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建立健全“公德和私德”并重的导向机制
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管理者,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对领导干部而言,公德和私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梁启超曾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执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这就是说,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公德,必须要“利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利党、利国、利民、利中华民族,如果只管好自己私人的事情,没有国家责任,这只是“私德”好,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有一则寓言,说一个官死了,阎王审理后要治他的罪,官的魂魄大喊冤枉,说“我没有罪,我做官非常廉洁”。阎王说:“我用木头做一个木偶立在庭上,连水都不用给它喝,岂不是比你还廉洁,你除了廉洁之外,一无所闻,这就是你的罪。”于是下令将此官炮烙。这则寓言,含意深刻。为官之人,如果没有民族、国家责任,私德再好,亦不能称为“有德之人”,这样的人不能任用。
建立健全“德看主流、才看专长”的育人机制
“德”和“才”绝非与生俱来,它需要后天培养。一是在学习中培养,通过学习得完善和提高;二是在生活中培养,生活是“德”和“才”尤其是“德”的大训练场;三是在工作岗位上培养,对于“德”高“才”不足的人,要以“德”促才,对于“才”高“德”稍不足的人,要以“才”育“德”。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1000字“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才选拔的重要原则之一。
所谓“德才兼备”,就是在才能和品德两方面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得以选拔。
而“以德为先”,则是指尽管有一定才能,但如果品德不好,也不能被选拔。
这种用人标准在新时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这种用人标准有助于建立“政德先行”的用人导向。
在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中,经常出现一些高官贪污腐败的情节,导致民不聊生。
可见,一个人的政治品德既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如果选人时,只注重才能,而不关注品德,那么这种情况就会更加常见。
因此,选拔官员时必须注重其德行,有效防止官场腐败现象的发生,推动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
其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有利于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各个领域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选拔人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如果我们只注重才能而不注重品德,那么不仅会导致人才队伍素质不高,还可能会出现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影响到团队的整体正常运作。
因此,我们应该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德才兼备,建立起高品质、高道德、高素养的人才队伍。
最后,这种用人标准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制造更多的诚信与伦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当下的经济市场中,诚信、合规、创新等素质直接关联到人才的自身品德和职业素养。
使用这种用人标准可以避免选出那些缺乏人品的人员,有助于提高团队的竞争力和开发创新力,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全面发展。
总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新时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尤其是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时期,用人标准需要更加完善和紧密联系到社会生产、品牌建设等方面,出现这种局面不仅体现人才的人文素养,同时重申的也是公民基础道德标准。
培养选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年轻干部
培养选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年轻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选人用人的根本原则,也是公司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
德,是指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才,是指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选拔任用干部,既要重视干部的才,更要重视干部的德,把德作为先决条件,突出德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要把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教育摆在首位,大力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年轻干部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润才、德才兼备,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能力和德行修养。
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
年轻干部是企业的希望和未来,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事业的兴衰成败。
要把增强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作为第一要求,强化年轻干部的政治觉悟,切实补足精神之“钙”。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
充分利用干部培训等方式,引导年轻干部始终做到忠诚,落实到推进公司改革发展各项实践中。
二要加强思想引导。
针对年轻干部的思想状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业绩观、进步观,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避免在纷繁复杂现象面前陷入迷茫,在错误思想观点面前当了俘虏。
三要创新教育方法。
适应发展变化,把握好年轻干部的特点,探索务实管用的方式方法,既要坚持理论灌输,又要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真正在持续、深入、生动上下功夫,解决好理想信念内化、深化、强化的问题。
抓好道德法治教育。
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精神是干部文明素养的重要标志。
对于年轻干部来说,为人做事的路很长,必须从一开始就校准人生的标尺,迈好前进的步子。
各级组织要为他们把好关、掌好舵。
一方面,要加强道德修养锻炼,引导年轻干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以严格的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远离庸俗、抵制诱惑,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个人品德、健康的生活情趣。
另一方面,要加强法治教育,把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教育相结合,始终自觉把企业经营和自身行为置于法律框架内,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选才须知: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选才须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企业用人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企业中来。
德才兼备,是我们企业选人用人的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不仅坚持“德才兼备”,还特别强调“以德为先”,这是一个十分鲜明的用人导向,这样做,就抓住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是否德高望重,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素质所在,而且更关系到管理效益。
要弄清“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辩证法古人云:“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同时,在讲到德才兼备上,孟子提出了“四端”之心,即“仁之端”的恻隐之心:“义之端”羞恶之心:“礼之端”的辞让之心:“智之端”的是非之心。
这恐怕是圣贤最早对“德才观”的注解、诠释。
这一光辉思想,至今仍不过时,并将是超阶级、超时代、超时空的,是颠覆不破的名言、真理,将永放光芒。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条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是科学的、正确的。
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德”决定着自身的品质、形象、威信,“才”,决定着一个人的能力、本领、水平。
在德与才上,德是基础,才是条件;德是核心,才是关键;德是本质,才是属性。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才靠德来统帅,德是才的灵魂;服人者,以德服为上、以才服为中、以力服为下。
“德乃才之帅,才乃德之辅;官乃德之人,人乃德之品”。
德好才不好,干不成大事;才好德不好,小才干小坏事,大才干大坏事。
话又说过来,没有才,德行再好,也办不成事,也就难以掌好权、执好政。
也就是说,有德有才是精品,有才无德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危险品。
要创先、创新、创优,既要重德,又要重才,必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既是辩证法,又是唯物论。
为此,在看人、选人、用人上,要选用“德行过关,本事过人,业绩过硬”的人。
要善于全面、科学、准确地把握德才的内涵和标准,做到全面的谋人,谋人全面;要立足长远,看潜能,看发展,量才使用;要在实践中验证德才,从动态的工作实践中去选人。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李源潮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为党的干部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70年后,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思想。
党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用人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他还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1940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具体阐述了德才兼备标准,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
”1943年,周恩来同志强调,“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形象化地提出,干部要“又红又专”。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根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并强调“首先是要革命化。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不仅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而且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形成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怎样理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强调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用人标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是否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准。
选拔任用干部既注重才能,更注重品德,使各级领导权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对于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先进性。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干部队伍正处在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干部逐步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
总体来说,现在的干部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比较活跃、开拓创新精神比较强,但由于部分干部缺乏严格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道德品行呈现明显不足,许多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
第二,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
这是理解和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
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发挥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范围。
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
第三,正确把握干部德的重点。
《决定》在总结党的选人用人历史经验基础上,综合不同层级领导干部德的共同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干部德的重点:一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对党、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共产党人的修德之基。
领导干部必须忠于党的事业,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必须始终把维护国家整体利益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在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开展斗争。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这番话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德”与“才”的关系有启示意义。
“德”,是“才”的灵魂方向,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领导干部人才必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党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种复杂的背景和艰巨的任务下,有的干部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迷茫、困惑甚至动摇,特别是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暴露出的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只有“德”而没有“才”,难以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反之,“德”高“才”浅,也不能当好一个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如果有“才”而缺“德”,那幺他的才越高,干坏事的能力就越强,对人民的危害就越大。
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必须把德放在首位。
德与才相比,德是前提,是第一位的,我们更注重于德。
强调以德为先,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个问题,提出了领导干部的德的方面的标准,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标准、社会公德等四大方面。
大致上描画了四个标准,既有合理的逻辑性,又充分地考量到了现实的内在关联。
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主要看他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表现和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绩。
按照这个标准选拔干部,才能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以适应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原则,是对我们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原有的德才兼备原则的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原则,正确把握和解决好选人用人问题,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任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选任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江泰然;余高雅
【期刊名称】《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德指的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才则是指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业务能力、工作经验和领导水平。
德和才是衡量一个人才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德靠才来体现,才靠德来引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江泰然;余高雅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2.3
【相关文献】
1.“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标准的历史流变与发展 [J], 贺治方
2.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黔西南州探索建立以"察德"为重点的干部考察评价体系[J], 王健明;谌贵璇;孟航宇;郭娟
3.“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实践偏差及其矫正 [J], 贺治方;粟常云
4.“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与高校辅导员选任 [J], 马秀华
5.百行德为首,德为官之魂——浅谈干部选拔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J], 王永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任标准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任标准作者:王爽默叶昕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5期曾经偶然在网上看过这么一句话,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四项特征: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如果不具备前两项,那后面两项会害了你(巴菲特)。
看后感触颇深,仔细想想无论身处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小到个人日常交友大到一个组织选人用人,无不遵从这简单的几个字。
而这句话也恰恰与我们党一直以来倡导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谋而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才用人的历史传统和一贯标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一个用人标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一、德与才何谓“德”?“德”即指人的思想、修为等,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五个方面,体现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事业心、责任感、原则性等等。
所谓“才”,简单说就是指能力、才干,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各种理论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水平、学习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管理协调能力、指挥领导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等等。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在德与才的关系上,我们一直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重德又重才,不片面强调;又坚持以德为先,而非等量齐观。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1.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历史传统和一贯标准。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渐树立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导向和标准。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 1940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具体阐述了德才兼备的标准,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
选拔干部的四个基本原则
选拔干部的四个基本原则
选拔干部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挑选优秀的干部,使其能够胜任各种职务。
为了保证选拔工作的公正、公平,我们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一、德才兼备原则
德才兼备是选拔干部的基本要求。
所谓德才兼备,是指要求干部不仅要有优秀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只有德才兼备的干部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明,助力国家发展。
二、能力为先原则
能力为先原则是选拔干部的关键要素。
干部的能力是其执掌职务的基本保障。
政府组织应根据岗位需求和竞争,选用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和岗位能力的人才。
通过能力为先的原则,可以确保选举的干部可以胜任各种职务,更好地为国家工作。
三.选拔标准统一原则
选拔标准统一原则是选拔干部的基本规律。
干部选拔需要遵循科学公正的原则,平等竞争、选人择优,并确保干部选拔的标准和标准是公正、明确和一致的。
这有助于确保政府组织选用的干部符合公众期望,规范了干部选拔流程。
四、选人用人情况透明公开原则
干部选拔工作应遵循透明公开原则。
政府组织在选拔过程中应该
确保选拔工作的透明度,使公众了解干部选拔的标准和流程,消除选
举中的不透明和非法行为。
只有透明公开,才能确保选拔干部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权威性,让公众信任选拔出的干部。
结论
选拔干部是政府的关键工作,包括选任、训练和评估干部。
四个
基本原则是存在于干部选拔中的重要原则,使干部选拔流程更加公正、透明和公正,为国家管理和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沈跃跃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标准,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干部的德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策和战略举措。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是否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臵,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
选拔任用干部既注重才能,更注重品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使各级领导权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对于确保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决定性作用。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应对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政骨干队伍。
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标准
有关“新时代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
有关“新时代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如下:
1.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任用干部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注重考察干部
的品德、能力和业绩,特别是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等方面的表现。
2.五湖四海、任人唯贤:选拔任用干部应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打破地域、部门、行业
壁垒,选派适合的干部到适合的岗位上工作,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3.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选拔任用干部应坚持事业为上,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
选人用人,做到人事相宜、人岗相适。
4.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选拔任用干部应坚持公道正派,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
避免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等现象。
5.依法依规办事:选拔任用干部应依法依规办事,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
保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论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论作者:战继发来源:《奋斗》2017年第18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重点是学习理解和严格遵循《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此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开展。
《准则》和《条例》内容广泛,在这里笔者仅就《准则》第八条“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中的选人用人标准,特别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谈点学习体会与思考,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论述的领会。
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历史渊源德才兼备、德居才先的标准在古代已有。
《论语·为政》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就是向当政者说明:以道德的力量治理国家、感召人民,就会取得像北极星那样的地位,老百姓像众星一样拱卫其周围,予以拥戴。
在中国关于德才的关系古来多有论者,笔者认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论述得最为精到,认为有大德全才是圣人,无才无德是愚人,德超过了才是君子,才高德薄是小人。
用人之道自然是用圣人和君子,小人与愚人相比,宁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因为愚人危害较小,而小人恃才作恶,危害极大。
但实际上在选人的时候,往往过于注重才而忽视德。
国家选拔官员,如果能够认清德才各自的分量与主次,就不会因为用人不当而造成祸患了。
西方的但丁也说:“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
”我们党的历史也一再证明,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是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在处于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的新时期,就更要坚守这个原则不放松。
十七届四中全会确立并重申这一官德标准,恰是对以前人才标准的进一步调整。
“德才兼备”本来就是“德”居“才”前,再加“以德为先”之词,无疑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提醒和强调。
特别是我党目前仍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
干部选拔任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干部选拔任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新桥镇近日,中央颁布了修订后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选拔任用干部作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体现了更加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
通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2002年《干部条例》的基础上,新《条例》将对官员品德操守的考察提升到首要位置。
除了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总体原则外,还特别提出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德行,即人的道德品行,是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
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强调干部的道德品行,防止单纯以经济增长评实绩。
通过考察干部的德行,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否坚持原则,能否守住道德底线。
这是因为,重德行是做人之道、为官之基。
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把好考察关,尤其是考察干部德行方面的表现。
德才兼备,是我党培养干部的目标,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
一方面,组织部门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慧眼辨英才,方能觅得千里马。
另一方面,要敢为事业用人才,确保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真正为民办实事,为地方谋长久发展。
以德为先,把品德的考评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
以德为先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只有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引导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坚守道德底线,不断强化政治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才能使党员干部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
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几点思考
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几点思考作者:郭庆龙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6期德才兼备是我党选才用人的历史传统和一贯标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一个用人标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一、历史上,关于“德才兼备”的思想关于德与才之间关系,最为经典的分析,当属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论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早在一九三八年,毛泽东就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一九九四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抓紧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强领导集体,是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性工程。
二零零九年的中共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二、新时期,关于“德才兼备”的几点思考在新时期,关于“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仍然有着其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但与传统的“德才兼备”的思想相比,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我们也不妨对新时期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引申几点思考。
(一)注重德与才的辩证统一关系《资治通鉴》中说“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然而德与才都是对人的性格、品质、能力等抽象特质的评价,都具有不易衡量的特点。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一个德与才对比的案例,楚汉之争以刘邦完胜而告终,刘邦对此的解释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是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既是中央的要求和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热议并拭目以待的关注点。
正确认识实质内涵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古来智者在用人上都主张“才德兼备,方可任用”。
有人将才比喻为刀,认为刀本身无所谓好坏,恶人用以行凶杀人,医生用以做手术救人,关键在于执刀人的德行如何,正所谓德有善恶,才无好坏,“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宋代司马光曾根据德才情况将人分成四类,德才兼备的叫做“圣人”,德才全无的叫做“愚人”,德胜过才的叫做“君子”,才胜过德的叫做“小人”,他认为选人用人须重用圣人、君子,倘若无圣人、君子,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
明代洪应明也主张“应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德有才,才由德御,就会充分为善,造福社会,成就事业。
德和才在理论上是两个范畴的概念,但在实际中又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德也要重才,要以“德”为前提、“德”为先决,但也决不能忽视才。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党一贯的用人路线。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挑选领导干部,不管老中青,都要看他是不是肯干,是不是能带头吃大苦耐大劳。
这是第一条。
当然还要有头脑”。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当前,我们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应对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政骨干队伍。
论述领导者用人中应坚持的原则
论述领导者用人中应坚持的原则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正确的用人思维和方法,以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转和团队的稳定发展。
以下是领导者在用人中应坚持的原则。
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领导者在用人时,要注重候选人的德才兼备。
德指的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才指的是个人的能力和专业技能。
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组织发展的根本,他们不仅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而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色的表现。
因此,领导者在用人时应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二、公平公正,不偏不倚领导者在用人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公平公正是组织内部关系的基础,也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保障。
领导者应当根据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和表现来评估和选择,而不是因为个人喜好或私心而偏袒某个候选人。
只有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才能保证组织内部的和谐稳定,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重才重德,以德为先领导者在用人时,要既重视候选人的德行,又重视其才能。
德行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道德品质,才能是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德行和才能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只有德行和才能兼备的人才能够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表现。
因此,领导者在用人时应重才重德,以德为先,注重培养和塑造员工的道德品质,同时关注员工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四、能力匹配,岗位适配领导者在用人时,要将候选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进行匹配,确保候选人能够胜任所担任的岗位。
岗位适配是保证组织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只有将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才能确保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色。
因此,领导者在用人时应注重能力匹配和岗位适配,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和才能。
五、培养发展,激发潜能领导者在用人时,要注重候选人的培养和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培养发展是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领导者应该关注员工的成长和进步,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能。
辩证认识和掌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辩证认识和掌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杨杰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必须辩证理解德、才二者之间的内在规律正确把握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是理解和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的范围。
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就是选人用人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先决。
同样是能力强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就提拔重用谁;对于在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重用;对已在领导岗位上德出了问题的干部,还要坚决调整下来。
当然,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强调以德为先,也决不能忽视才。
一个干部有德无才,政治上虽然可以信赖,但难以托付重任。
因此,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把握、来贯彻,既要把好政治关、又要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
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
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
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
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必须辩证把握“公德”、“私德”的相互关系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首先要把握好干部的德。
《决定》在总结党的选人用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不同层级领导干部德的共同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干部德的重点:一是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如何理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胡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人才是社会建设中最宝贵的资源,德是人才所具备的首要条件。
德之重要好比鱼儿之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前提条件,也是各级党组织培养教育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落后走向繁荣,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点就是我们党坚持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使我们党的事业能够星火相传、繁荣昌盛。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各级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总要求,指导和规范了选人用人的基本尺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一、以德修身就是以高尚的品德来指引个人做人、立事、为官。
党员干部是党最直接的形象代表,自身的道德建设在整个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德修身是每一个党员的责任,它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导向。
以德修身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第一,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胸怀全党的大局观念。
立场是旗帜,也是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广大党员干部做事的根本,缺少了它就会迷失方向,颠倒黑白,葬送党的前途。
坚定的政治立场要从理论武装中树立,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才能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矢志不渝地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同时也要具有胸怀全党的大局观念,以党的事业为己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为党着想,为党奉献。
第二,树立修身无小事、修身须终生的意识,扎实在实践中培养、在点滴中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修身也是如此,平时的小事正是以德修身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要强化修身无小事的意识,在实践中注意点滴养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坚持在点滴中养成、在养成中立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
党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
干部”。
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
时期选人用人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深刻理解和始终坚持这一根本原
则和标准,对于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以什么样的原则和标准选人
用人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
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
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培养选拔标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把
革命化放在首位。
20世纪90年代,针对干部队伍整体新老交替的严
峻形势,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选人用人必须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
一位。
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鲜明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强调要把干部的德摆
在首要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
干部标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时代
内涵。
总的来说,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按照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
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保证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所要解决的是“选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德,是指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才,是指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在德与才的关系上,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德与才都不可或缺,但德与才比较,德是第一位的,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和
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范围;有德无才,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终究要败坏党的事业。
政治品质、道德品行不行的人,才干越强干坏事的能量就越大。
因此,我们党选人用人,一贯既看干
部的才,把才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更重干部的德,以德为先决
条件,突出德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现实生活中,看一个人的才比较容易,而衡量一个人的德则相对
难一些。
那么怎样衡量干部的德呢?就是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
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
对德表现好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注重选拔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干部,
注重选拔坚持原则、敢于负责的干部,注重选拔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的干部,注重选拔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
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正确导向。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
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至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
到实处。
”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在选人用人上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贯穿始终,选出一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
正廉洁的好干部。
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为官者要“立政德”。
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
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
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人生最可贵的
资本,是事业的奠基石,是成功的必备根基。
唯有看淡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
自己的志向,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处事公道正派、做人老实本分、干事勇
于担当、为官清正廉洁。
用干部要以德为先。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
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
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上不合格、品德不端
的人成为领导干部,其职务越高、平台越大,危害则越大。
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需要的好干部。
选拨任用干部要注重德的考评,突出政治标准
选拨干部,德才并举,真正选出一批党性强、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
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
培养选拔干部强调德的重要性,绝不是忽视才,领导干
部要履行好责任,必须有一定的能力作支撑。
一个干部如果有德无才,即使有
干事创业的愿望和勤勤肯肯的工作态度,但始终难以托付重任。
德与才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有才能又有品德,才德兼具,方为最佳。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
选拔任用干部的一贯方针和根本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能营造良
好政治生态。
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把关和教育,切实选出用好一批
德才兼备的好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