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培养论文
促进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分析论文
促进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分析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与经验,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运用认知策略,监控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文先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再提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策略。
1、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1.1新颖方式导人新课,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激发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小学阶段,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好动心,围绕教材主旨,新颖导入新课,让学生进入需要全身投入的氛围,从兴趣、愿望、需要等方面来激活学习动机。
好的新意与知识间产生联系时,既能为继续学习作铺垫,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因此,教师在一节课的始端,如何新颖导人新课,值得精心设计。
1.2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指导,协助解决疑难学生自我学习是自主学习的真正实施阶段。
学生自主学习是通过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反思的过程。
自主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不断进行调节,进行完善,使学习活动不断向预定目标接近。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当然,学生阶段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1.3多元性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研究表明:适度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激励学习热情,同时,这也是教师反思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因此,数学课堂提倡教师合理利用评价手段,产生积极的课堂效果。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同学,倡导学生开展自主评价,这一点对基础差的学生更有效,有利于他们清楚认识到自己哪些方面不足,方便及时补救。
评价的内容尽可能全面,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形成,也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形成和发展。
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书面、提问、激励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客观性说明。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五大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五大策略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和永恒的主题,本文从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巧妙设问,自主学习等五方面论证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五大策略。
关键词: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巧妙设问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斯宾塞也指出:“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引路人,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帮助学生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有效策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主要做法如下:策略一:创设情境,真情体验,实际操作,深刻领悟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
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
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创设情境,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
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
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学习是指很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进行有效地学习。
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意识、拓展学生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是新形势下的农村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率较低,原因之一是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自主学习;数学兴趣;新课标中图分类号:g623.5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新课标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的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简单的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言,更是如此。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就很难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般而言,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直观形象都有很大的兴趣。
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事物等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从而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简单的理解,创设与知识相关联的生活情境,提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求数学奥秘。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很抽象,学生一时很难理解和接受。
教师结合实际,在教学之前,先播放一段视频:一只小鹿在草原上迷失方向,到处乱窜。
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该如何帮助小鹿找到方向。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立即展开讨论,提出很多解决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学习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理解;指导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27-0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过程,更是需要达成的目标。
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的计划。
这是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生实施自主学习计划时应当体现以下主要方面:1、理解学习的内容。
学生面临一个数学学习任务时,首先应该理解“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是学生开始自主学习之前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那么关于“怎么做”也不可能做好。
因此,在理解学习内容这一阶段,学生要清楚地理解“做什么”并能将其表述出来。
2、明确学习的目标。
在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之后,还要明确“达到什么标准”。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目标改由自己来制定,但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任务,在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目标还是由教师制定。
3、确定学习的策略。
即确定“采用什么方式完成任务,达到标准”。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必须决定自己如何学习,也就是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学生确定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可以是一种运算、一个模式,也可以是画图列表、猜测调整、逻辑推理、逆向反推等。
4、安排学习的步骤。
学生做了以上分析后,应在头脑中想出或在纸上简单写出具体实施步骤,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再开始尝试实施自己的学习计划。
二、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
必要的合理的学习材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把自己作为求知者,依据已有的认知结构,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自主选择外界影响,实现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与改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与发展的学习方式。
一、建构“四环节”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1、定向定向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分析学习者现有学业状况,明确现实学习目标、步骤等,对学习行为进行规划与启动的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是对新学习有所准备。
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把新的学习作为他前进的下一步骤。
学生在认识自己的基础情况下,引起学习的意向,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采取适应学习的方式,实现“每个学生在他的自身起点上前进”。
同时,为学生把握学习策略定下基调。
这个阶段教师起“明示”作用,学生行为趋向是“明确”。
定向常用的操作方式有:课题推想、预习提示、假设质疑、目标定向等。
2、研习研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以现实学习材料为依据,通过模仿、操作、猜测、讨论等,探求未知的知识领域的过程。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
这个阶段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实现陶行知提出的“六个解放”。
教师起“导示”作用,学生行为趋向是“探究”。
其常用的操作方式有:自主读取、自主体验、自主探索、自主辩议、自主交流等。
3、确认确认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复现和反思,以语言为中介对研习内容进行比较准确的表达,形成能被主体吸纳的信息,并与“内存”建立联系的过程。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和发表学习成果,展示学习内容,感受成功学习的愉悦,庆贺学习的成功,刺激再学习。
教师起到“提示”的作用,学生的行为趋向是“发现”。
确认的主要方式有:表达、讲解、交谈等。
4、转化转化就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把取得的学习成果迁移、内化为主体内存信息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刍议摘要: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及辅导下积极参与知识习得的过程。
教师应充分正视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口,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217-02以“教学过程的主体、客体、媒体的关系”为据,以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目标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为完成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渗透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成学生真正主动地发展,并对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而设计的比较稳定、简化的活动程序。
笔者认为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教师指导、引导、辅导,促成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习得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尝试激趣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初步感知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励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可见,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也是平常所说的求知欲。
教师在教学新知时,根据新旧知识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先试一试:试着做做看,试试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分析分析,试着辨别一下谁是谁非。
要充分利用迁移原理。
教师应带领学生复习旧知,抓住新知的生长点,用类比方法促成新旧知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去解释新知中的新问题,抓住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明确思考方向。
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尝试方法。
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
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开阔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
例如“24时计时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存入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背景黑夜变暗、白天变亮,快天亮时配有公鸡叫鸣的声音。
这样一来,熟悉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
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利用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开放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的措施。
这一策略包括课堂师生交往开放、课堂情境创设开放、课堂提问设计开放、课堂练习指导开放等。
它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里以课堂提问设计开放为例来阐述这一策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
而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此,教师在“点”上的“提”和学生在“面”上的“问”这两个方面的提问设计很重要。
(1)教师在“点”上的提。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议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育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交往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要扳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真心尊重每个学生,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
2、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我设计了师生计算比赛:(1)、456×43+57×456 (2)、85×199+85 当然学生算得很慢,我很快就把答案写出来了,并且说明自己先前并没算过,而时运用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学生们都很惊讶,一个个都非常想知道这是怎样算的。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教法,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教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中自主学习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摘要:为了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23.5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备受重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从小学开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从转变教学模式开始。
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反映出课堂教学中的所有信息,比如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思想等。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起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影响。
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构建起这一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和意义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主要特征有二:第一,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师生进行共同研究学习。
具体说来,它有一下几个特点。
第一,该模式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该模式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师生共同进行研究。
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互相尊重,平等和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能是为学生服务。
第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而不是单纯的由教师讲解。
二、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措施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如下构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生模式的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人的兴趣是一切活动,无论是体力活动还是脑力活动的强有力的鼓舞者和发动者。
对学生进行的“愉快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乐学、善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穿插一些数学游戏和故事。
利用电教手段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动口说、动手做,用心计算。
学生学习的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接受能力达到较好状态。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感觉像看电影,更新奇,更直观,更逼真,更具有吸引力。
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直观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而欢快,既解除了学生的疲劳,又在快乐兴趣中掌握和巩固了所学知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记忆深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发探索,体验成功,使学生愿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愿意探索的心理趋向。
如:“小数性质”的教学,一上课我并没有头头是道给学生讲,而是放手让学生探索。
先出示“5、50、500”三个数,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在三个数之间划上等号。
一句话驱动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而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小红说:“5米=50分米=500厘米”,小明说:“5分米=50厘米=500毫米”等等,接着教师以小明为例用尺展开事实。
引导学生将三个数量都以米为单位表示:0.5米=0.50米=0.500米,接着讨论:小数部分的数位要同样多,会有几种情况?通过讨论最后得出:(1)0.5米=0.50米=0.500米,(2)0.500米=0.500米=0.500米,再加上这醒目的板书,”小数的性质”就总结出来。
最后通过师生共同概括,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认识和理解了“小数的性质”。
这节课教师有意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具体事实,弄清知识现象的联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点做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循序渐进搞自主学习;分层设计练习,使全体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之重要,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下面浅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注重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就需要我们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乐于探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新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特别的考试——学生考老师,你们只要说出一个整数,不管它有多大,老师马上能告诉你它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就来试一试。
”学生可以考老师,他们别提多高兴了,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在本上写数并在本上试除一下,确定答案后把手高高举起,想难住我。
当我分别给予准确回答时,学生个个由怀疑变得信服。
“这么多人都没考倒老师,老师可真神了!”惊叹之余,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被提起来了。
2.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除了以上问题情境教法外,教师还要注意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议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我们知道:能有独立的处事能力、拥有自主的学习精神是当代人才的最低标准,也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而这一些能力的培养要从学生小的时候开始做起。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
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我的一些思考。
【关键字】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经验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1.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学习方法的教育,而非单单的知识的教育。
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
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
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
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
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
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析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学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培养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研究怎么去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如何去学习?在实践中,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浅析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改变教育观念,增强学生自主意识改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互联网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教育的封闭状态,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
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源泉。
在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应让位于学生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则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宰,进而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不能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必须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这也就是说学生要学到扎实的知识,首先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论文浅析小学学生学习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柯曾鸿(贵州省赫章县结构彝族苗族乡毛姑小学553200)《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育理念,这就充分表明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对全面发展型人才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而且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小学生刚入学,有的还不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
对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都仍处于迷茫状态,更不要说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体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历谈下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小学生对数学自学的现状1、对学科兴趣不高,自学人数少。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于其它学科较抽象的学科,数学术语相对多,这就决定了数学学科的抽象性。
对于一些刚入学不久、学法还没掌握的小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较大,再加上小学生的学习意志不够坚强,导致他们去该学科的兴趣不大。
具体表现在自学人数较少,及时有个别学生在课前有自学的习惯,也没达到预期的自学效果。
2、自学任务不明确。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学对学生的自学培养不是很关注,具体表现在没有给学生明确自学任务,没有给学生预习的题目,一般都只是在上完每一小节之后,告诉学生明天的自学任务。
没有结合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自学任务。
3、题目设计过难。
自从新课改提出以后,很多教师也有开始意识到自学的必要性,但很多教师也只是走形式主义路线。
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设计相应的预习题目。
一般给学生预习的题目基本都是例题,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大部分学生即使想去预习,也无从下手。
4、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监督不到位。
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觉得,自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效果不大。
所以对小学生的自学情况也不是很关注,很多时候布置学生回去提前预习也只是口头上布置,真正有去落实检查的教师很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最新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最新6篇)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篇一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
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
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
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篇二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
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
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
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
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
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
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三内容摘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愉悦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快乐地体验,并逐渐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来提高课堂成效。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论文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充分发挥数学课的优势,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
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二、巧于提问,提高学生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即教师不应把学生看作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应看作自觉积极的参加者,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体,并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巧妙设问,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低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对提高小学数学低段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意义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掌握学习内容、独立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是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问题,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有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2.1权威模式权威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这种模式下起到主导和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设计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多动手、多交流,自主探索相关知识,培养自身学习能力,自主归纳总结、消化所学知识,从而达到轻松、自如、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数学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
因此,作为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中去。
一、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意思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上课开始,我抱了一盒糖进了教室,笑咪咪的告诉同学们:“我奖励全班同学学习认真,我这有40颗糖为一盒,共有十盒。
老师设计了一个分配方案:第一组分得所有糖的1/4,第二组分得所有糖的2/8,第三组分得所有糖的3/12,第四组分得所有糖的4/16,你们说行吗?”问题一提出,先是静寂无声,片刻便听有的学生说:“这样分不合理,第四组多了。
”有的则说:“第一组少了。
”还有的说,这样分很合理,四个小组分得一样多。
同学们争论不休,但是都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见时机成熟,便向学生们发出邀请,问有谁愿意上来分一下,几乎所有的小手都高高举起,那阵势……在全班艳羡的目光中,三位同学依次把这包糖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16份,各自拿去应得的份数。
分完后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喊出来:“分得一样多”,“是相等的”。
但全班同学仍然沉浸在惊奇中,轻声议论着“怎么会一样呢?难道这4个分数是一样大吗?”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抓住教学时机,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
二、引起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让每位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成为我们教师中的一大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也就有了思维,有了问题,思维也就有了目标。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总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这句话有力的说明了问题来源于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问题,思维于问题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时机,给学生轻松、愉快、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开放自主的环境,给学生比较充分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教师关注的。
比如,有一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以讲童话故事-----《动物们来小熊家做客》的方式来导入。
童话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听的,所以,故事的内容马上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讲完后我问学生:“听了故事,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先来几个,后面又来几个?”,“我们想知道一共来了几个?”……学生们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了,思维也开阔、活跃起来,一个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童心汇拢了起来,他们积极的心态也便很自然投入到了学习中来了。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
自主探索实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优秀的教师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他们。
因此,面对新知识老师要放开学生的手,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通过他们自
己的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让他们在课堂上冒出智慧的火花。
成人的思维是固定的,而儿童的思维是灵活多变的。
在教学生学“7+9”时,我并没有直接教给学生,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在交流中比较、体会不同的算法。
我站在旁边激发学生:“小熊的妈妈问小熊来了多少客人?她好准备午饭,可小熊不会算,谁能帮帮他?”学生们各个跃跃欲试,举起了小手。
我先把机会给了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他说:“我是摆小棒算出来
的,9+1+1+1+1+1+1+1=16.”机灵的另外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说:“我是把9凑满10,算出来的,算之前把7分为1和
6,9+1=10,10+6=16.”平时胆小不敢说话的一个学生也安不下心来了,兴奋地说:“想到9+7=16,所以7+9=17……”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肯定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一种聪明的表现。
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兴趣自然提高了,真正感受到
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
三、让学生相互交流思想。
成人的思维是固定的,而儿童的思维是灵活多变的,他们在课堂
上会冒出许多智慧的火花。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爱护这些宝贵的东
西。
在班上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的空间。
这样,既营造了一个合作讨论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他们变“听众”为“主人”,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我教“7+9”的计算,让学生独立探索、思考后,我还组织了一次活动。
首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前让他们整理自己解题方法,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为相互讨论做好准备。
然后每六个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
学生们在小组内纷纷发言,享受成功的愉悦的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
在学习中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既可取长补短,又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四、让学生发现规律。
规律是客观实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遵循其中
规律。
如在“整理和复习”中有一个10以内的减法表,要求学生在表中写出一些还没有写出来的算式,并计算出算式的答案。
为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一个“小信鸽送信”的情境。
同学们拿到信卡,认真填写后纷纷拿到黑板前来送信。
学生送了一封有一封,再算,再送,忙得不可开交。
我对于那热闹的场景并不满足,问他们:“除了你们写出的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经过短暂的沉默后,教室里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我知道了。
横排可以一起送,因为探们的被减数都是从2到10是依次排列的,而减数不变。
”学生兴奋地嚷着。
通过学生地仔细观察、比较,他们很
快就发现了“10以内减法表”里横、竖行算式的联系,通过他们的观察很直观地就获得了简单的数学规律。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在于创造思维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而这些东西的培养最主要的渠道仍然在课堂上。
我们教书在课堂上应该大胆地相信学生,有效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才会变得更为生动,学生的思维也才会变得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