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统计 估计总体的分布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课件1.5估计总体的分布课件(数学北师大必修3)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课件1.5估计总体的分布课件(数学北师大必修3)
(1)频率分布表在数量表示上比较确切,但不够直观、形象,分析数据分布的总 体态势时不太方便. (2)频率分布直方图能够很容易地表示大量数据,非常直观地表明分布的形状,
使我们能够看到在频率分布表中看不清楚的数据模式.
(3)频率分布折线图的优点是它反映了数据的变化趋势.如果样本容量不断增 大,分组的组距不断缩小,那么折线图就趋向于总体密度曲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二 | 必修3
1.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两种情况 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1)用样本的_________ (2)用样本的_________ 数字特征估计总体数字特征. 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2. (1)借助于图形
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此法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传递信息 ,二是利用图形_________ 提取信息. 一是从数据中_________ (2)借助于表格 分析数据的另一方法是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此法是通过改 变数据的构成形式,为我们提供解释数据的新方式.
成绩/分
频率 组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二 | 必修3
课堂练习
解:选B.由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出低于60分的人数的频率(前两个小矩形 的面积) P=20×0.005+20×0.01=0.3,
则总人数为15÷0.3=50, 故选B.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二 | 必修3
几种表示频率分布的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141 138 136 138 144 136 145 143 137 142 146 140 148
140 140 139 139 144 138 146 153 148 152 143 140 141 145 148 139 136 141 140 139 158 135 132 148 142 145 145 121 129 143 148 138 149 146 141 142 144 137 153 148 144 138 150 148 138 145 145 142 143 143 148 141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1.5.2样本估计总体分布》课件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1.5.2样本估计总体分布》课件

(5)作出频率散布直方图如下:
规律方法 (1)组数的决定方法是:设数据总数目为n,一般地, 当n≤50,则分为5~8组;当50≤n≤100时,则分为8~12组较 为合适. (2)分点数的决定方法是:若数据为整数,则分点数据减去0.5; 若数据是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则分点减去0.05,以此类推. (3)画频率散布直方图小长方形高的方法是:假设频数为1的小 长方形的高为h,则频数为k的小长方形高为kh.
频率折 线图
频数(频 率) 条形图
频率折线图的优点是它反应了数据的变化趋势.如果样 本容量不断增大,分组的组距不断缩小,那么折线图就 趋向于一条光滑曲线
频数(频率)条形图用其高表示各值的频数(频率),方便计 算机操作,和直方图一样给人明显的直观印象
题型一 频率散布直方图的画法及应用
某中学同年级40名男生的体重数据如下(单位:千克): 61 60 59 59 59 58 58 57 57 57 57 56 56 56 56 56 56 56 55 55 55 55 54 54 54 54 53 53 52 52 52 52 52 51 51 51 50 50 49 48 列出样本的频率散布表,画出频率散布直方图. [思路探索] 确定组距与组数是解决“样本中的个体取不同值较 多”这类问题的出发点.
(2)由(1)知,第 6 小组的频率是 0.14,又因为第 6 小组的频 数是 7,现设参加这次测试的男生有 x 人,根据频率定义, 得7x=0.14,即 x=50(人).
(1)将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并画出相应的频率散布直方图和频率散 布折线图.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历届美国总统就任时年龄的散布情况.
[思路探索] 列频率分布表 → 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 画频率分布折线图 → 对总体进行估计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估计总体的分布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 教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估计总体的分布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 教案

§1.5估计总体的分布(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三、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思考交流四、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在NBA的2004赛季中,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的原始记录如下﹕甲运动员得分﹕12,15,20,25,31,31,36,36,37,39,44,49,50;乙运动员得分﹕8,13,14,16,23,26,28,38,39,51,31,29,33请问从上面的数据中你能否看出甲,乙两名运动员哪一位发挥比较稳定?如何根据这些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板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探究〗: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 的部分按议价收费。

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为了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了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a,必须先了解全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如月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居民最多,他们占全市居民的百分比情况等。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一章 统计 5 用样本估计总体 5.1估计总体的分布》优质课教案_12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一章 统计  5 用样本估计总体  5.1估计总体的分布》优质课教案_12

5.1估计总体的分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作出总体估计.通过对生活实例的探究,感知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对样本分析和总体的估计,感受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认识到数学对实际生活的指导价值【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教学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佒的分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回顾旧知问题:我们学习了那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各适合描述什么样的数据?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当研究一个对象时,如果能得到它们的全部数据(可以看做是总体),我们就可以直接从中分析总体的各种信息。

但是在实际问题中,总体的信息往往不能全部得到,因此我们需要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并用样本的各种信息估计总体的情况,包括它的分布和基本数字特征。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分布。

教学环节二:频率分布直方图及其作用1895年,在英国伦敦有106块男性头盖骨被挖掘出土。

经考证,头盖骨的主人死于1665—1666年之间的大瘟疫。

人类学家分别测量了这些头盖骨的宽度,数据如下所示:(单位mm)146 141 139 140 145 141 142 131 142 140 144 140 138 139 147 139 141 137 141 132 140 140 141 143 134 146 134 142 133 149 140 140 143 143 149 136 141 143 143 141 138 136 138 144 136 145 143 137 142 146 140 148 140 140 139 139 144 138 146 153 148 152 143 140 141 145 148 139 136 141 140 139 158 135 132 148 142 145 145 121 129 143 148 138 149 146 141 142 144 137 153 148 144 138 150 148 138 145 145 142 143 143 148 141 145 141请大家思考:用什么统计图可以直观表示上述数据的分布状况?你能根据上述数据估计在1665—1666年之间英国男性头盖骨宽度的分布情况吗?问题:我们用什么统计图描述该题目?如何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有哪些步骤?①计算极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学生根据给定数据列表,画图。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5.1 估计总体的分布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5.1 估计总体的分布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1.5.1 估计总体的分布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1.5.1 估计总体的分布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1.5.1 估计总体的分布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5.1 估计总体的分布错误!教学分析教科书通过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教科书在本节主要介绍了有关频率分布的列表和画图的方法,而关于频率分布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方面则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初中有关随机事件的知识,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由样本确定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随机性;通过初中有关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了解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规律性,即频率分布与总体分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由于可以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总体分布,因此可以用样本频率分布特征来估计相应的总体分布特征,这就提供了估计总体特征的另一种途径,其意义在于:在没有原始数据而仅有频率分布的情况下,此方法可以估计总体的分布特征.三维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3.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作出总体估计,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折线图.教学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课时安排1课时错误!导入新课思路1。

北师版数学必修3课件: 第1章 §5 5.1 估计总体的分布 5.2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北师版数学必修3课件: 第1章 §5 5.1 估计总体的分布  5.2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已 知 一 个 样 本 : 30,29,26,24,25,27,26,22,24,25,26,28,25,21,23, 25,27,29,25,28. (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折线图; (3)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总体出现在 23~28 内的频率是多少. 【导学号:63580011】
(3)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1)√,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精确. (2)×,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3)√,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答案】 (1)√ (2)× (3)√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小组合作型]
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
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列出频率分布表如下: 分组 [20.5,22.5) [22.5,24.5) [24.5,26.5) [26.5,28.5) [28.5,30.5] 合计 频数 频率 频率/组距 2 3 8 4 3 20 0.1 0.15 0.4 0.2 0.15 1.00 0.05 0.075 0.2 0.1 0.075
样本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为样本的标准差,
即 s=
1 2 2 2 x - x + x - x +…+ x - x 1 2 n n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的过程中,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精确.( (2)样本平均数一定大于总体平均数.( ) ) )
很大
时,
估计 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
上一页
返回首页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1.5.1【教学课件】《估计总体的分布》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1.5.1【教学课件】《估计总体的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必修三
解: 这里 如果把总体看作是该地区年龄为16.5岁至17岁的男生体重,那么我们就要通过上面的样本信
息,来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 但从抽样的数据很难直接估计出总体的分布情况。
60.5 72 62 64 64 74 68.5 57 59 65.5
69.5 73.5 68.5 72 70.5 71 64 69.5 65.5 58.5
体重/kg 69 69.5 70 70.5 71 71.5 72
频数 1 3 4 2 2 1 3
频率 0.01 0.03 0.04 0.02 0.02 0.01 0.03
55.5
57 57.5
1
2 1
0.01
0.02 0.01
58
58.5 59 59.5 60 60.5 61 61.5 62
3
2 3 3 2 2 2 2 4
55.5
57 57.5
1
2 1
0.01
0.02 0.01
58
58.5 59 59.5 60
3
2 3 3 2
0.03
0.02 0.03 0.03 0.02
60.5
61 61.5 62
2
2 2 4
0.02
0.02 0.02 0.0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必修三
分组(△xi) [54.5,56.5) [56.5,58.5) [58.5,60.5) [60.5,62.5)
64 65.5 64.5 55 71.5 63.5 76 67 61 66.5
64.5 68 67.5 70 73 65 61 68 68.5 70
62 71 73 64.5 62 70 60 63.5 64 63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三课件:第1章估计总体的分布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三课件:第1章估计总体的分布

解决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相关计算, 需掌握下列关系式: (1) 即小矩形的面积为数据落在相应区间的频率,注意纵坐标不是频率,而是频率 频率 组距=频率, 与组距的比; 组距 (2)各个小矩形面积的总和等于1; (3) 此关式可变形为
频数 =频率, 样本容量
频数 =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 频率=频数. 频率
制作频率分布表的一般步骤:
(1) 计算极差, 确定组距和组数.在确定组距和组数时,要根据极极差的 大小, 数据的多少, 选择恰当的组距, 使表格不至于太长或太短; (2)分组, 通常对组内数值所在区间取左闭右开区间, 最后一组为闭区间 ; (3)计算频数、频率,列出频率分布表. 说明:组距与样本容量有关,一般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当样本容 量不超过120时,按照数据的都少,常分成5~12组.在实际操作中,一般 要求各组的组距相等. 为方便起见,组距的选取力求“取整”. 组数=极差/组距. 如果极差不利于分组(如不能被组数整除),可适当增大样本所对应的 区间,如在左、右两端各增加适当范围.
0.07
0.05 0.03
频率/组距
体重(kg)
54.5 58.5 62.5 66.5 70.5 74.5
根据上图可得这100名学生中体重在[56.5,64.5]的学生人数 是( A. 20
C
) B. 30 C. 40 D. 50
2、观察新生婴儿的体重,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 新生婴儿体重(2700,3000)的频率为: y 0.3 .
但是,在实际问题中,总体的信息往往不能全部得到,因此我们需要进行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并用样本的各种信息来估计总 体的情况,包括它的分布和基本数字特征.一般的,总体分布是指总体中个 体所占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用样本估计总体 5.1 估计总体的分布学习 目标1.理解什么是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数学抽象)2.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折线图,能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解决问题.(数据分析、直观想象)3.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意义.(数学抽象)导思 1.频率分布直方图纵轴的含义是什么?2.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步骤是什么?3.如何画频率折线图?1.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1)频率分布表编制的方法步骤:(2)频率分布表与频率分布直方图有什么不同?提示:频率分布表能使我们清楚地知道数据分布在各个小组的个数,而频率分布直方图则是从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2.频率折线图(1)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按照分组原则,在左边和右边各加一个区间,从所加的左边区间的中点开始,用线段依次连接各个矩形的顶端中点,直至右边所加区间的中点,就可以得到一条折线,我们称之为频率折线图.(2)当样本容量不断增大时,样本中落在每个区间内的样本数的频率会越来越稳定于总体在相应区间内取值的概率.也就是说,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分布就越精确.(3)随着样本量的增大,所划分的区间数也可以随之增多,而每个区间的长度则会相应随之减小,相应的频率折线图就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与频率折线图各有什么优缺点?提示:①频率分布表:优点:频率分布表在数量表示上比较确切;缺点:不够直观、形象,分析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不太方便;②频率分布直方图:优点:频率分布直方图能非常直观地表明数据分布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到在分布表中看不清楚的数据模式;缺点:从直方图本身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也就是说,把数据表示成直方图后,原有的具体数据信息就被抹掉了;③频率折线图:优点是它反映了数据的变化趋势.缺点:由图本身得不到原始的数据信息.1.辨析记忆(对的打“√”,错的打“×”)(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纵坐标指的是频率的值.()(2)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宽度没有实际意义.()(3)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可以不为1.()(4)在画频率折线图时,可以画成与横轴相连.()提示:(1)×.纵坐标指的是频率与组距的比值.(2)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宽度表示组距.(3)×.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一定为1.(4) √.为了方便看图,一般习惯把频率折线图画成与横轴相连,所以横轴上左右两端点没有实际的意义.2.已知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把它分成6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数分别为5,6,7,10,第五组的频率是0.2,那么第六组的频数是________,频率是________. 【解析】第五组的频数为0.2×40=8.所以第六组的频数为40-5-6-7-10-8=4.频率为440=0.1.答案:40.13.200辆汽车通过某一段公路时的时速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时速在[50,60)内的汽车有________.【解析】因为小长方形的面积即为对应的频率,时速在[50,60)内的频率为0.3,所以有200×0.3=60(辆).答案:60辆4.(教材例题改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为50和0.25,则n=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50n=0.25,所以n=200.答案:200类型一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数据分析、直观想象)【典例】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矩形的面积等于()A.组距B.频率C.组数D.频数2.调查某校高一年级男生的身高,随机抽取40名高三男生,实测身高数据(单位:cm)如下:171 163 163 166 166 168 168 160 168 165 171 169 167 169 151 168 170 168 160 174 165 168 174 159 167 156 157 164 169 180 176 157 162 161 158 164 163 163 167 161(1)作出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思路导引】1.根据频率直方图中小矩形的几何意义,即可求解. 2.极差=180-151=29,组距为3,可分为10组.【解析】1.选B.根据小矩形的宽及高的意义,可知小矩形的面积为一组样本数据的频率.2.(1)①求极差:从数据中可看出,最大值是180,最小值是151,故极差为180-151=29.②确定组距与组数:取3为组距,则极差组距 =293 =923 ,故可将样本数据分成10组.③第一组起点定为150.5,组距为3,这样分出10组:[150.5,153.5),[153.5,156.5),[156.5,159.5),[159.5,162.5),[162.5,165.5),[165.5,168.5),[168.5,171.5),[171.5,174.5),[174.5,177.5),[177.5,180.5]. ④列频率分布表174.5~177.510.025177.5~180.510.025(2)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注意事项(1)计算极差,需要找出这组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当数据很多时,可选一个数当参照.(2)将一批数据分组,目的是要描述数据分布规律,要根据数据多少来确定分组数目,一般来说,数据越多,分组越多.(3)将数据分组,决定分点时,一般使分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第一组的起点稍微减小一点.(4)列频率分布表时,可通过逐一判断各个数据落在哪个小组内,以“正”字确定各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时,纵坐标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一定不能标成频率.1.有一个容量为45的样本数据,分组后各组的频数如下:(12.5,15.5],3;(15.5,18.5],8;(18.5,21.5],9;(21.5,24.5],11;(24.5,27.5],10;(27.5,30.5],4.由此估计,不大于27.5的数据约为总体的()A.91% B.92% C.95% D.30%【解析】选A.不大于27.5的样本数为:3+8+9+11+10=41,所以约占总体百分比为4145×100%≈91%.2.某中学同年级40名男生的体重数据如下(单位:千克):616059595958585757575756 565656565656555555555454 54545353525252525251515150504948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解析】①计算极差:61-48=13(千克); ②决定组距与组数,取组距为2,因为132 =612 ,所以共分7组;③决定分点,使分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把第1小组的分点减小0.5,即分成如下7组:47.5~49.5,49.5~51.5,51.5~53.5,53.5~55.5,55.5~57.5,57.5~59.5,59.5~61.5.④列出频率分布表如下:分组(Δx i ) 频数(n i ) 频率(f i ) 47.5~49.5 2 0.05 49.5~51.5 5 0.125 51.5~53.5 7 0.175 53.5~55.5 8 0.20 55.5~57.5 11 0.275 57.5~59.5 5 0.125 59.5~61.5 2 0.05 合计401.00⑤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3.某花木公司为了调查某种树苗的生长情况,抽取了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测得树苗的高度(cm)数据的分组及相应频数如下:107~109,3株;109~111,9株;111~113,13株;113~115,16株;115~117,26株;117~119,20株;119~121,7株;121~123,4株;123~125,2株.(1)列出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据上述图表,估计数据在109~121范围内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几.【解析】(1)频率分布表如下:分组频数频率累积频率107~10930.030.03109~11190.090.12111~113130.130.25113~115160.160.41115~117260.260.67117~119200.200.87119~12170.070.94121~12340.040.98123~12520.02 1.00合计100 1.00(2)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3)由上述图表可知数据落在109~121范围内的频率为:0.94-0.03=0.91,即数据落在109~121范围内的可能性是91%.类型二频率折线图的画法及应用【典例】从高三学生中抽取50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成绩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单位:分):40~50,2;50~60,3;60~70,10;70~80,15;80~90,12;90~100,8.(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及频率折线图; (3)估计成绩在60~90分的学生比例.【思路导引】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制作好频率分布表⇒纵坐标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解析】(1)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如下:成绩分组(Δx i ) 频数(n i ) 频率(f i ) f i Δx i 40~50 2 0.04 0.004 50~60 3 0.06 0.006 60~70 10 0.2 0.02 70~80 15 0.3 0.03 80~90 12 0.24 0.024 90~10080.160.016(2)频率分布直方图及频率折线图如图所示:(3)成绩在60~90的频率为1-0.04-0.06-0.16=0.74, 所以可估计成绩在60~90分的学生比例为74%.本例条件不变,估计成绩在50~80分的学生的比例.【解析】成绩在50~60分的学生的频数为3,在60~70的学生的频数为10,在70~80分的学生的频数为15,所以成绩在50~80分的学生的频数为28,占总体的2850 =1425 .频率折线图的作法及应用(1)作法: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2)应用:频率折线图也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但是,它是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图中描出各个点,然后把各个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的折线,因此,它不但可以表现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以折线的起伏,清楚而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提醒:画图时,横轴和纵轴的单位可不一致.有一个容量为100的某校毕业生起始月薪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起始月薪(百元)[13,14)[14,15)[15,16)[16,17) 频数7112623起始月薪(百元)[17,18)[18,19)[19,20)[20,21]频数1584 6(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折线图;(3)根据频率分布估计该校毕业生起始月薪低于2 000元的频率.【解析】(1)样本的频率分布表为起始月薪(百元)频数频率[13,14)70.07[14,15)110.11[15,16)260.26[16,17)230.23[17,18)150.15[18,19)80.08[19,20)40.04[20,21]60.06总计100 1.00(2)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折线图如图.(3)起始月薪低于2 000元的频率为0.07+0.11+…+0.04=0.94,故起始月薪低于2 000元的频率的估计值是0.94.【补偿训练】某学校随机抽取部分新生调查其上学路上所需时间(单位:分钟),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其中,上学路上所需时间的范围是[0,100],样本数据分组为[0,20),[20,40),[40,60),[60,80), [80,100].(1)求直方图中x的值;(2)如果上学路上所需时间不少于40分钟的学生可申请在学校住宿,请估计学校1 000名新生中有多少名学生可以申请住宿.【解析】(1)由(x+0.012 5+0.006 5+0.003×2)×20=1,解得x=0.025.(2)上学所需时间不少于40分钟的学生的频率为:(0.006 5+0.003×2)×20=0.25,估计学校1 000名新生中有1 000×0.25=250名学生可以申请住宿.答:估计学校1 000名新生中有250名学生可以申请住宿.类型三用样本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典例】1.(2021·全国甲卷)为了解某地农村经济情况,对该地农户家庭年收入进行抽样调查,将农户家庭年收入的调查数据整理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此频率分布直方图,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该地农户家庭年收入低于4.5万元的农户比率估计为6%B.该地农户家庭年收入不低于10.5万元的农户比率估计为10%C.估计该地农户家庭年收入的平均值不超过6.5万元D.估计该地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其家庭年收入介于4.5万元至8.5万元之间2.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频数为12.(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2)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试估计该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3)在这次测试中,学生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小组内?请说明理由.【思路导引】1.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出低于60分的人数的频率p,利用频数除以相应的频率p 得总人数.2.利用110次以上(含110次)的矩形面积除以所有的矩形面积之和,即可估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解析】1.选C. 低于4.5万元的比率估计为0.02×1+0.04×1=0.06=6%,故A 正确;不低于10.5万元的比率估计为(0.04+0.02×3)×1=0.1=10%,故B 正确;平均值为:(3×0.02+4×0.04+5×0.1+6×0.14+7×0.2+8×0.2+9×0.1+10×0.1+11×0.04+12×0.02+13×0.02+14×0.02)×1=7.68万元,故C 不正确;4.5万元到8.5万元的比率为:0.1×1+0.14×1+0.2×1+0.2×1=0.64=64%,故D 正确.2.(1)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42+4+17+15+9+3=0.08. 又因为第二小组频率=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 所以样本容量=第二小组频数第二小组频率=120.08 =150. (2)由图可估计该学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17+15+9+32+4+17+15+9+3×100%=88%. (3)由已知可得各小组的频数依次为6,12,51,45,27,9,所以前三组的频数之和为69,前四组的频数之和为114,所以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第四小组内.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常用方法(1)用频率分布表估计总体分布.根据样本数据可以制作频率分布表,利用频率分布表中的数据,如各小组的频数、频率,可以对总体中的有关量进行估计.(2)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总体分布.根据样本数据绘制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具有直观的特点,可以直接判断出样本中数据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与规律,并由此对总体进行估计.(3)用频率折线图估计总体分布.由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绘制出频率折线图,且样本容量越大,分组的组距不断缩小,那么折线图就越接近于总体分布,从而由频率折线图对总体估计就越精确.某幼儿园根据部分同年龄段女童的身高数据绘制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身高的变化范围是[96,106](单位:厘米),样本数据分组为[96,98),[98,100),[100,102),[102,104),[104,106].(1)求出x 的值;(2)已知样本中身高小于100厘米的人数是36,求出样本容量N 的数值;(3)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提供的数据,求出样本中身高大于或等于98厘米并且小于104厘米的学生数.【解析】(1)由题意可知:(0.050+0.100+0.150+0.125+x )×2=1,解得:x =0.075.(2)设样本中身高小于100厘米的频率为p 1,所以,p 1=(0.050+0.100)×2=0.30,而p 1=36N ,所以N =36p 1=360.30 =120. (3)样本中身高大于或等于98厘米并且小于104厘米的频率为p 2=(0.100+0.150+0.125)×2=0.75,所以身高大于或等于98厘米并且小于104厘米的学生数n =p 2N =120×0.75=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