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课文《桃花源记》原文
课文《桃花源记》原文课文《桃花源记》原文《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桃花源记》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桃花源记》原文与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与翻译《桃花源记》原文与翻译《桃花源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曲折回环、引人入胜的故事描绘出理想社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桃花源记》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赏析一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 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
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尽:走完。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尽:完,没有了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22.若:好像。
23.舍:舍弃,丢弃。
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只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只。
26.复:又,再。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27.行:行走。
28.豁然开朗:形容由窄小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然,……的样子。
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9.平:平坦。
30.旷:空阔;宽阔。
31.屋舍:房屋。
32.俨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33.之:这。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县,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4.缘:沿着。
5.行: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坠落的花瓣。
12.缤纷:繁乱交杂。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看,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 u)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岀,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i)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
穷尽,这里是走到...... 的尽头的意思。
尽:走完。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尽:完,没有了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 •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22•若:好像。
23•舍:舍弃,丢弃。
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只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只。
26•复:又,再。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27•行:行走。
28•豁然开朗:形容由窄小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然,……的样子。
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9•平:平坦。
30•旷:空阔;宽阔。
31 •屋舍:房屋。
32•俨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33•之:这。
34•属:类。
3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译文赏析《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全都和外面的人一样。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桃花源记》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1陶渊明晋太元○2中,武陵○3人捕鱼为业。
缘○4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5,落英○6缤纷○7,渔人甚异○8之,复前行,欲穷其林○9。
林尽水源○10,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11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12。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1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14,○1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2[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3[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4[缘]沿着,顺着。
○5[鲜美]新鲜美好。
○6[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7[缤纷]繁多的样子。
○8[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9[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10[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2[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3[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4[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5。
阡陌交通○16,鸡犬相闻○17。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18如外人。
黄发垂髫○19,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20大惊,问所从来。
具○21答之。
便要○22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23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24邑人来此绝境○25,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6。
问今是何世,乃○27不知有汉,○15[属]类。
○1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7[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8[悉]全,都。
○19[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0[乃]于是,就。
○21[具]详细。
○22[要(yāo)]同“邀”,邀请。
○23[咸]全,都。
○24[妻子]妻子儿女。
○2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
寻:不久。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业:职业
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率:率领。
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
朝代:魏晋
作者: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并怡然自乐。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至:到。
停:停留。
辞:辞别。
去:离开。
语:告诉。
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
为:介词,向、对。
既:已经。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
及:到达。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诣(yì)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复:再,又。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注释《桃花源记》原文翻译注释导语:《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原文翻译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与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设酒杀鸡来款待他。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赏析《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赏析《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出自文言文《桃花源记》,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4、缘:顺着、沿着。
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12、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注释、赏析、文言知识、教学问答
《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
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
(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
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文及翻译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捕鱼人很为这里的美景惊奇。又继续前行,想走完这片桃林。
[点评]此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经过和沿途所见的奇丽景色。语言 准确精炼,优美动听,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八个宇,就勾勒出一幅 美丽的“桃花溪水行舟图’,富有诗的意境。
林 尽 水 源, 便 得 一 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 。
敞亮。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 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鸡犬 相 闻。其中 往 来 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 外 人。黄发
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完全像桃 花源外的世人。老人
垂髫(tiao),并怡然自乐。
和小孩, 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三)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③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休息,动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志向,名词) ④齐谐(书名)志怪者也 (记述,动词) ⑤《三国志》 (记事的书或文章,名词)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 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得:此处义为“看到”,今义,用为助词
6.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
7.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 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 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 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 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 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打鱼人在这里看到一座山,山有个小洞口,仿佛有光 亮透出来。
便舍船 ,从口入 。 初极狭,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打鱼人)便离船上岸,从洞口进入(洞内)。开始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 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 池 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
分组讨论,探究性学习
❖ 1、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世外桃源”存在哪 些不足?
❖ 2、“桃源人”闭关自守、与世隔绝的做法可 取吗?
❖ 3、如何看待渔人的所作所为?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世外桃源”存 在哪些不足?
❖ 社会原始, ❖ 生产落后, ❖ 科技教育不发达……
“桃源人”闭关自守、与世隔绝的做 法可取吗?
见渔人, 乃大惊,问所从 来, 具 答 之。便要
看见打鱼人,(他们)竟然非常惊异,问从什么地方来,打鱼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他们)就邀请(打鱼
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
人)到他们家里,摆酒杀鸡热情款待。村中听说来了这么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 自述说他们的祖先
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 境,不 复出焉,遂与外人
桃花源记
发现
鲜美 缤纷 忘→逢→异→ 穷
桃花源 进访
(理想社会)
平旷 俨然 良田美池桑竹 怡然 大惊 叹惋
再寻
处处志之 遂迷 未果
5
8
9
闻以及和世外桃源的人接触交往的情况。刻画细腻、语近旨
远。先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精神面貌,——和平安宁,怡
然自乐;然后再写他们和渔人的交往,风俗淳朴,平等相交。
作者细致描绘了桃花源里的情况,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让
人无限向往,增强了感染力。
[幻灯片 22板书]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 处处 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现新事物,开拓新领域,取得发明创造成功 的必要条件。 ❖ 其次要批判渔人对桃源人的背信弃义
写法借鉴
❖ 1、以虚讽实:虚构“世外桃源”以寄托政治理想 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 2、虚实结合:真实的人物(刘子骥)和虚构的故 事,准确的朝代、年代和说不清道不明的地点,使 得本文的情节亦真亦幻、若虚若实、扑朔迷离、奇 趣无穷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给)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类判断) 2.省略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应为“小口仿佛若有光”,承前而省略主语) ②便舍船,从口入 (句前省略主语“渔人”) ③初极狭,才通人(句前省略主语“山洞”) ④问所从来 (应为“问之所从来”,省略宾语) ⑤便要还家 (应为“便要之还家”,省略宾语)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寻常,形容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其:这、那) ②既出,得其船 (其:他,代渔人)
①见渔人,乃大惊 (乃:就,于是)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竟,竟然)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并:全部)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一同)
❖ “桃源人”闭关自守、与世隔绝的做法不可取
❖ 闭关自守、与世隔绝的做法会导致贫穷落后, 一个地方与外界缺乏科技文化上的信息交流 和生产经济上的贸易往来,就无法融入到世界 发展的潮流里,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而 落后挨打,清朝就是例子。
如何看待渔人的所作所为?
❖ 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渔人的所作所为。 ❖ 首先要肯定渔人的探险精神,这种精神是发
饮酒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桃花源诗
嬴氏(秦王朝)乱天纪(正常的纲纪),贤者避其世。黄、 绮之商山(夏黄公、绮里季等“四皓”去商山隐居),伊人 (桃源中人)亦云逝(逃逸)。往迹浸复湮(去桃源的踪迹, 消蚀而湮没),来径遂芜废。相命(相勉)肆(致力)农耕, 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种植)。春蚕收长 丝,秋熟靡(没有)王税。荒路暧(遮蔽)交通,鸡犬互鸣 吠。俎豆(祭器)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纵情)行 歌,斑白(老人)欢游诣(游玩,到处去)。草荣识节和 (节气和暖),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 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何用操心思)?奇踪隐五百(自秦 至晋太元中,约五六百年),一朝敞神界(敞露神仙似的境 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游于人世的 俗人),焉测尘嚣外(尘世外的情况)?愿言(助词,无义) 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寻与我契合之人)。
(五)精华集萃
出自本文的成语:
1.世外桃源
是陶渊明描绘的与世隔绝、没有遭受战乱和没有“王税” 的社会.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幸 福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也用以比喻一种想的脱离现实 的境地。
2. 鸡犬相闻
本义是鸡狗的叫声能互相听见,表示居住在附近。由“鸡 犬相闻”,生成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意思是彼此居住的地方连鸡狗的叫声都能听见但相互间却 至死都不往来,没有交情。现在用来形容个人、单位或地区 之间互不联系,互不通气。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 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 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 乐,彼此和睦相处。
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 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反 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意愿,批判了当时的黑 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在当时阶级 社会中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山 林、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 3、语言生动简洁又含蓄隽永,看似轻描淡写,却 使人物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 4、详略得当
知识归类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 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给他们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不已。其余的人各自都又请打 鱼人到他们家中做客,
皆出 酒 食。 停数日, 辞 去。此中人语云:
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打鱼人住了几天后,就告别(他们)回去。桃花源的人对他 说:
“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一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点评]此段是全篇文章的中心。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
(打鱼人)出了洞,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返回,沿途到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 拜见大守,说了
如 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他在桃花源的奇遇。大守当即派人跟他前去,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了路,不再 找得到先前去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闻 之 ,欣然规 往。 未果,寻 病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 人捕鱼为业。 缘溪 行,忘 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职业。(一天)沿着溪流划船前行, 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 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长,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花草鲜嫩 可爱,落花散乱繁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行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欣然计划着前往。计划还 没实现,不久便病死
终。 后 遂 无问津 者幻灯片 14
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点评]此段写渔人出山以后的事,说明了桃花源是一个虚无
飘渺,在当时社会根本不可能找到的地方,更显示了世外
板书
桃源的神奇莫测。
本文故事的最大特点是:
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 这里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