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的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领域创收渠道的探索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中美高校作为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代表,其创收渠道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针对中美两国高校创收渠道的对比进行分析,并探讨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存在的异同点。

1、中美高校的官方财政拨款中美高校的官方财政拨款是两国高校最主要的创收渠道之一。

以中国高校为例,中央和地方政府无偿拨款是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而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也可以通过政府资助和合同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2、中美高校的学费收入学费收入是中美高校的另一个创收渠道,但两国的学费设置明显不同。

中国高等教育的学费较低,而美国高等教育的学费相对较高。

一方面,这与两国的经济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两国高校的资助政策和定位不同。

此外,在中国,学费也不是学生唯一的负担,还需要承担教材、住宿等费用,而在美国,学生还可以获得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等资助。

3、中美高校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也是中美高校创收渠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也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获得相应的经费。

而在美国,各大高校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也进行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形成了良好的科研生态。

捐款是中美高校另一个创收渠道。

在中国,由于国情和文化的不同,捐款的意识和习惯相对较低。

而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接受捐款已成为一种习惯和传统,不仅学术机构,连普通民众也热衷于捐款。

可以说,这种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两国高校在收到的捐款数额和比例上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美高校也开始关注新型创收渠道。

例如,在中国,一些高校开始积极开展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得新的学费收入。

而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也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自己的课程资源进行商业化开发,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1、政府资助比例不同中国高校的主要创收来源是政府资助,而美国高校的政府资助比例相对较低。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对比与分析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对比与分析
导、 中央 与 地 方 两 级 管理 的模 式 。
由联 邦安 全 总署 改 组 为联 邦 卫
生、 教 育 和 福 利 部 。 联 邦 政 府 所 承 担
1 9 3 9 - 1 9 5 3 教 育事务 日益增加 , 并通过发布信 息、
拨款 、 立法等方 式加 大对 高等教 育 的
影 响。
方 基层 。教 育行 政 体 制遭 到 严重 破 坏 。
联 邦教 育局 被 改称 为联 邦教 育 总
署, 后 又 改 为联 邦 安全 总 署 。
拨乱反 正后的 集权 。在 高度集 中 1 9 7 7

1 9 8 5
的计 划经济体制 下 , 高教 管理体 制逐 步恢 复和 改善 , 形 成 了 由中央统 一领
表 1 中 国 高等 教 育 管 理体 制 的 历 史 时间 内容 实行 集 中 统 一 的 教 育 行 政 体 制 。 这 一管理体 制 符合 我 国 “ 一五 ” 计 划
1 9 4 9 —1 9 5 8
( 一) 中 国高等教 育管 理体 制 的历史 演变 中 国高等教 育 管理体 制 的历史 演 变 , 是 一个 不 断改革 和 完善 的过程 。从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 大体 上
[ 摘 要 ] 由于历 史 背景 、 政 治体 制 、 地 理环 境 、 社会 宗教 等 原 因, 经过 数 年 的历 史演 变 , 中美 两 国在 高
等 教 育管理 体制 上存 在一 定 的差异 。在 美国形成 了国家干预 、 地 方 分权 、 学校 自治 三者 互相 依存 和统 一 的 高等教 育运 行机 制 ; 而在 中国形成 了由 中央政 府 统 一领 导 , 中 央和 省级 人 民政府 两级 管理 , 以省 级 人 民政 府 管理 为主 的 高等教 育 管理 体 制 。分析 两 国高等教 育 管理体 制 的差异 有助 于启 示我 国高等教 育 管理 体制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中美高校在创收渠道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美高校各自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和发展定位,导致了创收渠道的差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分析比较。

中美高校的财政来源不同。

美国高校的财政主要依赖于私人捐赠和学费收入。

美国的大学非常重视培养校友关系,并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校友捐赠,例如设立奖学金基金、举办校友活动等。

美国高校还通过学费收入来获得财政支持。

学生和家长需要支付高额的学费,这也是美国高校的一大来源。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的财政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

中美高校的科研经费来源也不同。

美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和企业合作。

美国政府对科研非常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支持高校的科研项目。

许多美国高校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项目来获取额外的经费。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

虽然中国政府对科研的支持有所增加,但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中美高校的商业化程度也有所不同。

美国的高校更加注重商业化运营,积极开发校园内的商业项目。

美国高校普遍设有书店、餐厅、咖啡厅等商业设施,通过出租经营来获取额外的收入。

美国高校还通过举办各类商业活动获得收益,例如承办会议、举办演出等。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的商业化运营程度相对较低,商业项目相对较少。

中美高校的创新创业环境存在差异。

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如创业孵化器、创新基金等。

美国高校与企业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环境相对较弱,尽管近年来也有所改善,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高校的创收主要依赖私人捐赠、学费收入和科研经费,注重商业化运营和创新创业支持。

而中国高校的创收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商业化程度较低,创新创业环境有待改善。

中美高校可以借鉴对方的经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创收渠道,提高财务收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作为两个拥有世界顶尖高等教育资源的大国,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有着很大的区别。

本文将从政府资助、学费收入、科研经费、捐赠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政府资助中国高校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这是高校的主要收入渠道。

由于国家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加,近年来高校拨款不断增加。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高等学校人事、经费和设备等基本情况统计表》显示,2019年全国普通本专科高校公共财政拨款总额为2848.27亿元,同比增长10.6%。

相比之下,美国高校的政府资助不到中国高校的10%。

美国高校主要依靠学费收入和科研经费维持其运营和发展。

二、学费收入三、科研经费四、捐赠美国高校的捐赠文化和捐赠意识非常浓厚,捐赠金额相当可观。

根据《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19年美国大学捐赠榜,哈佛大学以846亿美元位列首位。

这些捐赠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高校的运营、科研项目和人才引进等方面。

而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捐赠在高校中并不普遍,捐赠意识也相对不高。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捐赠文化和捐赠意识也在逐步增强。

五、校企合作中国高校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增加收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高校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也逐渐意识到了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既可以帮助高校增加收入,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在美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也非常广泛,且非常成熟。

这种合作方式不仅有助于高校的创新和发展,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资源。

综上所述,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政府资助、学费收入、科研经费和捐赠方面,美国高校的收入相对较多;而中国高校则更多依赖政府资助,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其它收入渠道。

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差异所在的原因,并在不同国情下,探寻可行的创收途径,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中美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的比较及启示
( 2 0 0 7 ) 对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武 汉 和西 安5 个城 市 的 1 2 所 大 学

的 高等教 育学生 满 意度测评 是美 国大 学生满 意度 测评
( N a t i o n a l s t u d e n t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s t u d y ) ,该 测评 始 于 1 9 9 4 年, 每 年 都实 施 一次 调 查 , 在N o e l — L e v i t z 公 司 的协 助下 , 截 至2 0 1 2 年 已进 行 了1 9 次 ,有 接 近2 0 0 0 所大 学或 学 院实 施过 美 国大 学生满意度测评 。 该测评所采用 的《 大学生满意度量表》 有5 种版 本 , 分 别 面 向不 同类 型 的高 等教 育机 构 , 调 查对 象不 同 则量 表里 面 的 问题 构 成也 有所 差异 , 量表 涵盖 了 大学 学习 、 生活的方方面面1 3 ] 。量表中的每个项 目和指标均有重要性 、 满意度和绩差3 种得分。每次调查N o e l ~ L e v i t z 公司都会发布
( 2 0 0 9 ) 等 国内学者 在参 考美 国顾 客满 意度 指数 模 型 的基础 上 ,分别从实证的角度对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的评价模型 和评 价方 法进 行 了研究 ,构 建 了高等 教育 学生 满 意度 测评 模 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 , 傅真放 ( 2 0 0 4 ) 对包括“ 2 1 1 S I 2 程” 综 合 大学 、 本科 、 专科( 高职) 院校 的部 分 大学 生 进行 了 问卷调研 , 重点考查了被调查者对所学专业的整体印象 、 大 学 的办 学特 色 、 校 风校 纪 、 教 风 和 学风 、 学 生工 作 开展 的情 况、 后勤( 包 括食 堂 ) 部 门的服务 质量 、 校 园治安 状况 以及 就 业指导环节等十个方面的看法 , 研究发现, 整体来看学生对 高校的满 意度 比例偏低 , 其 中非常满意的 比例仅为0 . 5 2 %, 满 意为 1 5 . 2 7 %, 一般 为5 1 . 3 2 %, 不 满意 为3 2 . 8 9 %。常 亚平 等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对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国高校和美国高校的角度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比较两国高校的创收渠道,揭示了其中的差异和共同点,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在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了相关启示和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美两国高校的创收模式,为相关政策制定和高校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结论总结、启示、建议、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旨在对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两国高校在创收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的经济来源和收入渠道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系统,其高校的创收渠道和模式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且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中国的高校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改革,其创收渠道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学费收入、科研项目资助和企业合作等。

相比之下,美国高校的创收渠道更加多元化,除了政府拨款和学费外,还有捐赠、科研合作、商业化项目和专利收入等。

这种多元化的创收渠道让美国高校在财务上更加独立和灵活,也更有可能实现创新和产业化。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也可以借鉴对方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高校的创收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国高校在资金来源、收入构成、收入规模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高校的创收渠道,旨在揭示不同国家高校在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不同收入模式和经济效益。

1. 比较中美高校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构成,揭示两国高校在资金来源方面的异同点。

2. 比较中美高校的收入规模和经济效益,探讨两国高校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管理的优劣势。

中美教育差异案例(3篇)

中美教育差异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然而,中美教育在制度、理念、方法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中美教育差异,并分析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中国高中生,在美国某高中交换学习一年。

在这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中美教育的差异。

以下是他在美国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案例。

二、中美教育差异案例1. 课程设置在中国,高中课程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需参加高考,课程内容较为固定。

而美国高中课程设置较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课程。

小明在美国学习期间,发现课程设置差异明显。

案例一:中国高中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为辅。

小明在国内学习时,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上。

而在美国,课程设置更为丰富,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课程。

小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案例二:美国高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许多选修课程,如编程、机器人、辩论等。

小明在美国选修了编程课程,发现这门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实践。

而在中国,这类课程较少,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2. 教学方法在中国,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美国,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

小明在美国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案例一:在中国,教师讲解知识点后,学生需完成大量的习题。

而在美国,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明在美国课堂上,经常与同学进行激烈的讨论,这种互动式教学让他受益匪浅。

案例二:美国教师鼓励学生提问,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小明在国内学习时,很少主动提问,而在美国,他学会了质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3. 评价体系在中国,学生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

而在美国,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社会实践等。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比较与分析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比较与分析
中都 呈 现 出明显 的递 减趋 势 ;联 邦政 府 和地 方政 府 在这 1 0年 间对高 教 经费 的投入 比例 基本 保 持稳 定。
社 会政 治 、 济 等 因素造 成 的 , 一方 面也 是两 国 高等教 经 另 育 经费筹 措愈发 多元化 的表现 , 政府投入 以外 的各种 经 费 筹 措渠道 正在 逐渐发 挥 力量 , 尤其是 学费 收入 。
费 的 比例分 别 为 1 -% 4 .% 而到 了 2 0 — 0 1学年 63 和 04 , 00 20 分 别上 升到 1 .% 4 % 85 和 3 。这 是 由于 从 2 纪 9 0世 0年代 开
经 费来 源 的 构成 及 比例 变 化 , 完 善我 国 高等 教 育 的 融 资 体 制提 供 借 鉴 。 为
【 词】 关键 高等 教 育 经 费来 源 多元 化


问思 的提 出
的创 收等 几个 方 面 ,如 美 国筹措 高等 教 育经 费的 主要 渠 道包 括 政府 拨 款 、 学费 、 科研 经 费和 专利 收 入 、 售 与服 销 务收入 、 捐赠 及其他 收入 等 。 这种 多元化 的高 等教 育经费 体 制建 立 在 以国 家投资 为主 体 的经济 基础 之 上。我 国在 17 9 8年 以前 实 行的是 高度 集 中的 计划 经 济体 制 , 等教 高
因素 , 国 多样 化 的高 等 教育 经 费来 源 在 结构 和 比例 变 各
化上 都表 现 出不 同的特 点 。以下 分别 从构 成高 等教 育 经 费来 源 多元化 的几个 主 要方 面来 比较 中美 高等 教育 经 费
二、 中美高等 教 育经 费来源 多元 化 的比较
高 等教 育来 源 多元化 的 实质是 建 立一 种政 府 、 会 、 社 直 接受 益者 ( 学生 ) 学校 自身 共 同投 资 的体 制。 和 总体 来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教育的日益蓬勃,高校的创收渠道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高校创收渠道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针对中美两国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一、中美高校创收渠道的不同之处1.政府拨款与自主创收在中国,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这一传统由来已久。

虽然近年来自主创收渠道得到了发展,但政府拨款仍是绝大多数高校的主要财政来源。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校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收的方式,包括捐赠、科研项目、合作办学等多种渠道。

这种差异使得中国的高校在经济上更加依赖政府支持,而美国的高校则更加注重自主创收和市场化运作。

2.学费收入差距在中国,大部分高校的学费收入都是由政府统一规定,相对较低;而美国的高校学费则普遍较高,学费收入成为了其主要创收来源之一。

这也导致了美国高校更多地面向国际学生招生,以获取更多的学费收入,而中国的高校则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和自主创收。

3.校园产业化发展在中国,一些高校开始将校园进行产业化发展,通过建设商业街、租赁土地等方式获取额外的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的财政状况。

而美国的高校则更多地依赖于校友捐赠和科研项目的资助,这也是其稳定的创收渠道之一。

1.中国高校的优势中国高校在创收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政府支持和校园产业化上。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中国的高校在科研项目、专利转化等方面可以获得政府大力支持,这是中国高校的一大优势。

中国高校在校园产业化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通过商业合作和土地出租等方式获取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美国高校的优势则主要在于自主创收和市场化运作上。

美国高校非常重视校友关系和捐赠,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发展基金会,通过校友捐赠来获取额外的资金支持。

美国的高校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商业项目进行运营,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随着中国高校自主创收渠道的不断丰富和政策的不断优化,中国高校的创收渠道将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高等教育也成为各国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如何有效地创收成为了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其高校创收渠道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高校创收渠道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的创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政府拨款在中美两国,政府拨款是高校最主要的经费来源之一。

但是在两国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向高校提供大量的拨款,以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

根据美国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19年,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高校的拨款达到了4500亿美元。

而在中国,大多数高校依然依赖于政府的拨款,近年来受到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影响,对高校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整体依旧存在着拨款不足的情况。

二、学费收入相比之下,学费收入是美国高校创收的一个重要来源。

根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美高校的学费收入达到了650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而在中国,高校的学费收入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我国实行的学费政策较为严格,学费标准相对较低。

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我国高校的学费收入也将会逐渐增加。

三、科研成果转化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美国的高校要明显优于中国。

美国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协作紧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高,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水平较高。

而在中国,由于科研机构与高校之间的合作较少,加上科研成果的转化渠道相对狭窄,因此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相对较低。

不过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给予了大力支持,相信科研成果转化的水平会逐渐提高。

四、捐赠和基金在捐赠和基金方面,美国的高校也要领先于中国。

美国的高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较为紧密,受益于发达的慈善文化,高校能够获得大量的捐赠和基金支持。

根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美高校获得的捐赠和基金达到了250亿美元。

而中国的高校在这方面则相对较弱,由于长期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捐赠和基金的文化在中国还不够发达,这也是中国高校创收的一个薄弱环节。

中美高等教育学专业教学大纲对比分析——以福建师范大学和宾州州立大学为例

中美高等教育学专业教学大纲对比分析——以福建师范大学和宾州州立大学为例
学 专业 的主 干课程 几乎 都有 将 相关专 业理论 的学 习和
说, 教学大纲有助于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 , 使教师明 确教学 目标和课程重点 ; 助于 明确应该培养学生 的 有 哪些能力, 如何通过本 门课程来进行培养 , 如何确保学 生在学完课 程 时能获 得这些 能力 。
2 指导学生学习, . 明确学 习 目 。教学大纲一般 标 会 在第一次课 上告 知 学 生 或 以文 本 的形 式 发 给学 生 ,
2 1 年 6月 01
湖 北第 二 师 范学 院学 报
Ju n lo b iU iesy o u ain o ra fHu e nv ri f t Ed c t o
J n 2 1 u .0 1
V0. 8 No 6 12 .
第2 8卷第 6期
中 美 高 等 教 育 掌 审 业 教 学 大 纲 对 比 分 析
要, 通常包括有关本门课程的详细信息 , 如授课教师的 联系方式、 课程 目标、 评分要 求、 阅读 材料、 授课提 纲 等 。而教学 大纲在 我 国一般 被认 为是 一 门学科 的教 学
指导性文 件 , 规定 了本 学科 的教 学 目的、 它 要求 、 任务 、 内容 、 进度 和对教 学法 的基本 要求 。它是监 督 、 查 和 检
中图分 类号 : 6 2 94 _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34 2 1 )608 -2 17 -4 X(0 1 0 .0 50 - 作者简 介: 方华明( 97一) 男, 18 , 江西弋 阳人 , 士研 究生, 究方 向为高等教 育。 硕 研
教学大纲能够体现出一 门专业的教 学要求、 培养
学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 ; 教师能够通过这些信息
研究成果” 《 ;高等教育评价学》 的教学 目标为“ 系统掌 握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 和方法 , 了解 国内外 高等教育 评价改革和实践现状 ” 《 ; 高等教育管理 》 的教学 目标 表述为“ 通过本课 程学习 , 系统掌握 现代 高等教育管

中美“木材学”课程教学对比浅析

中美“木材学”课程教学对比浅析

中美“木材学”课程教学对比浅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在中美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

教育是两国交流的重要领域之一,中美的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

本文将以“木材学”课程为例,对中美两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一、教学方法对比(一)中美的教学目标和评价在中美的教学方法中,教学目标和评价是相互关联的。

在美国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会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和实验,并通过作业、项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而在中国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

教师会进行考试和作业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在中美的教学内容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的教学中,强调木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教师会讲解木材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并介绍先进的木材加工技术和工艺。

而在中国的教学中,主要强调木材的性质和结构。

教师会讲解木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并介绍常用的木材加工方法和工艺。

(二)中美的教材和资源在中美的教学中,教材和资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的教学中,教师会使用最新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索,并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实验室设备。

而在中国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传统的教材和参考书。

教师会进行理论讲解,并提供一些实地考察和实习机会。

三、结论中美的“木材学”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而中国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教学方法更加以讲授和演示为主。

教学内容方面,美国注重木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教材和资源更加更新;而中国则注重木材的性质和结构,教材和资源相对传统。

随着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国的教育体系也在相互借鉴和融合中逐渐发展。

中美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可以为两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在未来的教育合作中,两国教育界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

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

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中美两国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中美在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模式对比、差异分析、借鉴与启示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中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政策导向、制度建设、技术转移等方面,中美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改进。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升中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本研究受到数据获取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需要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现状分析、差异分析、借鉴与启示、未来展望、结论总结、研究展望、研究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提高高等院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机构都积极探索不同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由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不同发展历史、制度和文化背景,他们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特点和模式。

对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中国,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与美国相比,中国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技术转移难度大、市场落地速度慢等。

有必要对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深入比较研究,以提出更有效的转化策略和政策建议,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比较研究,探讨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差异和共同点,分析各自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现状,了解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情况及特点;2. 比较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差异,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 探讨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借鉴与启示,为我国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参考和指导;4. 展望中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中美高校远程教育的差异

中美高校远程教育的差异

中美高校远程教育的差异作者:刘丽红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0年第03期远程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

远程教育在大众化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远程高等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规模、水平、层次不断更新。

Sloan协会对2200多家高等教育机构的调研表明,2005年美国高等教育中大约90%的高校提供网络教育,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所有学科和专业。

我国从1999年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开始,现有68所试点高校,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外,其余67所为普通高校。

本文对中美国高校远程教育办学中的一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远程办学有所帮助。

注重教学质量的办学理念美国的远程高等教育历史已有一个世纪。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基本上以印刷教材邮递传送的形式进行教学。

此后电视机的出现,使得直到90年代初,公众广播服务(PBS)一直是美国远程教学的佼佼者。

20世纪90年代之后,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远程教育以更快的速度得到发展。

在美国一流大学中,私立大学较多,它们的办学理念是“追求精英教育,远程教育规模不大,注重教育质量”。

比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他们没有全校性远程教育机构,而是各个院系分别开设远程教育项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个院系的资源,在培养目标上保证了教学质量,也便于各个院系对其进行管理。

我国一些大学远程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多门类高级实用型人才,推行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大、中专并重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但是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教学观念、思想方法、管理手段还未跳出传统教育的束缚。

远程教育招收的学生来源各不相同,他们的文化程度、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选课情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何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学生群体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试标准等,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中美高等教育评价的比较研究

中美高等教育评价的比较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羡国 高 教育评价特 点的研 究 等 以及 我国 高等 教育评价 的现状’ 对比分析 中美在高等教育评 价方面存 在的 不
同., 占 由这些不同 出发 、 点. 找到我国 高等教育评价努力的方向, 在健全高等教一 评价体 系的一时, 促进我 国高等教育事业与蓐
际 水平 接 轨 l l - - 一 誊 ¨ 。≯ — 奠 。 _ 。童


中 美 高 等 教 育 评 价 的 比 较 研 究
李 建俊

桂林 5 10 ) 4 0 6
f 西 师 范 大 学教 育科 学 学 院 广
广西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5 (0 ) — 0 7 0 1 0 — 2 X 2 1 08 0 0 — 2 1

价. 随着 美 国 的 高 等 教 育 评 价 的发 展 . 渐 由 பைடு நூலகம் 观 性 评 价 转 向 主 渐 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 、 量评 价与定性评价相结 合 。 定 同
教 育 评 价 的 基 本 概 念 教 育 评 价 是 根 据 一定 的 教 育 价 值 观 或 教 育 目标 .运 用 可 行 三 、 国 高 等 教 育 评 价 特 点 我 的 科 学 手 段 .通 过 系统 的 收 集 信 息 资 料 和 分 析 整 理 .对 教 育 活 ( ) 一 评价 主体 单 一 动 、 育 过 程 和 教 育 结 果 进 行 价 值 判 断 ,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和教 育 教 为 受 我 国社 会 制 度 和 社 会 性 质 的影 响 . 我 国 的 高 等 教 育 评 价 决 策 提 供 依 据 的过 程 。现 代 教 育 评 价 主 张 . 育 价 值 包 括 个 体 带 有 明 显 的 中央 集 权 特 点 。与 美 国不 同 的 是 . 国 的 高 等 院校 教 我 是 高 价 值 和 社 会 价 值 .教 育评 价应 以 教 育 活 动 满 足 社 会 与 个 体 需 要 大 多 数 为 国家 所 办 . 公 立 性 质 的学 校 . 等 院 校 的 经 费 来 源 于 的 程 度 为 价 值 判 断 的标 准 .教 育 评 价 的最 终 目的 是 实 现 教 育 价 国 家 .课 程 设 置 等 必 须 符 合 国 家 要 求 .办 学 质 量 也 需 对 国家 负 值 的增 值 责. 因此 政 府 在 我 国的 高 等 教 育 中担 任 着 评 价 主 体 的 角 色 二 、 国 高 等 教 育 评 价 特 点 美 ( ) 价指标单一 、 二 评 内容 趋 同 ( ) 价 主体 多 样 一 评 当前 我 国 的 高 等 教 育 呈 现 了 大 众 化 的趋 势 .大 众 化 必 然 要 美 国高 等 教 育 评 价 受 到 人 们 的 广 泛 关 注后 .学 校 自身 和 社 求 高 等 教 育 多 样 化 . 之 相 应 的就 要 有 多 层 次 、 样 性 的标 准来 与 多 会 都 建 立 起 一 系 列 高 :教 育评 价 主 体 .包 括 社 会 中 介 机 构 和新 衡 量 高 等 教 育 质量 。而 在 目前 我 国 的 高 等教 育评 价 中 . 等 政府 主 导 闻 媒 体 、 区 性认 可 机 构 和 专 业 认 可 机 构 , 如 工 程 学 专 业 的工 的 高 等 教 育 评 价 .其 指 标 体 系 的 单 一 性 与 大众 化 高 等 教 育 的 多 地 例 程 师 专 业 发 展 理 事 会 、工 商 管 理 专 业 的 全 美 大 学 工 商 学 院联 合 样性 产 生 了一 定 的 矛 盾 如 在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本 科 教 学 工 作 水 平 会 和 牙 科 学 专 业 的美 国牙 科 协 会 下 属 的 牙 科 教 育理 事 会 等 [ 同 评估 中 . 一 套 评 估 指 标 体 系 评 估 所 有 全 日制 普 通 本 科 院 校 . 3 1 : 用 使 时 , 闻媒 体 如 《 国新 闻 和世 界 报 道 》 每 年 都 会 公 布 全 美 大 学 不 同 类 型 的 学 校 在 这 一 标 准 的 引 导 下 朝 着 统 一 的 方 向 发 展 . 新 美 , 导 的 排名 情 况 致高 校 发 展 “ 同 ” 趋 ( ) 价 标 准 科 学 合 理 二 评 ( ) 价 方 式 单 一 三 评 由 于美 国高 等 院 校 数 量 众 多 . 各 学 校 情 况 差 别 较 大 . 且 因此 我 国 的教 育评 价 起 步 较 晚 .而 对 于 快 速 发 展 的 高 等 教 育 的 在 对 其 进 行 评 价 时 . 有 一 定 的普 适 的概 括 性 标 准 。 如 : 有 评 价 更 亟 待 提 高 , 需 例 具 因此 对 评 价 的理 论 和 实 践 尚 处 于 移 植 、 索 、 摸 达 到 目标 所 需 要 的 物 质 条 件 ( 力 、 力 、 力 等 ) 能 够 表 明 它 创建 阶段 我 国的 高 等 教 育 评 价 主 要 为 政府 所 指 导 和 推 动 . 人 物 财 : 官方 正 在 实 现 其 培 养 目标 :提 供 可 信 的 理 由证 明它 将 继 续 实 现 其 培 组织 实施 的 外 部 评 价 较 为 普 遍 . 评 价 形 式 多 为 鉴 定 、 验 性 质 使 审 养 目标 州 。 的 总 结性 评 价 。 为 注 重评 价 结 果 以及 等 级 的 划 分 . 视 了 评 价 较 忽 美 国 的 高 等 教 育 评 价 在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形 成 了 一 系 列 比较 过程 中学 校 的变 化 完 善 的 评 价 制 度 及 相 应 的评 价 标 准 和 办 法 其 评 价 标 准 的制 定 四 、 议 建 具 有 以 下几 个 重 要 特 点 : ( ) 价 主 体 — — 一 元 到 多 元 一 评 ( ) 面 性 1全 所 谓 从 一 元 到 多 元 就 是 实 现 从 单 一 的 政 府 评 价 到 多 维 的评 高 等教 育 是 培 养 人 才 的一 种 重 要 的 社 会 活 动 .因 此 基 于 它 价 主体 , 如社 会 中介 机 构 、 校 自身 、 院 学生 等 高 等学 校 承 担着 教 。 的 性 质 , 对 其 进 行 评 价 的 过 程 中 同 时涉 及 到 多 方 面 因 素 : 社 育和 科 研 的重 要 工作 , 于提 高 教学 、 研 、 理 水 平来 说 . 等 院 在 从 对 科 管 高 会 提 供 外 部 环 境 的 角 度 来 看 , 括 基 本 的政 治 、 济 、 化 等 因 校 必 须 不 断地 进 行 自我评 价 . 自己 同 时 作 为 评 价 的 主 体 和 客 体 包 经 文 把 素 : 高 等 教 育 自身 来 看 , 包 括 教 育 对 象 人 的 因 素 , 包 括 物 进 行 研 究 、 善 , 将 结 果 公 布 于 社 会 , 受 全 社 会 的 监 督 和 检 从 既 又 改 并 接 力 财 力 等 辅 助 性 因素 验 . 时 也有 助 于排 除其 他 势 力 过 分 介 入 高 等 院 校 内部 事 务 同 ( 针 对性 2) 社 会 中介 机 构 的评 价 在 于 使 社 会 增 加 对 高 校 的 认 可 度 . 增 美 国 的 高等 教 育 评 价 不 仅 涵 盖 了 影 响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 各 方 加 民众 参 与教 育事 务 的 积 极 性 、 泛 性 和 透 明性 . 评 价 的 权 利 广 使 面 因素 。 同时 评 价 标 准 的制 定 又 具 有 很 强 的针 对 性 . 括 针 对 不 不 再 集 中 于政 府 、 包 国家 , 是 具 体 到 每 一 个 公 民身 上 具 体做 法 而 同类 型 高 等 院 校 的 评 价 制定 与 之相 应 的评 价 标 准 有 成 立 大 学 基 金委 员会 和 大 学 评 价 委 员 会 ,使 高 校 接 受 来 自全 ( 公 开透 明性 3) 社 会 的监 督 和 管 理 . 大 社 会 对 高 校 的管 理 度 和认 可 度 扩 美 国在 制定 高 等 教 育 评 价 标 准 时 . 旦 标 准 确 定 下 来 . 即 一 立 在 高 等教 育评 价 方 面 . 会 需 转 变 角 色 . 主导 向 间 接 管 理 社 从 向全 社 会 公 开 , 面 征 集 来 自各 行 各 业 、 社 会 阶 层 的 意 见 : 全 各 同 转 变 . 励 和 支 持 其 他 社 会 评 价 机 构 发 展 . 分 发 挥 这 些 机 构 的 鼓 充 时 在 一 定 的试 点 试 行 通 过 后 . 经 过 逐 步 的修 改 和 完 善 . 成 最 教 育 评 价 作 用 再 形 终 的 评 价 标 准 ( ) 价 标 准— — 从 统 一 到分 类 二 评 ( ) 价 办 法形 式 多样 三 评 教 育 评 价 需 建 立 起 一 套 完 整 合 理 的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各 项 子 美 国高 等 教 育 评 价 发 展 的 历 史 过 程 中 .一 度 崇 尚 主 观性 评 指 标 的权 重 配 置 要 科 学 ,权 重 的设 置 必 须 考 虑 评 ( 转 第 6页 ) 下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程和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但都面临着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1. 发展历程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真正规模化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阶段。

现在,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之一,每年培养数十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20世纪初开始的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使得研究生教育成为了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广泛且最有影响力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之一。

2. 成就与挑战中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规模化发展。

然而,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加,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如何提高研究生的质量、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就业、如何建立研究生培养的中心地位等。

美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多样性和质量。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培养出很多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领导者。

然而,美国的一些挑战包括研究生教育的高成本、就业市场的竞争以及研究生多年来面临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等。

3. 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于研究生数量、培养模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研究生数量方面,中国远远领先于美国。

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研究生总数达到了294.2万人,而美国的研究生总数为215.9万人。

这种数量上的差距是由于中国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化方面的努力和政策导向。

培养模式方面,中国和美国也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则更注重培养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质量控制方面,中国和美国也有不同的做法。

中国在近年来推行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工程,加大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查力度。

而美国则倡导“引导而不是掌控”的质量保证模式,强调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教育产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在创收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高校在创收渠道上也有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政府投入、校友捐赠、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等方面对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的创收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政府投入在中美两国的高校中,政府投入是高校创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给高校,用于教学、科研和校园建设等方面。

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向高校拨款约300亿美元,州政府拨款则更多。

这些经费主要用于补助学费、科研项目和设施建设等方面,为高校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保障了高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政府投入相对较少。

尽管国家对高校有一定的财政拨款,但与美国相比要少得多。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的高校每年从国家获得的拨款只占学校总收入的10%左右。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我国的高校在师资、科研设施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均面临不足的情况。

我国高校需要加强其他方面的创收渠道,以弥补政府投入不足的短板。

二、校友捐赠校友捐赠是高校创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在美国高校中,校友捐赠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许多知名高校都有数量庞大、热情高涨的校友群体,他们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归属感。

他们经常会通过捐赠的方式回报母校,以支持学校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高校每年从校友捐赠中就能够筹集到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这些资金可用于奖学金设立、教学科研设备更新、校园建设等方面。

相对而言,我国的高校在校友捐赠方面尚处于萌芽阶段。

尽管一些知名高校也开始积极向校友捐赠募集资金,但我国的高校的校友捐赠金额与美国相比尚有差距。

这与我国的文化传统、社会风气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有关,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校友捐赠的意识和积极性,使校友捐赠成为我国高校创收的有力渠道。

三、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创收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尤其是在科技发达的美国,高校经常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来获取经济效益。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姓名:李春香班级:管理101 学号:061091111与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对此,就拿中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相比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两国的管理体制不同。

美国的立体式管理体制之所以能保证高等教育有序高效地运行,关键的因素是建立了完善的“分权——制衡”机制。

与其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相比,美国高等教育的控制权最为分散。

但这种分权不是无序的,而是通过合理划分权力,使各管理主体都有其相对稳定的权力范围,且不同管理主体的权力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最终实现管理权力的平衡。

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是“转变政府职能”,“向高校放权”。

但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坚持高等教育管理就是行政管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行政体制”的观点。

这样,所谓“转变政府职能”,“向高校放权”势必难以落到实处,同时单一的行政性管理体制也无法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

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打破传统观念,树立“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思想,推进管理主体社会化,实现管理效能社会化,创造高额的管理附加值,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发展相适应,实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第二,两国的高考制度不同。

美国不实行全国大学入学统考,但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SAT(学业能力评估考试)和ACT(美国大学测评系统),我们通常说的美国高考一般指的是SAT。

目前SAT考试一年举行7次,考试时间3小时。

而中国高考每年举行一次,大部分省区考试时间为2-3天。

中国的考生就在这几天的考试中决定是否能进入心中的名校,高校仅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在美国,参加SAT考试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何时参加全凭自愿。

美国的高中学制是四年,即从9至12年级(15—18岁前)。

毕业时“考”大学不是单凭“高考”的高分,而是靠这四年各科期评成绩的平均分必须在“B”(良好)以上,才能被本科大学和社区学院录取。

中国与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对比和启示

中国与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对比和启示

中国与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对比和启示1. 引言1.1 中国与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背景中国与美国都是世界上医学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两国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起步较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高等医学教育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逐渐增多,课程设置也在不断完善,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

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历史悠久,拥有世界上一流的医学院和医学研究机构。

美国的医学教育注重实践性和研究性,学生在实习和科研环节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医学科研成果,培养出了许多在医学领域有重要贡献的专家和学者。

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相对独立,各个医学院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优势。

中国和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各有优势,互相学习借鉴,可以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对比和研究对于提升两国医学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本文目的与重要性本文旨在对中国与美国高等医学教育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国在教育体系、招生标准、课程设置、学术研究、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深入比较,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探讨其中的启示与建议。

高等医学教育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不同国家存在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和美国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特点,为各国的医学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借鉴。

2. 正文2.1 教育体系对比教育体系是中国和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两国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较为统一,由卫生部门主导管理,各大医学院校都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教学。

而在美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更为多样化,由各个独立的医学院和医学中心组成,每所院校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注重传统医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应用。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研究生教育在中美两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推动科学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概览与对比两个方面探讨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情况。

首先是概览方面。

在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都非常迅速。

从规模来看,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国内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已经超过220万人,博士研究生数量已超过80万人。

而美国研究生数量也持续增长,据美国教育部统计,截至2018年,美国的硕士研究生数量超过190万人,并且博士研究生数量超过120万人。

从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看,中美两国都注重学术研究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课和研究方向选择。

其次是对比分析方面。

在研究生教育体制上,中美两国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入学门槛不同。

在中国,一般需要本科教育学位和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才能申请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而在美国,本科毕业生只需提供申请材料,不需要进行统一考试。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研究生通常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工作,并需要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

而在美国,研究生更加强调独立思考和研究创新,通常会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不尽相同。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主要以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成果来评价,而在美国,除了学术成果外,还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都重视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研究生教育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都逐渐注重跨学科研究和国际交流。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跨学科研究和国际交流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趋势。

中美两国的高校都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发展概况和体制模式上存在一些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高等教育的对比分析[摘要 ] 美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世界的前列 , 他们办学历史悠久 , 规模庞大 , 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招生制度、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 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启发作用。

文章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实地考察与研究 , 以美国高等教育实际为主 , 比较了中美两国在办学体制、招生制度、资金来源、人员聘用等方面的不同点 , 为人们对美国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机会。

[关键词 ] 中美高等教育 ; 办学体制 ; 招生制度 ; 资金来源 ; 人员聘用很多人对美国的高等教育感兴趣 , 这个令全世界学者们向往的国度吸引了人们留学访学的大部分目光 , 但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情况却较为陌生 , 中美两国之间在高等教育方面有哪些不同也较为模糊。

现将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作一些简要对比 , 他山之石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 对欲了解美国高等教育的同行也能提供一点帮助。

一、美国高等教育简况美国到底有多少高校 ? 这些高校的类别如何 ? 各类媒体语焉不详。

我国一些教育专刊或招生类刊物常用的说法是 3000多所。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招生办主任菲利普〃巴凌格教授 (Philip Ballinger.Ph.D在“美国高校本科招生制度”的专题讲座中 , 介绍了美国高校的准确数据。

据巴凌格教授介绍 , 在 2007年 , 美国共有 4276所高等学校 , 总共录取了 1750万名学生 (包括社区学院转学生、外国留学生。

相当于我国大陆同年招收各类大学生的三倍左右。

美国总人口只有三亿 , 只是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不到 , 几乎人人都有读大学的机会。

在这 1750万学生中 , 公立四年制大学 640所招收学生 684万人 , 私立四年制大学1942所招收学生 416万人 , 公立两年制学院 1053所招收学生 618万人 , 私立两年制学院 528所招收学生 30.2万人。

美国这 4276所高校中 , 又分为几种层次 :其一是研究型大学 , 都是能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 , 立于美国高校的顶端。

这类学校有 61所 , 大多数世界名校名列其中 , 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

其二是综合型大学 , 能授予硕士与学士学位。

其中又有 358所可授予博士学位 , 加上研究型大学 , 全美一共有 419所大学设有研究生院 , 授予博士学位 ,占到美国高校的 9.8%。

其三是文理学院 , 授予学士学位这类学院中有不少实施的是精英教育 , 名声显赫 , 但收费高 , 大都是私立。

如纽约州有一个朱丽叶学院 , 就是在艺术教育中的顶尖学校。

其四是社区学院 , 都为公立。

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很快 , 为美国人就地提供高等教育。

社区学院为两年制 , 相当于我国的专科 , 提供准学士学位。

学生在社区学院学习两年后可申请转入正规授学士学位的本科院校就读。

如华盛顿大学每年就有 30%左右的生源来自社区学院。

其五是技术学院和私立技术学院 , 主要提供行业技术教育。

私立技术学院大都为营利性 , 名声上不如文理学院。

最后一类是职业学院 , 以职能训练、技能培养为主。

二、中美高等教育差异比较除了美国高校在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上强于我国外 ,通过在美国的实地考察 , 中美在高等教育上至少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一办学体制的不同中国高等教育是由国家进行管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04年第 4次修订第 19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 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教育 , 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 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 , 扫除文盲 , 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 , 鼓励自学成才。

”“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第 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 , 少年 , 儿童在品德 , 智力 ,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还有《宪法》第 119条也有相关规定。

与《宪法》配套 , 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一系列教育的法律法规 , 形成了国家及县以上各级地方政府与办学机构。

国家有教育部、民委 , 省市自治区有教育厅 , 地市州与县有教育局 , 其中教育部、民委、教育厅及地市州教育局对高等教育有不同的管理权限与办学权限。

美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与管理体制同中国相比有极大的差异。

美国各类教育法规也是层出不穷。

如最新的《高等教育机会法案》 (2008年通过实施、《 2000年目标 :美国教育法》等 , 较早的有《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

但在美国联邦《宪法》中却没有“教育” (Education一词。

在美国政府中 , 有教育部 , 但美国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都由各州实施。

其中 , 由州政府拨款建立的高校为公立学校 ,由政府拨款以外的资金来源建立的学校为私立学校 , 没有中国高校中的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市属院校的提法。

美国有 50个州 , 其中 10个州的公立学校是依据该州宪法的要求而建立的 , 由此使得这 10个州的公立大学董事会成为州权力机关的第四分支 , 与立法的州议会、执法的州长、司法的法院并列 , 可以行使一些政府权力。

如依托《重要空间法》 (政府为了公共用途征用私人土地 , 可为学校建设征地。

而另外 40个州的公立大学是由州法律规定其框架而建立 , 是州权力机关的下级机构。

由于这 10个州的公立大学享有的权力和资源优势 , 因而其公立学校中名校较多 , 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等 , 同其他 40个州的公立大学之间形成较大的学术差距。

美国的私立学校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大类。

非营利性私立学校依托州非营利公司法所创立 , 有董事会却没有股东 , 免交联邦税。

但由于是非营利性 , 必须把收入再投入到该院校的运营中。

非营利学校中还有一种教派大学 , 是由宗教组织设立的学校 , 如距华盛顿大学十英里的西雅图大学就是罗马天主教会设立的 , 有 15000名注册学生。

教派学校都是私立的 , 如果他们除了宗教外不存在其他方面的歧视 , 他们可以获得联邦政府的资助 , 如助学金 , 还可以申请免税。

营利性大学按照州法律 , 性质上是企业 , 学校像公司一样运营 , 董事会成员由股东选举组成 , 学校股票可以上市交易。

营利性私立院校要向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交税 , 不能免联邦税 , 盈利的 26%要上交联邦政府。

(二招生制度的不同在中国 , 无论是本专科还是研究生 , 几乎都是一考定终身。

学生从初中升高中开始 , 就踏上了漫漫考试路 , 中考、高考、研考 , 每一次都要使尽全身之力 , 去拼搏那不同的机会 , 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被淘汰。

而好的分数意味着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好的未来。

“考分考分 , 学生的命根”是一点不假的。

在美国 , 无论是申请读大学还是读研究生 , 都是没有考试的。

美国的本科招生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 , 而是学生向不同的大学提出申请 , 各校根据学生的情况予以录取的一种制度。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立申请过程来完成自己的招生计划。

在美国 , 各高校的本科招生制度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开放式录取 , 一类是标准化录取 , 一类叫综合选拔。

开放式录取又称为“开放招生”政策 , 通常为社区学院(公立两年制院校所采用。

开放式录取意指学校大门是敞开的 , 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 , 只要申请就能直接录取。

但许多社区学院还是要求学生有高中文凭或者高中同等学历 (GED证书。

标准化录取是按照学生的平均成绩或标准化考试来录取学生。

平均成绩是指学生在 9— 12年级 (高中段的综合成绩 (GPA。

标准化考试分两种 :一种是在美国中部学校采用较多的美国高校测验 (ACT,偏重于学生在中学所学学科的知识考试 ; 另一种是在美国的东西部海岸比较流行的学习能力倾向测试 (SAT,这些考试都不强迫学生参加。

比如佛罗里达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录取高中班上成绩排名前 20%的学生 , 而德克萨斯大学录取高中班成绩排名前 10%的学生 , 只要学生的成绩在这个范围内 , 只要你申请该校 , 就有可能被录取。

一些招工程技术人才的大学如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都是按学分的高低来选择学生。

在标准化录取中有的学校是按混合标准录取的 , 如伊利诺大学、爱荷华大学是按照入学指数来录取。

入学指数一半由高中班级排名决定 , 另一半由 ACT 成绩决定。

巴凌格教授举例说 , 如果一个爱荷华州的学生要申请爱荷华大学 , 他在高中年级 420个人中排名第 100名 ,ACT 综合分为 26分 , 他的大学入学指数将这样计算 :a〃用年级总人数减去他的名次 :420-100=320;b〃用该数字除以年级总人数 :320÷420=0.76;c〃再乘以 100:0.76×100=76(这就是他的百分比排名 ;d 〃把他的 ACT 成绩乘以2:26×2=52; e 〃用上面的数字加上他的百分比排名 :52+76=128。

即该学生的大学入学指数为 128。

爱荷华大学大约录取指数在 95以上的学生。

综合选拔又叫全盘考虑或全面考核 , 是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以及大部分选拔性的私立学校采用的招生制度。

综合选拔除了考察学生的成绩外 , 还要兼顾学生的个人特点及背景 , 这样可以让选拔性的大学不仅能录取成绩优秀的学生 , 还能招收到来自社会各阶层和各个种族文化背景的学生。

巴凌格教授谈到 , 比如现在美国的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后裔增加很多 , 但他们的文化教育程度偏低 , 如果按标准化成绩录取 , 对他们就不公平 :人口增加很多、受教育的机会却不多。

综合性选拔可以多方兼顾 , 更为公平。

综合选拔中可能用到的标准有 :一是成绩 (要结合课程的难度来考虑 ; 二是课程的难度 (要结合该高中学校的具体情况 ; 三是通过参考该高中的历史数据判断该校教学的严格性 ; 四是考察学生在家庭、社区和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服务奉献精神、个人领导能力或强烈的责任心 ; 五是考察学生如果个人状况不佳 , 甚至遇到灾祸或残疾 , 他能否克服困难而继续学业 ; 六是社会、经济因素 , 如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 , 该生在其家庭是否为第一个上大学的子女等 ; 七是该生会不会给大学的学生群体带来独特的观点、背景或特长 ; 等等。

每年一到招生季节 , 学生与家长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家庭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 准备好申请表、成绩单 (SAT等、作文、推荐信、课外活动表等材料申请高一点的学校及适合自己情况的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