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区域经济发展
陕西续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解放
军 代 表 团 团 长 杨 辉 组 织 代 表 团 讨 论 《政 府 工 作报 告 》, 并
研 究修 订 陕 西 省 《国 防教 育 条 例 》提 案 。
综合交通体系 提高城镇化水 ,
平 落实促进 榆林跨越 发展 的 。
政策措施 支持延安建设进 一 。
106
_野 摹斤 哪 齐l ‘ N E W
I :s T
新区为代表的国家级开 发区经 济增长保 持在 30 % 以上 。
谈及 省政府 2 0 0 9 年工 作安排时 陕 .
过 去 的一 年 陕北地 区 生产总值 ,
1 7 21
53 亿元 ,
比上 年增长 1 g
6
0/ /0
,
固定
资产 投 资和 财政 收入 分 别增长 4 0 8 % 和
西 省 省长袁 纯清在 《政府 工 作报 告 》中指 出 要 尽 快 启动 关 中城 际 铁路 网 前 期 工
6% .
经济总量 占
全 省的 6 3 7 % 过 去 的一 年 关 中继续
。
,
保持率先 发展 态势 产 业 结构 进 一 步优 .
和 以奶业 设 施 蔬菜为 重 点 的强 势农 业
、
.
构筑 关 中率先 发展 新优 势 。
西安市代表 团的王 学东代表说 加 .
快 区 域发展
特别是
“
”
四 区两基地
建设
,
陕西续推三 大区域协调发展
口 文 /本刊记 者 张志刚 张 国政
关 中率先发 展 陕北 跨 越 发 展 陕南
、
、
突破发展 ,
这是 20 0 6 年陕西省委 、
省政
府 确定 的促进 陕西 三 大 区 域协 调 发展 的
陕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及对策

陕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及对策摘要循环经济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先进模式,从循环经济理念入手,结合陕南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和资源优势,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循环经济;途径;对策;陕南地区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20-01近几年,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按“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理念,各地纷纷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
在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也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区域发展战略”,对陕南经济“循环发展”有了十分准确的定位。
对于陕南地区这样的生态涵养地、水源保护区而言,面对该种新的发展思路和机遇,认真地思考循环经济的发展途径、对策等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1-4]。
1 循环经济概念及内涵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1]。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减量、再生、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物质和能量,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通过把废物持续不断地变成为资源来实现经济数量型的增长。
2 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2.1 率先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工业是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工业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一种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技术、高效率、高循环的新型工业[2],它实现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一是要抓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使企业运行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从不合理逐步走向合理。
经济成效实现大步跨越协调发展仍需加倍努力--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域 经济 ,促 进 区域 经济 协调 发展 ,0 6 凌示范 区,是 由河流 冲积和黄 土沉积 为 化 工 业 发 展 迅 速 ,有 力 地 带 动 了 区域 经 20 年省委省政府从陕西 区域 的 自然禀赋差 主形成 的关 中盆地 . 号称“ 八百 里秦 川” 济 的跨 越式发 展和优 势产业 的形成 , , 成 异出发 。 依据区域特色科学制定 了“ 关中
差距 扩 大趋 势 有所 抑 制 , 省 产业 布 局 得 于陕西省南部 , 全 包括汉中市 、 安康市 和商 较差 。 面对 自然条件和发展条件 的限制 ,
到优化 ,区域经济发展取得 了突出成就 , 洛 市 ,是 由强 烈 的地 质 构 造 上 升 运 动 形 在缺乏经济投入和开放有限的困难条件 协调发展 、 竞相发展的格高 、
由于地缘地 貌和 自然 资源分布 的不 进 人 r ・ 个快 速 发 展 的 时期 ,0 8年 经 20
l 从 j 2( 0) 成 “卜一 五 ” 划 目标 , 规 1、 以来 金 融 危 机 的 阴
中间低 , 西部高 、 东部低 , 形复杂 多样 。 同 , 地 三大 区域的经济特色鲜 明: 关中科技 济总 ; l突做 7 0 } 0 0亿 元 ,达 7 l. 3 45 8亿 由北 向南地貌迥异 , 根据 自然 资源 、 地理 优势 凸现 , 陕北 资源 禀赋优越 , 陕南绿色
式发展 , 陕南 突 破 发 展 ” 区域 发 展 战略 的 比重均有所下降 。 其中 , 中地 区第二产 元 和 7 1 3亿元 ,分 别 比 2 0 关 3. 5 0 5年增长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评价]陕西省和山东省位置差异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评价]陕西省和山东省位置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c0b2ac210661ed9ac51f31f.png)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评价]陕西省和山东省位置差异摘要:近年来,虽然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而且其内部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
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选取三大区域的10个地级城市,构建了由1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体系,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比较,将三大区域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结果是陕北经济发展最快,有取代关中领头羊地位之势,陕南经济发展滞后。
关键词: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1-0066-06引言20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在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陕西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又快又好地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对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地区投资环境、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城市综合影响力等方面。
而且这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成熟。
有些学者在利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对主成分分析法所求得的结果进行归类、比较。
但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者偏重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对结果的解释往往比较简单,而且提出实质性对策的研究较少。
国外学者对集群与区域经济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知识外溢与区域创新活动、地方化学习能力与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衍生与扩散、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与创新政策、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到区域经济研究的内容比较少,因此运用该方法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陕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西部欠发达地区空间发展战略探讨——以陕西南部区域发展为例

达 的大都 市 , 只能参 与周 边经 济 圈之 中 , 而 接受其影
一
、
当前 西 部 欠 发 达 地 区 ( 南 ) 陕 发 展面 临 的 矛 盾
响、 辐射 和带 动 , 而 失去 了主 动性优 势 。 从 第 二 , 济发 展 起 步 晚 , 度 慢 , 日益 激 烈 的 经 速 在 市 场经 济竞 争 中处 于 劣 势 , 短期 内改 变 这一 不 利 在
经 济发展 循环体 系 , 南 既 无 法 也不 可 能 建 设 成 发 陕
收 稿 日期 :0 51— 1 2 0 -23
作者简介 : 张
发展 .
琦 (9 3 , , 1 6 一) 男 陕西眉县人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 与资源管理研 究所 副教授 , 经济 学博士 , 主要研 究方向为城市及 区域经济
释 放 度 、 部 的 环 境 条 件 利 用能 力 以及 区域 经 济 空 间 的 条 件 , 其 纳入 到 与 其 有 着 紧 密 联 系的 周 边 区域 经 济 圈整 外 将 体 发 展 中 , 能走 上 快 速 发 展 的 通道 。 陕 南 区 域 经 济 空 间发 展 战 略 要 实施 东 进 、 扩 、 联 区 域 联 合 与 协 作 战 略 。 才 南 北
市 场环 境 , 因初 始条 件及 其 它条 件上 的差异 , 部 但 西
与东南 沿海 实 际上 还是 处 在不 平 等 的 地位 , 种 历 这
中心的 紧密层 , 自身 又 无 法 建立 独 立 完 整 的市 场 而
史性 、 机遇 性 的差距 在短 时期 内要 彻底 改变 , 度相 难 当大 。
于偏僻 的 山区、 区 , 老 交通 不便 , 础设施 落后 , 基 气候
条件恶劣。3 [例如, z 陕南位 于陕西 的南部 , 处于秦岭
陕南考察调研报告

陕南考察调研报告一、引言陕南是中国陕西省南部地区的一个地理区划名称,包括陕西省的6个市、18个县和3个自治县。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民族众多,经济落后,自然资源丰富。
为了解陕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考察调研。
本次考察调研主要围绕陕南地区的农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预测。
本报告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二、农业发展陕南地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农业在该地区的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调研了该地区的农田面积、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农业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经过考察发现,陕南地区的农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土地资源的有限、农民的种植技术较为传统、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我们建议加大对农业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打造农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
三、旅游资源开发陕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等。
我们调研了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
经过考察发现,尽管陕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旅游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
为了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建议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调研了陕南地区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经过考察发现,陕南地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包括交通运输网络不完善、能源供应不稳定、信息通信覆盖不全等。
为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我们建议加大对交通运输和能源供应的投资力度,提升信息通信网络的覆盖率。
五、未来发展趋势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分析,陕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有一些潜力和机遇。
我们预测未来陕南地区的发展趋势将是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的崛起以及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
陕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完善

1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11月上旬刊Commemorating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C从“重点发展关中,积极开发陕南、陕北”到“重点发展关中,加快发展陕南、陕北”,再到“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最终由“十三五”规划确立为坚持“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的思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三大区域协作性增强,促进了陕西经济快速发展。
文丨李平安陕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完善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为了促进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及时制定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又多次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20世纪80年代后期,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重点发展关中,积极开发陕南、陕北”的战略。
90年代又调整为“重点发展关中,加快发展陕南、陕北”。
当时有人形容这是“一体两翼”、“飞鸟型”战略,关中是“鸟”的肚子,陕南、陕北是“鸟”的两个翅膀。
但由于“鸟”的肚子太大,关中的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3%,而两个翅膀太小,陕南、陕北分别占全省生产总值15%、11%,所以飞不起来。
同时,关中如何带动陕南、陕北发展的问题没有解决,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效果不明显。
2002年9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托关中地区优势,着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国家关中星火产业带,使关中率先崛起,带动陕南陕北,实现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一线两带”建设,弥补了“重点发展关中”的不足,丰富了发展的内容。
2006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思路。
通过关中率先发展,进一步辐射,带动陕北跨越发展和陕南突破发展,使长期封闭落后的陕北陕南地区形成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当时强调:“加快三大区域发展,侧重点各不相同:关中主要是提升水平,保证质量;陕北关键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陕南则重在解放思想,激发活力。
陕西省资源环境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陕西省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研究发展研究【摘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环境与能源,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技术资源,以及国外资源等方面的有利因素,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不断发展。
同时,在不同区域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当地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做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环境与能源;区域经济;经济发展陕西地处中国西部,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和经济转型时期,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
由于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诸多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我省生态环境的透支日益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致使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一、陕西省能源、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1)能源方面。
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但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总量为24382.5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原油26259.56万吨,原煤26259.56万吨,天然气167.07亿立方米,发电量804.95亿千瓦小时。
由于电力、冶金等重点用煤行业需求旺盛,我省近年来出现了煤荒,电煤缺口较大,超过了行业警戒线。
(2)土地资源方面。
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省土地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2008年其主要地类面积为:农用地18477640.15公顷,耕地4050347.65公顷,园地706095.73公顷。
2002年至2010年全省耕地减少800万亩.2010年全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灾毁、建设占用等减少耕地12.80万亩。
(3)生态环境方面。
首先空气污染严重,全省多个城市空气质量不符合pm2.5日均值要求。
其次水资源持续短缺与水质污染明显加重。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显示,目前省内缺水15亿m3,其中农业占7~8亿m3,城镇生活和工业占7~8亿m3。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汉中市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工作,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促进了工业 绿色发展。
亮点三:旅游业发展迅速
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汉中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包括华阳景区、紫柏山、黎坪等自然景观和古汉台、拜将坛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旅 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地理环境
汉中市地形复杂,北部为秦岭山脉, 南部为大巴山山脉,中部为汉中平原 。
汉中市属于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四季 分明,雨量充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人口与民族
汉中市人口数量较多,主要以汉族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少数 民族居住在此。
汉中市的人口结构较为年轻,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口基础。
总结词
人才流失严重,影响汉中经济发展。
详细描述
汉中地区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大部分高素质人才选择到发达城 市或国外发展,导致本地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持。
原因分析
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汉中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不足,以 及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对策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汉中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制定吸引人 才的政策,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待遇,留住本地人才。
市场导向
汉中开始逐步向市场导向 的经济体制转变,激发了 市场活力。
交通建设
改革开放后,汉中的交通 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公 路、铁路和水路等交通网 络逐渐完善。
近年来发展概况
经济持续增长
01
近年来,汉中的经济持续增长,成为陕西省内的重要经济中心
。
产业结构优化
02
汉中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农业、工业和服务
加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促进陕南实现突破发展

加 强 循 环 经 济 产 业 园 区建 设
促 进 陕 南 实 现 突 破 发 展
口 陕西省委 常委 、 副省长 洪 峰
陕北 少 了 29和 82个 百 . . 切实 推进 陕 南 突 破发 展 ,是 我 省 4 . 82 %和 2 .%,城 镇居 民人均 可支 配 分 别 比关 中 、 1 3
的规 模 、水 平 与关 中 、陕北 的 差距 很 77 .%,特 别 是大 中型 工业 企 业增 加 值 陕 南工 业化进 程 的 关键 所在 。陕南 工 大, 丰富 的生 物 、 产 资源 没 有转 化 为 仅 占全 省 的 3O 矿 .%。二是 陕南 第 二产 业 业 发展 所依 托 的 丰富 的 生物 和 矿产 资
济 产业 园 区发展 建 设 , 变 发 展方 式 , 陕 南 8 4万 人 民 的福 祉 ,还关 系 到 全 济 提供 良好 的物 质基 础 ;近 年 来食 品 转 5 水 生态 旅 游等 特 色 产业 加 快 工业 化步 伐 ,走 出 一条 具 有陕 南 省经 济社 会 又好 又 快 发展 和 全 面建 设 医药 、 电 开发 、 特 色 的工 业化 道路 。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促 进 区域 协 调 收入仅 为 全省 平均 水平 的 7 .%, 村 分 点 。 78 农 发 展 ,加 快 建 设 西 部 强 省 的 重 点 战 略 居 民人均 纯 收入 仅 为 全省 平 均水 平 的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篇一:陕西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基于计量经济学的1991年以来的陕西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宏观环境: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xx年全省GDP总量居全国16位(由20xx年的20位提升至20xx的16位),正式跨入国内“万亿省份俱乐部”。
20xx年陕西省人均GDP达2.6万元人民币,突破4000美元大关。
从1978年至20xx年26年间,陕西省人均GDP从87美元起步发展到突破一千美元大关,达到1037美元,又经过5年发展实现突破4000美元的提升和跨越。
20xx年全省GDP总量为14457.84亿元,较上年增速15.51%。
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2%,居西部第一。
在全国排名16位,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人均GDP为38608元人民币,合6204美元(20xx年末)继续领跑西部,人均GDP(接近湖北省38642元)居全国14位。
分析过程:一、明确研究分析任务分析近二十年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明确陕西省第三产业总值与陕西省总产值的关系。
二、模型设计自变量:陕西省三产总值因变量:总产值建立模型:三、确定统计指标陕西三产总产值陕西省总产值四、模型参数估计五、模型检验R检验:R 2 = 0.995919说明上式的拟合情况较好。
yi变差的99.59%由变量xt解释。
︱R︱=0.99796>R0.05(21-2)=0.4329,表明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显著,检验通过。
T检验:检验回归系数显著性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给定? = 0.05)H0:?1 = 0; H1:?1 ? 0因为t = 68.05606 > t0.05 (19) = 2.093,所以检验结果是拒绝?1 = 0,即认为三产值和总产值之间存在回归关系。
上述模型的经济解释是,对于三产值每增加1亿元,总产值将增加2.783442亿元。
篇二: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作者:吴春静来源:《职业·中旬》20xx年第03期县域经济是衔接城乡文明、沟通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
陕南区域经济发展

陕南区域经济发展
陕南地区经济发展
陕南地区是中国西部一处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位于陕西省的南部,
它位于中国西部九省的接点,连接着新疆、甘肃、青海、四川、宁夏、云
南和西藏。
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良好,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陕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历史文化的交汇处,历经多少历史风云,收获
着中汉书院文化的渊源,也拥有着独特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全国的经济发展,陕南地区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过去
的几年里,陕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路飞速攀升,取得了开展历史性发展的
伟大成就,同时也迎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陕南地区已经建立了以石油、化工、农业、电子信息、食品加
工等产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并完善了综合优势资源规划,推进了
区域产业技术改造,完成了从投资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的转变,同时促进
了区域经济发展。
陕西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总体发展战略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0.10% 8.30% 10.20% 9.60% 陕西 全国 13.90% 13.30% 15.80% 14.60% 16.40% 13.60% 14.60% 13.90%
第一讲 陕西经济发展的 条件和总体发展战略
一、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经济发展结构 陕西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三、陕西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和步骤 四、陕西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自然条件
地理条件
⑴三大自然经济区域 ⑵气候基本特征
国土资源
(二)人文资源和社会条件
1、辉煌的历史文化资源 2、人口、人力资源 3、科技教育发展状况 4、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状况及社会软环境 5、人文条件对陕西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制约
华夏民族的摇篮——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 化的重要发祥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中国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 朝在此建都,历时1180年。 现代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蓝”和重要组成部 分。 陕西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地上地下文物 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2、陕西经济结构的特点和问题
⑴基础设施和生产部门之间的结构 ⑵产业内部的结构 2010年——9.9 : 53.9 : 36.2 2011年——9.75 : 55.43 : 34.81 ⑶所有制结构 ⑷企业结构 ⑸地区经济结构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新布局探源

关键词 i 陕西经济 ; 关中 ; ; 陕南 陕北
中图分类号 : 17 4 F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8 72 0 )6 02一O 17 —2 1 (o 70 —0 2 5
本 文试 图从 历 史 演 化 、 论 源 流和 实施 之 策 三 理 个角 度 阐述 陕西 区域经 济发 展新 布局 问题 。
南突破发展。这种新布局经历了三个 阶段的历史演化 : 一是 2 世纪 8 年代 的重点发展关中 , 0 O 积极开发陕南 、 陕北 ; 是 2 世纪 9 年代的重 点发展关中 , - 0 o 加快开发陕南 、 ; 陕北 三是 2 世纪初的这种 新概括 。其理论源 流 1 有五说 , 即要素禀赋说 、 机遇说 、 领头羊说 、 后发优势说 和三元经济说 。其实施 之策有四 , 即扬长避短 、 扬长补
19 的陕西省 “ 五” 划 , 总 结 过 去和展 96年 九 计 从
值 , 占到全省的 8 %和 8 %左右 , 、 分别 1 8 陕南 陕北仅 占 1 %和 1 %。 9 2 第二, 陕南 、 陕北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 煤炭、 石 油、 建材等矿藏和资源 , 蕴藏巨大 的发展潜力。 第三 , 陕南、 陕北大部分是革命老区 , 曾对 中国
一
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但这里 的经济却发展缓慢 , 人民生活还不富裕 , 一部分人 的生活仍很 困难 。不 尽快改变这种“ 两翼” 太弱的状况 , 差距还会越来越 大, 陕西的经济就很难起飞。 据此 , 当时提 出这一 战略 的背景有 以下 四点 : 一 是整体上全国全省处于追求温饱 目标 的阶段 , 中 关 历史 上形成 的米 粮 川 地位 仍 非 常 重要 ; 是 关 中 以 二 西安为中心 的工业城市群是陕西先进生产力 的标 志; 三是发展方式上全 国兴起 了制定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的热潮 , 学者的一体两翼说对此有推动作用 ; 四 是政府和社会对陕南 、 陕北既是革命老 区又是贫 困 区的报恩式 与 同情式扶 贫心 态 。
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

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省发展改革委二○○九年十二月—1—目录前言 (5)第一章发展基础 (5)第一节发展现状 (5)第二节发展优势 (7)第三节面临挑战 (9)第二章总体要求 (10)第一节总体思路 (10)第二节基本原则 (11)第三节发展目标 (12)第三章产业发展 (14)第一节主导产业 (14)第二节产业链条 (17)第三节空间布局 (18)第四章产业循环 (21)第一节项目选择 (21)第二节园区建设 (23)第三节技术创新 (24)—2—第五章环境保护 (26)第一节生态建设 (26)第二节矿区治理 (27)第三节清洁生产 (28)第六章支撑体系 (28)第一节基础设施 (29)第二节勘探开发 (29)第三节协作整合 (30)第四节改革开放 (30)第五节制度保障 (31)第七章政策措施 (31)第一节财税政策 (31)第二节金融政策 (31)第三节投资政策 (32)第四节价格政策 (32)第五节资源政策 (32)第八章规划实施 (33)第一节分工合作 (33)第二节责任主体 (34)—3—前言今后十年,是陕西建设西部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陕南突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陕南丰富的生物、矿产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和壮大陕南循环经济产业,促进全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市,面积7.0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4.12%;2008年末总人口854.2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2.8%。
规划期为2009—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陕南加快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安排区域生产力布局、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制定支持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平台。
第一章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陕南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陕南区域经济发展探索

、
1 具有丰 富的 水能 资源 、 于其 地理 特征与 气候 的原 因还是 使得 陕南地 区 自然灾 害频繁 , 别 特 其 中 , 中有汉江 和嘉 陵江 两大水 系 , 长江~ 级支 流 , 西 北 是泥 石流 、 汉 为 是 洪水等 灾 害严重 影响 了该区域 经济 的发 展。 地 区水 资源最 丰富 的地区 , 国家 “ 水北 调 ” 是 南 中线 工程 的水 源地 ; 三、 突破发 展陕南 区域 经济 的思路 安 康境 内河流众 多 , 具有充 足 的水 源和 良好 的水 质 , 内有 多处 水 境 l 充分 发挥 陕 南经济发展 的优 势 、 电站; 商洛境 内有丹 江河 、 金钱河 、 乾佑 河等河 流 , 跨长 江 、 河 两 横 黄 () 1 合理运 用 区域 内的 水 能资 源 。将 该 区 域 的水 资 源 作 为 能 个 流域 。 源投 资的重 点 , 好水 资源 的保护 工作 , 做 开展招 商 引资 , 挥生 态环 发 2 是 我 国 重 要 的 “ 然 药 库 ”, 物 物 种 繁 多 、 天 生 境优势 , 进水 电站建 设 , 推 发展 环 保 能源 。( ) 掘 陕 南地 区 地形 、 2挖 陕南 独特 的地形 、 地貌 、 气候 、 土壤和 水质 等为植 物生长 提 供 了 地貌 、 气候 、 土壤和 水质 等 为植 物 生长 提 供较 为 有 利 的条 件 。大 力 较 为有利 的条件 , 是我 国西 北 地区 中药 材 较 为理 想 的生 长 地 区 , 秦 发展 特色高 效农业 , 抓好 绿色 无 公 害农 产 品 和中 药材 基 地 建设 , 建 巴 山区 内的中 草药产 量 、 类 都较 多 ; 日 , 着 秦 岭山 脉 的依 托 , 设具有规模化的药材生产基地 , 种 同 寸有 形成农民增加收入的新产业。( ) 3 使得 陕南 成为众 多生 物物种 的 栖 息地 , 生动 物 物种 繁 多 , 野 特别 是 大力发 展循环 型工 业 , 合理 开 采区域 内丰 富矿种 。对 矿产 的开 采应 拥有 朱鹦 、 大熊猫 、 羚牛 、 金钱 豹和大 鲵等 多种列 为国 家稀有 保护 的 形 成严 格的准 入制 度 , 矿 产 开发 能 够带 动 经 济发 展 , 制 由于 确保 抵 动物 。 开采矿 产而 造成 的环境破 坏 。充 分 抓住 矿 产 资源 综 合利 用 这个 龙 头 , 强整个产 业链 循环经 济 的 培 育 , 步 达 到带 动 区域 经 济 全面 加 逐 境 内以有色 金属 、 贵金属 、 黑色金 属和 非金属 矿产 为主 。其 中 , 发 展的 整体 目标 。 ( ) 点发 展 旅 游 产业 。旅游 是 一 业 带百 业 的 4重 汉 中具有 探明储 量的 矿种 有 6 O多 种 , 内的 略 阳、 县 、 强三 县 产 业 , 境 勉 宁 是典型 的扶 贫产业 , 且 旅游 产业 污 染 小 。应 充分 利 用 秦岭 并 交界 处的 “ 三角 ” 金 地带 曾被李 四 光 先生 誉为 “ 国 的乌 拉 尔 ” 是 丰富的 自然 生态旅 游资源 , 别是要 针对经 过近 几年 发展 而逐 渐形 中 , 特 全 国五大 黄金生 产基地之 一 , 并且其 他矿种 也居 全国 前列 。商洛 市 成 规模 的 : 金丝 峡 、 南宫 山、 牛背 梁 、 坪 、 王山等 。要 做好 陕 南区 黎 木 已经 探明 储 量的矿 产 资源 和矿 化 物 已探 明储 量的 有 4 6种之 多 , 全 域 的旅游 产业 应从 以下 几个方 面进 行考虑 : ①加 强重 点景 区基 础设
关中地区带动陕南、陕北经济发展研究

长 期 以来 , 陕西形 成 了三大 区域板 块— — 关中 、 陕南 、 北 。由 陕 于 历史 、 自然 环境 等 因素 的影 响 , 大 区域 经 济发 展 差 异 明显 。 陕 三
南地 区由于 资源 、 交通 等 因素 的 制约 , 济 优势 难 以 转化 成 资 源优 经 l( z n g) 一 .5 6 8 2 0 l 7 —27 12 .7 19 — . 5 88 3 2 90 — .2 5 5 4 4 0 9 否 势 , 0 以来 , 总 量占 陕西省 的份 额 不 断下 降 。 陕北 地 区依 2 0年 0 经济 d 1(z ) 一 5 64… 一 .0 3 4 (I g) 1 3 5 04 2 8 18 — . 29 9 3 3 06 — 868 4 5 2 4 是 i(b ns、 0 4 6 6 . 4 35 — 466 2777 — l6 6 3 22 9 — 90 3 4 2 77 否 靠丰官的能源资源 , 经济总量迅速增长 , 但是陕北地区产业结构的 d 1(b ) 一 4 8 7 一 4 8 9 (n s ) 5597 … 2 8 1 1 — .0 33 3 4 3 1 — .0 4 2 4 8 3 9 是 单一性 , 定了该 地 区难 以保持经 济 高速发 展 的长期 性 。相 对 于 陕 决 I( n n8) 一 280 2 4 3 7 — 7 19 27 12 — 5 88 3 2 90 — 255 4 4 0 9 否 d i(n ) ( 8 ) n ~ 964 44 4 4 一 .4 8 9 2 8 11 — . 03 3 3 4 3 l — .0 42 4 8 3 9 是 南 、 北地 区 , 中 地 区集 中 了 陕 西省 6 % 的人 口、0 的科 技 实 陕 关 0 8% 力和工 业基 础 , 经济 集聚 程 度 、 济发 展 水 平 、 在 经 对外 开 放 程度 、 交 从表 1 可 以看 出 , 量 l(z 、 (n 和 l(b 的 A F 计 中 变 n g) l s) n s) n D 统 通 通讯 、 产业 等方 面具 有明 显的优 势 。关中地 区一 直是 陕 西经 量都 大于 临界 值 , 明序 列是 非平稳 的 , 在单位 根 ; 科技 表 存 而其一 阶 差分 济 发展 的支 柱 , 已形成 了高等 院校 、 研院 所 、 大 中型 企业 相对 d 1(z ) d 1(n ) d I(b ) A F 计 量分 别在 1 1 科 国有 (n g) 、 ( s) 和 (n s) 的 D 统 n %、% 密 集且 能够 辐射 西北经 济发 展 的产业 密集 区 , 全 国区域 经济 发展 和 5 在 %的显 著性 水平下 是平 稳 的。 因此 , (z 、 (n 和 l(b 均 I g) I s) n s) n n 中 占有 重要 地位 。 是一 阶单 整变 量 。 () 整检验 。通过 单 位 根检 验得 知 , 中 ( z 、 南 (n 和 2协 关 g) 陕 s) 陕 北(b 的地区 生产总 值都 是 一 阶单 整 的时 间 序列 , 明 , 中地 s) 说 关 区 的经济 发展 水 平与 陕南地 区的经 济发 展水 平之 间、 中地 区的经 关 济发展水平与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的均衡 稳 定关 系 。 协整 检验 常 用的方 法有 E—G E g —Gagr 检 验法 和 约 翰 ( nl rne) e 森 (oasn 检验 法 。Jhne 检 验法 常用 于检验 多变 量之 间 的协 Jhne) oasu 图 1 关 中 、 北 、 南 占陕 西 省 GD 陕 陕 P的 比 重 整 关 系 , G检 验法 常用于 两 变 量之 间 的 协整 关 系检 验 。本 文 的 E— 注: 数据 来源于《 陕西统计年鉴 2 1} 并经计算得出。 00 . 陕北 地区 生产总 值之 间 的 20 02年 , 陕西省 政府 《 于加 快 “ 线 两带 ” 设 , 现 关 中率 意 图是确 定关 中 的地 区生产 总值与 陕南 、 关 一 建 实 实际上 涉及 到两 组变 量之 间 的协 整 关 系检 验 , 组包 含 两 个 每 先跨 越发 展的 意见 》 出 , 托 关 中 地 区的 科 技 和 经 济 优 势 , 快 关 系 , 提 依 加 对 G检 验 法 符 合 分 析 要 求 。E—G法 分两 步 进 行 : 首 线 两带 ” 建设 , 使关 中地 区率 先崛 起 , 辐射 带 动 陕南 、 北 , 而 变 量 , 此 E— 陕 进 运 L方 协 3) 并 实现 陕西省 经 济跨 越式发 展 。20 06年 , 西省 确 立 了 “ 中率 先 发 先 , 用 O S 法估计 两个 变量 间的长 期均 方程 ( 整回 0 , 陕 关 其次 , 残 差 的平 稳性 , 有 当 残差 为 平稳 序 列 日 , 检验 只 寸 展、 陕北跨 越发 展 、 南突 破 发 展 ” 要 战 略 。 即要 求 关 中 依 靠 自 保 存其 残差 ; 陕 重 变 量 间存在 协整 关系 。 身 的经 济优 势 实现 率 先 发 展 , 通 过 产 业 示 范 、 并 产业 转移 、 业 带 产 协整 回归万 程分 别为 : 动 , 射 陕南 、 辐 陕北 , 即通过 关 中 的经 济 发 展 带动 陕 南 、 北两 大 地 陕 l (n = 一 .8 0 95l ( ̄ o s) g 125+ .4 g g) o () 1 区 的经 济发 展 , 实现 陕西省 经济 的大 跨越 。 最终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刘孝奇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陕西区域经济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出现了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并存的局面。
说均衡发展,是指关中、陕北、陕南三地区纵向相比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但发展速度又有不同,以2003年为例,西安、宝鸡、咸阳的GDP增长速度都在11%以上,而同处关中地区的渭南却仅为8.2%。
地处陕北地区的榆林、延安的增长速度在14%左右,而陕南地区的汉中、安康平均为8.5%。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速度的差异必将导致经济总量及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而且差距将越拉越大。
若不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措施,发展速度较慢的市区势必将会拖全省经济发展的后腿。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种不同差异的存在自有其客观必然的一面,但若任其无节制地扩大,必然加剧地区间不平衡从而导致贫富悬殊,地区不安定等消极现象产生。
同时,差异又意味着区域个性,其中蕴含着潜在的发展优势。
善于发现优势,并把潜在优势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使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是区域间由失衡走向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陕西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为了更准确地研究陕西区域经济问题,笔者曾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及借用有关研究成果,将陕西传统的三大经济区域重新划分为关中、陕北、陕东和陕南四大经济板块。
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宝鸡、咸阳三市和杨陵区;陕北地区包括榆林和延安市;陕东地区包括铜川、渭南和商洛三市;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和安康市。
这四个板块发展的实践也印证了他们具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明显特征。
对上述新划分的四大经济区,我们选取2003年四个地区各“占全省总人口比重(%)”、“占各市GDP总和比重(%)”、“GDP 平均增长速度(%)”、“人均GDP水平(元/人)”等项指标进行比较,以直观地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差距。
从各地区占全省总GDP的份额来看:关中地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43.42%,GDP占各市GDP总和的64.14%;陕北地区,占全省人口14.8%,占各市GDP总和的比重为11.12%;陕东地区,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为23.49%,占各市GDP总和的比重为12.22%;陕南地区,占全省人口18.29%,GDP占各市GDP总和比重为11.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陕南区域经济发展探索
【摘要】本文概述了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陕南区域经济发展优劣势进行分析,并针对优劣势提出了发展陕南区域经济的几点建议:充分发挥陕南经济发展的优势,水、矿产、生物、旅游资源;逐步改善制约陕南经济发展的劣势,发展交通,搬迁深山居民。
【关键词】陕南;区域经济;发展
陕南,即陕西省的南部,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地,陕南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
近年来,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制定了“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根据陕西省省情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
使陕南经济结构有了一定的改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经济综合实力有所提高。
但近几年的全国百强县排名中,陕南为“0”;西部百强县排名中,陕南仍旧为“0”;“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排名中,陕南还是为“0”;就连2012年新公布的国家贫困县中,陕南地区就占了24个(陕西省50个),将近占了陕西省的一半。
可见,陕南经济发展尚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对陕南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探索很有必要。
一、陕南地区经济发展优势
1、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其中,汉中有汉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为长江一级支流,是西北
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安康境内河流众多,具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境内有多处水电站;商洛境内有丹江河、金钱河、乾佑河等河流,横跨长江、黄河两个流域。
2、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库”,生物物种繁多
陕南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水质等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是我国西北地区中药材较为理想的生长地区,秦巴山区内的中草药产量、种类都较多;同时,有着秦岭山脉的依托,使得陕南成为众多生物物种的栖息地,野生动物物种繁多,特别是拥有朱鹮、大熊猫、羚牛、金钱豹和大鲵等多种列为国家稀有保护的动物。
3、矿产资源丰富,并且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的特点
境内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
其中,汉中具有探明储量的矿种有60多种,境内的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曾被李四光先生誉为“中国的乌拉尔”,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并且其他矿种也居全国前列。
商洛市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和矿化物已探明储量的有46种之多,全市矿产地超过350处,并且境内几大河流均有金沙分布。
安康市具有汞、重晶石、锰、锑等多种全国或全省产量较多的矿产资源。
4、具有充足的旅游资源
汉中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底蕴较
为浓厚,境内具有古汉台、张良庙、诸葛武侯墓等历史文化古迹;自然景观有国家“人与自然生物圈”、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等。
安康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青山绿水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陕西“小江南”,有众多的森林公园、巨大的人工湖等,是陕西省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
商洛市以突出秀、奇、险、幽,兼具南北地域特色的山水和自然风光地貌为特征的自然风光,其中又融入了秦楚文化的精华,形成了集山水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为一体的资源旅游业。
其中较为有名的为金丝大峡谷、丹江漂流、柞水溶洞、牛背梁自然风景区等。
二、限制陕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劣势
1、地形地貌影响交通
受到秦巴山区的影响使得陕南交通较为不便,交通的不便使当地很多经济作物、矿物质、农产品等无法及时外运,严重阻碍着陕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航空运输方面有汉中和安康两处民用航空机场;铁路运输方面,由于山区铁路建设投资较大,使得陕南大部分地区无铁路通过;公路运输方面,虽然近几年陕西省加大了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并陆续贯通了西汉、西康、西商线,使得各市目前已经通高速,但是很多县城的公路建设还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运方面,只有汉江具备一定的通航能力。
2、地形与气候致使自然灾害频发
陕南属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和交界地,位于秦岭南麓,年
降雨量较大,并且伴有季节性特征,夏季常常有暴雨。
而陕南地区的居民大多居住于山、川或者盆地较为平坦的地段,当季节性降雨较为明显时,时常给人民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失。
虽然陕西省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等措施,但是由于其地理特征与气候的原因还是使得陕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泥石流、洪水等灾害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突破发展陕南区域经济的思路
1、充分发挥陕南经济发展的优势
(1)合理运用区域内的水能资源。
将该区域的水资源作为能源投资的重点,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开展招商引资,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推进水电站建设,发展环保能源。
(2)挖掘陕南地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水质等为植物生长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
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抓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中药材基地建设,建设具有规模化的药材生产基地,形成农民增加收入的新产业。
(3)大力发展循环型工业,合理开采区域内丰富矿种。
对矿产的开采应形成严格的准入制度,确保矿产开发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抵制由于开采矿产而造成的环境破坏。
充分抓住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这个龙头,加强整个产业链循环经济的培育,逐步达到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
(4)重点发展旅游产业。
旅游是一业带百业的产业,是典型的扶贫产业,并且旅游产业污染小。
应充分利用秦岭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要针对经过近几年发展而逐渐形成
规模的:金丝峡、南宫山、牛背梁、黎坪、木王山等。
要做好陕南区域的旅游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加强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重点景区和特色旅游城镇的通讯、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标识导引系统等配套设施,完善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②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启动秦岭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打响“山水秦巴、生态陕南”的旅游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③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加强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的深度开发;④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与区外旅游线路联接,开展景区合作,构建跨区域旅游协作网络,打造秦巴国际生态旅游经济圈;⑤加强旅游产品多元化开发,形成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休闲旅游多品种的旅游产品体系。
2、逐步改善制约陕南经济发展的劣势
(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交通运输难题。
陕南区域经济要得以突破性的发展必须加快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并且陕南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在规划实施建设过程中,要着力构建区域交通大通道,形成内联外达的交通网络,确保各个市、县均能够通高速。
加快区内水利、能源、通信、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2)落实好山区居民搬迁工作,着力改善民生、做到以人为本。
对纳入不适宜居住地的群众做好搬迁工作,
并解决好搬迁后群众的民生问题,重点发展新兴产业。
做好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发生,避免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
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做好预警工作,并通过宣传、教育和其他方式教育广大群众学会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如何避免使生命财产损失达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