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复习学案(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案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涵;知道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课前知识点要: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例:瓷碗破碎,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灯泡通电放热发光等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例: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斑,食物腐败,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3.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4.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判断物质变化不能仅仅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注:这里不需要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
2.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注: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
例:1.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同步学习: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演示】实验1-1,1-2,1-3,1-4【观察、比较】完成下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并能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明确物质用途对应的性质,能判断该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1.通过课本实验学习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课本实验学习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1.能正确理解概念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正确理解概念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导学】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有些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有些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
例 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凭借聪明才智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侯氏制碱B. 蚕丝纺织C. 火药应用D. 粮食酿酒例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钢铁生锈C. 汽油挥发D.矿石粉碎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上述实验可知,物质的有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而有些性质则需要发生了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叫作化学性质,如;叫作物理性质,如。
例3 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挥发性B. 溶解性C. 可燃性D. 导电性例 4 汽油是生活中一种常用的燃料,下列关于汽油的某些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 用火柴点燃汽油能燃烧,这属于物理性质B. 将汽油滴在水中,发现油滴漂浮在水面,这是化学性质C. 将一瓶汽油敞口放置在房间里,不一会儿在房间的任何角落都会闻到汽油的味道,这是物理性质D. 加油站不能接打电话,是因为汽油具有挥发性,这是一种化学性质【夯实训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 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 窗户玻璃破碎(化学变化)B. 天然气燃烧(化学变化)C. 食物发霉(物理变化)D. 汽油挥发(化学变化)2.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春风化雨B. 火上浇油C. 叶落知秋D. 滴水成冰3. 加热某种固体由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 是化学变化B. 是物理变化C. 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D. 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4. 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 “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资B. “新物质”是指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 “新物质”是指物理性质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D. “新物质”是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5. 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B. 在物理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C.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D. 二者没啥关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 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 极难溶于水C. 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D. 具有可燃性2. 疫情期间,广大师生坚持“停课不停学”,老师充分利用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给同学们上课。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讲义)-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复习讲义【要点归纳|典例解析】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考点3:纯净物和混合物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O 2)、水(H 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考点4:单质和化合物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银(Ag)、氮气(N 2)等。
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3.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ClO3等。
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质等。
(2)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易错辨析】(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
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H2O和H2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例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辰溪酸萝卜B.溆浦枕头粽C.新晃风干牛肉D.靖州杨梅酿制酒【答案】B【解析】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故选B。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复习课)
05
(两对夫妇先离婚,再重新组成新家庭)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 沸点、密度等
物质
性质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分类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A+B=C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D
`D
10、下面四个观点都是错误的。请写出你熟悉的化学方程式来否定以下各错误观点:
序号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化学方程式)
①
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②
凡有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③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④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高温
CaCO CaO+CO
△
△
催化剂
高温
点燃
△
(2)根据上面的分析和推理,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做出恰当概括: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 无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无法点 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1)
概念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 物质在化学变 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 化中表现出来 质 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通过化学变化 或仪器测知 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 可燃性,还原 熔点,沸点,硬度, 性,氧化性, 溶解性,挥发性等 稳定性等
; 泡芙妹妹女性网 塑形瑜伽 ; 2019年01月19日11:12:25 ;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外形,形状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 体,产生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相互联系
实例
说明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 发等 物腐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发热等 质和化学性质
补完了,那件衣服还能再用好几年.他被要求站立被动,被两个女孩看了个遍. "现在你对自己的成功满意了吧?" "满意了."李桃欣慰的笑了. "它么好,现在跟着我去吃肉.你们必须行动起来,因为我也请了它几个军官!拖拖拉拉的可没肉吃!" 她们毕竟还是个孩子,被那一激,什么淑 女形象全部要了!两人跟着李小克快步前进. 当然,李小克已经安排好了,那顿烤羊大餐,那俩丫头一人一个羊腿慢慢啃去吧. 自个儿呢?慢慢吃点也就行了,因为明日才开拔,今日可以高兴一些,喝点小酒. 三人进了雅间,也就是食堂里面一间隔开的木屋.那必然是军官吃饭的地界. 烤 羊已经摆在桌子上了,卖相一般,肉香倒是惹人流口水.但事情比他想的更好,等候多时的沃曼斯基遮遮掩掩的拿出一瓶好酒,摆在桌子上. "欢迎你,我的副师长同志,那次,我们可以喝上一瓶法国葡萄酒." 居然还有法国货?李小克将信将疑上了桌,并安排两个女孩在右手边. "是不是法 国人的,我看一下就知了."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学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学案一、化学概述1. 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4. 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二、走近化学实验,明了化学学习的特点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2.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三、常用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1. 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 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 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教案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提问】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记下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的探究。
假设1: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蜡油。
假设2: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提问】假设1成立吗?为什么?【教师提示】蜡油凝固后为固态,明显少于原来的量,因此一定有其他的物质生成,假设1不成立。
【提问】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假设2是否成立?【讲解】检验产物的方案。
【演示】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引导学生得出假设2的结论。
【提问】降雪的形成和蜡烛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什么不同?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中抓住关键点的能力。
通过熟悉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新课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二)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课堂小练习巩固】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淘米B.洗菜C.苹果榨汁D.葡萄酿酒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记忆。
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麦磨成面3.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烟花绽放D.木已成舟4.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的消化过程B.人的呼吸C.用煤气作燃料做菜D.水在冰箱里结冰【小结】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哪一个更精彩?为什么?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这些现象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提问】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引入】物质能发生一些变化,本质原因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
物质的性质包括什么性质?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举例】蜡烛的燃烧——可燃性(其他:氧化性、还原性)(二)物理性质:思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②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②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③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①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两种变化的判断。
②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2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专家建议】重点掌握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产生。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教学用具】实验仪器:试管、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研钵、玻璃片、镊子;实验样品:胆矾、镁条、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在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化学。
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水蒸气和冰、食物的腐败、燃料的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所必需的。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 课本P6 [实验1-1]、[实验1-2][实验现象]师:上述变化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课)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主讲人: 主讲人:腾德群
考纲与考点分析
1. 能识别一些物质变化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能识别一些物质变化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考纲要求 3. 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4. 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14
例题与练习
练习2:生活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 生活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 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D ) A. 用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B. 用木炭烤肉串 C. 用熟石灰改良本性土壤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分析:化学性质通过变化体现出来, 分析:化学性质通过变化体现出来,看哪个发生的是物理 变化。 变化。
8
考点整合 考点二: 考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 附性、导电性等。 附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 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 性等。 性等。 注意:区分性质和变化时 描述性质时往往有这些词语: 注意:区分性质和变化时,描述性质时往往有这些词语: 性质 性质时往往有这些词语 “能……”, “会……”,“可以……”,“易……”, “难……”。
九年级化学复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案
教案:九年级化学复习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和变化的种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追求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2.物质的性质的分类;3.物质的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2.帮助学生记住物质的性质的分类;3.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的种类。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和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你们有没有见过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能说说是怎么变化的吗?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解释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组成和性质的改变,可以是物理变化,也可以是化学变化。
2.教师介绍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思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铁与氧气发生反应后,变成了什么物质?这个变化属于什么类型的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分析和思考结果。
Step 4:实验展示(15分钟)1.教师利用一些小实验向学生展示物质的变化。
例如:将硫粉放入玻璃试管中,用喷灯加热,然后与氧气反应,最后观察得到的物质变化。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认识。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和变化的种类。
Step 6:课堂练习(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问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学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复习学案——活动与探究学习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孩子们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一些课外实验的开展则锻炼了他们的探究动手能力,并以此训练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物质。
教学设计:一、学法指导: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二、前置检测: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点燃镁带C、加热碳酸氢铵D、蜡烛熔化2、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有光和热产生C、有气体或沉淀D、没有新物质生成3、下列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A、熔化B、锈蚀C、爆炸D、升华4、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用序号..填上其相应变化或性质: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硫粉碎(),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三、活动与探究:1、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_______;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_________,同时石蜡又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________,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________。
2.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蒸发B.冰雪融化C.动植物的腐败D.山体滑坡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木炭的可燃性B.汽油的挥发性C.氧气的氧化性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4、用序号..填空下列描述物理变化的是;描述化学变化的是;描述物理性质的是;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5、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_______,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________,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______,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不可燃____,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______。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教案设计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催化剂、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概念的了解。
2.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反应基本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形成知识网络并能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内外因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良好学习品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2.四种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讨论,交流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出这部分知识的知识结构。
)(投影)(一)物质的性质判断依据: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描述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常可用“能”、“可以”、“会”等描述;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变化的过程。
(二)物质的变化(三)催化剂、催化作用[关键知识点拨](对于不易分辨的概念,不易理解的原理进行讲解、整合、深化。
)1.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1)从本质上讲,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氧化反应。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是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现象。
(3)。
(4)燃烧能否引起爆炸取决于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以及是否有气体生成物产生;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取决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发散以及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
2.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中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复习教案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及特点;(2)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能够运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变化过程;(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物质的性质差异;(3)运用实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类型及特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2)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特点。
2.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等);(2)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变化类型及特点;(2)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运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2)物质的性质差异及应用;(3)实验探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2. 运用实验现象,直观展示物质的变化过程;3. 对比分析法,突出物质的性质差异;4. 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2. 实验试剂:酸、碱、盐、金属等;3. 教学课件与资料。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五)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物质的变化类型及特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课堂讲解:(1)讲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及特点,通过实例进行分析;(2)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3)举例说明运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复习教案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复习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类,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2. 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元素的性质: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排布等。
3. 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式、分子量、键的类型等。
4. 混合物的性质:组成、比例、性质等。
教学活动:1. 引入物质的分类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
2. 通过示例,讲解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的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化合物的性质,如化学反应、键的类型等。
4. 通过实验或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混合物的性质,如空气的组成、溶液的配制等。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掌握各种变化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内容:1. 物理变化:状态变化、形状变化、大小变化等。
2.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新物质等。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
教学活动:1. 引入物质的变化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物理变化的特点,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
3. 通过实验或案例,展示化学变化的特点,如燃烧、酸碱反应等。
4. 引导学生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如是否有新物质。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变化的原理。
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
2. 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变化:如利用酸碱性质进行中和反应、利用氧化还原性质进行氧化反应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性质决定变化。
2. 通过实验或案例,展示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变化的原理,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第四章:物质的检测与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检测与分析的方法和原理。
2. 掌握常用的检测与分析技术。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复习学案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复习学案1、物质的性质分为和,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吸附性属于物质的,物质的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属于物质的。
2、物质的变化分为和,一般会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但是有这些现象不一定都是如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电灯通电放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3、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4、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有:燃烧、爆炸、生锈、食物等腐败、酿酒、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5、物质与性质的区别:叙述物质性质时往往用“能(不能)、会、可以、难、易”等字眼中考链接1.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 D.爆炸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铜表面生成铜绿C.活性炭吸附有色气体 D.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3.下面是单质家族“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钾说:“我是常见金属中最活泼的” B.银:“我是常见金属中导电性最好的”C.氢气说:“我是常见气体中密度最小的” D.水银:“我是常见金属中熔点最低的”6.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⑤D.③④⑥7.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石蜡融化,水结成冰B.石油分馏,块状胆矾研碎成粉末C.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变混浊,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D.电灯发光,煤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复习课学案
班级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常见的化学变化及其基本形式;
2、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①掌握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②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自学导航】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金属活动性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汽油挥发,水结成冰,矿石粉碎等。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一写(写化学式)二配(配平)三等(划等号)四注(反应条件、↑、↓)
2、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基本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观察法等。
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按下列反应特点,请试各举一例,并将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1. 化合反应
(1)金属+氧气 →金属氧化物:
(2)非金属+氧气 →非金属氧化物:
(3)金属氧化物+水 →碱:
(4)非金属氧化物+水 →含氧酸:
2. 分解反应
(1)氧化物的分解:
(2)含氧酸的分解(H 2CO 3):
(3)盐的分解(KClO 3 、 KMnO 4):
3. 置换反应
(1)金属+酸 →盐+氢气:
(2)金属+盐 →金属+盐:
(3)非金属+金属氧化物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4. 复分解反应
(1)酸+碱 →盐+水:
(2)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3)酸+盐 →新酸+新盐:
有无新物质 生成 基本反应类型 (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变化分)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
剧烈 缓慢氧化 —— 钢铁腐蚀、自燃 燃烧 爆炸 条件 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按反应热效应分 放热反应——可燃物的燃烧(氧化)、中和反应等 吸热反应——煅烧石灰石、制取水煤气等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盐→新盐+另一新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
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
【例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分层检测】
一、选择题
1、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高分子材料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发光
B、蔗糖溶解
C、木制家具
D、食物腐烂
3、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关系密切。
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4.轻轨电车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磨擦会产
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
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
A、金刚石
B、石墨
C、铝
D、锡
5.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B、牛奶变酸塑料降解
C、酒精挥发空气液化
D、光合作用蜡烛熔化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B、物理性质是物质不发生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D、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7、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
D、④⑤
7. 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点燃2MgO+C,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8.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屑溶于稀硫酸:2Fe+3H2SO4 =Fe2(SO4)3+3H2↑ B.食盐溶于硝酸钾溶液:NaCl+KNO3 =NaNO3+KCl C.木炭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C+O2点燃2CO D.过氧化氢分解:H2O2 MnO2H2↑+O2↑
二、填空题
1.目前市面上有一种新型饭盒“即热饭盒”,其原理是在饭盒底部有两层,一层存放水,另一层存放镁和铁的混合物。
使用时打开隔离层,即发生以下反应:
Mg + 2H2O == X + H2↑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饭盒底部“即热”的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能;
(2)已知X是一种碱,请写出X的化学式,你推断X的化学式的依据是。
2.根据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氧化物生成的化合反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有碳参加的置换反应:
(4)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5)有硫酸钡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3.下图所示的试剂瓶中分别盛有四种常见的化学药品。
(14分)
(1)C瓶中化学药品的化学式为:;D瓶中药品的名称是:,它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2)利用图中所示的药品,按下列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实验室制取氧气:;
②选用一种药品与盐酸反应:。
4、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酒精易挥发。
酒精易燃烧,可以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写出在家里可以根据哪种物理性质区别下列各组物质:
(1)清水和白酒(2)蕉糖和食盐(3)铜片和铝片
6、根据下列提供的信息,归纳物质的性质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获得一种新金属,为了研究这种金属的性质,他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较大的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可观察出该金属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且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直到消失。
根据以上信息,请归纳出这种金属的有关信息。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感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