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04

合集下载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的概念,认识到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2. 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3. 观察与分析人物精神的方法4. 写作表达人物精神的技巧5. 实践练习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5. 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提出改进意见。

7.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分析、表达等方面。

2. 学生作品的内容完整性、结构合理性、语言准确性等方面。

3. 学生对人物精神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优秀文学作品示例2. 人物精神分析表格3. 写作评价标准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5. 指导:教师解答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7.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精神的表现和描绘方法。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人物精神,互相学习和借鉴。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的概念,认识到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刻画人物精神,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概念与作用2. 人物精神的观察与分析3. 写作技巧: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方面来刻画人物精神4. 课堂练习:编写一个片段,通过具体人物的精神刻画,展现人物特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人物精神的概念,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以一篇优秀作品为例,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精神刻画展现人物特点。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组人物的精神特点,并编写一个片段进行刻画。

5. 反馈: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短文,通过具体人物的精神刻画,展现人物特点。

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写作中更好地运用人物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物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写作技巧刻画人物精神的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以及对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精神特质。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特定人物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创造性写作: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将所学的人物精神分析技巧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七、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分析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精神特质,并创作一个短篇故事或剧本,展现这些特质。

3. 作品分享: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讨论如何通过写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八、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收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用于分析和讨论人物精神的描写技巧。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是指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和个性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的精神概念及其重要性2. 观察人物的方法与技巧3. 分析人物的精神特点4. 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名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起学生对人物精神的关注。

2. 讲解:介绍人物的精神概念,阐述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及重要性。

3. 示范:教师展示分析人物精神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人物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特点,并进行讨论。

5. 写作:学生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果,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性3. 学生写作表达人物精神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创造性五、教学资源1. 名篇作品选段2. 人物精神分析案例3. 写作素材库六、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名篇作品选段和人物精神分析案例。

2. 课堂氛围: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3. 学生指导: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扩展活动1. 举办人物精神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能力。

2. 邀请作家或文学爱好者分享他们分析人物精神的经验和技巧。

3.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观看戏剧表演,加深对人物精神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表达人物精神方面的进步。

3. 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学生难以准确地表达人物精神。

解决策略:教师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实例,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人物精神。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内心的感悟。

3. 提升学生写作技巧,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有关人物精神描写的理论知识。

2. 分析优秀作品中人物精神的表现手法。

3. 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进行生动的人物精神描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描写,让学生从中领悟写作技巧。

2. 实践训练法: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优秀作品,用于分析和讲解人物精神描写的方法。

2. 准备实践训练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

3. 准备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动有趣的人物描写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写出人物的精神》。

2. 讲解: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描写方法,讲解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人物精神描写的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物精神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

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通过对其外貌、举止、言谈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性格和的精神世界。

2. 案例二:《草原》中的小草,通过对其生长过程的描绘,表现了其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八、课堂实践:1. 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尝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其精神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举止、言谈等方面的特点,深入挖掘其内心世界。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和刻画人物精神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概念与内涵2. 观察与感受人物精神的方法3. 刻画人物精神的手法与技巧4. 写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名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对人物精神的关注。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概念,阐述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示范:教师展示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刻画,分析其手法与技巧。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人物精神观察与刻画,教师巡回指导。

5. 讲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刻画人物精神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概念、内涵及写作技巧。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人物精神的刻画手法。

3. 实践法:学生分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法: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人物精神的观察与刻画。

3. 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综合评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

六、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精选有关写作、文学分析的书籍,如《写作技巧手册》、《文学作品分析》等。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写作教程、优秀作品案例,以便进行教学参考和示范。

3. 视频资料:寻找相关的写作指导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写作技巧。

4. 人物素材库:整理一份包含各类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素材库,供学生在实践环节参考。

七、教学任务1. 掌握人物精神的概念与内涵。

2. 学会观察与感受人物精神的方法。

3. 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刻画人物精神。

4. 完成一篇具有丰富人物精神的作品。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2课时:讲解人物精神的概念与内涵,引入写作主题。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配套教案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配套教案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配套教案-经典通用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1.2 教学内容介绍写出人物精神的概念和意义。

讨论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概念和意义。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观察。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写作中写出人物精神很重要。

讲解人物精神的定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分享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观察。

第二章:观察和理解人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和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理解来写出人物的精神。

2.2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和理解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讨论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写出人物的精神。

采用讲授法,讲解观察和理解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享理解。

2.4 教学步骤讲解观察和理解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享理解。

讨论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写出人物的精神。

第三章:表达人物精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来表达人物的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人物的精神。

3.2 教学内容介绍通过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来表达人物精神的技巧。

讨论如何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人物的精神。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表达人物精神的技巧。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分享。

3.4 教学步骤讲解通过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来表达人物精神的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分享。

讨论如何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人物的精神。

第四章: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和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深化对写出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深化对写出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和掌握方法。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深化理解和技巧。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引发学生对写作和人物精神表达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解释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精神。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1.4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写作表达人物精神。

第二章:人物的精神内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精神内涵及其在写作中的表达。

2.2 教学内容:介绍人物的精神内涵,包括道德品质、性格特点、情感状态等。

分析如何通过人物的行为、言语和内心活动来表达其精神内涵。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人物精神的表达。

2.4 教学活动:分析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探讨其精神内涵。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尝试描绘一个人物的精神内涵。

第三章:观察与体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生活,从中汲取写作素材。

3.2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和体验的重要性,包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体验。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发现有趣的人物和精神。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讨论其中有趣的人物和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培养对人物精神的敏感度。

第四章:写作技巧与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精神。

4.2 教学内容:介绍写作技巧,包括描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塑造人物性格等。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提供一些写作示例和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4.4 教学活动:分析一些典型的写作示例,探讨其表达人物精神的方法和技巧。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是人物内在的本质特征,是人物思想、性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因素的综合体现。

2. 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发现和挖掘人物精神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4.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的精神内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和挖掘人物精神的方法。

3. 写作技巧: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内涵,学会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和挖掘人物精神,运用写作技巧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和挖掘人物精神,以及如何运用写作技巧生动表现人物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内涵、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表现,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练习写作,培养表现人物精神的能力。

4.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进程1.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表现人物精神的优秀作品,准备教学PPT。

2. 教学时长:45分钟3. 教学步骤:(1)导入:简要介绍人物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讲解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和挖掘人物精神的方法。

(3)分析优秀作品中的人物精神表现,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4)讲解写作技巧,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

(5)布置练习: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练习写作,表现人物的精神。

(6)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和挖掘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8)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和体验生活,深入挖掘人物精神,完成一篇习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式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的刻画和描绘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外貌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 动作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状态。

3.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语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4. 心理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式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描写手法,使人物的精神风貌得以生动展现。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描写手法,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2.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练习,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教师通过优秀作品示例,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并结合示例进行讲解。

3. 实践练习:教师布置人物描写练习,学生进行动笔写作。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5. 总结与提升: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人物描写练习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在描写手法上的掌握程度。

3. 讨论参与:关注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优秀作品示例:提供一些优秀的人物描写作品,供学生分析和借鉴。

2. 写作辅导资料:整理一些关于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和指导资料,供学生自学。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的概念,认识到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精神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人物精神。

4.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概念与作用2. 人物精神的表现手法3. 人物精神的观察与分析4. 人物精神的细节描写5. 人物精神的心理描写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精神,引起学生对人物精神的关注。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概念与作用,讲解人物精神的表现手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人物观察,分析人物精神,并进行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4.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分析、讨论、分享等环节的积极参与。

2. 学生作品完成情况: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的运用,以及人物精神的体现。

3. 学生写作兴趣: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对人物精神写作的喜爱。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人物精神的概念、作用、表现手法等内容。

2. 人物观察表:用于学生分组观察、分析人物精神。

3. 写作模板:提供学生进行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模板。

4. 人物精神写作案例:供学生参考和分析。

六、教学拓展:1. 人物精神与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精神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认识到人物精神对于塑造鲜明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2. 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分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探讨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精神来表现主题和深化情节。

七、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历史或文学人物,通过扮演来展现人物精神,加深学生对人物精神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写作来表现人物精神,分享各自的写作技巧和心得。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写一篇关于该人物精神的小作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写出人物精神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3、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典型事件2、引导运用人物描写手法时,要与人物精神相联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之前学习如何写出人物特征时,老师特别讲解了人物描写手法,有哪些呢?明:外貌、心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上都是只能写出人物的外在特质,写出人的形,却没有人的内在特质,缺少了灵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出人物精神。

(二)、学习修改例文,概括修改时运用的方法1、看例文,完成以下例文(1)文中的弟弟有什么特点?(2)文章有没有突出了弟弟的特点和内在精神气质?(3)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例文:我的弟弟(原稿)周日在家中闲坐,刚刚会说话的弟弟蹲在阳台的一排花盆旁玩,那些花盆里的“玩意儿”是妈妈的宝贝。

忽然弟弟跑过来,对我说:“芽!芽!”我牵着他的小手来到阳台。

果不其然,一个小花盆里,一大一小的两株芽苗,纵然是深褐的泥土也藏不住这两豆绿。

“绿!绿!”他又指向窗外翠色的草地。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便推着小车打开门,这时弟弟嚷着要上厕所,于是带他上厕所,上完后就出门了。

门口玉兰树的新叶中,不知何时又钻出了声声鸟鸣,石桌石凳上的苔痕又深了几分,行走时也更需留心脚下的虫儿。

几个孩童正搓着自己的竹蜻蜓,让它们缤纷地旋转、飞舞于空中,似与寥寥游蝶相乐。

弟弟坐不住,爬下车奔去,半路上却又停住了,蹲坐下来静静地观望着什么。

我好奇地走去,几只西瓜虫在新鲜潮润的春泥上爬行,在草间时隐时现,弟弟在那津津有味的看着虫子,一动不动。

见他如此喜爱小虫,我轻轻地夹了一只放在他的脚边。

哪知弟弟慌乱地往旁边躲,差点哭起来,我哈哈大笑,只得放它回队。

过了一会,弟弟就拖着我回家了。

这真是我可爱的弟弟。

教师点拨:写人文章,我们:第一步要想清楚:我想要展现怎样的人物形象。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精神。

4. 提高学生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概念与作用2. 人物精神的体现方式3. 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4. 写作练习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人物精神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内心的世界。

2. 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讲解人物精神的体现方式,分析优秀作品中人物精神的描绘。

3. 写作技巧讲解:教授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展现人物精神。

4.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物精神的文章。

5. 作业讲评与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给予鼓励与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概念、作用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人物精神的描绘,让学生从中学习。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对人物精神的把握以及细节描写的运用。

2.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写作中的优点与不足。

3.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表现形式:讲解人物精神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性格、情感、动机等。

2. 人物关系的构建: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展现人物精神。

3. 情境设置与人物精神:讲解情境设置对人物精神的影响,如何运用情境烘托人物。

4. 人物成长的展现:分析人物在故事中的成长过程,如何体现人物精神的变化。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精神的表现形式。

2. 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讲解人物关系的构建,分析优秀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处理。

3. 写作技巧讲解:教授如何通过情境设置展现人物精神,让学生学会运用情境描写。

《写出人物精神》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写出人物精神》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写出人物精神》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写出人物精神》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写出人物精神》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精神总是成为人的主导因素,充实人的精神,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路。

”这是文学大师泰戈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在文学创作中,人物是我们所写的主体,不同的人物之间,不仅有着物理上的差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不同。

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转变,都需要精神状态的支持。

因此,在文学创作中,我们非常重视人物精神的刻画。

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领悟作品中的人物精神,从而理解作品主题。

第一节课:认识“人物精神”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带领学生认识什么是“人物精神”。

通俗地说,人物精神是指在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等个性化的心理特征。

其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言行举止,可以是人物的心理抒发,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

在作品中,人物精神对故事情节推动和主题传达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学生需要懂得如何通过作品中的语言和事实,从一定程度上把握和掌握人物的精神状态,从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第二节课:人物性格刻画第一节课中我们介绍了“人物精神”的概念,而人物性格刻画是人物精神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此课程中,我们将重点讲述如何在作品中进行人物性格刻画。

这种刻画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反映人物的特有思想、感情和行为倾向。

例如,一个人物善良、温柔、宽容,就可以通过其在文本中的言行体现出来,包括对待别人的态度、用语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理解文本中的意象、比喻等修辞手法,并分辨出这些手法和人物性格刻画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课:人物性格转变人物性格的转变在文学史上历久弥新,很多优秀作品都因此获得了高度的评价。

在此节课中,我们将介绍如何理解一位文学人物从初到终,过程中所经历的性格变化。

性格变化通常由抉择、刺激和情感发展等因素所引发。

在这一过程中,文学人物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为背景,不断经验、感悟和调整,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言语。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人物的精神。

2.掌握写作中如何刻画人物的精神。

3.能够在写作时写出人物的精神特质。

二、教学重点1.精神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作用。

2.如何通过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特质。

三、教学难点如何表达人物的精神特质,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

2.互动讨论。

五、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板书:精神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写一篇作文,表现一个人物的精神特质,引起学生对人物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2. 讲授“人物的精神”(15分钟)•老师讲解“人物的精神”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作用。

•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等面貌。

3. 分组讨论(20分钟)•老师根据教材或自编短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重点人物的精神特质,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学生形成小组报告,报告结合故事情节,分析出人物精神特质的依据。

4. 作文训练(20分钟)•老师根据自己编写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写作中描写人物的精神特质。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开始写作,并在写作后相互交流和研讨。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通过我们在实际写作中的一次次尝试和训练,才能真正达到写出人物精神特质的效果。

七、布置作业•请学生延续今天的学习,自主思考并编写一篇文章,表现一个自己构思的人物的精神特质,注意体现环境对人物精神特质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写作训练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和写作训练,学生慢慢掌握了如何写出人物的精神特质及其在写作中的作用。

同时,此次教学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自主编写作文,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加深对人物精神特质的认识。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内容: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人物的精神特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要点,包括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心理等方面。

2. 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描写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

三、示范与实操(15分钟)1. 展示一篇写人的范文,解读作者如何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

2.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已经给出的人物素材,写一篇关于人物精神特点的短文。

四、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修改自己的作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优秀的作品,展示不同思路和表达方式。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人物素材,写一篇关于人物精神特点的短文。

2. 提醒学生在写作时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并且合理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评估:课后布置的作业是对学生掌握程度的一种评估方式。

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和表达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描写人物精神特点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来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描写人物的文学作品,以提升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抓住细节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通过练习,提高抓住细节的能力。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举例:
-在讲解人物精神内涵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典型例子,如《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的坚韧、自立,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的核心;
-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可能出现的空洞描述,指导他们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如《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
-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方面的运用,指导他们如何将这些细节有机结合,形成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作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物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写作中展现同学之间的友谊。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方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人物精神的描写方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了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部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能迅速掌握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的方法,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时遇到了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关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如《背影》中父亲的形象。
2.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人物的精神内涵,避免写作时出现表面化、空洞的描述;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精神,使写作更具说服力和感细节描写,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5篇

《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5篇
6.教师批阅。
学法指导: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是多读。看看别人在碰到一件事时怎么说,有几种说法,雅的怎么说,俗的怎么说,书面的怎么说,口语的怎么说,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读时应注意一点——尽可能读出声来。
二是多写。多写更能提高表达能力。古人曾说,诉之笔端,半折心始。意思是,有好多话要说,但真正能写到纸上的,也就只有一半。这个道理说明,思路可能是很多的,只有通过多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自己想要说清的问题表达清楚。
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知道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方法初探:写出精神,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学情分析】
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的庭院,可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于是我们便聚集于此。
您是我们的英语科任老师兼班主任。刚上初中,您似乎有些欣赏我,于是凭着几面印象和瞅着我几番的办事效率,选我为班长。我成绩算不得是最好的,但在班级中也还优秀。记得有次数学测试考得极差,我不想让您知道,可您却知晓了,我有些纳闷。课后,我的铁哥们儿跑来告诉我,他说,数学科代表本是最有实力当班长的,但因为我抢先一步占了去,所以我这次测试考得不好,她就故意把我的试卷给老师看,想借这次的成绩改变老师对我的信任,让老师对我的印象打折扣。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通用3篇)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通用3篇)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通用3篇)《写出人物的精神》篇1教学目标: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法学法:举例法,练习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出示教学目标;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二、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教材举例1、《邓稼先》 ppt典型事例人物精神①学城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② 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功勋卓著③重病期间写核武器发展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初期继续工作没有私心⑤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奉献⑥“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2、《说和做》 ppt典型事例人物精神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言行一致革命家“说了就做”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加群众大会。

3、《回忆鲁迅先生》学生讨论4、《孙权劝学》学生讨论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事情生动,主题更明确(一)、结合课文讨论写法1、外貌描写《说和做》中的闻一多;外貌描写的要求:①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②要使描写生动,可恰当运用修辞③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2、语言描写《孙权劝学》中的孙权、鲁肃语言描写:①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等②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③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3、动作描写小练笔:你在吃一枚还没熟透的青杏… 请以行动描写为主,写出具体情景。

我大着胆子把一颗还没熟透的青杏儿小心翼翼地放进嘴边,用前面的牙齿慢慢地咬了一下,顿时我像被针扎疼了似的扭歪了脸,眼睛紧紧闭上,老半天也不敢再嚼下去。

这段描写给你什么样的写作启示?①动作描写中动词的运用要准确。

②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初中七年级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还要写出内在精神。

2.学会留心观察,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来展现精神风貌。

3.学会运用抒情、议论的句子点睛式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观察人物并抓住典型细节来展现精神风貌。

2.难点:学会运用抒情、议论的句子点睛式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精神”概念
(二)锁定人物:发现形神兼具的人
(三)聚焦场景:选取典型契合的事
(四)特写镜头:刻画显精神的细节
(五)画外解说:抒发情感评价议论
(六)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04
【学习内容】
课文文章:《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丛书文章:《铁匠》《金岳霖先生》《汽笛?布鞋?红腰带》《祖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把握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2.学习拔取典型事例及准确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长于不雅察、发明、积存的习惯,激起学生写作热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运用对比等手段来暗示人物精神。

【课时安置】2课时
【课内探究】
谈话导进:人物的精神包孕思想、气质、品行、个性等,写人物重在通过对人物外表、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的刻画中,对与人物有关事件的叙述描写中,在对人的评述中,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精神品行,人物才会形神皆备,鲜活生动,如在眼前。

也才干感动人,传染人,鼓舞人。

活动一:温故知新
回忆一下写人作文的基本步调:
第一、细心审题,弄清题意。

(审题)
第二、确定好所写人物的思想德性。

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立意)
第三、依据要暗示的德性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写。

选典型的材料:最能说明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的材料。

(选材)
第四、据所选材料的情况,按时间或材料类别布局。

采用多种手段描写人物:外表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选择最能暗示突出人物形象的来写。

(布局)
第五、编削、交流不雅赏。

(归纳全文,点题赐顾帮衬)(点题)
活动二:文本传染
一、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
《邓稼先》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当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枪弹制作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出色卓著。

③1985年沉痾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兵器进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挚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朴实的民族自尊心。

⑦1982年,“我不克不及走”。

执着寻求、无私奉献、义务心强。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苦读写作《唐诗杂论》;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参与群众大会,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
关怀辅佐青年;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挚悉心;意志坚决,工作辛苦,带病坚持工作。

二、细节描写令人物形象鲜亮,事情生动,主题更明确。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傍边。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暗示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小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阅读左拉的《铁匠》,勾画出文章描写铁匠外表的语句,回纳出铁匠的性格特点。

〔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小我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露性格特点(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2.语言细节描写。

阅读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勾画出文章描写金先生语言的语句,回纳出金先生的性格特点。

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鄙谚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

我们也常说,对一小我要听其言不雅其行,说的就是一小我的语言能够反映一小我的精神世界。

3.步履细节描写。

步履描写是暗示人物的主要手段,能够酣畅淋漓地展现个性形象,并且引人进胜。

年轻人之所以喜爱看武打小说,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动作吸引人。

阅读萧红的《祖父》,勾画出文章描写祖父步履的语句,回纳出祖父的性格特点。

4.心理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此刻读者面前。

要设身处地地揣摩人物的内心所想,把本身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

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传神、生动而传神,才干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阅读陈忠实虔诚的《汽笛·布鞋·红腰带》,勾画出文章中的心理描写语句,回纳出“我”的性格特点。

三、借助对比手段描写人物,使形象更鲜亮。

对比是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比比力,刻画性格,使形象更鲜亮感受更强烈。

《邓稼先》一文中把邓稼先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亮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他们最实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实虔诚平实,从不骄傲。

四、借助一些抒怀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点睛式的概括。

在记叙的段与段旁边交叉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别的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绝然不同,并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两句议论就起到了一语道破的作用。

活动三:写作指导带领
以“我的好知己”为例,进行思路点拨。

第一、首先确定好知己的性格、精神或气质,运用议论的语句加以概括。

第二、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来暗示人物的特征。

人物肖像必需符合年龄、性格特征,典型事例必需暗示精神品质。

要拔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暗示人物内表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第三、精选写作手段,暗示人物的思想实质和性格特征。

写作要求: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

2.写好心理,倾诉心声。

3.写好步履,扣住细节,形神兼备。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

5.正面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写作步调:
一是细心审题。

二是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

三是选典型的材料。

四是据所选材料的做好布局。

五是反复推敲编削。

六是交流不雅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