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转换生成语法

合集下载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理论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理论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半叶,美国语言学界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转换生成语法,它猛烈地冲击了当时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

该理论的创始人就是A·N·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所研究的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能力,这种做法是对当时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否定。

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被认为是语言学中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很快成为现代语言学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理论。

1.乔姆斯基的简介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基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

他的父亲威廉·乔姆斯基(William Chomsky)是希伯来学者,来自一个后来被纳粹灭绝了的乌克兰小镇。

她的母亲艾尔西·乔姆斯基·西蒙诺夫斯基(Elsie Chomsky Simonofsky)是白俄罗斯人,但跟她的丈夫不同的是,她生长在美国,说“普通的纽约英语”。

他们两人的第一语言都是意第绪语,虽然乔姆斯基本人说父母在家禁止讲这种语言。

他说,他们住在分裂为“意第绪区”和“希伯来区”的犹太人聚居地,他的家庭认同后者,并用“纯粹的希伯来文化和文学”教导他。

乔姆斯基记得他的第一篇文章写于10岁那年,文章是论在巴塞罗那陷落之后,纳粹主义蔓延的威胁。

从12或13岁开始,乔姆斯基更加彻底地认同无政府主义。

毕业于费城中央高中,1945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哲学家C·维斯特·切奇曼(C. West Churchman)、尼尔森·古德曼(Nelson Goodman)和语言学家泽里格·哈里斯(Zellig Harris)学习哲学和语言学。

哈里斯对他讲授了自己在语言结构线性算子方面的发现。

乔姆斯基后来把这些解释为对来自标记系统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产物的操作。

tggrammar语言学名词解释

tggrammar语言学名词解释

tggrammar是一种语言学名词,它是指“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转换生成语法)的简称。

这一术语通常用于描述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一种语言学理论。

tggrammar是一种旨在解释语言结构和生成规则的理论,它对于理解语言的本质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 tggrammar的基本原理tggrammar最基本的原理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生成”的过程,即语言是通过一系列转换规则和产生规则来生成的。

这一理论将语言视为一种具有递归特性的系统,通过递归规则的应用,可以生成无穷的句子。

2. tggrammar的核心概念在tggrammar中,有一些核心概念是必须要理解的。

句子的结构是如何被生成的?句子有哪些成分组成?词汇和句法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些问题都是tggrammar所关注的核心内容。

3. tggrammar的在语言学研究中的价值tggrammar理论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结构。

通过对语言生成规则的研究,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句子是合乎语法规则的,而另一些句子则是不合乎语法规则的。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tggrammar理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理论框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语言的工具。

通过深入研究tggrammar理论,我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育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总结回顾:tggrammar理论是一种旨在解释语言结构和生成规则的理论,它强调语言生成的过程和递归规则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tggrammar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生成和语法规则,为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育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tggrammar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它的基本原理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生成”的过程。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三大观点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三大观点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三大观点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观点: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

一、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观念乔姆斯基在研究语言中发现,有许多现象是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解释不了的。

例如,一个儿童一般在五六岁时就可以掌握母语;这个年龄的儿童的智力还很不发达,学习其他知识(如数学、物理)还相当困难,而学习语言却这样容易。

这种现象,用“白板说”或“刺激—反应”论都解释不通。

在这一点上,“刺激—反应”或“模仿—记忆”等观点也不能自圆其说。

不仅如此,儿童所知的有些东西,似乎不可能是教会的。

比如在He lost his pen和He lost his way中的his的区别,在He told her to leave the party和He promised her to leave the party中,由于两个谓语动词的不同,使to leave的施动者也改变了。

况且,儿童听到的话语并不都是标准的,相当一部分是不标准、不合乎语法的、被简化了的话语(如中国妈妈们说的“吃甜甜”“吃果果”)。

但儿童最后学到的是标准的语言。

这显然不是靠简单模仿得来的。

儿童在五六年之内所接触的话语毕竟是有限的,然而,儿童能说出的句子却是无限的。

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亦称“转换语法理论”、“生成语法理论”。

是指一种新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20世纪50-60年代创立。

用符号化和演绎方法描写自然语言生成语法的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有:语言基本上不是习得的,而是天赋的。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加工语言符号的大脑内在机制,随着儿童的发展,这种内在机制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激发,儿童即能自然获得语言。

语言是一种结构,设想人有一种天生的“语言获得装置”,称LAD。

深层结构,指短语或句中的基本语法关系和语义,决定句子的内涵与意义,属语法的基础部分和语言能力。

转化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转化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一个描述语法的一个术语,他在1957年所写的《语法结构》的出版是转换-生成语法诞生的标志。

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在1957年所出版的《语法结构》和1965年的《语法理论要略》两书被乔姆斯基称为“标准理论”。

此后他又修正了些许这些理论,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后又修订扩展的标准理论,形成“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

主要理论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

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影响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很大地冲击了当时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先天机制,他认为不仅应该研究语言行为,而且应该研究语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

他认为布龙菲尔德等人的理论只是研究了语言行为,不能说明语言能力。

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类天生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理性主义的,而布龙菲尔德的学说则是经验主义的。

也称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学说。

创建人N.乔姆斯基。

1957年他的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这种学说的诞生。

最先起来响应的有语音学家M.哈利,语义学家J.卡茨,句法学家P.波斯塔尔,心理学家J.A.福多等。

这个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学派,在几年内就一跃而为国际语言学界的重要流派。

但是到了60年代后期,就内部分裂,70年代后更是声威渐减,而80年代又趋上升。

目前该学派有东北语言学会与欧亚语言学会两个国际性组织,出版《语言学探索》等国际性学术刊物。

性质生成语法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语法学。

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一般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外表化语言。

构式语法

构式语法
任何语言表达式, 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 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预测( unpredictable) , 就 都可称之为构式。(Goldberg, 1995)可以认 为, 形式、意义和功能的不可预测性是判定构 式的标准。
Let alone; all of a sudden; blue collar, white elephant 汉语中的“蓝领”“木马”“伤风”
例 (1) Peter faxed Tom a letter. 例 (1)包含了多种构式:主谓构式、双宾构式、 限定构式(不定冠词“a”)、过去时构式以及与该句 中5个词相对应的5个简单的词法构式所产生的。
2.信息的综合性
3.共性—遗传等级模式 构式语法学家认为构式本身是一个完整
的体系,该体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构式与构 式之间一般来说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构式 之间的共同点构成这些构式的共性,这些共性 本身也是一个构式,该构式的特性通过遗传关 系传给更加具体的构式,这就是所谓的共性— 遗传等级模式。
Construction Grammar 构式语法
TG语言学派的几个假设:
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
1. 人们的语言能力是天赋的,是与其他认知能力平 行独立的一个模块,在语言能力这个总模块中还可 细分出若干子模块,如音位、句法、语义等。
What is construபைடு நூலகம்tion?
Definition 1:Construction is pairing of form and meaning or pairing of form and functions.
( Jackendoff, 1997; Kay & Fillmore, 1999)

TG Grammar在英语教学中运用

TG Grammar在英语教学中运用

TG Grammar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原理,阐述了生成语法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并分别从题元理论、约束理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理论角度,分析了转换生成语法如何影响外语教学。

关键词:英语教学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运用一、转换生成语法的概述1.转换生成语法的初始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简称tg)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主要用来描述语法。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

2.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对象乔姆斯基把人们在特定环境下所使用的话语叫做外表化语言(externalized language),简称e-语言,把大脑中的语言知识系统叫做内在化语言(internalized language),简称i-语言。

生成语法认为,语言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知识(i-语言、语言能力和语法)。

3.转换生成语法与语言习得生成语法家们总是把语言研究与儿童习得的现象紧密连接在一起。

其实语言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儿童在四五岁时便能轻松掌握母语,这种能力不可能完全与生俱来,但也不是完全通过后天经验形成的。

以乔姆斯基的观点来看,语言是人脑的产物,我们能学会、使用语言,与大脑本身的机能有根本的联系。

在生成语法学中,人类与生俱来的那部分语言知识必定含有世界上所有自然语言的共同特征,即具有普遍性。

4.原则与参数理论生成语法学假设普遍语法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原则”和“参数”。

与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有关系的叫“原则”,与语言特有现象有关系的叫“参数”。

实际上儿童的语言习得就是参数的设定。

二、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1.题元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题元理论属于原则与参数中的一个理论。

在生成语法中,把关于题元角色分派的理论叫做题元理论。

我们可以借用以上原则和理论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句子,让他们更了解为什么有些句子不合语法。

2.约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所谓“约束”(chomsky,1981),是指句中两个名词性成分之间指称意义上所依赖的关系。

转化生成语法

转化生成语法

The deep structure shows the semantic components but the surface structure shows the proper phonological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express that thought.
Common Transformational Rules
deletion删除
The cat disappeared and the dog disappeared → The cat and the dog disappeared
copying复制 addition增添
Get out!→ Get out of here!
Model
Deep Structure ⇒ Semantics by Transformations Surface Structure ⇒ Sound This is the model assumed in Cartesian Linguistics.
The cat killed the bird → the bird was killed by the cat. The bird was killed. The killing of the bird (by the cat). The cat’s killing of the bird.
Noam Chomsky Syntactic Structures, 1957
表层结构就是我们看到的句子结构,比如说: 花瓶被他打碎了。 深层结构就是从这个句子中能找出来的以不同 词为主体的叙述结构,比如上面那个句子的深 层结构就是:他打碎花瓶了。 就是说,一部分是“他打碎花瓶”,另一部分 是“花瓶碎了”;一个是施事即他以及这个动 作,一个是受事即花瓶的状态。这个用深层结 构表示的句子经过删除、增加、移位等变化可 以转化为表层结构。

TG语法与SF语法的语言观多维对比

TG语法与SF语法的语言观多维对比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 B A 04) 新升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法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研究 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㊂[作者简介]陈一龙,男,湖南岳阳人,长沙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语法及其哲学㊂T G 语法与S F 语法的语言观多维对比ʻ陈一龙(长沙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100)[摘 要] 当今语言学界存在两大主流 转换生成语法(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l -G e n e r a t i v eG r a mm a r ,T G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S y s t e m i c -F u n c t i o n a lG r a mm a r ,S F 语法),两者在语言观这个维度上迥然相异,通过对语言观(语言性质㊁句法论㊁语义论㊁语用论㊁语言共性论㊁语言习得论㊁方法论)的七个方面进行多维对比,从而呈现两者在语言观方面的天然差异㊂[关键词] T G 语法; S F 语法; 语言观[中图分类号]H 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8-0035-04以C h o m s k y 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和以H a l l i d a y 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是当今语言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流派㊂这两大流派语言观的多维对比,哲学是各自的根源,具体语言观对比表现在语言性质论㊁句法论㊁语义论㊁语用论㊁方法论㊁语言共性论㊁语言习得论七个方面㊂一㊁语言性质论C h o m s k y 把语言定义为一套规则或原理,主张从心理学出发来研究人脑的运作方式和心理认知机制,以 生物体内(i n t r a -o r ga n i s m ) 为视角,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知识(l a n -g u a g e a sk n o w l e d g e ),作为一种语言器官,而不是行为习惯系统,从生物学角度来阐明个体是如何运用天赋的语言能力来找到语言的所有转换生成规则,通过逻辑符号的描述来研究无限合乎语法生成能力的机制,从而可以解释语言为什么是以某种特定的结构方式构成的㊂H a l l i d a y 把语言的性质定调为社会意义学(s o c i a l s e m i -o t i c s y s t e m ),即一种社会符号㊂所谓社会符号,意指为语言是作为整个社会符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H a l l i d a y 是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立场研究语言,在利用M a l i n o w s k i 的人类学方面的成果,吸收B e r s t e i n ㊁L a b o v 的社会语言相关论借鉴的基础上,以 生物体间(i n t e r -o r g a n i s m ) 为视角,从语言功能入手,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行为(l a n g u a gea sb e h a v i o u r ),致力于语言社会属性的研究,揭示了语言作为工具的功能本质,从而寻求 为什么语言是现在这个样子 的社会方面的答案㊂由此可见,C h o m s k y 的T G 语法属于客观性的语言观,重心理轻社会,重内在性㊁逻辑性和抽象性,重组合规则,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形式化,把语言看作是一套原则 参数系统,力图使其科学化㊁简约化,犹如一套逻辑公式,代入不同的参数就会生成不同的原则系统,故C h o m s k y 的突出贡献在于他首次把自然语言纳入形式化范畴,是 简化主义 的表现形式;H a l l i d a y 的S F 语法属于主观性的语言观,重社会轻心理,重实用性㊁直观性和外部性,重聚合系统,认为语言的共性是普遍的认知能力和经验结构在语言结构上的反映,语言形式要与其反映的现实相联系,要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的真实自然的功能解释㊂二㊁句法论句法论是C h o m s k y 的TG 语法的基石,以句法认识语言,以句法揭示语义㊂C h o m s k y 强调句法自立,把句法看作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具有高度自治性,实际上其句法规则是在不受语义内容和音位羁绊的线性符号之上运作的,句法自主性原则决定了T G 语法用纯句法的形式来解释语言现象,尽量从句法系统内部寻求解释㊂其句法自治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句法成分的任意性;其二,任意成分的系统性;其三,系统的自足性㊂T G 语法的侧重点是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的生成规律和转换规则㊂在句法和语义关系问题上的厚此薄彼曾招致不少责难,C h o m s k y 对此不予理睬,并提出著名的独立论,把自然语言语法系统概括成一个 三分模式 ,即由语法㊁语音㊁语义组成的模块系统㊂他认为人类的认知系统在本质上是一个模块系统,它由一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及模块组合而成㊂因此C h o m s k y 句法研究的目标就是要用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个在结构上合乎规则的句子㊂S F 语法采用动态的功能分析法,打破T G 语法仅局限于句子范围之内的句本位切分发,从不同的功能分析语言的53基本单位 语篇所具有的功能或相互关系㊂S F语法认为语言交际的意义构建在语篇与情景语境㊁文化语境的互动关系中,以语篇作基本单位来研究,从而获得广域整体的 意义潜势资源 ㊂S F语法的句法分析是在语篇下,为不同的结构成分标注多样的动态功能标签,形成有序组合层级句法链接状态,通过形式体现,服务于意义,从而形成完整的句法平面,体现语义功能㊂语篇产生于语义网络潜势之中,它既是语义投射的结果,同时又是语义功能的体现㊂句法分析以语篇为单位进行分析,一方面,句法研究的目的之一在于搞清语义功能在语篇中的实现方式;另一方面,只有从语篇出发,才能准确地把握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的实质(朱永生2004: 164)㊂这种句法分析是对语言语篇单位在语义系统起具体语义成分作用的切割,是意义潜势形式化的离散,是由词汇语法来实现的㊂三㊁语义论T G语法独特性质的句法语义观是与其内在语言观和句法自治论存在着内在的联系,C h o m s k y语义观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变动阶段㊂在经典理论阶段,语义并未粉墨登场, C h o m s k y创立的是一种不依赖语义的纯形式的独立句法,认为语法无需诉诸语义,但也对语义的作用并非熟视无睹;在标准理论阶段,出于K a t z和F o d o r的建议,语义由深层结构决定,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因句法生成能力过强,只是将语义看作为句法限制的辅助手段,这是C h o m s k y首次正式涉足语义领域,标准理论分为语法㊁语义㊁语音三个部分,也是语言学史上第一次把语义当作语法的一个子系统来加以重视,但并没有赋予这三者以同等的地位㊂他认为语法系统中只有句法才具有创造性㊁生成性,语义只有解释性;在扩展标准理论阶段,语义由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共同决定,但主要在深层结构进行,为了弥补表层结构对语义影响的缺陷,T G语法提出了语义投射理论,认为语义是生成过程中词项选择的结果,或者说是语言使用投射到句法运作的过程中㊂C h o m s k y仍坚持句法有生成解释的论点,这时期的语法理论因此也被称为解释性语义学,尽管有缺点,终归是语义研究的进步,对语义问题的探讨引起了T G语法学派的分化,产生了生成语义学派,开辟了语义学研究的新格局,并在语言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法和语义关系的语言论战;在修正扩展标准理论阶段,也称为管辖约束理论阶段,语义主要由表层结构来决定,由语义规则对表层结构进行改造,形成逻辑式(l o g i c a l f o r m),逻辑式决定语义表达式㊂这是C h o m-s k y独特语义观的最终形成阶段,这表明C h o m s k y的语义实际上不是通常所指的普通 意义 ,是从句法角度来看待逻辑式的,利用强大生成性的句法手段来对句子作抽象的语义描写,这种句法性质的语义观与传统的语义研究方法大相径庭的,并指出句法的逻辑表达式因遵循词项的次范畴特征而是从词库中投射出来的,这种语义观在语言学界和哲学界是绝无仅有的㊂在最简方案阶段,C h o m s k y抛弃管约理论中具体的分析模型,弃D-结构和S-结构而不用,甚至舍弃 管辖 概念㊂最简方案模式的运作过程是,语言从词库 选配 特性词汇,通过运算系统的 合并 和 移位 生成 衍生式 和结构描写,在 拼读 操作下发生分离而分别形成语言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两个出口㊂语音式与人的发音 知觉系统(a r t i c u-l a t o r y-p e r c e p t u a l s y s t e m)相连,产生语音㊂逻辑式与人的概念 意向系统(c o n c e p t u a l-i n t e n t i o n a l s y s t e m)相连,形成语义(李京廉冯岚2008)㊂由此可见,C h o m s k y建立在内在论基础上的语义观与其句法自治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即语言形式决定语义内容,认为语法上的高度自治不以语义为基础,不需要依赖语义㊂从C h o m s k y对语义问题的反复性和摇摆不定的态度,说明语义问题深深地困扰着C h o m s k y,这也是他的软肋,经常备受抨击饱受非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讲,T G语法的每一次修正几乎都与语义相关联㊂S F语法是从语言层次这一语言学核心思想出发,系统阐明H a l l i d a y独特的语义观㊂H a l l i d a y认为语言是一个社会意义系统,语义自然是其理论的重头戏㊂因此,H a l l i d a y 明确地提出语义决定句法,语法描写应从意义入手,把语言系统看作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语义系统网络,表达意义规则的源泉,即意义潜势,认为语法在本质上是一个语义系统,并通过概念功能㊁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提供意义潜势语言的三种元功能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的,同时并存于同一句法结构之中(苗兴伟1998),并把语言分为语义,词汇语法和意义三个层面,各个层次之间由上至下存在体现关系㊂H a l l i d a y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进化的类比就意义的起源提出意义进化理论,认为意义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即人类经验的物质层面与意识层面相融合而成 内容层面 和 表达层面 的结果,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何意义是一种潜势,人类表达意义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意义创造的过程,强调人类集体意识对于语言与意义的进化作用㊂同时,H a l l i d a y革新了传统语义理论,通过语篇来实现存在于意义潜势中的语义,而不仅仅停留在孤立的词汇和句子层面,即语篇才是在社会交换触发下意义潜势得以实现意义的场所,既是语义选择的结果,又是语义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因此,语篇才是三大语言抽象功能语义系统现实化的机制㊂S F语法突破了T G语法给予语义被动从属的地位,而是从社会功能㊁语境互动为框架,对语义做了动态㊁立体㊁全方位的解读㊂四㊁语用论C h o m s k y以语言能力为研究对象,认为语言独立于任何语境,研究的是语言器官的运作机制,因为天赋的语言知识是所有人类语言共有的普遍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同质的,而且C h o m s k y认为,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理想化的语言才值得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家应找出句子生成的语法规则;语言是独立自足的符号系统,语言学家应忽略复杂的语境因素,把精力集中在语言本体尤其是句法的研究上㊂因此C h o m-s k y的T G语法完全排斥语境,忽略语用,这是他的理论的 软伤 ,备受争议㊂S F语法认为语用是包容一切的框架,研究语义和句法必须在其中进行,三者之间的优先序列是语用至语义至句法,而T G语法却与此背道而驰㊂在H a l l i d a y看来,语用学似乎只是 语篇语义学 的另一代名词,不需要 语用学 这门学科,并就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言语63功能理论㊂H a l l i d a y 认为语境决定了语言的形式,也就是语用决定语义的表达方式,并衍推出句法的表达结构㊂H a l l i -d a y 把语用层面引入到语言研究,把语言的词汇 语法结构与语言使用中的社会语境结合起来研究意义的产生,正如语汇语法层是对语义层的体现一样,语义层是语言内部系统对语境,即语言外部系统的体现,因此我们可以把语义层看成语言系统同社会语境的接口㊂H a l l i d a y 建立了一个语境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三个变量:语场(f ie l d )㊁语旨(t e n o r)㊁语式(m o d e )㊂在这个语境模型中,H a l l i d a y 把语言系统分成语义层㊁词汇语法层㊁语音层三个层次,他认为,相邻层次之间的体现关系是自然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语义层激发词汇语法层,词汇语法层解释语义层的关系㊂具体地说,语境变量语场所激发的是语义系统中的概念功能,语旨所激发的是人际功能,而语式所激发的是语篇功能㊂如下图(胡壮麟2005:421):五㊁语言共性论T G 语法和S F 语法的相对共性论 语言的普遍性和变异性,这实际上是历史上语言 规则现象 和 不规则现象 的重现㊂C h o m s k y 认为语言是天赋的,儿童天生就存在 语言习得机制(L A D ) ,普遍语法就是人类通过生物进化和先天遗传获得的,内存于每个人的大脑中的语言器官㊂这种普遍语法能力是为人类所共享的,并通过人脑来执行的,所有的语法规则,认知能力都最终体现在与人的心智相对的语言器官物质机制上,但是C h o m s k y 并没有忽视后天外在环境的制约,我们可从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在经验触发下的关系过程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推导:P G=α㊃U G 此公式表明图中α表示后天经验这个变量,通过参数α的变化(即儿童所处的语言环境的不同), 普遍语法 就表现出各种具体语法㊂假若α=汉语时,α㊃U G 就是汉语语法㊂由于受弗斯的影响,H a l l i d a y 把语言研究的重点放在语言的变异上,并且认为这种描写本身就是语言学的目的之一,而不是为了发现众所周知的语言普遍现象,相反,只有语言间的差异尤其是其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才是真正值得研究,认识和掌握这些差异才会有助于克服其造成的交际障碍㊂S F 语法最关心的问题是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实现,所以S F 语言学家去研究语言变异与社会功能的关系㊂对H a l l i d a y 来说,语言为什么是这样子的,会有如此的结构,结构的变化除了受语言规则本身制约外,还受其他哪些因素影响㊂因此,H a l l i d a y 非常重视对个别语言㊁方言,尤其是语域(r e g i s t e r )等语言变体的研究,他认为,没有不受语境影响的语言形式,语境变项(语场㊁语旨㊁语式)制约着语言使用者对语域的选择㊂所以,为了准确地反映语言的使用情况,S F 语法注重从自然语言中摄取真实的语言素材㊂六㊁语言习得论C h o m s k y 在语言习得上主张 天赋假说 (i n n a t e h y po t h -e s i s ),从心理的角度出发,以 生物体内部 (i n t r a -o r ga n -i s m )的视角,即从儿童大脑内部语言器官着眼来探讨语言的内在工作机制,研究的重点是儿童 如何 习得语言结构,而不是语言的意义或功能㊂该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机制(L a n -g u a g eA c q u i s i t i o nD e v i c e ,L A D ),C h o m s k y 提出天赋假说的目的在于证明语言的普遍性,人类先天的 语言习得机制 是人类生物进化㊁遗传的结果,并以硬件胶着在大脑器官上而得以固定,在后天经验和外在环境的触发下透过普遍语法机制而生成出来,不仅包括普遍性倾向或潜势,而且还有世界本质的知识,这种普遍语法存在于一切人类语言中并为人类先天所独有㊂C h o m s k y 认为儿童母语习得相同过程时期大致如下:婴儿语时期(t h eb a b b l i n g s t a ge )㊁无意义词语时期(n o n s e n s ew o r d s t a g e )㊁单音词时期(h o l o p h r a s t i cs t a g e )㊁双词时期(t w o -w o r d s t a g e )㊁发展语法时期(d e v e l o p i n ggr a m -m a r )㊁接近成人语法时期(n e a r -a d u l t g r a mm a r )㊁完整能力时期(f u l l c o m p e t e n c e )㊂语言习得机制的最终目的是使语言规则(普遍语法)内化成语言机能,而环境只是促成语言习得机制的外化条件,经由外在环境(具体语料)的触发而产出具体的参数语言㊂儿童在输入有限零散片面具体语料后却能输出完整规则的语言系统,而摒弃其中的错误之处,据此C h o m s k y 提出L A D 可能由三个要素组成:假设标记(ah y-p o t h e s i s -m a k e r )㊁语言普遍性(l i n g u i s t i cu n i v e r s a l )㊁评价程序(a ne v a l u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㊂H a l l i d a y 就语言习得从 环境论 提出了儿童语言发展(l a n g u a g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理论,并总结出幼儿语言习得的系统性和功能性两个特点,从社会学㊁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角度研究㊁分析㊁解释语言发展的过程和本质,研究的重点是儿童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以言(c a n s a y )发展语言的意义系统,学会以言做事(c a nd o ),以言意指(c a nm e a n )㊂该理论认为,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动因在于把自己逐步发展成为一个 社会的人 ,人是在社会环境中通过运用语言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与他人交际而发展语言的㊂但H a l l i d a y 并不否认儿童天生的语言学习潜能,但语言只有在功能的实施下进行有意义的系统选择才得以产生,其语言习得实质上是㊂H a l l i d a y 主要从功能的角度,生物体之间的研究视角来研究儿童的语言发展,认为在未掌握成人语言之前使用的实际上是一种原型语言(p r o t o l a n g u a g e )以此来认识和控制世界或调节人际关系等,并将儿童的原型语言所实施的功能分为七类:工具(i n -s t r u m e n t a l )功能㊁控制(r e g u l a t o r y )功能㊁交流(i n t e r a c t i o n a l )功能㊁个体(p e r s o n a l )功能㊁启发(h e u r i s t i c )功能㊁想象(i m a g i -n a t i v e )功能㊁告知(i n f o r m a t i v e)功能㊂当儿童掌握了成人语言后,成为社会一员时,这些功能就将抽化为概念㊁人际和语73篇三大纯理功能㊂H a l l i d a y提出语言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在周围环境的实施下进行意义-功能潜势系统的过程㊂七、方法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可见方法是进行语言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并决定着语言的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㊂T G语法的方法论体系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缺陷,因其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这导致了对语言研究的原则性㊁根本性的局限,这是C h o m s k y方法论体系的渊源㊂由于结构主义方法论上的观察法㊁归纳法㊁分类法㊁测试法㊁条件发射法和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㊁行为主义先天的不足,因而C h o m s k y的方法论体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哲学层次的方法,另一个是具体实践的方法㊂哲学层次上,C h o m s k y研究方法的特点是欧洲结构主义方法和美国分析哲学方法的有机结合㊂由于索绪尔成功地把 结构 和 系统 的概念应用到对语言的研究上而奠定了结构主义思想的基础,而C h o m s k y就把结构主义的语言层次结构概念发展成为语言习得的结构依赖原则;C h o m s k y对分析哲学的传统有所继承,由于C h o m s k y以理性主义认识论为前提因而便同经验主义传统的分析哲学分道扬镳了㊂当然C h o m s k y也求助于哲学上的理性主义内省方法,认为L A D是先天地由遗传所获得,他凭本语族的语感来判断语料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基础来进行操作,反对结构语言学把语言学归纳为在经验基础上机械模仿所形成的习惯㊂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哲学层次的方法应用于实践的具体表现㊂(1)比较归纳法㊂C h o m s k y采用先描述和确定个别语言,然后再通过比较㊁归纳,发现隐藏在人生理结构中的 普遍语法 ㊂(2)形式化的方法㊂C h o m s k y在建立生成语法体系时,致力于符号逻辑和数学模型的运用,使其规则系统尽可能地以精确的公式化和形式化㊁符号化进行表述,认为作为句子集合的语言为数学上的形式系统,句子则是一串任意符号组合㊂(3)转换生成法㊂转换生成法是其根本方法,其转换性解开了语句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的关系过程,其生成性是对有限的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生成无限语句的极致运用㊂(4)逻辑上的 假设 演绎法 ㊂C h o m s k y坚持 假设 演绎 的研究方法,他这种 评价过程 的方法运用在对语言的普遍理论和个别语法的假设两个层面上,通过 建立模型 验证模型 修改模型 的步骤对语言做高度形式化描写,力求达到 观察充分性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a d e q u a c y), 描写充分性 (d e s c r i p t i v e a d e q u a c y),以及 解释充分性 (e x p l a n a-t o r y a d e q u a c y),从而探索出语言的普遍规律,最终弄清人的认知系统,思维规律和人的本质属性㊂S F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存在于具体的使用过程具体语境中㊂因此,S F语法用 连续体(c o n t i n u u m) 的概念来解释复杂的语言事实,引进了 阶 和 精密阶 ,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来收集语料,进行实证,然后在系统网络模型中通过 合取 和 析取 进行选择,认为这是在语言运用中对系统成分进行过程中所采用的选择法,而且提出并不断完善级阶分析法来进行语法分析㊂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采用功能切分的方法,从不同层面分析句子成分和语篇成分表达的各种功能㊂在语言认知方法上,S F语法坚持语言认知研究应该集中在经验表征上以此来阐明人类经验的语言识解规律,主张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把握抽象的认知规律,并力求透过概念功能寻找语言认知的实例体现㊂S F语法重视经验认知的语言体现方法,注重认知表义研究,强调表义作用,并不把视角集中在语言的认识作用上(魏本力2008)㊂ʌ参考文献ɔ[1]B u t l e r,C.S.1985.S y s t e m i c L i n g u i s t i c s:T h e o r y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s[M].L o n d o n:B a t e f o r d.[2]C h o m s k y,N.1957.S y n t a c t i c S t r u c t u r e s[M].T h eH a g u e:M o u t o n.[3]C h o m s k y,N.1965.A s p e c t so ft h e T h e o r y o fS y n t a x [M].C a m b r i d g e,M a s s.:T h eM I TP r e s s.[4]C h o m s k y,N.1986.K n o w l e d g e o f L a n g u a g e:I t sN a t u r e, O r i g i n s a n dU s e[M].N e w Y o r k:P r a e g e r.[5]H a l l i d a y,M.A.K.1985.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F u n c t i o n a lG r a mm a r[M].L o n d o n:E d w a r dA r n o l d.[6]H a l l i d a y,M.A.K.1975.L e a r n i n g H o wt o M e a n:E x p l o-r a t i o n si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a n g u a g e[M].L o n d o n:E d w a r dA r n o l d.[7]H a l l i d a y,M.A.K.O nG r a mm a r[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8]P a u l J.H o p p e r,E l i z a b e t hC l o s sT r a u g o t t,G r a mm a t i c a l-i z a t i o n[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1.[9]奥托㊃叶斯帕森.语法哲学[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10]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封宗信.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2]苗兴伟.系统功能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对比刍议[J].外语研究,1998(3).[1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刘润清,封宗信.语言学理论与流派[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徐烈炯.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J].外国语,2002(2).[16]王健平.语言哲学[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7]王铭玉,于鑫.功能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18]张德禄,苗兴伟,李学宁.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9]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0]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主要差别[J].外语研究,2002(4).83。

转换生成语法教程

转换生成语法教程

转换生成语法教程
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er Generative Grammar,TGG)是一种形式化语法,用于描述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转换过程。

该语法有助于在不同表现形式之间实现自动化模型转换。

以下是转换生成语法的教程:
1.定义成对的元素和规则:TGG由源和目标语言之间成对的元素和规则构成。

元素可以是对象、类、属性、关系等,规则则定义了如何将源语言元素转换为目标语言元素。

2.定义双向规则:TGG规则必须是双向的,即可以从源到目标或从目标到源进行转换。

这意味着当源语言中的元素被修改时,目标语言中对应的元素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3.处理规则冲突:在TGG中,可能会存在多个规则对同一元素进行转换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定义规则的优先级以确保正确的转换。

4.实现转换:使用TGG的规则以及优先级来实现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自动化转换。

可以使用专业的TGG工具或手动实现规则来完成转换过程。

5.验证转换过程:使用模型验证和测试技术,确保转换后输出的模型与预期模型相一致。

通过使用TGG,可以减少模型转换的时间和复杂性,从而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更高效和精确的模型转换工具。

奈达翻译观:翻译中的转换生成语法

奈达翻译观:翻译中的转换生成语法

奈达翻译观:翻译中的转换生成语法一、引言奈达作为“翻译科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倡导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进行翻译理论的构建。

通过借鉴经典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的核心句及转换等概念,奈达提出了“逆转换翻译理论”,对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其著作和文章中,奈达试图通过对语言句法、词法和语言翻译问题的描写,阐明语言的结构性质。

在奈达翻译理论的形成期即交际理论阶段,奈达力图把语言学应用于翻译研究。

他认为:“翻译科学,更确切地说,是对翻译过程科学的描写”(Nida,1975)。

奈达认为,对翻译科学研究,应看作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研究应以语义为核心包括翻译涉及的各个方面,即我们需要在动态对等的层次上进行这种比较。

奈达认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科学分析大有帮助。

从70年代到现在,奈达翻译理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他更多地注意到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问题,并开始采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翻译问题。

综观奈达的翻译思想,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在翻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转换生成语法的实质: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Grammar,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以1957年发表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为标志。

转换生成语法以句法描写为目标,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句法部分,由一个基础部分(a base) 和一个转换部分(a transformation part)组成。

基础部分描写语言的基本结构,生成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转换部分包括转换规则,将深层结构再转换成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

二是语义部分,对句子的深层结构进行语义解释,体现语言能力的特点。

三是语音部分,用语音实现句子的表层结构,体现语言行为的特点。

转换生成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

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革命性及影响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革命性: • 1.研究目的 • 过去结构主义语言学以观察语言现象并把它分类 为目标,致力于搜集和处理语言素材;乔姆斯基 语言学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为目标,提出语法 假设和理论来揭示其规律,说明其原因。
• 2.研究方法 •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即从基础 部分生成深层结构,再由深层结构转换为表层结 构。因此他的研究过程是一个演绎的过程,从特 殊到一般,而这刚好与结构主义语言学所使用的 从一般到特殊的归纳法相反。 • 同时,转换生成语法采用的表达方式是现代数理 逻辑的形式化方法,使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规定 概念,表达规则,根据有限的公理化的规则系统 和原则系统用演绎的方法生成无限的句子,以此 来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
性质
• 生成语法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语法学。其研究 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一般语言学家所研究 的外表化语言。外表化的语言指言语行为,说出 来的话,音义结合的词句等;内在性的语言指人 脑对语法结构的认识,以心理形式体现。
• 范围 生成语法学研究范围限于人的语言知 识或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的使用。生成 语法学一般不研究话语的社会内容、交际 功能和说话的环境等等。 • 目标 过去结构主义语言学以观察语言现象 并把它分类为目标,致力于搜集和处理语 言素材;生成语法学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 力为目标,提出语法假设和理论来揭示其 规律,说明其原因。
• 短语结构规则有三种: • 合并、递归、推导式,其基本形式是 x→y 。 • →读作"改写",这个公式就是将x改写 成y。 • 短语结构规则生成的是"核心语符列", 不经过转换直接由这种语符列得出的 基本句型叫"核心句"
• 转换规则包括:移位、删略、添加。 • 最后运用语素音位规则得出实际说出的句 子 • 。这三套规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转换规 则,因为短语结构规则和语素音位规则实 际上继承了描写语言学的"直接成分分析"和 语素音位的分析,转换是一种创新,它使 语法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综述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综述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综述转换-生成语法简介(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一个描述语法的一个术语,他在1957年所写的《语法结构》的出版是转换-生成语法诞生的标志。

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在1957年所出版的《语法结构》和1965年的《语法理论要略》两书被乔姆斯基称为“标准理论”。

此后他又修正了些许这些理论,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后又修订扩展的标准理论,形成“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

生成语法学的基本概念“转换”“转换”本来是一个控制论的术语,指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生成语法学早期借用这个术语,指的是在句子的生成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的操作手段及相应规则的总称。

当然,乔姆斯基的“转换”与Harris的“转换”是有一定联系的。

我们平时所说的“变换”来自Harris,只的是一种表层的转换,关注的是句子与句子或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平行”的关系。

而乔姆斯基的“转换”不单是一种平行的变换,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深层形式到表层形式的生成过程。

是把现代音位学的“位”观念引申到语句结构研究中来的必然结果。

要注意的是“转换”体现的是生成语法学“规则系统”阶段(1957-1980)的特点,而这个阶段提出的各种规则大都带有“个别语法”(particular grammar)的性质。

而在后来的“普遍语法系统”中,“转换”的地位大为降低,比如在“原则-参数理论”中,原来提出的所有转换规则都被压缩为一条“- 移位”。

“生成”(generation)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创造性这是就语言本身的客观属性来说的。

任何一种具体语言都具有很高程度上的“递归”(recursion)特点,[1]即“有限的手段的无限运用”。

具体点说,外在化的语言是个无限的句子集合,但内在性语言却表现为一套数量有限的规则,语言的创造性就表现为以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数量的合格的句子。

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用“生成语法”这一概念来指“一套来给句子进行结构描 写,定义明确严格的规则系统”。他认为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者都 掌握并且内化了一种具有生成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可以表达他的 语言知识。
11
A generative grammar is not limited to particular languages, but to reveal the unity of particular grammars and universal grammars. It does not describe one language as an end, but as a means to explore the universal rules in the hope of revealing human cognitive systems and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human beings.
6
Chomsky’s innateness hypothesis is based on his observations that some important facts can never be otherwise explained adequately.
乔姆斯基的天赋假设是建立在他对一些重要现象的 观察的基础之上的,这些现象无法用其他的理论解 释清楚。
12.4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转换生成语法
1.Introduction 介绍 2.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G grammar 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 3. The Innateness Hypothesis 天赋假设
4. Generative Grammar 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In the late 1950s, a new theory appeared in America and violently punched the prevailing structuralist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The founder of this new theory was A. N. Chomsky (1928 - ). As a student of Hebrewwith the structuralist methodology, Chomsky tried toopen up a new route when he foun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of structural elements of language according to distribution and substitution had its limitations. Fromthis practice Chomsky gradually established the well-known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TG) Grammar. The publication of his Syntactic Structures ( 1957 )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Chomskyan Revolution.The Innateness HypothesisChomsky believes that language is somewhat innate, and that children are born with what he callsa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which is a unique kind of knowledge that fits themfor language learning. He argues the child comes into the world with specific innate endowment, notonly with general tendencies or potentialities, but also with knowledge of the nature of the world, andspecifically with knowledge of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is view, children are born with knowledgeof the basic grammatical relations and categories, and this knowledge is universal. The categories and relationsexist in all human languages and all human infants areborn with knowledge of them. According to him, the study of language, or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can throwsome light on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mind. This approach to language is a reaction against behaviourismin psychology and empiricism in philosophy, making linguistics a branch of psychology.This observation suggests that children are born with aninnate faculty for language in general, a blueprint forlanguages, not just for any particular language. From this, we would then suppose that if children are predisposed for learning any language, human languagesin the world must have the same underlying principles in common. This is what Chomsky called language universals or linguistic universals.A. N. Chomsky’s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TG) Grammar experienced the following four stages.The Classical TheoryThe Standard TheoryThe Extended TheoryThe Minimalist ProgramIn the classical theory, Chomsky’s aim is t o make linguistics a science. This theory i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features:(1) emphasis on generative ability of language;(2) introduction of transformational rules;(3) grammar description regardless of meaning.The standard theory is marked by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Chomsky, 1965). In this book, Chomsky made a remarkable change by including a semantic component in his grammatical model. He says that a generative grammar should consist of three components: syntactic, phonological and semantic. The syntactic component canbe called the base component, which consist of re-writing rules and the lexicon. It is the re-writingrules that generate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al rules, in turn, transform the deep structure into surface structure. The semantic component makes semantic interpretations on the deep structure, and the phonological component makes phonological on the surface structure.In the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Chomsky revised his Standard Theory twice. The first revision is called the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EST). The second revision is called the “Revised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REST).In his first revision of the Standard Theory, Chomsky moved part of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to the surface structure. Take the categories of the logical component for example, in the following two sentences,(1) Not many arrows hit the target.(2) Many arrows didn’t hit the target.their deep structure is “NOT [ many arrows hit the target]”. Through tra nsformations, the two sentences differ semantically due to the logical component NOT. This shows that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does play certain roles in the surface structure, but Chomsky still believed that semantics is determined by the deep structure.In Chomsky’s second revision, the most remarkable change is that Chomsky now completely puts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in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accordingly, from semantic interpretative rules is derived logical form representation.Why there is tg grammar?The Innateness Hypothesis ( Why should there be a TG Grammar?) When as a student of Hebrew with the structuralist methodology, he foun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of structural elements of language according to distribution and substitution had its l imitation……he believes that language is somewhat innate, and that children are born with what he calls a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which is a unique kind of knowledge that fits them for language learning ......According to him, the study of language, or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can throw some light on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mind.Hypothesis is based on some important facts:1).Children learn their native language very fast and with little effort.2).Children learn their mother tongue in very different environments, but they follow more or less the same stages in acquisition:①the babbling stage ②nonsense word stage③holophrastic stage ④two-word utterance⑤developing grammar ⑥near-adult grammar⑦full competence3)The children learns the total grammar of the language during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from limited exposure to speech (which is often degenerate data)All these suggested that although babies are not born knowing a language, they are born with a preposition to develop a language. If children are predisposed for learning any language, human languages in the world must have the same underlying principles in common. This is what Chomsky called language universals or linguistic universals.。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对外语教学启示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对外语教学启示

浅论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1957年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高度抽象的理论。

根据其哲学基础、研究对象与方法、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基本原理,本文分析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的“认知教学法”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及可应用性,以此促进外语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外语教学认知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末以《句法结构》为标志,美国学者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创建了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 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其发展至今不仅在语言学领域中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影响力还涉及了心理学、哲学、教育学、计算机等领域。

正如英国当代语言学家约翰·莱茵斯所说:“不论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是否正确,它无疑是当前最具生命力、最具影响力的语法理论。

任何不想落后于语言学发展形势的语言学家都不敢忽视乔姆斯基的理论建树。

”(刘润清,2004)一、哲学理论背景任何一个语言学流派都必然受到某种或某些哲学派别和思想的支配和影响,转换生成语法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的生物属性,它的哲学基础包括唯理主义、自然主义、内在主义和个人主义(童辉,2008:78)。

作为当代语言学流派,首先,乔姆斯基的理论是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其本人宣称自己是彻底的唯理论者。

乔氏的理性主义思想与前辈柏拉图和笛卡尔等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次,乔主张采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和心智,他认为学习语言和学习其他自然科学,与数理化的本质是相同的,因此乔的学说被广泛认为更接近自然科学。

最后,乔姆斯基把语言分为“内在语言(i-language)和“外在语言(e-language)”。

内在语言就是储存在人大脑内部的语言规则和语言知识,而非任何外部世界发生的联系。

研究内在语言的学者们关心的是说话者对某种语言“懂得些什么“和这些是从哪来的,而对实际说出的话语并不给予过多关注。

tg

tg
转换-生成语法Noam Chomsky 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一个描述语法的一个术语,他在1957年所写的《语法结构》的出版是转换-生成语法诞生的标志。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所出版的《语法结构》和1965年的《语法理论要略》两书被乔姆斯基称为“标准理论”。此后他又修正了些许这些理论,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后又修订扩展的标准理论,形成“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
主要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影响
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很大地冲击了当时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先天机制,他认为不仅应该研究语言行为,而且应该研究语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他认为布龙菲尔德等人的理论只是研究了语言行为,不能说明语言能力。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类天生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理性主义的,而布龙菲尔德的学说则是经验主义的。

转换生成语言学流派

转换生成语言学流派
转换生成语言学
产生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语言学中出现了一种 新的理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在美国占有主导地 位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是
诺曼·乔姆斯基(Noam Chomsky)。作为一名研究
希伯来语的学者,乔姆斯基发现结构主义按分布 和替换原则对结构成分进行分类的方法有很大的 局限性,于是他试图开拓一条新的道路,从1957 年标志着“乔姆斯基革命”的《句法结构》开始, 逐步形成了著名的转换生成语法(TG Grammar)。
乔姆斯基简介
乔姆斯基1928年生于宾夕法尼亚 州费城的一个犹太家庭。他在宾 州大学读本科时,选修了语言学、 数学、和哲学。1951年完成硕士 论文《希伯来语法》。1955年完 成了《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并 获得宾州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 年修订了这部博士论文并在荷兰 出版,这就是《句法结构》。可 以说,这本书虽然篇幅不算大而 且技术性也不算很强,但在语言 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场革命。从这 时侯起,他在语言学心理学和哲 学等领域的影响与日俱增,不久 后便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任校 级教授至今。
Y
如果a=-2,b=-2,c=3时,则
生成另一个圆。每个圆上都
X
有无数个点,但每个圆都要
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落到点上。
乔姆斯基说,坐标系中的点好似语言中的词, 一个圆好似词的句法排列,排列时要受到类似圆的 公式的限制,这种规则可以区分符合语法和不符合 语法的句子,正像检验一个点是否落在圆上一样。 他发现哈利斯的成分分析法可以改进为形式化的句 法规则。例如,形容词A加上名词N等于名词(A+N=N); 限定词加上名词等于代名词(Det.+N=Pron.);句子 等于名词短语加上动词短语(S=NP+VP)。基于这些考 虑,他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

生成语法

生成语法

对人类语言的研究如果只停留在描述阶段,那语 言学就永远只能是实验性的人文学科,永远无法 进入理论科学的殿堂,无法与生物学,物理学以 及化学等理论性的自然科学平起平坐。生成语言 学的目标是为语言现象提供合理解释,也就是要 像牛顿说明苹果的运动方向那样,找出能够解释 语言运作机制的最佳理论。按照乔姆斯基的设想, 所有人类语言的语法系统在高度抽象的层次上都 大到相同,都是由所谓的普遍语法经过一定的变 化派生出来的;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可以用同一组 语法规律,或者说可以用相同的原则来加以解释, 而语言之间的差异只是参数不同而已。
这条规则包括三点: 1)改变名词短语的位置; 2)被动形式中第二个名词短语之前插入by; 3)动词的主动形式改为被动形式。 根据这条规则,英语句子The workers built the bridge的深层结构可以分析成如下形式: the workers past build the bridge NP1 Infl V NP2
可见,在TG理论中,转换是句子过程中某一特定 阶段上必须使用的操作手段,深层结构是它的输 入,表层结构是输出。
2)生成 Chomsky认为语言是句子的无限集合,而人的语 言知识或语言能力可以设想为一套有限的规则系 统。语法是对语言知识的陈述,因而也是一套有 限的规则系统。这套有限的规则系统可以生成语 言中无限的潜在句子,这就是语法的生成性。 所谓“生成”就是通过有限的规则系统说明无限 的句子。一个句子的生成过程就是根据有限的规 则系统一步一步推导的过程。
♦ 2)一个儿童一般在五六岁时就可以掌握母语,
而小孩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操练。行为主义的 “刺激一反应”论不能自圆其说。 ♦ 3)儿童不仅会说听到过的句子,而且还能说未 3) 听到过的句子。 ♦ 4)儿童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常常表现出天赋方面 的差别,而在母语学习方面这种差别十分少见。

结构主义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的对比研究

结构主义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的对比研究

结构主义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的对比研究作为西方语言学颇有影响的两种语言学理论,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都曾在语法学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比较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在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和研究对象及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异同,可以看出二者微妙复杂的关系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这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发展。

标签: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语法;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1.0引言语法(grammar),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它对语言的构造、功能和发展进行研究和描写。

关于语法的研究渊源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五世纪的古希腊时期。

西方第一部语法著作就是古希腊的《语法科学》。

一直到十九世纪,传统语法在欧洲都占主导地位,它对语言学的研究和外语教学至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随着时代发展,二十世纪的语言学家开始探索运用新的原则和方法研究语言系统,建立了很多新的语法学派。

其中影响较大的两个流派分别是美国的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这两个语法学流派对语言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贡献,推动着语法学向更加科学严谨的方向发展。

本文从学派产生的背景,语言观和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比较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异同。

2.0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的比较2.1产生背景的不同2.1.1 结构主义语法的产生背景结构主义语法(Structural Grammar),又叫描写语法,它是在对传统语法(Traditional Grammar)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语法是规范性的,在语法研究中曾长期占主导地位。

结构主义语法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1887-1949)奠定基础的,并在其他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的不断研究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2.1.2转换生成语法的产生背景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or TG)也称生成语法或转换语法,是在对结构主义语法理论批评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创始人是美国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

转换生成语法中X’-理论的发展

转换生成语法中X’-理论的发展

转换生成语法中X’-理论的发展在生成语言学中,X’-理论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并处在发展完善之中。

本文从其发展的角度,描写了X’-理论发展的各个阶段,整理出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说明生成语言学一直在用经济原则探究语言的本质。

标签:X’-理论Larson壳vP壳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TG)的诞生。

经过将近60年的发展和变化,其技术内核——短语结构理论也在不断地演进,由最初的短语结构规则演变为X’-理论。

1990年之后,X’-理论因合并(merger)操作的提出而被取消。

尽管如此,目前的主流研究还是采用X’-图示。

基于此,本文将介绍X’-理论的一些发展情况。

一、X’-理论的提出宋国明(1997)指出,可以由单词语法得出有多少句子,就要写出多少规则,但我们用词组这样抽象的符号来替换一串串单词时却能写出精简有效的规则,用这种概念与方式归纳句法规则被称为短语结构语法。

短语结构语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规则简单,同时也能利用仅仅几条有限的规则造出无穷的句型。

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允许一些替换规则循环不息反复运用。

如:S→NP+V P;VP→V+NP;NP→D+N。

生成语法的生成性由此得到体现。

1970年,Chomsky为解决名物化问题提出了要以X’-理论(即中节理论)代替以前的短语结构规则,它解释了跨范畴间的平行性。

X’的引进克服了短语结构把短语范畴和词汇范畴限制在一对一的关系中,成为管约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句法结构技术。

XP和其中心词X的中间应有中间层次,这个中间层次被称为X’。

有了这个中间层次之后,XP与其中心语X就可用X’结构来表示。

这一理论被称为X’理论。

因此,任何词组XP都是它的中心语X的最大投射(maximal projection),其结构如下图:这个结构说明了任何一个XP都存在各自的中间层次X’,都可以表征成其中心语(head)、指示语(specifier)和补足语(complement)的X’结构,X’-理论允许词组与词首之间存在任意数量的X’,但XP词组必含词首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姆斯基的TG理论的五个发展阶段:
• 古典理论(the classical theory)旨在使得语言学成为一门科学。 • 标准理论(the standard theory)论述语义应当如何在语言理论中 进行研究。 • 扩展的标准理论(the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集中讨论语言普 遍现象和普遍语法的问题。 • 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the revised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主 要讨论管辖和约束。 • 最简方案理论(the minimalist program) ,是对在此之前的理论的更 进一步的修正。
语法原则系统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能力体现在辨别哪些 句子合格,哪些句子不合格上,想要反映 这种能力,不一定靠假设具体的规则来生 成一切合格的句子,也可以靠假设更概括 的原则来排除那些不合格的句子。他觉得, 掌握语法主要是掌握一些抽象的原则,于 是他逐步转而深入研究什么是原则,原则 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
转换生成语法 语言观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规则体系 对语言能力,现象的解释 演绎法 语言能力
描写主义语言 学 行为反应 对语言素材的 描写 归纳法 语言事实
转换生成法具有灵活性
• • • • • • • 他吃了这个苹果 。 S—V—NP 他把这个苹果吃了。 S—NP—V 这个苹果他吃了 。 NP—S—V 用转换规则的语法叫转换语法,既生成又转换的语 法叫转换-生成语法。现在一般称生成语法。
• • • • • • •
Rational 理性主义 Deductive 演绎的 Explanatory 解释的 Competence 语言能力的 Dynamic 动态的 Language universal 语言共性的 Transformational 转换的
Thank you
Chomsky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转换-生成语法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 一个描述语法的一个术语,他在1957年所写的 《语法结构》的出版是转换-生成语法诞生的标志。 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 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 Binding:限制语义解释。 • Eg: 1. 小张说小李批评了他自己
• “他自己”指“小李”,不指“小张”; • 2. 小张说小李批评了他 • “他”可以指“小张”,不能指“小李” • 这是因为“他自己”所指的对象必须约束 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他”所指的对象 则不在此范围之内 .
Main features of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语法原则系统
government(管辖)• 普遍语法假设 biFra bibliotekding (约束)
• Government:限制句子结构 • Eg: Who bought what .˅
• • •
What did who buy .X He seems to be young . ˅ He seems is young .X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TG grammar
• 转换生成语法的哲学基础: 非科学研究 哲学 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 科学 … 自然科学 转换生成语法

主要理论
•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 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 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 构作出语义解释。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 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先天机制, 他认为不仅应该研究语言行为,而且应该研究语 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 他认为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类天生的语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