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浴_五味甘露方_源流考

合集下载

藏药浴-道法自然洗尽铅华

藏药浴-道法自然洗尽铅华

藏药浴:道法自然洗尽铅华在青藏高原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浩瀚的天空中有一颗叫“嘎玛堆巴”的星星,是药神的化身,每年在藏历的七月出现七个夜晚,这七天便是天上的药神来到人间采药的日子。

相传在这七个夜晚中,凡是被这颗星星照耀过的水都能够变成甘露,只要在此时洗浴就能祛除所有的疾病和罪孽。

在这七天中,青藏高原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江河湖畔,在药神化身“噶玛堆巴”的照耀下沐浴戏水,尽情表达着追求健康快乐的美好愿望。

这个古老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了西藏的“沐浴节”。

这或许是藏药浴的最初起源。

源于自然,天人合一远古时代的青藏高原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地壳运动逐渐变成了地球上海拔最高的一片土地。

当地下水激烈运动,冲出地壳,便形成了温泉。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矿泉资源,仅在西藏自治区范围内的矿泉就有近700处之多,藏医学经典《晶珠本草》中记载的矿泉就有101种。

得天独厚的矿泉资源,给藏族人民提供了沐浴的天然平台。

渐渐的,藏族人民在沐浴过程中发现矿泉沐浴可以治疗各种疾病,但温泉数量有限、分布不均,在野外还要受到季节、气候等诸多自然条件的限制。

早期的藏医们开始思索取代方法,根据藏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发病规律,再依据药物的性味功效,制取了人工沐浴药剂,这种替代品中的药物组方就是“五味甘露方”(圆柏叶、黄花杜鹃叶、水柏枝、麻黄和丛生黄菊这五种药物)。

公元8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入藏,在弘扬佛法的同时还专门设立研制医药的机构,据传他亲自主持编写了一部叫《甘露要素》的藏医著作,其中便有熬制药水泡浴治疗关节炎和皮肤疾病的秘方。

在这里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莲花生大师在藏地发现当地众生疾病缠身便发慈悲之心,收擒了当地12仙女并命令她们每位选建一眼泉水为众生治病。

拉孜的歌瑶这样唱道:“莲花生大师曾在这里修炼佛法:仙女和寿星告诉众生,这里是人们理想的去处:只要人们来温泉浴疗,各种疑难病症都能根除。

”第37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御医东松噶瓦、元丹贡布等著成了藏医经典巨著《四部医典》,在这部举世闻名的藏医学巨著中,对藏药浴做了大量的论述。

藏药五味甘露浴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疗效

藏药五味甘露浴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疗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103期 253 藏药五味甘露浴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疗效杨红梅(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藏医院,甘肃 甘南)摘要:目的分析藏药五味甘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治疗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五味甘露浴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藏药五味甘露浴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各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好(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藏药五味甘露浴疗法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五味甘露浴;藏药;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03.150本文引用格式:杨红梅.藏药五味甘露浴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53-254.0 引言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据相关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可能与性激素的变化、病毒感染或遗传等因素有关[1]。

类风湿关节炎的好发人群为女性,且40~60岁为该疾病的高发年龄段,主要是关节病变而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畸形,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且疾病的病程通常较长,尤其多发于寒冷地区,与地域也有一定的关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能力受限、发生肿胀等,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治疗药物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植物药、生物制剂、非甾类抗炎药等进行治疗,但由于该疾病的病程较长,这类药物的治疗费用较为昂贵,且长期疗效还待观察,导致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放弃[3]。

藏药浴介绍

藏药浴介绍

源于自然的藏药浴平衡身心洗尽铅华在那雪域的天边,有一个闻名遐尔的康布温泉,它由十二个能治疾病的泉眼组成,传说是慈悲的乌坚白玛炯乃(莲花生大师)为人们留下的甘露。

当地的人们哪儿有病了,或哪儿不舒服了,都要到温泉里去泡泡,就连相隔不远的不丹边民也成群结队地专程来温泉洗浴。

久而久之,很多有病的人闻讯赶来沐浴,沐后丢掉拐杖,载歌载舞地返回家园……温泉养护着周边的人民,让他们世世代代健康、长寿!为了让难以到达遥远的温泉所在之地的人们也能享受温泉疗养的效果,历代藏医大师用智慧和慈悲的愿心创造了甘露藏药浴。

藏药浴,最早记载于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现在,在雪域高原地区,藏药浴作为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以及关节、皮肤、神经等疾病方面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在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也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白玛曲秘的藏药浴以奇正藏药研制生产的“五味甘露散”为基础,其基本的方剂为五种甘露藏药,包括草甘露,阳甘露,阴甘露,水甘露,土甘露,再对症调配成十几种系列药方进行药疗,五味药剂具足五行、五方元素,在热能和药力的共同作用下,使药液从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让人体直接吸收,通过脉道通达全身,药液在静动脉的循环中完成对躯体五元的平衡补充,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从而达到内疏脉道,外排毒素,抵抗疾病健体防老的作用,实现养生和治疗的功效。

让人出汗的藏药足浴每当见到走在朝圣路上的藏人,人们都会不禁对一个敢于用身体丈量大地的民族产生深深的钦佩。

正是这一对对强健的脚板,支撑着这个虔诚的民族。

对于足部的保健和煅炼也是藏药浴最为传神的特色。

在藏医理论中,人体四肢有近百条重要的脉道,连接生成脉、串接脉、寿脉、命脉等。

通过甘露足浴的热力和药力可以疏通上述脉道,进而使药力进入四通八达的脉网,达到内疏脉道、外排毒素的作用。

白玛曲秘的养生浴也推崇足部药浴,并致力为您营造非同一般的舒爽感受:⑴ 恒温热水浸泡,浸泡时间较长,一次45分钟,作用是利用温度和药物自下而上疏通人体脉道,调节机体功能,由表及里自在祛除体内毒素;⑵ 足部在较长时间热水的浸泡后,在五味甘露药物的作用下,毛孔张开,毛细血管扩张,所以不主张浸泡后对足底进行长时间、大力度的按压。

藏医药浴——五味甘露汤

藏医药浴——五味甘露汤

藏医药浴——五味甘露汤药浴是藏医学中常用的一种疗法。

藏医最常用的洗浴药液为五味甘露汤。

◆ 处方和制法:五味甘露汤的药物组成及制法:麻黄、水柏枝各2份,丛生亚菊3份,圆柏叶、黄花杜鹃叶各1份。

每份之量以1斤以上最佳。

上述药物入锅,加满清水,煎煮1小时后,取出其药汁,药渣锅中再加满清水,重复煎煮,反复3次,然后用筛滤去药渣,将3次药汁合并,即可应用。

◆ 浴法:浴时先将药水加热至适当温度(一般以40℃为宜),随后入水浸浴。

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浴后盖被发汗1一2小时,7天为一疗程。

药浴部位可根据病情需要分全身浸浴或局部浸浴两种。

如患部在头部,可用盆盛药水浇淋。

注意调节水温,始终保持适当温度。

◆ 适应症:本法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偏瘫、小儿麻痹症、产后风、荨麻疹等多种疾病。

◆ 主要功能:散寒祛风、发汗利尿、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燥湿止痒。

临床在应用五味甘露汤进行药浴时,可根据具体病情辨证加减:受风、寒引起的消化不良,可加寒水石、野姜、红耳鼠兔粪膏、荜茇各9克。

关节疼痛剧烈,加麻黄、白野蒿。

白脉(神经)病严重者,宜加麝粪、望月砂,或加羊粪及碱花。

某些顽固性皮肤病,跛跷等症,宜用丛生亚菊、碱花、酒糟,共煮汁浸浴。

药浴具有廉、简、便、验特点,适合在医院及家庭中应用。

药浴的美容机理药浴即是用药物洗澡,其中包括直接用药水浸泡洗澡,或用煮药物之热气熏蒸。

药浴是古老而又能体现中医特色的强身治病又美容的方法。

它是籍浴水对局部的刺激作用和药力作用,使腠理疏通,气血通畅,从而达到美颜悦色的目的。

现代研究认为,面部皮肤老化的主要原因是角质细胞、真皮、皮下组织缺水,从而出现角化、脱皮、皱纹等。

而中医的药浴疗法选用人参、当归、白芷、川芎等具有美容作用的中药,在洗浴过程中,即可以治疗面部损容性疾病,又可以补充皮肤的水分,利用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清除已死亡的表皮细胞,改善头面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防止皮肤过早松弛和产生皱纹,还能使皮肤细腻光滑。

浅谈藏医药浴“五味甘露药水浴”的应用进展

浅谈藏医药浴“五味甘露药水浴”的应用进展

浅谈藏医药浴“五味甘露药水浴”的应用进展摘要:五味甘露药浴法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系统理论,并且其作为一种传统的蒙医外治法有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等特点。

蒙医中的五味甘露药浴主要是以蒙医的理论为主要基础,并且遵循“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原则,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中的多种疾病中,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就五味甘露药浴疗法在高血压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概述。

关键词:藏药;五味甘露药;藏医药属于中国医药领域中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种类,藏医药是藏民族同胞在三千多年的医药应用历史上积累的一种独特的医药体系,同时该种医药体系高效的结合了中医药学和大食以及天竺等医学药学理论并且加之其与西医的融合从而形成了目前的独特体系,青藏高原是目前较为传统的藏药产地,青藏高原以其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使得其拥有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同时也使得藏药本身具有较为独特得疗效以及药用价值。

一、藏医五味甘露药浴的起源五味甘露药浴是目前在临床中较为常用得一种藏医临床外治疗法,其以水柏枝、照山白、麻黄、刺柏叶和小白蒿组成,因此称为五味甘露浴。

五味甘露药浴以其漫长的历史和其独特的医药理论,一直在发展并创造着,此药方最早是将五种草药通过采用水煎的方法制备成为一种药浴液,浸泡着人体的全身或者局部。

伴随着《四部医典》等经典的著作对五味甘露药的记载,五味甘露药在临床工作中逐渐的应用起来并且目前也已经得到了相对比较丰富的补充和发展,目前,相关藏医书已经完整的记载了五味甘露浴的加减、配伍以及施治操作等详细的操作。

藏医中的五味甘露药浴的主要作用机制是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扩散以及转运等作用机制进一步促进机体血管的扩张、血液循环的加快以及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等。

蒙医学认为,水柏枝可清除肉毒;刺柏叶以治疗肾病为主;麻黄具有清肝热之功效;照山白可去除巴达干之病邪;小白蒿清黄水、调理血液,对关节肿胀有较好功效。

藏药浴介绍

藏药浴介绍

源于自然的藏药浴平衡身心洗尽铅华在那雪域的天边,有一个闻名遐尔的康布温泉,它由十二个能治疾病的泉眼组成,传说是慈悲的乌坚白玛炯乃(莲花生大师)为人们留下的甘露。

当地的人们哪儿有病了,或哪儿不舒服了,都要到温泉里去泡泡,就连相隔不远的不丹边民也成群结队地专程来温泉洗浴。

久而久之,很多有病的人闻讯赶来沐浴,沐后丢掉拐杖,载歌载舞地返回家园……温泉养护着周边的人民,让他们世世代代健康、长寿!为了让难以到达遥远的温泉所在之地的人们也能享受温泉疗养的效果,历代藏医大师用智慧和慈悲的愿心创造了甘露藏药浴。

藏药浴,最早记载于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现在,在雪域高原地区,藏药浴作为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以及关节、皮肤、神经等疾病方面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在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也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白玛曲秘的藏药浴以奇正藏药研制生产的“五味甘露散”为基础,其基本的方剂为五种甘露藏药,包括草甘露,阳甘露,阴甘露,水甘露,土甘露,再对症调配成十几种系列药方进行药疗,五味药剂具足五行、五方元素,在热能和药力的共同作用下,使药液从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让人体直接吸收,通过脉道通达全身,药液在静动脉的循环中完成对躯体五元的平衡补充,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从而达到内疏脉道,外排毒素,抵抗疾病健体防老的作用,实现养生和治疗的功效。

让人出汗的藏药足浴每当见到走在朝圣路上的藏人,人们都会不禁对一个敢于用身体丈量大地的民族产生深深的钦佩。

正是这一对对强健的脚板,支撑着这个虔诚的民族。

对于足部的保健和煅炼也是藏药浴最为传神的特色。

在藏医理论中,人体四肢有近百条重要的脉道,连接生成脉、串接脉、寿脉、命脉等。

通过甘露足浴的热力和药力可以疏通上述脉道,进而使药力进入四通八达的脉网,达到内疏脉道、外排毒素的作用。

白玛曲秘的养生浴也推崇足部药浴,并致力为您营造非同一般的舒爽感受:⑴恒温热水浸泡,浸泡时间较长,一次45分钟,作用是利用温度和药物自下而上疏通人体脉道,调节机体功能,由表及里自在祛除体内毒素;⑵足部在较长时间热水的浸泡后,在五味甘露药物的作用下,毛孔张开,毛细血管扩张,所以不主张浸泡后对足底进行长时间、大力度的按压。

五味甘露藏药浴护理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分析

五味甘露藏药浴护理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分析

五味甘露藏药浴护理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在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治疗中采用藏药药浴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46例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进行调查研究,并将所有参与本次调查的病人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23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病人藏药药浴治疗,对实验组、对照组病人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实验组相比较高,实验组、对照组数据经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采用五味甘露藏药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藏药药浴;临床效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手、足小关节出现对称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目前对于其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一旦患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病人多器官受累的同时血清类风湿因子呈阳性,逐渐发展为关节畸形,严重的丧失肢体功能,给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

因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本次调查选取1446例在我院治疗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进行调查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采用随机的方式选取1446例我院收治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进行调查分析,选取时间为2020年4月-2020年7月。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病人分为实验组(n=723)和对照组(n=723),实验组男女比例为300:423,病人年龄在32-71岁之间,平均(48.6±2.3)岁;对照组病人男女比例为323:400,病人年龄在35-68岁之间,平均(47.2±2.6)岁。

实验组、对照组病人的基础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治疗。

实验组病人五味甘露藏药浴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治疗的温度温度在38-42℃,温度不要过高,避免对患者造成烫伤,同时温度也不要过低,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刍议藏医药浴疗法

刍议藏医药浴疗法

刍议藏医药浴疗法作者:马脑武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8期摘要:藏医药浴疗法历史悠久,是祖国民族医药的奇葩,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深受藏族人民的欢迎。

关键词:藏医药;养生;探讨藏医药浴疗法始创于公元八世纪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称五味甘露浴,是一中将患者全身浸泡在药液中的藏医五大外治疗法之一。

千百年来一直为广大藏医药工作者所沿用,在长期与藏区疾病斗争过程中行之有效、经久不衰、宝刀不老而流传至今。

1 治疗方法及特点1.1 用纯天然藏药堪巴、刺柏等药材炮制方法用纯天然藏药堪巴、刺柏、水柏枝、达里、翠日登等经炮制加工、发酵等特殊工艺制成五味甘露药粉为基础,根据病情加五根药散、三味黄水药散等加减;取其粉2500克装入纱布袋中放到大锅内加水250公斤左右煮沸1小时后将熬好的药液倒入浴盆。

根据病人体质水温调节到38?—42?后让患者泡入药液内浴15—30分钟,每日3次。

7天为1疗程。

1.2 藏医药浴疗法独具特色藏医药浴疗法独具特色,独一无二,尤其在治疗风湿、类风湿等顽症方面疗效切实,治愈率高等特点引起了国内、国际专家的重视。

2 主要适应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偏瘫;隆病引起的各种疾病,股骨头坏死,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四肢麻木、腰肌劳损、妇科杂病、牛皮癣等各种皮肤病等有奇效。

3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1)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高热患者及妇女行经期禁止药浴,药浴时水位不能于心脏部位同高;在药浴治疗期间和治疗后1—3个月内严禁受风着凉,不食辛辣类食物,不行房事等。

(2)在药浴治疗期间需要用羊肉汤或鸡肉汤等食物和口服药物来增加营养和补充体力。

4 治疗功能藏医药浴疗法采用五味甘露即堪巴清热解毒。

主治肺炎,胃炎,喉炎,扁桃体炎和结膜炎等。

刺柏清热,消炎,干黄水。

主治肾炎,关节炎,炭疽病。

水柏枝发散透疹,解毒。

主治麻疹不透,咽喉肿痛,血中热症,“黄水”病等:达里清热、消肿、补肾。

藏药浴的养生保健之道

藏药浴的养生保健之道

藏药浴的养生保健之道藏药浴是藏医文化的精华,是藏医外治疗法之一。

不仅治疗藏族地区的多发病、常见病,还能用于保健康复防治多种现代疾病,本文重点介绍了藏药浴的发展和传统方法以及治疗效果。

标签:藏药;藏药浴;排毒;五味甘露藏医药学迄今有近4000多年历史,具有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强调整体观念与平衡协调,医学风格独特、理论完整、实践丰富。

藏药浴是在温泉浴疗法实践的基础上,依据藏医药的基础理论而创造的一种藏医独特的药物外治方法,是藏医外治疗法之一。

公元8世纪编写的《四部医典》后续部”五械浸浴”一章专门详细论述了藏药浴的适应症、方剂、用法和注意事项等。

天然藏药通过热能作用,透过人体的皮肤孔窍、学位进入毛细血管发挥作用。

其方剂因人而异,通过传统的诊断方法确定,有明显的针对性。

药浴方剂中的药物可以有效改善人体体液的酸碱平衡,有效调整人体的内分泌状态。

藏药浴的药物在进入人体毛细血管后,有效成分开始发挥作用。

藏药浴中的藏药,有活血化淤的成分。

可以有效分解血管中的沉积物质,同时,在藏药浴的热能作用与药物的发汗作用下,有害物质可以随着汗液与其他体液,在”捂汗排毒”的环节中排出体外。

在藏医的养生理论中,一直把藏药浴作为养生、保健的有效手段,这与其出色的”排毒”功能是分不开的。

通过”排毒”与”清理”的作用,藏药浴可以有效调整人的精神状态。

减轻”疲劳”、”肌肉酸痛”、”神经衰弱”等”中毒”状态。

藏药独特的药理作用,透过皮下孔窍进入毛细血管,再通过血液的周身循环,进入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通过热能下的体液置换可以充分提高人体的血氧含量、改善血液细胞的携带能力,从而提高人体的综合免疫能力。

藏药浴疗法是以”五味甘露汤”为主方进行加减使用的,其将藏药中的秀巴、巴鲁、才敦木、堪加、温布(即阴、阳、水、土、绿五种甘露),按照药性和药物功能进行配制,经水浸泡煎煮后,洗浴、浸泡局部或全身,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藏族”五”为全数,能代表世界上所有物质及其属性。

独具特色的自然疗法——藏医药浴

独具特色的自然疗法——藏医药浴

味甘鼹散” 等提取出有效药液保存备用 , 到了事半 功倍 的 起
效果 。 4 临床 中常用的几种藏药 浴法 4 1 蒸 气浴法 : 五 味甘露散” 取药液加调配加 味药 液 . 将“ 提 煮于一 大锅 , 上盖一 有许 多小 孔 的木板 , 上铺 毛毡 毛毯 , 令 患者卧于其上盖被 或坐 于有许多 d 的木凳 上 , 气不外 qL 蒸
瘀, 驱风散寒、 消肿止痛、 调整三因、 协调脏腑 、 通行气血、 濡
养全身等 生功效 , 兼预 防保健 、 疾病康 复 、 护肤美 容等多种 效用。适 用于风湿 、 类风 湿性 关节炎 。扭伤 、 咽炎 、 血脂 、 高 神经 衰弱、 失眠 、 胃炎 、 胆襄炎 、 坐骨 神经痛 、 瘫 、 后风 、 偏 产 荨麻疹 、 四肢僵直 、 弯腰 、 脉曲张 、 静 黄水 病、 陈旧性疾病 , 各
或患 部的一种治疗 方法 。药 液借 助水 的特性 , 将相关 的药 物溶 于水 , 采用温热法 , 使药 物透过 皮肤毛孔 、 穴位等 直接
进入 经络 、 血脉 、 分布全 身 , 通过 物理效应 与药理效应 发挥 治疗作用 。 藏医药浴 的发展经 过 了漫长 的实践经验 , 早 以前 藏 很
维普资讯
2 0
中 国民族 医药杂 志
20 年 1 08 月第 1 期
独 具 特 色 的 自然 疗 法 — — 藏 医药 浴
四 川 省甘 孜 藏 族 自治 州 藏 医 医

要: 藏药浴这一传统治疗手段 , 具有疗程短、 疗效确切 、 维持 时间好 , 无任何毒副作 用等特 点, 在休 闲 、 乐、 娱 轻松 中达到
治 疗 疾 病 的 目的 , 而 受 到 国 内外 广 大 患者 的 欢 迎 。经过 多年 的 临床 与 实 践 , 药浴 对 “ 、 巴 、 根 ” 起 的 各 种 疾 病 。 因 藏 隆 赤 培 引

藏药浴五味甘露的研究进展

藏药浴五味甘露的研究进展

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673690)ꎻ西藏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No.XZ201801-GH-13)㊀作者简介:王常悦ꎬ女ꎬ研究方向: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ꎬE-mail:19211030029@fudan.edu.cn㊀通信作者:卢燕ꎬ女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ꎬTel:021-51980157ꎬE-mail:luyan@fudan.edu.cn藏药浴五味甘露的研究进展王常悦ꎬ卢燕(复旦大学药学院ꎬ上海201203)摘要:五味甘露是藏药典籍«四部医典»中所记载的经典方剂ꎬ主要功效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藏医所规定的 隆 病范围内的疾病ꎮ五味甘露的主方是由杜鹃㊁圆柏㊁水柏枝㊁藏麻黄和青蒿组成ꎬ其具体的入药植物基源依然存在着一些争议ꎮ五味甘露不是一成不变的ꎬ允许随症在其主方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物的组成ꎮ五味甘露药浴具有非常丰富的药理活性ꎬ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ꎮ关键词:五味甘露ꎻ药材ꎻ制作工艺ꎻ药理作用ꎻ临床应用ꎻ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R291.408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0)06-0355-006doi:10.13506/j.cnki.jpr.2020.06.010ResearchprogressonakindofTibetanmedicatedbathWuweiganluWANGChangyueꎬLUYan(SchoolofPharmacyꎬFudanUniversityꎬShanghai201203ꎬChina)Abstract:WuweiganluisakindofclassicTibetanmedicatedbathꎬwhichisusedtotreatmanyillnessesclassifiedas"Long"diseasesꎬsuchasrheumatoidarthritis.ThebasicformulaofWuweiganluincludesRhododendronꎬJuniperusꎬEphedraꎬMyricariaandArtemisiaꎬbuttheexactoriginoftheseherbsremainscontroversial.TheuseofWuweiganluisflexi ̄bleasitallowschangesinherbcompositionbasedonbasicformulaaccordingtodifferentdiseases.WhatᶄsmoreꎬWuweiganlushowsvariety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ꎬwhichsuggestshighvalueinfutureresearch.Keywords:WuweiganluꎻMedicinalmaterialsꎻProductionprocessꎻ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ꎻClinicalapplicationꎻTestmethod㊀㊀藏医药是中国医药领域的一颗明珠ꎬ它是藏民族同胞在总结了三千多年来长期医药实践的基本知识理论的基础上ꎬ又将汉族的中医药学以及天竺㊁大食的医学药学理论加以吸收融合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1]ꎮ青藏高原是传统藏药的主产地之一ꎬ其复杂的地理和生态环境造就了那里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ꎬ也赋予了藏药独特的疗效和药用价值ꎮ五味甘露是藏民族的医疗方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剂ꎬ也是藏药浴应用的基本处方ꎬ其对于配伍药物和疾病治疗的极大包容性奠定了其在藏药中无法撼动的地位ꎬ在藏民族甚至附近其他少数民族的聚集地的应用非常广泛ꎮ五味甘露的主方是 杜鹃㊁圆柏㊁水柏枝㊁藏麻黄㊁青蒿 ꎬ由于疾病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ꎬ五味甘露药浴在使用时往往是根据病症增加一些配伍使用的药物ꎮ确定复方后按照一定的制作工艺进行配制后即可使用ꎮ«四部医典»对五味甘露的评价极高ꎬ认为其可医所有在藏医理论中认为因 隆 失衡引起的疾病ꎬ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五味甘露具有极为丰富的药理活性ꎬ也预示着针对五味甘露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ꎮ1㊀主方药材[2]五味甘露方是由宇妥宁玛 允丹贡布于公元8世纪最早记载于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ꎬ但其具体成分并没有列于书中ꎬ«四部医典»初刻版中亦仅仅译出 五味甘露 和 五甘露 这个复方名ꎮ然而在马世林译本中ꎬ在初刻版中 五甘露 对应的位置则直接出现了 药用青蒿㊁杜鹃花㊁藏麻黄㊁圆柏枝㊁水柏枝 这样的译文ꎮ后来在«四部医典»的注释本«祖先言教»和«医学四续注释 蓝琉璃»中都分别给出了一样的五味甘露的组成成分:杜鹃㊁圆柏㊁藏麻黄㊁水柏枝和青蒿ꎮ1.1㊀杜鹃㊀藏药名为 达里 ꎬ现知的藏医应用过的杜鹃超过20种ꎬ在藏医理论中将杜鹃分为黑白两种ꎬ其中应当入药的为白杜鹃ꎬ常见的植物基源有杜鹃科(Ericaceae)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烈香杜鹃(R.anthopogonoides)和樱草杜鹃(R.primuliflorum)的花和叶[3-5]ꎮ杜鹃属植物最有代表性的成分是黄酮类的成分ꎬ其他成分还包括挥发油㊁三萜类㊁二萜类㊁甾体类等[6-7]ꎮ根据目前的研究ꎬ烈香杜鹃中的槲皮素(quercetin)㊁槲皮苷(quercitrin)等黄酮类成分可以提供镇咳㊁平喘的功效ꎬ其挥发油成分在抗菌㊁抗炎㊁松弛平滑肌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活性[8]ꎮ对樱草杜鹃的研究相对更少ꎬ但可以明确的是樱草杜鹃中也含有大量的黄酮类成分ꎬ其在抗氧化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活性[9]ꎮ1.2㊀圆柏㊀藏药名为 徐巴 ꎬ柏科(Cupressaceae)刺柏属(Juniperus)的多种植物的枝叶都可以入药ꎬ包括大果圆柏(J.tibetica)㊁滇藏方枝柏(J.wallichiana)㊁叉子圆柏(J.vulgaris)㊁祁连圆柏等(J.przewalskii)ꎬ且刺柏属植物的化学成分非常多元化ꎬ包括挥发油㊁萜类㊁黄酮类㊁木脂素类㊁香豆素类㊁甾体类等化合物[10-12]ꎮ以往的研究表明ꎬ刺柏属植物的挥发油成分显示出一定的抗菌㊁抗肿瘤和杀菌作用[13-14]ꎬ而黄酮类成分ꎬ如柏木双黄酮(cupressuflavone)等ꎬ无论是在抗炎㊁抗氧化方面还是在解热镇痛方面ꎬ甚至在降压㊁降脂㊁降血栓㊁抗病毒和杀虫方面都呈现出了良好的活性[15-16]ꎮ1.3㊀藏麻黄㊀藏药名为 策敦木 ꎬ本味药材的基源比较明确ꎬ入药植物为麻黄科(Ephedraceae)麻黄属(Ephedra)植物藏麻黄(E.saxatilis)的地上部分ꎬ也有地方以山岭麻黄(E.gerardiana)和西藏中麻黄(E.intermediavar.tibetica)等代替藏麻黄使用[17]ꎮ目前对于藏麻黄的研究较少ꎬ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主要是对麻黄属的其他植物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ꎬ从以草麻黄(E.sinica)为典型的麻黄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145种化合物[18]ꎬ最典型的化学成分是生物碱类ꎬ以麻黄碱类及其类似物为主ꎬ在体内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ꎬ咪唑类生物碱则显示出抗氧化和保肝活性ꎬ除此以外还包括黄酮类㊁鞣质类㊁多糖类㊁挥发油类等[19]ꎮ麻黄水提物显示出抗肿瘤活性[20]ꎬ酚类和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21]ꎬ麻黄提取物在镇痛方面有显著作用且在体外有抗HIV活性[22-23]ꎬ而去除麻黄碱类成分的麻黄提取物则表现出抗流感病毒作用[22-23]ꎮ另外麻黄多糖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25]ꎮ1.4㊀水柏枝㊀藏药名为 翁布 ꎬ怪柳科(Tamaricaceae)水柏枝属(Myricaria)的多种植物都可以作为本味药材的植物基源ꎬ如三春水柏枝(M.paniculate)㊁宽苞水柏枝(M.bracteate)和小花水柏枝(M.wardii)等[26]ꎬ主要入药部位为花㊁枝叶和嫩芽ꎮ至今对多种水柏枝的化学成分均有研究ꎬ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㊁鞣质类㊁三萜类㊁酚酸类㊁木脂素类和长链脂肪酸等[27]ꎮ水柏枝的水提物及醇提物均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作用[28]ꎬ其水提物在抗炎镇痛㊁提高细胞免疫㊁抗自由基㊁抗氧化等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活性ꎬ且证明其中黄酮成分对抗炎活性有较大贡献[27ꎬ29-31]ꎮ水柏枝中的鞣质类具有体内抗肿瘤作用和体外细胞毒活性[32-33]ꎬ萜类则具有镇静和抗菌的作用[34-35]ꎮ对于藏药水柏枝的质量标准的建立现在也已经有比较全面地研究ꎬ«中国药典»对原植物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进行了规定[36]ꎬ也有研究者补充了TLC鉴别㊁水分测定㊁灰分测定㊁浸出物测定㊁含量测定等方面[37]:TLC鉴定以没食子酸作为对照ꎬ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酸(5ʒ4ʒ1ꎬV/V/V)为展开剂ꎬ并以0.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显色ꎬ于日光灯下进行检视ꎻ以烘干法测定其水分ꎬ拟定水柏枝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0.0%ꎻ拟定水柏枝药材的总灰分不得超过6.0%ꎬ酸不溶性灰分则不得超过2.5%ꎻ拟定水柏枝药材的水浸出物不得低于15.0%ꎬ醇浸出物则不得低于10.0%ꎻ以C18柱为固定相㊁乙腈-0.1%磷酸溶液(5ʒ95ꎬV/V)为流动相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要求不得少于4mg g-1ꎮ1.5㊀青蒿㊀藏药名为 坎巴 ꎬ对于药用青蒿的基源ꎬ也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ꎬ目前可查历史上多用的包括大籽蒿(Ar ̄temisiasieversiana)㊁黄花蒿(A.annua)㊁青蒿(A.carvifolia)等多种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植物的地上部分ꎬ在现在的应用中基本确定本味药材的植物基源为大籽蒿ꎮ大籽蒿中主要含有倍半萜类㊁黄酮类㊁甾类㊁木脂素类及挥发油类等[38-39]ꎮ根据目前的报道ꎬ大籽蒿具有祛痰平喘的药效ꎬ醇提物具有抗人大肠癌细胞作用ꎻ倍半萜类成分ꎬ如苦艾素(bacosine)和蓍草苦素(achillin)ꎬ显示出体外抗肿瘤作用和抗过敏作用ꎻ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rutin)具有抗炎作用ꎻ甾类化合物则有强抗炎㊁强抗菌和抗病毒作用[40-41]ꎮ2㊀常见配伍药物[4ꎬ42]作为藏药浴的经典ꎬ五味甘露只是一个基础方ꎬ其组方具有很强的开放性ꎬ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循证进行辅助药物的辩证加减ꎬ也常常与其他药物联用ꎮ用以与五味甘露配伍的药物很多ꎬ包括植物类药物㊁动物类药物和矿物类药物ꎬ且多以清热燥湿的药物为主ꎮ2.1㊀植物类配伍药物㊀植物类配伍药物是五味甘露药浴应用时最常使用的配伍药物ꎬ常见的有文冠木㊁决明子㊁天门冬㊁红景天㊁藏红花等ꎮ2.2㊀动物类配伍药物㊀动物类配伍药物比较少见ꎬ常用的有犀牛角㊁麝香以及动物的内脏㊁肉㊁骨及粪便等ꎬ如獐子粪和麝粪ꎮ2.3㊀矿物类配伍药物㊀矿物类药物也常常作为配伍药物出现在藏药浴的复方中ꎬ如珍珠母㊁滑石㊁硼砂等ꎮ值得注意的是ꎬ藏药浴是源于对天然温泉的仿制ꎬ矿泉浴中富含矿物质ꎬ是藏族浴疗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ꎮ3㊀制作工艺五味甘露药浴作为藏药经典方剂ꎬ其制作工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保密状态ꎬ但可以知道的是ꎬ五味甘露绝不仅仅只是将五味药材简单地经过打粉后混合ꎬ而是利用藏药材常用的发酵法炮制而成ꎮ根据目前的研究ꎬ林扎西卓玛[42]认为五味甘露药浴液制作需要发酵㊁煎熬及辅助药物的配伍这3个步骤:首先将等比例五味药材或刺柏叶㊁杜鹃㊁水柏枝㊁藏麻黄㊁野蒿以1ʒ1ʒ2ʒ2ʒ3晾干切碎置于铜锅并加水没过药物ꎬ浸泡后加热煮沸直至锅内水蒸完ꎬ再冷却至温热后与酒曲混合密封于容器中ꎬ10~15ħ发酵5~7dꎬ此时药物表面应当发白似霜状并伴有酸味和酒味ꎻ然后将辅助药物添加于发酵后药物中并置于铜锅加水淹没ꎬ浸泡30min后煎煮至原水量一半时过滤收集滤液ꎬ再向滤渣中加水淹没煮至1/3时取汁并重复一遍ꎻ最后将3次滤液混合放冷至50~55ħꎬ添加白酒和辅助方的药粉或药液ꎬ搅匀即成ꎮ而根据艾措千等[43]的专利ꎬ制作本药浴需要等比例的烈香杜鹃㊁圆柏㊁大籽蒿㊁水柏枝㊁麻黄ꎬ洗净干燥后用水煎煮ꎬ取出之后置于发酵装置中加入酒曲和粮食白酒(原料ʒ酒曲ʒ粮食白酒=100kgʒ2kgʒ2~3kg)拌匀后于37~40ħ发酵48hꎬ取出晒干并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富集ꎬ再用30%~70%的水或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ꎬ每次提取2h将提取液合并后浓缩至体积等于原投料量后冷却沉淀48hꎬ过滤后再将滤液经2~4万分子量的分子筛超滤柱后收集或收集滤液经大孔树脂的30%~90%乙醇洗脱液ꎬ浓缩至一定体积后加入之前富集的挥发油和0.1%~2%乙醇或者吐温增溶ꎬ搅匀即成ꎮ具体的标准化的五味甘露的制作工艺还有待进一步地考证和规范ꎮ4㊀作用原理在藏医理论中ꎬ认为人体健康的状态是由隆㊁赤巴㊁培根3种构造(又称 三因 )的平衡维持的ꎬ而这三者中任一或若干因素偏盛或偏衰则是疾病的根源[44]ꎮ根据«四部医典»的记载ꎬ凡是因为隆这个因素失衡导致的 隆类疾病 都可以用浸浴疗法治疗ꎬ书中有言 可浴四肢僵蜷与腐跋ꎬ核与炭疽陈疮与新疮ꎬ险症驼背肌骨黄水浮肿ꎬ凡属风症无遗皆可除 ꎬ即可以治疗四肢僵硬蜷缩㊁腿脚瘸跛㊁疔疮㊁新旧疮㊁身体浮肿㊁驼背以及骨内黄水病等[44]ꎮ采用药浴的方法可以使得药物在较高温度下较长时间地通过皮肤㊁血管等吸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ꎬ再结合卧于热炕的物理作用调节机体寒热ꎬ调整三因使三者重新趋于平衡ꎬ从而治疗疾病[42]ꎮ高温药浴的形式使得五味甘露药浴中的药效成分透过皮肤吸收后经血液循环达到全身各处ꎬ尤其是患处ꎬ从而发挥药效ꎻ而药浴之后的卧炕发汗则利于祛风排毒[4]ꎮ5㊀功效与临床应用根据«四部医典»ꎬ浸浴法可驱除湿毒㊁黄水ꎬ能镇风消肿ꎬ使瘦者肌肉丰润[44]ꎮ从几百年的应用中ꎬ人们总结出一定的经验ꎬ认为五味甘露药浴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都能够显示非常好的功效ꎮ五味甘露药浴的功效包括:发汗利水ꎬ舒筋活络ꎬ散瘀消肿ꎬ祛风散寒ꎬ扶正壮阳ꎬ提高免疫[45]ꎮ药浴的高温能够激发机体汗水的产生并利于风寒的祛除ꎬ由此可见五味甘露药浴对于小便不利㊁浮肿等积水性病症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寒痹性疾病都有一定缓解能力ꎻ而药物浸浴利于机体筋脉活络ꎬ从而散瘀消肿并达到止痛的效果ꎬ从而对风湿性关节炎㊁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所引起的强直痉挛和关节积液与肿胀产生很好的疗效ꎻ同时ꎬ五味甘露浴能帮助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ꎬ提高各类疾病的治疗概率ꎻ另外ꎬ结合其他辅助药物的功能ꎬ以五味甘露为基础方的各种药浴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病㊁妇科病㊁尿路感染等各种各样的疾病[45]ꎮ由于五味甘露悠久的使用历史ꎬ各大藏医院㊁蒙医院以及中医院都长期采用五味甘露药浴治疗多种属于隆病范围内的疾病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ꎮ应用最广泛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ꎮ青海省藏医医院[46]在对2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添加文冠木和麝香㊁五根散及驱黄水散的五味甘露药浴和文冠丸等口服治疗后ꎬ成功治愈65例ꎬ显著有效者89例ꎬ有一般效果者56例ꎬ无效者13例ꎬ总有效率达94.15%ꎮ天峻县藏医院对收治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每天两次的五味甘露药浴并辅以二十五味儿茶丸等藏药口服制剂ꎬ最后有显著药效的17例ꎬ有药效的34例㊁无效9例ꎬ总有效率达85%[47]ꎻ而也有研究者发现五味甘露与小叶毛球莸药浴联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更好的疗效:青海省玉树州藏医院[47]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列分为两组ꎬ一组以单纯五味甘露药浴治疗ꎬ另一组以五味甘露药浴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ꎬ得到了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用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的结论ꎮ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ꎬ也有其他研究者尝试以五味甘露治疗其他隆性疾病ꎬ如青海省藏医医院对48例银屑病患者采用五味甘露连续治疗3周后真菌镜检及培养均显阴性有43例ꎬ治愈率高达89.6%[49]ꎻ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藏医院在五味甘露主方基础上依症加减硫磺㊁白芸香㊁生黄等药物并配合十五味乳鹏丸等口服制剂对65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治疗[50]ꎬ均获得满意疗效ꎮ综上所述ꎬ五味甘露药浴的治疗范围是非常广泛的ꎬ其药效潜力还有待继续开发ꎮ6㊀现代药理研究五味甘露对于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是极其复杂的ꎬ但目前为止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非常欠缺ꎮ迄今对五味甘露的药理学实验主要是针对完全弗氏佐剂诱导造模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ꎬ从组织器官层面来说ꎬ五味甘露药浴给药组的大鼠足趾肿胀程度㊁免疫器官(胸腺和肝脏)脏器系数㊁踝关节滑膜切片等[51-52]都表现出与模型组非常显著的差异并趋向于正常对照组的指标ꎮ踝关节的滑膜组织中JNK1蛋白的表达水平[53]在给予高剂量的五味甘露药浴后也出现了大幅降低ꎬ而JNK对于参与关节滑膜中的炎症反应的MAPK信号通路有明显活化作用ꎬ所以抑制JNK1蛋白的表达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一定意义ꎮ而同时五味甘露药浴给药组大鼠的血清中NF-κB㊁TNF-α㊁IL-4㊁EGF含量都非常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的值ꎬ而TNF-α㊁IL-4是促进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滑膜组织和血管增生的炎症因子ꎬNF-κB则会促进这两种炎症因子的产生ꎬTNF-α㊁IL-4又能够反馈激活NF-κB的产生ꎬ从而进入恶性循环ꎻ而EGF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关节炎滑膜细胞的过度增生ꎬ故这几个指标的正常化都表示出五味甘露对于炎症治疗的有效性[52]ꎮ研究者在研究了各组大鼠下丘脑中5-羟色胺㊁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54]后发现ꎬ五味甘露药浴的给药可以大大降低5-羟色胺的含量ꎬ而作为一种促炎致病因子ꎬ5-羟色胺水平的降低意味着本药浴具有能够抑制多种炎症的能力ꎮ另外在测定了各组大鼠的痛阈值后发现ꎬ经五味甘露药浴治疗的大鼠痛阈更高ꎬ对小鼠而言也是无论在醋酸扭体反应还是光热致痛甩尾反应中ꎬ五味甘露药浴的治疗可以使得小鼠对痛觉的灵敏度下降[55]ꎬ也可以对大鼠的体温升高有一定降低作用ꎬ这也证明了五味甘露药浴具有的解热镇痛作用ꎮ根据刘彦平等[56-57]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给予五味甘露药浴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则可以得出五味甘露药浴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很明显的调节作用这一结论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常常会表现出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ꎬ又称类风湿因子ꎻ变性IgG与类风湿因子可以结合并形成大分子量的免疫复合物ꎬ这种复合物会沉积于关节滑膜处ꎬ从而导致关节炎ꎬ且类风湿因子和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可能与患者体内的IgM㊁IgA㊁IgG的增高密切相关ꎻ刘彦平等的研究表明五味甘露药浴可以减少类风湿因子的形成ꎬ从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ꎮ而赵淑兰等[57]的研究则进一步对T细胞亚群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ꎬ结果表明五味甘露药浴治疗可以使得患者体内CD8+细胞增多ꎬCD4+/CD8+比值基本处于健康指标ꎬ这也证明了五味甘露药浴可以帮助恢复免疫系统的平衡ꎬ稳定机体免疫功能ꎮ另一方面ꎬ微量元素ꎬ尤其是锌ꎬ同样也在人体各项功能的发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ꎮ有研究证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液内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健康人相比具有显著区别[58]ꎬ尤其是锌和铁元素含量大大低于正常指标ꎬ而五味甘露药浴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ꎬ认为可能是五味甘露药浴可以帮助补充患者体内的锌含量ꎬ从而增强免疫能力ꎮ从药浴这个形式来看ꎬ作为五味甘露的五种植物中含有很多既有亲水性又有亲脂性的成分ꎬ而这些成分既易挥发又易溶于药液也易被人体从皮肤吸收ꎬ这些成分经过毛囊壁到汗腺到皮脂腺再到角质层细胞的过程被体表的毛细血管网吸收后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全身各处ꎬ尤其是患处ꎬ发挥其中药效成分所具备的各种药理作用ꎻ而同时药浴一般要求患者将全身或局部浸于约40ħ的药浴液中ꎬ高于体表温度的水温将使得皮肤毛细血管扩张ꎬ促进血液循环ꎬ大大提高了药物吸收效率和药效作用程度[59-60]ꎻ而血液循环的加速能促进新陈代谢ꎬ从而加速机体的组织再生和增强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ꎬ促使炎性致病因子(如5-羟色胺和氧自由基等)或异物的排除ꎻ另外高温也可以促使挥发性药效成分挥发于周围空气中ꎬ通过毛孔㊁口腔㊁鼻腔等进入体内ꎬ增强各组织器官的活动能力与循环能力ꎻ同时药浴所独有的温热作用能帮助机体进行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ꎬ可以降低体内末梢神经的兴奋度并松弛患者的骨骼肌ꎬ从而达到镇痛的功效[59-60]ꎮ另外ꎬ采用药浴的方法可以使得药物直接透过皮肤进入体内从而发挥作用ꎬ既能避免药物经过口服给药会对消化道产生的刺激又能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ꎻ同时还能避免消化酶对药物的分解ꎬ大大提高了该药物的稳定性和利用度[59]ꎮ7㊀检测方法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卫生部颁标准藏药第一册(标准编号:WS3-BC-0266-95)ꎬ五味甘露药浴汤散的处方为五种药材等比捣碎而得ꎬ对其鉴别主要是显微鉴定和TLC鉴定两种[62]ꎮ显微鉴定: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状下皮细胞易见ꎬ木质化或硅质化ꎬ多成束ꎬ长480~960μmꎬ直径10~16μmꎻ叶表皮细胞多角形或类长圆形ꎬ胞壁微弯或平直ꎬ直径15~20μmꎻ不定式气孔类圆形或长圆形ꎬ直径17~20μmꎬ长约20~29μmꎬ副卫细胞3~5个ꎻ木纤维淡黄色ꎬ细胞长条形ꎬ微木化ꎮTLC鉴定:称取本品约5gꎬ捣碎ꎬ加乙醚20mLꎬ与浓氨试液2mLꎬ密塞㊁放置2hꎬ时时振摇ꎬ滤过ꎬ残渣用15mL乙醚分3次洗涤ꎬ滤过㊁合并滤液ꎬ加稀盐酸试液2滴ꎬ摇匀㊁蒸干㊁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ꎬ滤过ꎬ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ꎮ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ꎬ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ꎬ作为对照品溶液ꎮ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ꎬ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ꎬ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ꎬ以氯仿-甲醇-浓氨试液(20ʒ5ʒ0.5)为展开剂ꎬ展开ꎬ取出ꎬ晾干ꎬ喷以茚三酮试液ꎬ在105ħ烘约10minꎮ供试品色谱中ꎬ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ꎬ显相同的颜色斑点ꎮ由于目前鉴定方式的局限性ꎬ有研究者提出需要进行更全面的TLC和含量测定以提高鉴别方法的专属性ꎮ郝忻伟等[63]提出需要将五味甘露复方与各种单味药材进行TLC对照才能进行更完善地TLC鉴别ꎬ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的含量测定方法ꎬ即将五味甘露散剂用氯仿提取后以1.0mL min-1流速ꎬ以乙腈ʒ0.1%磷酸=25ʒ75为流动相经C18色谱柱在室温下层析ꎬ在210nm波长下检测ꎬ以麻黄碱作为对照ꎬ用外标一点法测定方剂内麻黄碱含量ꎮ库进良等[64]也是以麻黄碱为对照ꎬ区别在于其采用水作为提取液ꎬ且流动相采用的是水ʒ乙烷ʒ十二烷基硫酸钠ʒ磷酸=650ʒ350ʒ5ʒ1ꎮ但是仅测定麻黄碱含量过分片面[65]ꎬ于是有研究者提出改进试验方法ꎬ同时测定五味甘露散剂中槲皮素㊁山奈酚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66]ꎮ在高益槐等[66]的专利中ꎬ将槲皮素㊁山奈素和盐酸麻黄碱作为五味甘露药浴成分检测分析的标准ꎬ以 ZorbaxSB-C18色谱柱ꎬ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ꎬ检测波长360nmꎬ体积流量1.0mL min-1ꎬ柱温30ħ 的条件分析槲皮素和山奈素ꎬ以 ZorbaxSB-C18色谱柱ꎬ以乙腈-0.092%磷酸溶液以流动相ꎬ检测波长210nmꎬ体积流量1.0mL min-1ꎬ柱温30ħ 的条件分析盐酸麻黄碱ꎬ并用外标法计算五味甘露复方中3种物质的含量ꎬ从而反应整个复方制剂的质量ꎮ刘鸿雁等[68]则对五味甘露复方各种制剂统一进行了检测方法的规范和总结ꎬ包括利用植物的粉末显微特征对复方制剂中的刺柏和水柏枝进行显微鉴别㊁将复方提取物与烈香杜鹃㊁刺柏及大籽蒿对照药材提取液通过薄层色谱对比进行鉴别㊁利用HPLC技术测定复方提取液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麻黄所含成分ꎬ每1g制剂所含的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总量不少于3.82mg)以及艾黄素的含量(大籽蒿所含成分ꎬ每1g制剂中艾黄素含量不少于238μg)ꎮ8㊀讨论综上所述ꎬ经典藏药浴五味甘露的组方复杂ꎬ各味药材的基源尚未明确ꎮ鉴于同属植物间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差异ꎬ确定各味药材的具体植物基源ꎬ尤其是优质基源ꎬ是五味甘露现代研发与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ꎮ虽然研究者对单独的各味药材进行了一定的化学成分的分离和分析ꎬ但是对于复方整体的成分并没有报道ꎮ作为经过发酵处理的复方制剂ꎬ诸药的成分之间极有可能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ꎬ从而发生巨大的改变ꎬ故全面地对本复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是未来对本复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的必经之路ꎮ根据«四部医典»的记载ꎬ五味甘露药浴对于藏医所归属的 隆 病均可治疗ꎬ而目前对于本复方的药理研究ꎬ基本都是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ꎬ这是极为不全面的ꎮ在未来的研究中ꎬ首先需要大范围地对五味甘露的药理活性进行筛选ꎬ再利用不同疾病模型ꎬ测试其在不同疾病领域的治疗潜力ꎬ同时密切关注五味甘露药浴的临床应用ꎬ综合评价本方剂的药理药效意义ꎮ另外ꎬ为了更好地临床应用ꎬ必须以更系统的检测和鉴定方法对五味甘露的方剂进行规范ꎮ目前已有研究者提出对于五味甘露这样一个复杂方剂的检测不能只设立一两项标准ꎮ五味药材在本方中均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且各自作用亦不可替代ꎬ以任何一种单独药物的标准来规范本方的检测都是以偏概全ꎮ同时ꎬ仅以各味药材作为对照标准也是不够的ꎬ需要在对复方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并阐明其主要成分及特征后ꎬ制定具有专属性和特异性的鉴定方法ꎮ藏医理论与中医理论一样ꎬ都是长期的㊁全面的㊁自成体系的一套医药学系统ꎮ其对于人体疾病的认知和治疗都自有其道理ꎮ作为藏医药学的经典ꎬ只有系统地阐述五味甘露药浴的方方面面ꎬ才能让全世界的人民认识到藏医之瑰宝ꎬ让这样一个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洗礼和无数病例的打磨的复方被更多人接受ꎬ更好地应用于临床ꎬ实践于治疗ꎬ造福更多的患者ꎮ参考文献:[1]㊀贾敏如ꎬ张艺ꎬ杜娟.藏药特色与可持续发展[J].中草药ꎬ2010ꎬ41(2):326-329.[2]黄福开ꎬ刘英华.藏药浴 五味甘露方 源流考[J].中国藏学ꎬ2002(4):129-138.[3]包陶九ꎬ久仙加.浅谈藏药浴中五味甘露药的采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ꎬ2013(10):454.[4]杨莉莉ꎬ王婷婷ꎬ李元ꎬ等.藏药浴基本药物组成㊁药浴处方及藏药浴临床效果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ꎬ2019ꎬ15(5):38-41. [5]李雪峰ꎬ金慧子ꎬ陈刚ꎬ等.藏药达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ꎬ2008ꎬ20(6):1125-1128. [6]QIANGYꎬZHOUBꎬGAOK.ChemicalconstituentsofplantsfromthegenusRhododendron[J].ChemBiodivꎬ2011ꎬ8(5):792-815. [7]乔晶ꎬ胡峻ꎬ李艳忙ꎬ等.杜鹃花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分类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册)ꎬ2014.[8]张娟红ꎬ王荣ꎬ贾正平ꎬ等.藏药烈香杜鹃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ꎬ2012ꎬ19(8):104-107.[9]吴奶珠ꎬ黄帅ꎬ王友松ꎬ等.藏药樱草杜鹃的黄酮类成分研究[J].中草药ꎬ2011ꎬ42(7):1279-1281.[10]SANFELICIANOAꎬMEDARDEMꎬGORDALIZAM.Structureelu ̄cidationofgermacranealcoholsfromJuniperuscommunissubsp[J].JNatProductꎬ1995ꎬ58(7):1059-1064.[11]SECAAMLꎬSILVAAMS.ThechemicalcompositionoftheJuni ̄perusgenus(1970-2004)ꎬin:J.N.GovilꎬV.K.SingꎬR.Bhardwaj(Eds)ꎬRecentProgressinMedicinalPlants[M].India:StudiumPressꎬ2007(16):401-522.[12]许芳ꎬ赵军ꎬ徐芳ꎬ等.新疆圆柏枝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ꎬ2013ꎬ36(12):1957-1959.[13]董艳芳ꎬ叶睿超ꎬ郭彩霞ꎬ等.垂枝香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3ꎬ41(3):88-92.[14]段佳.西藏刺柏属四种植物的精油化学成分分析㊁生物活性研究及相关数据库的建立[D].上海:复旦大学ꎬ2007.[15]许芳.新疆圆柏抗炎有效成分及其总黄酮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ꎬ2014.[16]IPSꎬWOOKꎬLAUO.HepatoprotectiveeffectofSabinaprzewalskiiagainstmenadione-inducedtoxicity[J].PhytotherapyResearchꎬ2004ꎬ18(4):329-331.[17]刘灏ꎬ陈彦芹.西藏麻黄种质资源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ꎬ2004(S1):533-536.[18]BENMEIZꎬZHIBINWꎬPINGXꎬetal.Phytochemistryandpharma ̄cologyofgenusEphedra[J].ChinJNatMedꎬ2018ꎬ16(11):811-828.[19]KASAHARAYꎬHIKINOHꎬTSURUFUJIS.AntiinflammatoryActionsofEphedrinesinAcuteInflammations[J].PlantaMedicaꎬ1985ꎬ51(4):325-331.[20]NAMNHꎬLEECꎬHONGW.Antiinvasiveꎬantiangiogenicandanti ̄tumouractivityofEphedrasinicaextract[J].PhytotherapyResearchꎬ2003ꎬ17(1):70-76.[21]ALRIMAWIFꎬABULAFISꎬABBADIJ.AnalysisofphenolicandflavonoidsofwildEphedraalataplantextractsbyLC/PDAandLC/MSandtheirantioxidantactivity[J].AfrJTraditComplAltMedꎬ2017ꎬ14(2):130-141.[22]KOBAYASHIY.AnalgesiceffectsandsideeffectsofEphedraherbextractandEphedrinealkaloids-freeEphedraherbextract[J].YakugakuZasshiꎬ2017ꎬ137(2):187-194.[23]MURAKAMITꎬHARADAHꎬSUICOMꎬetal.EphedraeHerbaꎬacomponentofJapaneseherbalmedicineMao-toꎬefficientlyactivatesthereplicationoflatent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inamonocyticcellline[J].BiolPharmBullꎬ2008ꎬ31(12):2334-2337.[24]HYUGASꎬHYUGAMꎬOSHIMANꎬetal.Ephedrinealkaloids-freeEphedraherbextract:asaferalternativetoephedrawithcomparableanalgesicꎬanticancerꎬandanti-influenzaactivities[J].JNatMedꎬ2016ꎬ70(3):571-583.[25]穆光锐ꎬ夏永刚ꎬ匡海学.麻黄多糖镇痛和抗炎作用研究[J].世界中医药ꎬ2016(B03):1294-1295.[26]李占军ꎬ薛培凤.水柏枝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J].中药材ꎬ2010ꎬ33(4):636-639.[27]李陆军ꎬ张瑛ꎬ李帅.水柏枝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ꎬ2015ꎬ38(3):331-335.[28]鲍敏ꎬ曾阳ꎬ米琴ꎬ等.藏药翁布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研。

藏王甘露浴

藏王甘露浴

藏王甘露浴的四种类型藏王甘露浴熏蒸剂——龙型本品是在《四部医典》经典方剂“五味甘露汤”(阴甘露--藏麻黄、阳甘露--圆柏枝、土甘露--青蒿、水甘露--水柏枝、草甘露--杜鹃叶)的基础上,以藏医三因五元学说为理论,添加生长在青藏高原无污染的宽筋藤、藏木香、紫草绒、佩兰、肉豆蔻等天然藏药材,科学配伍秘制而成。

其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和刺激脚底反射区穴位能促进血液循环,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对由于三因失衡而引起的“龙病”,具有健运中州、调节胃肠功能紊乱、肝胆功能失调以及排毒养颜等功效。

【主要成分】宽筋藤、藏木香、紫草绒、佩兰、肉豆蔻、藏麻黄、圆柏枝、青蒿、水柏枝、杜鹃叶等。

【适宜人群】适用于脾胃虚寒、肝胆功能失调及胃肠疾病的人群。

【使用方法】1、足部熏蒸:取本品1包放入负离子蒸汽机熏蒸药罐内或木桶内,加热熏蒸15-20分钟,熏蒸后用干毛巾或专用擦脚巾擦干即可。

2、全身熏蒸:取本品2包放入负离子蒸汽机熏蒸药罐内,加热熏蒸15-20分钟,熏蒸后用干毛巾擦干即可。

藏王甘露浴熏蒸剂——赤巴型本品是在《四部医典》经典方剂“五味甘露汤”(阴甘露--藏麻黄、阳甘露--圆柏枝、土甘露--青蒿、水甘露--水柏枝、草甘露--杜鹃叶)的基础上,以藏医三因五元学说为理论,添加生长在青藏高原无污染的大花红景天、鬼箭锦鸡儿、唐古特乌头、小檗花、芍药、草决明等天然藏药材,科学配伍秘制而成。

其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和刺激脚底反射区穴位能促进血液循环,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对由于三因失衡而引起的“赤巴病”,具有益气补中、补充血氧、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功效。

【主要成分】大花红景天、鬼箭锦鸡儿、唐古特乌头、小檗花、芍药、草决明、藏麻黄、圆柏枝、青蒿、水柏枝、杜鹃叶等。

【适宜人群】适用于手脚麻木,头晕、胸闷、气短、心悸等人群。

【使用方法】1、足部熏蒸:取本品1包放入负离子蒸汽机熏蒸药罐内或木桶内,加热熏蒸15-20分钟,熏蒸后用干毛巾或专用擦脚巾擦干即可。

独具特色的传统藏医外治疗法——五味甘露药浴

独具特色的传统藏医外治疗法——五味甘露药浴
眼科新进展 , 00。 0 ( 2 :14 14 . 2 1 3 1 ) 11— 1 3 [ ]杨佳 ,赵武校 ,李晓波 ,等.近视性屈光参差眼双眼前节 形态学 差异 研 3 究 [] J .中国医药指南 , 0 0 2 1 ,8 ( 1 :12— 1. 2 ) 1 13 [ ]黄建忠 , 4 赵武校 , 刘伟民 , 等.近视 眼角膜前 表面非 球面参数 与生物 学 径线相关性研究 [ ] J .广西医学 , 0 8 0 ( 2 :14 2 0 ,3 1 ) 80—14 . 83 [ ]H se i K aaK ob M, adn K, t 1 ir u o f nl k p a 5 ahm H, hbz ho Y za i e a.Ds i t no g ap tb i a e m a r et wt rB IIi pp l i — a dsr y [ ] R f c Sr. es e n i 0 bc lIna o u t n b s v um s h a ao e u e J .J e at ug r
指标 上存 在明显差 异 ,这 表现 为高度 数眼 组 的前房深 度较
na ag e ue et[] r pt lo,20 , 5 () 9 86 el nl ma r n J.J h a l 02 2 8 :79— O . e s m F O hm [ ]赵武校 ,刘伟 民, 2 林恩 韦 ,等.近视 性屈光 参差 的波前像 差研究 [ ] J.
到祛 病延年的功效 ,深受广 大患者 好评 。 ?据 《 四部 医典》 记 载 ,五味甘露浴治疗 的适 应症 是 “ 肢体 僵直 、蜷缩 、累 疬症疮 新 旧伤肿 胀 、驼 背 、骨 肉黄水 、白脉病 ” 等。水浴 能治 扩散热 ,除毒 旧热 ,核疮 ,上身 脉病 等 ,五味 甘露浴 能代替温 泉浴 ,因此它 的功效 与温 泉相 近。五 味甘霹 浴 的 主要机理是使 腠理开泄 ,身体 出汗 ,消炎止 痛 ,活血化瘀 ,

浅谈藏药浴-“五味甘露”汤的配方与用途

浅谈藏药浴-“五味甘露”汤的配方与用途

浅谈藏药浴-“五味甘露”汤的配方与用途发布时间:2022-01-18T07:30:33.86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9期作者:看召本[导读] 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居住在青藏高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结合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发病规律看召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 100101概述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居住在青藏高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结合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发病规律,逐步掌握并积累了藏药浴对人体的防病与治病经验,并对藏族人民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从一个从事藏医药工作者的视角客观细致地刨析“五味甘露汤”的配伍材料及具备的应有治病功效。

相信人们将对这门古老的医技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药浴、“五味甘露”汤、藏药材1分类早期的藏药浴模仿矿物泉水的治病原理,摸索出人工浴的经验。

随着藏医对药物知识的掌握与积累,逐步形成了以“五味甘露”汤为主方,添加其他增效方为副方的配伍机制。

按种类大致可分为:天然温泉浴、人工浴(五味甘露汤)和缚邦浴。

1.1综述温泉浴含有各种矿物质,对某些疾病见效甚佳,千百年来深受藏族人的青睐,也就形成了温泉治病的习俗。

青藏高原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其中可供治病的有:五种药河、五种天然温泉及含有各种矿物质的河水等。

其中五种温泉是产生药浴的源头,都是模仿五种温泉功效的基础上发展成形的,常用的五温泉中必须要有石碳,否则不会产生热能,因此石碳就视为五种温泉的“加热器”。

五种温泉由石碳和寒水石温泉、石碳和硫磺的温、石碳和渣驯泉温、石碳寒水石和硫磺三者混合性温泉、及石碳、硫黄、渣驯、寒水石、雄黄混合温泉组成。

在蒙昧时代,人们偶然发现用泉洗浴可以对部分疾病产生治疗作用,于是在效仿温泉浴的功效基础上,结合药材治病的特性就衍生并形成了以“五味甘露汤”为主方,与其它多种药物相加的人工药浴法。

2“五味甘露”汤的选料及功效2.1 “五味甘露”汤的组方与选料五味甘露汤全称为,祛湿、养生、壮补五味甘露药汤。

藏药浴:五味甘露浴身心

藏药浴:五味甘露浴身心

特色保健在中华医药宝库中,藏医药文化在雪域高原传承了上千余年,“藏医药浴法”是其优秀代表之一。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又名“五味甘露浴”,在元丹贡布编撰的《四部医典》中就有记载,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外治疗法,有治疗、预防、康复等多种功效。

藏医药浴法是种绿色疗法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因身体的过度透支而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亚健康的状况,民众养生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趋势下,以病前状态干预和疾病的预防为重心的“治未病”广受青睐。

北京藏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多吉说:“藏医药浴法可加快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驱邪而不伤正气,是内病外治、由表透内、通经活络,发汗而不伤正气的绿色疗法。

藏医药浴法根据藏医药理论,借助热力和药力的双向作用,从而达到‘皮肤喝药’的目的。

”编者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3届常会将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藏药浴源于藏医药最权威的典籍——《四部医典》,本期记者采访了北京藏医院药浴科主任王多吉,为您介绍藏医药浴法。

本刊记者/王志翔采访专家/王多吉 北京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五味甘露浴身心68《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4月刊特色保健何谓“五味甘露”《四部医典》收录了藏医药浴法的主方剂“五味甘露”,按照藏医理论,取“阴、阳、水、土、草”五类植物药,常用药物达一百多种,后来发展演化出来的各种藏医药浴配方大多由“五味甘露”发展而来。

那么,所谓“五味甘露”究竟指什么呢?王多吉进一步解释说:“‘五味甘露’由藏麻黄、刺柏叶、大籽蒿、水柏枝、烈香杜鹃5种藏医药物组成,通过外用的方法作用于机体。

一般而言,‘五味甘露’是药浴方的灵魂,是主方,临床可随证加减使用其他药物。

沐浴时将全身或肢体部分浸泡于药物煎煮的水汁中,借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达到腠理疏通、祛风散寒、化瘀活络、消肿止痛等目的。

藏药五味甘露药浴方的临床应用规范化研究

藏药五味甘露药浴方的临床应用规范化研究

中药与临床Pharmac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Q2\.,\2(2)•59 ••临未中药•藏药五味甘露药浴方的临床应用规范化研究王汝珊u2,王洪玲U2,罗婕1'王天虹u,泽翁拥忠1’2[摘要]目的:对藏药五味甘露药浴方的临床应用规范进行系统地归纳和陈述。

方法:通过查阋大量藏医药文献资 料和进行藏药五味甘露浴方的临床实践调研。

结果:藏医古籍记载藏药五味甘露药浴的功效为发汗,消炎,止痛,平黄水,活血通络。

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偏瘫、妇女产后疾病、皮肤病等疾病,其对脑梗塞后遗症、脑溢血后遗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各机构在临床操作中都进行了药液制备、控制浸泡时间及药液水温 等环节,但不同临床机构的实施标准有较大差异。

结论:通过梳理五味甘露药浴的方解、临床应用药材品种基原、临床适应症与禁忌症、临床技术应用规范等内容,以提高藏药五味甘露药浴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可为其进一步的标准制定、新药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藏药五味甘露药浴方;品种基原;临床适应症与禁忌症;临床技术应用规范[中图分类号]R 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_926X(2021)02-014-〇6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five-flavor Manna medicated bath prescription/ WANG Rui-shan1'2, WANG Hong-ling12, L U O Jie12, WANG Tian-hong2, ZE Weng Yong-zhong2(1 .Research Center o f Ethnic Medicine Academic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 f Chengdu University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 Sichuan; 2.School o f E thnic Medicine, Chengdu University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 Sichuan)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on the modem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five-flavor Manna medicated bath prescription was summarized and stated systematically. Method: A large number of Tibetan medical literature was consulted and research o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ibetan medicine five-flavor Manna medicated bath prescription was conducted. Result: The ancient books of Tibetan medicine recorded that the efficacy of Tibetan drug five-flavor Manna medicated bath prescription was sweating, anti-inflammation, pain relief, soothing yellow water, activating blood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The medicine were used to treat diseases such as rheumatoid arthritis, gout, hemiplegia, dermatosis, and postpartum disorders in women, as well as cerebral infarction sequelae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sequelae in modem clinic. The preparationof liquid medicine, soak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of liquid medicine were carried out in each clinic, but the standardsof different clinic were different. Conclusion: Through combing the prescription, original varieties of medicinal material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clinical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clinic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norms, et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controllability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five-flavor Manna medicated bath prescription, it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ts further standard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Key words) Tibetan medicine five-flavor Manna medicated bath prescription; botanical origin; clinical indication and contraindication; clinical technique application norm[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803846),2020年 度杏林学者项目(项目编号:QNXZ2020010)[作者单位]1.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术传承创新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7; 2.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四川成都611137[作者简介]王汝珊(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医学Tel:187****2803Email:*****************[通讯作者]王天虹,(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民 族医学Tel:138****1225Email: wangtianhong@;泽翁拥忠(1982-),男,藏族,四川省丹巴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藏医药学Email:*****************[收稿日期]2021-01-13藏医药浴法是一种通过皮肤给药的医疗方式,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 “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 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熬煮的水汁 及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 的传统知识和医疗实践[1]。

敦煌吐蕃文书中的藏族古代沐浴和药浴文化

敦煌吐蕃文书中的藏族古代沐浴和药浴文化

2018年11月,藏医药浴法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这一消息,藏医药浴走进公众视野,被国内外所熟知。

在西藏范围内,藏医药浴认知度、普及度颇高,但是对于它的前世脉络,人们却知之甚少。

刘英华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特聘专家、副研究员,通晓古藏文,研究藏医药学已有20年,2007年至2017年10次赴印度、6次赴尼泊尔学习梵文和梵文医典《八支心要集》。

他在2002年合作发表论文《藏药浴五味甘露方源流考》,2003年发表《苯医四续 药浴章》《宇妥传 寻找矿泉篇》的汉译文,并参与编写第一部藏药浴专著《中国藏药浴》。

2016年至2018年参与中国藏医药浴法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

此前,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吐蕃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承担子课题“吐蕃科技文献整理与研究”。

《藏族古代沐浴习俗与药浴疗法——以敦煌吐蕃文书为中心》是他在藏医药浴法研究中的最新成果。

西藏人文地理:敦煌文书散落海内外,收集史料研究实属不易,这项课题研究了哪些资料?刘英华:敦煌藏文文献是一千多年前封存在敦煌石窟藏经洞中的,1900年敦煌石窟宝藏被发现,聆听藏医大师措如次郎教授谆谆教诲 (北京藏医院专家门诊,2003年)先后被斯坦因、伯希和等人非法购买,运到国外,现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等处。

这些文书既有保存比较完整的,也有残卷残片。

除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以及 IDP 国际敦煌项目网站上陆续公布的敦煌文书照片外,我还通过国外朋友帮助复制了一些尚未公开的敦煌藏文文书。

西藏人文地理:藏族的沐浴习俗与药浴疗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刘英华:藏族古代沐浴习俗与药浴疗法关系密切,交互影响。

在敦煌石窟所藏藏文文献中,既有民间沐浴习俗的内容,也有以治疗为目的的药浴内容。

沐浴与季节时令结合,不仅有清洁卫生作用,还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与宗教仪轨、社会习俗、体育、娱乐、治病保健等有密切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9・
藏药浴“ 五味甘露方” 源流考
黄福开 刘英华
[ 摘要 ] 藏药浴是在温泉浴疗法实践的基础上 , 依据藏医药的基础理论而创造的一种藏医独特的药物 外治方法。“ 五味甘露” 是藏药浴的基础配方, 其历史几乎和藏药浴一样悠久。《 四部医典》 后续部 “ 五械 浸浴” 一章专门详细论述了藏药浴的适应症、 方剂、 用法和注意事项等, 该书首次记载了“ 五味甘露浴” , 但没有列出具体药名和剂量。此后, 五味甘露方成为藏药浴基本的经典组方 , 历代藏医药文献对此方名 称和配方等有不同的记载, 直到 17 世纪, 五味甘露浴配方才被固定下来 , 并沿用至今。 [ 关键词 ] 藏药浴 ; 五味甘露方 ; 源流 [ 中图分类号 ] R 29“ 21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02- 557( X) ( 2002) 04- 00129- 10
srong-dg yes-pav i-dgav sto nbzhugs-so[ Z] , kan-suvu-mirigs-dpe-skrun-ka ng 1982. 11, P223- 224( 《 藏医史》 )。
・ 132・
中国藏学
2002 年第 4 期 ( 总第 60 期)
药 , 而是因为藏医将天然温泉分为五种, 既然是由于替代天然温泉的需要才配方 , 所以就选用五味药表 示代表五种温泉。同时在编写《 四部医典》 时借鉴古印度“ 五大种学说” 和汉族的“ 阴阳五行学说” , 认为 “ 五” 为全数, 能代表世界上所有物质及其属性, 如藏医《 四部医典》 根本医典序中记载, “ 能治一切病的五 寒 水石、 五岩精、 五药水、 五温泉” 。苯教医典《 四部甘露藏》 ( 手抄本 ) 的《 医学根本心部青天》 ( gso -rig一切 水中 , 五种 药 水 ( sm an -chu , 药 泉 ) , 五种 温 泉 rt sa -ba -t hugs -pavi-vbum -mkhav -sngan ) 中记 载, “ ( chu-mt shan-rigs-lng s) , 和各类水药 ( chu-smankyi-rig s-t hadag) ” 。所以药浴配方选用五味药组成 “ 五味甘露” 方 , 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味就是表示代表了所有药味性能, 能治疗各种病症。 五味甘露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 就笔者所见 , 最早的记载五味甘露一名的是《 四部医典》 , 通常认 为这部著作是公元 8 世纪中期, 由玉妥宁玛・允丹贡布所著。 据此推断, 五味甘露方发明 , 不晚于公元 8 世纪中期。但是, 现存《 四部医典》 是 12 世纪时 , 经由玉妥萨玛・允丹贡布修订补充的 , 而最早刻板印刷 是在 16 世纪中期, 现存各种版本的《 四部医典》 原文中都没有列出五味甘露的具体成分 , 直到《 四部医 典》 注释《 祖先口述》 和《 蓝琉璃》 中才出现了具体药物组成。因此, 早期的五味甘露方与现行的五味甘露 方成分不一定相同 , 以下将分别介绍。 古藏医文献中关于“ 五种甘露” 的记载 , 以下按著作的年代 , 分别引述。 1、 《 四部甘露藏》 ( bdud-rt sivi-bang m dzo d-vbum-bzhi ) 中的记载 《 四部甘露藏》 据传为苯教医学经典, 现收录在苯教大藏经《 甘珠尔》 中, 据有关学者研究认为其内容 与《 四部医典》 大部分相同。其第一部《 医学根本心部青天》 ( 手抄本 ) 中记载, “ 一切水中 , 五种药水, 五种 温 泉和各 类水药” 等。《 四部甘露 藏》 第二部《 消除痛 苦药物白 部》 ( sdug-bsngal-zhi-byed-gso-byavism an-vbum dkar -po ) 的第二 十四章“ 最佳疗 法浸 浴部讲 解” ( dpyad-mchog -lumskyi-sde-bst an-pa) 中 , 专 门讲解 浸浴 疗法。其中提 到“ 没有 温泉 ( 时, 可 做 ) 温室 ( rl ungs -t hub , 或 rlangs 熏 蒸 ) 的浸 浴 ( lums) , 温室( r lung t hub) 按照温泉浸浴去做, 五种甘露 ( bdud-rt sirnam pa-lng a) ” 。此处, 没有说明五 甘露的具体成分。 2、 德格版《 四部医典》 中的记载 德格版《 四部医典》 ( 约公元 8 世纪) 的《 后续部》 第 23 章“ 五械浸浴章” 中的记载, 与《 四部甘露藏》 的 记述大体相同 , 即在没有温泉时用“ 五种甘露蒸浴” , 又说“ 五甘露” 能治疗白脉病等 !。同时, 在《 四部医 典》 秘诀部也有多处提到这个名称 ∀ , 现将德格版 ( 西藏人民 1982. 3) 、 扎塘版 ( 李永年汉译本, 人民卫生 1983. 10) 和塔尔寺版( 马世林等汉译本, 上海科学技术 1985) 中有关五味甘露的记载列举如下 :
g yut ho g-yon-tanm go n-po: bdudrtsi-sning po ya n-lag-brg yadpa-gsang-ba m an-ngag g irgy udces-by a-ba-bzhugs-so-[ Z ] , bo d-ljongs-midmangs四部医典》 , 德格版整理本) 。 dpe-skrun-khang, 1982. 3, P . 639( 《 F . W . T hom as: Ancient Folk Literat ure from Nort h E astern T ibet. 转引自宗喀・漾正冈布: 《 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 10 世纪的西藏医学纪年》 [ J] , 《 中 国藏学》 , 1997( 4) , P. 96. jo bo-lhung rubbkra-shis: g yu-thog g sarrny ing g irnam -thar [ Z ] , jo-bo lg ung rubbkra shisdang darm o-smanram spa-blo bza ng chos-grag s: gy u-tho g-gsar g sar rnying g irnam-thar [ Z] ( lha-sa vishing dpa r) , m irigs -dpeskrun khang 1982. 9, P . 100. ! 出处同 ∀ , 第 639 页。 sdesrid-sang srg yas-rg ya-mt sho : g so-rig sm an-gy ikhog vbugs[ Z] 即 dpalldang so-ba-rig -pav i-kho g-vbug sleg sbshad-beedvuryav i-me-long-drang-
pa r quelques m anuscrit s de
l'India Office et du B rit ish Museum , Paris: B ibliot que N ationale 1978, v olume 1, P. 147- 148, ll. 69- 77( 麦克唐纳编辑: 《 国立图书馆所藏藏文文书选刊》 第1
・ 130・
中国藏学
2002 年第 4 期 ( 总第 60 期)
一、 “ 五味甘露” 释名
1、 “ 甘露” 一词的来源 “ 甘露” 一词是藏族先民对特效医疗保健药物的称呼。古代藏族人民认为“ 甘露” 是一种神奇的灵丹 妙药, 食用它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 并能预防和治疗各种疑难疾病。 由于古代印度有大量关于甘露的神话传说 , 而藏传佛教的发源地也是在印度 , 所以尽管早在佛教创 立之前 , 西藏和古印度的吠陀经典中就有关于“ 甘露” 的记载, 在一些西藏的历史书和医书( 包括《 四部医 典》 和《 藏医史》 ) 中 , 还是把“ 甘露” 的来源与印度佛教联系起来。 实际上, 在西藏古代象雄文明时期就有了关于“ 甘露” 的记载, 著名藏族医药学家杜玛格西・丹增彭 措在《 无垢晶曼》 一书中就指出: dar -ya -kan 一词是象雄语 , 意思是“ 甘露” 。由此可见“ 甘露” 也是藏族传 统文化中的一个概念, 不能说是从印度等地区传入的。据藏族学者南喀诺布先生考证 , 象雄及其苯教文 化至少有 3800 多年的历史 , 这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 古印度文明历史同样悠久。在古印度、 汉族文 化中都有关于甘露的传说,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中 , 藏族又不断地吸收借鉴外来的文化 , 从而使得藏 族的“ 甘露” 一词的概念具有了多重含义。 2、 “ 甘露” 一词的含义 在藏文中称甘露为“ bdud-rt si” ( 音译为“ 兑泽” ) , bdud 为魔、 病魔, rt si 意为药物, 合起来意为对治病 魔的药。早期藏医学认为, 疾病是由魔鬼作祟所造成 , 要治愈疾病 , 就要驱除或制服魔鬼, 在当时除了用 巫术祛魔外, 逐渐认识到一些药物具有“ 祛魔” ( 消除病因) , 减轻病痛或治愈疾病的效果 , 因此将这些药 物叫做“ bdud-rt si” 。 西藏古代象雄语称其为 dar-ya-kan( 音译为“ 太液甘” )。 这种对病因的认识和治疗方 法 , 是非 常古老的, 与 后来传入西藏 的十分成熟的印 度医学有很大 差别, 而且甘 露在梵文中写 作为 无病” 、 “ 祛 amrida , 是由梵文 a -mara ( 不死的, 永恒的) 演变出的…… , 传统藏文文献多根据梵文解释为“ 病” 。 这与藏文“ 的含义距离较大, 而且 , 在藏传佛教密宗中对甘露有特定的解释。 因此 , 也证明 bdud r tsi” “ 甘露” 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概念 , 不是舶来品。 3、 “ 五味甘露” 的内涵 “ 五味甘露” ( bdud-rt s-rnam-palng a) 又称为“ 五甘露” ( bdudrt si-lng a) 。 据有关文献记载, 在藏文中 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密宗内供用品 , 《 藏汉大辞典》 和《 东噶藏学大辞典》 等都将 bdud-rt si-sna-lnga 和 另一种是指藏药浴的经典配方, 包括藏麻黄、 水柏枝, 圆柏、 黄花杜鹃和 bdud-rt si-lnga 解释为密宗供品。 灰蒿等五种药。这种说法见于《 四部医典》 等藏医著作。本文讨论的五味甘露是指药浴的药方。由此可 见 , 五味甘露中的五是指其组成成分有五种 , 甘露是指药物。 4、 “ 五味甘露” 一名的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