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
俄罗斯金融危机
•
第二次金融风波
主因:由国内“信任危机”引起
第一阶段
• 97年3月23日原政府被解散 原总理被解除
• 新总理年纪轻、资历浅、缺乏财团和政党支持 • 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部分撤资、减少购买国 债
第二阶段
俄自92年来一直 存在财政赤字 民众不了解 98年大笔债务到期
债务增加
政府公布财政 状况
借新债还内债和财政 缺口
加大税收
俄生产、财政收入 基础下降
第三阶段
议会修改私有化政策
市场波动 股票、国债价格下跌 政府负担加大
•
•
第三次金融风波
• 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今措施 • 投资者对政府失信心 • 总统退位,加重危机严重程度 • 投资者不买债券,抛售股票;卢布贬值
• 新政府垮台•Biblioteka 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 97年10月28日-11月中旬
第二次 98年5月-6月 第三次 98年8月
•
第一次金融风波
• 主因:由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
俄罗斯对外资开放
大家纷纷投资股市、债市
直接投 资
韩国金融危机 撤资救国
短期投 资
俄罗斯大量股票被抛售 股市、债市、汇率市场下跌
其他外国投资者纷纷跟进
1998金融危机运用经济模型解决
1998金融危机运用经济模型解决
摘要:
1.1998 年金融危机背景
2.经济模型在危机中的应用
3.危机解决的效果和影响
4.对当前经济的启示
正文:
一、1998 年金融危机背景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泰国、印尼等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体系相继崩溃。
在金融市场的混乱中,俄罗斯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其金融市场、货币体系和经济基本面都遭受重创。
二、经济模型在危机中的应用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俄罗斯政府和经济学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整货币政策、实施财政刺激以及进行经济结构改革。
其中,经济模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货币政策的利率调整、财政政策的支出和税收调整等。
三、危机解决的效果和影响
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俄罗斯经济逐渐恢复,成功地度过了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解决的效果显著,不仅使得俄罗斯金融市场恢复稳定,还为俄罗斯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危机解决的过程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贫富差距扩大等。
四、对当前经济的启示
回顾1998 年金融危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金融市场的风险不容忽视,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其次,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危机应对中起到关键作用,需要灵活运用;最后,危机解决过程中要关注社会问题,减轻负面影响。
总结而言,1998 年金融危机是俄罗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挑战。
在危机中,经济模型的应用和政府应对措施的成功实施,使俄罗斯经济成功地走出了困境。
俄罗斯2008年和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不同
俄罗斯2008年和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不同陈新民2008年对于俄罗斯太具戏剧性变化,可以说从经济奇迹陷入经济危机。
上半年还是欣欣向荣,经济形势看好;下半年就从经济增长的高峰跌落,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俄罗斯在10年之内遭遇两次金融危机,但这两次金融危机却不尽相同。
2008年金融危机对于一些经济学家来说未必出乎意料,有人不止一次提醒金融危机将会到来。
关于危机根源的流行观点认为,这是外部困难所致,可是事实上,本次危机具有系统性再生产障碍之特性,只是全球金融危机把俄经济体的弱点暴露出来而已。
通过分析2008年与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不同,我们可以判定,2008年危机并不是10年前危机的简单重复,其中有些是过去问题的加重,有些却是新问题的出现。
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可以缓解危机程度,但是解决深层次问题则需要长期努力。
一工业整体状况恶化2008年,俄罗斯工业整体状况,特别是机械制造业生产能力持续下降。
该行业许多部门一直持续着萧条景象,虽然最近几年出现明显改进,但是考虑到某些类型机械制造产品生产下降的事实,很难认同工业生产年增长5%—6%的说法。
个别部门,如交通运输设备、通讯和国防工业的确发展较快,但工业整体状况却比1998年有所恶化。
一些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命运证明了这一点,这些企业现已变成音乐广场或贸易集市。
1998年以来,整个工业固定资产磨损程度不仅没有缓解,而且还有恶化趋势,许多生产活动要么停止运转,要么恢复极其缓慢。
固定资产磨损程度从1998年的42.2%上升到2007年的46.3%[1]。
而且最赢利行业的固定资产(地下开采业上升到53.3%)磨损程度最严重,固定资产恢复更新速度最近几年每年不到2%。
实际情况可能会更糟,因为许多企业进人2000年以来只是为了降低纳税基数在形式上提高折旧率,实际上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投入很少。
这个时期固定资产的增长几乎都是依靠建设众多的商场和写字楼取得的。
二宏观经济对于出口行业依赖性更大工业整体状况不佳,直接后果就是投资活动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在萎缩,低附加值能源原材料出口行业则欣欣向荣,并成为经济体基础。
98年俄危机
危机造成的后果(表现)
1、外资抽逃 2、卢布急剧贬值 3、国债收益率飙升 4、银行挤兑 5、居民抢购
解决方案
1.以货抵债,即以商品抵债; 2.以股抵债,让本国外债转换为俄罗斯企业的 股权,但是由于债权和债务两国出价相差甚远, 该方法效果不明显(这相当于卖国,也就是中 国清末的“不平等条约”); 3.外债资本化。
1果及影响
原因
继承的大规模前苏联外债 财政危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畸形的经济结构 97年俄罗斯动荡的政局 亚洲金融风暴在全球蔓延
俄罗斯中央及地方债务在最高峰时占 GDP10%,而税种收入归属也不合理,中央 政府占据税收总额大的增值税,总额低的个人 财产税等归地方政府,而许多地方基础建设又 由地方政府负担,入不敷出让地方政府被迫截 留联邦税款,甚至直接向欧洲国家发债。 1998年8月短期国债已超3500亿。整个90年 代,俄罗斯各级财政事权财权可用“混乱不堪” 形容。
畸形的经济结构
1.产业结构畸形。自十月革命之后,苏联逐步走向以 资本密集型为基础工业的经济结构,第一和第三产业 受到冷落,人力物力财力所有资源都被分配至重工业 的发展,俄罗斯解体后,轻工业几乎消失,冷战的 “军备竞赛”结束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点则基本依 赖能源产业。 2.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过高。俄罗斯70%出口为能源和 初级产品(原油价格可以说是衡量俄罗斯经济血脉质 量的重要指标),30%以上进口是视频和日用消费品 (牟其中罐头换飞机让人瞠目结舌)。
评价:俄罗斯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是比较 成功的
特别是 2001 年之后由于美元贬值和大宗商品 价格上涨为俄罗斯偿还外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这一期间,俄罗斯经济形势转好、政治稳定, 各项指标较前期都有明显好转。随着经济的恢 复,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作为新 兴市场经济体的代表并称为“金砖五国”。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一、案情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
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
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
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2.延期清偿内债。
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
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
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
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3.冻结部分外债。
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
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
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对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
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
升值150%。
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
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
俄罗斯经济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怎样崩溃卢布贬值或蔓延全球发表时间:2014-12-16 14:06:28昨日国际油价一度跌破每桶60美元,创五年半新低,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跌逾10%。
俄罗斯央行连夜开会决定加息650个基点,这是1998年债务违约以来最大幅度加息。
分析人士警告称,俄罗斯可能重演1998年的金融危机。
经历昨日的“莫斯科保卫战”,这种隐忧更有可能成真,更有必要回顾1998年俄罗斯怎样陷入危机。
普京与叶利钦(右)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共有三波。
第一波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下大量外资撤离俄罗斯市场。
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10日,俄罗斯股票市场大跌30%,殃及债券和外汇市场。
俄罗斯央行救市后仍有100多亿美元外流。
第二波发生于1998年5-6月。
当时俄罗斯内债和外债余额高达2000亿美元,那年政府预算中债务还本付息额已占到财政支出的58%。
同时国会又修法改变了外资持有俄罗斯公司股份的比例,加剧了国际资本外流。
俄罗斯国债收益率狂飙至80%,卢布大幅贬值,金融资产无人问津。
第三波源于俄罗斯政府的试图稳定金融市场的干预措施:将卢布对美元汇率的浮动上限由1:6.295扩大到1:9.5(即主动贬值50%);到期外债延期90天偿还;短期国债展期为3年期国债。
投资者信心因此彻底丧失,股市、债市、汇市统统暴跌,引发银行挤兑和居民抢购,1998年那年GDP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3%,粮食产量下降2400万吨。
1998年俄罗斯的债务危机也连带伤害了其他国家。
在俄罗斯最大的债权国德国,商业银行产生大量坏账。
在同为独联体国家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其本币分别贬值35%和70%。
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受波及。
为什么俄罗斯会发生这样的金融危机?招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归纳了四大经济根源:1、1990年代俄罗斯独立初期,叶利钦政府选择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提出“休克疗法”,意图一步到位完成从前苏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种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经济全面衰退。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
俄罗斯人的噩梦:1998卢布危机始于2014年的俄罗斯卢布暴跌,不免让人想起1998年该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情形。
那场危机对俄罗斯的冲击之大、危害之深,堪称空前,在俄罗斯人的心底留下深深烙印,成为俄罗斯人不愿回忆、更不愿重演的噩梦。
政府危机点燃导火索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在泰国率先爆发,但俄罗斯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中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卢布没有出现大幅贬值,金融市场上也没出现大量抛售股票和债券的现象。
反而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近7年的持续衰退后,于1997年出现稳定迹象,当年GDP增长在改革以来首次出现正数(0.4%)。
正当国内外期待1998年“经济回升年”到来的时候,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出现风波。
1998年3月23日,叶利钦总统不顾国家杜马反对,坚持把以稳重著称的切尔诺梅尔金总理革职。
有分析称,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形势趋稳以及叶利钦个人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叶利钦认为自己有资本参加2000年的总统竞选,于是把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切尔诺梅尔金革职,这一决定在俄罗斯引起巨大争议,围绕新总理人选,各方争执不下。
4月24日,经过三次杜马表决才勉强通过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
在这一个月政府危机期间,俄罗斯政府相当于宣布破产,少收税款30亿美元,令原本就拮据的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同时,由于新任命总理基里延科只有35岁,资历浅,缺乏财团、政党的支持,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那时已有部分投资者开始撤离。
虽然1997年俄罗斯在治理恶性通货膨胀、遏制经济下滑等方面取得成效,经济一度出现好转迹象,但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财政状况一直处于严重困境,国家预算年年入不敷出,赤字剧增,债台高筑。
最终政府发生支付困难,严重的债务危机直接导致证券市场剧烈动荡,引起金融恐慌。
股市频现“黑色交易日”从5月13日开始,俄罗斯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市暴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27日达到高潮,被称为俄罗斯的“黑色星期三”。
在恐慌心理影响下,人们纷纷抛售卢布,争购美元。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
俄罗斯1998债务危机我们这代人都经历过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它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然后影响到全世界,包括我们中国。
那是相当可怕的一场危机。
但是我作为经济日报的常驻莫斯科的记者,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亲历过一场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它对于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和人民生活造成的损害,却是触目惊心的。
那是1998年的8月17日,当时的基里延科政府为稳定金融市场采取了一些断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扩大卢布汇率的浮动幅度。
为此,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年至2000年的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
而从这一年的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为6至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将在此范围内浮动。
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中央银行的官方汇率。
第二,延期清偿内债。
凡是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劵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而偿还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
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
在此之前,俄罗斯政府曾号召持有国债劵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债劵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劵,利率在12%以上。
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廖廖,同意转换的债劵,仅有44亿美元,没有解决内债清偿问题。
第三,冻结部分外债。
凡是俄罗斯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外汇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一律冻结90天。
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转入偿还期在一年内的卢布资产。
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即国债。
刊登政府有关决定时,莫斯科各大报纸所加的标题是:《允许卢布下滑》、《措施别出心裁》、《政府束手无策》、《俄罗斯宣告破产》等等。
反应是消极的,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已意识到,一场严重的金融风暴已经席卷而来。
(一)危机起因这场危机的爆发应在预料之中。
凡是注视俄罗斯经济情况,特别是金融情况的人,早已估计到,政府至今执行的财政金融政策难以为继,必将失败。
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结果是什么?如何收场的?
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结果是什么?如何收场的?1998年8月17日,星期一。
俄罗斯政府宣布,他们将延期偿还他们所欠的所有债务。
俄罗斯政府做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决定,他们将优先支付工人的工资,而将偿还给西方债权人的钱延期支付,对相当一部分到期债务来说,俄罗斯政府违约了,而以前他们曾经一再保证,这两种情况都绝对不会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以后,俄罗斯政府再度宣布,他们将延期偿还相当于135亿卢布的到期债务。
俄罗斯政府的这一下,使国际金融界的游戏规则变得荡然无存,但在美国,道琼斯指数不跌反升,而升幅高达150点。
整个市场的一个信念——国际金融警察会在出现问题时挺身而出,将一切灾难消弭于无形——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这一次,没有任何人采取过有效的行动,来解决俄罗斯的债务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7过集团也没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7国集团商量了老半天,最终做出的决定却是:沉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位前任高级官员莫里斯.戈德斯坦评论说。
这一事实就好像一股西伯利亚强冷风,将全球金融市场吹了个透心凉。
俄罗斯政府的违约,不仅将长期以来一直在投资者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一个假设——哪里有危机,安全保障网络就会在哪里出现——无情的击得粉碎;更加重要的是,它还戳穿了一个“危险的道德泡沫”,而自从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得出结论认为,没有一个新兴市场是安全可靠的。
1998年5、6月间,俄罗斯内债和外债余额已经高达2000亿美元,国际资本加速流出俄罗斯。
时任俄罗斯总理好像是基里延科宣布:国家主权债务违约具体措施是:到期外债延期90天,而短期国债展期为3年期国债(国债违约)。
后来债务可能又展期了结果引发银行挤兑,持有俄罗斯债券的国家都受到巨大的损失,德国银行产生大量坏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其本币分别贬值35%和70%。
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ZF將盧布貶值,違約國內發行的國債,並宣布暫停向外國債權人支付還款。
同一天,俄羅斯ZF和俄羅斯中央銀行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其大意為:1.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兌美元的匯率浮動區間將從5.3至7.1盧布兌一美元擴大為6.0至9.5盧布兌一美元。
案例: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7-1998)
俄罗斯金融危机(1997-1998)一、进程与原因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
俄罗斯于1996年起对外投资开放,1997年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
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
1997年10月韩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立即对俄罗斯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债市和汇市也纷纷告急。
当时央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
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动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
具体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政府危机引起投资者对俄罗斯政局不安;第二、俄罗斯严重的财政、债务危机引起投资者心理恐慌;三是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
面对上述不断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政府当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首先,保卢布,办法是提高利率,同时抛售美元干预汇率。
其次,由举借内债转向举借外债。
第三,延长整个债务的偿还期。
1998年8月,俄罗斯又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动。
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外债;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股票大跌而停摆,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卢布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
到8月28日,俄国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下跌85%。
98.99年时俄罗斯的形势
1998年是自1993年以来俄罗斯国内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经济形势在去年出现某种好转迹象的背景下急剧恶化,再次陷入严重的危机状态;政治局势因两次政府更迭而发生动荡,几年来相对平静的政坛波澜迭起;在持续不断的政治斗争中整个国家政权受到削弱,地方分立主义再度抬头;社会不满情绪不断蔓延,整个社会陷入深刻的信任危机。
与充满危机的国内形势相比,俄罗斯在外交领域的活动可以称道的地方似乎多一些,在国力日衰、危机不断的形势下俄罗斯通过外交努力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自己的国家利益。
一、经济形势1998年俄罗斯经济形势的特点是金融危机多次爆发,引发各种危机的全面爆发,进而形成以金融危机为突出表现的多种危机相互交织的局面。
危机使长期衰退的俄罗斯经济又遭受了灾难性的打击,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1、爆发金融危机,银行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1998年,长期衰退中的俄罗斯经济遭受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冲击,连续多次爆发金融危机,其中尤以5月和8月的两次危机最为强烈。
俄罗斯政府稳定金融市场的种种努力见效甚微。
8月17日政府和央行被迫宣布放宽外汇走廊上限,卢布与美元汇率从6.2:1下调为9.5:1。
实际上是使卢布贬值50%。
同时宣布延期偿还短期国债。
此后,金融危机不断深化,金融系统出现全面混乱:债券市场停止交易,股市大幅度下跌;卢布一贬再贬,到年底卢布与美元比值已达19.5:1;外资大量撤走,居民提存挤兑,银行系统面临崩溃,甚至一些大银行也纷纷倒闭;物价急剧上涨,居民实际收入大幅度下降。
2、财政状况恶化,国家面临破产。
几年来俄罗斯财政状况一直不好,入不敷出。
为了遏制通货膨胀,从1995年起政府停止对预算赤字透支,改为靠发行国债和外国贷款弥补预算赤字。
俄罗斯经济实际上成了“债务经济”,到1998年6月底内债已达700亿美元,外债达1300亿美元,总计相当于GDP的45%。
而上半年的税收计划只完成50%,联邦财政缺口达GDP的9%。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政府无力偿还债务,俄罗斯原本已很低的信誉丧失殆尽。
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
9、1998 年俄罗斯的经济危机1998 年俄罗斯经济陷入多重危机。
在3 月23 日叶利钦总统突然解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以后,在俄罗斯的经济领域中,爆发了金融危机、生产危机、预算危机和债务危机;而在全社会范围中,则出现了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交织并发的局面。
与前几年的经济危机相比,这场危机冲击之大,危害之深,都是俄罗斯实行经济改革以来所罕见的。
9 月普里马科夫新政府的成立,避免了一场政权危机。
但是,它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经济领域出现的多重危机并存的局面。
1998 年将以“经济下降年”而载入俄罗斯的史册。
经济危机的基本状况如下:一、生产大幅度滑坡据俄官方的数字,1998 年第1 季度俄罗斯经济有所增长。
但从4 月份起整个经济停止增长,并且逐月下降。
国内生产总值上半年下降0.5%;1-7 月下降1.1%,其中,7 月份下降4.5%;1-8 月下降2.1%;1-9 月下降3%,其中,9 月份下降9.9%。
据俄政府、中央银行及有关机构预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5-9%。
1.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创近几年来“最高记录”工业产值1-7 月下降1.3%,其中,7 月份下降9.4%;1-8 月下降2.6%,其中8 月份下降11.5%;1-9 月下降3.9%,其中,9 月份下降14.5%。
其下降幅度创1994 年12 月以来的“最高记录”。
原来保持增长并支撑着经济的原材料生产部门出现颓势,难以继续支持经济。
上半年,煤炭工业产值下降0.3%,石油工业产值下降0.4%,石油加工工业产值下降7.4%,汽车制造业产值下降1/3 以上。
下半年,这些部门继续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在生产下降的同时,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
1997 年亏损企业约占全部的46%,而1998年8 月,亏损的比重,在工业中已占70%,在农工综合体系统中已占90%。
2.农业遇到罕见的灾年1998 年是俄罗斯少有的农业歉收年。
农业产值上半年下降16%;1-9 月下降9.4%,其中,9 月份下降15%。
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_王志远
— 37 —
·经 济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政状况无力承担 ;如果停止国债发行 , 则 原来发行的国债就没有资金偿还 , 国债在金融市 场必然会继续被抛售 。俄罗斯在无奈之中选择了 后一种方法 , 在八一七联合声明中宣布停止兑现 1999 年以前到期的国债 , 将 1999 年 12 月 31 日 前到期的国债转换为 3 ~ 5 年的中期债券 , 金融市 场上持有国债的金融机构都陷入了困境 , 国内金 融市场开始出现危机 。
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 正是由于大规模的 财政赤字 , 俄罗斯金融市场才出现危机 。
(一)财政赤字是 1998 年金融危机的根源 1998 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 , 由于“休克疗法” 所带 来的负面影响 , 俄罗斯 国家财政赤字严重 。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 , 俄罗斯联邦不得不通过发新 债 —还旧债的方式维持政府支出 。1995 年 5 月 , 俄罗斯财政部和中央 银行开始发行 政府短期国 债 。 为了在通货膨胀中提高国债的吸引力 , 国家 给予投资者很高的回报率 , 1995 年为 168 %, 1996 年为 86 .1 %(扣除通货膨胀后实际利率为 37 %和 64 %)①。之所以制定如此高的国债利率 , 是为了 激励商业银行和外资等机构购买和持有国债 。但 是 , 发行国债并没有改善俄罗斯的财政状况 , 不断 恶化的财政状况使国债在金融市场上被抛售 , 金 融机构对购买国债所 要求的利率水 平也不断提 高 。 在这种情况下 , 俄罗斯政府陷入了难以逆转 的两难境地 , 如果继续发行短期国债必然要提高
① 程亦军 :《俄罗斯金融市场述评》 , 载《俄罗斯中亚东欧 市 场》2006 年第 7 期 。
俄罗斯金融危机
4)企业相互之间的拖欠款。
5)金融犯罪活动猖獗,尤其是 企业和银行相互勾结,违法 违规操作,形成影子经济和 地下经济,使投融资活动的 投机性和风险性加大。
• 全球股市动荡,俄 罗斯金融市场持续 动荡且局势进一步 恶化是这次欧洲股 市全线下泻的主要 原因。图为1998年 8月28日莫斯科股 票交易所内一名交 易员同时拿着两部 电话接听有关指令。
莫斯科物价飞涨
图为莫斯科一家“阿迪达斯”专 卖店最后一天甩卖时被顾客挤破 了门槛。
俄罗斯卢布贬值
图为市民在美元卖价较低的兑换点购 买美元保值。
• 爆发原因
• 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 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 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但具体诱 因,则有所不同。第一次大波动主要 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 第二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 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 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 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128207
1997年 128207百万美元 1998年 20598百万美元
20598
1998年比1997年下跌84% 1997年
1998年
百万美元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俄罗斯外汇储备量变化
12771
1997年 12771百万美元 1998年 7800百万美元
图为莫斯科市民在一家大 商业银行前等待取款。
• 1998年8月10日,由于亚洲金融市场日元不 断贬值,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跌以及 认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第一,亚洲金融风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始于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和金融体系崩溃。
此次危机引发了东南亚地区经济下滑,导致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
危机的原因包括外债积累、固定汇率政策、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和金融监管问题。
第二,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导致俄罗斯卢布贬值和债务违约。
危机的原因主要是俄罗斯债务问题和严重的经济问题,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和金融机构的腐败。
第三,全球金融危机(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是2024年爆发的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加剧了银行系统流动性问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倒闭和经济衰退。
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次贷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问题,以及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过度杠杆。
第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24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主要涉及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高度负债、低增长和缺乏竞争力的经济结构。
此次危机引发了欧元区的稳定问题,威胁到了整个欧洲经济。
这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如下:首先,这四次危机都起源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但危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它们都是由于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加剧导致的,但其具体原因和特点各有不同。
其次,这四次危机都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危机爆发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出现动荡,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企业和家庭面临债务问题。
再次,这四次危机都揭示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亚洲金融风暴和俄罗斯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体系脆弱性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则揭示了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和风险管理不善的问题。
最后,这四次危机都促使各国和国际机构采取了行动来应对危机。
国家采取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复苏。
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提供了贷款和援助来帮助受危机影响的国家。
俄罗斯金融危机过程
❖ 8月27日,莫斯科交易所开盘时,买入价为8.2卢布 兑1美元,而卖出价为9.5卢布兑1美元,甚至有人喊 出12卢布兑1美元的高价。造成交易所开张仅10分钟 就被迫关门,央行随即做出了无限期推迟外汇交易所 的规定。
❖ 一家排名前20位的商业银行因财务发生问题,被 中央银行临时接管。
❖ 关于全俄罗斯最大的电力公司“同意能源系统” 外资参股限制法律出台,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俄 罗斯石油”首次私有化招标失败。
98年7月前 政府:“稳定经济的一揽子计划”
1
5.19 俄罗斯中央 银行决定把银行的 贴现率从50%提高 到150%
❖ 这项政策,无异于宣布俄罗斯政府丧失偿债能力,政 府在财政上频临破产。而政府关闭和冻结债市,将短 期国债转换成利率较低的长期国债和银行存款,沉重 地打击了大部分资金在债市运作的金融工业巨头,使 银行出现严重的支付危机,陷入瘫痪。
❖ 俄罗斯政府和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卢布贬值后,莫 斯科外汇市场购买美元的价格扶摇直上。
❖ 7月初以来持续动荡和股市下跌的俄罗斯金融市场13 日发生积极变化,二级短期国债券的年收益率降到 111.7%,比7月10日下降16%。
❖ 7月21日,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杜比宁将财政部在央 行账户上的一笔15亿美元划掉,从而使俄罗斯政府 在一星期内无法履行其对地区、工矿、军队及其他靠 预算拨款单位的义务。
❖ 基里延科上台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发展 到了一个新的危机阶段,发生了尖锐的债务危机和税 收危机,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许多地区和企业的职工 数月领不到工资,西伯利亚部分煤矿工人罢工,给国 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
• (4)有效地增强本币的信誉,提高金融市 场化程度,积极推行汇率制度改革。俄罗 斯金融危机与其他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有 一个共同的教训,就是在金融市场化不充 分的情况下,过早开放了资本市场,面对 国际资本的进入,其汇率、利率无法及时 做出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浮动,从而引发 了金融危机。中国的金融市场同属于新兴 市场,在体制和监管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 而开放资本市场,不仅需要充足的外汇储 备作后盾,更需要金融市场的完善、货币 价值的稳定和灵活有效的汇率体系。亚洲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 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为我国金融进一步 扩大开放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
(2)要处理好经济改革和开放条件下的经济 独立问题。在对外开放中过于强调“经济 独立”和“避免依赖”,俄罗斯政府在利 用外资时更愿意举借外债,而没有将更多 的注意力放在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建立完 善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环境上。在1998年金 融危机爆发前的5年多时间内,俄罗斯吸引 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不足100亿美元,而外债 总额却达到了1 300多亿美元,占GDP的 29.5%,大大超过了经济安全指标规定的 25%的危险值。与此相反,中国在对外开 放中始终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为主,努力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在条件成熟 的情况下,逐渐扩大外国直接投资的范围 和领域,既提高了就业率,又增加了财税 收入和外汇收入。比较起来中国的做法更 为成功。
• 实际上,俄罗斯金融危机是由从1997年10 月到1998年8月期间的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 的。其特点是,金融波动的周期间隔越来 越短,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 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并波及全球, 引起全球的金融动荡。 •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 1997年10月28日 至 11月中旬之间。俄罗斯自1992年初推行 “休克疗法”改革后,经济出现连年下降, 直到1997年才止跌回升,但升幅很小,只 0.8%。由于1996年起实行对外资开放政 策,1997年成为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 多的一年,达100多亿美元。但是外资总额 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 期资本投资,来得快,走得也快,为金融 危机埋下了隐患。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
但具体诱因,则有所不同。
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并推迟所有外债偿还期,不仅导致大量投资俄罗斯政府国债的投机资本损失惨重,而且致使国际商业银行的大量金融债权难以收回,引发俄罗斯债务危机。
俄罗斯在制度和结构方面的薄弱性是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深层矛盾,主要表现在政府不能制定和实施一个连贯的经济政策;公共管理如同虚设;制度框架要么不存在,要么无法实施;一些法律和制度基础几乎完全缺位,这些都造成俄罗斯经济的动荡和脆弱。
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不良资产比重过高,本币信誉低下。
危机原因1)俄罗斯金融业并不发达,但金融机构却林立丛生。
目前俄罗斯约有商业银行1800家,其中半数以上其资产总额在15万美元以下。
这些商业银行主要从事高息揽存和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
现在俄罗斯商业银行的呆帐约占其资产总额比例的50%,尽管商业银行的资产有保险机制保护,但保险公司的实际保付能力估计也只能达到应付资产的50%左右。
2)俄罗斯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货币发行机关,不具有超然独立地位,不能有效履行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职责。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的干预下靠大量增发货币来维持财政开支和救助商业银行。
二是调控方式不灵活。
三是具有明显的盈利倾向。
3)俄罗斯企业和居民对本国金融机构和本币不信任。
据估计,1994-1997年俄罗斯吸引外资共计580亿美元,但同期企业和居民流出国内的资金却高达670亿美元;现在俄罗斯居民手持外汇资金高达400-500亿美元,根本不往本国银行里存。
1998 俄罗斯金融危机 7102
3.9 月份生活在贫困线(低于最低生活费标准)以下的居民人数增 加到 4430 万人,与 1997 年同比增加 40.2%,约占居民总数的 30.1%;失业人数为 840 万 人,比 1997 年 同期增加 50%。
2.通货膨胀率
• 按照俄政府原定计划,1998年俄罗斯将把 通货膨胀率压低到10%以内。与原定的计 划相反,通货膨胀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 大大地上升了。8月通货膨胀率达到15%, 9月上升到40%。考虑到10月份以后,政府 要通过发行货币(据说要发行200-250亿 卢布)解决危机问题,通货膨胀率将继续 上涨。俄中央银行预计,如果汇率保持在1 美元兑换20卢布的水平上,到年底通货膨 胀率将上涨240-290%(1998年12月与 1997年12月相比)。有的经济学家,如先 恰科夫院士估计,1998年全年通货膨胀率 将为30-40%左右。
• 3.2009年,八大联邦区仅有北高加索区和远东区没有出现 负增长。 • 4.1998年至2009年,年均增长最快的是达吉斯坦共和国, 平均增速高达10.7%。
涂修豪: 2.失业率
1.1998 年以来,受金融危机以及大量进口商品的减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市场的 商品供应量明显减少: 上半年物价指数同比上涨 4.1%。 月份物价指数上涨 15%, ,19 月消费品价格上涨 49.6%。 1998 年再次发生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使社会危机不 断加深,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明显下降。
邓振楠:3.外债规模
1.自1992年以来一直存在财政赤字,由于政府采取发行国债、举借外债、拖延支 付等所谓“软赤字”办法加以弥补,再加上偿付债息不包括在预算支出内,因此 公布的财政赤字不高(除1994年赤字占GDP10.7%外,其余年份均在3%~4.6%之 间)[2]民众不甚了解其实际严重程度(实际在8%~10%之间). 1998年大笔债务陆续 到期,拖欠需要偿还,新政府要承担偿债任务,责任重大,才公布了财政债务危 机的严重情况。 2.俄罗斯生产一直下降,财政收入基础越来越小;再加上税种过多,税率过高, 引致企业税务过重,因此逃税现象十分普遍,几乎一半单位偷、漏税;拖欠工资 额不断增加,1998年上半年又增200亿卢布,总数达700亿卢布。国际能源价格下 降,使俄少收入50亿~70亿美元。俄为支撑经济生活运转,不得不大量借新债还 旧债,而且要借更多新债。 3.除还内债外,还要弥补财政缺口,于是债务越滚越多,形成债务金字塔。到基 里延科接任总理时,俄内债达700亿美元(其中国债达4500亿卢布), 外债达1300亿 美元。1998年预算中偿旧债和补赤字加在一起,占国家开支的58%。当时财长承 认,今年至少需再借100~150亿美元才能渡过难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金融危机
一、危机的发生
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趋势,就是各国经济和金融正加速朝着国际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所谓金融开放就是指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各国实施对外开放的金融政策,拆除各种金融壁垒,放松外汇管制,解除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促使本国金融市场实现国际化。
金融开放一方面加速了资本的国际流动,便利了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开展,为跨国公司的金融活动拓展了天地,促进了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加重了经济和金融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削弱了有关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增强了短期资本流动的投机性和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从而威胁到各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并加剧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世纪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金融开放加快了步伐,但国内金融制度和金融监管的完善却未跟上金融开放的步伐。
因此,在国内宏观经济失衡和国际投机资本的内外冲击下,接连不断地发生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如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年的巴西金融危机和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等。
年月至月间俄罗斯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导致了俄罗斯严重的经济衰退,引起剧烈的政治动荡,还波及到了美国、东西欧、独联体甚至拉丁美洲,使这次金融危机具有了全球性的含义。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次金融危机是在俄罗斯经济开始出现复苏的情况下发生的。
这就促使人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的时代背景下,不得不更多地思考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战略问题。
加入已经五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金融开放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
由于中国一直没有完全解除对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所以此前尽管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其他历次国际金融动荡的冲击,中国并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形势基本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
但今后中国将履行入世时开放服务贸易的诺言,金融开放就要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金融市场的大门会进一步打开,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也将逐步实现,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成为中国金融开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这方面,由于俄罗斯与中国同属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教训,很值得中国引以为鉴。
研究俄罗斯金融危机发生的经过、原因和俄罗斯政府的对策,对于探讨中国在金融开放的进程中如何采取正确的保护策略保障自身的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的全过程
自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俄罗斯经济就不断发出告急和求援的信号。
年月,由于国家外汇储备短缺,卢布贬值的压力日益增大,俄罗斯金融局势开始发生动荡,突出表现是卢布兑美元的比价由:下跌到.:以及短期国债收益率突破%。
但谁也没料到,俄罗斯的金融体系此时已到了濒危的边缘。
年月日,俄罗斯政府由于无法支付巨额到期债务,总理
基里延科与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杜比宁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提高“外汇走廊”上限,将卢布与美元的比价由原来.至卢布兑美元的限制,提高到至.卢布兑美元,卢布实际贬值幅度高达%。
这一决定无异于打开了“泄洪口”,凶猛的洪水几乎摧毁了俄罗斯的整个金融体系,并在短期内迅速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实际上,俄罗斯金融危机是由从年月到年月期间的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
其特点是,金融波动的周期间隔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并波及全球,引起全球的金融动荡。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年月日至月中旬之间。
俄罗斯自年初推行“休克疗法”改革后,经济出现连年下降,直到年才止跌回升,但升幅很小,只.%。
由于年起实行对外资开放政策,年成为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达多亿美元。
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左右,%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来得快,走得也快,为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年月间,外资已掌握了%%的股市交易量、%%的国债交易额。
年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起初对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不大,但月韩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立即在俄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在俄金融市场中韩资占有一定比重。
韩国国内发生金融危机,韩资急忙大量撤走,以救其本国之急,其他外国投资者也纷纷跟着撤资。
结果,自年月日到月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股市殃及债市和汇市,后者也纷纷告急。
当时央行拿出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来留住外资。
后来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但外资依然撤走了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风波发生在年月至月间。
这次金融风波的诱因主要是国内的“信任危机”。
年月日总统出于政治考虑,突然解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及解除其总理职务,引致政府、总统与杜马在新总理任命问题上的争斗。
经过三次杜马表决才勉强通过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
在这一个月的政府危机期间,国内经济受到很大影响,政府少收税款多亿美元,使拮据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俄罗斯国内经济连续多年下降,财政收入锐减,政府原先一直采取发行国债、举借外债、拖延支付等所谓“软赤字”办法加以弥补,掩盖了财政赤字的严重程度。
但年大笔债务陆续到期,拖欠需要偿还,新政府要承担偿债任务,责任重大,才如实公布了财政债务危机的严重情况。
原来到基里延科接任总理时,俄内债已达亿美元(其中国债达亿卢布),外债达亿美元。
年预算中偿旧债和补赤字加在一起,占国家开支的%。
以致当时财长不得不承认,年至少需再借亿亿美元才能渡过难关。
本来,由于新任命的总理基里延科年轻,资历浅,缺乏财团、政党的支持和治国经验,就已影响了投资者对新政府的信心。
再加上此时俄罗斯累积多年、严重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更引起了投资者的心理恐慌,致使部分投资者开始撤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