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图文

合集下载

洋务运动 (共30张ppt)

洋务运动 (共30张ppt)
李鸿章(1823—1910)
精选完整ppt课件
11
新课讲解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精选完整ppt课件
12
新课讲解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精选完整ppt课件
13
新课讲解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精选完整ppt课件
14
新课讲解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汉阳铁厂(张之洞)
精选完整ppt课件
15
新课讲解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情境导入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 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精选完整ppt课件
6
新课讲解
洋务运动的兴起
什么叫洋务派?什么叫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 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从19世纪60—90年代中期兴起 的旨在“自强”“求富”的活动,称为“洋务运动”。 从事这些活动的开明官员被称为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
八年级上册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学习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识记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口号、起止时间, 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 2、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使自己认识到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 批近代化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对西方经济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同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以失败告终,使自己认识到不改变封建统治根基的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3、通过对洋务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北洋舰队时期的旅顺港
北洋海军

第十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第十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李 鸿 章 ( 18 23 19 01 年 ) , 字 少 荃 , 安
-
。 著 作 为
等 外 国 分 裂 祖 国 迫 西 北 领 土 的 阴 谋 , 巩 固 了 祖 国 的 边 防 , 。 碎 了 英 俄 粉 疆 新 复 收 棠 宗 左 。 犁 还 伊 归 俄 沙 使 , 争 斗 交
伊 犁 地 区 进 行 交 复 涉 了 , 左 宗 棠 积 极 的 进 行 军 事 部 署 , 配 合 清 俄 政 府 的 就 方 双 , 中 后 , 之 区 疆 地 新 以 外 犁 伊 除 恢 棠 宗 。 左 亡
5、评价
(二)“中体西用”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教育思想的核心。“中 学”和“西学”的问题贯穿于中国近代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 阶段 2、所谓“中学”也叫旧学,指的是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 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即《四书》、《五经》、 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并且把这些看作是一切学问 的根本,应当放在首位,学生应该先从经史文集中学习“圣 人之心”,然后才学习于封建统治有用的“西学” “中学” 在于 “明纲”,就是三纲五常. 3、“西学”包括“西政”和“西艺”,包括了资本主义的某 些规章、律例,但反对那些动摇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 自由的政治学说和进步的资产阶级文化。
第二节 留学教育
容闳
留学教育始末
1870年容闳向曾国藩建议,派遣幼童赴美留学。1871年9月曾国藩和 李鸿章上书清政府奏请选送聪颖子弟出国留学。该奏折获准后,计划 从1872——1875年四年间,先后派出四批12—15岁的幼童共l20名出 国留学,15年后回国。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容闳率领的首批三十名幼童 赴美,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这些留学生在国外, 除学习西学外,还在留学生监督指导下,随时课以中国经学。除18 72年开始派赴美国留学外,1876年李鸿章、沈保祯奏请派留学生到 欧洲留学。 实践证明,派遣留学生这一措施,是培养人才的有力方法。但后来, 由于封建顽固派势力的严重阻碍,同时清政府也十分害怕留学生被西 方资产阶级民主所同化,于是在1881年7月大批撤回留学生,留下继 续学习的仅十人而已。 后期的洋务派首领、两江总督张之洞,积极主张奖励留学,并大力 提倡去日本留学。1896年清政府派13名学生去日本留学。此为中国 正式派遣留日学生之始。1898年起,清政府明令各省选派青年学生去 日本留学,并作为一项固定的国策。总之,洋务派派遣留学生是中国 第一次官费留学,开中国近代留学生之风,有一定贡献。

14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14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第一节洋务学堂的创立和发展●一.洋务学堂创立发展概况●二、洋务学堂的特点二、洋务学堂的特点●(1) 它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尚无一席地位;●(2) 专业范围集中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体现的是狭窄的实用性;●(3) 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把持;●(4) 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

第二节洋务留学教育●一、幼童留美●二、派遣留欧二、派遣留欧●1876 年,魏瀚、陈兆翱随法国工程师日意格赴法,并留在法国学习,他们实际上是我国近代官派留欧的前导。

●1877 年1 月,李鸿章等奏请派遣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并将议定的《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附呈朝廷照准执行。

●依据上述章程,1877 年3 月31 日,中国近代第一批正式派遣的留欧学生出发赴欧。

●第一届留欧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于1880 年左右先后回国。

第三节“中体西用”的演变及张之洞的《劝学篇》●(1)“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张之洞与《劝学篇》●(3)“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1)“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洋务派与守旧派●“西学”(“新学”)与“中学”(“旧学”)●“主辅”、“本末”、“体用”(2)张之洞与《劝学篇》他的教育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整顿封建传统教育;–二是兴办洋务教育;–三是制定和推行新教育制度。

《劝学篇》●1898年,发表《劝学篇》,全面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点。

●《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中学也称旧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其中最注重的是三纲名教。

●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他着重对西政、西艺加以解释和强调。

●中西学的关系:“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用偏废。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3)“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1.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新人,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 共28张PPT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 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兴起
请你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洋务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中央:恭亲王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说一说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及口号。
起止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主张: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19 60~90
背景:内外交困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 代表:中央:奕訢,地方:曾李左张 世 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纪 口号: 自强、求富
主要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年 内容
代 )
培养新式人才,创办新式学堂 筹划海防,创建海军
评价: 局限性 进步性
课堂练习
1、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发展民用工业
学堂名称 京师同文馆 上海广方言馆 福州船政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天津电报学堂
类别 外语 外语 军事 军事 军事 科技 科技
京师同文馆
洋务派创办的第 一所新式学堂, 附属于总理衙门。
1902年并 入京师大学堂。
詹天佑等30名赴美留学儿童
詹天佑
京张铁路
开办民用工业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 一批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 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 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的官员集团就被称为洋务派。
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李鸿章全集》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 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 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第4课 洋务运动课件 (共26张PPT)

第4课 洋务运动课件 (共26张PPT)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Book incense Chinese ink year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曼利夏1888直拉式步枪
江江南南机制器造制造总总局局生炮厂产的快利枪
Book incense Chinese ink year
Book incense Chinese ink year
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ook incense Chinese ink year
Book incense Chinese ink year
立国的根本是礼仪,学习西方蛮夷简直是奇耻大 辱,这些奇技淫巧,不是我们士大夫应该学的!
你们整日说这些假大空的话,根本不知道敌人有多强大, 火烧圆明园的教训还不够惨重吗?
创办军事工业需要什么?
洋务派在这个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境?
钢、铜等用量增加
从外国进口 原料
焦煤需求增加
外国进口 燃料
航运之利 洋商所夺
航运
Book incense Chinese ink year
郭嵩焘给出的建议是什么?
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船以分洋人之利,能与洋人 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商人公其利而造船 日多,各海岸之声势自壮。
Book incense Chinese ink year
军队近代化主要表现在哪里?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组建洋枪队,配备新式枪炮, 进行西式兵操训练。这些军事改造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重要 内容。标志着中国军队从旧式陆军到新军的过渡和转型。
Book incense Chinese ink year
Book incense Chinese ink year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洋务运动 (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洋务运动 (共34张PPT)
积极作用①: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材料2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 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 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积极作用②: 可以“分洋商之利”,对外国资本的
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材料3
积极作用③:培养了各类人才
措施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发展近代教育 (v.+ n.) ③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④建立新式陆、海军
地位
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近代化的开端)
①积极作用: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客观 评价
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局限or失败原因:
a.立新而不破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 )
船只、铁路机器,我国只要学习到西洋这些长处…… 也就差不多了。 ——《李鸿章传》,梁启超著、阮卿译,P92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学习先进 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不符合时代潮流。
(1)立新而不破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 根本原因 )
(2)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学习内容 西方先进技术 目的 根本:维护清朝统治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第4课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1)国际:19世纪60年代,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历 史的潮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在 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变。 (2)国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有人民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扰,为了摆脱这种内 外交困的局面,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 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第4课洋务运动课件(共37张PPT)

第4课洋务运动课件(共37张PPT)

湖北织布局
开平煤矿 轮船招商局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李船
鸿 章 创 设
招 商 局
清末最早设立的大型轮船航运企业也是清政府经营的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1903 汉阳铁厂造
汉阳铁厂(张之洞创设)
——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边疆危机
西北 塞防危机
中亚 浩罕国将 领阿古柏 占据新疆 部分地区, 俄国还出 兵侵占了 伊犁。
从事这些活动的开明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列强加深殖民 侵略的程度。
太平军反清 内忧: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激化。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0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 奕䜣(xīn)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 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 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
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建立新式海陆军
海军
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它南洋、北洋、和福 建、广东四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 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广东海军 福建海军
北洋舰队主力战舰——定远 舰 定远舰是北洋海军两大主力舰之一,北洋舰队旗舰。1880年由德国制造,1885年由德国 会同北洋水师游击刘步蟾驶抵中国。定远舰排水量7335吨,配有大小口径钢炮20门,设有 鱼雷发射器3具;航速每小时为十四海里半,曾长期被日本视为大敌。

2019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共28张PPT)

2019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共28张PPT)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企业,
以辅助军事工业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 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72年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上海)
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1893年 张之洞
1893年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昌)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一、洋务运动的概况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 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61 1865 1866
曾国藩
李鸿章 曾国藩
左宗棠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上海)
福州船政局
远东第一大船厂
一、洋务运动的概况
1、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建立新式海陆军
6、结局 — 破产: 标志: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没 有改变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 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① 洋务运动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的近开代端化 ②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左宗棠收复新疆: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 ……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 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建立新式海陆军
(3)筹建新式海军:中国东南海疆也受到列强的严重威胁,在直 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 筹建新式海军。19世纪80年代,南洋、北洋(李)和福建三支海军 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 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 (共28张PPT)

二、师夷长技之辩
历史的B面
齐如山:京师同文馆虽然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 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我们创办 第一年只招收10人,以后最多125人。这些学生入同 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
顽固派徐桐:这些留美幼童在美国接受西方的教育, 过美国式的生活,竟然已经不愿穿我们大清服饰,甚 至把脑后的长辫子剪掉!除此之外他们竟然对学习四 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失去了兴趣,反而对个人权力、 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再这样下去就不是 我大清顺民!所以一定要把他们全数撤回。
二、师夷长技之辩
我是讲解员
创 办
自近 强代
军 事 工 业
1861年 安庆内 军械所(最早) 曾国藩
1865年 江南制 造总局 (最大)
李鸿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设备最齐全) 左宗棠
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
二、师夷长技之辩
历史的B面
顽固派宋晋于:要立即停止造船!现在国家 财政困难,仅福州船政局一项,因连年造船, 经费已拨用四五百万两。所以要立即停止造船 !不必在传统水师木船外再造轮船,增加巨额 费用!江南制造总局的情况与福州船政局相同 ,所以也应该停止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 两处造船!
(李鸿章)臣不同意倭仁大人的说法, 臣以为我大清的文武制度已经远远胜 过西方各国,只是火器不如别人,所 以臣认为必须购买外国枪炮,设局制 造枪炮,学习西人的科技。……..
一、千年未有之变
位大人们听听吧。
所言极是。想维持长久安定,应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不仅如此,臣认 为还应该办新式学堂来培养翻译、 军事人才。请太后明鉴!
二、师夷长技之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共26张PPT

A.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B.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
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
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
2.奕䜣在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 “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工业有( C )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 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它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 洋舰队规模最大。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舰名 定远 镇远 来远
经远
致远
靖远
济远 平远 超勇 扬威 镇东 镇西 镇南 镇北 镇中 镇边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生产出较为先进的武器
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
福州船政局是晚清政府经营的 制造兵船、炮舰的新式造船企业,是 远东第一大船厂。船政局主要由铁厂、 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船局共 造出各种船舶40艘,装备了福建水师 全部,北洋水师的五分之二,南洋水 师的三分之一。
(2)教育措施 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局及派遣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知识界等各 个领域。其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 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 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等,成为中国近代 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留美幼童典 型代表--詹 天佑
(3)开办民用工业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批民用 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舰种 铁甲舰(旗舰)
铁甲舰 装甲防护巡洋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福建船政学堂
前学堂:专习制造技术,又称造船学堂。因认为法国 的造船技术最先进,故多以法国人担任教习、学习法 文。
目标是培养能够设计制造各种船用零件并能进行整船 设计的人才。
课程:有基本课程和实践课程,基本课程包括法文、 算术、代数、画法几何和解析几何、三角、微积分、 物理以及机械学等;实践课程包括船体建造、机器制 造和操纵等。
这一时期,教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举办; 地方试行;军事中心;专业优先。(参见李剑 萍《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第一节 洋务学堂的创立和发展
一、洋务学堂概览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 在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 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 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从19世纪 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 30余所,它们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 办的,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方言”)学 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 类。
“厚给薪水以期专致”,“优加奖叙以资 鼓励”的思想。
二、京师同文馆
(三)课程和考试 京师同文馆的课程经历了不断丰富和逐渐规范化的发展过
程。 成立之初,课程仅为外文和汉文。1866年,丁韪良开设万
国公法;1867年设天文、算学馆,陆续开设了一些“西艺” 课程,当年中国教习李善兰来馆教授数学;70年代初年, 相继开设医学、生理学、化学等课程。1876年,按八年制 和五年制的构想分别拟定了分年课程计划。同文馆主要以 考试来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业。考试分月课、季考、岁试 三项。
二、京师同文馆
(一)创立与发展 京师同文馆最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是近
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1861年1月清廷
应主持对外交涉事务的奕訢等人奏请,批准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立外语学馆。但因一时 找不到合适的外语教习,迟迟没有开张。后经 英国公使威妥玛推荐,聘请英国传教士包尔腾 为英文教习。
于是遭到守旧派士大夫的公开抵制和攻击, 引发了近代以来关于教育改革问题的第一 场大争论。
这场历时半年之久的争论,在朝廷的干预 下,形式上以倭仁的辞职(仍保留大学士 衔),奕訢等人的胜利而告一段落,但所 造成的社会影响是负面的。
二、京师同文馆
(二)教师与学生 教师(教习)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按
“福州船政学堂”,是福建船政局的组 成部分。福建船政局也称“马尾船政局” 或“福州船政局”,它由闽浙总督左宗 棠1866年奏请创办,是近代中国第一个、 也是洋务运动时期最大的专门制造近代 轮船的工厂。
初创时学生约百余人,学生是从闽、 粤、浙、沪等地招来的十几岁的聪颖 幼童及有一定文化知识和翻砂、金工 等经验的青年工人。学堂由前学堂和 后学堂两部分组成,学制五年。
第三讲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洋务运动发生发展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 科学技术。作为洋务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文 化教育上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如创办新式学 堂、翻译西学书籍、派遣留学生等。
倡导和主持这些活动的人物,主要是皇室成员 (如奕訢)和一些封疆大臣如曾国藩、左宗棠、 李鸿章和稍后的张之洞等,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清政府为提高 其攘外安内能力、拯救其垂危统治的 自强运动,但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 发展的历史要求,开启了中国早期近 代化的进程。其基本路径(按照梁启 超的观点)是器物——制度——文化。
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教育仍然以传统的封建教 育为主体,但在传统教育主体中萌生了近代新 教育的幼芽。正是洋务派举办的新式学堂和留 学教育,还有大量涌现的教会学校,开辟了传 统教育之外的另一番天地。
三、福建船政学堂
后学堂:学习驾驶和轮机技术。因认为英国的航海技 术最先进,故多以英国人担任教习,学习英文。
除英文外,驾驶专业的基本课程设有算术、几何、代 数、平面三角、球体三角、航海天文学、航行理论、 地理等;轮机专业的基本课程设有算术、几何、制图、 发动机绘制、海上操纵轮机规则及指示计、盐重计和 其他仪表的应用等。实践课驾驶专业主要是上船实习 (“练船”);轮机专业主要是在岸上装配发动机或 为本厂所造船只安装发动机等。
职责又可分为总教习、教习和副教习。 同文馆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管理,
校内最初并无专任长官。1869年聘丁韪 良为总教习,总揽全馆教务。他1894年 因健康原因回国后,由英国人欧礼斐接 任。
同文馆的规模不大,也不年发 展 到 1887 年 为 120多人,这是所见在馆学生最多的时候。
京师同文馆分年课程计划
二、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主要表 现在: 第一,它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 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的设立,表明近代 以来向西方学习开始由观念变为现实。正是 由于它的“领头羊”作用,才有紧随其后的 一批外国语言学校的创立和众多其他类型的 洋务堂的涌现。
1862年6月11日(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学馆终于在东堂子胡同的总理衙门内正式 上课,定名为同文馆。
开办之初,只设有英文馆,第二年添设俄 文馆和法文馆,各馆学生均为10名,都是 从八旗子弟中挑选,年龄在15岁以下。
二、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设立不久,随着各地洋务事业的开 展,洋务官员们越来越感到培养科技人才的重 要,便有人倡议在学习外国年语言文字的同时, 兼学西洋格致之学。1866年12月,奕訢上奏 朝廷,正式提出在京师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 学馆(即科技馆)的请求,又一次得到朝廷的 批准。
第二,京师同文馆身处帝都北京,乃全国 政治和文化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 事务衙门直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 往能映现出各派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以 上两点,决定了京师同文馆在中国近代教 育史上的标志和象征意义。
三、福建船政学堂
(一)创立和发展 福建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