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1课标解读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没有品位,没有创意。
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词作为一个载体。
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通过描述、插图、音乐等手段,给学生营造便于正确把握古诗词基调的“生活新境”。
2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熟读成诵,抓出重点词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引导叙述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重点难点中年级段学习古诗,不能只满足于读一读,背一背;也不能像高年级那样,准确地理解每一诗句的意思及诗人的背景、写作风格。
学生要对古诗内容有一定了解,能初步体会诗人情感。
根据这个年段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特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感悟古诗词的情、意、韵。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明确目标1.出示第六组单元导读,全班齐读,抓住主要学习目标。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唐代诗人李白,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板书)【通过链接李白的其他写景诗,引领学生获得对祖国大好河山之壮美的初步体验与感受,产生“课伊始,情已生”的教学效果。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7.再读诗,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读准、读通、初步读出韵味、读懂古诗的目的,为领悟诗境、感悟诗情打下基础。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谈论法:通过师生问答、生生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描绘的景象。
练习法:通过朗读、背诵、默写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诗歌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与天门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教师:(面带微笑,手持遥控器)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奇妙的旅行,去探访一位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壮丽景观。
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
(展示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教师:你们知道吗?这幅画面正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笔下的《望天门山》。
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这首诗,感受那份豪情与美景。
2.介绍李白及其诗歌风格,为学习《望天门山》做好铺垫。
(展示李白的生平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豪放,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李白到底望到了了怎样的景物呢翻开课本,自由读几遍。
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
现在开始(教师自读诗句,教师巡视)2.指名同学朗读诗歌,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断句。
强调“断”“帆"是前鼻音,“楚”“至"是翘舌音。
谁来把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我们要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节奏读清楚了没有。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望天门山》,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词难词,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 诗歌朗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诗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诗歌朗诵音频,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门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新授: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词难词,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 实践: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巩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写一篇关于《望天门山》的感受。
板书设计1. 《望天门山》2. 作者:李白3.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歌,突出修辞手法和意境。
4. 课后作业:背诵诗歌,写一篇感受。
作业设计1. 背诵:《望天门山》2. 写作:写一篇关于《望天门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对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诗歌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 学生反馈: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以上是对《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学习《望天门山》1、学习诗的前两句: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
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育同学的想象力量和形象思维力量,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同学喜爱读诗的爱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教学过程配乐,课前观赏祖国山河美景。
一、问题导入,释题。
1、孩子们,你们喜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风景美丽的地方?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到处都有迷人的风光,三清山令人神往,长江风光无限旖旎,庐山瀑布气概磅礴,黄山云海云雾缭绕……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也游历了很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
〔板书〕4、今日,我们就要学习他写的一首山水名诗——望天门山〔老师板题,望天门山〕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观赏山水美景。
〔老师板书:望〕5、释题:“望”就是远远地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哪些美景呢?让我们去诗中查找答案吧!二、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看清要求,自由读读古诗两遍。
〔课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正音。
3、初步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4、依据手势,标画节奏。
5、师生合作叠读诗歌,体会诗歌一唱三叹之美。
三、展现沟通1、感受诗歌的景美。
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
《望天门山》这首诗一句一景,就像一幅水墨画。
下面我们悄悄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
〔课件出示要求:同学默读诗,边读遍圈。
〕〔指名汇报〕2、巍巍天门山,滔滔楚江水,还有孤帆红日,这么美的景物,谁来读一读诗文?3、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句诗中哪个字最让你感受到天门山的气概?〔抓住断字感受江水的气概〕当李白看到浩荡的楚江水劈山而去,不禁发出这样的吟诵〔生读,读出气概〕4、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概,谁来读。
《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方案 4篇
《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方案4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孤、帆”四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班齐读,分小组读,指明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知道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情商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望天门山》教案篇一课时备课【本学期总第5 课时】【本单元第5 课时】【课题】: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关键】: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复习学过的赞美长江的古诗。
通过自由背、指名背创设情境。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望天门山》1、屏幕显示长江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1)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2)教师解答归纳。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1)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让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可在小组内交流)(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6、指导背诵:(1)自由背(2)小组内轮流背【教学反思】:课时备课【本学期总第6 课时】【本单元第6 课时】【课题】: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关键】: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1、名背诵2、默写《望天门山》二、学习《题西林壁》1、屏幕显示庐山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2)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3)教师解答归纳。
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最后,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课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内容包括李白的《望天门山》,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本节课主要聚焦《望天门山》一诗,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然之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如“你认为诗人是如何捕捉到这些自然景色的灵感?”
6.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背诵:让学生熟读成诵,提高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8.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了解其背景,并背诵下来,下节课分享。
9.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望天门山》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天门山壮丽景色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体现了诗人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这首诗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重要性在于展示了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才华。
望天门山古诗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天门山古诗教学设计(优秀5篇)《望天门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释题:天门山: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
二、范读诗歌三、自读诗歌,提出疑问。
四、试讲诗歌大意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五、指导朗读这首诗热情赞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气势十分雄伟。
从中充分展现了诗人自己那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动手做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参考书上的插图,请你用彩笔画一幅图。
图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阳。
七、板书设计:张贴学生的画。
反馈:[学生活动设计]:朗读讨论作画背诵《望天门山》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借助注释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内容设计: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2、尝试自读理解古诗。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3)有什么学习困难记下来,以备质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查找有关资料的能力,利用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自己能初步读懂古诗的意思及边思考边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设计意图: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检查就要有总结和评价。
借以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能读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6篇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秀6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断、楚、孤、帆”4个新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思。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通过聆听,诵读,画面呈现和想象,使学生形象感知本诗,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借助注释,自主查阅等方式,理解诗歌中“断”“回”“出”“孤”等字的意思,从而推动理解古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思,教授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及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思。
教学过程:一、回顾李白,引出课题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么?(知道,请一两名同学简要介绍)是的,这位有着“诗仙”之称与“诗圣”——谁?(杜甫)齐名并称“李杜”的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我们对他应该并不陌生,甚至可能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了。
那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歌呢?(指名2至3个同学回答,择取最后这首全班背诵)(先呈现画面再出示诗歌)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同学们真不错!大家发现了没有,李白的诗歌是不是很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朗朗上口。
这里有个字“望”什么意思?(板书望,从远处看)好的,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望一座山!一起再来学习他这首也很奔放豪迈,意境奇妙的诗歌——望天门山(接着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解释课题——望(往远处看)天门山(天高,门对)——展示图片,安徽的天门山。
(注意解释天、门)4、当时正直年少,满腹雄心抱负的李白乘舟顺江而东望见天门山,他望见了天门山的一些什么?望到这些之后他又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呢?请同学们读读诗歌。
《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断、楚”等生字,会写“断、楚”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壮丽,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含义。
2.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和诗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展示天门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雄伟。
2.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认读生字,强调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读准节奏。
3.精读古诗
(1)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
①解释“中断”“楚江”的意思。
②想象长江水冲破天门山的壮观景象。
(2)体会“碧水东流至此回”。
①理解“回”的含义,感受江水的汹涌澎湃。
②分析为什么江水会在此回旋。
(3)感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想象两岸青山对峙的画面。
②体会“出”字的妙处,感受动态之美。
③理解“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境。
4.总结升华
(1)总结全诗内容和意境。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5.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门山的景色。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望天门山的自然地理特点,认识望天门山的历史文化。
2.了解望天门山的旅游资源,学习如何发掘、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3.通过实地探索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望天门山的自然地理特点介绍,如山势、气候、地质等。
2.望天门山的历史文化介绍,如历史沿革、著名景点等。
3.望天门山的旅游资源介绍,如景点、特产、美食等。
4.望天门山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的方法和经验介绍。
5.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加实地调研和体验活动,比如到望天门山实地考察、游览、采风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望天门山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
2.观察法。
通过观察实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让学生对望天门山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受。
3.讨论法。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意见和建议。
4.实践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拍照、采风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究望天门山的自然、人文特点和旅游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受。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教学目标1.了解望天门山的自然地理特点,认识望天门山的历史文化。
2.了解望天门山的旅游资源,学习发掘、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内容1.介绍望天门山的自然地理特点。
2.介绍望天门山的历史文化。
3.介绍望天门山的旅游资源。
4.介绍望天门山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望天门山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并学会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教学过程1.引入。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望天门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望天门山的美丽和历史。
2.讲解。
教师用PPT讲解望天门山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山势、气候、地质等,讲解望天门山的历史文化,如历史沿革、著名景点等。
3.观看视频。
放映介绍望天门山的旅游资源和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的方法和经验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望天门山旅游资源的规模和类型。
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望天门山》。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对天门山景色的赞美之情。
3、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中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中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的山川景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处非常壮观的地方——天门山。
(展示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大家是不是都很惊叹呢?在古代,有一位诗人也被天门山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那就是《望天门山》。
2、初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楚、孤、帆”等字的读音。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
教师可以画出节奏线,让学生根据节奏线朗读。
3、理解诗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
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理解以下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中断”指从中间断开,“楚江”指长江流经古代楚国的一段。
“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澎湃。
“回”指回旋。
“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扑进眼帘。
“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4、感受意境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师补充介绍天门山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让学生体会诗人通过描写天门山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对天门山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5、赏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找出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天门中断楚江开”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长江水的汹涌澎湃;“两岸青山相对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青山写活了。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优秀5篇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李白。
(板书)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
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
(师板画天门山。
)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
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汹涌,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壮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天门山的古诗——《望天门山》。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指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天门中断楚江开”引导学生理解“中断”“开”的意思,想象天门山被长江水劈开的景象。
(2)“碧水东流至此回”理解“至此回”,感受江水在这里回旋激荡的气势。
(3)“两岸青山相对出”让学生体会“相对出”的动态美,想象两岸青山仿佛在迎接自己。
(4)“孤帆一片日边来”引导学生理解“孤帆”“日边来”,感受诗人的广阔视野和豪迈之情。
(四)感悟诗情1、让学生再读古诗,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从诗中的景色描写中体会诗人对天门山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情感。
(五)想象画面1、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3、教师展示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想象。
(六)背诵古诗1、学生自由背诵。
2、小组内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七)拓展延伸1、介绍诗人李白的其他作品,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明确:(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3)“两岸青山相对出”——“青山”写出了山的秀美与雄伟。
(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天门上景色的清幽。
◎画一画天门山的景色。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篇一」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的教学设计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望天门山的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明确:(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3)“两岸青山相对出”——“青山”写出了山的秀美与雄伟。
(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天门上景色的清幽。
画一画天门山的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
(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生鼓掌。
)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
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
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
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
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
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
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
生自由背诵,指
名背,齐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
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
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3、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
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五、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