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和生物膜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麻籽油含有丰富的a-亚麻酸
三、磷 脂
一)甘油磷脂
分子中甘油的醇羟基与脂 肪酸成酯,第三个醇羟基 与磷酸成酯,或在结合其 他羟基物质结合成酯。
磷脂酶催化磷脂中酯键的断裂(磷脂酶A1,A2,C,D)。
二)几种重要的甘油磷脂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丝氨 酸,磷脂酰肌醇,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缩醛磷脂
胆固醇
五、生 物 膜
内嵌蛋 白
糖 脂
锚定膜 蛋白
胆固醇 卵磷 脂
——电镜下表现出大体相同的形态、厚度 6~9nm左右的3片层结构。
(质膜、细胞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
膜的化学组成
1.膜脂:主要是磷脂、固醇和糖脂。当磷脂分散于水相 时,可形成脂质体。
2.膜蛋白 3.膜糖类
膜蛋白
• 单位膜模型(J.D.Robertson, 1959) • 流动镶嵌模型(S.J.Singer, G.Nicolson,
1972)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结构要点
1.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子层。 2.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内嵌蛋白“溶解”于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4.外周蛋白与脂质双分子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之间 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作横向运动。
膜的功能
1.物质传递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5.能量转换作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 6.蛋白质合成与运输(糙面内质网膜)。 7.内部运输(高尔基体膜)。 8.核质分开(核膜)。
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 1.贮存脂质
饱和脂肪酸:软脂酸(16C)、硬脂酸(18C)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含1个双键(油酸) 含2个双键(亚油酸) 含3个双键(亚麻酸)
含4个双键(花生四烯酸)
三酰甘油或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
1)一般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易源自文库于有机溶剂; 2)天然油脂一般为多种三酰甘油混合物。动物油脂,多含饱 和脂肪酸,熔点高;植物油脂,多含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 3)水解与皂化:酸、碱与脂肪酶可以逐步水解三酰甘油为二 酰甘油、单酰甘油甚至甘油与脂肪酸。碱水解称之为皂化反 应,生成脂肪酸盐(皂);
四、鞘 脂 类
——由1分子脂肪酸,1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 不含甘油,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尾。
鞘磷脂类
鞘脂类 脑苷脂类 神经节苷脂类
糖鞘脂
一)鞘磷脂类 二)脑苷脂类 三)神经节苷脂类
四、类 固 醇
——类固醇化合物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类固醇包括固醇(如胆固醇、羊毛固醇、谷甾醇、豆甾醇、麦角 甾醇),胆汁酸和胆汁醇,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雄 激素、雌激素),昆虫的蜕皮激素,强心苷和皂角苷配基以及蟾 蜍毒等。
4)氢化与卤化:不饱和双键可与H2或者卤素等起加成反应; 植物油的氢化,氢化油(“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 末”) 吸收卤素,碘值测定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5)自动氧化与酸败作用;油脂在空气中自动氧化,产生酸败。 其中为不饱和成分被自动氧化,产生醛、酮、酸混合物。
二、脂 肪 酸
一)脂肪酸的种类
二)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1)天然脂肪酸的碳原子数12-24之间且为偶数,一般16,18C最 为常见。 2)不饱和脂肪酸的一个双键位置一般在第9、10C原子之间。
3)不饱和脂肪酸大多数为顺式结构,极少数为反式结构。反式 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三)必须脂肪酸
是指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但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由 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两 种,一种是ω-3系列的α-亚麻酸(18:3),一种是ω-6系列的亚 油酸(18:2),通过植物食物中获取。
脂类和生物膜
概述 ——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的有机化合物。
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
单纯脂质 (脂肪,蜡)
脂类 复合脂质 (甘油磷脂,鞘磷脂,糖脂)
衍生脂质 (高级脂肪酸,固醇,萜类)
一、三 酰 甘 油 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酯。
R脂肪酸链的不同,分为简单甘油三酯与混合甘油三酯
1)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 碳氢链,是有机物。烃链尾+羧基头 2) 直链饱和脂肪酸的通式是C(n)H(2n+ 1)COOH,低级的脂肪酸是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高级的脂肪酸是蜡状固体,无可明显 嗅到的气味。 3)根据烃链是否饱和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 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液 态,大多为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豆油、坚果油(即阿甘 油)、菜籽油等。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固态, 多为动物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等。但也有例外,如深海鱼 油虽然是动物脂肪,但它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20碳5烯酸 (EPA)和22碳6烯酸(DHA),因而在室温下呈液态。
(一)类型:外在蛋白;内在蛋白 (二)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外在蛋白:离子键等较弱的键 内在蛋白:疏水基相互作用;离子键;共价键 (三)去垢剂:离子型去垢剂(SDS);非离
子去垢剂(Triton X-100)
膜的结构
• 双层脂分子构成(E. Gorter, F.Grendel, 1925)
• 三明治式结构模型(H.Davson, J.F.Danielli, 1935)
三、磷 脂
一)甘油磷脂
分子中甘油的醇羟基与脂 肪酸成酯,第三个醇羟基 与磷酸成酯,或在结合其 他羟基物质结合成酯。
磷脂酶催化磷脂中酯键的断裂(磷脂酶A1,A2,C,D)。
二)几种重要的甘油磷脂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丝氨 酸,磷脂酰肌醇,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缩醛磷脂
胆固醇
五、生 物 膜
内嵌蛋 白
糖 脂
锚定膜 蛋白
胆固醇 卵磷 脂
——电镜下表现出大体相同的形态、厚度 6~9nm左右的3片层结构。
(质膜、细胞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
膜的化学组成
1.膜脂:主要是磷脂、固醇和糖脂。当磷脂分散于水相 时,可形成脂质体。
2.膜蛋白 3.膜糖类
膜蛋白
• 单位膜模型(J.D.Robertson, 1959) • 流动镶嵌模型(S.J.Singer, G.Nicolson,
1972)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结构要点
1.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子层。 2.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内嵌蛋白“溶解”于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4.外周蛋白与脂质双分子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之间 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作横向运动。
膜的功能
1.物质传递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5.能量转换作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 6.蛋白质合成与运输(糙面内质网膜)。 7.内部运输(高尔基体膜)。 8.核质分开(核膜)。
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 1.贮存脂质
饱和脂肪酸:软脂酸(16C)、硬脂酸(18C)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含1个双键(油酸) 含2个双键(亚油酸) 含3个双键(亚麻酸)
含4个双键(花生四烯酸)
三酰甘油或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
1)一般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易源自文库于有机溶剂; 2)天然油脂一般为多种三酰甘油混合物。动物油脂,多含饱 和脂肪酸,熔点高;植物油脂,多含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 3)水解与皂化:酸、碱与脂肪酶可以逐步水解三酰甘油为二 酰甘油、单酰甘油甚至甘油与脂肪酸。碱水解称之为皂化反 应,生成脂肪酸盐(皂);
四、鞘 脂 类
——由1分子脂肪酸,1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 不含甘油,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尾。
鞘磷脂类
鞘脂类 脑苷脂类 神经节苷脂类
糖鞘脂
一)鞘磷脂类 二)脑苷脂类 三)神经节苷脂类
四、类 固 醇
——类固醇化合物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类固醇包括固醇(如胆固醇、羊毛固醇、谷甾醇、豆甾醇、麦角 甾醇),胆汁酸和胆汁醇,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雄 激素、雌激素),昆虫的蜕皮激素,强心苷和皂角苷配基以及蟾 蜍毒等。
4)氢化与卤化:不饱和双键可与H2或者卤素等起加成反应; 植物油的氢化,氢化油(“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 末”) 吸收卤素,碘值测定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5)自动氧化与酸败作用;油脂在空气中自动氧化,产生酸败。 其中为不饱和成分被自动氧化,产生醛、酮、酸混合物。
二、脂 肪 酸
一)脂肪酸的种类
二)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1)天然脂肪酸的碳原子数12-24之间且为偶数,一般16,18C最 为常见。 2)不饱和脂肪酸的一个双键位置一般在第9、10C原子之间。
3)不饱和脂肪酸大多数为顺式结构,极少数为反式结构。反式 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三)必须脂肪酸
是指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但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由 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两 种,一种是ω-3系列的α-亚麻酸(18:3),一种是ω-6系列的亚 油酸(18:2),通过植物食物中获取。
脂类和生物膜
概述 ——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的有机化合物。
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
单纯脂质 (脂肪,蜡)
脂类 复合脂质 (甘油磷脂,鞘磷脂,糖脂)
衍生脂质 (高级脂肪酸,固醇,萜类)
一、三 酰 甘 油 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酯。
R脂肪酸链的不同,分为简单甘油三酯与混合甘油三酯
1)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 碳氢链,是有机物。烃链尾+羧基头 2) 直链饱和脂肪酸的通式是C(n)H(2n+ 1)COOH,低级的脂肪酸是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高级的脂肪酸是蜡状固体,无可明显 嗅到的气味。 3)根据烃链是否饱和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 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液 态,大多为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豆油、坚果油(即阿甘 油)、菜籽油等。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固态, 多为动物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等。但也有例外,如深海鱼 油虽然是动物脂肪,但它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20碳5烯酸 (EPA)和22碳6烯酸(DHA),因而在室温下呈液态。
(一)类型:外在蛋白;内在蛋白 (二)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外在蛋白:离子键等较弱的键 内在蛋白:疏水基相互作用;离子键;共价键 (三)去垢剂:离子型去垢剂(SDS);非离
子去垢剂(Triton X-100)
膜的结构
• 双层脂分子构成(E. Gorter, F.Grendel, 1925)
• 三明治式结构模型(H.Davson, J.F.Danielli,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