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优秀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2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11~20各数的认识和读法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73、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培养数感。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和读数、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课。
1师:同学们我们来“开火车”从0数到10好不好?2生开火车数数0----10。
3除了这些数,你还知道哪些数?4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比10大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中有什么?你能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吗?(让学生自己来数,数后汇报。
)2、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写法。
(1)通过数小棒来体验计数单位“十”。
师:大家已经会数11—20各数了。
下面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出示一把小棒让学生猜一猜有多少个根?谁猜的对呢?让我们数一数,师拿着,学生数。
验证:谁数对了?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有11根小棒,(请同桌互相讨论讨论并摆一摆老师巡视)师:谁愿意把你的摆法介绍给大家呢?(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来这么多种摆法,请你们比一比,哪种摆法最容易让人看出是11根呢?(比较、优化)(10根和1根)师:(强调)当物品的数量超过10时,我们把10个看作一份更清楚。
师:出示1根小棒,这是几个一?(1个一),2根(2个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写法主备人:投放日期(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2)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要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加与减(三)-北师大版
第6单元加与减(三)第1课时图书馆(1)【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及第69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算式卡片、磁铁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和列竖式计算,那么今天老师就要来考考同学们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考察呢?85-50=46-6=53+30=77-24= 86-36= 74-30=(学生口算齐答)68-7= 41+27=(指名竖式计算)2.同学们,图书馆又来新书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图书馆)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探究解决方法。
问题1:《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1)怎么列式 ? ( 板书:28+4=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童话世界》有28本,《丛林世界》有4本。
28+4就是求两种书共有多少本)(2)讨论算法:①怎样计算28+4=?(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②反馈计算方法。
生1:先算8+4=12,再算20+12=32。
生2:把4分成2和2,先算28+2=30,再算30+2=32。
生3: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生4:借助小棒。
生5:用竖式计算。
2 8+ 143 2师:能说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吗?A.列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 两位数减一位数教案与反思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3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第1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教材第69页例1)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
73=( )+394=( )+9054=50+( )68-8=( )49=( )+( )82=( )+( )2.任意说一个两位数,再说出这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学习新课1.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例1情境图)(1)师:你们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学生汇报)信息: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
(2)师:还剩多少本故事书?怎样解决?如何列式?(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求还剩多少本故事书,就是用35本减去借出的2本,用减法计算,列式为35-2。
教师板书:35-2(3)探究35-2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摆小棒算一算,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通过摆小棒计算的。
计算方法:先摆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根小棒,从35根小棒里面去掉2根,也就是从5根里面去掉2根小棒,还剩3根小棒,和3捆合起来是33根小棒,所以35-2=33。
教师引导:计算35-2,可以把35分成30和5,先用5-2=3,再用30+3=33。
板书:(4)师:想一想,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减一数,再把所得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数学乐园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数学乐园人教版在数学乐园这一单元,我将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一个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数学世界。
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乐趣。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本节课是第六单元的综合与实践课——数学乐园。
在这个数学乐园里,学生们将会在我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一系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地应用10以内加减法,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解题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情景:小猴和小熊摘水果。
情景中,小猴摘了3个苹果,小熊摘了5个苹果,然后他们一起吃掉了2个苹果。
我会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情景,并提出问题:小猴和小熊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他们一共吃掉了多少个苹果?还剩多少个苹果?2. 自主探究: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3. 分享交流:我会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设计,展示正确的解题方法。
5. 巩固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巩固他们对于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猴 + 小熊 = 一共摘了的苹果数3 + 5 = 8小猴 + 小熊吃掉的苹果数 = 还剩的苹果数8 2 = 6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5个橘子,小红给了小明3个橘子,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橘子?2. 小华买了7个面包,吃掉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面包?答案:1. 小明现在有8个橘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人教新课标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主要涉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
具体章节为第1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相应的练习题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购物、存钱等,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现象。
2. 讲解新课:讲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整十数加整十数:例如:30 + 40 = 70整十数减整十数:例如:50 30 = 20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目。
题目1:20 + 30 =题目2:40 20 =答案:题目1:50题目2:202.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情况?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还可以进行哪些数的加减运算?如何进行运算?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需要重点关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规则。
这是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运算规则包括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以及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认识图形 (1)第2课时我说你做 (3)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几何体,教材设计了“认识图形”和“我说你做”两个数学活动,通过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遵循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学目标】教材第70~71页【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立体图形。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袋子(内装各种形状的积木、杯子、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物袋。
(出示袋子:内装杯子、魔方、盒子、铅笔、字典、乒乓球等。
)你们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现在让几个同学来摸一摸,说一说它是什么,不过不能看哦!选学生摸,让学生说名称及判断的理由。
师:我发现这几个小朋友都是通过摸物体的形状来判断它们是什么的。
看来认识物体的形状很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探究新知1.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品?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类?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主题图。
师:想一想,把这些物品分类,可以怎么分?(要注意留给学生一些独立考的时间)这些物品我们的宝物袋中都有,现在拿出来,大家一起分分看吧。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分类,再动手操作。
如按形状分、按颜色分、按材质分、按能否滚动等不同标准分类,老师均给予鼓励。
2.照样子分一分,认一认。
师:笑笑是把方方正正的放在一起的。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之教学指南》
注:以下为文本,仅供参考。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之教学指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让学生掌握一步加减法和二步加减法的算法;3.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
二、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比如购物、计算长度、重量等。
2.讲解和示范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避免出现歧义。
3.练习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如书面作业、口算练习、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算术能力。
4.总结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分享解题的思考过程及方法,总结归纳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步骤。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分阶段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总结等方式,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加减法的知识。
2.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加减法运算。
3.个别辅导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内容理解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个别辅导,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消除困惑,提高成绩。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验、小组竞赛、板书评分等多种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对于没有掌握知识的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效果1.提高学生的算术能力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加减法运算的知识,提高算术能力,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中的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以上是关于《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之教学指南》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合教案——数到你满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合教案——数到你满意,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数学课程,它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吧。
1.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掌握0-10以内的数字顺序和大小比较,能够听到数字就数到相应的数量,能够用图片、手指、计数器等不同的方法表达数量。
通过这些课程的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字0-10的认知,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计数和表达数量的方法等。
其中,数字的认知和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它们是孩子们进行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的基础。
3. 教学方法:本单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通过多种渠道来认知数字和计数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图片、计数器、手指等不同的物品和工具,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采用游戏、问答、贴画等互动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 教学步骤:本单元的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数字认知阶段、数的顺序比较和大小比较阶段、计数和表达数量阶段。
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1) 数字认知阶段:通过图片、计数器、手指等多种方式呈现数字0-10,让孩子们认知并记忆这些数字。
(2) 数的顺序比较和大小比较阶段:老师通过对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来让孩子们学习数字的大小和关系。
(3) 计数和表达数量阶段:通过数物品、计算小组人数、找东西等活动来让孩子们练习计数和表达数量的方法。
5.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孩子们能够快速掌握数字的认知和大小比较,能够灵活地计算和表达数量。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孩子们对数字的认知不够深入,往往只是形式上认识数字,而缺乏实际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让他们真正掌握数学的本质。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我说你做》教案北师大版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我说你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我说你做”的游戏,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进行识别。
但学生的表达、倾听、数学交流的能力相对较弱,本节课力求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加深对这些几何体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通过设计活动及追问培养学生对学科应用意识。
2-1-c-n-j-y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
难点: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发展数学交流能力及应用意识。
四、教学准备: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模型若干;学生题单。
教具:SMART交互式课件;立体图形一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机灵狗想请大家摸一摸、猜一猜,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一个人从盒子里随便摸出一个,并说说它的特点,另一个人根据特点说出它的名字。
4组学生到前活动,全班交流。
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引入课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汇总是每一位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必修课,这是因为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童话故事,而且能够引领孩子们去探索生命的精髓和繁华,进而认识自己、领悟人生的价值。
一、教学目标1、能够让学生了解小木偶是如何渐渐明白自己的;2、了解小木偶成长的过程,感受他的成长历程;3、感受小木偶的感情世界,让学生懂得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4、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发现文字之美。
二、教学重点1、掌握小木偶的成长过程,进而了解小木偶的人生价值;2、感受小木偶的情感世界,深刻体验人的情感生命;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小木偶的成长历程,并对其产生深刻的思考和启示;2、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小木偶的情感世界,并深刻体验人的情感生命;3、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文学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方法1、独立思考法2、小组合作法3、课堂小结法4、形象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开篇活动以一段小孩做坏事的视频引出教学话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好孩子和坏孩子之间的区别,之后优美地朗诵小木偶的歌曲。
2、文本阅读进入文章的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后,老师引领学生共同解读文本,并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
3、探究小木偶成长的历程让学生自主收集小木偶的成长历程,诸如他是如何从一枚木头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学会行走、说话、学习等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探究小木偶的情感世界学生通过文本,深入探究小木偶的情感世界,例如他的喜怒哀乐,深深体会到人的情感生命的丰富多彩。
5、文学之美欣赏通过一段小木偶的描写,引导学生开始寻找文学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6、综合训练开展小组讨论,引领学生深刻思考小木偶的人生价值,并结合自身经验拓展学生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7、课堂总结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本课教学要素,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深刻地铭记于心。
六、教学评价1、阅读能力的评价2、理解能力的评价3、思维能力的评价4、口头表述能力的评价七、教学反思总体来说,《小木偶的故事》教案汇总是十分有收获的,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更能启迪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6.2 数量关系
第六单元复习与关联6.2 数量关系【课题名称】第2课时数量关系【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5页。
【教学目标】1. 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对所学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你会用加、减法解决哪些问题?预设1: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减法是求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下多少。
预设2:我知道求一共有多少是用加法,还剩下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数量关系的知识。
(课件出示数量关系知识结构图)二、知识梳理1.加法。
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法、接数法、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预设2:计算十几加几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预设3: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一般采用凑十法。
预设4: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教师:你能用加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列式是:5+2=7(只)2.减法。
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可以采用倒数法、数的组成、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其中采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预设2: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十得几。
教师:你能用减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一共有6只小鸭子,游走了4只,还剩几只?列式是:6-4=2(只)三、应用提升1.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应用提升第3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连加、连减》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含试卷)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连加、连减》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课题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连加、连减》作者及工作单位王利霞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镇五星小学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本单元的又一个难点内容,他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不算出得数作家属或被减数。
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虽然在此以前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但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段,学生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像连加、连减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难点,表现在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结果而导致第二步受阻的现象。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
2.在生活中找数学,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1.创造情境,激趣学习。
2.观察对比,体验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1.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教学活动1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2、口算1+2= 2+3= 3+4=4+5= 5+5= 4+6=教学活动2二、探究体验1、学习连加1) 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
(原来。
先。
又。
)板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2)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2+3=6先用一只手遮住+3,让学生算1+2=3(板书3),再用手遮住1+2,提示用3+3=6(板书6)。
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
板书:连加教学活动33)连加练习3+4+1= 7+2+1= 2+2+4=6+4+0= 4+3+2= 5+0+3=教学活动42.学习连减1) 出示课件(xxx图),让学生看图上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看看图吧。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6单元 复习与关联(教案)应用提升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与关联6.4应用提升【课题名称】第4课时应用提升【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6页-107页。
【教学目标】1.对本学期所学习的20以内数、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相关算式进行整理,对所学计算方法进行回顾,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2.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卡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学习数学离不开数,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各数。
教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数。
预设:学生可能会1个1个地按顺序或倒序读数,2个2个或5个5个地读数,按单数、双数读数等。
教师:在这些数中找到一个数,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数吗?预设:学生选择一个数,可能用小棒摆出来,也可能画图表示,还可能用计数器拨出来。
(教师追问: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指导学生说说它的意思和组成。
)二、综合应用1.课件出示教材第106页第1题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预设:第(1)题:学生能清楚地知道一个数前面的数比它少1,后面的数比它多1。
第(2)题:指导学生准确数数,找到第几行,区分第几和几。
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二行出示的“3、5、7、9、11”填出缺少的“2、4、6、8、10”;根据第三行出示的“4、6、8、10、12”填出缺少的“3、5、7、9、11”……学生可能有多种走法,要求学生一边读数一边画出路线。
第(4)题:把表中的11涂出来,发现斜行的左边都是比11小的数,斜行的右边都是比11大的数,每一斜行的数都相等。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认识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了解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了解图形。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平面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些图形的特征,如圆形的边界是一条曲线,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垂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等。
同时,通过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图形的特征。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挑选一些图形卡片,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6单元 复习与关联(教案) 练一练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与关联6.5 练一练【课题名称】第5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8-110页。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且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教师: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数学本领。
在小组内说说这学期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目录,从中学会有条理地回顾整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等。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闯关练习。
(课件出示本册教材知识点)二、巩固练习1. 教材第108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看图写数。
预设:学生说出每幅图中的数,重点对后两幅图进行交流,明确10个一就是1个十,计数器上个位表示几个一,十位表示几个十,再把两部分合起来。
2. 教材第10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能比较轻松地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增加“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样的题目,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定势。
3. 教材第108页练一练3题。
教师:仔细观察,说说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有几个,数一数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数错、漏数的情况。
教师请数得正确的学生分享方法,例如用不同的记号进行标注、从上往下有序地数等。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数立体图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知识的运用。
《教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分享》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分享》进行分析和解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体会。
我们来看看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地说,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算法的应用,如分组加减法、进位算法、减法算法等,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我们进入教学内容的部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加减法和进位算法。
其中,加法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分组加法的方法,而减法的教学重点则在于进位减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运用。
进位算法的教学则是在这两个基础上的延伸,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进位算法的应用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方面,本节课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除了传统的讲解和练习外,还采用了综合教学、探究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等多种方法。
其中,综合教学的环节主要是将学生的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探究教学的环节则是通过情境教学和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案例分析教学的环节则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而在教学评价方面,则主要以小组合作和个人发布的方式开展。
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组内合作完成一部分课堂练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还会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布一个有关本节课的观点或心得体会。
我们来谈谈教学体会。
本文作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全面和实用,能够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
而在教学方法方面,则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确实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令人欣喜的则是,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小组合作和个人发布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综合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出色的。
本文对《教师的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分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内容标准】《标准》指出,“‘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一年级属于第一学段,主要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感受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二、发展性目标1 .使学生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
这些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要切实处理好教材主题图的作用。
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引导学生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要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用好“生活中的数”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约15课时1.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2.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4.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2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课件切换到书上的主题图)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优秀教案及反思
一、学生独立观察小小商店里各种柜台的商品信息。
然后指名汇报。
二、按照课本中的要求依次解决各个问题后小组内交流。
三、准备展示汇报。
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体验付款的多样性。
(重点)2、掌握人民币元、角单位间加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一、第一个问题指名用投影仪展示订正。
二、第二个问题同上。
三、第三个问题有两种方法,注意教给学生表示方法。
四、第四个问题指名展示汇报。
五、学生汇报所提问题,教师注意指导提问题的方法。
帮助其解决解答时所遇困难。
六、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
此问题答案比较多,力争展示完全,注意单名数与复名数的相加的方法指导。
6.1买文具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
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应体现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第二,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
简单地说,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再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则利用社会调查活动这一形式,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积累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提供时空。
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而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进率后,又设计购物的实践活动,正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数学活动的.教学。
我们都知道“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因此,“动手”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所以,在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及了解元、角、分之间进率这个环节时,分别设计“动手”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直观观察,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完善彼此的结论,使学生认知更充分,提高合作能力。
6.2 买衣服
1.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
的背景之中。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教师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
经验为基础。
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
出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活动丰富,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
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两件衣服,然后提出找钱、换钱的问题,这样
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
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
使用人民币。
“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最后,学生在经过大量的活动经验
积累之后,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
教师还把活动延伸到
课下,让学生记录购物的钱数,使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
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