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维生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生物化学课件)
*皮肤:干燥角质化 • *呼吸系统:易感染 • *生长发育迟缓 • *骨骼生长抑止 • *泌尿生殖系统受影响
12
•预防: •保证膳食中有丰富的VA及胡萝卜素的来 源。 •预防疾病
13
• VA过量与毒性 • 成人一次大剂量摄入超过100倍RDA,儿童一次 大剂量摄入超过20倍RDA可导致VA急性中毒。 • 慢性中毒是长期摄入10倍RDA剂量的VA.
3
维生素A的理化性质
•极易氧化。 •高温时紫外线促进氧化。 •油脂酸败时VA和VA原将被破坏。 •一般烹调加工热处理时稳定并有助于释 出,有利于吸收。
4
VA吸收与代谢 吸收
食物中的视黄酰酯
胃中随蛋白质分解释放
胆汁、脂肪酶作用
小肠粘膜吸收
5
储存
•以视黄酰酯形式— •VA主要储存在肝脏。 •胡萝卜素主要储存在脂肪组织。
10
VA缺乏症:
WHO公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病。 *原发性:婴幼儿发病较高,因VA
及VA原很难通过胎盘。 *影响消化与吸收功能:腹泻、胰腺
炎、胆囊疾病等。 *影响储藏利用与排泄:肝脏疾
病、蛋白质营养不良、消耗性疾 病和 传染病等。
11
• 症状:
• *眼部:暗适应能力下降、毕脱氏 • 斑、角膜软化症、夜盲症
51
理化性质
所有的K类维生素都抗热和水,但易遭酸、碱、 氧化剂和光(特别是紫外线)的破坏。由于天然维生 素K对热稳定,并且不是水溶性的在正常的烹调过 程中只损失很少部分。
52
代谢
40%—70%的维生素K经十二指肠和回肠吸收。 与其他脂溶性维生素一样,影响膳食脂肪吸收的因 素可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吸收过程也依赖于胆汁 和胰液的正常分泌。
26
12
•预防: •保证膳食中有丰富的VA及胡萝卜素的来 源。 •预防疾病
13
• VA过量与毒性 • 成人一次大剂量摄入超过100倍RDA,儿童一次 大剂量摄入超过20倍RDA可导致VA急性中毒。 • 慢性中毒是长期摄入10倍RDA剂量的VA.
3
维生素A的理化性质
•极易氧化。 •高温时紫外线促进氧化。 •油脂酸败时VA和VA原将被破坏。 •一般烹调加工热处理时稳定并有助于释 出,有利于吸收。
4
VA吸收与代谢 吸收
食物中的视黄酰酯
胃中随蛋白质分解释放
胆汁、脂肪酶作用
小肠粘膜吸收
5
储存
•以视黄酰酯形式— •VA主要储存在肝脏。 •胡萝卜素主要储存在脂肪组织。
10
VA缺乏症:
WHO公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病。 *原发性:婴幼儿发病较高,因VA
及VA原很难通过胎盘。 *影响消化与吸收功能:腹泻、胰腺
炎、胆囊疾病等。 *影响储藏利用与排泄:肝脏疾
病、蛋白质营养不良、消耗性疾 病和 传染病等。
11
• 症状:
• *眼部:暗适应能力下降、毕脱氏 • 斑、角膜软化症、夜盲症
51
理化性质
所有的K类维生素都抗热和水,但易遭酸、碱、 氧化剂和光(特别是紫外线)的破坏。由于天然维生 素K对热稳定,并且不是水溶性的在正常的烹调过 程中只损失很少部分。
52
代谢
40%—70%的维生素K经十二指肠和回肠吸收。 与其他脂溶性维生素一样,影响膳食脂肪吸收的因 素可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吸收过程也依赖于胆汁 和胰液的正常分泌。
26
脂溶性维生素
3. 活性形式
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
维生素A的结构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二)生物学功能
1. 视黄醛参与视觉传导
视循环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2. 视黄酸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生长与分化 关键物质:9-顺视黄酸 全反式视黄酸或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 作用途径:与细胞内核受体结合,进而与DNA反应元件作用
2. 维生素E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 调控生育酚摄取和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延缓衰老 调控脂类摄取与动脉硬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调控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黏附与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抗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 调控细胞信号系统和细胞周期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抗肿瘤
维生素K的结构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
(二)生物学功能
1. 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活化所必需的辅酶 是γ-谷氨酰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的活化
2. 维生素K对骨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骨钙蛋白(osteocalcin)和骨基质γ-羧基 谷氨酸蛋白均是维生素K依赖蛋白。
3. 维生素K对减少动脉钙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25-二羟维生素D3的结构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
维生素D3在体内的转变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
(二)生物学功能
1. 1,25-(OH)2-D3调节钙磷代谢 其与靶细胞内特异的核受体结合,调节钙结合蛋白等基因的表达 其通过信号转导系统使钙通道开放,发挥对钙磷代谢的快速调节作用 其可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正常水平,促进骨和牙的钙化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Lipid-soluble Vtamin
维生素DPPT课件
3
4
• 维生素D2的活性仅为维生素D3的1∕3 • 因为7-脱氢胆固醇和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
变成维生素D,所以他们称为维生素D原
• 维生素D对热和碱稳定,酸和光促进其异化。 脂肪酸败也导致其遭到破坏。
5
维生素D在人体中的吸收和 代谢
食物中的维生素D在小肠与脂肪一起被吸收, 被维生素D结合蛋白转运至肝脏,维生素D在 25-羟化酶作用下转变为25-(OH)D3,再经肾 脏中1α-羟化酶的催化转化为生物活性最强的1, 25-(OH)2D3。发挥生物学效应后,在肝脏和 小肠中转化为1,24,25(OH)3D3而失活。在 肝脏,1,25-(OH)2D3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而随胆汁从肠道排出,同时在小肠又被部分重 吸收,构成维生素D的肠肝循环。
②膳食摄入不足: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食物加工、烹调与贮藏时丢 失或破坏,有挑食、偏食、忌食习惯等,导致摄入不足。
③人体的需要量相对增高:儿童生长速度过快,早产儿、婴幼儿最易发生, 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孕妇、乳母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高而膳食未 予及时补充。
④其他疾病的影响:胃肠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吸收,肝胆疾病、肝肾功能受 损可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
15
维生素D
1
• 维生素D(vitamin D )为固醇类衍生物, 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
•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目前认 为维生素D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维生 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VD2 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
2
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 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 体皮下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的照射后, 可转变为维生素D3。 植物体内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成维生素D2。
4
• 维生素D2的活性仅为维生素D3的1∕3 • 因为7-脱氢胆固醇和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
变成维生素D,所以他们称为维生素D原
• 维生素D对热和碱稳定,酸和光促进其异化。 脂肪酸败也导致其遭到破坏。
5
维生素D在人体中的吸收和 代谢
食物中的维生素D在小肠与脂肪一起被吸收, 被维生素D结合蛋白转运至肝脏,维生素D在 25-羟化酶作用下转变为25-(OH)D3,再经肾 脏中1α-羟化酶的催化转化为生物活性最强的1, 25-(OH)2D3。发挥生物学效应后,在肝脏和 小肠中转化为1,24,25(OH)3D3而失活。在 肝脏,1,25-(OH)2D3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而随胆汁从肠道排出,同时在小肠又被部分重 吸收,构成维生素D的肠肝循环。
②膳食摄入不足: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食物加工、烹调与贮藏时丢 失或破坏,有挑食、偏食、忌食习惯等,导致摄入不足。
③人体的需要量相对增高:儿童生长速度过快,早产儿、婴幼儿最易发生, 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孕妇、乳母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高而膳食未 予及时补充。
④其他疾病的影响:胃肠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吸收,肝胆疾病、肝肾功能受 损可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
15
维生素D
1
• 维生素D(vitamin D )为固醇类衍生物, 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
•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目前认 为维生素D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维生 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VD2 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
2
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 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 体皮下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的照射后, 可转变为维生素D3。 植物体内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成维生素D2。
生物化学 第五章 维生素(共34张PPT)
四氢叶酸(FH4)
9 维生素C
微量元素及其生物化学功能
元素
生物化学功能的例子
铁
血红素酶的辅基
碘
甲状腺素结构中需要
铜
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辅基
锰
精氨酸酶和其它酶的辅因子
锌
脱氨酶类、DNA聚合酶的辅因子
钴
维生素B12的组分
钼
黄嘌呤氧化酶的辅因子
硒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辅因子
钒
硝酸还原酶的辅因子
镍
脲酶的辅因子
铬
泛酸
巯基乙胺
O SSH-C-R
ADP
生理功能
泛酸在体内参与辅酶A的合成。 辅酶A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对糖、脂肪 和蛋白质等的代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泛酸与蛋白质结合,参与脂肪酸和一些 重要物质的生物合成。
维生素B1和焦磷酸硫胺素
焦磷酸硫胺素
(thiamin pyrophosphate,TPP)
生理功能
4. 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
主要脂溶性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及主要功能
维生素 1. 维生素A
辅酶 11-顺视黄醛
功能 视循环
2. 维生素D
1,2-二羟胆钙甾醇
调节钙、磷代谢
3. 维生素E
保护膜脂质,抗氧化剂
4. 维生素K
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羧化反应的辅助因子
●含有β-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类,包括A1和A2两种;
血糖的适当利用
锡
骨的形成
氟
骨的形成
硅
结缔组织和骨的形成
砷
不清楚
维生素pp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
AMP
NAD+: R=H NADP+: R=PO2H2
《脂溶性维生素》课件
及相互作用研究
03
未来应加强脂溶性维生素联合作用机制及相互作用的研究,为
制定合理的营养补充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合理使用补充剂
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 的脂溶性维生素补充剂,并严格按照 医嘱使用。
04
脂溶性维生素的食物来源 与补充建议
富含脂溶性维生素的食物推荐
维生素A
动物肝脏、鱼肝油、奶制品、蛋类、胡萝卜 、菠菜等。
维生素E
坚果、植物油、绿叶蔬菜等。
维生素D
鱼肝油、蛋黄、奶制品、蘑菇等。
维生素K
绿叶蔬菜、奶制品等。
特殊人群的脂溶性维生素补充建议
01
02
03
孕妇
由于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 量脂溶性维生素,孕妇应 适当增加摄入量,或遵医 嘱补充。
老年人
老年人对脂溶性维生素的 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建 议适当增加摄入量,或遵 医嘱补充。
疾病患者
针对不同疾病情况,遵医 嘱补充适量的脂溶性维生 素。
如何选择与使用脂溶性维生素补充剂
健康至关重要。
02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利 用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机制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主要通过小肠进行, 需要脂肪的参与。
维生素A和D等脂溶 性维生素在吸收过程 中需要与特定的转运 蛋白结合。
维生素E和β-胡萝卜 素等脂溶性维生素在 吸收过程中需要胆盐 的帮助。
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因素
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
一些研究发现,维生素E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脂溶性维生素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剂量与效果关系不明确
虽然脂溶性维生素对健康有益,但摄 入过多也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合适的摄入 剂量。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D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能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无臭,无味,对食品的色泽及风味影响不大,维生 素D仅存在于动物体内,以酯的形式存在。植物体及酵母中不含维生素D,但其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 为维生素D2,人和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3。
维生素D十分稳定,一般的加工操作和储藏条件不会引起损失,维生素D耐热性强,消毒、煮沸及高压灭菌对 其活性无影响。冷冻储存对牛乳和黄油中维生素D的影响也不大,但是维生素D遇光照、氧和酸会迅速遭到破坏, 需保存于不透光的密封容器中。维生素D光解机制可能是直接光化学反应或由光引发的脂肪自动氧化间接涉及反应, 维生素D易发生氧化主要因为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双键,油脂氧化酸败时也会使其中的维生素D破坏,维生素D过量 射线照射可形成少量具有毒性的化合物。
维生素A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维生素A是淡黄色的片状结晶,熔点64℃,维生素A2熔点 17~19℃,通常为金黄色油状物,维生素A1结构中存在共轭双键,属于异戊二烯类,有多种顺、反立体异构体。 食物中的维生素A1主要是全反式结构,生物价效最高,维生素A2的生物效价只有维生素A1的40%。维生素A主要存 在于动物的肝脏中,视黄醇及其酯是主要存在形式。植物和真菌中没有维生素A,但其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进入人 体后可代谢为维生素A,并具有维生素A活性,通常称之为维生素A原(天然食物中那些在人体内经过转化可以成为 维生素的化合物称为维生素原)。维生素A原中以β-胡萝卜素转化效率最高,1分子的β-胡萝卜素经水解可转化 为2分子的维生素A。
维生素A在无氧条件下对热相当稳定,一般的热加工方法不会使其破坏,即使加热到120~130℃也不会分解, 维生素A在碱性和冷冻环境中比较稳定,但对酸不稳定。热处理(如烹调、罐藏加工)、光照、酸化、次氯酸或稀 碘溶液都能使全反式构象的类胡萝卜素转化为顺式异构体,引起维生素A活性的损失。由于分子中不饱和双键较多, 维生素A及类胡萝卜素对氧、氧化剂和脂肪氧合酶敏感,高温、光照(特别是紫外线)和金属离子可加速其氧化分 解。食品中的维生素A及类胡萝卜素的氧化降解类似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由直接的过氧化作用或在脂肪氧 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间接作用引起的。
脂溶性维生素
Β-胡萝卜素
2、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1)生理功能 a、维生素A是视觉细胞内感受弱光的物质-视紫红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A也是维持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所必须的物质 c、其他作用:促进粘多糖、糖蛋白及核酸的合成,促进机体生 长 (2)缺乏症 A、维生素A 缺乏时,视紫红质合成减少,对弱光感性降低,日 光适应能力减弱,严重时会发生“夜盲症” B、维生素A 缺乏时,可引起上皮组织干燥、增生和角质化,产 生干眼病、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等。
夜盲症
夜盲症,顾名思义,夜盲就是在暗 环境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 东西,俗称“雀蒙眼”,在夜间或 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
返
维生素D
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视黄素)
二、维生素D(钙化醇)
三、维生素E(生育酚)
四、维生素K(萘醌)
一、维生素A
1、结构
维生素A 又称抗干眼病维生素。天然的维生素A 有两种形式 A1和A2
A1又称视黄醇(retionl),A2又称3-脱氢视黄醇。维生 素A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包括视黄醇、视黄醛。A1主要存在 于海水鱼的肝脏,A2主要存在于淡水鱼肝脏。 植物中不存在维生素A但有多种胡萝卜素嘉庆没作用,加 氧断裂,生成两分子视黄醇,所以,β -胡萝卜素被称为 维生素A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2、促进上皮生长
糖蛋白
视黄醇
表皮、呼吸道、生殖上皮 3、其他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防状。结膜、角膜上皮组织变性,泪腺受损分 泌减少,结膜出现皱纹,失去正常光泽。患者常感眼睛干燥、怕光、 流泪,发炎,疼痛。
2、缺乏后皮肤的改变
维生素A
患者需不需要补充维生素A呢, 需要补充多少,怎么样补充?
一、维生素的概述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D、E、 K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C、叶酸、烟酸、 泛酸、胆碱、生物素
二、维生素A的分类与单位换算
三、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1、维持正常视觉和暗适应性 视紫红质 赖氨酸+视黄醛
视黄醇
3、缺乏后呼吸道黏膜的改变
3、缺乏后生殖道黏膜的改变
五、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
1、动物性食物
四、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1、动物性食物来源
2、植物性食物来源 着色的果蔬,尤其橙黄色的果蔬
橙黄色的果蔬
3、维生素A的参考摄入量
800 700 800 900 1200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