚物,具有中和肝素作用:又称肝素灵,溶解后产生许多正电荷,能中和红细胞表面唾液酸所带的负电荷,使红细胞的Zeta电位降低,诱发红细胞产生可逆的非特异性凝聚。

在此过程中,若有IgG分子已直接与红细胞搭桥,当非特异性的红细胞凝聚消散后,只有由抗原抗体引起的搭桥的特异性凝集仍存在。

反应分三个步骤:.红细胞致敏阶段:红细胞在低离子培育基中与相应抗体致敏。

.凝聚阶段:聚凝胺使红细胞非特异性地紧密接近,诱发凝聚现象,因而允许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桥连。

.再悬阶段:再悬液具有中和聚凝胺的作用,使聚凝胺诱发的非特异性凝聚散开,留下抗原抗体反应所致的特异性凝集不能散开,凝集的强度与抗体的浓度、抗原的浓度及反应的导热特性有关。

2、操作步骤:、在盐水法通过的基础上,在主、次管均加入低离子介质4滴,混合后置于室温1分钟。

、在主、次管均加入聚凝胺溶液2滴,混合后,室温15秒。

、3500转/分,离心10秒,彻底弃上清液。

交叉配血(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凝聚胺法)

精心整理交叉配血(凝聚胺法)1.原理凝聚胺(polymatching)法首先利用低离子介质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促进血清(浆)中的抗体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再加入带亚电荷的高价阳离子多聚物-凝聚胺溶液,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缩短细胞间距,形成可逆的非特异性聚集,并使IgG型抗体直接凝集红细胞。

加入中和液后,仅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会因电荷中和而分散,而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分散。

2.标本采集:2.1标本种类:抽取静脉血3-4ml待凝固后分离血清,将细胞配成5%盐水悬液将供血者血样以同样方法分离血清(浆)和红细胞悬液。

2.2标本要求:抗凝和干燥管均可,如用抗凝血主张用EDTAK2(mg/dz)抗凝标本应无溶血,切标签齐全。

3.标本储存:急诊标本30分钟内完成操作,标本应至4℃冰箱保存7天。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

溶血标本,标签不齐全不能作测定。

6.试剂:6.1试剂名称:凝聚胺试剂(polymatching)6.2试剂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6.3试剂组成:试剂 1.低离子介质(LowLonicMedium,LIM).试剂打开使用后,可置室温贮存,未开封者2-25度贮存,有效期为2年。

试剂2.凝聚胺溶液(PolybreneSolution).贮存及有效期同上。

试剂3.重悬液(ResuspendingSolution).贮存及有效期同上。

试剂4.8.5%生理盐水。

7.仪器:7.1血型血清离心机:80-2型离心机江苏金坛市大地自动仪器厂7.2离心机:江苏金坛市大地自动仪器厂7.3电热恒温水箱:江苏金坛市医疗器械厂精心整理精心整理7.4显微镜:XSZ-H3(中国)8.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8.1供受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3-5%的细胞悬液。

加样量均为:血清2滴,红细胞悬液1滴。

主管:受血者血清+供者红细胞悬液;次管:受者红细胞悬液+供者血清;(阴阳对照管另设)。

用低离子聚凝胺法与盐水法对患者的血液标 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效果对比

用低离子聚凝胺法与盐水法对患者的血液标 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效果对比

52《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1年第19卷第4期•临床医学.穴、气海穴及中脘穴以捻转补法行针;对血海穴以捻转泻法行针;对其他穴位以平补平泻法行针。

将艾条放在针柄上,在穴位周围树立硬纸板,点燃艾条,悬灸15 min。

熄灭、取下艾条。

总留针时间为30 min。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分别使用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表(W0MAC)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

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膝 关节的功能越差[3]。

2)治疗前后分别使用Lysholm膝关节 功能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

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膝关节的功能越好。

3)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 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 P)的水平。

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f±S )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

以尸<〇.〇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0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 能评分表的评分、血清TNF-a的水平、血清IL-6的水平及 血清hs-C R P的水平相比,P >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 W0MAC评分、血清TNF-a的水平、血清IL-6的水平及血 清hs-C R P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其Lysholm膝关节功 能评分表的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 <0.05。

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f±S)组别例数时间WOMAC的评分(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的评分(分)TNF-a(ng/mL)IL-6(pg/mL)hs-CRP(m g/L)研究组39治疗前 6.26+1.8455.72 + 3.96 3.87 + 0.30153.86+ 14.2513.81+2.74治疗后 2.17±1.05a b88.39 + 2.73 a b 1.53 + 1.12 a b61.47 + 2.38 a b7.18 + 1.06 a b常规组39治疗前 6.37+1.7656.04±4.08 3.84 + 0.37155.06+13.8713.45+2.86治疗后 4.85±1.13a70.96 + 3.35 a 2.65 + 0.14 a121.49 + 6.25 a9.57 + 1.12a注:a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b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P <0.05。

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282·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王 静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 河北任丘 062552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方法: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100例输血患者,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

研究组给予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参照组给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

观察两组患者的检验方法灵敏度、稳定性以及准确性情况。

结果:参照组的检验方法灵敏度、稳定性以及准确性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输血患者采用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改善检验方法灵敏度、稳定性以及准确性。

关键词:输血 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 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 检验方法 灵敏度 稳定性 准确性输血患者自身病情往往严重,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或者供血不足。

为了保证其存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则需要对其进行输血治疗[1]。

低离子聚凝胺联合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针对输血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了书写反应,提高检验方法的灵敏性,稳定性以及准确性,推广输血治疗的价值[2]。

现列举100例输血患者进行分组讨论。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100例输血患者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

参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33-59岁,平均年龄(45.26±3.26)岁。

研究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32-59岁,平均年龄(45.31±3.21)岁。

研究人员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组间差距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一.目的规范交叉配血试验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配血标本。

三.职责血库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四.所需材料和设备材料:凝聚胺试剂盒、患者血标本、生理盐水、小试管、滴管、献血者标本。

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37℃恒温水浴箱、显微镜五.操作步骤1.凝聚胺法(1)以生理盐水配制供、受者3%~5%红细胞悬液。

(2)取试管3支,标记主、侧和自身对照主侧加受血者血浆(血清)2滴,献血者3%~5%的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加献血者血浆(血清)2滴,受血者3%~5%的红细胞悬液1滴;自身对照管加患者血浆(血清)2滴和患者3%~5%的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3)以1000r/分钟离心1分钟,观察盐水介质实验结果。

(4)每管各加低离子介质(LIM)溶液0.7ml,混合均匀,室温孵育1min。

(5)每管各加2滴凝聚胺溶液,混匀后静置15s。

(6)1000r/分钟离心1分钟,倾去上清液,不要沥干。

(7)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复步骤(3)-(6)(8)加入2滴重悬液,并轻轻混合,观察结果。

(9)结果判定如凝聚散开,则为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判为阴性结果,配血相合;如凝聚不散开,则为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判为阳性结果,配血不相合,如肉眼观察凝集强度弱,可进一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凝集。

结果判定要求在1min内完成,最长不要超过3min,因为弱凝集的阳性结果,超过1min可能变为阴性。

六.注意事项1.配血技术①常规配血技术:选择的技术不仅要能检查出不配合的IgM抗体,还必须能检查出尽可能多的不配合的IgG抗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抗体的漏检。

目前认为盐水法交叉配血是输血前检查必不可少的试验,首先采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再采用能够检出IgG类抗体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②特殊配血技术,如:预温配血技术:主要用于解决无临床意义的冷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配合。

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邹海虹;甘福生【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凝聚胺法可以检测到免疫性抗体及自身抗体,在Rh血型系统较抗人球蛋白方法更为敏感;凝聚胺法会漏检一些血型系统的抗体(Kell和Kidd血型系统),在血小板聚集等情况下可造成交叉配血的假阳性结果。

结论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等综合分析,确保临床血液输注安全、有效。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2(000)022【总页数】3页(P2889-2891)【关键词】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应用价值【作者】邹海虹;甘福生【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南昌 330006;南昌钢铁厂职工医院,南昌 330000【正文语种】中文交叉配血是保证临床安全用血的重要措施,常用方法有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等。

盐水法只能检测完全抗体(IgM类),抗人球蛋白法是最早用于检查不完全抗体(IgG类)的方法,认为是最可靠的确定不完全抗体的方法,但其操作较为繁琐。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可以检出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但微柱凝胶法成本较高且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凝聚胺法则简便、快捷,适合在各级医院及基层推广。

本文通过分析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结果,探讨其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标本标本来自2011年1~9月受血者和献血者资料,受血者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的患者;献血者为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

1.2 试剂与设备改良凝聚胺试剂盒(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司产品,批号为20090730),抗人球蛋白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司产品,批号为20090828),谱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司产品,批号分别为20090812、20091210、20100303),离心机(KA-2200日本产)。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步骤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步骤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步骤
凝聚胺法是一种用于交叉配血的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确定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相容性。

以下是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步骤:
1. 准备试剂和血液样品:准备好用于配血的抗人类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globulin)、酶处理的红细胞(酶处理可增加凝
集反应的可观性)、受试者的血清样本和献血者的红细胞样本。

2. 制备红细胞悬液:将献血者的红细胞样本与生理盐水等溶液混合,制备成红细胞悬液。

3. 凝聚胺法测试:将受试者的血清样本与献血者的红细胞悬液混合,使其发生凝集反应。

这种凝集反应是由于血型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引起的。

4. 观察反应:观察混合溶液中是否发生红细胞凝集。

如果发生凝集,说明受试者的血清中含有能与献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反应的抗体。

反之,如果没有发生凝集,则表示受试者的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没有血型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5. 阅读和解释结果:根据凝聚胺法反应的结果,确定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相容性。

对于发生凝集的配对,表示不相容;在没有凝集的配对中,表示相容。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血库人员确定合适的献血者给予血液输血给
受血者,从而减少输血反应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每次输血前都要进行凝聚胺法测试来确保安全有效的输血过程。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规范交叉配血实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二、适用范围日常的交叉配血工作。

三、原理使受血者血清(血浆)和红细胞分别与献血者红细胞和血清(血浆)反应,采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检测供、受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判定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液之间红细胞血型免疫的相容性。

四、步骤和方法1、受血者ABO和RhD血型鉴定,执行《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2、根据受血者ABO和RhD血型鉴定结果选择与其ABO和RhD相容血液成分,并复检献血者ABO和RhD血型。

3、分别吸取受血者和献血者30微升压积红细胞到已标示试管内,再分别加入生理盐水1毫升制成3%的红细胞悬液。

4、盐水介质法交叉配血(1) 取试管2支,分别标记为主侧和次侧,主侧加受血者血清(血浆)2滴,献血者3%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加献血者血清(血浆)2滴,受血者3%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2) 用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以120g离心1min后取出判断结果。

(3) 结果判断:先观察有无溶血,再轻轻转动试管观察有无凝集。

如无溶血、无凝集,继续进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

若盐水介质法试验有凝集或者溶血时,应复检受血者和献血者ABO和RhD血型。

5、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盐水介质法交叉配血试验完成后转做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原理】利用低离子介质(LIM),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浆)中的抗体结合。

加入凝聚胺可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

最后,加入悬浮液,具有中和凝聚胺的作用,使正常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凝集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标本采集和处理】1.标本采集:常规静脉采血于分离胶/促凝剂管(血清)、或静脉采血3ml于EDTA.K2(血浆),一般采用血清进行抗体检查。

2.血清标本的采取时间:要求受检者血样一定要在输血前3天内采集,血样必须是新近的。

3种交叉配血方法的比较

3种交叉配血方法的比较

3种交叉配血方法的比较
马砚敏;赵凤莲;支君;宋慧敏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目的:3种交叉配血方法的试验效果比较。

方法:盐水介质配血法、凝
聚胺配血法、微柱凝胶卡式配血法。

结果:供-受血者使用ABO血型和Rh(D)血
型同型配血。

盐水介质配血法均阴性;凝聚胺配血法主侧阳性4例(原因:受血者
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次侧阳性5例(原因:受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4例,供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例);微柱凝胶卡式配血法主侧阳性22例(原因:受
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4例,与凝聚胺法相符,假阳性18例),次侧阳性50例(原因:受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44例,供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例,假阳性4例)。

结论:3种交叉配血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工作中采用不同方法做交
叉配血试验,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总页数】2页(P90-90,92)
【作者】马砚敏;赵凤莲;支君;宋慧敏
【作者单位】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453000河南省新
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两种凝聚胺交叉配血的方法学比较 [J], 张晓红
2.3种方法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的比较 [J], 姜世辉;周玲
3.三种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的比较 [J], 甘玮玮;原敏
4.交叉配血4种方法的比较 [J], 王灿
5.不完全抗体交叉配血方法的比较观察 [J], 项嘉亮;黄伟刚;赖金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1. 原理
盐水介质配血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配血方法,可以发现临床上最重要的ABO 不配合性。

本试验主要用以检测受血者(献血者)血清(浆)中有无破坏献血者(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如存在相应的抗体,则交叉管中将发生凝集或溶血现象,此即为交叉不合,反之则交叉相合。

2. 操作(单位:滴)
混匀,1000~2000rpm×1~2分钟离心,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
3.1主、次、混合管均无凝集,无溶血现象,示无配血禁忌,继续下一步进行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

3.2主、次、混合管均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核查,寻找原因。

3.3主、混合管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次、混合管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部分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4.注意事项
4.1结果观察时,除肉眼观察外,均需显微镜观察。

4.2要注意真、假凝集的鉴别。

二凝聚胺试验
1.原理:
凝聚胺(Polybrene)是一种多价阳离子溴化己二甲胺多聚物,具有中和肝素作用:又称肝素灵,溶解后产生许多正电荷,能中和红细胞表面唾液酸所带的负电荷,使红细胞的Zeta电位降低,诱发红细胞产生可逆的非特异性凝聚。

在此
过程中,若有IgG分子已直接与红细胞搭桥,当非特异性的红细胞凝聚消散后,只有由抗原抗体引起的搭桥的特异性凝集仍存在。

反应分三个步骤:
1.1.红细胞致敏阶段:红细胞在低离子培育基中与相应抗体致敏。

1.2.凝聚阶段:聚凝胺使红细胞非特异性地紧密接近,诱发凝聚现象,因而允许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桥连。

1.3.再悬阶段:再悬液具有中和聚凝胺的作用,使聚凝胺诱发的非特异性凝聚散开,留下抗原抗体反应所致的特异性凝集不能散开,凝集的强度与抗体的浓度、抗原的浓度及反应的导热特性有关。

2、操作步骤:
2.1、在盐水法通过的基础上,在主、次管均加入低离子介质4滴,混合后置于室温1分钟。

2.2、在主、次管均加入聚凝胺溶液2滴,混合后,室温15秒。

2.3、3500转/分,离心10秒,彻底弃上清液。

2.4、轻摇试管,判断有无凝集。

若无凝集,则应重复该试验(或polybrene 失效)。

2.5、再加入再悬液2滴,轻摇试管,观察凝集并判读结果。

2.6、若凝集消散,无凝集,表明配血结果相合,反之则配血结果不合,需进一步检查。

3、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加试剂等要按照顺序,不能先加聚凝胺,不能有水解蛋白酶污染,否则要抑制细胞与聚凝胺的反应。

3.2.本法一般最敏感的是检定IgG抗体,测定抗K,要用MPA(聚凝胺抗球蛋白试验)法,效果与低离子强度溶液抗人球蛋白试验一样。

3.3.凝聚胺试验的主要缺点是在Kell系统缺乏足够的敏感性。

必要时用抗人球蛋白法配血以提高Kell系统抗体的敏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