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图文共79页文档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图文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43145650e2524de5187eef.png)
三、福建船政学堂
前学堂:专习制造技术,又称造船学堂。因认为法国 的造船技术最先进,故多以法国人担任教习、学习法 文。
目标是培养能够设计制造各种船用零件并能进行整船 设计的人才。
课程:有基本课程和实践课程,基本课程包括法文、 算术、代数、画法几何和解析几何、三角、微积分、 物理以及机械学等;实践课程包括船体建造、机器制 造和操纵等。
这一时期,教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举办; 地方试行;军事中心;专业优先。(参见李剑 萍《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第一节 洋务学堂的创立和发展
一、洋务学堂概览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 在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 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 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从19世纪 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 30余所,它们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 办的,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方言”)学 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 类。
“厚给薪水以期专致”,“优加奖叙以资 鼓励”的思想。
二、京师同文馆
(三)课程和考试 京师同文馆的课程经历了不断丰富和逐渐规范化的发展过
程。 成立之初,课程仅为外文和汉文。1866年,丁韪良开设万
国公法;1867年设天文、算学馆,陆续开设了一些“西艺” 课程,当年中国教习李善兰来馆教授数学;70年代初年, 相继开设医学、生理学、化学等课程。1876年,按八年制 和五年制的构想分别拟定了分年课程计划。同文馆主要以 考试来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业。考试分月课、季考、岁试 三项。
二、京师同文馆
(一)创立与发展 京师同文馆最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是近
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1861年1月清廷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洋务运动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1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洋务运动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74891e684a7302768e9939e6.png)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破洋产务的运原动因的是破什产么的?标 志是什么?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材料:甲午战争失败 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 兵也,海军也,都是纸 糊不的能老使虎中…不国过自勉强强 清涂朝饰腐(破朽房的子封),建虚制有度其 表。”
一、洋务运动的出现
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什么叫洋务派?洋务派代 表人物有哪些?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 内外交困。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 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 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 称为洋务派。
一、洋务运动的出现
1、背景 2、洋务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产生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筹划海防
兴办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前期:19世请纪6同0年学代们~阅70年读代教 创办一批近代材军2事8-工29业页小体字,
时间 举办者
找一找洋务企业 企业名称 的局限企性业在。当时的特点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兴办的第一 个军事工业
1865年
李鸿章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是当时规模最大 的近代军事工业
—摘自历史课本
军 用
封
新 式
建
学
工 业
民 用
制 度
筹堂 备
工 业
之 肌
海 防
体
不触动封建制度,仅仅学习西方技术,这是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的破产
(1)标志: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原因: 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14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14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e720f4ce518964bcf847c94.png)
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第一节洋务学堂的创立和发展●一.洋务学堂创立发展概况●二、洋务学堂的特点二、洋务学堂的特点●(1) 它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尚无一席地位;●(2) 专业范围集中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体现的是狭窄的实用性;●(3) 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把持;●(4) 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
第二节洋务留学教育●一、幼童留美●二、派遣留欧二、派遣留欧●1876 年,魏瀚、陈兆翱随法国工程师日意格赴法,并留在法国学习,他们实际上是我国近代官派留欧的前导。
●1877 年1 月,李鸿章等奏请派遣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并将议定的《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附呈朝廷照准执行。
●依据上述章程,1877 年3 月31 日,中国近代第一批正式派遣的留欧学生出发赴欧。
●第一届留欧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于1880 年左右先后回国。
第三节“中体西用”的演变及张之洞的《劝学篇》●(1)“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张之洞与《劝学篇》●(3)“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1)“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洋务派与守旧派●“西学”(“新学”)与“中学”(“旧学”)●“主辅”、“本末”、“体用”(2)张之洞与《劝学篇》他的教育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整顿封建传统教育;–二是兴办洋务教育;–三是制定和推行新教育制度。
《劝学篇》●1898年,发表《劝学篇》,全面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点。
●《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中学也称旧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其中最注重的是三纲名教。
●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他着重对西政、西艺加以解释和强调。
●中西学的关系:“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用偏废。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3)“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1.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新人,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中外教育思想史 第八章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时期的教育
![中外教育思想史 第八章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时期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7c0c0c75fbfc77da269b12b.png)
1886年,再派出第三届学生34名,其中包括由北洋
系统派出的10名(有1名学生因故未能成行,所以
实际上共派出33名)。留学国仍为英国、法国,驾
驶学生学制不变,制造学生改为6年。I897年,福 建船政局派出第四届学生6名赴法学习制造,这已 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留学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 第四届学生受经费影响,未能全部完成学习计划。
(五)对新式学堂的评价
1.新式学堂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2.开设“西文” “西学”课程,对封建教育进
行了一些改革
3.洋务学堂在学习和传播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知识方面、在社会实践等方面起了开创讲究
实用科学的新风气
二、留学教育
留学教育是洋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派遣留学生的原因: 1.开眼看世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定了一系列的
蜡孙两处船厂学习制造。这5名学生实际成为以
后大批派遣赴欧留学生的先声。
1877年初,由李鸿章领衔,沈葆桢 等反复讨论议定
的《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上奏清廷,很快 获准。这是继曾国藩等拟订的幼童赴美留学章程之 后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又一部重要文献。 《章程》的主要内容有: (一)奏派华洋监督各一员,不分正、副,共 同负责出洋肄业事务。 (二)选派制造学生14名,制造艺徒4名,交 两监督带赴法国,学习制造。 (三)选派驾驶学生12名,交两监督带赴英国 学习驾驶兵船。
有黄遵宪、谭嗣同、陈宝箴等人创办
3.通艺学堂
严复、张元济创办
4.经正女学
经元善等人创办,是我国第一所自办女学。
(二)办报馆、学会宣传变法
北京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时务报》 蒙学公会
第九章洋务教育PPT课件
![第九章洋务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7c2b79551810a6f4248603.png)
计可学完,以后分就各厂练习厂艺,拟分三厂:
一分造船厂,一分轮机水缸厂,一分枪炮厂。
.
88
2、留法艺徒所学课程
第一年,学习画影勾股、算学、代数、勾股、 画学、法国语言。
第二年,学习画影勾股、重学统论、汽学、画 图、法国语言。
第三年,学习重学统论、制造轮机学、水力重 学、轮机重学、汽学、化学、画图、法国语言。
.
78
完工时的镇远舰
.
79
停泊在长崎港内的镇远
.
80
在旅顺紧急抢修的镇远
.
81
改装后的镇远舰平面图
.
82
被编入日本舰队的镇远舰
.
83
现陈列于日本粟岛海员学校的镇远舰船钟
.
84
致远舰雄姿
.
85
致远舰遗物
.
86
留欧的目的:
到法国学习造船技术, 到英国学习航海技术。
.
87
(四)留欧学生所学课程
法文班(前学堂)亦称制造学堂——学习 造船
英文班(后学堂) 亦称驾驶学堂——学习 驾驶培养海员
.
24
1868年以后这两个学堂又分为若干科 法文学堂 :造船科(制造学堂)——培养造
船技术人员 设计科(绘事院)——培养轮机
设计制图工程 艺圃——中国最早的半工半读、技工学校 英文学堂: 航海理论科(驾驶)
扩大。包括:算学、天文、化学、物理、万国 公法、医学、生理卫生、外国史地等科。
.
17
3、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8年
.
18
4、师资与生源
学生来源----最初仅在13-14岁上下的八 旗子弟中招收,初只有10名,洋务派中满族势 力想把涉外势力掌握在手中。1886年以后才公 开招收15-20岁的汉族子弟。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dc9ea9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3.png)
100%
派遣留学生
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 洋务派派遣了一批留学生前往欧 美等发达国家学习。
80%
推广西学课程
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了大量西学 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 机械、航海等,以培养专业人才 。
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
改革教育体制
洋务运动时期开始探索教育体 制改革,尝试建立与现代化相 适应的教育体系。
教育体制的变革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尝试 建立新式教育体制,逐渐摆脱 传统的科举制度。
洋务派创办了各种新式学堂, 包括军事、工业、商业等领域 的学堂,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 要。
同时,也开始派遣留学生到国 外学习先进知识和技术,为中 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化人才。
02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政策
洋务运动的教育宗旨
军事教育内容
军事训练
洋务运动时期,军事教育是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 ,培养士兵的纪律和战斗技能。
近代兵器知识
教授近代兵器知识和技术,如枪 炮制造、战舰建造等,以提升军 队的装备水平和战斗力。
04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影响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
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注重实用性和技 术性,培养了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的实用人才,为当时的工业化、现代 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目
CONTENCT
录
•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背景 •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政策 •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内容 •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影响
01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背景
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 的侵略使得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试图 通过改革自强。
第十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全
![第十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全](https://img.taocdn.com/s3/m/30c210e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e.png)
分斗 地 左 疆 。 古 地年船 派 棠
裂 争 区 宗 人 18 柏 区 督 政 重 (
祖 , 进 棠 民 76 入 。 办 局 要 18
国 迫 行 恢 的 年 侵 新 , 人 12
西使 交 复 配 , 新 北沙 涉 了 合 他 疆 领俄 , 除 下 率 后 土归 左 伊 , 清 , 的还 宗 犁 清 军 当 阴伊 棠 以 军 , 时 谋犁 积 外 取 分 任 ,。 极 的 得 三 陕 巩左 进 新 重 路 甘 固宗 行 疆 大 进 总 了棠 军 地 胜 军 督 祖收 事 区 利 新 的 国复 部 , 。 疆 左 的新 署 之 不 , 宗 边疆 , 后 久 讨 棠 防, 配 , 阿 伐 力 。粉 合 中 古 阿 主
12、不足 同文馆是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孱弱的婴儿,它的 身上既保留了封建痼疾,又反映出外国侵略的烙印。 经费被外国侵略着控制。从海关办公费中提成三成。 在教学内容中,充斥着殖民主义思想,渗透着宗教观念。
一、外国语学校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二)上海广方言馆
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 3、1898年发表职《。劝在学晚篇清》,,他提是出一“旧个学 为体,新学为用非常”,突以出维的护人封物建,伦不理论纲常, 反对戊戌变法。是在政治上、军事、文 4、1903年,强化调等办多学方首面重都师有范自。己的 5、1906年,授建军树机。大臣,兼管学部。他 注重教育,对清末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二)“中体西用”
6、评价: 积极作用:A :在向西方学习上: a:引进技术,建立企业,培养科技人才,造就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b:使某些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如旧式学校逐渐向新学堂过渡; c:向西方学习由科技进入政治领域,带来了人们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的变化。 B:在教育领域:影响到了百日维新和“新政”改革。同时,改变了传统教育只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洋务运动教学ppt1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洋务运动教学ppt1](https://img.taocdn.com/s3/m/d601edc66c175f0e7dd13766.png)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洋务运动教学ppt 1(精 品系列P PT)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洋务运动教学ppt 1(精 品系列P PT)
如果让你评价 李鸿章,你会 说什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洋务运动教学ppt 1(精 品系列P PT)
“权倾一时,谤满天下”这八个字的评 价李鸿章很形象。因为李鸿章掌握了相当一 部分的权力,在其漫长的政治生涯中镇压农 民起义,也曾代表请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 过不平等条约,对于他这也许是一个时代的 悲剧,他所从事的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社会 发展,为后来的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 础。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 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才识过 人,只是生不逢时,值得同情。至少李鸿章 在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和外交的近代化上还是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
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 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 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 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这 就是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 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 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 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洋务运动教学ppt 1(精 品系列P PT)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洋务运动教学ppt 1(精 品系列P PT)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洋务运动教学ppt 1(精品系列P PT)
军教民事育用业近代化的
工业 工
军队
开
端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洋务运动教学ppt 1(精 品系列P PT)
【课堂检测】
1.“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 如觅制器之器。”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25d77b87c24028915fc3e7.png)
以史为鉴 结合现实,谈谈洋务运动 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 我们今天借鉴和吸取?
1.尽力引进西方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2.独立自主是富强的前提。 3.防止办事官员贪污腐败,中饱私囊. 4.注意体制的变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注意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6.引进最先进科技并避免重复引进与建设,不依赖
别人,注重自我创新。 ……
军事上——弱
诊 诊 病 症(一)
诊 诊 病 症(二)
天气 晴 微风
今天老佛爷让我接管了户部。我 让有关的官员拿来账本,想查一下看 看国库里还有多少钱。可看到却吓我 一跳,竟然只有白银300多万两,连 赔给英法的赔款都不够。国家实在太 穷,接下来我要想办法给国家赚点钱 了。
财力上——穷
诊 诊 病 症(三)
人才——少
诊诊病症 三大病症
一、军队——弱 二、财力——穷 三、人才——少
主治医师小档案:
是指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
“洋务 开明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
派”
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员。
坐诊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团队成员: 奕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2)观察地图册上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思 考洋务派为什么大力发展海军?。
。
•第三小组:(企业家组)
•(1)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简表》
•(2)开平煤矿煤质优良,加之设备比较先进完善,产量不断提高,
1884年以后日产量达900吨以上,迅速占领天津市场;天津市场洋 煤销售量从1882年的5400余吨锐减至1886年得301吨。
•第四小组:(科技人才组)
•(1)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具体做法?产生 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