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雷雨》教案(精选6篇)
《雷雨》教案(精选6篇)《雷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媒体: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课件4: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2、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雷雨》教案(通用5篇)
•••••••••••••••••《雷雨》教案(通用5篇)《雷雨》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3、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难点、重点分析】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可与《祝福》《药》等小说的环境描写作比较,以加深理解。
)2、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分析: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
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3、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分析: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
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
人教版《雷雨》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剧作家曹禺及其作品《雷雨》的背景资料;(2)分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戏剧结构;(3)欣赏《雷雨》中的优秀台词和戏剧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雨》;(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雷雨》所表现的人性冲突和社会悲剧;(2)认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雷雨》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和戏剧结构;(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3)欣赏《雷雨》中的优秀台词和戏剧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雷雨》中的象征手法和暗喻进行深入理解;(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雷雨》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3)联系现实生活,对《雷雨》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
1. 引入新课:(1)简要介绍剧作家曹禺及其作品《雷雨》;(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雷雨》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命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雷雨》,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雷雨》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交流与合作能力;(3)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笔记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作业中对《雷雨》人物分析的准确性;(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雷雨》戏剧手法的鉴赏能力;(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
人教版《雷雨》教案
人教版《雷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雷雨》的背景、作者及剧本的结构特点;(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及在剧中的作用;(3)掌握剧本中的重要语句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和人物关系;(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剧本中的情感冲突;(3)学会欣赏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揭示的人性光辉和悲剧色彩,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2)理解家庭伦理关系,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3)树立对经典文学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剧本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剧本的情节安排和戏剧冲突;(3)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2)剧本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主题;(3)演员表演时对角色内心活动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雷雨》的背景、作者及剧本特点;(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剧本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梗概;(2)分析人物形象,总结其性格特点;(3)思考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剧本中的戏剧冲突;(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剧本的特点和价值。
四、课堂练习(1)简述剧本的人物关系;(2)分析剧本中的主要矛盾冲突;(3)阐述剧本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2. 课后作业:(1)深入剖析自己喜欢的角色,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在剧中的作用;(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剧本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其对剧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剧本主题的感悟和思考。
《雷雨》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雷雨》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了解有关的情节和时代背景。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对话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人物语言,把握戏剧冲突,探究舞台说明,掌握戏剧人物鉴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体会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欣赏戏剧冲突,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欣赏人物语言。
教学难点: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出场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与讨论法。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曾有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他给沉闷的中国剧坛带来了强烈的震动,,他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那部戏剧就是他的处女作《雷雨》。
曹禺开始酝酿《雷雨》只有19岁,23岁时也就是1933年完成,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茅盾形容为"当年海上惊雷雨"。
可见《雷雨》的影响有多大。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雷雨》。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介绍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
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
曹禺没上过小学,延师在家,诵经读史,但常偷看《红楼梦》、《水浒》、《西厢记》等书。
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
《雷雨》(节选)第一教时教案及课件说明(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曹禺的有关情况,了解《雷雨》在现代话剧史是的重要地位2、熟悉节选部分剧情,了解戏剧冲突,理解戏剧文学的舞台性3、分析周朴园的思想性格,理解其思想的双重性二、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学生朗诵和讨论三、教学重点:了解戏剧冲突,把握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开始,课堂安静后,播放“雷雨”(画面及声音),(音量放到最大)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随着声音消失后,教师导课:“刚才我们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让大家经受了一场雷雨的震撼。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剧坛有一剧本问世,也犹如一场狂风暴雨,震惊了当时的剧坛,从此以后,我国有了可与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这部话剧就是曹禺先生的《雷雨》。
”随着教师的导语结束,(点击鼠标,屏幕上显出字幕:〈〈雷雨〉〉(节选)曹禺)(二)作者简介:1、点击鼠标,屏幕变换,出现曹禺先生的图片及相应介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
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年)《原野》(1937年),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且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成功地改编了话剧《家》。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为历史剧《胆剑篇》(1961年)和《王昭君》(1978年)。
1、教师点击鼠标,显出雷雨介绍。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
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通用)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通用)教案:《雷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的课文《雷雨》。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在一个雷雨之夜,农村家庭矛盾冲突的激化,揭示了封建家庭内部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小说《雷雨》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2. 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小说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象征意义。
难点:理解小说所反映的封建家庭矛盾和社会现实,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小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雷雨天气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联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b. 分析小说的象征手法,如雷雨象征社会的矛盾冲突,家庭成员的象征意义等。
c. 讲解小说的寓意,揭示封建家庭矛盾和社会现实的联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六、板书设计1. 小说《雷雨》情节概括2. 人物形象分析3. 象征手法分析4. 寓意解析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
2. 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并结合具体情节说明。
3. 请找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并解释其寓意。
答案:1. 小说的情节概括:小说讲述了在一个雷雨之夜,农村家庭矛盾冲突的激化,揭示了封建家庭内部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2. 主人公形象特征分析:主人公是一个善良、勤劳、忍辱负重的农村妇女,她在家庭中受到压迫和欺凌,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雷雨》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
作者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曹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曹禺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列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bull;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雷雨》教案(精选5篇)
《雷雨》教案(精选5篇)《雷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 《雷雨》教案(公开课) 新人教版必修
课后思考题:
鲁侍萍对周朴园又怀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此环节教学目标有三: 1举一反三、拓展思维;
2 2培养能力、启迪智慧
3德智并举、升华境界。
六、
板书设计
矛盾冲突
矛盾
反思
课题
《雷雨》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介绍戏剧常识。
2.把握戏剧主要矛盾冲突。
3. 品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启发相结合,创设情境课堂,在讨论、活动中不断领略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
教学
重点难点
1.分析两场戏剧主要矛盾冲突。
父子反目 天伦难续
2、学法小结
巧合
巧妙
戏剧化的矛盾冲突
【活动三】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前提下快速浏览文章,找出主要矛盾冲突,并为他加上小标题;
思考本剧情节安排的特点。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并整体把握戏剧内容;
提升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四、
小组合作探究
1、探究人物外在情感
真情——冷酷
2、探究人物心理
2.品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探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
思路
情境导入,引出话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训练能力→拓展延伸,培养情操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导出新课
导入:影视作品《满城尽带黄金甲》
主题介绍:
夫妻不相爱却相恨,父子不相安却相怨
2023最新-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7篇《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雷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5、巩固生字:⑴ 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⑴ 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回答。
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雷雨前:⑴ 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⑴ 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⑴ 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雷雨》教案1
《雷雨》教案《雷雨》教案篇1一、导入。
1、出示——雨。
2、都认识,那大家一起来读。
3、读的很准,哪位同学能想到和“雨”有关的词语?4、课外积累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
**大家听得真仔细,打雷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尤其是夏季经常出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题就是——雷雨〔板书〕。
课文中所描写的这场雷雨是怎样的呢?通过学习你一定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2、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识字、读词语。
3、请三个同学读全文。
〔1—3〕、〔4—6〕、〔7—8〕。
**读地很流利,如今我们也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细读,品味㈠1、指名读1---3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2、学生答复,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3、如今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些景象写的更详细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学生自读。
*边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边指导朗读。
A、黑沉沉:ABB式、你能说出像几个这样的词语吗?B、压下来:说明乌云来得快而且凶猛。
〔板书:压〕C、一动不动:说明当时一丝风也没有。
〔板书:不动〕D、乱摆:什么乱摆?〔树枝〕说明风特别大。
E、垂下来:风很大,蜘蛛顺着蛛丝掉下来逃走。
说明蜘蛛心里害怕。
〔板书:逃走〕F、越来越亮*响:一次比一次亮,一次比一次响。
〔板书:亮响〕〔为什么先写闪电,再写雷声呢?〕4、刚刚我们知道下雨之前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除了这些,你能想到还有哪些其它的现象也是表示要下雨了呢?提示:①燕子低飞。
燕子拍拍翅膀低飞。
②蚂蚁搬家。
蚂蚁搬家。
〔可联络课文《要下雨了》。
〕5、乌云压下来了,叶子一动不动,蝉不叫了,蚂蚁都在繁忙地搬家,燕子在低飞。
让我们想象着雷雨前的景象,有感情的朗读这三段吧!先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人教版《雷雨》教案
人教版《雷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雷雨》的背景、作者以及剧本的基本结构;(2)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3)掌握剧本中的重要语句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剧本内容;(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剧本角色的情感变化;(3)学会欣赏戏剧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性的复杂性,理解善恶、美丑的辩证关系;(2)感悟家庭伦理关系,尊重生命,关爱他人;(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剧本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2)剧本中的重要语句和表达技巧;(3)戏剧冲突的展开和解决。
2. 教学难点:(1)剧本深刻的主题内涵;(2)复杂的人物性格和心理描写;(3)戏剧表演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剧本的氛围和情感;2. 角色扮演法:分组扮演剧本角色,深入理解角色性格和心理;3. 讨论法:分组讨论剧本中的关键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剧本中的典型场景,引导学生理解戏剧冲突的内涵。
四、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剧本背景及作者简介1. 教师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和作者鲁讯;2. 学生自主学习剧本的基本结构,了解戏剧的场次安排;第二课时: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1. 教师讲解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剧本中的戏剧冲突;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剧本角色,进行情景模拟,体验角色情感。
第三课时:重要语句和表达技巧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中的重要语句,讲解表达技巧;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剧本中的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第四课时:剧本主题内涵探讨1. 教师提出探讨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剧本的内涵;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剧本中的主题思想;第五课时:戏剧表演技巧1. 教师讲解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如语言、动作、表情等;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表演技巧;3. 课堂展示:各小组表演剧本片段,教师点评并指导。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雷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语文《雷雨》教案篇1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 .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指点迷津】1 . 关于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2 .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中外优秀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
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这一年,他仅23岁。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激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序)剧本的分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舞剧等。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雷雨》 ) 、喜剧、正剧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
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他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墨,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语言富有诗意。
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二、《雷雨》剧情简介:这是一个封建资产大家庭凄婉动人的悲剧故事。
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他的大儿子周萍关系暧昧。
《雷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雷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
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一部具有突出地位的多幕话剧,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剧情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
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课文节选的是该剧第二幕中的一个片断。
三、理清剧中人物关系1.指名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剧情,弄清人物关系。
雷雨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优秀4篇
雷雨教案高中语文雷雨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美丽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高中语文雷雨教案优秀4篇,欢迎阅读。
《雷雨》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2、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
活动过程:1、说说夏天的雷雨。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雷雨现象。
教师小结夏天闪电、打雷到下雨的过程。
2、欣赏、熟悉歌曲。
教师范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熟悉歌词。
例:教师: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出示节奏卡,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切分节奏。
3、填词唱歌。
幼儿跟老师一起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幼儿在教师伴奏下,尝试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4、表现歌曲。
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并用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
《雷雨》教学教案篇二教具准备:录音机、彩图、自制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指导看图。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第8课雷雨。
2、先请大家看看图,仔细地听一听。
(出示彩图,并放录音)3、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看到了乌云、闪电、雨点、池塘、小鸡、小鸭、荷花)(听到了雷声、雨声、风声)4、小朋友看得很好,听得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情景。
(老师作形象描述)雷雨到来时,黑沉沉的乌云布满了天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小鸡吓得躲在石头旁叽叽叽地叫着,小鸭在池塘里快乐地歌唱,好像在说:下雨了!下雨了!二、学习纯拼音句群。
1、小朋友,书上有一首儿歌,生动地写出了雷雨时的情景,你们想不想读一读?(想),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6页,自己小声地读一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还要边想,句群写了什么内容呢?(学生自读,老师巡视指导)2、现在我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句群,其它小朋友听一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二人读完后,众人评议)3、老师来提点意见,小朋友朗读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词儿连读,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入与情境营造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戏剧的世界,了解《雷雨》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剧本语言,理解人物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导读法、情境导入法。
教学过程:1.导读:简要介绍剧本和作者。
2.情境导入:播放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剧情,体验人物情感。
3.问题探究:提问学生,探究人物关系和情感。
4.深层探究:分组讨论,探究人物内心世界。
5.总结:强调人性复杂,不能简单贴标签。
第二课时:品读与鉴赏教学目标:深入理解剧本语言和人物内心,掌握鉴赏戏剧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台词,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悟复杂的人性。
教学方法:品读鉴赏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1.导读:回顾上节课内容。
2.品读:引导学生品味剧本语言,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3.鉴赏: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台词、潜台词进入人物内心世界、体悟人性。
4.总结:让学生在研究中总结归纳出鉴赏戏剧人物的方法。
第三课时:表演与评价教学目标:通过表演和评价,深入理解剧本和人物。
教学重点:理解人物关系,掌握表演技巧。
教学难点:体悟复杂的人性。
教学方法:表演评价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1.导读:回顾上节课内容。
2.表演:分组表演剧本片段,理解人物关系,掌握表演技巧。
3.评价:互相评价表演,提出改进意见。
4.总结:强调人性复杂,不能简单贴标签。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深入理解了剧本和人物,掌握了鉴赏戏剧的方法和表演技巧。
但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人物内心世界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和讨论。
同时,教师也需要更多地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鉴赏《三十年后周朴园与XXX再次相见》一节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整件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2.品味台词,深入体会戏剧冲突,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把握戏剧形象;3.深入体悟人性和本剧的思考深度;4.掌握鉴赏戏剧语言的要领。
教学重点:品味剧本语言,体会语言的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中外优秀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
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这一年,他仅23岁。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激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序)剧本的分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如《雷雨》) 、歌剧、舞剧等。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如《屈原》) 、现代剧( 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如《雷雨》) 、喜剧、正剧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
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他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墨,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语言富有诗意。
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二、《雷雨》剧情简介:这是一个封建资产大家庭凄婉动人的悲剧故事。
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他的大儿子周萍关系暧昧。
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侍女四凤。
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来把四凤领走。
而鲁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他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亲生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又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阴沉郁热、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课文节选的是四幕话剧《雷雨》的第二幕。
三、预习提问1、课文中出场的人物众多,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2、周鲁两家的矛盾盘根错节,你觉得哪些人物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其中主要的冲突有哪些?(答案见课件)节选部分一共有两场戏,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后一场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四、研读第一场1、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到底有什么冲突呢?A、三十年前,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
B、三十年后,周朴园对侍萍威逼利诱。
2、三十年后,周朴园对侍萍是怎样威逼利诱的?A、“你来干什么?”(因为他认为侍萍的出现,会对他的名誉和地位构成威胁。
这句话撕去了刚才用来伪装“善人”的面纱,露出了他凶恶的本相。
恼羞成怒,严厉责问。
)“谁指使你来的?”(凭他三十多年从尔虞我诈的争斗中积累起来的经验)B、“你可以冷静点。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 (他竭力阻止鲁侍萍再提三十多年前的往事,让她冷静下来,唯恐将事情闹大。
)C、“你静一静……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保留家具、熟记生日、保留关窗习惯,(表白自己的怀念和悔过之情,用虚情假意来软化侍萍,此后的对话进入周朴园掌控的轨道。
)D、“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
”取出支票。
(在他看来,金钱可以买到一切,可以换来心安,弥补罪过,一张支票撕开了他伪善的面纱,集中暴露了他的冷酷自私虚伪。
周朴园的身份是买办资本家--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依附于帝国主义势力并直接为其服务的大资产阶级。
是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本国人民的工具和奴才,从鲁大海所揭露的他的罪恶发家史来看,他冷酷无情,丧失人性,是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反动资本家形象。
)3、面对支票,侍萍有怎样的表现?当即撕毁支票。
并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表现了她劳动者的骨气和尊严,刚毅与倔强。
对周的蔑视和抗议。
4、围绕一张支票,周、鲁两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显现出矛盾双方尖锐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5、周朴园一直用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喜欢关着窗子这样的生活小习惯,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诚还是虚伪的?首先,当年他和侍萍确实感情深厚,从侍萍绣一朵梅花补衬衣的细节,可以窥见当初他们的爱情是真实而和谐的,他难免会留恋过去他和侍萍的感情生活。
这种留念之情是真实的,也是如今他的感情中让人觉得最有“人性”的部分。
特别是他以后的婚姻并不美满,这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
蘩漪是很傲慢的,不听他,不吃他那一套,这从“吃药”那一场可以看出来。
其次,如今他的感情已经被严重扭曲了,因此,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是眼前的鲁妈时,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他的温情一下子消失了,于是发出了冷酷无情、带有侮辱意味的质问。
至于他向鲁侍萍表白的他是如何“纪念”她的话,基本上是为了软化她罢了。
可见,他怀念的是当年温柔、聪慧且早已死去,不会对自己有任何威胁的侍萍,并且这种怀念恐怕也更多是出于他自己要寻求良心上的安慰的需求,以及装模作样给别人看,于此可见他的虚伪、自私。
对于这个问题,作家的回答是:“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既然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出于真心的,那为什么侍萍真的到来的时候他又会露出那样的面目呢?万老解释说,“他经过几十年的变化,心狠起来了。
他跟警察局长、英国买办来往,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工人,甚至不惜用工人的性命来填满自己的腰包。
侍萍的出现,使他一下子从对过去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关系中来了。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是他三十年来在尔虞我诈的争夺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我这么有钱,别人怎么突然找到我的头上来。
他把别人也当成和他一样变坏了,立刻审时度势对付。
这就露出了他的资本家的面目。
”6、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所谓动作性,是指人物的语言要有力地表现其欲望、意志、内心的冲突,并使其内心状态通过语言转化为外部动作,而且要有一种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张力。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这么说的目的:1、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避免别人猜疑。
2、家庭生活不如意,怀念那个“贤惠”的侍萍。
鲁侍萍这么说的目的:1、嘲讽周的虚伪。
2、诉说出多年来郁结在心底的痛苦和怨恨、愤怒。
五、第二场戏: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资本家和罢工工人的冲突)1、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对鲁大海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思考?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
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已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不可改变,周、鲁之间的关系无法调和。
2、在第二场戏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朴园?在和鲁大海的正面交锋中,他稳操胜券,不急不躁,对于鲁大海的责骂,他不轻易动怒,保持着冷静,说话简洁,打击性却很强。
表现出阴险、狡诈、强硬、冷酷、灭绝人性的特点。
3、鲁大海的形象A、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B、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认识了怎样的鲁大海?作为新生工人阶级中的一分子,罢工工人的领导者之一,鲁大海与老奸巨滑的周朴园相比较,确乎显得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但是,他有着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
这些,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又清晰的认识。
同周朴园谈判的失败,使我们叹惜大海之幼稚;揭露周朴园唆使矿警杀害工人,用金钱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斗争时,让我们看到了大海在这场斗争中显示出的力量。
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
正如曹禺先生所说,鲁大海这样一个工人形象,“当然写得很不像样子,很不成熟,但我是同情这个人,甚至佩服这个人的。
”由此可见,作者对作品中略嫌单薄的鲁大海这个形象赋予了很大的热情,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人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激励意义。
六、主题归纳: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
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
七、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见课后练习)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看到周朴园对大海的态度,使得她对周朴园的幻想已经完全破灭了,她意识到贫富阶级的对立,想看一看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
同音词语的转折,巧妙表达出她当时痛苦、愤恨、无奈的心情。
八、第二幕的幕前提示里说:“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这对于剧情发展有什么作用?这段“舞台说明”暗示了剧中沉闷压抑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到将会有大的事件发生,起到铺垫情节的作用。
九、剧本以“雷雨”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①展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附:词语补释*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
P92注①*谛听:仔细地听。
谛:仔细。
*昧心:违背良心。
昧:mèi*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郁热:闷热。
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意气:指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