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推荐下载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总第70期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No.4,2008General,No.70雅俗共赏的艺术———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陈琦(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
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
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
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
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
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
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
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
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总第70期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No.4,2008General,No.70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
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
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
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
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
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
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
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
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
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
[浅析柳永和周邦彦词作之异同]周邦彦少年游
[浅析柳永和周邦彦词作之异同]周邦彦少年游柳永和周邦彦是北宋时期词坛的著名词人,两人的词同中有异,异中存同。
周邦彦虽较柳永晚了近一个世纪,但是在雅俗风格的取舍选择方面以及慢词的铺叙手段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继承、蜕变和发展的关系。
王易对“词家正宗”解释为“自来为词者皆目之为艳科,以为绸缪婉转,绮罗香泽,乃词之正宗。
”周邦彦的词之所以被誉为“最为词家之正宗”,就是因为最为符合这一历代士大夫文人既定的宗旨。
柳周两人都曾出没于青楼楚馆,相似的生活阅历成就了他们相同的文学体裁。
翻开《乐章集》、《清真集》,恋情词比率很大,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从话》中指出“柳之乐章,人多称之,然大概非羁留穷愁之词,则闺门淫谍之语。
”周邦彦摒弃了柳永词里有关于对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和描写都会繁华以及反映中下层人民生活情趣的内容,而专工艳词和羁愁词。
柳永写过一些庆贺北宋王朝和投献达官贵人的词,如《送征衣》的庆皇子“诞弥月”等等。
周邦彦的《清真集》里一首也没有。
但周邦彦不写这类词,并不说明他不对统治阶级唱赞歌。
《宋史……文苑传》说他“元年初游京师,献《汴都赋》万余言,神宗异之,”所以,“自太学诸生一命为正。
”可见他是用别的形式歌功颂德,而坚持不把此类内容入词。
因为有共同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词作中出现大量“艳情”也非常自然。
比如柳永的《鹤冲天》:“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周邦彦的《瑞龙吟》:“黯凝伫。
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
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周彦邦用华丽的辞藻对他放浪的生活加以粉饰,显得含蓄委婉,而柳永则直抒胸臆,毫不掩饰。
这说明宋词至周邦彦还没有从“词为艳科”这一传统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纵观历代词评,对柳词之内容斥之者尤胜。
寻花问柳,听歌买笑,本是封建士大夫们的常事,为什么唯独柳永因此受到非议和被斥为“薄于操行”呢?原因是此类事情,封建统治阶级尽可以做在暗处,但不许明里说破。
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
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一、《雨霖铃》1. 作品背景《雨霖铃》是南宋文学家柳永创作的一首七绝词。
柳永是中国文艺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创作以描绘江南女子为主题,其中《雨霖铃》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旷世才女李清照的深情厚意,词中词人抒发了自己的思念之情,旁敲侧击地表达了对李清照的爱慕之情。
2. 内容赏析《雨霖铃》全词唯一的更抒情的词,描绘悲凉的、“似还如不还”的离愁别绪。
作品以雨霖铃为映射,抒发出词人对昔日欢愉时光的思恋之情。
全词意境空幽,以雨落铃声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爱人的深情,以及对逝去岁月的纷纷扰扰的回忆和怀念。
3. 词句解析本词所用的雨霖铃是一种古代曼陀罗器,能用来制造悠扬的声音。
全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比喻、拟声、反复、衬托等。
其中,“四面边声”一句中运用了反复手法,突出表达了离愁别绪。
整首词以怀念、伤感的意境为主线,运用一系列的象征、拟人、借义和形容手法,将词作推向高潮,给人一种苍凉的失落感。
4. 主题思想《雨霖铃》以柔婉、伤感的笔调表达了词人内心极深的离愁别绪。
他深情地回忆过去的时光,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词人透过雨霖铃的声音,抒发了对逝去幸福时光的无尽思念,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之情。
二、《扬州慢》1. 作品背景《扬州慢》是南宋文学家姜夔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扬州是古代中国的一座历史名城,被誉为“天堂”。
这首词通过描绘扬州的风景、物产和风俗民情,表达了词人对扬州的热爱之情。
2. 内容赏析《扬州慢》是一首抒发对生活悠闲、自然恬逸的赞美之词,通过描绘扬州的自然风景和特色文化,展现了扬州的繁荣与美丽。
全词以对美景的赞美为主线,揭示了扬州人民的乐天豁达、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姜夔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扬州的美景、风土人情以及悠闲恬淡的生活态度传递给读者。
3. 词句解析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如描写景物、做比喻、描写人物等。
其中,“扬州如梦地远”一句以比喻手法将扬州的美景与梦境相媲美,给人以恍若隔世的感觉。
柳永与周邦彦并称
柳永与周邦彦并称柳永与周邦彦并称在北宋词坛上,柳永是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多写歌姬愁苦和城市风光,尤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表现封建文人怀才失意的情绪。
而。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的词坛领袖。
其词作多作恋情,还有咏物、怀古伤今,表现羁旅行役的作品,音律严整,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丽、缜密的艺术风格。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柳永与周邦彦并称的相关内容!柳永周邦彦柳永和周邦彦都是北宋著名的词人,时常被并称,两人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而且都擅长在词中写情。
但是,每一个伟大的人都不是相似的,这两人都可以说是自成一家,所以区别也很多。
论柳永和周邦彦的区别,得从他们的生活年代开始。
柳永生于北宋前期,而周邦彦是北宋末年,因此他们词作的风格是深受自己所处时代的影响。
柳永的词是继承发扬唐五代时期的特点,偏向俗,格调也十分自由通俗不会去刻意,所以说是“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而周邦彦的词是继承北宋之前的词,包括苏轼也包括柳永,而偏向的是雅,而且他十分注重格调,经常研音炼字,还自己创新了一些词牌曲调。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精通音律,另一方面是在内容方面已经很难超越前人。
虽然柳永和周邦彦都长期宦游,也都曾经和歌姬等青楼女子厮混在一起,但两人的人生还是有差别的,就生活阅历而言周邦彦不如柳永。
这一点在词作上,就表现为柳永的主题内容多变,而周邦彦相对单调,以闺怨和羁旅为主。
此外,这两位词人的作品风格还有一大不同在于表达方式。
柳永抒情常常直抒胸臆,不委婉很直接,是率真的表现。
而周邦彦虽然也有这样真情流露的词句,但大多以咏物或者借景来表达自己,更幽怨一些。
无论如何,柳永和周邦彦的是宋词大家,前者是北宋前期最伟大的词人,而后者在继承的基础上成为了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词的欣赏词例1732《留客住》(柳永)偶登眺。
凭小楼、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野草。
遥山万叠云散,涨海潮千里,平波浩渺。
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
念远信沈沈,离魂杳杳。
论周邦彦与柳永慢词之比较(二)
而 自然 地 过 渡 到 抒 发 感 慨 的 下 片 。 从 这 些 对 景 物 的 多 层 次 铺 叙 中, 我们 看 到 主人 公 感 情 变 化 的 轨迹 。 全词 充 分 显 示 柳 词 擅 长 层 层 铺 叙 的 艺 术手 法 。 正 如冯 煦所 评 : “ 其铺叙一法 。 曲处 能 直, 密处能疏 , 界处 能平 , 状难状 之景 , 达难达之情 , 而 出之 以 自然 , 自是 北 宋 巨手 。” ( 《 蒿庵论词》 ) 经 过 柳 永 的 悉 心 处 理 。层 层 铺 叙 已成 为 慢 词 的 基 本 表 现 手法 , 情景 交 融 更 是 这 种 手 法 的要 诀 。 后 世慢 词 作 者 多 是 顺 着 柳永开 创的铺叙模式发展 的 。 周 邦 彦 便 是 受 其 影 响 最 大 的 一 位。 如果说柳永的《 望海潮》 ( 东南形盛 ) 、 《 迎新春》 ( 蛳 } 管 变 青 律) 、 《 破 阵子 》 ( 露花倒影 ) 等 慢 词 只 是 一 种 铺 叙 的尝 试 , 那 么 周 邦 彦 则 是 继 柳 永 之 后 将 这 种 铺 叙 技 法 发 扬 光 大 到 炉 火 纯 青 地步 。 周 邦 彦 不 仅仅 是 对 柳 氏 手法 的简 单 承继 , 更 多 的是 创新 。 他没有局限于柳词的平铺直叙 。 而 是 增 加 了 多层 次 、 多 角 度 的 铺陈 , 从 柳 词 的线 型 结 构 拓 展 到 回环 往 复 的环 形 结 构 , 从 而 使 铺 叙 更 趋成 熟 . 并 使 宋 词 产 生 了别 具 一格 的风 貌 。 周 词 善 于 将 一 点感 触 向 四面 八 方 展 开 , 层层铺叙 , 以达 到 毫发毕见的效果。例如《 满 庭 芳 夏 日漂 水 无 想 山作 》 开 篇 写 夏 日景 色 。从 三 个 角 度 写 : “ 风 老 莺 雏 ,雨 肥 梅 子 ,午 阴 嘉树 清 圆 。” 从 动 物到 植 物 再 到 天 气 这 三 个 不 同角 度 。 反 复 地 描 写 从 春 到 夏 的季 节 变 化 。 一句不够再加一句 . 两 句 不 够 又铺 陈 为 三 句 。又 如 《 苏幕遮》 写对溽暑季节的感觉 , 先写焚香祛暑 , 再 写 鸟雀呼晴 , 最后重点写荷叶 : “ 燎沉香 , 消 溽暑 。 鸟雀呼晴, 侵 晓 窥檐语 。 叶上 初 阳干 宿 雨 。 水 面清 圆 , 一一 风 荷 举 。” 词 人 不 惜 笔墨写荷叶 , 先 写 叶上 宿 雨 干 , 再写荷叶清圆( 包 括 荷 叶 的色 、 形、 味) , 最后写荷 叶的神态 、 情韵 , 可 谓 极 尽 铺 陈 之 能 事 。 另 外, 如《 六 丑 蔷 薇谢 后 作 》 : 正衣单试酒. 帐 客 里光 阴虚掷 。愿 春 暂 留, 春 归如 过 翼 , 一 去 无迹 。 为 问花 何 在 ? 夜 来风 雨 。 葬楚 宫倾 国 。 钗 钿 堕处 遗 香 泽 。 乱 点桃 蹊 , 轻翻柳陌 , 多情 为 谁 追 惜 ?但 蜂 媒 蝶 使 , 时扣 窗 桶 。 东 园岑 寂 , 渐朦 胧 暗碧 。 静绕珍从底 , 成 叹息 。 长 条 故 惹行 客。 似 牵 衣待 话 , 别 情 无极 。 残英小, 强簪 中帻 ; 终不似, 一朵 钗 头颤 袅 , 向人欹 侧 。 漂流 处 , 莫趁潮 汐, 恐 断 红 尚 有相 思 字 , 何 由 见得 。 词 中惜 花 伤 春情 怀 不 是 平 铺 直 叙 。而 是 回环 往 复 式 的 推 进 。上 阕开 头 点 明 时 令 是 春末 夏初 , 词人触景生情 , 忽 感羁 旅 他乡 。 致 使 光 阴虚 度 。 而 为 此 惆 怅 不 已。 字 面 上 虽 不 言 凋谢 的 蔷薇 , 实 际上 写 出词 人 对 自己没 能 及 时 赏 玩 春 色 的苦 闷心 情 , 为 上 文 惜 花 作 了情 感 铺 垫 。 紧接 着 从 正 面 着 笔 , 写 落 花 缤 纷 飘 舞 的姿 态 , 随后 从 侧 面 写 痛 惜 落花 的心 境 。 下 阕写 人 与 花 相 互 依恋。“ 残英小 ” 三 句 形 象 地 表 达 词 人 惜 花 的 痴情 , 是上 阕“ 愿 春暂留” 的延 伸 、 补充 和 呼 应 。 “ 终不似 ” 又折回一笔 , 写对 “ 残 英” 的遗憾 . 与“ 帐 客 里 光 阴虚 掷 ” 相对应 , 表 达 对 落 花 的深 情 关注。至“ 漂流处 ” 又 推 开 一层 , 由枝 上 残 英 言 及 花 瓣 飘 零 , 与 “ 春归如过翼 ” 一句又遥相 呼应 。 表 达 出对 落 花 难 以忘 情 的 关 怀。 全 词 以落 花 为 主 体 , 环环相扣 , 层层推进 。 表现 出词 人 惜 花 伤 春 之 情 的 纵 深 发展 , 给 读 者 以 回 环纡 曲之 感 。 夏敬观在《 手评乐章集 》 中写道 : “ 耆卿写景无不 工 , 造 句 不事雕琢。 清真效之 。 故学清真词 , 不可不读柳词 , 耆 卿 平 铺 直 叙 。清 真 特变 其 法 , 一笔之中 , 回环 往 复 。故 慢 词 始 于 耆 卿 , 大 成于清真。” 二 者 的相 承 关 系 可见 一斑 。
柳永词与周邦彦之比较
柳永词与周邦彦之比较康小红内容提要柳永和周邦彦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的词作存在着明显的继承与蜕变。
本文主要论述二者在词创作方面的不同之处,以便深入地了解他们词作的独特风格和特色。
关键词柳永;周邦彦;词;不同柳永,是北宋词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词人,对唐五代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胡云翼《宋词选·序言》中认为“北宋词至柳永而变。
”而周邦彦则是北宋词坛的“集大成者”,陈延焯《白雨斋词话》中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
”正如赵圭仁所说“周邦彦虽较柳永晚近一个世纪,中间又隔苏、辛众多词家,但他们一前一后的历时性中包含了深刻的承传性。
特别是在雅俗风格的取舍选择方面以及慢词的铺叙手段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继承、蜕变和发展的关系。
”这为我们对比研究两位大词人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本文拟从题材、写作风格、写作技巧等方面对比二者的不同,以便深入具体地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一、题材之不同:柳词内容丰富,周词内容较单薄柳永、周邦彦虽早年生活相似,都曾长期与歌儿舞女在一起过着偎绿倚红的生活。
但不甘约束而狂放不羁,屡试不第,晚年才中进士的柳永几乎浪荡、漂泊了一辈子。
而周邦彦却几历官场风云。
如此身世反映在他们的词作中,艳情是相同的一面,而不同者居多,也可以说柳词有拓展性,周词则在题材内容上显得相对狭隘。
柳词中反映妇女生活、男女恋情、别愁离恨的词作占去了《乐章集》大半,其中妓女生活写得尤为细致、大胆。
陈锐认为“屯田词在小说中如《金瓶梅》”(《碧斋词话》)。
如:《洞仙歌》此词极写“洞房深处”男恋女爱的甜蜜而嬉戏的生活情景。
《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极写离别之意。
柳词中描写都市繁华的词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如:著名的《倾杯乐》咏京城元宵节的盛况;《木兰慢》咏京城清明节。
词中所写的“路旁拾簪”、“珠翠纵横”,就大可与《东京梦华录》所记的盛况相互印证;还有著名的《望海潮》,词中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富丽。
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词用调的比较分析
因各 家 对 柳 词 同 名 异 调 的 考 订 尚有 分 歧 , 故 所 得 总 数 仍 有 参 差 。笔 者 对 柳 永 所 用 词 调 总 数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5 — 3 1 基金项 目: 国 家哲 学社 会 科 会科 学基 金 项 目“ 以词调 为 中心 的 唐 宋语 体 与 词 史研 究” ( 1 2 B Z W0 3 5 )
展 史 影 响 最 为 深 远 的典 范 。对 三 家 词 的用 调 情 况 ,学 界 虽 已各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考 察 与 探 讨 , 但 对 三 家 词 用 调 的 比较 分 析 还 较 为 薄 弱 。本 文 即 拟对 三家词 的用调 情况进 行 初步 的 比较分 析 , 试 图 在 参 照 比 较 之 中 寻 求 三 家 词 在 用 调 层 面 上 的创 作 成 就 与 词 史 定 位 。
、
柳永 、 周邦彦 、 姜 夔用 调 的数
据统 计 与分 析
在进行 比较 之前 , 需 对柳 永 、 周 邦彦 、 姜 夔 三 家 的用 调情 况 做 全 面 的数 据统 计 和 定 量分
外向型与内省化柳永、周邦彦词情比较研究
北宋词的三次大_变革_董小伟
北宋词是宋词发展的重要阶段,按时间,可以初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
在三个时期分别出现了三位对词“改朝换代”的词坛星宿———柳永、苏轼、周邦彦。
词到了他们手里,分别进行了三次重大“变革”。
一、北宋初期,在经过宴氏父子、张先等多位词人的推波助澜下,词至柳永,词风为之一变,即从艳丽之词变为歌者之词。
柳永是北宋初期一位大力填词的“专职”词人。
他长期出入于秦楼楚馆之中,恣情游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死后又一直被视为轻薄浪子。
生活的艰辛、处境的坎坷、生命的不幸,使他的词走向了民间,成为真正的“歌者之词”。
由此,柳永堪称中国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首先,柳永词在内容上进行了“变革”。
柳词虽然还残留了有许多依红偎翠、歌舞升平之作,但其中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词的新动向。
(1)将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之词,转向了民间,特别是转向了青楼市井。
虽然其中有写得露骨、直透的一面,但寄予了柳永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注,也使词人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更浓了,如《定风波》。
(2)有关男女情感与相思的艳词,这部分作品很多。
有以女性口吻来写的,其中女子个性鲜明,个个敢怒、敢怨、敢说、敢爱,如《定风波》;也有以男子口吻来写的,其中男子打破前代隐晦含蓄表现手法,毫不避讳男子思念的心态,如《小镇西》。
(3)柳永最擅长的是描写“羁旅行役”,抒发羁旅行役之苦,其中融入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感受与思考。
这部分作品艺术成就很高,影响也最大。
如著名的《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就是代表。
(4)有许多对繁华都市风光描写的美词,如《望海潮》就是其中代表作。
其次,柳永发展了大量慢词,创作许多新词调。
“慢词”本指音乐而言,一般而言指字数比较多的词,有时也叫“长调”,即是指90个字以上的词。
在敦煌曲子词里出现过一些长调,但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壮大,小令一直是词坛主旋律。
而柳永在慢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慢词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力,突破了五代以来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的局面,为词更好表现细腻的情感作了很好铺垫,如有《八声甘州》、《木兰花慢》等词为其代表,他的《中吕调戚氏》甚至达到了212字。
比较柳永词与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不同
比较柳永词与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不同生活在北宋强盛时期的柳永和生活在北宋日渐衰落阶段的周邦彦都被后世人誉为婉约派大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题材的范围上柳词广阔于周词,但在艺术特征方面,二人各有千秋。
在词的结构上,柳词层次分明,构思完整,而周词则前呼后应,首尾一气。
如柳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起句一个“对”字引出雨后天之清澈,又一个“渐”字描绘出风紧日斜之冷落之境,读者可从几个接词中领悟秋景中的情,从而一幅清秋江天图印于脑海深处。
而周词《蝶恋花·早行》,扣着一个“别”而将别前、方别、别后依次展出,显得一气贯注。
在词的语言上,柳词通俗明白,不避俚俗,有些时候便显浅露庸俗,而周词则典雅工丽。
柳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篇语言浅显明白,末句更是不避俚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就是柳永力求口语化的明证,读之更觉亲切。
周词《风流子·新绿小池塘》,极写怀人的深情,却无一丝的粗鄙。
在词的音律上,柳词虽富有音乐性,然格律不太严整,而且可以随意变动,而周词则格律整严。
柳永因其生活多和下层人接近,为了便于歌妓唱词,于是尽量方便于唱,而改去拗口之词,从而显得格律性不严。
周邦彦比柳永更精通音律,他不仅讲平仄,而且严守四声,这与他大晟乐府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在词的表现方法上,二人都善于铺叙,长于勾勒。
然柳词接近于平铺直叙,周词则曲折婉转,开阖跌宕;柳词善于在动作方面白描,周词则在静态中寻求变化。
柳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等等,通过各种离别时的动作行为来表现离别之情,平实而直切;周词《六丑·蔷薇谢后作》则通过“落花”这一静态景物,设身处地地用变化之词,从各个侧面千回万转、千锤百炼地描绘此景,实际上是借咏叹蔷薇花谢,表达对失意于仕途的自我感伤之情。
在词的体格上,柳词显得狂放不拘,而周词则更觉浑成。
柳永与周邦彦词的比较探析
柳永与周邦彦词的比较探析摘要:柳永与周邦彦是宋词史上两位很有特色的文学大家。
通过对二人在文学创作上的艺术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和探究可知,在词体形式上,二人虽均做出了不懈的开拓与努力,但柳词具有开创性比较大,而周词则具有集大成的特点;在语言艺术上,柳词兼有雅俗共赏的特点,而周词则侧重词体的雅化;在艺术手法上,柳词多具有赋体的艺术特色,周词则承继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新和拓展。
总之,柳永与周邦彦均以不俗的艺术才情为宋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周邦彦;词体形式;语言艺术;艺术手法“风格的形成是文体成熟的标志,因此也是文体的最高体现。
没有风格的作家,其作品也就谈不到文体,其创作也就没有获得真正的胜利。
”[1]160而作家的艺术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艺术可以向人类最崇高的努力相抗衡的境界。
”[2]89对于周、柳二人的词风,尽管前人多有论及者,然而笔者以为,这些评述虽然精辟独到,但似仍未尽惬人意,为了深入探究二人的艺术风貌,笔者不揣浅陋,不避繁言,拟从词体形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等方面略加分析,以期能对宋词研究有所裨益。
一文体形式作为艺术作品的骨骼,它不仅对作品起着支撑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家的创作特色。
在宋词史上,周、柳二人皆以识音知曲,善于创调而闻名于词坛,这不仅体现出二人杰出的艺术才能,而且也为词体的创作树立起了可供效仿的艺术模范。
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北宋词史的词调创制上,二人都属于开拓型作家,但就具体创作情况而言,“耆卿似乐天”,“而词中老杜非先生(周邦彦)不可。
”[3]60换句话说,柳永类似于词坛的开荒者,周邦彦则类似于收获者。
柳永创制词调的主要途径有二,其一,“变旧声作新声”,如《少年游》、《安公子》;其二,自制新调,如《望海潮》、《黄莺儿》,[4]94而且自柳永起,始有三段词体式,如《浪淘沙》、《戚氏》、《安公子》等。
可以说没有柳永,诸如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一大批词人可能还在词体体式上,左冲右突而不得其道。
柳永词“市井气”与周邦彦词“书卷气”的比较
( 总第 l l 0期 )
上的坎坷时 , 就呈现 出不同的人生情怀与处事态度。 柳永在仕途屡遭不顺的情况下 ,将 自己的怪诞 狃 隋与浪漫主义在作词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官 场仕途上的失意 ,他索性让 自己放荡于花街柳巷等 市井之地。柳永年轻时常 出入歌妓馆 ,为乐工歌妓 撰写歌辞 ,因而为达官贵人所不齿 。政治上的抑郁 失志 ,以及他 自身的音乐天赋和博学多才 ,使这位 “ 浅斟低唱”的浪子 ,成为致力于词作 的 “ 才子词 人”。从此 ,用词来反映 中下层市民生活和 自己的 身世穷愁之感 , 成为了柳永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 , 专力于填词创作成为 了他人生中最重要 的追求 。正 因为流连于社会底层的生活 , 柳永的词作充满了 “ 市 井气”。这也是他将词由 “ 雅 ”变 “ 俗 ”的重要原
收稿 日期 :2 0 1 6 -1 1 —3
之, 究思诡奇 , 乐而忘疲 。乳虎玄驹 , 己志啮驰 , 既 冠既硕 , 弗悔所为。譬如萌孽怒生 , 得雨益滋”[ 2 ] 2 4 5 。 可见 , 少年时代的周邦彦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 学识广博。 元丰六年 ( 1 0 8 3 ) 向神宗进献 《 汴都赋 》 , 被破格提拔 为学官 ( 太学正 ) 。周邦彦早年的仕途 较为顺利 ,直到元丰八年 ( 1 0 8 5 年 ),神宗驾崩 , 旧党执政 ,周邦彦作为新党的一员,屡遭到贬官。 先后到庐州 ( 今安徽合肥 )、溧水 ( 今江苏 ) 等地 方任职。纵观周邦彦 的一生 ,虽不像柳永那样坎坷 困苦 ,却也经历了几度官场浮沉。仕途失意之时 , 也 常 奔波 于 地方 各 县 ,深感 羁 旅漂 泊之 苦 。 “ 冷落 辞赋客 , 萧索水云 乡”(《 红林檎近 ・ 双调冬景 》) , 是他 生活 处境和 心 境 的 自白。 柳永与周邦彦都出身于官宦家庭 ,从小就接受 了正统的文化教育。正是因为有了相似的生活经历 和仕途向往 ,因此二人在整体词风上趋于一致 ,都 属于婉约派词人 。但是 ,又因为二人生活的时代与 社 会 环境 不 同 ,因此 柳 永 与周 邦彦 在 词作 上 又呈现 出异样的风格特色。 ( 二) 不同的人生追求 古代文人读书 ,都有共同的目的,就是走向仕 途之路。这样可 以施展 自己的政治抱负 ,实现 自己 建功立业 的人生理想。对于均出身于仕宦之家的柳 永和周邦彦来说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为官 之路的艰辛往往 又不能受 自己左右 ,因而充满 了许 多 无奈 号 睛懑 。由于性 情 的差 异 ,他 们在 面 对仕 邦 彦 人 生 境 遇 的 比较
柳永、周邦彦词接受史研究
柳永、周邦彦词接受史研究【摘要】:柳永和周邦彦是宋词发展史上两个里程碑式的词人。
两人都是知音识曲的风流才子,因为其词的协律、言情,词风婉约,后人多以“柳、周”并称,视为一派词人。
但是词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的体性上的雅、俗之争,又使后人把他们截然分作代表俗雅两种对立风格的词家,二人在封建正统士人中的地位也因此而相差悬殊。
二人词之间的这种相似与不同,值得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本论文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以历代词话以及文人笔记中散见的有关二人之词的评论为主要材料,对二人之词在历代的接受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在结构上,本文将柳、周词的接受情况从纵向上按照时代先后顺序分为六章来论述,即柳、周词在北宋的接受;柳、周词在南宋的接受;柳、周词在金元的接受;柳、周词在明代的接受以及柳、周词在清代的接受(上、下),每一章又从横向上分别从选本中的柳、周词,士人对柳、周词的品评以及柳、周词对词人创作上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柳、周词的接受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柳、周词在北宋的接受情况,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之处在于,二人之词在民间都比较流行、很受民众欢迎,拥有大量的受众。
不同之处在于,柳词在北宋士大夫中同样非常出名,士大夫对柳词是又爱又“恨”,爱其雅而斥其俗,而周词在北宋士大夫中却默默无闻,不受重视,词名比较隐晦。
柳、周词在南宋民间,仍然比较流行,南宋士大夫阶层对柳词直露、俗艳的抨击远比北宋时期更加激烈,但同时也较为客观地认可柳词内容上对太平盛世气象的反映以及它的写实手法。
这和北宋士人对柳词接受上的爱其雅而斥其俗是一脉相承的。
而周词在南宋士人、词论家那里却渐入佳境,最初是对其词作音律的推崇,后来转入对其艺术技巧的探讨。
随着品评的逐层深入展开,士人、词论家对清真词的评价和定位也逐步抬升,进而对南宋词家的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柳、周词在金、元时代的接受明显地呈现出了雅俗分化的态势,即突出强调了柳永词的俗和清真词的雅,而这种定位明显地把柳、周词区分开来,甚至决定了它们对金、元两代文学创作施加影响的领域和内容。
率真美·含蓄美——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不同的情感色彩
[ 键 词 】柳永 关 周 邦彦 率真 美 含 蓄 美
包头
04 1) 10 0
要]词是 一种 长于抒情 的 “ 心绪”文学,柳永 、周邦彦分别 以其独特的审美影响 了宋代词风。
由于柳周 二人个性 、修 养 、 活经历等诸方 面的不 ,I 卅 样 的题 材 ,在 二 人 笔 下 表 现 j迥 异 的 感 情 色 彩 :柳 词 “ 要 诉 f I 主 诸情 绪 上 的 流 动 ,为 情 感 寻 求 赖 以 存 在 和 流 动 的 实 休 ,甚 至 设 法使情 感成为词 的本体 。” 凶此 ,热情奔放 、真率坦露是柳 词 著 的 情 感 特 征 。周 词 “ 重 于 复 活 人 们 的感 情 经 验 ,它 寻求 侧 富有 韵 味 的 表 达 ,且 总 是 设法 将 其 深 化 或 _华 。 ” 因 而 周 词 丁 1 ’ 得 含 蓄 蕴 藉 、沉 郁 顿 挫 ,表 现 j 一 种 “ 而 不 怒 ” 、 “ 『 I 怨 哀 不 伤 ”的 “ 中和 之 美 ” 同为写歌妓 的恋情 词 ,柳永创造 性地吸收 r民问俗词模 拟 声色的特征 ,毫不隐讳地直写 。一 改传统诗文含而不露 、温柔敦 一 厚 的美学原则 ,开辟 了率直 、直 露之艺术风格 。不管是 《 定风 波 》中 的 “ 相 随 ,莫抛 躲 ,针 线 闲 拈伴 伊 ” 的 _ : 女 之 心 镇 l 妇 愿 ,还 是 《 {J 》中 的 “ 弃 却 ,娴化 伴 侣 ” 的 妓 女之 特 殊 心 迷 l I 引 永 态 ,都 表现 一 种 人 胆 、直 露 、率 真 的风 貌 它 小求 典 雅 含 蓄 的
一
两词 卜 同为抒 情 ,而风 格依 旧不同 , “ 片 多情 自卉伤 离 别 更 那 堪 、冷 落 清 秋 节 ” ,词 人 触 景 生 情 ,将 郁 积 于 心 头 的 离愁 别恨一 卜 吐m来 ,真乃 酣畅淋漓 。周邦彦抒情不似柳 永 倾 分携处 。 直抒 胸 臆 ,而 足 存 描 写 r “ 远 天 阔 ,露 冷 风 清 ,无 人 处 ,耿 地 乍看 此 词 ,似 乎和 相 思 无 缘 ,仔 细 研 渎 ,词 中 的 “ 思 耿 寒 漏 咽 ” 之 才 缓 缓 发 l “ 万 事 难 忘 ,唯 足 轻 别 ” 的 愁 I 嗟 { 归” 、 “ 难逢 』 素” 、 “ 分携处 ”微 露l 这是一首 思念情人的 叹 叶 I .其婉转 蓄可见 一斑 。分 别之后 ,词人形单影 只,凄 凉孤 情词 。 “ 日断 陇 江 树 ” , “ 霞 隐 隐 H平 ”虽 写 景 ,术 落 独 ,此 时 的 柳 永 唱 道 “ 宵 酒 醒 何 处 ?杨 柳 岸 、晓 风 残 月 ” , 今 接 言 情 ,其 实 情 之 真 挚 乃 已 之 也 。 “ ・ 切景 语 皆 情语 也” , l 邦 彦 则 唱 “ 尊未 竭 ,凭 断 云 留取 , 西 楼 残 月 ” 。 问为 联 周 翠 以景结情 ,将 儿女之情融入 景物捕 之中 ,收到 了言 尽意尢 想 ,柳词质朴 、牢真 ,周词借 用翠尊 、断 、残月等意象 ,显 穷之遥 深含蓄的艺术效果 . 、 得婉 转清丽 。结 尾柳 永伤感地 唱道 “ 去经年 ,应是 良辰好 景 此 即 便 是 一 向 口碑 较 好 的羁 旅 行 役 词 ,柳 永 也 往 往 抒 情 直 虚 设 便 纵 有 、干 种 风 情 ,更 与 何 人 说 ? ” 将 F己满 腔 凄楚 之 1 露 。小像清 真词 之含蓄蕴藉 、沉郁顿 挫。柳词读起 来感 觉像 一 情 直露无疑 。I 周邦彦则小 然 ,他借景抒 情 ,寓情于景 ,通 过 川 瀑 布 直泻 而下 ,而周 阋 却像 几 曲 黄河 衙旋 而 来 。 I 光} 肖、衾叠 、香 歇 、壶缺 、梨花雪等意 象来抒伤情 ,把 自己满 此 类 题 材 中 ,柳 周 词 均 善 丁 切 情 附物 ,借 景 抒 情 。然 而 恰 腹 离 愁 别 恨 都 融 进 _ 物 描 写 之 中 ,这 种 含 不 露 的描 写 给 人 r 景 恰 在借景抒情方 面 现 ¨分道扬镳 的特色 。柳侧存借景之后 ,往 { 种浑厚含蓄之感 。 往 要 正 而 抒 情 ,直 抒 胸 臆 。 盘 到 此 念 ,绣 『轻 抛 ,浪 萍 难 【 】“ 各 J 综上所述 ,柳周词呈现不 同的情感色彩 。柳词 任性 率真 , 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 (《 夜半乐 》 ) 使人感觉一览无余 。 洋溢 着奔放轻 的热情 。周词 含蓄蕴藉 、沉郁顿挫 ,更具沉雄 周词在借景之后 ,抒情时往往以_ }富的意象加 以表现 ,其词 显得 老道 的气韵 。
周邦彦《蝶恋花早行》柳永《雨霖铃》阅读答案与解析
周邦彦《蝶恋花早行》柳永《雨霖铃》阅读答案与解析周邦彦《蝶恋花早行》柳永《雨霖铃》阅读答案与解析在各领域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邦彦《蝶恋花早行》柳永《雨霖铃》阅读答案与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早行[宋]周邦彦月皎惊乌柄不定。
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锦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
露寒人远鸡相应。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三句视听结合,从深夜写到将晓,暗示行者整夜都不曾合眼,直接抒发行者离别前的忧伤之情。
B.“冷”字一语双关,既写泪水落枕,枕芯湿透,枕着感到寒冷,又表现出离别前女子的忧伤和痛苦。
C.结尾两句以景结情。
行人远去,仍回望已隐入地平线的高楼,只剩斗柄横斜。
寒露袭人,鸡声四起。
D.全词描述行者辞家早行的全过程,有时间的推移,有环境,有人物,有动作和表情等,表现了离情。
15.本词“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和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都写离别时的场景,你认为它们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理由。
答参考答案:14.A. “直接抒发”错。
“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
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
“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
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
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
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
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
应为“间接抒发”行者离别前的忧伤之情。
故选A 。
15.同:都以动作描写“执手”传达别时难舍难分之情,生动而细腻;异:《蝶恋花》侧面描写,借“霜风吹乱的鬓影”这一具有女子性别特征的意象传离别之情,生动而富有意蕴,给这场离别添了一份沧桑与凄苦;《雨霖铃》正面描写,以“泪眼相对”的面部特写,把离别的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蝶恋花》有相互倾吐的离别话语,话别满是离愁,令人心碎,难以忍听;《雨霖铃》别时诉无语,泣无声,但却无声胜有声。
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如下是有关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其词作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以羁旅行役与咏物为主。
抒发羁旅行役之感是周邦彦词作的重要主题,飘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周邦彦所作咏物词既丰富,如咏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杨柳等,又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为南宋咏物词的重寄托开启了门径。
(2)周邦彦如杜甫,创作时精心结撰,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下字运意,皆有法度”(沈义父《乐府指迷》)。
周词的法度、规范,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①周词的章法结构,主要是从柳永词变化而来。
柳词善铺叙,但大多是平铺直叙。
周词也长于铺叙,但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
其名作《兰陵王·柳》即今昔回环,情、景、事交错,备极吞吐之妙。
周词的铺叙,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
他能够把一丝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又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
如《六丑·蔷薇谢后作》,此词不过写惜花之情,然多方铺垫,千回百折,文笔跌宕,变幻多姿,将一缕惜花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周邦彦能自铸伟辞,但更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
周词往往是一首词中数句化用,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更从立意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从而把它发展为一种完备的语言技巧。
最典型的是《西河·金陵怀古》,全词系化用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古乐府《莫愁乐》三首诗而成。
语言既经重新组合,意境更饶新意。
③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周邦彦与柳永一样,也长于自度曲。
他新创、自度的曲调共五十多调,虽然创调之多不及柳永,但他所创之调,如《瑞龙吟》、《兰陵王》和《六丑》等,声腔圆美,用字高雅,较之柳永所创的部分俗词俗调,更符合南宋雅士尤其是知音识律者的审美趣味,因而受到更广泛的遵从和效法。
柳永与周邦彦词作之比较
柳永与周邦彦词作之比较【摘要】在北宋词坛上,柳永是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多写歌姬愁苦和城市风光,尤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表现封建文人怀才失意的情绪。
他创作的慢词居多,音律谐婉,擅长白描,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柳永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从创作方面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从而使得其词流传甚广,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的词坛领袖。
其词作多作恋情,还有咏物、怀古伤今,表现羁旅行役的作品,音律严整,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丽、缜密的艺术风格。
此外,他对创制新词也有重要贡献,从而被称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
柳永和周邦彦作为北宋词坛颇有盛名的两位词人,其词作各有特色,也各有其独特的成就。
柳永在北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胡云翳《宋词选·序言》中认为“北宋词至柳永而变”,而周邦彦则是北宋词坛的“集大成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
”虽然柳周二人的创作并非同时进行,但他们一前一后的历时性中包含了深刻的承传性,也有很大的差异性。
本文拟从二人词作的选材、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多方面切入,通过对比来展现柳周二人词作之间的差异及宋词的发展。
一、从词作的选材范围来看,柳词比周词更为广阔首先,柳永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以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先。
如《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描绘了钱塘江的壮观,西湖的情景和杭州的繁荣景象,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个开拓;其次,与歌姬往来所作的词,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赤裸裸的宣泄,但更多的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如《迷仙引·才过笄年》“万里开霄,何妨携手同归去?”全词摹拟一个妙龄歌姬的口吻,道出她厌倦风尘、追求爱情的心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中文学院0803班何龙萍(14080601920)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崇安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婉约词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唐五代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他扩大了词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他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他发展了词体,以旧腔改造或自制新调,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其词讲究章法结构,风格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
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柳永和周邦彦,一个是北宋词史上划时代的大词人,一个是北宋诃坛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较柳永晚出几十年,且中间又隔苏、辛等众多词家,然周邦彦和柳永的词作却包含着深刻的承传性,特别是在雅俗风格的取舍选择、慢词的铺叙手段方面,两人存在明显的继承、蜕变和发展关系,本文拟就此谈谈笔者的看法,以便深入具体地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第一,题材内容:柳词丰富,周词单薄。
柳永、周邦彦的早年生活经历极为相似,都曾长期在歌妓舞女在打滚。
柳永生性狂放不羁,不拘小节,但仕途坎坷,屡试不第,晚年才中进士,几乎浪荡漂泊了一辈子;周邦彦却仕途得意,几历官场风云。
这种生活际遇,反映在各自的词作中,艳情是相同的一面,而不同者居多,说得直白点,就是柳词在题材上有拓展性,而周词在题材内容上显得相对狭隘。
可以说,周邦彦的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作题材上都不及柳永丰富,他的词往往是“旧曲翻新”,内容上往往显得较为空虚、苍白。
正如王国维所说周词“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具体来说:在柳永现存词二百多首词,反映妇女生活、男女恋情、别愁离恨的词作占去了《乐章集》大半,其中妓女生活写得尤为细致、大胆。
陈锐《碧斋词话》认为“屯田词在小说中如《金瓶梅》”,如《洞仙歌》便是极写“洞房深处”男恋女爱的甜蜜而嬉戏的生活情景,而《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更是极写离别之意。
在柳词中,描写都市繁华的词也占有相当大比例。
如《倾杯乐》咏京城元宵节的盛况,《木兰慢》咏京城清明节。
词中所写之“路旁拾簪”、“珠翠纵横”,就大可与《东京梦华录》所记的盛况相互印证。
著名的《望海潮》还非常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富丽。
京城如此,京城以外的城市又如何呢?《一寸金》描写了成都景致,其中“雅俗多游赏”一句,表明了士大夫文人和市民群众竟相游赏的乐景象;《瑞鸥鸪》写苏州景致,其中“万井千阊富庶”之语,即道出了这个“人间天堂” 当时的富足程度。
此外,由于个人的遭遇坎坷,柳永曾一度宦游两蜀和江浙,因此,他还写下了为数不少的表现身世遭遇的羁旅行役之思的词篇,如《迷神引》、《双声子》等等。
相对于柳永来说,周邦彦的生活面就显得很是狭窄,这也就使得他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具有了先天得局限性。
从现存词作来看,周邦彦词作的题材没有超出婉约词的传统内容:一是艳情词几乎占了《清真词》的全部内容;二是少量抒写宦海感慨和羁旅之思的怀古伤今的词篇。
其著名的《兰陵王》、《金陵怀古》就是其艳情词的代表作,而《苏幕遮·燎沉香》则是其后类词的佳作。
二、艺术风格:柳词雅俗共赏,周词纯雅取胜。
谈到柳永词风的雅俗共赏,实际上是因了柳永在词的题材内容上的拓展。
在题材上的拓展性是柳永对词的贡献,而雅俗结合的风格则体现了他对词的继承与革新。
柳永的艳情词是非常通俗的,几乎到了无人不晓的地步。
多情的柳永毫不避讳自己的所为,甚至是怡然自得地写自己的情场生活。
在他的词作中,他对女性作充满色相的具体化、世俗化地描写。
如《慢卷袖》中所描述的那样:“红茵翠被。
当时事、一一堪垂泪。
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着高犹睡。
”柳永特别爱用对女性声色体态及对环境香艳温柔进行描写的词汇,即所谓“语俗”,如写女性动辄是“嫩脸羞娥”、“风柳腰身”、“香靥深深”、“檀口含羞”、“抬粉面,携纤手”等;写环境是“洞房深处”、“风衾鸳枕”、“深屏香被”等。
要说明的是,柳词并非一俗到底,俗不可耐,其中也有大雅成份。
柳的雅词主要体现在他的“羁旅行役”词和描写都市风光的词中。
因为,作者写这些词,主要是表现出失意文人的典型心态与情感,因而大有悲秋的情调。
如《安公子》由羁旅行役诱发出人世社会兴产替代的感慨,便是典型的文人雅志。
写雅词,柳永使用的是文人的雅语,如“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等。
周邦彦长期生活在宫廷,其词的纯雅便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一是用语。
我们说周词内容雅,并非说周邦彦不作艳情词,而是说他写这类词时多以和婉委曲之笔来极写相思之情与心理之爱。
即使是那些狎之词,周邦彦也尽量求雅。
如《意难忘》,虽有“低鬟蝉影动,私语脂香”,“夜渐深,笼灯就月,子细端相”的体态描写,但能就此煞住.转而进行心理描写,比起柳词,就较为典雅。
这正如杨海明在《唐宋词史》中所说的:周词“不像柳永有时只知在枕席上滚来滚去。
”周邦彦词的纯雅风格还表现在用语上,也就是说,周词善于融化前人诗句、诗意,长于炼字炼句,善于对仗用典。
周邦彦能自铸伟辞,但更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
在周词中,往往是一首词中数句化用,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占,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
从而把它发展为一种完备的语言技巧。
最典型的是《西河·金陵怀古》,全词化用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古乐府《莫愁乐》三首诗而成,语言经重新组合,意境更饶新意。
另外,其名作《瑞龙吟》(章台路)也融化了杜甫、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人的诗句,几乎字字有来历,句句有出处,然又恰如好处,不露半点痕迹。
三、抒情方式:柳词直抒胸臆,周词托物寄情柳永写词,只是实说,毫无余地、毫不做作地将自己的感情宣泄出来,使其具有一种风发泉涌的感发力量,直率明快、不粉饰、不雕琢。
如《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于何人说”;《风柄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倾杯乐》“梦难极。
和梦也,多时间隔”等,都是毫不隐瞒,毫不修饰,让那感情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来。
周邦彦词也有一些直述情怀的句子。
如《解连环》“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风流子》“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等,这是周邦彦对柳词承继的一面。
但周词与柳词在抒情方式上更多的是不同。
周邦彦往往运用比兴手法来托物寄情,自己的内心情怀完全渗入外物,情景交融,从而创造出一种幽渺深远、耐人寻味的意境。
如《浪淘沙》第一阙写情人离别的场面,第二阙写分别时情之切,第三阙写别后之感伤。
最后以“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两楼残月”这种高远的意境作结。
在第三阙里,词人用一系列暴风骤雨般的描写抒发自己的伤情,这种抒情几乎没有一字直露的宣泄,而足通过。
这种含而不露的描写给人一种于软媚中有气魄之感,决非点到为止浅尝辄舍,而是层层挖掘层层加深。
四、整体结构:柳词平铺直叙,周词形态多样。
在结构上,柳词以铺叙见长,但他的铺叙往往是平铺直叙,给人以一览无余之感。
这种结构方式,是按人们最习惯、最易被接受的思维方向流行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前边写因,后边写果。
从时间角度看,柳词一般是按时间的自然顺序来写,即过去、现在、将来;从空间角度上看,柳词一般是按照明晰的自然空间位置来转换,如从内到外,从高到低,从远到近,从东到西,或者反过来。
譬如,《引驾行》先从离别时的环境写起;然后写离别;最后抒情;下阙集中抒情,抒情又是按过去、现在、将来的自然时序展开。
周邦彦词的结构形态多样,手法多变,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周邦彦讲究人工思力,不像柳词那样以平铺直叙为。
他往往采用回环往复、因果倒置、时空交错等手法,有意使结构复杂多变,其词给人以摇曳多姿之感。
如其名作《兰陵王·柳》,此词别情中渗透着漂泊的疲倦感。
第一段写自我的漂泊。
第二段写目前送别情景,既有往事的回忆,又有别后愁苦的设想。
第三段又由眼前景折回到前事。
因而,整首词时空交错。
一会眼前,一会过去,一会朋友,一会自己,今昔回环,情、景、事交错,层层曲折,可谓是一首穷极工巧之词。
柳永和周邦彦是北宋婉约派的两位大家,也是在宋词园的两朵瑰丽的奇葩。
他们两人都喜用慢词,善于铺叙,好写艳情,精于音律。
然而,在题材内容上上,柳词丰富,而周词单薄;在艺术风格上,柳词俗雅共赏,而周词纯雅取胜;抒情方式上,柳词直抒胸臆,周词托物寄情,整体结构上,柳词平铺直叙,周词形态多样。
正可谓,各有所长,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