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实验一正常影像学表现一、正常X线表现(一)观察心脏X线表现1.后前位正常心影一般是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心尖指向左下,心底部朝向后上方;心右缘从上到下为,升主动脉(年龄小于40岁为上腔静脉)右心房、心膈角区为下腔静脉;心左缘从上到下为,主动脉弓、肺动脉段、左心室。
相反搏动点,左心室段与肺动脉段的搏动方向相反,两者的交点称作相反搏动点2.右前斜位心前缘自上而下由主动脉球、升主动脉、肺动脉、右室和左室构成;心脏后缘大部为左心房,但其下部有右房影与之重叠。
在吞钡后食管下段前缘系左心房压迹心前缘与前胸壁间呈倒三角形透光区称心前间隙。
心后缘与脊椎间透光区称心后间隙。
3.左前斜位(65°~70°),心脏前缘上为右心房,为右心室,心后缘上为左心房,下为左心室。
心前间隙:近似长方形的透亮区;可显示胸主动脉全貌及主动脉窗。
心后间隙:心后缘与脊柱应不重叠。
4.左侧位(吞钡)根据食管是否受压,可判断左房是否增大;心后三角,此间隙是否存在,可判断左心室是否增大。
心前缘与胸骨接触面积判断右室大小。
(二)观察心脏大血管造影心脏大血管造影,能够显示其内腔形态,清楚显示其结构异常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1.腔静脉与右心房上腔静脉位于纵隔右侧,侧位位于气管前方,向下连于右房;下腔静脉上行过膈肌后注入右房;右房呈椭圆形,位于脊柱右缘。
2.右室与肺动脉正位右室部分位于脊柱左侧,呈圆锥状,侧位右室位于心脏前下方,主肺动脉位于左前方。
3.肺静脉与左心房左房呈椭圆形,正位位于心影中、偏左上:左、右肺静脉由左房两侧向外伸向肺野,侧位左房位于主动脉窗、气管分义下方。
4.左心室左室正位呈斜置长椭圆形,侧位呈长方形,位于右室后方。
5.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后方,根部略低于肺动脉瓣水平,分为左、右和无冠状窦。
二、正常CT表现(一)循环系统正常CT表现1.胸骨切迹/胸锁关节层面:三对,前后排列,锁骨下静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2、右心室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示肺动脉段突出,相反搏动点下移。 ②右前斜位 示心前缘中、下段向前膨隆,心前间隙变窄。③ 左前斜位 示心膈面延长,室间沟后上移。④左侧位 示心前缘 与前胸壁接触>1/2。
2、临床意义:肺原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Fallot四联症和心间 隔缺损等。
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大血管和周围血管 特点:不停运动着的系统对影像学检查要
求很高,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作用
影像学检查包括:
普通X线、超声、核医学 、心血管造影 多层CT、MRI逐渐成为重要检查手段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第一节:心脏和心包
一、检查技术
(一) X线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心普遍增大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主 动 脉 形 状 和 密 度 的 改 变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第一节:心脏和心包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 超声检查 (三) CT检查 ( 四) MRI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正常心脏横轴位CT扫描
SVC T AOA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左心室增大
后前位
左侧位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右心室增大
后前位
左侧位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3、左心房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左心缘四弓,心底双密度,
心右下缘双心房,降主动脉左移,支气管分叉角加大。 ②右前斜位及左侧位 食管左心房压迹加深、移位与 脊柱重叠,分为三度。③左前斜位 主动脉窗变小。 (2)临床意义:二尖瓣病变,左心衰竭和部分先天性 心脏病等。 4、右心房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右下心缘膨隆,最突点位置 较高,右心房高>心高1/2。②左前斜位 右房段膨隆, 成角,长度大于心前缘1/2。 (2)临床意义:右心衰,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病变等。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2017313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2017313循环系统是人体组织血液循环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辅助诊断已经成为循环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内部的结构、组织和器官进行成像、分析和诊断,来检测循环系统的病变状况。
早期的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主要是X线摄影技术,但这种技术只能提供组织和器官的形态信息,对于血管、动静脉瘤等出血性疾病的诊断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磁共振造影(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心动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技术逐步发展,并逐渐应用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中。
这些技术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中具有比较高的价值,如MRI可以检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疾病,CT则可以用于检测肺栓塞、主动脉瘤等。
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影像诊断技术也是目前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纳米影像诊断技术通过利用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特异性及可调光性等特点对循环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其诊断效果更加准确,是未来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的应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发展的同时,其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应用场景:窦房结功能不全窦房结是心脏中的一个关键部位,负责调控心率和心律。
当窦房结功能不全时,心跳不规则,容易引起多种心律失常。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方式精确地诊断窦房结功能异常,以便对病情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可以通过MRI等方式发现心肌的功能异常或对心肌缺血区域进行定位。
准确定位心肌缺血病变,有助于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案。
循环系统影像学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与病理
1、各类型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临床表现:心脏听诊。
瓣膜损害较轻或心功能代偿期、临床虽有相应 的体征,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活动后心悸、 气短,失代偿时加重。
风湿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
(1)二尖瓣狭窄
2、CT与MRI:可见瓣叶钙化及房、室增大、 左房附壁血栓,瓣膜运动受限及瓣口狭窄等 。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两肺肺淤血,心 影明显增大,呈梨形,以左房、右室增大为主, 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室血液返流至左房
左房负荷加重 左房肥厚、扩张
左心衰
二尖平瓣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影像学表现
区糊 肺
可影 泡 见, 性 蝶两 肺 翼肺 水
状门
改增 肿 变大 :
,、 两 可结 肺 短构 分 期不 布 迅清 大 速, 量 变两 片 化肺 状
门模
(4)混合型肺循环高压
肺循环高压可兼有肺动脉和肺静脉高压 两种X线征象。
(肺静脉高压可引起肺动脉高压, 最后造成肺动、静脉高压。)
心脏基本病变表现
陈旧性心梗:平扫:心肌厚度变薄;T2低信号
功能改变:节段性运动减弱;灌注:首过低灌注,延迟强化
并发症:室壁瘤:平扫:心肌变薄外凸;T2高、低信号
功能改变:节段性运动消失、反向运动;
附壁血栓:中等信号; 室间隔穿孔:电影:心室水平分流
CMRA与CAG
曹桢斌,3T磁共振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4
增厚、且发生粘连、钙化形成坚实的纤 维结缔组织,呈盔甲状改变。
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表现
循环系统 影像诊断实验-精品医学课件
1
36 4
1
6 3 4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前降支可再向三个方向各发出数分支:向左下,对角支④;向后下, 室间隔前支⑦;向右下,右室前支(最上一支为左圆锥支)。其中以对角支 最重要。
1 7
4 7
4
1
4 7
7 4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左旋支向后绕行,沿途可在三个部位发出分支:左室前,可发出左室 前支⑧;左心缘,发出左缘支(纯缘支)⑨;左室后,可发出左室后支。有 时见左心房血管。其中以左缘支最为重要。
1 6
6
9
48
9
6
9 6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右冠状动脉沿右侧冠状沟绕行,沿途可发出分支:最上一支为右圆锥支⑴,右室前可 有右室前支,心右缘发出右缘支(锐缘支)⑶,右室后可有右室后支,向后室间沟有后降 支⑸。有时有右旋支⑹、左室后支⑺。有时见右心房血管。其中右缘支和后降支最为重要 。
⑴ ⑶ ⑸
⑶ ⑸
⑹⑺ ⑸
9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冠状动脉名称:影像学上与解剖学上基本是一致的,但又不完全相 同,见下表。
冠脉名称 前降支 中间支 对角支 左旋支 后降支 左缘支 右缘支
相对应名称 前室间支、左前降支 对角支 左室前支 回旋支、旋支、左回旋支 后室间支 钝缘支、左边缘支 锐缘支、右边缘支
循环系统 影像诊断实验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投照体位
后前位
心右缘: 上段: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 下段:右心房 心左缘: 上段:主动脉弓 中段:肺动脉段 下段:左心室
上腔静脉 升主动脉
心房血管角
右心房
主动脉结 肺动脉段
相反搏动点 左心室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一)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一)循环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循环系统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是常用的医疗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一、影像诊断技术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主要包括超声心动图、CT、MRI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诊断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无创伤等优点。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诊断技术。
二、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可以清晰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它能够检测心脏的大小、形状、收缩和舒张功能等指标,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此外,超声心动图还可以检查心包、动脉和静脉等其他相关器官的病变。
三、CT和MRICT和MRI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多维显示的优点。
在血管造影方面,CT和MRI可以观察动脉和静脉血管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等信息,对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四、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无创诊断技术,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和对某些病理改变的高敏感性。
对于一些血液供应较差的组织,如心肌、脑、肝脏等组织,核磁共振可以更好地检测内部病变和改变。
五、影像诊断的应用循环系统影像诊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心肌病、心包疾病、淋巴系统疾病等。
影像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部位和性质。
六、总结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它不仅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还有助于开展更精准的医学预防工作。
影像诊断是当前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
55
B
B C A
心包病变
• 心包积液 • 心包增厚 • 心包钙化 • 心包肿块
57
心包积液
心 影 增 大 , 呈 烧 瓶 形 。
58
心包积液
59
心包钙化
• 缩窄性心包炎 • 心包蛋壳样钙
化
60
22
右前斜位
前下缘前突, 心前间隙下 段缩小
23
24
右心室增大示意图
正位
左侧位
正位:左心缘腰部消失,相反搏动点下移,心尖圆隆、上 翘;左侧位,心影后突,与前胸壁接触面延长
见于二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
25
向左上翘, 心腰消失, 右缘右突
右室增大,PA位
26
27
28
29
30
食道受压移位
5
食道受压移位
右前斜位
6
7
左主B上抬, 气管分叉角增大
左前斜位
8
9
右心房增大示意图
后前位:心右缘膨隆、延长;左前斜位:心缘右房段延长、 凸出;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呈圆弧形膨凸 见于右室衰竭、房间隔缺损等。
10
右心缘 右突延长
右房增大,PA位
11
12
后下缘 后突
右前斜位
13
可见肺动脉段和两侧肺门血管搏动增强, 呈扩张性搏动,称为肺门舞蹈 • 肺野透明度正常。 • 见于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 缺损、室间隔缺损
34
肺循环改变
常见疾病:
• 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 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 亦见于其他心排血量增加的疾病如甲 亢、贫血等。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心脏各房室增大的共同影像学表现:
心脏某个房室增大,即在心脏四位片上表现为代表该心房或心室段的延长、突出以及心脏表面标志的移位和周围间隙的缩小。
心脏表面标志:相反搏动点
周围间隙:心前间隙、心后间隙、心后食管前间隙、主动脉窗
高血压病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动脉导管未闭 常见原因:
01
02
1
右下肺动脉变细,肺动脉段凹陷
2
肺纹理普遍细小、稀疏、减少, 肺野透明度增高
3
严重病例可见侧支循环形成,出 现网状肺纹理
4
(2)影像学表现:
肺少血
202X
肺少血
汇报人姓名
肺水肿:肺毛细血管内的液体向血管外渗出导致肺间质和肺泡腔内的液体含量增多
毛细血管压力的改变:心源性肺水肿、肾源性肺水肿 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毒气体刺激、淹溺 淋巴系统的引流障碍:低蛋白血症、淋巴管受阻
轻度增大: 51∼0.55 中度增大: 56∼0.60 重度增大: >0.6
心脏大小的判断 心胸比率=心脏横径(T1+T2)/胸廓横径 ≤0.5(正常范围)
四、心脏各房室增大 心脏增大是心脏疾病的重要征象,包括心肌肥厚和心腔扩张
心肌肥厚:由肺循环或体循环的阻力增加 以及心肌的损害所致 心腔扩张:由容量增加引起,主要来自分 流或回流;负担过重或最早受损害的心腔 首先扩张,这一特点有利于病变的诊断 心房的扩大一般无单纯的代偿性心肌肥厚
水肿液主要积聚在肺泡壁、小叶间隔、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及胸膜下结缔组织 多为慢性,见于左心衰竭引起的肺静脉和毛细血管高压,也是肺瘀血的进一步发展
间质性肺水肿:
1
2
影像学表现:
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引言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将废物输送到排泄器官。
循环系统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血栓形成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检查方法1.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它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检测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它能够检测心脏瓣膜的关闭和开放功能,心肌的运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结构性异常。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2.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它通过磁场和放射性核素来检测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它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对于诊断心肌病、血栓形成、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它通过X射线的穿透能力来检测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密度变化。
它能够检测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学异常,如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
4.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将造影剂注入血管来检测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它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对于诊断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瘤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意事项1. 超声心动图:对于孕妇和儿童,超声心动图是安全的检查方法之一。
但是,如果存在心脏疾病或心律失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但是它可能会对某些金属植入物产生影响,因此在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患者的情况。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但是它可能会对孕妇和儿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患者的情况。
4.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检查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注射造影剂等。
医学影像技术《循环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实训工程二: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学实训任务一循环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实训目的】能够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方法对循环系统疾病进行影像检查;能够对循环系统各组织器官在X线平片及CT的正常表现准确认读。
能够正确掌握阅读影像资料方法及原那么,正确完成影像报告书写。
【知识目标】1掌握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根本原那么和步骤。
线平片的正常表现。
、MRI检查的根本要点及正常影像。
【能力目标】通过对循环系统正常影像表现的实训内容练习,做到影像与临床结合,影像与病理结合,模拟训练与实际读片结合,为专业岗位的需求奠定根底。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训器材】1心脏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心脏CT教学片及MRI教学片。
2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等。
【实训步骤】1讲解演示心脏各位置平片的摆放和观察心脏各位置平片时的考前须知。
提示学生注意该照片的投影技术条件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认识描述心脏各种体位显示的各组织器官的影像。
3分组阅片、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疑点、难点作以讲解。
图像,MRI图像的比照,理解不同检查方式形成不同图像的特点。
加深对CT及MRI图像的认识。
5按标准格式书写一份读片报告。
【结果与讨论】1后前位观察心脏大血管形态,心胸比率评估、肺血管、肺、胸膜等2右前斜位观察肺动脉段、右心室漏斗部、左心房、右心室、食管三个生理压迹。
3左前斜位观察整个主动脉弧度及左右心室。
4左侧位观察左心房、左心室、注意心后食管前间隙的观察。
5心脏大小的评估:最常用的是心胸比率即心脏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的比率。
正常为或小于。
、MRI表现:横断面呈不典型“四腔心〞,可显示心脏结构,各房室间解剖关系及各房室大小。
心包厚1~4mm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内侧脂肪呈低密度影。
短轴位主要观察左室壁心肌。
长轴位主要用于观察瓣膜、左室流出道及心尖部。
【报告范例】心脏远达片〔14×14×1〕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肺纹理清晰,未见明确增多、增粗,变形;两肺门未见增大、增浓;主动脉结不宽,肺动脉段平直;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胸比率约;纵隔居中,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其它:未见异常。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1)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1)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保障,其组织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包含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
因此,了解循环系统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对临床医学意义重大。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式,通过成像技术获取图像和数据,从而确定循环系统的疾病类型和程度。
一、心脏成像技术
心脏成像技术主要包括超声心动图、CT心脏造影、MRI心脏造影等。
其中,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技术,可以用来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情况。
CT心脏造影和MRI心脏造影可以提供更为细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以便更好地评估心脏疾病。
二、血管成像技术
血管成像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MR 血管造影等。
DSA是一种侵入性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信息,但其风险较大。
CT血管造影和MR血管造影是非侵入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血管解剖、狭窄和闭塞等情况,CT血管造影还可以提供三维重建图像。
三、血液成像技术
血液成像技术主要使用放射性核素或磁共振标记成分,通过扫描来获取血液流速、容积、流向等信息。
例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
这些技术在心肌缺血、肝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为医生提供了详细的疾病信息和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对于促进临床医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医生在进行影像诊断时必须考虑到对患者的安全、加强患者的沟通和心理疏导,确保影像诊断的有效性和健康治疗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冠状动脉异常
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 但不能观察管壁情况及 心肌状况,且为有创检 查 多排CT与MRI无创,显 影效果好,可满足门诊 筛查
CT 成像
LAD中度度狭窄
五、心包病变
1.心包积液
心包腔液体超过50ml 普通X线: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心影向两侧 普遍增大,呈烧瓶或球形;透视下心脏搏动减 弱或消失 CT:心包腔增宽,腔内可见水样低密度 MRI:积液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冠脉钙化
MRI检查
优缺点:
安全、无创、无放射损害 利用流空效应,无需造影剂 软组织对比好,可三维立体成像 MRI电影可动态显示心脏、瓣膜运动、 血流动力学,从而对心功能准确评价 对冠状动脉显示不如CT
应用:血管病变,心脏病变-肿瘤、 心肌病、先心病、冠心病,心包病 变,心脏功能评价和定量分析 禁忌:安装心脏起搏器,幽闭症
(一)心脏 ①横轴位: 最基本,同CT横断面; 心肌呈中等信号 瓣膜为中等信号,较 心肌信号略高 心包呈低信号,正常 厚度不超过4mm
②心脏短轴位: 扫描线垂直于室间隔
(二)血管
MRA较传统的血管造影无创、无辐射、经济有效 MR血管造影技术除观察血管形态、内径、走行,还可测 量血流速度、观察血流特征
肺动脉段平直或凹陷,凸出者多为狭窄后扩张或肺动脉高
压所致; 侧支循环建立的表现(支气管、膈、肋间动脉),血管粗 细分布不均,上肺较下肺粗大,或出血紊乱的网状纹理
肺 血 减 少
轻度肺血减少
明显肺血减少 重度肺血减少
3、肺静脉高压
病因:①左心房阻力增加:二狭②左室阻力增加:主动 脉瓣狭窄、高血压、左心衰③肺静脉阻力增加:先天或 后天肺静脉狭窄
4.管腔异常
主动脉瘤:主动脉管径超过4cm或超过邻近主 动脉管径的1.5倍以上 附壁血栓:新鲜血栓在T1WI为较高信号,陈旧 血栓在T1WI为中等信号
动脉瘤
七、肺门及肺血管异常
1.肺门异常
双侧肺门增大,见于肺充血(边缘清楚)与肺 淤血(边缘模糊) 肺动脉高压透视下肺门搏动增强-肺门舞蹈 肺门动脉扩张
第二节、正常影像学表现
正常X线表现 正常CT表现 正常MRI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
(一)后前位心脏大血管正常投影
(二)心脏大小测量
心胸比率:指 心影最大横径 与胸廓最大横 径之比
心胸比率=AB/CD
(三)心脏、大血管形态
体型
依体型不同将正常心分为横位心、垂位心和斜位 心三种 深吸气--→垂位;深呼气--→横位 平卧位--→横位心,上腔静脉增宽
4、四腔心层面
可见四个心腔,两心室偏左 前方,两心房位于心室右后 方 房间隔较薄,室间隔较厚
5、心包
通常显示壁层心包,正常厚度为1~2㎜
(二)心脏短轴位
主要观察左室壁心肌 结合电影软件了解心肌 收缩运动和各室壁厚度 右室壁厚度为左室壁的 1/3
左室心肌厚度在收缩期 比舒张期至少增加30%
慢性心梗室壁瘤形成
二、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定义: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 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并发肺出血或坏死者 称为肺梗死。 临床与病理
病因:多由周围静脉内血栓脱落随血入肺动脉引起。 栓子的好发部位是下肢和盆腔静脉。栓子形成的危险 因素有:(1)年龄与性别:50-60岁年龄段多见;20-39岁年龄
2、主肺动脉及左右肺 动脉层面(气管隆突)
主肺动脉与左、右肺动脉呈 “人”形 主肺动脉直径小于29mm 升、降主动脉(升主动脉与降 主动脉之比约2.2~1.1:1 ), 上腔静脉 左、右主支气管横向走行 上腔静脉
3、主动脉根部层面
主动脉根居中 前为右室流出道,后为左房,右 侧由高到低分为右心耳及上腔静 脉或右心房 左房两侧可见肺静脉汇入,左房 前后径约30~45㎜ 主动脉根部可见两侧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CT表现: 可见冠状动脉钙化或管腔狭窄 心肌梗死
局部心肌壁变薄 收缩期心肌壁增厚减低或不增厚 室壁运动异常-运动减弱、消失和矛盾运动 增强早期病灶局限缺损,延迟扫描呈强化改变(代表 局部心肌坏死,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外水肿,细胞外 隙相对扩大,对比剂聚集) 室壁瘤附壁血栓呈充盈缺损
右冠状动脉狭窄
LAD中度狭窄
左回旋支狭窄,对 比剂首过,左室游 离壁心肌有局限性 低密度区
陈旧心梗,心尖 部附壁血栓呈低 密度充盈缺损
室 壁 瘤
室壁瘤附壁血栓
3.MRI表现 急性心梗T1低信号,T2高信号(缺血心肌细胞内外高度 水肿) 梗死室壁变薄 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消失,收缩期室壁增厚减低或消失 增强首过梗死区强化减弱,延迟3-5分梗死区透壁强化显 著(因心肌水肿坏死,细胞外隙扩大,局部对比剂含量增 加),冬眠心肌或顿抑心肌常表现为非透壁延迟强化 陈旧性心梗心肌变薄,心肌T2值缩短、信号减低(纤维 化),增强扫描同急性期 合并室壁瘤可见室壁显著变薄,局部外膨,运动消失或反 向运动,并发附壁血栓呈T1WI中等信号,T2WI较高信号
组女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比同龄男性高10倍。(2)血栓性静脉 炎、静脉曲张。(3)心肺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是肺血栓栓塞的 主要危险因素。(4)创伤、手术。(5)肿瘤。(6)制动过度 (经济舱综合征)。(7)妊娠、避孕药。(8)其它:肥胖、糖 尿病、静脉内插管等。
冠脉MR
第三节、异常影像学表现
心脏位置、形态和大小异常 心脏运动和血流异常 冠状动脉异常 心包病变 主动脉异常 肺血流异常
一、位置异常
整体位置异常 房室相对位置异常 房室连接关系异常
胃 泡 镜面右位心
二、形态及大小异常
病理心型 心脏增大诊断标准
主动脉型心脏
肺 泡 性 肺 水 肿 治疗前 治疗后
长期静脉高压还可引起动脉高压 肺淤血-间质性肺水肿-实质性肺水 肿为肺静脉高压的三部曲
第四节 常见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肺动脉栓塞 主动脉夹层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一侧肺动脉缺如 肺动脉起源异常 肺动脉及分支狭窄先天性肺动静脉瘘 肺动脉瘤栓或血栓
MSCT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均狭窄
3.管壁异常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获得性-主动脉夹层 动脉粥样硬化 可见管壁斑块、钙化
主动脉壁钙化
MRI示降主动脉以远主 动脉缩窄,狭窄以远降 主动脉扩张,双侧内乳 动脉及肋间动脉增粗、 代偿
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 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变 临床与病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脂质沉积、纤维组 织增生和粥样斑块形成-斑块增大融合或发生 溃疡继发血栓形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心肌梗 死(局部心肌收缩消失,形成室壁瘤) 症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冠心病本身无异常表现 左室增大为主,左心衰表现为肺淤血、肺水肿, 伴左房增大 急性心梗后数日至2个月可发生心肌梗死后综合 征,表现为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下叶渗出 真性室壁瘤(多见于心室前侧壁、心尖部)可见 心左缘局限膨凸,运动消失或矛盾运动,个别可 见局部钙化;
室壁瘤
不同的心包积液
大 量 心 包 积 液
a
b
大 量 心 包 积 液MRI
心包积液
心包脏、壁层间异常信号
2.心包增厚
X线:心缘异常,上腔静脉增宽,肺淤血;透 视下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 CT、MRI:心包厚度在4mm以上,重者伴不 同程度心室舒张功能受限
3.心包钙化
X线:蛋壳样钙化影包绕 心影 CT:心包区线样或蛋壳样 均匀高密度影,边缘清晰 MRI:线条样无信号或低 信号区 钙化广泛伴腔静脉扩张、 心房扩大、心室舒张受限
呼吸
体位
斜位心
心胸比率 0.5
垂位心
心胸比率<0.5
横位心
心胸比率> o.5
体型
呼吸
二、正常CT表现
(一)、心脏横轴位 主动脉弓层面 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层面(气管隆突层 面) 主动脉根部层面 四腔心层面
1、主动脉弓层面
主动脉弓 上腔静脉 气管 食管
缩 窄 性 心 包 炎
缩窄性心包炎
4.心包肿块
CT:心包区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 MRI:软组织信号
六、大血管异常
1.主动脉形态异常
扩张迂曲(超过心右缘或向左侧肺野突出,主 动脉结达胸锁关节水平)、增宽(>4cm考虑动 脉瘤)
主动脉形状及密度的改变
主动脉的扩张、钙化
2.肺动脉形态异常
左室下壁急性心 肌梗死,脂肪抑 制短轴T2WI示左 室下壁及部分室 间隔的不均匀信 号增高
同前病例,增 强扫描首次通 过时,心腔及 心肌信号增高, 而下壁可见低 信号灌注区, 为心肌梗死
同前病例,延 迟3分钟扫描 心肌梗死区可 见有较多对比 剂滞留
心尖部陈旧心梗 合并室壁瘤, MRI示心尖明显 变薄,向外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